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_3

合集下载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列举汉代 “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⑵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⑶从中央和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情感价值:⑴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

⑵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重难点】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帮助思考。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详见[教学构思])【复习导入】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课:参考答案:(点拨:此题实际上是要你评价秦始皇的功过)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颁布了秦律;我北逐匈奴,进占百越,开拓了疆域;我修筑长城,修建驰道;我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和车轨,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我是千古一帝。

你不体恤人民,是一朕德高三皇,功盖五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了法庭。

请你为被告秦始皇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人民写一份诉状。

原告 被告秦朝人民的诉状:你修长城,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徭役繁重;一人犯法,诛连家族和邻里,刑法残酷;你要我们将收获物的2∕3交给你,赋税沉重;你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你是一个暴君。

【教学过程】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它可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地方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军事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制度、财政制度、文教文书符玺等制度、民族政策及有关制度、职官管理制度等。

知识结构。

刺史制度 继承秦朝的郡县制,设郡(太)守;分封诸侯王国,设丞相。

诸侯王衣食租郡国制 中央 政治 制度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 制度 汉——皇帝制度,设三公 用布衣为相“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 ——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度(先尚书,后中书、门下)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以及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等重要史实。

(2)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展示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图表、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演变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

(2)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

2、教学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史实和概念。

2、史料分析法通过展示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现象。

3、问题探究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时间表,提问学生:“从汉朝到元朝,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中央集权的发展①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唐朝: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③北宋: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④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君主专制的演进①西汉: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基本演变脉络。

2.掌握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朝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政治制度演变背后的历史原因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汉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2)简要介绍汉朝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为学生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2.讲解汉朝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立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2)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治制度逐渐多元,地方势力崛起,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3)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逐渐完善。

(4)五代十国:政治动荡,制度混乱,军阀割据。

(5)宋朝:实行两税法,加强中央集权,设立枢密院等机构。

(6)元朝:实行行省制,设立宣政院、枢密院等机构,强化中央3.分析各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1)汉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多元,有利于地方势力的发展,但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3)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选拔人才,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4)五代十国:政治动荡,制度混乱,导致国家分裂和割据。

(5)宋朝:两税法的实行,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6)元朝:行省制的实行,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4.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分析:政治制度的演变背后有哪些历史原因?(2)讨论:各时期政治制度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有哪些?(2)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明朝至清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2.学生对政治制度演变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3.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板书设计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汉: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唐:藩镇割据北宋:中央集权的发展元:行省制度二、君主专制的演进汉承秦制:三公九卿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制、参知政事、三司使元:中书省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一、教材分析从汉至元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时间跨度较大,内容繁多,线索较为复杂,不易把握要点。

教材分别从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个角度,勾画出一条重要线索—中央集权与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这就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本课上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深刻理解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的内涵,是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基础。

学习本课后,要对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利弊做一下探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重视图示、引文等资料,在对历史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在汉至元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有效运作,有利于组织生产发展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3)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集中到中央政府,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着在一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素质。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至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2.掌握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变化;3.分析政治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汉朝政治制度及其演变;2.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唐朝政治制度的演变;4.宋朝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发展;5.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掌握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4.理解宋朝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发展;5.了解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对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兴趣。

提问: 1. 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朝代有哪些? 2. 你对汉至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多少?第二步:汉朝政治制度及其演变(15分钟)1.内容讲解:介绍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分封制、三公九卿制等;2.演变过程:讲解汉至元期间,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如王莽新政、三国分裂等;第三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5分钟)1.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如节度使制度、王朝更替等;2.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四步:唐朝政治制度的演变(15分钟)1.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科举制、封建制度等;2.讲解唐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如安史之乱的影响等;第五步:宋朝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发展(15分钟)1.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科举制的加强、文官专政等;2.讲解宋朝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如王安石变法的实施等;第六步: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15分钟)1.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行省制、分封体制等;2.分析元朝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如蒙古族的管理手段等;第七步:小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展开讨论。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政治制度演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湖北省黄石二中赵元梅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回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加深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通过阅读史料,重点探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并在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中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在师生、生生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政治制度,理解历史概念,通过对比中外古代政治制度,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

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形成了阻碍。

4、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探究从汉到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规律。

本课难点是通过分析材料和中外政治制度的对比,认识到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5、课型课时:综合课1课时二、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比较分析法本课时间跨度大、概念多,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面对的是高二文科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这课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但是对这些制度的演变缺乏完整而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尽可能多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手段,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通过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着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概述历史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历史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分发学案,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的练习;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

2、导入展示四幅大家熟悉的中国古代帝王的图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导入并展示课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政治制度演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政治制度演变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演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增强对社会进步的信心。
2.练习方式: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指导解题方法。
3.练习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五)总结归纳
1.归纳内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过程、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历史影响。
2.归纳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关注学生的进步。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4.教师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评价,这对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历史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会用发展的、全面的、客观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人物、政治制度等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政治制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片面、主观的倾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三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节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教材:秦朝建立的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在汉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向我们描述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本节课分两个部分,对这一变化的内容、作用和影响进行了诠释。

第一目“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是讲述汉至元各朝代中央政权机构组成情况、各部门职权范围及其所造成的政治经济影响。

说学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很模糊,通过原先预习对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个大概的了解,利用课文中的示意图和提供的其他学习资源和自己动手画示意图配合老师对这一课的理解。

说教法: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话、设问等方式,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利用示意图或简表,促使学生理解各朝代之间政治制度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说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掌握西汉的“中朝”、“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和元朝的中书省等权力机构的设置,理解封建皇帝加强君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

(2)通过对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的剖析与归纳,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从剖析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运用逐步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运用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特点;通过学生制表或画示意图,促使学生动脑、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既有助于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说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说教学难点: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说教学方法:图表法、材料分析法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入:我国目前的乡镇一级机构改革的原因和目的↓我国古代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机构进行改革↓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1、汉:汉承秦制、皇帝制度、行政三公西汉初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以及具体表现↓汉武帝对中央政治制度改革的原因↓改革后的西汉中央集权制度——“中朝”;“外朝”↓东汉光武帝时期:中朝演变为尚书台,尚书台权力加强↓变化:丞相被夺去决策权,权力受到限制↓小结↓2、魏晋南北朝——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初步形成↓3、隋——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4、唐——唐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唐朝中央政府结构示意图并解释)↓相对于汉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最巨大的变化:尚书、中书、门下都是宰相,而汉朝只有一个宰相↓这一变化是怎样的完成的?↓小结↓5、宋:唐朝末年以来我国社会形势↓北宋的中央政府机构的构成——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作适当的解释)↓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6、元: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变化:加强皇权有新发展↓小结[板书设计]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①西汉初:汉承秦制——皇帝制度、行政三公②汉武帝时期:“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③东汉光武帝时期:中朝演变为尚书台,权力加强变化:丞相被夺去决策权,权力受到限制2、魏晋南北朝: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初步形成3、隋: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4、唐:唐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课本唐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三省六部制:实质和特点最巨大的变化:尚书、中书、门下都是宰相5、宋:北宋的中央政府机构的构成: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实行宰相的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6、元: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变化: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

片段式教学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导学案)一、自主学习1.察举制(1)措施: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____、____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1)时间:____________时期。

(2)内容: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通过九品中正制,依靠________即可步入仕途,而不注重提高才能。

3.科举制(1)过程:①隋炀帝时,开始设立________,科举制形成。

②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影响: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扩大了____________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____________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____________。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二、合作探究虚拟情境送他们去当官你手里有一个时光机,可以自由穿梭到任意的一个朝代。

有三个人来找你,他们各有特点又都想当官。

请你利用时光机把他们送到,最适合他们当官的朝代,助其圆梦仕途。

男一号:李启铭(著名事件:“我爸是李刚”)特征:“官二代”男二号:寒门书生(著名事件:十年寒窗苦读)特征:“穷书生”男三号:郭巨(著名事件:“埋儿奉母”)特征:“大孝子”第一站:汉朝谁在这一站最有可能当官,就让他留下吧。

1、你把他留下的理由是什么?(选官制度、选官标准)第二站:魏晋南北朝你认为把谁留下,在这个朝代,他最有可能当官?1、为什么李启铭在魏晋南北朝最有可能当官(选官制度和选官标准)2、“官二代”当官以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第三站:隋唐时期只剩下书生了,你认为他如何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当官呢?1、书生从哪个时期开始就有可能当官?2、同学们,你们最想选哪种制度?思维拓展:选官标准的不同,对国家发展有什么影响对点练习: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资料拓展】。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分析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这些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内容:
-汉朝郡国制的设立和运作;
-唐朝府兵制的特点及其对军事、政治的影响;
-宋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
-元朝行省制的设立及其对地方治理的作用。
3.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内容:
-汉朝郡国制、唐朝府兵制、宋朝科举制、元朝行省制等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政治制度演变的学习兴趣。
-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以时间为线索,逐一介绍汉朝至元朝政治制度的发展。
3.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如忠诚、勇敢、智慧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4.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节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汉朝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探究精神。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学习动力和目标尚不明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2.掌握汉至元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3.分析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与影响。

二、教学内容1.汉朝政治制度概述–分封制的建立与演变–中央集权的加强–洛阳与长安的迁移2.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特点–分封制的废除–士族政治的兴起–君主与士族的关系3.唐朝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科举制的建立–地方与中央的权力分配–妃嫔与后宫的地位变化4.辽金元政治制度的特点–鞑靼人政权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强化–文官武将的分立和权力制衡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介绍今天课程的主题,引发学生对于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与探索的欲望。

步骤二:知识讲解与分析(30分钟)结合投影或板书,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介绍和讲解,包括相关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步骤三:小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包括该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变革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并准备一个小组展示。

步骤四:小结与思考(10分钟)总结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与学生一起思考演变的原因和影响,促进他们对于历史变革规律的认识与理解。

步骤五:课堂练习与评价(10分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于政治制度演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方法教学资源•投影或黑板与粉笔•课件或板书图片评估方法•学生小组展示的评价•课堂练习题的答题情况•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对于政治制度演变的影响与启示的思考,或是对于现今政治制度的分析与比较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旨在让学生了解到汉至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发展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课后的小结与思考环节,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案【教学目标】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课前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汉:郡县、封国;汉武帝颁布,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唐:在地方设置了许多,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终酿成“安史之乱”。

宋:为削弱地方权力,a军事上, 将兵权收归,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b行政上,派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负责监督;c 财政上,将地方赋税的一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的全部由掌控。

来加强中央集权。

(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元:实行行省制度,除、、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地方设立,其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进行管理。

(西藏是辖地)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巩固了;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汉: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其担任、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制度。

中书省(负责)、门下省(负责)、尚书省(负责);“六部”:。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加强了;三省分工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宋:设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为限制宰相,后增设、枢密使和,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权和财权。

元:设,是最高行政机关,替代以前的三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选官主要实行,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采取,后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而逐渐消亡。

隋朝以后:形成并完善。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课堂问题探究】问题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

……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

教学设计12: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12: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朝的推恩令和中外朝制度,唐朝节度使和三省六部制、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中书省和行省制度,并通过对以上措施的分析,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特征;分析汉以后选官制度的变化,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用人制度的特点;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研读和分析历史材料,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运用图表法概括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初步学会运用图表法来揭示历史知识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调整(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感受我国先人的政治智慧。

认识到制度的形成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时过境迁,制度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与时俱进。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这包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君权和相权关系的演变。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从汉初的郡国制到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从晚唐藩镇割据到北宋的强干弱枝,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最终得到解决。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

在君权与相权关系上,君主利用中朝钳制外朝,相权不断被分割,这构成了中枢机构演变的基本特点。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

这包括:(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矛盾的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法: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从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成为很多朝代的政治问题,其中尤以汉朝,唐朝和宋元时期表现最为突出,欲加强中央集权必需要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消除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人教版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教案3

人教版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教案3

人教版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教案3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干识记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宋朝三司、元朝中书省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之、州县两机制、节度使、行省和宣慰司等有关中央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开展变化与事先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现代中央行政制度的严重革新,是中国行省制度的末尾;经过对中国现代封建民主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开展影响的剖析,培育先生运用历史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观念剖析历史效果的才干;经过引导先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化进程,总结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育先生综合概括的才干。

2、进程与方法联络时代背景剖析各项措施,了解历史概念,并逐渐总结出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先生注重图示、引文等资料,在对历史资料的研读和剖析中,初步掌握处置历史资料的普通方法;引导先生运用图表法增强对主干知识的了解,构本钱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民主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时增强是它的开展轨迹。

这一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开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度的稳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开展提高构成了阻碍;无论是汉字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一致多民族国度的稳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2.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宋朝三司、元朝中书省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之、州县两机制、节度使、行省和宣慰司等有关中央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开展变化与事先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现代中央行政制度的严重革新,是中国行省制度的末尾;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进程[导入新课]1、引导先生回想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概略,温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史实师:请同窗们回想一下秦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树立的?生:A、采用皇帝称号,创立皇帝制度B、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C、中央推行郡县制度师:中央三公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经过先生回答,引导先生得丞相权高位重的位置〕[讲授新课]〔一〕、中央集权的开展1.西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化剖析西汉统治者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缘由形成的?有什么结果?汉初,中央上异样是汉承秦制,又有所开展,为稳固封建统治,实行郡国两制并行,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区分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一、引言汉至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涵盖了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及宋元等多个朝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较为明显的演变和变革。

本教案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们介绍这一时期的重要变化和特点。

二、背景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生们需要了解以下背景知识: - 汉朝的创立和政治制度 -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政治制度 - 隋唐王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 宋元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三、汉朝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统治的王朝,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中央集权:汉朝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下设官僚体系来管理国家事务。

•考试制度: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繁荣。

四、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分裂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权分裂成多个王朝,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士族政治:士族势力得到提升,政治权力逐渐从中央向地方转移,地方豪强势力崛起。

•佛教影响: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对政治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隋唐王朝的政治制度•统一国家:隋朝的建立实现了中国政权的再次统一,继承了部分汉朝和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宪法制度:唐朝制定了《唐律疏议》和《唐令疏议》,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

•宰相制度:隋唐时期,宰相成为重要的政治角色,掌管国家大政方针。

六、宋元的政治制度•宋朝政治制度:宋朝实行科举制度,士人参与政治活动,科举考试成为晋升官职的主要途径。

•元朝政治制度:元朝采用蒙古族的政治制度,实行官员世袭制度,设立行省和路途来管理地方。

七、总结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它反映了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从汉朝的皇帝制度到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再到隋唐的统一国家和宋元的政治制度,每个朝代都有其特点和变革。

通过了解这些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化。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预习导学(一)复习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二)完成预习性练习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1)原因:初期,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_____、_____并存。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颁布“_______”,规定诸侯王死后,_______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2.唐中期:(1)措施: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________。

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_______。

(2)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_______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1)背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2)措施: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________。

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3)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_______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_________的祸根。

4.元朝:(1)措施:实行________制度。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之下,分设___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______的节制。

(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__________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___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____的开端。

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目的:为了加强皇权(3)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隶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之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围绕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两条主线展开,而本课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单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承接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下启第四课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因此需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

然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多,需要加以补充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本课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本课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元朝行省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能够再现皇权与相权斗争、藩镇割据、科举考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

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设计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骆,名科航,科学的科,航天的航,以后你们叫我骆老师就可以啦。

初来乍到,先了解一下,胡老师要求你们背的内容下去背没有啊,下面我抽查啦,谁主动来?那就课代表吧,中央和地方主要讲的是什么和什么的矛盾? 生:……师:看来还是不错的。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

教学设计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初步了解隋唐时期的基础史实。

对隋唐的历史有了基本认识和了解。

独立思考意识和探究渴望,对直观的材料很感兴趣,具有了初步的历史观念。

通过高中学习,具有一定深层次的认知和思维的拓展,整合教材的能力。

对概念和政治史感觉枯燥。

受到一些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对于历史和艺术作品可能有一定的混淆。

结合导学案,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识记隋唐时期相关的政治、经济、思想,了解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繁荣强盛时期。

依据课标要求,认识隋唐历史意义。

但是对于如何客观的看待隋唐,容易形成生硬的一言堂形式,学生对隋唐的了解往往局限于教材所给定的结论,在辩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方面还有所不足,需要教师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建立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意识。

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抓住难点、领悟难点、感受难点,开拓视野,师生互相讨论,共同分析突破难点。

通过阅读材料进行问题探究,理解并能够对隋唐时期历史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通过隋唐知识复习,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积极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教、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基本演变过程,包括汉朝的内外朝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士族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宋元的行省制度等。
2.掌握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够分析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和规律。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涵盖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知识点。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会对他们的答题情况进行实时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政治制度演变知识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策略:
(1)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阶段,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2)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规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规律以及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2)运用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政治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具体情况。
4.阅读拓展资料,了解以下内容,并提交一篇阅读报告: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
-《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与社会发展》。
作业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概念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行省制度等。

2.认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

3.结合历史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想:
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多样的历史材料,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来,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知识的能力,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总体把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
教学小结:
从汉到元,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地方上的权力却逐渐趋于分散,地方政治机构分工既协调又相互牵制,绝对服从于中央。

这样的政治体制有效地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稳定,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但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仍将继续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