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

合集下载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3、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合作 组织”属于
A、区域经济集团 B、军事合作组织 C、区域政治集团 D、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
组织
4.下列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哪一项 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A、独立自主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对外开放
5、当前,我国政府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 系的只要战略意图是( )
新时期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外交环境的变化 外交思想的变化
外交政策的 变化
1984年邓小平接见尼日尔元 首赛义尼时说: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 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 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 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问题: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他 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什么关系?为 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2004年11月 APEC第12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在智 利首都圣地亚哥举 行。
2005年11月, 在韩国釜山举行 的第13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
2003年,APEC 第11次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在泰 国曼谷举行。
2002 年 APEC 第10次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墨 西哥举行。
2001年10月,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 中国上海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课堂讨论
《辛丑条约》签定
从清政府的“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到”孙中山的“凡清政府与外 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再到今天中国奉行“和谐外交 ”的政策,多次向世界郑重宣告: “中国永远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世界的威 胁,而是世界的机遇。
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 论?谈谈你的看法。

第15、16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及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第15、16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及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第15、16课外交关系的突破及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知识回顾简述建国初年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1.站稳脚跟:与苏联等17国建交2.始有所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3.从容入“舞”: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和万隆会议(1955)问题导入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乔冠华的开怀大笑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5课外交关系的突破拨云见日——70年代的外交成就1.突破之一——中国重返联合国知识结构2.突破之二——中美关系解冻(关键)3.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探究拓展归纳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地位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1945年6月26日上午50个国家的153名代表在《联合国宪章》的中、法、俄、英、西5种正式文本上签字,中国代表团率先签字,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联合国是主权国家间的政治组织。

加入联合国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是主权国家联合国总部大厦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笑声几乎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70年代外交成就之一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大1、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背景) 思维拓展1 背景:美国阻挠,台湾占据2、为什么70年代中国又能够恢复?(原因)原因影响3、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对中国乃至对世界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有什么影响?(影响) 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国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增强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美国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70年代外交成就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思考1:周总理为什么对尼克松说“22年没交往”了呢?思考2:50-60年代美国敌对中国有何表现?思考3: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有何改变?合作归纳:50-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过程?1972年尼克松访华“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外交政策的调整(一)原因主要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外交政策的调整(一)原因主要

介绍: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
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亚洲太平洋 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 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 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国,拥有世界人口的45%,国民生 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55%,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46%。 每年一届部长级年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1年中国加入
成立背景、目标、意义
面临共同问题:边境走私、民族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边 境贸易、边境资源的开发……
目标:A
加强安全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 “三股势力”。B 推进经济合作。促进成员国经济共同发展。C 开 展人文合作。增进成员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意义:丰富了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新型合作模式,对
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推动裁军
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的原因
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 致 二、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 正义) 三、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
(二)调整 (1)实行不结盟政策(新时期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的具体表现) (2)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积极参加联合Biblioteka 事务1、多边外交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积 极 参 加 联 合 国 事 务
积极加入联合国各部门组织
谋求国际热点地区问题的公正解决
韩国釜山举行的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介绍:
SCO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恢复在联合国合 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法席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 中美《联合公报》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的 新局面。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二)
序号 时间 7 8 9 1972 1978 1979 外交成就 中日《联合声明》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历史意义 改善了中日关系
1988年9月中国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 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2年4月 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 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2003年4月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 部队概况:有一个175 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目前,这支部队仍在刚 果(金)执行任务。 2003年11月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 2004年10月 中国赴海地维和,这是第一次进入一个未建 交国 2005年10月中国赴苏丹维和 2006年4月中国赴黎巴嫩维和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 和行动
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推动裁军
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的原因
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 致 二、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 正义) 三、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 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 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 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 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 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 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5.3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5.3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 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 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 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 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 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 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 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 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 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图1:新中国初毛泽 东与斯大林握手
图2:20世纪70年代 图3:2000年9月联合国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三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状况怎样?
“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 生的人民政权巩固。 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长期以 来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一超多强;出现多极化趋势。首次首脑会晤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 济合作组织,是本区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 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之一。 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 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 垒。” 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国,拥有世界世界人口的 45%,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55%,贸易 额为世界总额的46%。每年一届部长级年会和领 导人非正式会议。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3

学以致用
古人云:“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 高一新生,初来乍到的你,如何与来自各地, 性格各异的同学相处呢? 友情提示: 1、多交朋友,少树敌
5、自尊和尊重他人 2、求同存异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和平共处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一)
序 时间 号 1 1949 年 外交成就 历史意义 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打破了美国 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巩固了中苏两国人 民的团结。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促进中国 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中国维和部队所到之处都以严明的纪律,高 尚的风格和高超的技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 “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资料: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0万, 1997年又裁减50万。2003年江泽民在国防科技大 学庆典活动时又宣告到2005年再裁减20万,至今 中国共裁军173万。
重要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当 代世界两大主题。
一、外交关系的调整
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着怎样的新的内 外形势? 2、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有哪些方面? 3、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与国 内工作重心的转移之间的关系?
1984年邓小平接见尼日尔元 首赛义尼时说:
6
7 8 9 10 11
1972年
1972 1978 1979 2001 2001
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中国 中美《联合公报》 外交的新局面。 中日《联合声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建交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改善了中日关系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 安全与稳定。
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强与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 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图1:新中国初毛泽 东与斯大林握手
图2:20世纪70年代 图3:2000年9月联合国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三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状况怎样?
“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 生的人民政权巩固。 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长期以 来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一超多强;出现多极化趋势。
(5)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二、外交成就
(一)活跃的多边外交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3、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1)参加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成就 阐述中国关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 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立 场;中国倡议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历史上首 次会晤,发表会晤文件。 4、影响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 对 外 关 系
新中国成立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 “一边倒” 针和实践 《中苏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日内瓦会议 走向国际舞台 万隆会议 重大突破之一 ——重返联合国
外交关系 的突破
重大突破之二 ——中美关系解冻 重大突破之三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依据(背景)
(1)国际形势的发展 (2)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调整内容
(1)对战争与和平做出科学判断是确定对外关系出发点 (2)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怎样的 发展历程?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你从中得 到了怎样的启示? (1)发展历程: ①20世纪50年代,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 条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 一边倒”方针,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 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②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打 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 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 睦邻友好关系,并对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中国正在 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课堂讨论
从清政府的“量中华之 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辛丑条约》签定
到孙中山的“凡清政府与外 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再到今天中国奉行“和谐外交 ”的政策,多次向世界郑重宣告: “中国永远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世界的威 胁,而是世界的机遇。
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 论?谈谈你的看法。
1972年
1972 1978 1979 2001 2001
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中国 中美《联合公报》 外交的新局面。 中日《联合声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建交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改善了中日关系 承认一个中国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 安全与稳定。
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强与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 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问题: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倡 议召开什么重要会议?为什么说这次会 议是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的一个重大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6月区域性多边合 作组织性质的“上海合 作组织”
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从最初的军事、政治领域,发 展到经济、能源、交通、司法 等广泛领域。2001年上海合作 组织成立时签署《打击恐怖主 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 公约》。2003年,举行首次反 恐军事演习。 2009年6月,上海 合作组织峰会在叶卡捷琳堡召 开。胡锦涛在会上作题为《携 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创造 和谐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50年代
制定独立自主 外交政策
70年代
对外关系的突 破
80年代
外交政策的调 整
90年代以来
中国成为举足 轻重的力量
千年首脑会议
“三大方针” 四项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日内 瓦会议、万隆 会议、求同存 异)
重返联合国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不结盟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巩固拓展】
制约战争的力量有发展
不发生世界战争有可能
维护世界和平有希望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背景
国际新形势
国内新任务
2.调整依据: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的 科学判断 (一个判断,二个问题)
【合作探究】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 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
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
——新华网
请据材料一、二并结合课 本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 特点、合作模式、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
1.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2.特点: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 3.合作模式:领域广泛、共同倡导、 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4.意义: (1)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 (2)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 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 (3)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营造和平的周边环境。
【合作探究】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外交活动的特点和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如: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 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全面参与联合国 主要机构的事务
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 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 决,发挥大国作用。
——新华网
【合作探究】
(2)课本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国积极推进新型 的区域合作模式?你还能说出其它较为典型 的事例吗?中国在这些区域组织中的活动发 挥了怎样的作用?
二.外交活动的特点和成就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多边外交 (1)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各项活动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 会议) (2)2001年促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 合作组织的成立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背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际:
放)
国际关系趋于缓和
国内: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
【前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小平同志当 时提出战争和和平的问题,第一,新 的大战可以避免。第二,他说和平和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两个论断, 在我看来,不仅指导我们外交工作, 所谓外交工作要调整政策、调整做法, 开创新的局面,正是在这样一个外交 理念的指导下做的,而且富有成效, 不仅对外交的指导。
中国一贯主张全面裁军,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 销毁核武器,裁减常规武器和生化武器。中国先后 签定了〈核不扩散条约〉等一系列裁军与备军控制 条约。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0万。1997 年又决定单方面裁军5万,联邦德国〈波恩评论报〉 说:“大家都在谈裁军,可是迄今为止,只有中国 人言行一致。”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合作探究】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外交活动的特点和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事例 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2.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事例 作用:促进了区域政治经济的合作、发展 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3.意义: 为世界和平、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保障了国内建设,增强了综合国力
时间 2001年
地点 上海
中国领导人的讲话 加强合作,共同迎
接新世纪的新挑战
2008年 2009年 利马 新加坡 坚持开放合作
寻求互利共赢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2001年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 会议的各国元首合影 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 进共同繁荣”。
1996年4月“上海五国 机制”
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
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
端或情势。……三.促成国 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问题间
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
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联合国最根本
的宗旨是什么?
【合作探究】
(1)课本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 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你还能说出其它较 为典型的事例吗?这些多边外交发挥了怎样 的作用?
实质: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背景 国际新形势
国内新任务
2.调整依据: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的科学判断 3.主要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内建设 4.具体表现:实行不结盟政策
5.外交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学习思考】 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与 国内工作重点转移之间的关系?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课标:以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 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 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 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探究:政策调整背景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西欧日本经济发展迅速, 中国日益兴起并与许多多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扩 大了在世界上的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采取不结 盟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美苏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军备竞赛产生制 约,双方谁都无制胜把握,都不敢轻言战事。80 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格局是空前的,伴随着全 球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包含生产、 金融和技术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世界经济形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模式。
•你从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的光辉历程中能得 到哪些启示?
参考提示: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 国际地位取决于综合国力
从外交政策演变看: 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从外交活动的实质看: 外交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利益 从外交活动的影响看: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 国际影响力在增强。
参考答案: 国际形势——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正确做法——经济建设中广泛交流合作 外交政策的目标——为经济建设服务 方针的调整与工作中心的关系——相互促进
【合作探究】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外交活动的特点和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
全,……以和平方法且依正
取世界和平。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 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一贯的方
针是什么?具体表现为什么政策?我国对外政策 的主要目标又是怎样的?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背景 国际新形势
国内新任务 2.调整依据: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的科学判断 3.主要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内建设 4.具体表现: 实行不结盟政策 含义: 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成针对 任何第三方的政治、军事同盟
——新华网
请据材料一、二并结合课 本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 特点、合作模式、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
1.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2.特点: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 3.合作模式:领域广泛、共同倡导、 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
多样性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从最初的军事、政治领域,发 展到经济、能源、交通、司法 等广泛领域。2001年上海合作 组织成立时签署《打击恐怖主 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 公约》2003年,举行首次反恐 军事演习。 2009年6月,上海合 作组织峰会在叶卡捷琳堡召开 。胡锦涛在会上作题为《携手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创造和 谐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首倡安理会 五个常任理事 国首脑的首次 历史性会晤 中国在国际 事务中发挥 着独特的建 设性作用。
出席 联合国千年 首脑会议
开展以联合国 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维和行动 和裁军工作,发挥 实质性作用。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
1996年9月,钱其琛 副总理兼外长在纽约 联合国总部签署《全 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巩固拓展】
调整背景:国际新形势、 国内新任务
基本依据——邓小平的科学判断 方针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主要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内建设 主要表现:实行不结盟政策
• 新 时 期 的 外 交 政 策 与 成 就
一.外 交政策 的调整
事例 二.外交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作用 活动的 事例 特点和 2.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作用 成就 3.意 为世界和平、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义 保障了国内建设,增强了综合国力
重要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当 代世界两大主题。 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 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 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 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 个字。 在对当时形势的科学判断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什 么样的重要论断?
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