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制冷剂HFC-134a的使用
R134a使用指南

R134a使用指南作为CFC12的替代工质,HFC134a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测试已得到冷冻行业的认可。
R134a的特点是臭氧层破坏能力系数(ODP)为零,地球温室效应(GWP)值为0.26,不易燃,毒性符合标准。
但是在加工、处理、应用或改型时,R12和R134a的某些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
以下几个部份能使我们了解这二种冷媒的不同点。
I. 冷媒的性质A. R134a与R12的压力/温度曲线如图1所示,二条曲线的交点的温度大约是17.7°C,高于这一温度时,R134a的饱和压力高于R12的饱和压力,低于这一温度时,R134a 的饱和压力就低于R12的饱和压力。
B. 蒸发温度从-17.8°C至+10°C,冷凝温度在48.8°C时,R134a与R12的相对冷量曲线如图二所示,交点的温度会随冷凝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冷凝温度越高,交点也高。
C. 图三是R12,R134a及R22某些特性的比较,图中数据是在冷媒标准工况(-15°C 蒸发温度、+30°C冷凝温度)下测出的。
D.相同的过冷度时,R134a制冷效果比R12更大。
E. 水的溶解度:液态的R134a和R22相似,吸水性比R12大很多。
因此,在低温系统,使用R134a不容易结冰,也不容易引起毛细管堵塞。
但系统仍需保持干燥,不能省略。
参阅II.B。
F. 经过广泛的研究和测试后,确认R134a与目前法国泰康的压缩机、冷凝机组所使用的材料相容。
II. 润滑油—POE油A.互溶性1. 互溶性是指冷冻油和冷媒相混合的能力。
在制冷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互溶性对于压缩机的回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 R134a和矿物油不能互溶。
3. POE油和R134a能够互溶。
POE油和R134a的互溶性与R22和目前所使用的冷冻油的互溶性相近。
有些POE油与R134a完全互溶(如烷基苯油和R22),而有些POE油和R134a部分互溶(如矿物油和R22)。
汽车空调134a压力标准

汽车空调134a压力标准汽车空调系统是车辆中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它能够为乘客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而汽车空调系统中的134a制冷剂压力标准则是确保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空调134a压力标准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维护汽车空调系统。
首先,汽车空调134a压力标准通常以制冷剂的压力来表示。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汽车空调系统中的134a制冷剂压力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汽车空调系统在制冷状态下的134a压力应该在25-45 psi之间,而在加热状态下的134a压力则应该在200-250 psi之间。
这些压力标准是根据汽车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制冷剂的特性而确定的,能够确保空调系统正常运行和制冷效果。
其次,了解汽车空调134a压力标准对于维护和诊断空调系统故障非常重要。
通过检测和监测134a制冷剂的压力,我们可以判断空调系统是否存在漏气、过载或其他问题。
如果134a压力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空调系统存在漏气问题,需要及时检修和添加制冷剂。
而如果134a压力过高,则可能是由于过载或其他故障导致的,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调整。
此外,汽车空调134a压力标准的正确调整和监测也能够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和能效。
如果134a压力过低,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将会下降,影响乘客的舒适度。
而如果134a压力过高,不仅会增加空调系统的负荷,还可能导致制冷剂的过度流动和损坏系统部件。
因此,定期检测和调整134a压力是保持空调系统正常运行和高效制冷的关键。
总之,汽车空调134a压力标准是确保空调系统正常运行和制冷效果的关键因素。
了解和掌握134a压力标准的相关知识,对于维护和诊断汽车空调系统故障、提高制冷效果和能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汽车空调134a压力标准,确保车辆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舒适度。
R134a使用指南

R134a使用指南作为CFC12的替代工质,HFC134a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测试已得到冷冻行业的认可。
R134a的特点是臭氧层破坏能力系数(ODP)为零,地球温室效应(GWP)值为0.26,不易燃,毒性符合标准。
但是在加工、处理、应用或改型时,R12和R134a的某些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
以下几个部份能使我们了解这二种冷媒的不同点。
I. 冷媒的性质A. R134a与R12的压力/温度曲线如图1所示,二条曲线的交点的温度大约是17.7°C,高于这一温度时,R134a的饱和压力高于R12的饱和压力,低于这一温度时,R134a 的饱和压力就低于R12的饱和压力。
B. 蒸发温度从-17.8°C至+10°C,冷凝温度在48.8°C时,R134a与R12的相对冷量曲线如图二所示,交点的温度会随冷凝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冷凝温度越高,交点也高。
C. 图三是R12,R134a及R22某些特性的比较,图中数据是在冷媒标准工况(-15°C 蒸发温度、+30°C冷凝温度)下测出的。
D.相同的过冷度时,R134a制冷效果比R12更大。
E. 水的溶解度:液态的R134a和R22相似,吸水性比R12大很多。
因此,在低温系统,使用R134a不容易结冰,也不容易引起毛细管堵塞。
但系统仍需保持干燥,不能省略。
参阅II.B。
F. 经过广泛的研究和测试后,确认R134a与目前法国泰康的压缩机、冷凝机组所使用的材料相容。
II. 润滑油—POE油A.互溶性1. 互溶性是指冷冻油和冷媒相混合的能力。
在制冷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互溶性对于压缩机的回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 R134a和矿物油不能互溶。
3. POE油和R134a能够互溶。
POE油和R134a的互溶性与R22和目前所使用的冷冻油的互溶性相近。
有些POE油与R134a完全互溶(如烷基苯油和R22),而有些POE油和R134a部分互溶(如矿物油和R22)。
制冷剂R134a的特点及正确使用

制冷剂R134a的特点及正确使用长期以来含氯氟利昂R 12(CCL2F2)一直是汽车空调的唯一制冷剂,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R 12的氯会破坏地球上空15km-25km 内的臭氧层,从而使更多的太阳能光紫外线能辐射到地球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国际社会于1987年9月在加拿大缔结了蒙特利尔协议书,明确规定了禁用R 12的期限为2000年,但近年来由于臭氧层的破坏不断加剧,国际社会把R 12R 的完全禁用日期提前到了1995年,发展中国家则可推迟10年。
我国于1992年发文规定:各汽车厂从1996年起在汽车空调中逐步用新制冷剂R 134a替代R 12,在2000年生产的新车上不准再用R 12。
因此,汽车使手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新制冷剂R134a的特点,以便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
一、制冷剂R 134a的主要特点①.R 134a不含氯原子,对大气臭氧层不起破坏作用;②.R 134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不易燃,不爆炸,无毒,无剌激性无腐性);③.R 134a的传热性能比较接近,所以制冷系统的改型比较容易。
④.R 134a的传热性能比R 12好,因此制冷剂的用量可大大减少。
二、 R 134a与R12制冷系统的主要区别①.存放R 134a的容器为浅蓝色,而存放R 12的容器为白色。
②.R 134a制冷系统连接软管是用橡胶和尼龙特制的,并且在其处部有汽车工程学会的印记(S.A.E.#J2196);而 R12制冷系统连接软管常用一般橡胶管。
③.R 134a制冷系统连接管有颜色标记(低压管是蓝色带黑色条纹,高压管是红色带黑色条纹,普通管是黄色带黑色条纹)而R 12制冷系统连接管则无标记。
④.R 134a制冷剂入口处使用的是快速接头,而R 12制冷系统估用的是螺纹接口。
⑤.R 134a制冷系统连接软管与仪表的接头具有1/2in英寸螺纹,且高压口的接头比低压口的大;而R12制冷系统连接软管与仪表的接头具有7/16in螺纹。
维修带空调汽车和处理制冷剂R134a的安全操作规程

维修带空调汽车和处理制冷剂R134a的安全操作规程一、安全措施二、制冷回路操作须知三、对制冷回路进行维修操作的基本规定四、制冷润滑油维修带空调汽车和处理制冷剂R134a的安全操作规程具有最高优先值的关闭操作。
空调系统的机组和管道系统内充有制冷剂(制冷介质):四氟乙烷(CF3-CH2F或CH2F—CF3).该制冷剂目前使用以下商品名称:R134a。
一、安全措施对这种制冷剂应当遵守下列安全操作规定:如果汽车检修时必须打开制冷回路,则首先应将制冷回路排空,而且避免与液态制冷剂或制冷剂蒸气接触。
如果尽管遵守了安全措施还是有制冷剂逸出,则切勿将产生的制冷剂/空气混合物吸进体内。
打开现场的抽气装置时,务必带上橡胶手套及护目镜,做好防护。
其原因是制冷剂接触身体裸露部位会产生强烈的冷冻效应。
制冷剂是元色无臭的。
其密度大于空气,所以能将氧气排开,而人则毫无感觉。
建议准备好一个眼睛冲洗瓶,如果液态制冷剂溅到眼睛内,必须彻底清洗眼睛大约15min,然后滴上眼药水,即便眼睛不疼痛,也要立刻找医生治疗,必须告诉医生,冻伤是由何种制冷剂造成的。
如果尽管遵守了安全操作规程,制冷剂还是接触到身体其他部位,则同样要用冷水立刻进行彻底冲洗,至少15min。
尽管制冷剂不可燃,也不得在有制冷剂的场所进行焊接或者软、硬钎焊。
其原因是火焰或灼热物体的高温会使制冷剂气体发生化学分解。
产生的毒性分解物会剌激入,出现咳嗽和恶心。
制冷剂不得排放到周围环境中,应用吸液泵或制冷剂填充机从制冷剂回路中抽出.抽出的冷却剂可在当地重新处理,其原因是制冷剂R134a如果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强化温室效应。
制冷剂R134a和制冷剂R12相比,其温室效应很小。
制冷剂R134a不影响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R134a是一种H—FKW,不含氯原子)。
在上部大气层中,臭氧分解只能由于氯烃化合物的分解而产生(例如采用制冷剂R12时的情况)。
将空调系统排空后,应当断开电磁离合器N25的供电(例如从制冷回路的低压开关F73上拔下插头)。
雪种134a

134a碳氢雪种罐装(充注)注意事项1)罐装(充注)量,应根据原车罐装量要求的1/3量为标准进行罐装充注;注:各车型空调压缩机匹配是不一样的,冷媒剂充注量也不一样,应核对清楚;若要清楚你的汽车出厂时加的是R-134a还是R-12汽车空调冷媒,及充注量方面的数据,一般在汽车中都可以找到明确的说明指引(如使用说明书里、汽车发动机罩内侧、前后风窗玻璃角上、压缩机、干燥储液器上的铭牌指示、以及连接软管、O形密封圈上等),在加注制冷剂前,一定要仔细核对;2)最佳状态,以压力表标示为准:高压表为15公斤压力,低压表为2.5--3.5公斤压力)注:充装压力(高压表标示),不能超过15公斤压力,切记!3)罐装(充注)前,彻底抽(排)空原车内冷媒剂;雪种越纯,制冷效果最好,反之,效果相反;4)检查整个冷气系统有没有渗漏(有渗漏先解决“修”补漏问题);碳氢雪种加入到系统内的只是原雪种的1/3量,泄漏起来比原来漏的更快,没过几天空调机就不制冷,所以对系统泄漏要求更加高;5)检查冷冻机润滑油是否足够,未达要求,配合雪种一齐罐装;6)应交由有专业汽车空调技术的师傅进行冷媒剂(雪种)的罐装(充注)操作,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汽车用HC-134a碳氢雪种-罐装小贴士——车用雪种罐装(技巧),需要调整温控器(电子温控器除外),调整后出风口达到2—3度;——温控器不需要换,只是调整,由于原来温控器的设定会导致加入碳氢雪种后压缩机工作时间不正常,断电间隙不到一分钟,所以输送压力上不来,把温度设定调低后,压缩机的工作时间才能正常,压力才能上来;——因为碳氢雪种的制冷量大;——看干燥瓶的镜(没有泡泡或泡泡很少就证明已经够了),——高压冷、低压不冷,代表罐得不够,高压不冷、低压冷,代表罐多了,要两条管都冷,德国技术、环保、省油、用量少、降温快、全兼容高效热传递,低压力损失,低温度漂移,较少的制冷剂充注量,更安静、更有效运行高效的压缩机,诸如此类的特点这些优势令R410A在其他代替R22的且环保的制冷剂面前,有着不可比拟明显的优势。
R 134A 汽车空调 系统 漏氟 加氟 加注补充制冷剂

R 134A 汽车空调系统漏氟加氟加注补充制冷剂材料:R134A、汽车空调二次补充加注管、制冷剂补充管、DIY加氟管等。
功用:用于堵漏剂加注、荧光剂加注、制冷剂油加注及检测空调系统压力等。
一般的汽车空调每年都会正常损失10%-15%左右的制冷剂,这是由于汽车空调压缩机密封方式决定的。
我们只要每年给汽车空调补充一瓶制冷剂就可以了。
不需要担心,各位车友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加注制冷剂。
方法:1、开始给汽车检测压力:先将DIY补充管开瓶器端中的顶针反时针旋转至最顶端,将制冷剂瓶子旋进开瓶器中,旋紧。
2、找准低压接口一般在引擎盖下左侧端有个兰色或黑色小帽子,帽子上面有个L 字,将小帽子旋下来。
3、将汽车发动机起动并打开空调AC开关,鼓风机开至最大,等待三分种后将DIY管子接口接入汽车空调低压端。
4、DIY管接入低压接口后,DIY管压力表就会瞬间有刻度指示。
这时DIY管与空调系统是联通的,看压力表上的压力刻度,就知道系统中的压力了,在什么压力下加注呢?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压力是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
如下表所示,华氏温度与空调系统压力对照表而确认系统中压力高与低,系统压力高了说明系统中的制冷剂多于正常值,反之就要补充制冷剂。
如外界温度在30度,空调系统中的压力应该在45PSI左右,小于45PSI就应该补充制冷剂。
5、空调系统中压力低,需要补充制冷剂,将开瓶器中的顶针顺时针旋转,刺穿制冷剂瓶口,开瓶器中的顶针立刻反时针旋转至顶,轻摇制冷剂瓶,制冷剂气体会流入系统中,同时看压力表刻度,与上图温度与压力PSI单位一至即可。
6、观察到压力表刻度正常时,请立即将开瓶器中的顶针顺时针旋转至最下端并旋紧,移动空调系统低端口接头。
如一瓶加入后不够,请按上叙述方法加入第二瓶制冷剂,直至外界温度与系统压力一至为止。
HFC-134a简介

HFC-134a致冷剂简介HFC-134a化学名:1,1,1,2--四氯乙烷,分子组成:CH2FCF3,CAS注册号:811-97-2,分子量:102.0,HFC型制冷剂,ODP值为零。
HFC-134a的热力和物理性质,以及其低毒性,使之成为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替代品,用以替代制冷工业中使用的CFC-12。
HFC-134a主要用在汽车空调、家用电器、小型固定制冷设备、超级市场的中温制冷、工商业的制冷机。
压缩机生产商通常建议使用POE多元醇酯和PAG聚二醇(汽车空调)冷冻机润滑油。
HFC-134a物化性能:分子式 C2H2F4分子量 102.03沸点,℃ -26.1临界温度,℃ 101.1临界压力,Mpa 4.01饱和液体密度25℃,(g/cm 3 ) 1.207液体比热25℃,[KJ/(Kg·℃)] 1.51溶解度(水中,25℃)% 102.03 -破坏臭氧潜能值(ODP) 0全球变暖系数值(GWP) 0.129临界密度,g/cm 3 0.512沸点下蒸发潜能,KJ/Kg 215.0质量指标:HFC-134a从1995年起进入实用化阶段。
被世界各国作为首选的氟里昂替代品种,其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一、性能稳定,使用安全方便。
HFC-134a是一种含氢氟碳化合物。
氟碳键的键能非常高,因而一般氟碳化合物具有较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此外,HFC-134a无毒不燃等优点可保证采用与CFC-12同样的工艺条件下充装和维修原有HFC-12制冷设备,而不需要特殊的防护措施。
二、HFC-134a生产技术日臻完善,成本逐步下降。
三、已具有完整的配套技术。
氟里昂的替代物技术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世界上各大跨国公司为了保证新开发的替代物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一般都做到了替代物生产技术与配套技术同步开发。
例如英国ICI公司1990年底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家HFC-134a生产厂,与此同时,配套的压缩机、润滑油以及充装HFC-134a的冰箱等也相继投放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轿车空调制冷系统都采用CFC-12作为制冷剂。
70年代,科学家发现含氯的氟利昂破坏大气的臭氧层。
1987年部分国家的政府签订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CFC-12被列为禁用物质之一。
现在,汽车制造业均已开始向不含氯的替代物HFC-134a过渡。
由于缺乏正确的科普宣传和冰箱行业的所谓“无氟”冰箱广告的误导,使大家误以为所有的氟利昂类化学物质或者氟利昂中的氟元素都破坏大气臭氧层,这是十分错误的。
真正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罪魁祸首是氟利昂中的氯元素而非氟元素,科学家们所观察到的正是氯原子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和消耗。
氯氟烃类化学性质极其稳定,寿命很长,在低空对流层内难以分解,寿命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以最终都会升到高空的平流层,在那里,强烈的紫外线将促使其分解,释放出氯原子。
这种新生的氯对臭氧具有亲和作用,能夺取其中的一个氧原子而生成氧化氯,并放出氧分子,从而破坏了臭氧。
更糟糕的是,氧化氯又能和大气中游离的氧原子起作用,重新还原出氯原子又去消耗臭氧,如此循环不断。
事实上,氯原子只参与了破坏臭氧的反应,本身并不消耗,类似于催化剂的作用。
虽说臭氧密度相当小,上述反应发生的机会不多,但经不住长年累月的作用。
几年前,南极上空就已经出现了一个相当于欧洲面积大小的臭氧空洞,北极地区的臭氧层也变得很稀薄,使更多的太阳光紫外线辐射到地球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国际社会于1987年9月在加拿大缔结了《蒙特利尔协议书》,明确规定禁用CFC-12的期限为2000年。
但近年来由于臭氧层的破坏不断加剧,国际社会把CFC-12的完全禁用期提前到1995年,发展中国家则可推迟10年。
我国于1992年发文规定:各汽车厂从1996年起在汽车空调中逐步用新制冷剂HFC-134a替代CFC-12,在2000年生产的新车上不准再用CFC-12。
其实,氟利昂类制冷剂就是卤代烃类化合物的商品名称,后来便逐渐变成了这一类化合物的统称。
它是由卤族元素,主要是氟(F)原子和氯(Cl)原子取代甲烷(CH4)或乙烷(C2H5)中的氢(H)原子所生成的化合物。
该类制冷剂编号的特点是:两位数属卤代甲烷系列如CFC-12。
三位数、且首位数为1者,属卤代乙烷系列如HFC-134a。
两者的尾数均表示所含氟原子数。
甲烷系列两位数之和小于5者,乙烷系列三位数之和小于8者,其差值就是没有在编号中表示(默认)的氯原子数。
例如:CFC-12的尾数为2,就说明它含有两个氟原子;两位数之和为5的差数是2,说明它还含有2个氯原子。
HFC-134a 的尾数为4,就说明它含有4个氟原子;三位数之和为8,与8的差值为0,说明它里面不含氯原子。
在卤代烃中,有H原子被完全取代的,也有未被完全取代的。
两位数的甲烷系列,其首位数减去1后的得数就是所剩的H原子数三位数的乙烷系列,其第二位数减去1后的得数就是所剩的H原子数。
例如:CFC-12就不剩H原子;CFC-22剩1个H原子;HFC-134a就还剩2个H原子。
根据上述规律,卤代烃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H原子被完全取代了的含氯氟烃,它的编号冠以CFC,第一个C代表氯元素,F为氟元素,后面的C是碳元素。
第二类是H原子没有被完全取代的氢氯氟烃,它的编号冠以HCFC。
第三类是H原子没有被完全取代,但不含氯的氢氟烃,它在编号前冠以HFC。
由于各类氟利昂对臭氧层的消耗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必须区别对待,国外早已槟弃了氟利昂这一笼统而又含糊的称谓。
既然破坏臭氧层的是含氯卤代烃,那么前两类含氯,便都在禁用范围之列,只有HFC不含氯,允许继续使用。
经各国科学家研究较为成熟并已步入实用阶段的就是HFC中的HFC-134a,它是美国杜邦(DuPont)公司率先开发出来的。
制冷剂HFC-134a的主要特点是:①不含氯原子,对大气臭氧层不起破坏作用;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不易燃、不爆炸、无毒、无刺激性和无腐蚀性);③物理性能与CFC-12比较接近,所以制冷系统的改型比较容易;④传热性能比CFC-12好,因此制冷剂的用量可大大减少。
但是HFU134a与现有矿物质的冷冻机油不溶合,因此不得不为之寻找新的压缩机油。
通过反复试验与筛选,现已开发出两种与HFC-134a溶合的油,它们的代号为PAG及ESTER,而PAG油应用较为普遍。
但仍存在如下问题:①具有高吸湿能力,易使制冷系统的节流元件(毛细管或膨胀阀)发生冰堵,因
此要加大系统中干燥剂的装入量或提高其吸湿能力;②高温下与HFC-134a的溶合性降低,甚至不可溶。
因此要特别注意改善系统的冷凝条件,勿使冷凝温度过高;③润滑性比矿物油稍差;④对制冷系统现用的橡胶密封件有渗透或腐蚀作用,不仅涉及到橡胶密封件,还牵连到制冷剂的输送软管;
⑤价格较现在冷冻机油贵4-5倍。
为了解决(橡胶件对PAG油的适应性,据日本SANDEN公司报告,以HNBR 为最佳,氯丁橡胶也能适应。
)
上述问题,应对轿车空调制冷系统的设计作如下的改变:①制冷压缩机排量不变,可维持原机型,但所有橡胶密封件都必须换成HNBR材质;②冷凝器(含储液干燥器)需修改设计,以提高散热能力及吸附制冷剂与油中水份的能力;③蒸发器可维持原结构不变;④热力膨胀阀必须加大原有节流元件的阻尼值,故应减少其节流孔,还要更换密封件的材质,并用型号表明是用HFC-134a的;⑤制冷剂管路(含软管及接头)。
更换接头内密封件的材质,软管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在抗PAG油的橡胶内衬中夹一层尼龙,以提高抗渗透能力。
由于上述这些变化在系统外观结构上都看不出来,为了在制冷剂替代的过渡期间,避免两种系统的交叉污染,因此,生产厂在HFC-134a与CFC-12制冷系统作了以下的标记:①存放HFC-134a的容器为浅蓝色,而存放CFC-12的容器为白色;②HFC-134a制冷系统连接软管是用橡胶和尼龙特制而成的,并且在其外部有汽车工程学会的印记(SAE#J2196);而CFU12制冷系统连接软管常用一般橡胶管,另外专门为HFC-134a规定了特殊的快速接口,以便与CFC-12的管螺纹接口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