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2.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

使学生不但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方法,学会从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教学重点把正方体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教学难点按预定的形状把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三角板,练习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箱子的一个顶点A,它发现相距它最远的另一个顶点B处有它感兴趣的食物,这只蚂蚁想尽快得到食物,哪条路径最短?试在图中将路线画出来生活常识可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若把这个正方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就不难发现答案。

日常生活中,要想包装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需要根据它的平面展开图来裁剪,今天就来讨论一些简单的多面体的展开图二、新课学习探究一(投影显示)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条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请与同伴进行交流。

做一做:可得到以下11种不同的平面图形。

强调:强调随便剪,剪错没关系,粘上重剪。

1.检查学生操作中出现的情况。

2.教师和学生交流剪法。

3.肯定学生在操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4.为什么会剪成不同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概括: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沿着多面体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5.让学生举例说明:同一立体图形,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

注意:有的表面上看似不同,但通过转动、翻转可得相同。

友情提示: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必须沿7条棱剪开,可以形成11种不同的平面图形。

鲁教版-数学-初一上册-1.2 展开与折叠(1)教案

鲁教版-数学-初一上册-1.2 展开与折叠(1)教案

2 展开与折叠(1)教学目标:进行正方体模型展开与折叠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难点:通过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发展空间观念.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并准备小正方体盒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棱柱的有关知识,结合这个几何体把有关知识回顾一下。

(出示正方体)生:正方体有_________个顶点,_________条棱,_________个面,这些面形状都是_________. 师:你知道正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的图形吗?为了设计和制作的需要这节课我们要了解正方体盒子展开后的图形.引出课题——2展开与折叠(1)设计意图:回顾正方体为本节课研究做基础,同时从最熟悉的几何体入手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二、问题探究1.做一做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1)你能得到那些形状的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2) 你能得到下面的平面图形吗?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正方体展开后的平面图形,并以此来验证学生的空间想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师:根据刚才的学习你能列出列出正方体的多少种展开图?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与同伴交流.生:共有11种类型,第一类,1,4, 1型,共六种第二类,2,3,1型,共三种。

第三类,2,2,2型,只有一种.第四类,3,3型,只有一种.思考:1.既然都是正方体,为什么剪出的平面图形会不一样呢?2.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必须沿几条棱剪开?2.想一想师:下面的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试一试.生:第一个可以,第二个不行.设计意图:先想象再动手,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实际操作中仔细体会、归纳总结逐步形成自己对空间图形的认识.3.议一议师:下面的图形能否折成一个正方体盒子?与1相邻的数是什么?相对的数是什么?先想一想,再具体折一折,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生:能。

鲁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导学案1

鲁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导学案1

1.2 展开与折叠(2)学习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2、了解棱柱展开图的形状,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3、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节重点:1、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2、能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本节难点: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学习过程:一、回顾与思考:1、棱柱的特点若有若干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棱柱的侧面都是______________.(3)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_____________.(4)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图形的边数______________.(5)棱柱各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如下:2、棱柱的分类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课探究:将下图中的棱柱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想一想:⑴下图中,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⑵将上图中不能围成棱柱的图形作适当修改使得图形能围成一个棱柱.做一做:按照课本所示的方法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先想一想,再试一试.观察圆柱形纸筒展开的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观察圆锥形圣诞帽的侧面是什么图形?三、课堂练习:1、如图1,折叠后是一个 体;2、一个六棱柱模型,它的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底面边长都是5cm ,侧棱长4cm ,则它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为____ __;3、展开一个棱柱的侧面是 ,分为 棱柱和 棱柱;4、如图2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成的平面图形,则这个几何体是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 )(A )圆形 (B )扇形 (C )三角形 (D )四边形6、棱柱的侧面都是(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五边形 (D )菱形7、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 )(A ) (B ) (C ) (D )8、下面的图形中,是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为( )(A ) (B ) (C ) (D )BD。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1.2《展开与折叠》教案-word文档资料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1.2《展开与折叠》教案-word文档资料

《展开与折叠》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9~13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教学难点:将一个正方体尽可能多地展成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通过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立体图形经过展开将会得到一个平面图形,而有些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将得到一个立体图形.今天我们来学习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再贴),可以得出11种不同的展开图: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经过讨论得出分为4类: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只有一种.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三、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练习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以下平面图形.先想一想,再动手剪,剪错了不要紧,再粘上,重剪.(1) (2)学生思考,再动手剪,然后与同伴交流.请剪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剪法.把一个正方体剪成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你能剪成吗?(3) (4)学生先想,再剪,同伴之间互相交流剪的方法相互指正,对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指导,学生说明(3)的剪法.(4)不能剪出,因为图中有6个面相连,而将正方体的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有5条,要剪开7条棱.练习2贴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面A、面B、面C的对面各是哪个面?AB C D EF学生思考,猜想答案.请一位同学用透明胶粘贴成正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验证答案.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有何体会?学生:正方体有11种形状的平面展开图.学生:解决“展开与折叠”问题的方法:一是动手实践,二是发挥空间想像,合情推理.。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教案、教学设计
2.话题:给出与展开与折叠相关的话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知识。
3.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4.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补充,实现知识的共享。
(四)课堂练习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展开与折叠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不同几何体的展开图和折叠方式。
2.学会运用展开与折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
3.能够运用几何画板等工具软件,绘制并分析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和折叠过程。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几何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他们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4.引导学生认识到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与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展开与折叠》这一章节的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激发他们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在此背景下,学生对于本章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初一数学教案展开与折叠1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展开与折叠1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展开与折叠1教案初一数学教案 - 展开与折叠教案目标:通过展开与折叠的活动,帮助初一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几何关系以及几何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白板或黑板-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纸张和剪刀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 向学生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展开与折叠。

- 引导学生回忆折纸游戏或其他涉及纸张折叠的经验,并询问他们能否从折纸中得到新的几何图形。

- 解释本课的目标是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让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 展开几何图形(15分钟)- 将白板上划分为四个部分,并在每个部分上绘制一个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 要求学生预测每个几何图形展开后的样子,并将他们的预测写在白板上。

- 展示每个几何图形的展开结果,并与学生一起比较预测结果。

3. 折叠几何图形(20分钟)- 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和一把剪刀。

- 引导学生按照指示将纸折叠成不同的几何图形,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 让学生观察每个折叠完毕的几何图形,并讨论折叠前后的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从一个折叠的几何图形中得到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4. 深入探究(2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个已知的几何图形,是否存在多种展开方式?- 分组让学生通过折叠不同的纸片,尝试得到相同的几何图形。

- 让学生交流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规律和问题。

- 引导学生总结:展开与折叠是否会改变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5. 巩固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练习展开与折叠的技巧,并思考题目中的问题。

-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提供帮助和解答疑惑。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在展开与折叠活动中的发现和体会。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学习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关系的变化。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几何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使用创造性的方式进行展开与折叠活动,如折纸手工或纸艺创作。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展开与折叠(2)课件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展开与折叠(2)课件

关系? 6条侧棱
相等
2.小组讨论小结棱柱的特征
1.棱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它们的形状大小相同,有5边. 2.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3.侧面的个数和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 4. 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D1 A1
D A
当堂检测
1.如图:
C1 B1
C
⑴ 长方体有___8___个顶点,______条 棱1,2_______个面,这6 些面的形状 是_________。 长方形
2)这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总长度是多少厘米?
18条棱
总长度是84厘米
作业
⒈ 习题 知识技能2、3
第 一 章 丰 富 的 图 形 世 界
B
D1 A1
D A
当堂检测 1.如图:
C1 ⑵ 哪些面的形状与大小一定完全相同?
B1
面AA1B1B=面DD1C1C
C
面A1B1C1D1=面ABCD
B
面AA1D1D=面BB1C1 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
B1
AA1=BB1=CC1=DD1
AB=A1B1=CD=C1D1
C
AD=A1D1=BC=B1C1
B
2.如图所示六棱柱,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观 察并回答问题:
1)这六棱柱共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哪些面 的形状和面积完全相同?
8个面 六边形、长方形
6个侧面的面积相等;
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2.如图所示六棱柱,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观 察并回答问题:
n棱柱:底面图形的形状为n边形的棱柱
叫做n棱柱。
做一做:如图
(1)这个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 一样 6条边
(2)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 侧面的形状是什么图形?

1.2展开与折叠(教案)

1.2展开与折叠(教案)

1.2展开与折叠(教案)【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学科:数学2.课时:13.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

【教学课题】鲁教版初一(上)《展开与折叠》。

《展开与折叠》内容,是新课标加强的内容(加强认识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材分析】“展开与折叠”一课,在本单元中位于“图形的变化”与“从三个方向看”之间,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包括“做一做”、“教学实验室”、“练一练”、“阅读”四个栏目。

“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了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实验室”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形式;“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像、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与理解;“阅读”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了解多面体的点数、棱数、面数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展开与折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能够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分类记忆和有序思维,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通过动手实践,在折展的过程中,体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立体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解决后面的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展开与折叠》这一部分内容,掌握得好与坏关系到将来学习立方体几何图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展开与折叠》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共同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展开图和折叠图的概念,学会绘制常见的展开图和折叠图,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多元化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发现和总结展开图和折叠图的规律。
-结合信息技术,利用数学软件或在线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更直观的学习。
4.实践性作业与评价:
-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如制作一个特定几何体的展开图或折叠图,并应用于实际情景。
接着,我会让学生尝试将一个简单的纸盒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图形,并思考:“如何将这个展开图折叠回原来的纸盒?”通过这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展开图与折叠图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明确展开图和折叠图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展开图和折叠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两种图形。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展开图和折叠图的理解和应用。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绘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
2.利用几何变换,将给定的展开图折叠成相应的几何体。
3.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纸箱的展开图,并计算所需纸张的面积。
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对于完成练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个别辅导,确保他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展开与折叠》问题数学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问题数学教案设计

《展开与折叠》问题數學教案設計主题:《展开与折叠》问题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展开和折叠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2.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各种基本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三维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如纸盒、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由平面的纸张折叠而成的。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立体的物体再次展平,引出今天的主题——《展开与折叠》。

2. 新课讲解:(1) 教师首先介绍什么是“展开”和“折叠”,并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2) 接着,教师分别讲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最后,教师讲解三维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推理来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3. 练习巩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如画出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或者根据给定的展开图折叠成相应的立体图形,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馈: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或者提出他们对这个主题的一些疑问或困惑,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完成练习的情况以及他们在总结反馈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展开与折叠》问题数学教案的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六年级上册_《展开与折叠》学习指导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六年级上册_《展开与折叠》学习指导

《展开与折叠》学习指导学习目标1、经历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对棱柱、圆柱、圆锥的认识。

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学习重点理解正方体、棱柱、圆柱、圆锥与其展开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习难点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学习指导知识点1: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正方体的平面展开的11种情况:“一四一”型“二三一”型:“三三”型:“二二二”型:①数:小正方形的个数(6个)②看:小正方形的排列方式(一四一式 二三一式 三三式二二二式) ③想一想:在心里折一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把一个正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并把它们画出来。

2、想一想:下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3、议一议:下图可以折成一个正方形的盒子,折好后,与1 相邻的数是什么?相对的数是什么?先想一想,再折一折,看看怎么样。

知识点2:一般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展开有些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折叠有些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1、将下图中的棱柱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2、想一想下图中,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3、如图,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先想一想,再试一试。

4、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成的平面图形,则这个几何体是 。

初中数学_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数学_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各位评委,大家好!本节课的课题是《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选自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下面我将从新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评价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这六个方面来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f 课标解读2011数学课程标准中,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通过实例,了解上述视图与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对于本节中的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不要求学生记住有多少种可能的图形,但要抓规律:抓规律,就是要抓住两个表面的位置关系规律.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安排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后,《截一个几何体》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不断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认识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从而加深对正方体的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等知识作好铺垫.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新课标和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把正方体剪成平面图形,认识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体会由“体”转化到“面”的过程.2、总结正方体中相对的面和相邻的面在平面展开图中的关系.3、利用目标2中总结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4、把平面图形折叠成正方体,体会从“面”转化到“体”的过程,验证相对的面和相邻的面在展开图中的关系.四、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在第一节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几何体,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2.初一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敢于质疑、大胆实践的性格特征,分析、思考、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质疑、探究、讨论、合作的意识比较强,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也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学生都非常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操作和想象,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探索和研究知识,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鉴于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确立为:①学法:学生在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会学到主动学会.②教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先做后想再先想后做然后归纳概括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五、评价设计1、通过模块一的学习完成第一、二、三个学习目标的检测;2、通过模块二的学习完成第四个学习目标的检测;3、拓展提升是对学生学习的提升.4、通过模块一的探索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好奇心、促进其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六、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由下面六个教学环节组成情境导入 -------- 复习旧知,铺路架桥------- 模块一正方体的展开(动手实践、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模块二正方体的折叠一------ 拓展提升一一畅谈收获.下面我就具体针对这六个环节对教学过程进行说明._、情境导入以周华健的《盒子世界》引入课题,意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索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相关知识.二、复习旧知,铺路架桥通过下面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有几组相对的面?相邻的面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一是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知识上的铺垫: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定是六个面,沿着不同的棱剪开正方体,得到的平面展开图也不同;二是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作好方法上的铺垫,只要在平面展开图中找到三组相对的面就能围成正方体.三、模块正方体的展开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该内容自身的特征,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一)动手实践:探索正方体展开图形的特征.学生通过自己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归纳与总结正方体展开图形的相关知识: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像这样由正方体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2、探究正方体展开的特征:观察黑板上正方体的展开图思考:(1)展开图中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2)相邻的面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感悟:①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正方体的六个面大小都相当)②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剪开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展开图形也不相同)③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面和相邻的面的位置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可以转化成一个平面展开图,初步认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同时,因为学生会沿着不同的棱剪开,所以剪出来的平面展开图会不一样,这样学生自然就产生对新知的疑惑,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愿望和兴趣,使学生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积极主动投入到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去.3、归纳总结这里,尽量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最终让学生理解:展开图中我们发现要使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中不被分离,就必须中间有面做桥梁;要使相邻的面不被分离,如果是两个面就必须有公共的棱,如果是三个面就必须有公共顶点.4、巩固练习(1)笑笑制作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电脑出示题目)(2)课本第十页问题解决2【设计意图】本组练习意在引导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归纳总结”中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找相对面的方法.四、模块二:正方体的折叠活动一:同桌之间互相交换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进行折叠.【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是让学生经历从“面”转化成“体”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知道了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运用立体图形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活动二:探索怎样的平面图形才能够折叠成一个正方体.向学生出示下面的问题: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 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不仅仅停留在实践操作上,而是引导学生更深一层次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这正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的一个绝好时机.五、拓展提升1、课本11页第三题.2、有一正方体木块,它的六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这是这个正方体木块从不同面所观察到的数字情况.请问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各是多少?(电脑出示题目)【设计意图】这两题都是非常有吸引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运用找相邻的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面”与“体”在转化过程中的对应关系,对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学具操作.六、畅谈收获让学生畅谈在这节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收获与感受.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不同的评价.【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及时归纳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师生评价,激励学生热爱数学,会学数学.板书设计1.2展开与折叠(一)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展示•归纳总结:1、相对的面在平面展开图中就必须满足中间有面做桥梁2、相邻的面如果是两个面就必须有公共的棱,如果是三个面必须有公共顶点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敬请各位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在第一节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几何体,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 1.2 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上册 1.2 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上册 1.2 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五四制1、2 展开与折叠教学目标:1 、通过充分的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2 、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1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展成平面图形、2 、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从棱柱的折叠过程可以知道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二、自主学习:1、自己动手试一试:(1)如果给出一个几何体,例如我们最熟知的正方体,仿照棱柱的展开图沿某些棱剪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有多少种呢?(同学先做,然后展示给大家看,可以试着讲一讲自己是怎么剪出来的)三、合作探究: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我们已经见过很多平面图形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能折成几何体、比如:棱柱、若能折成棱柱,一定要符合以下特点:(1)棱柱的底面边数与侧面数_______、(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_______、四、精讲点评:[例1]、下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是由哪几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的?(1)(2)(3)五、训练反馈:1、如下图,哪个是正方体的展开图()2、指出下列平面图形是什么几何体的展开图 B3、下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将其合成原来的正方体(右下图)时,与点P重合的两点应该是… …… …… …… …… …… …… … ( )A、S 和 ZB、T 和 YC、U 和 YD、T 和 V4*、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需剪几条棱?5*、将图(1 )中的图形折叠起来围成一个正方体,应该得到图(2 )中的( )六、课堂小结:1、圆台与棱锥的展开图、(1)圆台:圆台的展开图是由大小两个圆(作底)和部分扇形(作侧面)组成的、图117图1—182、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课本中、习题中会经常遇到让大家辨认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题目、为了查阅方便,在此列出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供大家参考、七、课后作业:必做题《伴》第二课时1-10题,选做题:11,12题。

七年级数学上:展开与折叠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展开与折叠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展开与折叠教案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学黄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平面图形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换及观察、操作、想像、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并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能根据简单的棱柱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操作、想像、交流、比较、描述、综合、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帮助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尝试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求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学会在与他人交流中获益。

3.情感与态度(1)在解决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生状况分析〗1.此阶段学生年龄多在12~14岁,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因此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

这使得我们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

此外,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往往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纠正自己思想的欲望,所以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2.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已有一些认识;并体会到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感受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即“面面相交得线,线线相交得点”。

鲁教版初一数学展开与折叠1.2-2课件(12张)

鲁教版初一数学展开与折叠1.2-2课件(12张)

1、如图,第一行的几何体表面展开后得到的 第二行的某个平面图形,请用线连一连。
1
2
3
4
5
A
B
C
D
E
2.思考: 棱柱的侧面都是 长方形 。 圆柱的侧面都是 长方形 。 圆锥的侧面都是 扇形 。 棱锥的侧面都是 三角形 。 棱锥的展开图中至少有 四 三角形。 棱柱的展开图中至多有 两 三角形。
3、如图,哪一个是棱锥侧面展开图?
1.2展开与折叠(2)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节 展开与折叠 (第2课时)
想一想、折一折
以下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




拓展:你能将图形(1)、(3)修改后使其能折叠成棱柱吗?
观察圆柱形纸筒展开的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观察圆锥形圣诞帽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发挥我们的想象能力!面几个图形是一些常见几何 体的展开图,你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 体的名字么?
思考题
A与B两点沿着侧面的最短路线是什么?
B
B
A
A
4、下面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
(1)
(2)
(3)
(4)
( 5)
(6)
情境创设:
图中棱柱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 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

初中数学鲁教版六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学案

初中数学鲁教版六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学案

初中数学鲁教版六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学案
初中数学鲁教版六年级上册
《1.2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
3、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4、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难点: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三、导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五棱柱有几个面围成的?他们都是平的吗?
2.五棱柱有几个顶点?通过每一个顶点有几条棱?
3.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侧面形状都是()。

(二)自主探索:把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沿某些棱剪开,展成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
(三)合作交流
想一想:
下列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展开与折叠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_七年级数学教案

展开与折叠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_七年级数学教案

展开与折叠——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_七年级数学教案展开与折叠灵城一中蒙燕教学目标:1. 通过展开与折叠,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 学生通过动手动脚实验,发挥想象,开展讨论等方式,认识立体图形与它们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3. 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教学重点:将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展开图;教学难点:按规定形状把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提出问题:如果把正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平面展开图会是什么样子的?二.教学过程动手做一做活动1:把圆柱,圆锥的侧面沿虚线剪开,观察: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几何图形?请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结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活动2:把无盖的的正方体纸盒按图中的红线剪开,并画出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把你的展开图与同学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同一正方体按沿棱按同一方式剪开可以得到相同的平面展开图.活动3: 自由发挥,尽显风采将正方体图形沿某些棱按你喜欢的方式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在与同学交流对比,你有什么发现?结论:同一个正方体沿不同的棱剪开可以得到不同的图形.活动4:将正方体沿棱剪开成平面展开图,你能的到以下图形吗?请你试一试.想一想:要将一个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展开图要剪开多少条棱?观察: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什么特点?活动4:将长方体沿棱剪开成平面展开图,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比较,你发现他们有何异同?三.练一练四.小结: 畅所欲言1. 你学会了什么?2. 你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是什么?3. 你收获了什么?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探讨:将正方体沿棱展开成平面图形,到底回出现多少种不同的图形,剪一剪,试一试,把所得的图形在纸上画出展开与折叠灵城一中蒙燕教学目标:1. 通过展开与折叠,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 学生通过动手动脚实验,发挥想象,开展讨论等方式,认识立体图形与它们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3. 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教学重点:将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展开图;教学难点:按规定形状把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提出问题:如果把正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平面展开图会是什么样子的?二.教学过程动手做一做活动1:把圆柱,圆锥的侧面沿虚线剪开,观察: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几何图形?请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结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1.2《展开与折叠》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1.2《展开与折叠》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教案《展开与折叠》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9~13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教学难点:将一个正方体尽可能多地展成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通过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种.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三、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练习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以下平面图形.先想一想,再动手剪,剪错了不要紧,再粘上,重剪.(1) (2)学生思考,再动手剪,然后与同伴交流.请剪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剪法.把一个正方体剪成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你能剪成吗?(3) (4)学生先想,再剪,同伴之间互相交流剪的方法相互指正,对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指导,学生说明(3)的剪法.(4)不能剪出,因为图中有6个面相连,而将正方体的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有5条,要剪开7条棱.练习2贴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面A、面B、面C的对面各是哪个面?AB C D EF学生思考,猜想答案.请一位同学用透明胶粘贴成正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验证答案.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有何体会?学生:正方体有11种形状的平面展开图.学生:解决“展开与折叠”问题的方法:一是动手实践,二是发挥空间想像,合情推理.。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展开与折叠》是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引导,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动手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展开图、折纸、剪刀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份展开图和折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纸盒、书箱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是由哪些平面图形展开而成的。

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感受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展开图和折纸,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将展开图折叠成相应的立体图形。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平面图形展开与折叠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面图形展开与折叠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如:一个长方体展开后有几条边?有几个角?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正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不同的展开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重点)
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难点)
3.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特征.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旨在进一步认识棱柱的展开图;了解一些特殊几何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同时,六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教法与学法:
以我校“自主探究,当堂评价”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努力打造“小组学习”的学生自主课堂,因为本章的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弱,所以本节课老师去设计尽可能的多的学生活动,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认识图形、学习新知,也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老师的教,重点可以放在课堂组织、知识串联和对学生的启发上,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最后,整堂课要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作用,组长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学习评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三棱柱、长方体、五棱柱纸质模型,收集圆柱形纸盒和圆锥形模型,剪刀.
教师:三棱柱、长方体、五棱柱、圆柱、圆锥的纸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师:有人说,手工折纸是一种智慧游戏,小小的一张纸通过我们的折叠可以折出形态各异的物体来,在折叠的过程中,我们手脑并用,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师:将下面的几何体沿某些线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观看课件中的图片)
生陷入思考,并跃跃试欲开始讨论.
师板书课题:1.2展开与折叠(2)
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展开棱柱自然地引入本课课题,让学生动手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体验棱柱展开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动手操作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活动1:温故知新(圆柱、圆锥的展开图)
师:小学时,同学们就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侧面展开图,你认识了吗?
生: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师:太好了,大家都还记得很清楚.那连同圆柱的底面一起展开,你能想象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吗?圆锥呢?
生开始讨论,七嘴八舌谈想法.
师: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拿出你们收集的圆柱形的纸盒和剪刀,小心的把它剪开铺平,观察它的形状.
(课件先演示裁剪方式,然后学生分组动手实验.)
师巡视并辅导裁剪出现问题的小组.
师:拿出你们小组做好的展开图,告诉我,是什么形状?
生展示:
师(拿出冰激凌的盒子):看一下大家的最爱,这是什么?
生:圆锥.
师:同学们选出一个代表,到台前给我们把它展开,我们一起观察.
生.
目的:让学生在回顾小学学习的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猜想平面展开图的形状,然后动手实验加以验证,达到温故又知新的目的.
效果:学生从侧面展开图到平面展开图实现了自然的过渡和学习,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效果较好.
活动2: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收集的三棱柱、长方体、五棱柱,用刚才剪圆柱、圆锥的方法,剪开铺平,看看它们的形状吧.
学生开始分组活动,师巡视和指导,使每个小组能顺利完成操作.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作品,在全班内进行交流、总结,并尝试绘制3种棱柱的平面展开图.
活动3:想一想
以下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
(2)
(3)(4)
你能将图形(1)、(3)修改后使其能折叠成棱柱吗?
生活动踊跃,老师给予及时评价和鼓励.
活动4:小组总结
课件展示问题提示,小组进行讨论总结.(依据上面的操作和讨论)
1.棱柱的展开图中完全是否存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是如何得到的?
2.底面位置如何摆放,有没有固定的位置?
3.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要注意什么?
4.同一棱柱的展开图是唯一的吗?为什么?
5.最后能总结一下棱柱展开图的特点吗?
在充分的小组交流讨论后,可总结:
1.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有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多边形,它们是棱柱的两个底面展开得到的,它们的位置不固定,一般分布在侧面展开图的两侧;
2.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有多个相连的长方形,它们是棱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个数和侧面的个数相同;
3.同一个棱柱的平面展开图可能会出现不同形状,这和裁剪的方式有关.
目的:让学生经历大量的小组交流活动,自主发现棱柱的展开图形状,操作—思考—总结,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立体图到平面图
的变化过程,培养空间概念,达到知识的形成.
效果:在解决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过程中,学生大胆实践,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气氛热烈,学生体会团队的力量,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知识应用,模型制作
以小组为单位,4人合作,为自己的小组制作一个公用的笔筒.(几何体的形状自己选择)目的:1.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2.培养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意识;3.培养小组的团结精神;4.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效果:学生热情高,在相互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笔筒的制作,从活动中,学生对几何体的展开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一)选择题:
1.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的几何体是()
A.圆锥
B.圆柱
C.四棱锥
D.球
2.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的几何体是()
A.圆锥
B.圆柱
C.棱柱
D.球
3.在图中,()是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图
B
4.下列图形不能够折叠成正方体的是()
D
A
C
B
5.在下列各平面图形中,是圆锥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二)填空题:
1.下列图形是某些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试写出原来几何体的名称.
2.下面的平面展开图,哪些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
(1)(2)
目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检测,达到知识的巩固,促进学生进行反思.
效果:在练习中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感悟,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提高个人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完善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五.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同学们学习热情高,回答问题积极,通过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主要学习了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的形状和特点.
生:通过学习,能够判断哪些图形能折叠围成几何体,能围成哪种几何体.
生:通过学习,会制作几何体的模型……
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做了很多实验和讨论,你对小组学习怎么看?
生:小组长对我们的学习帮助很大,帮我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
生:小组合作体现了团体的力量,以后我们小组会更团结,我们每个人都会为我们小组贡献力量.
生:……
目的:小结使一堂课得以升华和延伸,在总结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在总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总结中思考,培养学生课堂小结的好习惯.
效果:以小组的形式总结,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总结和反思,老师加以引导,小结效果明显.
六.布置作业
习题1.4第1、2题选作: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问题自然地引入课题,让学生陷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热情,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体验展开与折叠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索圆柱、圆锥及棱柱的展开图,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课堂的调控力需要进一步锻炼和加强,课前应该细致把课堂的每个步骤设想清晰,准备充分,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题目的设计上,可以再增加一些更有新意的题目,让学生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