12看雪ppt语文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背景链接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 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明王朝灭亡后所写, 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 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痕迹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草,文中比喻 像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
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金陵是南京,明朝开国之都。
作者在文中除了表达出自己的孤 傲高洁,也含蓄地表达了故国之思。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三个 “与”字是否重复拖沓?
不拖沓。三个“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 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去掉的话,好像物与物 之间有了界限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见余大喜:非常
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19张PPT)

理解感知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 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理解感知
三、读懂:理解文意 重点字词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两三粒而已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上下一白 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定此为国都,后来朱棣迁都 南京。
咬文嚼字品“痴” 情
“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 的闲情雅致,感伤怀念的故国之情。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 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再读课文,品“痴”心
“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
12.湖心亭看雪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习白描手法,体会人物的雅趣。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又号碟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 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主要作品有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咬文嚼字品“痴” 情
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 2.“更有痴似相公者”,“似”是什么意思?张岱与他有 何相似之处? 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问其姓氏,答籍贯, 这是为何?
咬文嚼字品“痴” 情
材料一: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张岱出身仕宦世家。 明亡之后,他曾经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避居深山,专心从事 著述。他的著作多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 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幻灯片27张)

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幻灯片27张)


兰说 女 子 不
诗如 男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 手法。
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 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 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 特点。
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唧唧( jī ) 机杼( zhù) 军帖( tiě ) 可汗(kèhán) 鞍鞯(ān jiān)辔( pèi)头 溅溅( jiān) 胡骑( jì) XXX(jiū ) 朔(shuò)气 金柝(tuò) 十二转(zhuǎn) 百千强( qiáng) 姊( zǐ ) 霍霍( huò)著(zhuó) 云鬓( bìn) 傍( bàng )地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 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 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 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 /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 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 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出郭相扶将:外城
傍地走:并排跑
积累字词
▲通假字
对镜帖(tiē)花黄: “帖”通“贴”,粘贴。
▲古今异义 爷 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走 古义为跑;今义指行走 但 古义为只,副词;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郭 古义为外城;今仅用作姓氏 户 古义为门;今义指人家、门第 迷离 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指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十二 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指数词,十二

12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教学ppt课件(含教材习题答案)

12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教学ppt课件(含教材习题答案)
那么他又说“独往”,是不是矛盾?这个问题,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要去 其形式,存其精神。这里不能单纯理解为作者目中无人。实际上,这表 现了作者傲岸自恃的情怀,是晚明江南文人独立不羁精神的表现。只 有作者这样的雅士,才会夜赏西湖雪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如舟子, 确实不会有这个雅兴和追求。
疑难探究
3.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第三单元 游目骋怀
12* 湖心亭看雪
课后作业---《少年班》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B
课后作业
C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B
课后作业
上下一白
雾凇沆砀
湖中人鸟声俱绝
天与云与山与水 大雪三日
第三单元 游目骋怀
12* 湖心亭看雪
课后作业---《少年班》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B
课后作业
举像目一皆抹白印痕的天湖地堤苍茫 浩大气象
墨点一般大小的亭 如草“芥一和”米字粒把一夜样晚的里小天舟空和、舟中人
云雾、湖水之间浑然莫辩 缩的小壮式阔的、夸朦张胧和而比又喻凝,静和的阔大的雪 景美形景成展对现比出。来写。出了人和物在大自 然中的渺小。
精读细研
独往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第三单元 寄情山水名胜
12* 湖心亭看雪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字词梳理 5 精读细研 7 主旨归纳 97 疑拓难展探延究伸
2 走近作者 4 整体感知 6 疑难探究 8 写作特色 180 课主后旨作归业纳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件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件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此句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偶遇金陵人的情景,为下文同饮分别埋下伏笔。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意境深远
作者通过描绘雪后西湖的空灵、幽静之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 意境。
审美体验独特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苍茫雪景和亭中奇遇所带来的独特 审美体验,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 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写作特点鲜明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苍茫的雪景和亭中的奇 遇,展现出空灵、幽静的意境。
关键句段解读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雪后西湖的寂静景象,为下文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出雪后西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出天地苍茫、浑然一体的意境。
03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重点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更”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拏”
牵引,撑(船)。
重点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 “拥毳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细毛皮衣。
重点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02
01
03
用法举例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更”表达了作者的惊喜 之情,意为“还”。
《湖心亭看雪》所体现出的意境美、语言美等美学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 和欣赏这些美学特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拓展问题二
比较《湖心亭看雪》与其他描 写雪景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 对比不同作品在描绘雪景、表 达情感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 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课件
解析 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意,审清题干要求,按要求准确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4.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个“痴”字,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作者对人生于茫茫天地间的深沉感慨。 C.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文章委婉地传达出作者清高自赏的情感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答案 C “与民同乐”的说法不恰当,文章中并未体现这一情怀。
2.如诗如画的意境。 这篇小品文,具有如诗如画的美感,兼有文的画意,诗的气质,可视之为散文诗。如 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朦胧中景物的特点,用“痕”“点”“芥” “粒”等量词,称量雪的世界,捕捉景物特点。在这一画面里,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 小形成了强烈对比,让人想到世间万物的相对性,从高山之巅来看,西湖也不过是一 勺水而已。而写冰雪世界的纯洁美好,也映射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和不媚 不俗的精神追求。
2.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 从舟子口中道出的“痴”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从本文来看,作者的“痴” 表现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认真的 一面;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痴情,“崇祯五年十二 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可见“痴”字不是简 单的断语,而是有其深邃的内涵。 古今对译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
答案 C “金陵”是地名,不是姓名。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பைடு நூலகம்一项是 (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拏/一小舟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一童子/烧酒 答案 B 此项应为:余/拏一小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
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 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 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显露出深沉的故国之 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乐趣,风格特殊。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 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 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 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 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有痴似相公者:更,还。痴似,痴于,痴过。 痴,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 山水、淡泊孤寂的特殊个性。 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的花概括课文中心内容。
作者到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的湖心亭。 人物:作者张岱,两“客此”的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奇遇。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 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 点,这正流露羁縻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 脱俗,卓然独立。此正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 事交融,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 一大特色。
写法探究
请赏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 句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 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 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 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 人墨客到此赏景。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一 览无余,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1)

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1)

拓展阅读
不二斋
张岱 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蜡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 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 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猝尊罍,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 绿暗侵纱,照面成碧。 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漫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 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桰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縣氍(毛毯)。以昆山石种水仙, 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 隔世 (选自《陶庵梦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看雪的时间: 目的地: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 后的更定时分
西湖湖心亭
人物: 事件:
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看雪、遇知音。
课文解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 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课文解析
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同学们下课了
沆 ( hàng )砀( dàng )
更( gēng )定
铺毡( zhān )
更( gèng )有此人
强( qiǎng )饮
词语释义
[人鸟声俱绝] 俱,全,都。绝,消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16
细读探究
为“痴行”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晚上“独往湖心亭看雪”。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 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 这么冷的天。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 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
(孤怀雅兴,超凡脱俗 、孤芳自赏、清高孤傲、卓然独立。)
2020年10月2日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系列
湖心亭看雪
2020年10月2日
•1
新知导入
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被誉 为“人间天堂”,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 颂扬的诗文。你记得的描写西湖的作品有哪些?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020年10月2日
•7
朗读课文
配 乐 朗诵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 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020年10月2日
示例: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
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
大地上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奇丽呀!
2020年10月2日
•19
细读探究
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品“痴景”
1、写景有序: 从上到下 从远到近 从整体到部分 从总到分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4
作者名片

12 湖心亭看雪

12 湖心亭看雪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酒杯 )
大喜曰( 副词,非常 ) 大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形容词,跟“小”相对)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12* 湖心亭看雪 /
一 上下一白( 副词,全,都 ) 长堤一痕( 数词,一 )
是日更定矣(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 更 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
更有痴似相公者( 副词,更加,还 )
合作探究 词类活用
12* 湖心亭看雪 /
大雪三日( 名词做动词,下大雪 ) 拥毳衣炉火( 名词做动词,带着火炉 ) 客此( 名词做动词,客居 )
合作探究 判断句:
12* 湖心亭看雪 / 词类活用
是金陵人( “是”表判断

省略句:
见余,大喜曰(“见”前面省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
原句
含义
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上下一白
副词,全都 数词,一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 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副词,更加,还 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酒杯 副词,非常 形容词,跟“小”相对
整体感知
12* 湖心亭看雪 /
2.读完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写于明朝灭亡以 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 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 有淡淡的哀愁。
知识备查
12* 湖心亭看雪 /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年 版)。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 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 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 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 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9张PPT)

二、品奇景,再悟痴心
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
雪后西湖全景
突出
“大、白”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
特写西湖近景
突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
本句写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既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又有一种孤独、落寞之感
手法: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 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 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 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 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
白描用于写人,只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 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
用几个凝练的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父亲攀 爬月台时的努力,没有过多形容、修饰的语 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细 细品味,却情真意浓。
渲染手法写景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 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 使人如身临其境。
例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 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 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 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
冬之痴



张 岱
看 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欣赏“痴景”
6、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什么 是白描呢?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 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 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 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 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 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 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 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 现,生动形象。
疏通文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 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哪能。 更: 还。 此: 这样。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 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 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 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 高兴地说:“在湖中怎 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 闲情雅趣)的人呢!”
欣赏“痴景”
3、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 点,试做具体分析。
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 “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 等量词(有的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 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 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人用白描的手法按 照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 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评述: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 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 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 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 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 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 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 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预习检查第四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时间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
的更定时分。
西湖的湖心亭
地点
人物 张岱,舟子、两“客此”的金陵人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事件

活 动 一
文 嚼 字 赏


作者看到了怎样的雪景?请你找出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





亭雪
点燃诗情,西湖寻梦
都说“杭州西湖美如画。”古往今来,描 写西湖美景的名篇数不胜数。而张岱的《湖心 亭看雪》更是让西湖超越了风景之单纯的意象, 成为文人雅士寻梦、忆梦的精神家园。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去探寻张岱的梦。
为了让此次活动更高效,我们首先要检 查同学们对《湖心亭看雪》的预习程度。 老师设计了几个关卡,关卡通关即可获得 活动门票。
文中关于雪景的描绘过于简单、朴素了,可以 多加一些华丽的辞藻来修饰。
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 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图,塑造了 天人合一、超凡脱俗的美妙意境。
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 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 的画法。在文学创作上,“白 描”是一种表现手法,指抓住 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 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

活痴
动 二
寻 梦 悟

怀
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张岱的人物形象,你会用什么 字概括?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 声俱绝”,说明天气严寒,张岱却偏 在寒冷的雪夜独自乘舟看雪,说明他 是个酷爱雪景的特立独行的痴人。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看雪PPT课件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看雪PPT课件

2、词类活用
客此 3、通假字:
客居 (名词作动词) 通“桡”,撑船。
1 “看雪”的时间是 ?地点是 ? (崇祯五年十二月 ) (余往西湖)
(大雪三日) 2 写雪大的句子是 ?写冬雪寒 冷威严的句子是 ?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消失, 从听觉上表 现冬雪的威严.
3 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
湖心亭看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张岱
作者及作品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 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 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 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 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他是明 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 寄寓着故国之思,也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写的 清丽活泼,细腻生动,极富诗情画意。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 《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把对 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 文中,看似不着痕迹,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清高自 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题临安邸》
林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 事物形象的方法。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 使人如身临其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课件
第一段:独往湖心亭看雪
第二段:湖心亭偶遇佳客
3.作者夜晚去看雪,他看到了怎样 的雪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雪 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这是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 ”是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气混濛不分,茫宕一 片之态。 这句把大雪盖地的静穆与水气、 云雾的上下混沌融和为一体,做到动静结合 ;然后,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 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 现了出来。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 (全景——大)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曲院风荷
“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 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 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三潭映月
三塔平面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六十二米。每逢仲秋时,皓月 当空,水天相映,塔中点燃灯烛,与明月上下争辉。赏月游湖者摇 浆前来,搅动满湖银辉,天月,水月,塔月,心中之月,融为无限 的悠思和寄托,怡然忘归。
雷峰夕照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 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 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 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 ,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她的 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 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 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看雪》课件

《看雪》课件
《看雪》课件
23 看雪
读读下面的词语 台湾省 商店 洁白 惊奇 情景 打雪仗 堆雪人 银装
孩子们在干什么?商店橱窗里的雪是 用什么做成的?
过春节的时候,孩 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
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 的.
北京的小朋友是怎样玩雪的?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 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 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 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 兴了!
雪中活动
填空,再读一读。
1.老师(讲)起童年玩雪的( 情景)。
2.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 玩得可( 高兴 )了!
3.天上飘着( 雪花 ),地上铺着(雪毯), 树上披着( 银装 ),到处一片( 洁白 )。
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 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 的雪景。那是用洁白的棉花 做成小伙伴们在地上 堆雪人、打雪仗,玩的可高兴 了!
读一读,注意问话的语气。 1.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4.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谢谢大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3)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3)
子烧酒炉正沸。见.
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
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 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 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 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 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 说:“在湖中怎能还有这 样的人呢!” 拉着我一 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 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是金陵 人,在此地客居。
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 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 一种冷艳之美。 又有人认为,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 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好像长 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名之。
湖 痴行 雪夜到湖 心亭看雪
心 上下一白
痴景
亭 一痕、一点、 (奇景)

看 (白描) 一芥、两三粒 喜—知己之乐

雪 痴情 (雅趣) 痴—醉情自然
痴迷于 天人合 一的山 水之乐 ,醉情 于世俗 之外的 闲情雅 致。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 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 的愁绪。
白描手法
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原是中国 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 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 画物像的画法。为一种描写方法,是 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质、不加 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画出事物形 象的描写方法。
思考
• 4.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烘托作者凄凉的心境(故国之思) • 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
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 • 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 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二年级上册 识字3 《 12 看雪》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二年级上册 识字3 《 12 看雪》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二年级上册> 识字3 > 12 看雪
12 看雪
省 铺
店 仗 指
橱 讲 接
毯 银
指 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和大陆息息相关, 荣辱与共。从三国时期开始,我国便逐渐开始经营、管理台 湾。从1895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50年。抗日战争 胜利后,我国恢复了在台湾的主权。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 党政府败退台湾。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实现祖国统一大 业的目标已为期不远。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东南边缘的海上,地理位置优越, 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台湾省总面 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 台湾本岛是一个形状好似芭蕉叶的狭长形岛屿,其地貌 十分复杂:有雄伟的高山,也有险峻的峡谷;有起伏的丘陵, 也有坦荡的平原;有怪岩林立的海岸,也有沙滩连绵的海湾。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
到处一片洁白。 小伙伴们在雪地上
堆雪人、打雪仗,
玩得可高兴了!
什么时候 能带我们 到北京去 看看真的雪呢?
冬天,
我会连

雪景
飘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银装


雪人
雪仗
披着
铺着
雪毯
雪花
孩子们争着问老师:“什么 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 雪呢?”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 “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 他们一起玩呢!”
孩子们问老师:“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老师微笑的点点头。 “您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惊奇地问。
老师说:“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她
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孩子们问。
老师说:“不算太远。”接着她就给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看到了怎样的雪?
(1)谁想看雪? 台湾小朋友
(2)在哪里看雪? 在商店的橱窗里
(3)看到了怎样的雪?
(1)谁想看雪? 台湾小朋友
(2)在哪里看雪? 在商店的橱窗里
(3)看到了怎样的雪? 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雪
孩子们问老师在哪儿见 过的?” 孩子们惊奇地问。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
领土,他和大陆息息相关,荣辱与 共,从1895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 占领台湾50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我国恢复了在台湾的主权。解放战 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实现祖国 统一大业的目标一为期不远。
日月潭碧波凝翠台湾骨 肉日月恩归盼统一
谜语: 一片一片又一片, 片片鹅毛飞满天,掉 在地上处处白,落在 水里都不见 。
(雪)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12.看雪
台湾省 商店 橱窗 手指 接着 讲课 雪毯 银装 披着 铺着 打雪仗
(1)谁想看雪? (2)在哪里看雪? (3)看到了怎样的雪?
(1)谁想看雪? 台湾小朋友
(2)在哪里看雪?
扬子江热浪含情大陆同 胞谈谈翘首望团圆
感谢您的阅读!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欢迎下载!
“北京离这儿很 远吧?”孩子们问。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 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 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 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 打雪仗,玩的可高兴了。
雪下的很大,地上的雪很厚,向地毯一样。
孩子们争着问老师: “什么时候能带我们 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 呢?”
老师说: “小时候,在我 的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