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2)
最新院感知识培训记录 (2)
最新院感知识培训记录一、概述本次院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旨在强化医院工作人员的院感意识和防控能力,提高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水平。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医务人员了解院感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促进医院院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培训内容1. 院感基础知识在培训开始阶段,首先介绍了院感的定义和危害性。
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感染的情况。
院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健康损害,还会导致医疗机构声誉受损,增加医疗成本和资源浪费。
因此,院感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2. 院感传播途径接下来,对院感的传播途径进行了深入讲解。
院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医护人员未正确洗手引起的交叉感染;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医疗器械、衣物和环境等传播。
此外,院感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如气溶胶传播的呼吸道感染。
了解院感的传播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3. 院感预防措施针对院感的传播途径,培训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院感预防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手卫生:医务人员必须正确洗手,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并遵守正确的洗手程序。
•个人防护装备:在需要接触患者体液的场合,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交叉感染。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各种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对医疗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的干净和卫生。
•患者隔离:对患有传染性疾病或特殊传染源的患者进行隔离,减少院感传播的风险。
4. 院感处理方法当发现院感病例时,培训中还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及时报告:发现院感病例后,应立即向院感管理部门进行报告,以便采取控制措施和追踪病例传播情况。
•其次,隔离患者:对于院感病例,需要及时隔离,以减少院内传播风险。
•进一步,病例追踪:通过调查和追踪,找出院感病例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院感培训内容
院感培训内容一、院感基础知识1、院感的定义与范畴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常见的院感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等。
3、院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以及生物媒介传播等。
二、手卫生1、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之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每个步骤至少揉搓 15 秒。
3、洗手的时机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等都需要洗手。
4、手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消毒剂,如含醇手消毒剂、含氯己定手消毒剂等,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1、口罩了解不同类型口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并正确佩戴和摘除口罩,确保口罩能够有效阻挡飞沫和颗粒物。
2、手套根据操作的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手套,如乳胶手套、丁腈手套等,注意手套的正确佩戴和脱卸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3、防护服在进行可能产生喷溅或接触大量血液/体液的操作时,需要穿着防护服,确保防护服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4、护目镜和面罩在可能有血液/体液喷溅到面部的操作中,佩戴护目镜或面罩,保护眼睛和面部皮肤。
四、清洁与消毒1、环境清洁与消毒掌握不同区域(如病房、诊室、手术室、走廊等)的清洁消毒频率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清洁工具。
2、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了解各类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内镜、输液器具等)的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3、医疗废物的处理明确医疗废物的分类(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掌握正确的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置方法,防止医疗废物造成二次污染。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一、概述1.1 确定培训目的和目标1.2 介绍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1.3 强调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和影响二、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2.1 空气传播2.1.1 介绍空气传播的原因和途径2.1.2 阐述预防措施和管理要点2.2 接触传播2.2.1 介绍接触传播的原因和途径2.2.2 阐述预防措施和管理要点2.3 飞沫传播2.3.1 介绍飞沫传播的原因和途径2.3.2 阐述预防措施和管理要点2.4 水和食品传播2.4.1 介绍水和食品传播的原因和途径2.4.2 阐述预防措施和管理要点2.5 物品传播2.5.1 介绍物品传播的原因和途径2.5.2 阐述预防措施和管理要点三、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3.1 细菌3.1.1 简要介绍常见的致病菌3.1.2 阐述预防措施和管理要点3.2 真菌3.2.1 简要介绍常见的致病真菌3.2.2 阐述预防措施和管理要点3.33.3.1 简要介绍常见的3.3.2 阐述预防措施和管理要点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4.1 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原则4.2 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制度4.2.1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职责和成员构成4.2.2 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4.2.3 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要求4.3 医院环境与设施的感染控制4.4 医疗器械与设备的感染控制4.5 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4.5.1 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操作方法4.5.2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4.6 患者管理与感染预防4.6.1 患者的分级与隔离措施4.6.2 患者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4.6.3 患者的个人卫生要求4.6.4 患者及访客的教育与参与五、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5.1 医院感染的监测指标和方法5.2 医院感染的报告及相关流程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附件一: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成员名单附件二:医院感染监测表格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院感染:指患者在接受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经检测和临床判断,与接受的医疗服务有关的新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在医疗机构中,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全面了解和培训,医务人员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将介绍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内容。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和类型的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各种类型,如手术部位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识别和防范感染的风险。
二、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接触传播等多种途径。
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感染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应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1.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包括手洗和手消毒。
2.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规范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3.环境清洁:对医疗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整洁。
4.患者隔离:对有感染风险的患者进行隔离,避免感染的传播。
四、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医务人员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对医院感染进行定期监测,分析感染的原因和规律,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五、医院感染的处理与控制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加强环境消毒和清洁、追踪和观察密切接触者等,尽快控制感染的扩散。
通过全面了解和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升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内容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和实践,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标题: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引言概述:
院感知识培训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医务人员在感染控制和预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通过院感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可以提高对感染病原体的认识,学习正确的感染控制措施,从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基础知识培训
1.1 学习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传播途径
1.2 掌握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3 了解院内感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二、手卫生培训
2.1 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频率
2.2 掌握使用手消毒剂的正确步骤
2.3 了解手卫生在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环境清洁与消毒培训
3.1 学习医疗设施的清洁和消毒标准
3.2 掌握不同消毒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3 了解环境清洁与消毒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四、个人防护培训
4.1 学习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的方法
4.2 掌握正确佩戴和脱除个人防护用品的步骤
4.3 了解个人防护在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感染监测与报告培训
5.1 学习院内感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5.2 掌握感染事件的报告程序和要求
5.3 了解感染监测与报告在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结论:
通过全面系统的院感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可以提高对院内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技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因此,医院应该重视院感知识培训,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确保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得到满足。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者恶化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成本,更严重的是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特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增强大家的防控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医院感染的危害。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危害是巨大的,首先,它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的痛苦和费用;其次,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严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最后,医院感染还会给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家属带来心理负担,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信誉。
二、医院感染的常见途径。
医院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食物、水传播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同时加强手卫生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规范操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其次,医院要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最后,患者及家属也要配合医务人员的防控工作,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医院感染的处理原则。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和感染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首先,要根据病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其次,要对患者的个人卫生进行加强,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最后,要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医院感染的监测和评估。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评估制度。
通过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对医院感染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感染的风险因素和问题,为改进医疗质量提供参考。
院感知识培训记录
院感知识培训记录一、培训目的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于是发生的新的或者加重的感染。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的认识和防控能力,本次培训旨在向全体医务人员传授院感知识,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二、培训内容1. 院感的定义和分类院感的定义: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于是发生的新的或者加重的感染。
院感的分类:按感染部位分为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液感染等。
2. 院感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院感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院感的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清洁和消毒、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等。
3. 院感的早期识别和报告早期识别: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症状等,判断是否存在院感的可能。
报告:及时将疑似或者确诊的院感病例报告给院感科,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院感的监测与评估监测:通过对院感病例的统计和分析,了解院感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评估:对医疗机构的院感防控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5. 院感的培训和教育培训:定期组织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对院感的认识,促使他们主动参预院感防控。
三、培训形式和时间安排本次院感知识培训采用线下面授的形式,培训时间为两天,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上午:院感的定义和分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下午:院感的早期识别和报告第二天:上午:院感的监测与评估下午:院感的培训和教育四、培训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培训效果,将采取以下措施:1. 培训先后进行知识测试,对医务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培训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反馈意见。
3. 培训后定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应用了所学的院感知识。
五、培训材料和讲师安排培训材料:提供培训手册、PPT课件等资料,供医务人员学习和参考。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2篇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2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一)开展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培训人员:医院感染科专家、临床部门主管医师、感染控制干事培训内容:一、医院感染概述(1)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接受医疗或护理过程中的感染,发生时间一般在住院后48小时内,也有特定细菌感染为例外。
(2)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体、宿主和环境三个方面。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宿主方面涉及年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身体受损情况等;环境方面包括医护人员操作和管理质量等。
(3)医院感染类型医院感染类型主要包括:手术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胃肠道感染、深部软组织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二、医院感染防控(1)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措施、控制措施和诊治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居家隔离、预防接种等;控制措施包括隔离、个人防护措施、环境卫生管理等;诊治措施包括早期病原体鉴定、适用抗菌药物、适当使用抗真菌和抗病毒药物等。
(2)手卫生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防控最重要的措施。
手卫生包括洗手、消毒、涂抹手消毒剂等。
医务人员应当做好手卫生标准操作流程,严格掌握洗手和消毒时间、手势流程。
(3)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包括清洁、消毒、通风等。
定期消毒清洗医疗器材、疾病隔离病房、治疗室等环境是有效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4)感染性疾病防治法律法规感染性疾病防治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医院感染标准》、《医疗机构手卫生技术操作规范》等。
三、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产超级细菌等。
四、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做到及时、准确、全面。
参训人员感想:此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我们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范文七篇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范文七篇院感知识培训内容篇1 主讲人:XXX课目: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使我们对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一、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二、感染源三、传播途径四、医院感染的控制五、标准预防六、医疗废物七、职业暴露一、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哪几种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标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枣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有那些?对患者来说可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另外的感染导致健康损害、躯体痛苦甚至残疾或死亡,同时医疗费用增加;对医院来说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医院形象的损害、发生医疗纠众等使医院的社会效益降低;同时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导致的医院床位周转率下降、对医务人员造成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医护人员工作量特别是无效劳动增加等。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机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也称它们为医院感染的感染链。
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引起医院感染。
二、感染源(一)外源性感染病人在医院内从他人(病人或工作人员)外获得的感染也叫做交叉感染,如普通儿科误收麻疹、水痘,就可引起麻疹、水痘在病房传播引起其他小孩感染。
(二)内源性感染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也可称为自身感染。
在医院感染出现以前,病人本身已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则易引起感染。
(三)环境储源感染源来自污染的环境,如手术室或产房的环境或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化脓菌,接受手术的病人、分娩的产妇及婴儿可能会受到感染而发病就属此类。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因接触病原体而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医疗纠纷,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控制能力,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因接触病原体而引起的感染。
(1)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入院前已感染的疾病。
(2)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3)医院外获得性感染:患者出院后在社区环境中感染的疾病。
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等。
2.医疗操作因素:手术、插管、留置导管等。
3.环境因素:病房空气质量、医疗器械消毒等。
4.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加强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医疗操作前后,应及时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在进行手术、穿刺、插管等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根据病原体种类和药物敏感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和灭菌,避免交叉感染。
5.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6.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消毒,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7.监测与反馈: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五、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实施与评估1.培训对象:全体医护人员、保洁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
2.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措施等。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本院特殊开展院感知识培训。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知识培训的内容。
二、培训内容1. 院感基础知识1.1 院感定义:对院感的概念和定义进行介绍,包括院感的分类、传播途径等。
1.2 院感流行病学:介绍院感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发病率、感染源、易感人群等。
1.3 院感防控原则:详细介绍院感防控的基本原则,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等。
1.4 院感监测与报告:介绍院感监测的方法和流程,以及如何进行院感报告。
2.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2.1 细菌感染:介绍医院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2 真菌感染:介绍医院常见的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
2.3 病毒感染:介绍医院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3. 院感防控措施3.1 手卫生:介绍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消毒等。
3.2 隔离措施:介绍不同类型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性隔离、呼吸道隔离等。
3.3 环境清洁:介绍医院环境清洁的要求和方法,包括定期消毒、空气消毒等。
3.4 医疗器械使用与管理:介绍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方法,包括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等。
3.5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介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个人防护要求,包括穿戴手套、口罩等。
4. 院感事件管理4.1 院感事件的定义和分类:介绍院感事件的定义,以及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4.2 院感事件的报告和调查:介绍院感事件的报告和调查流程,包括填写报告表格、召开调查会议等。
4.3 院感事件的处理和预防:介绍院感事件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包括改进工作流程、加强培训等。
5. 院感知识考核5.1 考核方式:介绍院感知识考核的方式,包括笔试、实操等。
5.2 考核内容:列举院感知识考核的内容,包括院感基础知识、病原体识别、防控措施等。
5.3 考核结果和反馈:介绍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反馈方式,包括奖励和纠正措施。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一、培训目的和背景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感染而导致的不良事件。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减少医疗机构内的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本次培训旨在向医务人员传授院感知识,提高他们的院感防控能力。
二、培训内容1. 院感基础知识a. 院感定义和分类:详细介绍什么是院感,以及常见的院感分类,如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等。
b. 院感流行病学:介绍院感在医疗机构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c. 院感传播途径:详细介绍院感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
d. 院感预防措施:介绍院感预防措施的基本原则,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个人防护用品等。
2. 院感风险评估与监测a. 院感风险评估:介绍院感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方法,包括评估指标、评估工具等。
b. 院感监测:详细介绍院感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包括感染指标、监测频率、监测报告等。
3. 员工健康管理a. 员工健康检查:介绍员工健康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包括体检项目、体检频率等。
b. 员工接种疫苗:详细介绍员工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常见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4. 医疗器械与设备管理a. 医疗器械分类:介绍医疗器械的分类和管理要求,包括一次性使用器械、可重复使用器械等。
b. 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详细介绍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要求,包括清洁消毒、定期维护等。
5. 感染控制措施a. 手卫生:介绍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消毒等。
b. 防护用品使用:详细介绍不同场景下的防护用品使用要求,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c. 环境清洁与消毒:介绍医疗机构环境清洁与消毒的要求和方法,包括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
6. 院感事件管理a. 院感事件定义和分类:详细介绍院感事件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感染事件、暴发事件等。
b. 院感事件报告与处理:介绍院感事件的报告流程和处理方法,包括事件报告、调查分析、预防措施等。
院感科培训内容
院感科培训内容一、培训目的院感科培训旨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科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培训内容1. 医院感染控制基础知识- 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
- 掌握医院感染的监测、报告和调查方法。
- 熟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器械使用与管理等。
2.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学习手卫生的正确操作方法,包括洗手、擦手和消毒。
- 掌握各类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包括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 了解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方法,确保医疗废物不会成为感染源。
- 学习环境清洁与消毒的标准操作程序,包括病房、手术室、器械室等区域的清洁和消毒要求。
3. 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 掌握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学习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等。
- 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感染控制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责。
4. 医院感染应急处理- 学习医院感染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急性感染病例的报告、隔离措施的实施等。
- 掌握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方法,包括病例追踪、流行病学调查等。
5. 医院感染科研与教育- 了解医院感染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
- 学习医院感染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培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 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理论培训。
- 由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2. 实践操作- 在感染控制科、病房、手术室等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培训。
- 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培训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和技巧。
3. 病例讨论- 通过病例讨论的方式,培训人员可以学习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由专家指导,帮助培训人员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培训评估1. 知识测试- 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知识测试,以评估培训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情况。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2篇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2篇院感知识培训内容1一、院内感染简介院内感染,是指医院、医疗机构或诊疗中心等医疗机构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患者或其他参与医疗服务者感染的疾病。
其特点是处于特定环境中发生、具有传染性、发生率较高、死亡率及其致残率高,容易造成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和质量问题。
二、院内感染的危害1.增加患者痛苦和治疗费用。
院内感染使患者的健康受到了威胁,导致原本需要的治疗时间变长,治疗费用也不断增加。
2.医疗机构信誉受损。
医疗机构的信誉是非常重要的,如发生医疗纠纷及院内感染,会严重损害医疗机构的信誉,从而影响患者就医信心和医疗机构的良好形象。
3.造成患者死亡。
院内感染常常伴随着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的并发症,如败血症,使得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消费人类生命。
4.对医务人员造成影响。
医护人员是医疗机构的重要桥梁,他们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患者的诊疗效果和医疗机构的运行。
医务人员感染后,除了容易危及自身之外,也容易将病菌通过忽略保护措施感染给患者。
三、院内感染防控原则1.预防。
严格按照手卫生、消毒隔离、器械监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等规定执行,对于各危险因素要进行评估,制定对应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2.监测。
要对医院感染进行真实、准确、详尽的监测、评价和分析,力求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为防控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支持。
3.查找。
通过对感染病例和病原体分析等,查找致病因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4.处理。
对发现的感染病例、高危因素等问题进行处理,防止院内感染的扩散。
5.教育。
开展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激励医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促进患者自我防控。
四、常见院内感染类型1.导管相关感染:静脉导管、膀胱导管、胃肠引流管、呼吸机、人工气管等。
2.手术切口感染:术后感染、创口感染、穿刺部位感染。
3.病原微生物感染:菌血症、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4.暴露性职业病:职业暴露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的职业病,如乙肝、肺结核等。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医院感染。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的掌握和应对能力,本次培训将重点介绍院感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内容。
二、院感定义和分类1. 院感定义: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医院感染。
院感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2. 院感分类:(1)根据感染部位分类: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液感染等。
(2)根据感染来源分类:包括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3)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类:包括轻度感染、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
三、院感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1)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接触传播;(2)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接触传播;(3)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传播。
2. 空气传播:包括飞沫传播温和溶胶传播。
3. 间接接触传播: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环境表面等。
四、院感预防措施1. 手卫生:(1)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擦手和消毒。
(2)手卫生应在特定时机进行,如接触患者先后、接触体液、分泌物或者污染物后等。
2. 消毒与无菌操作:(1)医疗器械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并保持无菌状态。
(2)手术室等特殊操作室要求无菌操作,防止手术切口感染。
3. 环境清洁与消毒:(1)医疗机构应保持良好的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2)特殊区域如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应进行更频繁的清洁和消毒。
4. 隔离措施:(1)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等。
(2)医务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5. 废物处理: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防止感染传播。
六、结语通过本次院感知识培训,相信大家对院感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要时刻关注院感问题,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和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医疗环境。
同时,医疗机构也要加强院感管理,不断完善院感预防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资料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资料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分类: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医院感染可分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系统感染等;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
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医疗操作因素:侵入性操作(如插管、穿刺、手术等)、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消毒不规范等。
医院环境因素:病房通风不良、清洁消毒不彻底等。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手卫生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是传播病原体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做好手卫生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手卫生的方法:包括洗手和手消毒。
洗手时应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揉搓时间不少于15 秒;手消毒时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手卫生的时机: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等应进行手卫生。
2、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无菌物品必须保持无菌状态,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
常见的无菌操作技术:如注射、输液、手术等操作中的无菌技术。
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操作区域应清洁消毒,无菌物品的使用和保存应符合要求。
3、清洁与消毒环境清洁与消毒:病房、诊室、手术室等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家具等的清洁消毒。
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物品的清洁与消毒:患者使用的物品(如被褥、衣物等)应定期更换和消毒。
4、隔离技术隔离的目的:将感染源与易感人群分开,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隔离的类型: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隔离可分为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等。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2篇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2篇第一篇: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知识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感染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患者在医院内感染,是医院内病原体的传播和交叉感染,具有严重性、难治性、高发性、高致死率等特点。
医院感染的危害性1.增加患者痛苦:感染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增加治疗所需时间和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和康复期。
2.增加医疗机构负担: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医疗机构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和业务压力。
3.增加医疗成本: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需要更多的药物和治疗,同时也会增加医疗机构的成本。
4.危及患者生命:医院感染是患者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院感染的分类1.术后感染:手术是医疗工作中最常见的患者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术后感染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的感染。
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种,是指手术缝合部分或切口部位发生感染。
3.消化系感染:消化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可以分为胃肠炎、胆道感染、肝炎等不同类型。
4.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可以分为肺炎、气管炎、鼻咽炎等不同类型。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应注意手卫生,每次使用手卫生剂或洗手液洗手。
2.隔离观察:对于被诊断出携带有传染病毒或细菌的患者,应立即隔离观察,避免交叉感染。
3.在临床操作中使用消毒剂:消毒剂是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医院在临床操作中应该使用临床环境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
4.病房清洁:医院应该定期清洁病房,包括使用消毒剂、更换床铺和病人用具等。
5.消毒灭菌:对于使用过的设备、器具、注射器等物品,应尽快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以避免病菌传染。
6.卫生教育:医院应该定期开展卫生教育活动,向员工和患者宣传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第二篇:医院感染的治疗及应对措施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感染各种病原体所致的各类感染。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内容:消毒灭菌、手卫生与医疗废物管理消毒和灭菌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五、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环境类别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方法剂量基本程序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联合应用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分五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消毒灭菌、手卫生与医疗废物管理
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五、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I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U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川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W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方法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 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 种: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W 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w 5cfu/cm2
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
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三、医用污染垃圾(统一用黄色垃圾袋盛放)
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医疗废物要求不得露天存放,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 天。
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医护职业危害与防护
一、职业暴露
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经血液传播疾病和化疗药物伤害是护士工作中主要面对的职业危害。
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眼睛、口腔或者皮肤。
急、重症救护常在突发事件及紧急抢救,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更易发生针刺、锐器割伤事件,职业总暴露的危险性更大。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
1、乙肝(HBV):没有经过乙肝疫苗注射者,若被告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
伤一次,根据其乙肝病人e抗原(HbeAg)的情况,其感染率是6〜30%。
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含乙肝病毒量多,因此传染的机会大。
2、丙肝(HCV ):基于有限研究: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说器割伤的
感染率是1.8%、通过血溅而引起感染的感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3、艾滋病毒(HIV ):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0.3% ;被含有HIV 的血液溅到眼睛、鼻腔平均感染率0.1%,含有HIV 的血接触到皮肤上的感染机率估计小于0.1%,少量的血液接触到皮肤可能不会引起感染。
、现状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发生比率较高,一项调查表明过去的一年80%以上的护士有过1 次以上锐器刺伤。
减少职业感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利器刺伤的发生。
易被刺伤的情况: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
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治疗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小心弃置:用过的针头、不应用手套回针帽、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不应摆弄针头、就近将用过的针头、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在黄色利器盒里。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三、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应急事故紧急处理程序
针刺伤(加药时):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然后用水冲洗眼睛溅入液体: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且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
衣物污染:1)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
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
2)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专用容器;接触到任何血液后,你应该:
向有关部门(科室、感染控制科)报告被刺、被割或接触到血液的事件。
乙肝疫苗注射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乙肝的方法。
(你应该早就打过乙肝疫苗针)
丙肝--没有疫苗。
也没有补救措施来预防;不主张用免疫球蛋白。
严格进行感染
控制的原则和操作是必要的。
艾滋病毒--没有疫苗。
可用免疫球蛋白!什么时候开始补救治疗?
1乙肝:越早越好,24h内最佳,最迟不超过7天。
2、艾滋病:越早越好,最好在几小时内。
普遍性防护原则的操作内客是什么?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3、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5、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
6、如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7、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 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
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 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
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 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
24 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五、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
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f、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六、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七、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下述工作:
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当地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八、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九、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二、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