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林徽因译
简评林徽因译_夜莺与玫瑰_
简评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郑锦怀(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摘要:针对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林徽因翻译活动所进行的研究之不足,着重探讨了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原著、林徽因所翻译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在外国文学汉译史上的意义,并分析了该译文的语言特征、归化倾向,以及误译、漏译等等,旨在抛砖引玉,争取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对林徽因翻译活动的研究中来,以期对其有更加全面、客观而又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林徽因;翻译;夜莺与玫瑰;译作分析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29(2007)05-0089-03收稿日期:2006—09—04作者简介:郑锦怀(1981—),男,福建泉州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翻译批评与翻译(文学)史。
龙岩学院学报JOURNALOFLONGYANUNIVERSITY2007年10月第25卷第5期October2007Vol.25No.5自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热播以来,一代才女林徽因的名字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学术界似乎也因此刮起了一阵“林徽因风”,对她的研究与探讨变得多起来了。
在CNKI上以“林徽因”为“篇名”进行检索,可以查到1999年到2006年之间的86篇相关文章;如以其为“主题”或“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则多达三百余篇。
但仔细一分析,这些文章中小部分是传记或回忆类,其他大多数探讨的则是林徽因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其诗歌与小说。
而令人遗憾的是,林徽因的翻译活动似乎被忽视了。
①就笔者所见,似乎只有张筠艇的《闽籍女性翻译家群体》[1]一文对林徽因的翻译活动有所涉及,但也只是粗略介绍而已,并无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同时,迄今为止几本重要的翻译(文学)史专著,比如马祖毅编的《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罗选民主编的《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与谢天振、查明建主编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都未提及林徽因的翻译活动,而现有的几本重要的翻译词典,如《中国翻译家词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林煌天主编的《中国翻译词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等等,也都未曾收录“林徽因”这一词条。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多版本英译赏析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多版本英译赏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写作时间不详。
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
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
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Ode to LoveLin HuiyinI think 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Sure, 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Your laughter has lit up all the wind, So gently mingling with the spring. You are the clouds in early spring, The dusk wind blows up and down. And the stars blink now and then, Fine rain drops down amid the flowers. So gentle and graceful,You are crowned with garlands.So sublime and innocent,You are a full moon over each evening.The snow melts, with that light yellow,You look like the first budding green.You are the soft joy of white lotusRising up in your fancy dreamland.You’re the blooming flowers over the trees,You’re a swallow twittering between the beams;Full of love, full of warm hope,You are the spring of this world!(黄新渠译)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n April Day?–A Psalm of LoveLin Huiyin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n April Day?Thou laughter has lifted up breezes far and near,And swiftly, dazzled everything in the vernal air.Thee are the thin mist rising in the April dawn,The evening breeze coming soft, the stars winking.For naught, and the drizzles soaking the bugs in thirst. The delicacy, the grace characteristics thee; Sublime The crown of flowers belongs to thee. Innocent, Sacred, thee are the full moon shining high every night! In the ivory field of newly melted snow, I see youAnd in the newly sprouted shoots of green emerald,In the white lily opening joyfully in the shimmering lake! Thee are the flowers in bloom, and swallows whistling On the beam. Thee are love, warmth, a beautiful poem,And after all—thee are the most lovely April day of charm! (李珍译)You Are the April of the World–A Tribute to LoveLin HuiyinYou are the April of the world, I say;Your laughing shines the wind on either side;The spring flashes with ever-changing light.You are the cloud and mist early in April,At dusk blowing the soft wind, stars twinklingAt ease, fine rains drizzling on the flowers.You are so gentle, so graceful, wearingA beautiful crown of a hundred fresh flowers;Naïve and stately, you are the full moon at night.Like the light yellow of melting snow, likeThe fresh green of budding, you are so pleased,White lotus floating on the water of your dream.You are the flowers in bloom, the swallowWhispering on the beams; you are the warm love,You are the hope, the April of the world!.(海岸译)You Were My Human April-Day–My Lovely Praise to YouLin HuiyinIn my Spring World, let me sayYou were my human April-day,You smile at the free wind lightly and lively.The sunshine was in dancing alternatively.You were of the cloudy mist in the early April,The gentle wind was blowing at dusk in the vernal,Stars were glistering without any goal.In front of flowers, sprinkling was the drizzle.So light, so graceful, were you!Everywhere was fresh and beautiful.That 100-flower-crown you wore was of the royal.Really were youNaïve, dignified, you see m the full moonThat shines every night through my window.After snow melt, you seemed to be in light yellow;And also you were freshly green, tender and joyfulAs water light fluctuating in a dream,You long for a white lotus blooming to you.You seemed to be trees with blossoms or some swallows.My porch was with your twittering, love and warmth from you.You were my human April-day; you were my hope!(朱曼华译)You Are This World’s April Day– An Eulogy of LoveLin HuiyinI say you are this world’s April dayYour giggle lights up wind from all aroundYour spirit in the brilliance of spring dances a roundelayYou are the cloud on an early April dayThe dusk breathes to the soft of the windThe stars twinkle an unconscious rayThe drizzle sprinkles the flowers gaySo light, so lithe, you are the bright fayThe floral crown you wearIn your innocent and grave wayYou are the full moon night by nightYellow like a gosling when snow thaws you lookTender as the greenness of a new sprout you areHow delicate, o hurrayIn the light of water your dreamlike white lotus flowers sway You are the flowers blooming tree after treeAnd the swallows on the beam chirping a layYou are the love, the warmth, and the hopeYou are this world’s April day(赵彦春译)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n April Spring?– Ode to LoveLin Huiyin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n April Spring?Thine chortle is all around the breeze wheeing.Thou art shedding thy brisk brightness, dancing.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pril morn cloud?Roving in the soft dusk wind, art thou proud,Beholding stars twinkling unawares,Brewing the drizzles to water flowers.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babe dainty?Thou art wreathed with fresh flowers in plenty. Innocent, sublime and bright;Thou art the full moon round from night to night.Thou art the light yellow after snow fades.Thou art the green sprout shooting out of shades.Delicate, delightful and glee,In the water floats the shimmering white lotus thou dream.Thou art mellow blossoms from tree to tree.Thou art the swallow twittering in the roof beam.– Thou art Love, Warmth and Hope.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n April Spring?(许景城译)I Compare You to Lovely April Days– A Piece of Love EulogyLin HuiyinI compare you, my beloved, to lovely April days.When your giggling charm enlightens the breezes astray,Rising lightness be your dancing shapes, tiptoeing the gorgeous spring rays.You are my early April cloud;Eventide softness where winds linger in steps proud.Starry sparkles, a careless note,Modest raindrops over the blooms in a whisper silently loud.Lightness, fairness, and freshness are your floral crest,Naïve grandness is the embrace of your chestYou, every touch of a round moon holding my breath.Yellowish green is your budding blade,When the wintry snow fades;Tender rejoicing be your dreamy lilies in the rippling parade.Your are trees heavy with flowers merry and gay;Like keen swallows, under every roof, you gently chatter away,In thy name of love and warm hopes, you are a lovely April day!(齐文昱译)英语点津GPS FOR THE SOULKnow More, Feel Better, Live Well。
从《夜莺与玫瑰》林徽因译本谈文学翻译的再创造
从《夜莺与玫瑰》林徽因译本谈文学翻译的再创造作者:艾安珂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夜莺与玫瑰》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代表作,本文以林徽因译本为例,讨论文学翻译与再创造的关系,并从语言形式、语义信息、修辞手法等三个方面分析原作的意义与风格是如何被再创造的。
关键词:《夜莺与玫瑰》林徽因译本翻译再创造1.引言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作为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其戏剧、童话、小说等都充分体现着“艺术至上”的美学观点。
《夜莺与玫瑰》是王尔德最负盛名的童话之一,王尔德用词简明轻快,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字充满艺术感染力,散发着美的气息。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文人开始了对西方唯美主义的译介,继胡适和穆木天之后,林徽因也着手翻译了《夜莺与玫瑰》。
作为第一位翻译王尔德的女性作家,林徽因的译作充分体现了她对于语言美和内容美的双重追求,本文将从林徽因《夜莺与玫瑰》的译本着手,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
2.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度古今中外,不少翻译学家都认为文学翻译就是一种再创造。
金圣华曾表示,“文学翻译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翻译,就是因为层次高,要求也高。
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但文采尽失,这就等于把鸡汤糟蹋成清水了,……上好的文学翻译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创作。
”[1]谢天振也认为,“文学翻译就是把用一种语言创作的包含一定社会生活映像的文学作品尽可能完好无损地移注到另一语言中去的一种社会活动,使读者在读译文时也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悟、感动和美的享受。
”[2]因此文学作品要译得好,译得传神,必须有译者的再创造,但译者的创造是有限度的,不能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
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摆脱原作的形式桎梏,用另一种语言尽可能完整地传递原作的整体风格与意义,这个理解加工的过程就是再创造。
文学翻译的再创造是有限度的,在限度范围内的创造性翻译也是一种忠实,超过了这个限度就是对原作的不忠,甚至可以说是自我的文学创作。
《夜莺与玫瑰》译本比较与评析-4页精选文档
《夜莺与玫瑰》译本比较与评析《夜莺与玫瑰》是爱尔兰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只夜莺牺牲性命只为换取一朵红玫瑰来帮助年轻男孩追求爱情的故事。
该童话富含哲理,深受儿童和成人的喜爱。
并且曾被收录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生英语精读1》,作为全国各大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学课文。
《夜莺与玫瑰》的中文译本颇多,其中,以林微因和巴金两位文学巨匠的译本最为出名也最具特色。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个译介The Night- -ingale and the Rose 的女性译者,她将篇名译作《夜莺与玫瑰――奥斯克魏尔德神话》,以“尺棰”为笔名发表在1923年12月1日出版的《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上。
《夜莺与玫瑰》自林徽因翻译之后,诸多重译本都沿用了这个名称,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吕晓菲,2013)继林徽因版《夜莺与玫瑰》问世20多年之后,巴金也开始着手翻译这篇伟大的童话,并收录在《快乐王子集》中。
然而,林与巴的版本在总体风格和一些细节处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整体翻译风格比较林徽因的译本较之巴金的更加简洁。
这和她通篇采用归化的手法且语言偏文言有关。
而巴金的翻译则大多是对原文的直译,语言通俗易懂。
比如:原文:Surely love is a wonderful thing. It is more precious than emeralds, and dearer than fine opals.林译:果然是件非常的东西。
比翡翠还珍重,比玛瑙更宝贵。
巴译:爱情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它比绿宝石更宝贵,比猫眼石更值价。
在对这句话中的“emerald”和“opal”的翻译上,林徽因采用了明显的归化,将它们译作中国人更加熟悉的珠宝――“翡翠”和“玛瑙”。
而巴金则忠实于传达原文的意思,所以直接译成了“绿宝石”和“猫眼宝石”。
又比如,原文:"The musicians will sit in their gallery," said the young Student,“and play upon their stringed instruments, and my love will dance to the sound of the harp and the violin.林译:”青年说:“乐师们将在乐坛上弹弄丝竹,我那爱人也将按着弦琴的音节舞蹈。
翻译论坛林徽因《别丢掉》三个英译本(许渊冲、MichelleYeh、许景城译)
翻译论坛林徽因《别丢掉》三个英译本(许渊冲、MichelleYeh、许景城译)编者按《别丢掉》是林徽因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爱情诗,刊发在《大公报·文艺》(1936年3月15日)。
读者通常认为此诗是用来表达她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
林徽因和徐志摩皆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二人早期在英伦留学时相识并坠入爱恋,虽后来无果而终,二者却一生保持着特殊的友谊关系。
1936年,徐志摩身在上海,为了能赶得上听取林徽因在北京做的建筑学报告而搭乘邮政飞机,不料途中天气恶劣导致飞机失事,徐因此而罹难。
林徽因闻之陷入极度的悲痛中,怀念着这位知心交心的好友,并将飞机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挂在自己的卧室中留作永恒的纪念。
这首意味深长的《别丢掉》亦可看做是一首一语成谶的诗:“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预示了总有一天两人会彼此不相见。
不过,此诗也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林徽因对与徐志摩之间关系的珍视和执着!全诗诗意灵动,含蓄蕴籍,创造了一种情绪气氛,融直述与象征修辞手法为一体、有着新月诗派和现代诗派的诗歌创作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限的想象。
许渊冲先生是最早英译此诗的译者,据他在《朗读者》中提到,1939年当时因他喜欢上了一个姑娘而翻译此诗,这也间接地说明了此诗所传达的爱情之真之善之美。
此外他还说过,如果他重译诗时,会将题目译成“Don't Forget”,因为之前的“Don't Cast Away”语气太重了。
Michelle Yeh的译本采用的也是类似的表达式“Do not”。
然而许景城似乎觉得“Don't”语气还是显得重,所以他的译本将淡淡忧伤的‘别’字译成“Ne'er”, 用“双元音”凸显原诗传达的带着怀念的忧伤。
河北卫视新闻主播王益豪朗诵中文原诗,河北卫视双语主播李强朗诵了许渊冲(致敬许老)、许景城英译版本,录音师张晖对音频编辑。
特此感谢。
展开剩余74%为你读诗(欢迎点击以下音频进行收听)(中文朗诵:王益豪英文朗诵:李强音频编辑:张晖)中文原诗林徽因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Don't Cast AwayBy Lin Huiyin许渊冲译Don't cast awayThis handful passion of the bygone day, Which flows like running water soft and light Beneath the cool and tranquil fountain,At dead of night,In pine-clad mountain,As vague as sighs, but youShould e’er be true.The moon is still so bright;Beyond the hills the lamp sheds the same light. The sky besprinkled with star on star,But I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It seemsYou hang above like dreams.You ask the dark night to give back your word, But its echo is heardAnd buried though unseenDeep, deep in the ravine.英译本二Ne'er forgetBy Lin Huiyin许景城译Tr. Peter Jingcheng XuNe'er forgetthe wisp of passion of yore,which’s flowing like a stream,soft 'n sore,under the cold vale spring,on dark nights, in pine wood,sighing glimpse of hope slim,but you should still keep true for good! The moon remains bright;o'er hills shines the same lamp light. Stars light the sky,but you can’t be seen,hanging like a dream.You ask the dark night forthe words for aye –You should believe still:remains in the valethat echo trail!英译本三Do Not Throw AwayBy Lin HuiyinMichelleYeh 译Do not throw awayThat scoop of passion from thepast. Even though passion flows softly like water At the bottom of a cool mountain spring In a pine grove on a dark nightAnd sighs an elusive sigh,You must still preserve that truth.The moon is still bright;The lights below the hills are still on;The sky is still full of starsHanging like dreams.You ask the night forThose words back – you must still believeTheir echoesIn the valley.上海语言学通讯“翻译论坛”栏目专门为大家推出优秀的平行译本,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翻译研究的素材,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关注“上海语言学通讯”翻译论坛| 献给妈妈: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英译《天之大》配音乐故事 MV太感人啦)翻译论坛| 5个译本《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作赵元任唱)翻译论坛| 当代威尔士文学| 威尔士民族诗人吉莲·克拉克(Gillian Clarke)诗歌选译(含有其代表作长诗《远乡来信》)翻译论坛| 《桃花源记》7个译本(供教学研究使用)翻译论坛| 王维《相思》的11个英译本翻译论坛| 赵彦春、覃军《弟子规》英译本翻译论坛| 《待你长发及腰》多译本投票版(翻译教师课堂教学讨论)翻译论坛| 《六国论》多译本(MTI考试复习材料)读诗译诗| 叶芝诗歌When You Are Old多译本面面观散文英译| 朱自清《匆匆》及五个英译本(增添葛浩文译本)金曲英译|《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歌曲英译| 李健《最美的春天》【读诗赏译】戴望舒《雨巷》及9个英译本上海语言学通讯推荐阅读林徽因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浅析《夜莺与玫瑰》不同译本分析
2382018年04期总第392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夜莺与玫瑰》不同译本分析文/刘涛【摘要】自1907年《夜莺与玫瑰》被鲁迅介绍到中国以来,以其华丽的辞藻、瑰丽的想象、唯美的画面得到文艺家、翻译家的多种艺术化阐释。
自上世纪以来,不少知名学者将其翻译成汉语。
对比赏析不同版本的译文,是总结英国文学著作翻译的最新经验,为后续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指导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儿童;文言;简单;重复;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作者简介】刘涛,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1.Suddenly she spread her brown wings for flight,and soared into the air. She passed through the grove like a shadow,and like a shadow she sailed across the garden.林徽因译文:忽然她张起棕色的双翼,冲天的飞去。
她穿过那树林如同影子一般,如同影子一般的,她飞出了花园。
巴金译文:突然她张开她棕色翅膀,往空中飞去。
她像影子似地穿过树林,又像影子似地飞过了花园。
苏福忠译文:突然,她展开棕色的翅膀飞起来,冲向高高的天空。
她像影子一样穿过树林,又像影子一样掠过花园。
对比三个不同译文,会发现,早期译者因种种限制,总体风格偏直译,始终不能跳脱出原文枷锁,而苏福忠先生在吸收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时代特色,考虑读者受众接受能力,创作出了以上译文,尤其是“冲向高高的天空”,完美再现了“soar into the air”的神韵。
至于“冲天的飞去”则有文言文的味道,不符现在汉语表达习惯;而“往空中飞去”似乎有点欠额翻译,没有体现出“soar”的力度。
2.“Pale was it,at first,as the mist that hangs over the river—pale as the feet of the morning,and silver as the wings of the dawn. As the shadow of a rose in a mirror of silver,as the shadow of a rose in a water-pool,so was the rose that blossomed on the topmost spray of the Tree.”读完原文,发现原文是典型的儿童文学,具备儿童文学该有的一切特征,如强调形象性,偏爱使用形象鲜明的词语,如形状、颜色、声音等,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评读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评读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民国才女林徽因最脍炙人口的诗歌,其诗一经发表便获得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在当时的作家群中,也获得了众多男性的认可。
其诗无论是从意象的选择、情感的表达、结构的完整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许多诗歌创的启蒙作品之一。
诗的第一句抒情,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然后用笑声接受诗歌,指出四月天带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是笑声的轻盈,笑声的幻影声,那年春天四月的轻舞。
也让诗从一开始就摆脱了死板的格式,同时又有了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四月天的美好直接进入读者的脑海。
在第二段中,四月所包含的意象是云雾缭绕,风中的黄昏在柔和中起飞,还有星星的闪烁,花瓣携带的滴落的露珠,透露出一种精致而宁静的美。
但诗的下一段放弃了意象的运用,而是用了感性的词语,让诗更有张力。
如轻盈、婉约、清新的考证,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体会到了四月天的美好。
诗歌的静态描写也表现出动态之美,如雪融后的鹅黄,嫩绿的嫩芽。
并且主观情感在诗的每一句中都是饱满的,虚实结合的描写,如夜晚的月光,梦中的浮莲,使诗的整体意境始终高昂,并使诗得到进一步升华的渲染。
诗末直接写了四月天的具体原因。
是花,是燕,是温暖,是爱,是希望?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这么描述的。
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却是一切值得赞美的美,实现了诗的结尾。
至于为什么写这首诗,有人说是为了悼念徐志摩,也有人说是写给她的孩子。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原因,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毕竟前者与四月的相关性较弱,而诗在意象选择上更充满生命光泽,如初雪、新芽,都象征着生命的开始。
当然,对于诗歌而言,作品一旦经过完成,它的意义都要交由读者去理解和再完成,这也使得该诗的美得到了扩大,也让诗歌的生命力持久延续。
对于我们读者而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难得的好诗,也是在多重意象中具备情感的统一性和主题关联性的经典。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译本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译本《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该作品描绘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从孩童时期到成年时期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社会中不断奋斗、追求幸福的故事。
由于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鲜明的人物刻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非常广泛的读者群体,也因此译本的翻译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文学文体学是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和体裁特点的学科,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可以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从而保持译文的忠实度和表现力。
这篇文章将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不同译本,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文体特点,以及如何保持原作的魅力和表现力。
《大卫·科波菲尔》的译本在中国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翻译风格和特点。
其中最为知名的版本是林徽因翻译的《大卫·科波菲尔》,该译本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影响力,被认为是对原作忠实的翻译,并且在语言和表达上非常地道。
另外还有章培恒翻译的《大卫·科波菲尔》等版本,每个版本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诠释,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学翻译风格和传统。
从语言风格上来看,《大卫·科波菲尔》的译本在语言表达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对于英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如何忠实还原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氛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的原文是19世纪的英国文学作品,其语言风格受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学传统的影响,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古典文学的痕迹。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如何在忠实还原原作的让译文在中国的语境中更具可读性和表现力。
林徽因翻译的《大卫·科波菲尔》在语言上力求保持原作的古典气息和韵味,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原作的语言风格和节奏感。
浅析《夜莺与玫瑰》的翻译风格及策略——以林徽因、谈瀛洲译本为例
浅析《夜莺与玫瑰》的翻译风格及策略——以林徽因、谈瀛洲译本为例摘要:《夜莺与玫瑰》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之一,是其唯美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典范。
结合译者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等因素,本文选取了林徽因和谈瀛洲所译版本,着眼于词汇探究了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和策略。
就风格而言,林译本半文半白,较为古雅;谈译本平铺直叙,通俗易懂。
就方法来说,林译本多用归化与意译,较原文有多处增删,且注重同一词汇表达的丰富性;谈译本注重异化和直译,对原文的还原度较高,且偏向同一词汇表达的重复性。
关键词:《夜莺与玫瑰》,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一、引言奥斯卡·王尔德之名在19世纪比肩萧伯纳,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于世。
他一生仅创作了九篇童话,篇篇经典,至今流传。
《夜莺与玫瑰》收录于《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之中。
该篇童话讲述了夜莺被“有情人”所感动,不忍见其无法邀心爱之人共舞,以毕身之血求得了一朵绽放的红玫瑰。
《夜莺与玫瑰》不仅仅是以启蒙真善美、寓教于乐为目的童话故事,更是一篇极具艺术色彩、批判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
该篇措辞典雅,语调优美,象征意义浓厚,将王尔德历来所崇尚唯美主义主张发挥到了极致,表达了作者欲追求心灵的唯美世界,以艺术之美来对抗社会之丑,以童话之高尚抗衡现实之庸俗的理想与追求。
二、译本简析林徽因译作不多,《夜莺与玫瑰》这篇“比生命更可贵的爱情”的童话是她在照顾梁思成期间所作,时代背景、个人文学审美偏好以及翻译动机都在其中有所显现,最终造就了这篇词藻雅致、极富文采与诗意的译作。
谭峥,笔名谈瀛洲,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他主攻英美文学,多年来深入钻研王尔德、莎士比亚以及唯美主义研究。
谈认为之前数位大家的译本影响深远,但多少难逃时代背景的局限,且存在些许误译的现象。
他在2015年发表了自己的译作,以“尽量忠实转达王尔德文字的原意”为原则,“把在这二十多年时间里积累起来的对王尔德和整个唯美主义运动的研究经验融汇到译文当中去”。
书评:徽因的选择
徽因的选择——评《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书名:《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作者:林杉出版单位: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1年3月有人说,人生最难面对的不是对与错,而是选择。
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会面临着诸多选择,有的还来得及进行补救,有的却直接决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林徽因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即使曾有挣扎、有苦痛,最后也不会觉得遗憾。
何以见得?《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给了你解答。
这是一部用散文式的笔触写就的长篇传记,其写作手法足以让人感受到文字的美好,而在作者勾勒出的一幅幅动人画卷中,主人公林徽因被着上了一层诗意的色彩。
她的人生足迹就如这伦敦的雾,看不清来时的路,却带着温馨、带着生机,弥漫着难言的情愫,而她的选择,隐没在雾中,朦朦胧胧却又不时显现光彩。
童年的林徽因虽有着与生俱来的淡淡忧郁,活得不甚快乐,却也还未走到人生的岔路口,需要做一些选择。
因此,作者只在对某些事情的追忆叙述中浅浅几笔带过她的童年。
然而,她最终要面临的选择来了,在她16岁随父欧游的旅途中,那是一段她一生都难忘的岁月。
这重要的选择便是她是否应该回应、是否应该接受徐志摩对她的疯狂的爱。
徐志摩,是林徽因生命轨迹中分量很重的一个人。
在旅居伦敦、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下榻的公寓里,她与徐志摩邂逅了,两个年轻人被彼此的目光吸引,心灵也逐渐靠近。
情窦初开的林徽因无疑沉浸在与徐志摩进一步加深了解、贴近灵魂的世界里,然而,当“徐志摩停住脚步,半分钟之后,他把手伸给林徽因,林徽因却把那只手电筒塞到他手里”,这是她的怅然,她很害羞,但更多的是矛盾,面对着已婚的徐志摩,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其后在随柏烈特医生一家去布莱顿度假的日子里收到的徐志摩那一封封充满哀怨情绪又诉说情肠的信更是让她心痛而苦恼,朋友的爱情经历给了她启迪,让她思考原来懵懂的爱情,她决心要做出选择。
此时的她,忠于自己的心声,然而,随后经历的,使她的选择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风颂及其四个汉译本文本肌理的认知美学研究》范文
《西风颂及其四个汉译本文本肌理的认知美学研究》篇一一、引言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时期诗人珀西·雪莱的一首诗篇,以大胆奔放的形式展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与思想光辉。
此诗及其多个汉译本,在中国文学界和翻译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针对西风颂及其四个汉译本文本肌理的认知美学进行研究,分析其语言、情感、意境以及文化价值。
二、西风颂原诗概述西风颂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西风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三、四个汉译本文本肌理分析1. 文本一:《西风颂》林徽因译本林徽因的译本语言优美,准确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她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西风的磅礴之势,同时也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文本肌理上,林译本注重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译文在形式上与原诗相得益彰。
2. 文本二:《西风颂》卞之琳译本卞之琳的译本则更加注重对原诗意境的深入挖掘。
他的译本在语言上更加凝练,通过简洁的词汇将西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在文本肌理上,卞译本在保留原诗韵律感的同时,更加强调了译文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 文本三:《西风颂》屠岸译本屠岸的译本在保留原诗意境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文化背景的阐释。
他的译本在语言上更加丰富多样,通过对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使得译文在传达原诗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
4. 文本四:《西风颂》王佐良译本王佐良的译本则更加注重对原诗情感的传达。
他的译本在语言上平实自然,通过对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将西风颂所传达的自由、热情和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文本肌理上,王译本在保留原诗韵律感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传达和表达。
四、认知美学研究从认知美学的角度来看,西风颂及其四个汉译本文本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原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通过对西风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在汉译本中,各位翻译家通过各自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翻译技巧,将原诗的意境、情感和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
译入语文化语境对译作的影响——以林微因译作《夜莺与玫瑰》为例
译入语文化语境对译作的影响——以林微因译作《夜莺与玫瑰》为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引言语境是翻译中的重要因素,译入语文化语境中的社会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观等直接作用于译者,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并非简单地进行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活动,而是要更多地考虑译入语文化语境中的接受群体,从而使译文能被广泛接受。
在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中,一只小小的夜莺为成全人类的爱情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给读者带来了美的熏陶和深深的沉思。
林徽因用白话文翻译了这篇童话作品,并以笔名“尺棰”将译作发表于1923年12月1日的《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
林徽因是第一位翻译奥斯卡·王尔德作品的女性译者,其译作再现了原作柔美细腻的风格,同时反映了民国时期特有的文化语境对译作语言特色和翻译风格的影响。
1 社会文化传统对译作的影响社会文化传统是译入语文化语境的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译作的语言文字风格。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文化和文学处于转型时期,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但是文言文作为已经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数千年,它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白话文。
林徽因的译本《夜莺与玫瑰》采用了白话文进行翻译,但在白话文的基础上显现出特有的文言遗韵,别具韵味。
其译本与其他译者如苏福忠的译本相比,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式上多用“何曾”、“亦”、“若…… 就”及“所”字结构等文言句式表达。
例如:“there is no redrose.”被译为“何曾有一朵红玫瑰?”;“If I bring her a red rose she will dance with me til l dawn.”被译为“我若为她采得红玫瑰,她就会和我一直跳舞到天明。
”2)行文简练。
受文言文传统影响,用词上选择了一定的单音节词。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浅析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浅析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作者:徐孟琪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1期内容摘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林徽因的《夜莺与玫瑰》译本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翻译前的选择性适应和翻译中的适应性选择两方面对译者的行为以及译文的质量进行分析研究。
旨在对译文质量进行评估和说明并赏析其中的闪光之处,为现代译者提供借鉴建议。
关键词:《夜莺与玫瑰》林徽因适应性选择性一.引言林徽因所翻译的《夜莺与玫瑰》是多个中文译本中最受国内读者欢迎的版本之一。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林徽因的译本进行了研究,例如,从女性翻译、接受美学、文化意识等角度,运用比较分析、语料库分析等方法对该译文进行相关研究。
不过该译文所获评价褒贬不一,因此仍然有待学者以系统的翻译理论对其进行继续分析。
国内翻译学家胡庚申教授曾提出生态翻译学,该理论可用于分析评价译者表现,有助于深化该篇译文的研究。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林徽因翻译的《夜莺与玫瑰》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对该译文做出赏析和评价,并从中寻找值得现代译者学习借鉴之处。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生态翻译学最早由胡庚申教授提出,是一门跨学科研究,包含生态学和翻译学两大领域,也称作“生态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胡庚申, 2008: 11)。
胡教授曾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 2004, 16),其中翻译的“生态环境”一般是指“源语、原文和译语所构成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Hu Gengshen, 2003: 284)。
生态翻译学的定义具体包含两种活动,一是译者要在翻译前对翻译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应,这种适应将通过采取最佳选择从而达到目的,因而也叫做选择性适应;二是译者要在翻译中对译文的内容、形式和结构等进行选择,这种选择的目的是为了让译文适应生态环境,因而也叫作适应性选择。
以上两种活动的中心都是译者,而两种译者活动都需要在多维度进行。
论译者林徽因及译本《夜莺与玫瑰》
论译者林徽因及译本《夜莺与玫瑰》
丁大琴;丁立福
【期刊名称】《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24)5
【摘要】近有学者称林徽因是翻译家并开始研究其译作,然林氏只在19岁时译过单篇童话《夜莺与玫瑰》,此后不再涉足文学翻译领域,也没有发表过有影响力的译作,是故更宜称其为“译者”。
通过对比论证,文章认为某出版社出版的童话集《夜莺与玫瑰》并非译自林徽因之手,其收录的单篇童话《夜莺与玫瑰》译本也非出自林徽因之手。
后续诸多聚焦于“林徽因唯一文学译作”《夜莺与玫瑰》的作品都可能出现问题,长远来看危害极大,应加以清理。
许多与“林徽因唯一文学译作”《夜莺与玫瑰》有关的研究也并非基于林徽因译本,学界应多加辨认,纠正此种乱象。
【总页数】6页(P65-70)
【作者】丁大琴;丁立福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淮南师范学院翻译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为例
2.文体与译者风格对翻译的影响--以《夜莺与玫瑰》两种不同译本为例
3.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为例
4.从译者主体性赏析《夜莺与玫瑰》的汉译本
5.从译者主体性赏析《夜莺与玫瑰》的汉译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评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
Analysis of Lin Huiyin's Chinese Version of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作者: 郑锦怀[1]
作者机构: [1]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出版物刊名: 龙岩学院学报
页码: 89-91页
主题词: 林徽因;翻译;夜莺与玫瑰;译作分析
摘要:针对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林徽因翻译活动所进行的研究之不足,着重探讨了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原著、林徽因所翻译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在外国文学汉译史上的意义,并分析了该译文的语言特征、归化倾向。
以及误译、漏译等等,旨在抛砖引玉,争取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对林徽因翻译活动的研究中来,以期对其有更加全面、客观而又深刻的认识。
林徽因窗子以外这篇文章点评
林徽因窗子以外这篇文章点评(中英文实用版)Title: Review of Lin Huiyin"s "Beyond the Window"Lin Huiyin"s "Beyond the Window" is a profound meditation on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worlds, skillfully intertwining personal reflection with social commentary.The essay begins with a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author"s confined space, where the only connection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through a small window.This opening sets the stage for a broader exploration of the limitations and possibilities of human experience.文章以林徽因对自己所处空间的生动描绘作为开端,通过一扇小窗与外界相连。
这一巧妙设定为文章进一步探讨人类经验的局限性与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As the narrative unfolds, Lin Huiyin masterfully employs symbolism to convey her thoughts.The window, for instance, represents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world, symbolizing the barriers we encounter in our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Through carefully observed details, she highlights the stark contrast between the vibrant world outside and the sterile environment within the room.林徽因在叙述中巧妙地使用象征手法来传达自己的思想。
试论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试论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贵州省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杨可伊【摘要】林徽因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才女,其建筑才能、文学修养方面的成果广为人知。
学术界主要关注于她建筑、文学方面的成绩,而少有人对其翻译作品进行研究。
本论文选取了林徽因翻译的王尔德著名童话《夜莺与玫瑰》,从词语、句子、段落三方面分析了林徽因翻译该童话的特点,指出由于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具的翻译风格,从而使其译文的语言特征独具风格。
【关键词】林徽因 《夜莺与玫瑰》 词语 句子 段落一、林徽因及其翻译简介林徽因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建筑师、诗人、作家。
目前学术界对林徽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她的文学创作方面,尤其是对其诗歌和小说的研究,而对其翻译作品的研究则少有提及。
事实上,林徽因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夜莺与玫瑰》的译文。
而在她之前,没有一位中国女性曾翻译过王尔德的童话作品。
而且,作为一名建筑学才女,查阅和翻译国外期刊文献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翻译活动在林徽因一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夜莺与玫瑰》简介《夜莺与玫瑰》是英国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之一。
该童话是一篇富有哲理并极其唯美的经典作品,讲述了夜莺为帮一名青年学生达成追求爱情的愿望,毅然决定用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一朵红玫瑰的故事。
王尔德在故事中着力描绘了夜莺痛苦倾心培育玫瑰的过程,并赋予夜莺和玫瑰极美的化身,二而这种美则是外在和心灵的至美,也是将王尔德所推崇的唯美主义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三、林徽因译文的语言特征1.林徽因译文词语特征。
林徽因生活在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倡以白话文为标志的新文学,反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盛行的文言文。
林徽因则是新文化运动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女性。
她的教育背景使她易于接受新式教育,同时她的家庭出生也使她身上具有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并且封建文言的传统也不会一时消除。
因此,在林徽因的译文中,难免会有文言文的痕迹。
例:“but in all my garden there is no red rose.”“he cried,and his beautiful eyes filled with tears.”译:“但我的花园里何曾有一朵红玫瑰?”“青年学生的秀眼里满含泪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林徽因译《夜莺与玫瑰》
一、介绍一下林徽因本人。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1955年4月1
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二、林徽因先生与‚她的《夜莺与玫瑰》‛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王尔德的童话故事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赞美诗:一个青年爱上一个姑娘,那姑娘说,如果青年能为她采得一朵红玫瑰,她就答应在王子举办的舞会上与他通宵跳舞。
可是青年走遍了花园的每个角落,却找不到红颜色的玫瑰花。
青年失望极了,在草原上掩面哭泣。
夜莺在橡树上目睹了这一切,被青年的爱情深深打动:‚‘爱’果然是件非常的东西。
比翡翠还珍重,比玛瑙更宝贵。
珍珠、榴石买不到它,黄金亦不能作它的代价,因为它不是在市上出卖,也不是商人贩卖的东西。
‛夜莺在橡树上幻
想着‚爱‛的玄妙,决意帮助这痴情的青年。
‚她张起棕色的双翼,冲天地飞去。
她穿过那树林如同影子一般,如同影子一般的,她飞出了花园。
‛夜莺去找玫瑰花。
她找到了‚白如海涛的泡沫,白过山巅上的积雪‛的玫瑰;她找到了‚黄如琥珀座上人鱼神的头发,黄过割草人未割以前金水仙‛的黄玫瑰。
可是,这都不是她要找的‚红如白鸽的脚趾,红过海底岩下扇动的珊瑚‛的红玫瑰。
因为寒霜已噬伤了红玫瑰的萌芽,暴风已打断了红玫瑰的枝干,红玫瑰已不能开花了。
在夜莺的苦苦哀告下,凋零的红玫瑰枝叶告诉了夜莺一个办法:‚你若要一朵红玫瑰……你须将胸口顶着一根尖刺为我歌唱。
你须整夜地为我歌唱,那刺须刺入你的心头,你生命的血液将流到我的心房里变成我的‛夜莺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换得这枝象征着爱情的红玫瑰,她的前胸扎在了玫瑰的尖刺上,用歌声唤醒了花丛,用心血染红了花蕾。
她全部的愿望,就是要那青年做一个真挚的情人。
‚因为这里虽智,爱比她更慧;权利虽雄,爱比她更伟。
焰光的色彩是爱的双翅,烈火的颜色是爱的躯干。
她有如蜜的口唇,兰若的吐气……‛林徽因因对其小说的喜爱和加上自己真实的情感生活体验,所以翻译出了这部比生命还值得礼赞的作品。
作品本身的价值我们在此就不做深入探讨。
在此我们探讨一下林徽因先生对其的翻译赋予他新的内涵。
林徽因先生的3段刻苦铭心的爱情史,使其对爱情对夜莺的死有如身同德感受。
首一,是林徽因与其丈夫梁思成从出国留学到血液有成,
再到创业,共同创作,为中国不论是在建筑上还是在文学创作上都成为大家。
林徽因和梁思成成为世人倾慕的夫妻,他们自身也是十分合适。
其二是徐志摩,他与林互为知音,徐志摩是与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互为知己而和林徽因相互了解,少年的林徽因对其的羡慕使其在心中留下了徐志摩,但由于徐志摩已有家室,所以徐志摩成为林徽因的初恋和心底的情人;最后就是金岳霖,他是另一传奇。
金岳霖对林德爱慕之深,甚至为了林而终身未娶,这是何等的情深,但林最终选择了梁。
这种种经历与林徽因生长的家庭环境有关,她没有童年,是在他人眼中成长的大人。
所以这才成就了林的作品风格
三、如何读林徽因先生的作品
我们来看看林徽因先生的一首《空虚的薄暮.六点钟在下午》
用什么来点缀
六点钟在下午?
六点钟在下午
点缀在你的生命中,
仅有仿佛的灯光,
褪败的夕阳,窗外
一张落叶在旋转!
用什么来点缀
六点钟在下午?
六点钟在下午
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
等光走了,影子变换,
一支烟,为小雨点
继续着,无所盼望!
在这里诗人以像唐人绝句或宋人小令那样寥寥几笔,捕捉并表现了诗人主体感受跟客体光影物象相交流、相契合的一瞬。
‚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但这也的确反映了当时社会内部某一部分人的生活与意识。
作品的现代性是林徽因文学作品的又一重要特色。
尽管林徽因并未如上海滩‚新感觉派‛作家一样在艺术上作有意探索,但由于她的见闻、阅历,使得她的作品具有相当的现代性、甚至是超前性。
因此对于林徽因先生的作品我们应把握其精髓,联系林先生的生平经历情感世界细细品味。
10级语教二班
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