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大一统20151116

合集下载

初中二年级历史《新的大一统》说课稿

初中二年级历史《新的大一统》说课稿

初中二年级历史《新的大一统》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的大一统》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的第一课时【课标要求】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6—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教材分析】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西汉王朝通过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推行儒学教育、与匈奴和亲等措施加强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与一统有关的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修建道路等活动不仅加强了西汉王朝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联系还大大开拓了西汉疆土出现了当时大一统的局面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内容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就侧重讲“汉武帝的大一统”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方法分析】(一)教法策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且达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创设情景引导探究采用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力图达到学、思、练的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的能力并在一系列的教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将本属于学生的课堂交还到他们手中(二)学法指导及教学手段通过情境创设以剧本研讨会的形式展开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结合史实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及意义利用投影仪展示与本课有关图片内容用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说明〕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一个趣味性、自主性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和老师充分互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教学过程】(一)这节课设计的理论依据:1.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关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建课堂生态平衡优化课堂和谐、共存与发展的状态促使课堂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有效发挥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3.将“教教材”的观念转化为“用教材教”将教材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辅助性工具去对待打破将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原始理念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合生活对教材进行联想和补充拓宽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二)教学实施过程1、导入(2分钟)情景创设: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大家都很喜欢吧今天这节课他要来跟同学们开个电影研讨会(展示张艺谋导演图片并配文:听说我们同学对西汉的历史非常熟悉所以特邀我们同学参加《击胡》剧组担任历史顾问希望能为我们剧本创作提供宝贵建议今天这个研讨会的重要议程就是研究汉朝是怎样击败强大的匈奴并成为大一统的大帝国)请同学们2分钟快速浏览历史材料(课本P83—87;图册P29)过后,我们将对剧本进行研讨〔说明〕本课的导入使用的是情境导入法这样导入使学生能很快的进入本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从心理上对本课形成一种期待从而以饱满的精神进入对本课的学习2、新课(35分钟)剧本研讨开始《击胡》第一幕:初战匈奴请同学们谈一谈:汉朝初战匈奴的结果样(生答:失利了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大军围困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初战失利的原因探究?(生答: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为什么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呢(生答:刚刚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长期的战争使农业荒废经济衰退)战事失利后对匈奴的政策效果如何(生答:和亲政策北部边疆暂时安宁)《击胡》第二幕:励精图治假如你是汉初的大臣会向汉帝推荐些治国之良策(课文中或你认为可行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投影图片和教材文字介绍指出汉初的休养生息制度及文帝景帝的措施)文帝、景帝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出示剧情:公元前140年16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大汉帝国宝座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一天汉武帝从河间王刘德处返回他的心情如何会担心什么问题会威胁到他的统治(生答:心情不好担心诸侯王的势力会威胁到他的统治)大臣主父偃会如何向汉武帝出谋划策(生答:颁布“推恩令”)图示王国问题由来及推恩令示意〔说明〕学生直接从教材字面中理解“推恩令”比较抽象不易懂教师用图示法适当解释让学生更加清楚明了除推恩令削分封外政治上还有什么措施来加强皇帝的权威(生答: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出示剧情:汉武帝: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董仲舒:把那些家伙都赶走就清净了诸子百家思想参考:民为贵君为轻、孝敬父母、忠君爱国、君权神授、淡薄名利、平等博爱、反对战争董仲舒会向武帝推荐几项思想后人对这一措施颇有争议课本84页中的两个观点你会赞同个〔说明〕这一剧情安排意在让学生认识董仲舒为什么要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及这一思想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影响《击胡》第三幕:再战匈奴汉立七十年后大汉帝国完成了政权、思想上大一统而七十年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对匈奴反戈一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一场对匈奴暴风骤雨、雷霆万钧的打击即将揭开序幕刘彻收到重要线报:西域大月氏与匈奴有仇想招聘西域之旅大汉使节前往大月氏游说共同夹击匈奴请问西域在里是谁作为使节前往西域最终的结果如何你是后世的史官该如何记载张骞通西域的功劳〔说明〕这些问题安排意在让学生认识张骞通西域的目的以及最终起到的作用能对张骞的历史功绩进行概括总结并体会出优秀人物的人格品质汉武帝再战匈奴的战况如何(生答: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汉武帝以后汉朝对匈奴的政策怎样起到什么作用(生答:和亲、互市中原先进技术传到游牧地区草原的牛马大量输入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交通运输和农耕的发展)汉匈恩仇录的后事如何?昭君出塞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生答:后来匈奴分裂其中一部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昭君出塞反映了汉与匈奴合为一家)3、总结(3分钟)研讨总结:汉朝是怎样击败强大的匈奴并成为大一统的大帝国〔说明〕新课内容学完学生还应从整体上认识并归纳出汉朝新的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师提示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方面归纳分析大汉帝国的治国策略可以对当今国家、社会方面能起到些借鉴?(比如为什么我国当前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当时的历史人物有些优秀品质对我们个人学习生活方面有指导榜样的作用(比如汉武帝、王昭君、张骞等人物)〔说明〕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就是借鉴经验教训以及从历史优秀人物中吸取优秀的品质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就是对本节课所学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认识以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5OM。

15课新的大一统

15课新的大一统

想一想
借黄金重量和成色不足、彻查淮南 王、衡山王谋反案……汉武帝这些举 措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削弱诸侯王的实力,使他们无力 与中央抗衡。
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学习思考:
汉武帝采取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谁提出?作用?
措施:颁布推恩令,使其越分越小, 削弱封国势力。 提出:主父偃 作用:基本上解除了诸侯王国对中央 的威胁。
1.请把下列人物与相关史实用线条连接起来。
晁 错 主父偃 董仲舒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议削夺王国土地 主张实行“推恩令”
2.汉武帝即位后,为了削弱相权设置 了( A ) A.中朝 C.司隶校尉 B.刺史 D.太学
3.根据课文,汉武帝的大一统事业 表现为哪几个方面?你有何评价?
1、表现方面: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监 察制度,颁发“推恩令”,强化皇权和中央集 权;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评价:政治上大一统,巩固并发展了秦朝 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思想文化上大一统,为 弘扬儒家文化奠定基础,但也破坏了诸子百家其 他学说的正常发展。
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8分) “凡是不属于孔子的儒家学术范围之内的学说,都加 以禁止,使他们不能发展。不正确的邪说灭绝之后, 纪纲才能统一,法律制度才能明确,民众才能知道应 该遵从什么。” ①这段话是谁向谁提出的? 董仲舒向汉武帝
②这段话提出了什么建议?目的是什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统一思想,维护统治。 ③这个建议被采纳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它是 一种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争 鸣和科学进步。
再见
汉代官员出行图 (壁画)
想一想
1.田蚡的所作所为说明了什么? 2.汉武帝的突然问话反映了一种什么心态?

新的大统一

新的大统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新的大一统•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建立后的十几年间,统治者征发了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建立汉朝,定都(),历史上称为(),刘邦就是()。

202年刘邦长安西安汉高祖•汉初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背景: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2、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措施:1、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文景时期,统治者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结果:这一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1、政治方面•2、思想文化方面•3、军事、开疆拓土方面汉高祖刘邦像1、西汉初年,汉高租刘邦为巩固刘家天下,实现长治久安采用了什么办法?分封同姓子弟和功臣的办法。

政治上❖分封的后果:❖分封王侯的后果,却使汉高祖始料不及,一些诸侯王逐渐在封过内各自为政,无视皇帝的诏令,有的甚至还图谋夺取皇位。

❖如何解决分封制的后果?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

1、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诸侯王的封地,任用大将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2、汉武帝接受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什么是推恩令?诸侯王嫡长子外的子弟都可分得土地。

诸侯国土封土分一次封土再分诸侯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监察制度:❖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加强了皇帝的权威。

❖举荐制度:❖为了寻求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汉武帝让各地定期向中央举荐人才。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初中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教学课件】《新的大一统》

初中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教学课件】《新的大一统》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从秦到汉政治思想演变
秦朝 西汉初年 汉武帝 此后历代王朝
பைடு நூலகம்
以以 吏法 为为 师教 法家
无休 为养 而生 治息
道家
独罢 尊黜 儒百 术家
正封 统建 思统 想治 儒家
儒家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意义?
提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 权的加强,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统治长达2000多年!
话说史实:汉武帝为什么“恼火”? 造成此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二、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 推恩令
主父偃 yan ˇ 封土再分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汉武帝的烦恼:诸子百家、说三道四
资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 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 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百家争鸣)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定为国策 2. 大兴儒学教育,并重用儒生 为宜
董仲舒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和春秋时期的儒家 思想有何不同,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西汉统治者推崇的儒家思想,已不是春秋战 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到家、法家 等学说的一种新的思想。它神话了皇权,因此受 到统治者推崇,2000多年来在中国传统思想文 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岳麓书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堂练习
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 ,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 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 开始(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新的大一统

新的大一统

新的大一统教材分析本课时讲述的是西汉王朝建立者实行分封制,但却产生了诸侯王觊觎皇位的局面。

中央通过旨在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种种举措,通过加强监察制度,通过推行儒学(实现思想一统),以及对匈奴和亲等政策等,加强了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和对整个国家的控制。

而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修建道路交通网等活动,则不仅加强了西汉王朝与周遍少数民族的联系,还大大开拓了帝国的疆土,在当时出现了巩固的大一统局面。

教学目标1.了解西汉初年的分封制,想象出实行分封制可能导致的后果。

2.领悟中央政权旨在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种种举措,领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用意。

3.学会推导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修建道路交通网等活动的历史意义。

4.学会分析新的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西汉王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的。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领悟新的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所产生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重难点突破:教师运用语言直观、历史资料(图片)等组织和推进课堂教学,同时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与学生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和历史小故事等。

课前推荐学生阅读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历史小故事。

二、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主题为“秦末暴政”的幻灯片,如“修筑秦长城”、“兴建阿房宫”等。

展示主题为“秦末农民战争”的幻灯片,如“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楚汉战争”等。

展示主题为“汉并天下”的幻灯片,如“印有‘汉并天下’的瓦当”等。

【叙述】秦朝末年,统治者由于实行残暴的统治,人民面临着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兵役、徭役,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秦王朝迅速走向灭亡,强大的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15年时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的汉帝国取代了秦帝国的统治。

新的大一统课件

新的大一统课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 政治大一统的需要
•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
•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董 仲 舒
观点
举措
•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
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Z` xxk
儒家思想
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及 再和亲的复杂过程。
西汉与匈奴通 过婚嫁达到政治 联姻的实物见证
昭君出塞 有何意义?
昭君出塞不是屈辱的纳贡求 和,而是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 来的不再是掳掠屠杀的血雨腥风, 而是和平友好的交流融合和长久 的和平。昭君出塞后,双方恢复友好关系, 北方近60年没有战乱,汉朝和匈奴之间的 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所发展,人民 安居乐业。
汉武帝要派人联络大月氏(支)进攻 匈奴,谁愿意踏上这样艰险的旅程?
张骞出使西域
前126年
这是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东汉墓出土 的一件锦袍;它衣长1.23米,两袖通长 1.74米,因其织有寓意吉祥的“万事如意” 隶书字样,因此又称做“万事如意锦袍”。 锦袍用五种彩线织成;它窄袖、裙摆,为 典型的西域民族服装款式,但是布的质料 和纹样却是汉族特有的,因此,可以说这 是东汉时期各民族相互交融的产物。
第二课




新的大一统 !!!
新 的 大 一 统
陈 胜 吴 广 起 义
陈胜 吴广
残的 暴农 统民 这 治起 是 。 义 我意 ,国 历 秦 沉 重史 朝 地上 第 打 的 击一 义 灭 了次 秦大 亡 朝规 的模
刘邦封王 景帝平乱
武帝推恩
诸侯 中央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新的大一统》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新的大一统》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新的大一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的大一统》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大一统时期,如秦朝、汉朝等。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大一统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大一统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大一统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于不同朝代大一统时期的特点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历史上秦朝、汉朝等大一统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大一统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汉朝等大一统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大一统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一统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新的大一统。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汉朝等大一统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大一统对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讲解演示:教师讲解秦朝、汉朝等大一统时期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大一统时期特点和影响的认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央集权、统一制度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疆域开拓文化:统一文字、思想、文化传承影响:促进国家发展、民族融合、文化繁荣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学生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新的大一统

新的大一统

思想 文化
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当时汉朝经济凋敝,无力抗击, 只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边疆 治理
匈 奴
长安
汉பைடு நூலகம்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
匈奴
匈 奴
祁连山 焉支山
边疆 治理
卫青

霍去病
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
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的地区
边疆 治理
扩大了西汉的疆域
2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密切了西汉与西域各 国的关系,并开通了 “丝绸之路”
边疆 治理
“西域”,西部疆域,主要是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
长安
河西走廊
新疆
中亚
西亚
古罗马
毛皮 香料 药材 珠宝
西 方
丝绸 陶器 铁器 漆器
疆域与民 族上的大 一统
六、在河西走廊设郡,把长城延伸到 敦煌以西 七、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八、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开通了丝绸之路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 最有作为的皇帝,其在 位期间,也是 西汉最为 鼎盛时期。
汉武帝刘彻
秦、汉疆域比较
秦 汉
1、对文景之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比较安定 B.阶级矛盾缓和 C.政府重视发展农业 D.劳动人民摆脱了剥削 2.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提出和亲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 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逼的 B.和亲对汉朝而言是屈辱的 C.和亲 是为了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 D.和亲是汉族与匈奴间和睦相处的 表现 3.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北京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八年级历史新大一统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新大一统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新大一统说课稿八年级历史新大一统说课稿课件八年级历史新的大一统说课稿《新的大一统》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的大一统》。

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的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6—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教材分析】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西汉王朝通过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推行儒学教育、与匈奴和亲等措施,加强对整个国家的控制。

与一统有关的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修建道路等活动,不仅加强了西汉王朝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联系,还大大开拓了西汉疆土,出现了当时大一统的局面。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内容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就侧重讲“汉武帝的大一统”。

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

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

【教学方法分析】(一)教法策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新的大一统

新的大一统
背景
②统治者吸取 秦亡 教训。


的 休
措施

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注重发展 农业生产。
②提倡 节俭 ,并以身作则。 ③重视“ 以德化民 ”。


意义(作用):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库充裕,

景帝后期经济繁荣。历史上称这时期的统治为“文
策 景之治”。
课外补充
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所 建 谓的“治世”和“盛世”,象文景之治、
➢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 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 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 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 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 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 形成和巩固。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新的大一统

新的大一统

1.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政治大一统的需要。 2.为了推行儒学的思想,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在长安设立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官, 在地方设立官学,以培养官僚、地主子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 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当时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从此,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 统思想,这种状态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巩固中央集权
加强监察制度,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高皇 权,采取了限制丞相权力的措施。他亲自过问一切政务, 令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他奏事。与此同时,还提拔了 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 谋划策。这样,在朝官中有了“中朝”和外朝之分。由 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 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 机关了。中外朝的形成,显示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P85第一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
这种情况对于学术文化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条件下,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加强 和国家的统一。P84
昭君出塞图 西汉初年,怎样处理 边疆关系? “和亲”政策
为什么“和亲”?
国力弱,为了边疆的稳定
和亲政策
这是中国历史上西汉王朝对当时的北方民族“匈奴”采 取的一种外交政策。 和亲政策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汉朝的和亲政策对维持北方的和平起到了很大作用, 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汉帝国建立-----汉并天下
1. 汉朝初期政策 ( 1. )吸取秦亡的教训,修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P83 ( 2. )刘邦实行分封制
为什么实行分封制? 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产生了什么结果?
一些诸侯王逐渐在诸侯国内各自为政,无视皇帝的诏令, 有的还图谋皇位。

新的大一统

新的大一统
返回
返回
战 争 — 和 亲 — 再 战 争 — 再 和 亲
返回
中国旅游局规定的中国旅游标志: 中国旅游局规定的中国旅游标志: 汉代铜奔马
1、在汉代,人们把 玉门关、阳关 以西,包括 以西, 在汉代, 玉门关、 中亚以及更远地区称为西域。 今天 新疆 、中亚以及更远地区称为西域。
BC138 2、______年,汉武帝派______出使西域,公元 ______年 汉武帝派 张骞 出使西域, 出使西域
(2)思想上: )思想上:
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实现 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民族关系上: )民族关系上: A.匈奴 匈奴
•分析西汉初期和后期与匈奴和亲政策有什么变化, 分析西汉初期和后期与匈奴和亲政策有什么变化, 分析西汉初期和后期与匈奴和亲政策有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 汉唐盛世 新的大一统
繁重的赋税和徭役, 1.原因: 原因: 原因 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人民负 担沉重 2.时间:公元前209年 时间: 时间 公元前209 209年
3.领导人:陈胜、吴广 领导人:陈胜、 领导人 4.历史地位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历史地位 及作用: 的农民战争, 及作用: 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
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 年 设立“西域都护府” 归属西汉版图。 归属西汉版图。
C.西南少数民族 西南少数民族 在滇池地区设立益州郡, 在滇池地区设立益州郡,使云南地 区隶属西汉中央管理。 区隶属西汉中央管理。 还加强对南方的经营, 还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管理南方越族 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地区,同时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地区,同时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新的大一统

《新的大一统》

《新的大一统》

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北伐匈奴对当时社会及后世的影响.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历史事件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新课:引出武帝】环节一:【背景介绍、走进历史】向学生展示汉武帝茂陵图导入新课出示史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遗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 景帝纪》师生一起翻译解读史料师:从这则材料中,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出示史料:1、贾谊在《治安策》中,把汉朝形势比喻成小腿肿得比腰还粗的病人,表现地方和看图阅读史料生:经济复兴,百姓谦逊。

生:生:第一则材料说明地方和中央势力不均衡,王国威胁以图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论从史出,利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史料、并学会如何去解读史料。

环节二:【文治武功、认识武帝】1、对内:文治(1)“推恩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势力的不均衡;把王国威胁的危险程度比喻为下有火种的干柴。

2、窦氏“好黄帝、老子言”,并令她的儿子和族人也“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

3、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禽兽出没,这是冒顿单于屯聚其中、治作弓矢、进出为寇的大本营。

—《汉书.匈奴传》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三则材料,并回答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当时哪些社会问题?出示史料:“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出示史料:1、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大。

:生:第二则材料是说窦氏命令她的儿子和族人读《老子》,并尊其术。

生生:第三则史料是说匈奴的问题。

师生共同解读分析史料说说“推恩令”的含义以及其作用阅读史料生:思考回答。

董仲舒的提议有利于统治思想统一,百姓能遵守法度,有通过师生共同史料学习,了解汉武帝时期社会“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通过史料,学习“推恩另”的内容,分析它在在当时社会及后来的影响2、对外:武功北伐匈奴下不知所守。

《新的大一统》参考教案2

《新的大一统》参考教案2

一、强化中央 集权 1、措施 2、作用
学生阅读课文 P73“强化中央 集权” ,自主学习以下问题) 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 1、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哪些 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措施进一步巩固政权? 本目内容。问题设计
2、汉武帝巩固政权的措施产 明确、具体,学生自 生了怎样的作用? 主学习效果好。
学生阅读教材 P74“解决王国 问题的举措” ,自主学习以下 二、解决王国 讲授新 课 1、措施 2、作用 问题的举措 问题) 3、 3、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 阅读教材文本,提高 问题的? 4、 4、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 举措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三、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教 学生阅读教材 P74“罢黜百
引导学生进一 课堂小 结 步评价汉武 帝,文成本课 小结。
学生围绕问题 “汉武帝采取了 谈学习感悟,深化对 哪些措施实现新的大一统局 面的?”小结本课内容。 教材的理解,培养创 造性。
本教学设计以教材内容为主题,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 习。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播、强调。问题设计紧扣教材,突出重难点, 课堂设 计 总结 板书设计 第 15 课 新的大一统 强化中央集权:削弱相权,加强监察制度 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颁布“推恩令” ,从王国中分出许多 侯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定为国策,推行儒学教育, 神化皇权,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提出者:董仲舒。 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本课内容。 课堂小结围绕主题知识,进一步深化教材内容,通过评价汉武帝这一 中心人物,完成课堂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5
感知汉武帝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认知汉武帝时中国古代 以为有着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知道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想是从何时开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难点: 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措施进行比较, 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做出 认同与评价。 教学策略: 建议: 1、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通 过探究,表演短剧、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2、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办法: (1)要充分遵循课程改革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其主体作用,倡导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要发展教学组织者、 引导者的作用, 力求营造和 谐 平等的师生研讨关系。 (2)本节课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思考讨论的机会,让 他们通过研读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可适当的加以指导。 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内容表达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归纳这一基本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展开讨论。使学生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培养其不可或缺的实际能力。 教学环 节 多媒体展示课 前检测题,在 复习旧 知 学生复习巩固 发基础上,检 查学生掌握情 况。 1、汉高祖采取了哪些统治措 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 作用? 复习旧知,为本课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景之治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
经济上: 汉初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
节俭;出现“文景之治”
探究问题一:
政治上——“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诸侯
汉高祖刘邦采取分封制 (2)“文景之治” 时期,此问题怎 样,当时皇帝又 采取怎样的措施 加以解决?
中央
平定七国之乱
昭 君 出 塞 有 何 意 义?
昭君出塞不是屈辱的纳 贡求和,而是平等互利的结 合。它带来的不再是掳掠屠 杀的血雨腥风,而是和平友 好的交流融合和长久的 和平。昭君出塞后,双方恢复友好关系, 北方近60年没有战乱,汉朝和匈奴之间的 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所发展,人民 安居乐业。
匈奴 先战 后和 白登山 和亲 和亲 战争 之围
汉景帝平“七国之乱”
政治上大一统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加强监察制度
加强 中央 集权
探究问题二:
思想上——诸子各派经常指责朝廷
儒生董仲舒向汉武帝指出,春秋大 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 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 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这就是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1916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易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白沙的说法)。
“西域”,西部疆域的含义.主要是指玉门关和 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
玉门关
葱岭
阳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焕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 维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苜蓿
葡萄
石榴
核桃
传入西域的汉代衣服
传入中原的植物
击,取得决定性胜利
思想大一统
民族关系上:
b. “和亲”政策 c. 西域: 派张骞两次出使 d. 南方少数民族:加强联系
民族大一统
国家统一
政治
经济 思想 民族
社会安定
民族团结 经济发展
• 《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 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 所察六条。”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察 州”,那六条是: 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即限制 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 二、“二千石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 姓,聚敛为奸。”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 三、“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历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 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祆实讹言。”即打 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平。 四、“二千石选署不平,阿附所爱,敝贤宠玩”,即打击地方 高级官员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 五、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任所监”,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 弟不法。 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民众思 想太杂乱 ,不利于统治啊!
董 仲 舒
后人对这一措施颇有争议,你会
赞同哪个观点?
思想大一统措施:汉武帝VS秦始皇
焚书坑儒(强制性,残酷性);汉武帝高 明些,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让孩子 每天读儒学,其脑子里烙上“忠君”印记。 不读儒学的,无法上仕途,所以大家争着 读儒学,这样人们的思想渐渐被控制
设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检查
如何加强对王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管理?
• 司隶校尉,旧号‘卧虎’
• 属官有从事、假佐等。又率领有由一千二 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司隶 校尉因此而得名。 • 汉武帝还加强监察制度,设立司隶校尉, 对王都和周边地区的官员进行监督,加强 皇帝的权威。
阶段性小结:
你说、我说、 大家说
俗话说:“打天下易, 治天下难” ,那么汉武帝继 位时急需解决哪些重大的问 题? 政治上—— 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思想上—— 诸子各派经常指责朝廷 边疆治理上—— …… 北方匈奴威胁边疆稳定
探究问题一:
政治上——“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3)那么汉武帝它是采取怎 样的措施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呢? 颁布推恩令 (4)为什么推恩令的颁布 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呢?
1956年11月,云南省博物馆从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中发掘出 这一"滇王之印"。这是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滇王金印的 印章形制,根据《汉旧仪》当属列侯的规格,但却是王印,这 表明滇王国同西汉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是一个有特 殊地位的内臣。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西域都护府
西

阶段性小结:
军事和疆域上大一统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 决定性胜利、和亲政策 派张骞开通西域 经营南方地区加 强联系
加强 中央 集权
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 时期。
西 汉
新的大一统(西
汉)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新 ○加强监察制度 的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 一 边疆治理上:○反击匈奴 统 ○经营西域
○ 自称“始皇帝”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暴政
秦始皇--嬴政
陈胜吴广起义
(前209年—前207年)
意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楚汉战争(前 206 —前202年) 公元前 202年
长安
西 汉
项羽
刘邦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 期统一的朝代,包括西 汉和东汉两个前后相继 的阶段。【两汉之间有 个短命的统一的新朝】
汉高祖 汉文、景帝
西汉
汉武帝 汉元帝
汉武帝之前的战争与和亲同汉武帝之时 及后的战争与和亲有何不同?为什么?
在汉与匈奴战争与和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著名 的历史人物,你知道有哪些?并简要说一说他(她) 们主要的事迹。
卫 青
霍去病
王昭君
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
A、西域在哪里?张骞先后几次出使西域?时间分别 是什么时候?为何要出使西域? B、张骞并未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为什么汉 武帝对他的出使仍感到满意?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从西来
1、西域包括今天的哪些地方? 两汉时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 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 2、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张骞出使西域有何重要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打通了西域和 汉交往的通道,而且还开辟了中国 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这条通 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西域
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 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 汉 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滇王之印”金印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 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 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 益州郡,封滇王国国王为" 滇王",并赐"滇王之印"。 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金 印重90克, 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蛇纽,蛇首昂起,蛇身盘 血,背有鳞纹。汉武帝赐滇王之印后,对云南实行羁縻统治。
○经营西南地区
汉武帝时西汉达到鼎盛
汉朝大一统的措施
经济上: 汉初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文景之治” 1. 平定“七国之乱” 政治上:
2. 颁布“推恩令” →减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 加强监察制度 →加强皇帝的权威 4. 重视人才 →重用了一批人才
政治大一统
思想上: 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反
匈奴

西域 各族
西北
西汉
西南

探究问题三:
边疆治理上——北方匈奴威胁边疆稳定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十分复杂。不过两者 的关系可用两个词语 加以概括,你们认为 是哪两个词语较为合 适呢?
战争 和亲
北击 匈奴
卫 青
霍去病
翦 汉武雄图载史篇, 伯 赞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题昭君墓
鸣镝无声五十年。
思 天 风 宋 文 皇 数 如 汗 骄 骚 祖 采 汉 英 此 , , 。 , ; 武 雄 多 , 竞 娇 折 , 腰 。
顿 失 滔 滔 。
大 河 上 下 ,
惟 余 莽 莽 ;
望 长 城 内 外 ,
万 里 雪 飘 。
千 里 冰 封 ,
北 国 风 光 , 沁

○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 221年,灭六国,建立起中 央集权大帝国。
西汉(公元前202年---9年) 东汉(25年---220年)
西汉初年的社会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 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 牛车。” ——《汉书·食货志》
西汉初期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1、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等负担,注重发展生产; 2、提倡节俭; 3、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诸侯
中央
汉高祖
封 王
汉文帝
汉景帝
削 藩
汉武帝
推 恩
诸侯 中央
诸侯 中央
王 国 问 题 解 决 的 过 程
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 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 之界上,所察六条。 那六条是: 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二千石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 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历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 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祆实讹言。” 四、“二千石选署不平,阿附所爱,敝贤宠玩”, 五、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任所监”, 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