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税企业的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介绍

合集下载

出口退税企业的税负率怎么算

出口退税企业的税负率怎么算

出⼝退税企业的税负率怎么算我国为了⿎励企业进⾏出⼝贸易,增加我国外汇的储备,会对出⼝企业实施退税的政策,这就是俗称的出⼝退税,出⼝退税会提⾼出⼝企业的竞争⼒与营利能⼒,那么出⼝退税企业的税负率怎么算?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

⼀、出⼝退税企业的税负率怎么算⼀家外销和内销的混合型企业,因外销⼤于内销,每⽉的进项税额⼤于销项税额,留抵税额较多,在这种情况下,税负率应该如何计算?⽬前对于出⼝型⽣产企业税负率的计算⽅法分⼆种情况:(1)期初进项留抵数中有以前年度出⼝但末申报退税的进项留抵在内,且数额较⼤,主要形成原因是由于新批的出⼝企业受⼀定条件限制,前⼗三个⽉不能申报出⼝退税,其⾦额放在留抵进项中体现。

且到年末仍有留抵,其留抵数的计算应为上年末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数-下年度1⽉份增值税纳税申报上的本期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此时期初留抵直接影响到下年度的税负率,此时当年实际税负率的计算⽅法:(全年销售收⼊(内外销之和)*17%-当年进项)/全年销售收⼊。

(2)对于不受上项因素影响的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有⼆种:第⼀种计算⽅法是(出⼝的免抵税额内销的应交税⾦)/(内销的销售额外销的销售额)=税负]第⼆种⽅法是:(全年销售收⼊*17%-进项税额期初进项留抵-期末进项留抵)/全年销售收⼊。

此两种计算⽅法的结果是⼀致的。

以上计算中的进项税额均为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货物进项转出,期初期末留抵均为增值税纳税申报上的留抵数-下期申报表当⽉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从税负计算的原理来说是为了计算增加值税负率,所以,对于进项转出,要考虑是什么事项,对于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进项转出,不应考虑的.其他要看具体情况,⽐如免税货物⽤,⾮应税⽤,等等考虑进去就可以了,更准确的计算还应考虑期初期末的存货。

⼆、出⼝退税的主要⽬的1)增强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

是发达国家的主要⽬标;2)降低外销成本、⿎励出⼝以带动国内⼯业。

各行业有关税负率

各行业有关税负率

有关税负率一、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

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3、各行业税负率:税负率=应交税金/销售收入(销项税金-进项税金/销售收入)*% 序号行业平均税负率1 农副食品加工 3.502 食品饮料 4.503 纺织品(化纤) 2.25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6 建材产品 4.987 化工产品 3.358 医药制造业8.509 卷烟加工12.5010 塑料制品业 3.50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12 金属制品业 2.20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18 商业批发0.9019 商业零售 2.5020 其他 3.50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将测算的企业税负率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如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二)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企业税负率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缴纳的税金总额占其税前利润的比例。

它是衡量企业税收负担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在税收方面的负担程度。

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企业税负率 = 税金总额 / 税前利润下面将详细介绍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1. 税金总额的计算税金总额指的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内需要缴纳的各类税费的总额。

一般来说,税金总额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各项税费。

企业税金总额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税法规定和企业的纳税情况来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企业会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纳税基数,按照相应的公式来计算各项税费的金额,然后将各项税费加总得到税金总额。

2. 税前利润的计算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的经营收入减去经营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收入。

税前利润是企业实际盈利的重要指标,也是计算税负率的关键数据。

企业税前利润的计算通常需要从企业财务报表中获取相关数据。

一般来说,税前利润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税前利润 = 经营收入经营成本费用其中,经营收入可以通过销售额、服务收入等来计算;经营成本包括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制造成本等;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3. 企业税负率的计算有了税金总额和税前利润的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企业的税负率了。

将税金总额除以税前利润,即可得到企业的税负率,计算公式如下:企业税负率 = 税金总额 / 税前利润例如,某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的税金总额为100万元,税前利润为600万元,该企业的税负率为:企业税负率 = 100 / 600 = 0.1667即,该企业的税负率为16.67%。

企业税负率是企业税收负担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企业在税收方面的负担程度。

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是税金总额除以税前利润。

通过计算企业税负率,可以了解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情况,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税负率如何计算

税负率如何计算

税负率如何计算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

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的⽐率。

税负有⽐例的、累进的、累退的三种形式。

⽐例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不随收⼊的变化⽽变化;累进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随收⼊的增加⽽增加;累退的税负是负税⼈所负税款占其收⼊的⽐率随收⼊的增加⽽下降。

税负率的计算⽅法是: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

即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不含税)×100%。

税负即税收负担,是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净额的百分⽐。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

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的⽐例。

对⼩规模纳税⼈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对⼀般纳税⼈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实际远远低于该⽐例。

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的⽐例,但如果是出⼝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收⼊和免税收⼊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适⽤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

以上公式是通⽤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另外对于免税及出⼝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例为6%。

税负率计算

税负率计算

1、(内外销收入*征税率-进项税额)/内外销收入*100%上面这个公式中,影响税负与真实税负偏离的因素主要还有存货增减的变化、暂估入库金额和固定资产抵扣的情况:a.期末存货比期初增加,也就是用于抵扣的进项增加,会导致税负降低,所以还原时要将这部分影响的因素加回去(公式:存货增加部分所含进项税额/内外销收入),反之就减去这一部分。

b.暂估入账金额已经计入存货或成本,但未取得进项,所以暂估的金额比期初增加就会导致税负上升,所以因素分析时应将这部分减去。

c.如有固定资产抵扣的情况,会导致税负下降,还原分析时要加回这部分的影响。

(影响值: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内外销收入)2、(应交增值税+免抵税额)/内外销收入影响因素主要有:存货变化、暂估金额变化、期末单证未收齐余额、留抵税额、固定资产抵扣等。

a.存货比期初增加,可抵扣进项增加,会导致税负降低,分析时要加回b.暂估金额增加,导致比进项存货增加,方向与存货相反,分析时要减掉c.期末单证未收齐余额增加,导致免抵税额减少,税负降低,分析时要加回d.留抵税额增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已抵扣进项减少,税负上升,分析时要减掉e.固定资产抵扣会导致税负降低,分析时要加回*注意:留抵税额如果取当期申报表数,则单证末收齐含本月收齐数。

例题:某出口企业某一时期的相关指标如下:内销销售收入350万,外销销售收入650万,上期留抵税额18万,期末留抵税额46.6万,期初存货150万,期末存货240万,进项税额159.2万,进项转出36万(其中:不予免征抵扣税额进项转出26万),期初无单证未收齐余额,期末单证未收齐出口额300万(含期限末当月收齐部分),征税率17%,退税率13%,已申报应交税金1.9万,免抵税额8.5万,应退税额24万。

方法一:税负=(销项-进项)/总销售收入*100%={1000*17%-(159.2-10)}/1000*100%=2.08%还原后税负=2.08%+1.53%=3.61%由于存货在计算期内是增加的,使得用于抵扣的进项增加,税负降低,还原时应将这个因素加回,假设增加的存货均为已取得进项的材料,则影响税负的值为(240-150)*17%/1000=1.53%方法二:税负=(应交税金+免抵额)/总销售收入*100%=(1.9+8.5)/1000*100%=1.04%还原后税负=1.04%+1.53-2.86%+3.9%=3.61%由于存货在计算期内是增加的,使得用于抵扣的进项增加,税负降低,还原时应将这个因素加回,假设增加的存货均为已取得进项的材料,则影响税负的值为(240-150)*17%/1000=1.53%留抵税额增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参与抵扣的税额减少,使税负升高,因些还原时要减去,反之为加上。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中的计算方法,税负率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在实务操作中,有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的企业,计算公式则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免抵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该计算方法计算简单,取数容易,直观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的实际税收负担情况(以下称该方法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为实际税负率)。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材料成本都相同、发票开具和取票情况都正常的情况下,实际税负率也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时高时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企业之间有高有低,相互之间不可比,降低了实际税负率指标的评估价值。

造成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因素:
1、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不论当期材料是否实际耗用,只要购进入库并认证通过便可抵扣,不体现会计核算中销售与成本的配比性原则,存货的变动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2、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企业单证收齐才计算免抵退,免抵税额的产生类似于政府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实现销售与收齐单证有一定的时间差,单证收齐的进度快慢也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为体现增值税税负率这个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克服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缺点,就必须消除以上两个因素对实际税负率的影响。

我们根据增值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计税原理和。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
即,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不含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强。
税负即税收负担。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税收入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入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金,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另外对于免税及出口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比例为6%,应计入公式中。
税负率与税率的区别
税负率指纳税人实际交纳税额与其实际收益的比例;而税率则指对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二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差别。税率是形成税收负担率的基础,税收负担率则是税率的反映。但税收负担率往往并不直接等于税率。只有当课税对象与纳税人的实际收益额相等(即与税收负坦率的分母项相等)时,税收负担率才等于税率。[2]

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

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

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
1.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税销售额+当期免抵退税销售额)*100%
2.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年度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年度进项税额+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100%
注意:以上公式中的进项税额均为: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货物进项转出,起初期末留抵均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上的留抵数-下期(下年度)申报表当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3.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抵退税企业的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介绍。

“免抵退税”企业:
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月[“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1、月“销项税额”=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适用税率=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销项税额+“虚拟销项税额”即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适用税率。

2、月“进项税额”=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不剔除征退税率差部分进项税额)+“虚拟进项税额”即每月进(来)料加工料件金额×适用税率。

3、月“进项税额转出”=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转出”包括征退税率差部分进项税额)-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2》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即征退税率差部分进项税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