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国为什么还要研究登月计划? 等等, 这种以问题讲座为主线进 行探究, 同样也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网络信息自学法— 随着网络的 日 益普及化 , 利用网 络资源进行探究学习,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可达到 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 在学习“ 热大爆炸宇宙模型” 这一内容 完全不顾结果, 以至于在课堂上滥用课本剧 , 只追求表面的热 闹而忽视结果, 这样一堂课就在少数学生的“ 演戏” 作为民 中, 族群体记忆的历史教育的功能变得模糊了, 久而久之, 学生的’ 兴趣淡减,过程与方法” “ 也就只剩下戏法了。 为此教学中, 应注意调整多元的评价机制 , 注重评价过程 的同时也关注结果, 课堂上不追求表面的热闹, 学生参与教学 的 式应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思维参与为核心。在 评价少 演员学生的同时,对于各小组同学在编排练过程中 的合作学习的情况也给予评价 , 建立起师生 、 生生 、 组组之间 多元的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课本剧的使用中,我们应从历史教育的目的出
科学课程宁波 315010)
《 科学课程标准》 指出: “ 科学探究是开放性的, 科学知识的 本质是不完善性 , 这构成了科学探究的逻辑起点。学生学习自 ” 己未知的知识是自主地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 获得结论的过程。 发现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 发现问题是思想方法、 知 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 是探索新思想 、 新方法 、 新知识的 源泉。应尽可能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 、 形成 应 用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在知识发现过程中前人的智 慧能力和科学方法, 体验像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 体验发现 知识, 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 由于是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而进行 的学习, 所以学习就成了一种内在的需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现问题。 1.实验探究法— 生产、 生活、 实践充满了问题, 在工农业 生产和日 常生活中, 也有大量的探究性的问题, 可以说是“ 处处 留心皆学问”学生的生活阅历更是探究性学习问题的重要来 , 源。 例如, 家庭中使的燃料主要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问 题? 哪些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等等。 实验探究式学习, 就是借助实验手段来解决“ 未知” 问题, 其一般程序是: 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 法, 学生亲自 实验验证, 分析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 最后得出结 论。 例如:学习“ 大气压强” 的内容时, 教师可用马德堡半球实验 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 用一个铝制空可乐罐, 先向空罐 倒一些水, 然后在煤气灶加热一段时间, 再倒覆在盛有冷水的 脸盆中, 可以发现铝制空可乐罐马上瘪了, 分析产生实验现象 的原因, 学生就能自主得出大气压强把可乐罐压瘪了的结论。 2.问题探究法— 课本 、 科普读物 、 报刊杂志及其它课外 读物中均蕴藏着探究性学习丰富的问题。例如, 科学课本有许 多的阅读和视窗内容, 如果以火箭为课题, 学生可围绕以下内 容展开探究 :火箭的历史 , 我国运载火箭的现状 , 美国、 俄罗斯 运载火箭的先进技术, 运载火箭在航空航天技术的应用, 等等。 问题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为 单位, 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 、 交流和分享信息、 观念 和观点, 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 例如, 在学习“ 星际航行和空间 技术”这一节内容时,结合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讨 论,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空间技术? 我国的空间技术与美、 俄等
利用探究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利用探究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探究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探究教学设计的目标与原则利用探究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并有针对性,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教学原则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发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预测结果、进行推理和分析。
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创设情境激发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学设计应当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提供实例、观察现象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诱发他们的思考。
二、探究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在利用探究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1. 提出问题探究教学的起点是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和发现。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或者情境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
2. 设计实验或观察为了回答问题,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或者观察。
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讨论与总结在进行实验或者观察后,学生应当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对实验或者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结论。
4. 拓展与应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情境的活动。
关于探究性教学中的思考
、
有 些 学 生怕 提 错 问 题 , 引起 同学 笑 话 , 敢 发 言 。教 师 应 不 设法 帮 助 这样 的学 生 克 服 惧 怕 心 理 , 鼓励 学 生 的 勇 气 , 说 要 要 明积 极 提 出 问题 是 一 种 优 秀 品质 . 使 提 出不 很 好 的 问题 . 即 也 是 正 常 的 。 同时 , 师要 有 和 蔼 可 亲 的态 度 , 于学 生 提 出 不 教 对 合 适 的 问题 不 但 不 指 责 和批 评 , 而要 肯 定 他们 的 积极 性 。 反 从 而 消 除学 生 惧 怕 、 难 等 消 极 心 理 . 学 生 引 导到 积 极 提 问 的 畏 把 轨 道 上来 。
的假 设有 :1磨 擦 力 与 物 体 的 质量 有 关 ;2 磨擦 力 与 物 体 的 () () 重 力 有关 ;3磨 擦 力 与 物 体 的 压力 有 关 ;4 磨擦 力 与 物 体 的 () ()
接触 面粗 糙 程度 有 关 ;5 磨擦 力 与 物 体 接 触 面 的 面积 大 小 有 () 关 ;6 磨 擦 力与 物 体 的 物 质种 类 有 关 ;7 磨 擦 力 与干 湿 程 度 () () 有关 。我在 设计 中做 到 对学 生 的发 言有 所 思 考 、 所准 备 。例 有 如, 在上 例 中 对学 生 提 出的 () ( ) 个 问题 我 是 事 先 有 所估 1 、2 两 计的 , 因为 学生 中存 在 对 质量 、 力 和压 力 三 个 概 念 不尽 明 白 重 肯 定 是 有 的 。 就 抓住 时机 进行 讲 解 , 过 复 习使 不 明 白的学 我 通 生 有 了 比较 准确 的理 解 。 样 , 这 我通 过 课 堂教 学 的实 践积 累 了 第 一 手经 验 。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引言: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践操作,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趣味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我们需要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探索与实践。
一、探索问题与设计实验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通过提问,学生能够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学习水的沸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烧开?什么因素会影响水的沸点?然后,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设计实验。
例如,他们可以尝试在不同海拔上煮水,观察水的沸点是否会发生变化。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二、合作探究与团队合作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种植一种植物,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提高实验的效果。
同时,团队合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创新实验装置与材料利用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装置的设计。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装置,学生能够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搭建时,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电路模型,并利用废旧电子产品中的零件进行搭建。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电路原理,并培养环保意识。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思考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密度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然后,学生可以思考:密度和物体的性质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原理。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
平 台,使学生在 辩论 中进行合 作探 究,进而得 出探 究成果,
3巧 用 身 边 的 科 学 实验 素 材 。提 高 学 生 的 自主
探 究 能力
农村 小学条件有限 ,现有仪器 设备很难 实现人人动手操
提高学应变能力和探 究素养 ,为将来 的进一步学习奠基 比如在教学 “ 保温和散热” 这 一课时 , 笔者 以小组为 单位 ,
据教学 内容 ,挖掘 教材 内涵 ,联系 生活实际 ,结合学 生的年
素养。 那么如何 让探究活动充分 自主 化呢 ?笔者认为 ,要 让学
尊重学生在科学 学习中所 表现 出来 的个别差 异。在小组合作
特 见解 。因此 ,在组织 学生小组合作之前 ,教师应 先要求每
实践探究体验感悟——“千克和克”一课教学与思考
实践探究体验感悟——“千克和克”一课教学与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让学生在实践探究
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针对初中生学习度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课程,我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实践和体验探究:
1. 知识引导
首先,我会使用PPT或其他多媒体形式来对知识进行引导,明
确学习目标,并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单位换算关系,让学生有一
个清晰的了解,理解和记忆单位换算的基本规律。
2. 实验探究
其次,我会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理解单位的
换算关系,对于初中生,简单但直观的实验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测量不同重量物品的重量,比较物质体
积和质量的关系等等。
3. 互动交流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我会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定期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发表
自己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他人互相学习,
促进良性的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对于这一课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互动
交流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实验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与思路
实验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与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是学习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而实验探究性学习是以实验为中心的主题探究学习。
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老师学生们可以依照课本上的活动与探究的内容,或在课外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共同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一、实验探究性学习的功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部分学生对于化学实验都充满兴趣。
以实验为主题的课题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探究性学习是以实验探究为目标的学习方式,常常需要与调查研究、共同讨论等其它方法配合使用,它需要实验小组发挥团队精神,组内成员分工协作为一个共同目标共同探究。
所以实验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增强协作能力,并且通过与别人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短处。
二、实验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与研究思路提出问题是实验探究性学习的开始,它决定着学生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好的选题,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成败,平时学生要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选取自己较感兴趣、并且交由老师帮助分析该活动涉及的步骤。
若步骤太多,难度太大,则不宜选取。
在我们的课本涉及的内容中,有许多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实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们以新的感受和启迪:(一)探究生成物成分1.发现问题:某些袋装食品中常有一小袋粉末状后颗粒状物质,小张从一食品包装的小袋里发现一些板结的红色固体。
浅析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九年级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开始接触更深层次化学知识的时候。
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性学习。
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浅析。
一、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讨论来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和思想意识逐渐形成,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更加主动和深入。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九年级的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要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任务和实验项目,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策略1. 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在开展探究性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意义,告诉学生进行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供探究性学习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知识的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去实践、探索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探究任务不宜过于简单,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有所提高。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找出问题的原因,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4. 鼓励学生分享成果: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得到不同的成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成果和想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5. 让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设立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形成结论等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探究性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素质和学科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将就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定义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设计实验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实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它将学习者置于实际体验中,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求知识、发展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深度理解和创造性应用。
(1)学生主体性强。
探究性实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践探究,深度思考和得出结论。
(2)情境性和实践性强。
探究性实验教学注重涉足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建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育性和启发性强。
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某种实验活动,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环节,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2)促进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
探究性实验教学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实践操作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策略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发现性学习,在自主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的一些特点和实施步骤。
首先,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指导学生之前,要引导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提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科学结论。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引导,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强调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组织的需求,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配合、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促进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担任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强调实践操作。
实际操作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和感受到实验现象的变化和规律。
教师应该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导和安全培训,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
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最后,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问题。
教师要明确想要教授的知识点和目标,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第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
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第三,让学生思考问题和交流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整体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形成科学结论。
最后,总结和评价。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实验过程和结论,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以及学生对实验的感受和反思。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九年级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体会
一
—
指 出他们操作 中存在 的问题 。例如 ,有 的组红磷 放得太少 , 燃烧时没有将氧气全部消耗掉 , 有的组 没等冷却就开始观察记录 ,有的组燃烧 匙插得太 深 , 面上升后 把火焰熄灭 了 , 的瓶 塞不 密封 , 水 有 有 的钟罩底和玻璃水槽底太密封 ,水无 法进入钟 罩 。经过指导点拨 、合作分析使 绝大多数同学 的
一
来 得 说服力 , 学生掌握得也牢 固。 二、 方案设计 是启 发学生探究实验的行动指
他们的积极性 ,但化学实验的现象影 响因素往往 比较复杂 ,因此会出现异常现象甚至实验失败 的 情 况。教 师及时 的引导 , 使学生针对 问题 , 寻找原
南。 过难 过易的问题都不会引起学生兴趣 , 只有那 些适应学 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 的发展水平 的问题 , 能使学生感 兴趣 , 才 自主完成探究 过程 。
学 生在选择课题 后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 的时 间和 空间, 创设 一种有利于学生探究 的途径 , 启发制订
因, 帮助学生克服 困难 , 使学生既体验 到科研过程 的艰辛 , 又享受到实验成功 的喜悦 。 在木炭还原 如
氧化铜的实验 中, 学生实验现象不 明显 , 这里需要 老师提醒他们应考虑木炭和氧化铜 的配比 ;空气 成分的测定 中, 有些实验组 的数据偏差较 大 , 教师 就要和他们一起讨 论影 响测定结 果 的可能原 因 ,
具 有科学 性 、 造性 、 创 可行性、 安全性 的实验方 案。
48
一
例如《 质量守恒定 律》 一课 , 根据教 学 的需 要让学 生探究是否化学反应前后 ,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始 终守恒。可提供 的实验仪器 、 品有托盘天平 、 药 锥 形瓶 、 小气球 、 精灯 、 酒 玻璃棒 、 烧杯 、 细砂 、 白磷 、 稀硫酸 、 砝码 等 , 让学生分 组讨论 , 自主设 计方案 和实验操作步骤 , 验证猜想或假设 。 学生设计 了几 种方案。 有的用玻璃棒点燃 白磷 , 的用橡皮 塞塞 有 紧瓶 口并 把锥形瓶放在石棉 网上加热 引燃 ,再来 比较实验前后各 物质 的质量是 否守恒 ,实验后学 生点评不 同实验 方案 的优缺点 。一些 同学设计 了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的实验 ,而且他们相互配合 自 行设计了对 比实验。 一些 同学让集气 瓶 口开放 , 让 氢气从瓶 口逸出 , 天平确实不平衡 , 一些 同学用小 气球紧套锥形瓶 口, 使产生 的氢气 收集在气球 中, 气球逐渐鼓起 , 原以为天平应该平 衡 , 没想到天平 仍偏 向砝码一边 。 他们 提出这个问题后 , 我就让其 他组 的同学一起 来帮他们分析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 从方案的设 计到操作 的各个 环节 , 结果 同学们 发现原来是氢气 把气球鼓 起后 ,气球 的体 积增大 了, 在空气 中产生了浮力 , 以天平不会平衡 。通 所 过实验 、 分析探究学生不仅学到 了化学知识 , 也练 习了物理知识在化学中的应用 ,更 重要的是培养 了学生 的科学态度和科 学方法 以及分析 问题和解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有的思考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有的思考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体验探究的乐趣,感悟知识的真谛。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一系列的猜想与推断、观察与分析、思考与讨论、实验与操作、设制与制作、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思维和动手实验中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实验的趣味性、激励探究机制创设有趣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形成学科的思维方法重要环节。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质疑,激发探究动机。
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节中,介绍“灯火实验”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在三个集气瓶分别装有空气、二氧化碳、混有百分之十体积的二氧化碳的空气,创设教学情境,这三瓶气体是探险家从山洞中收集的气体带到实验室研究,请同学们帮忙研究并告诉探险家能否不带氧气瓶可以进入探险?探险家是怎样把山洞的气体带到实验室的?课堂上同学们讨论很热烈,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去探究去学习,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和欲望。
二、强化实验的过程性、掌握探究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示范实验。
教师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报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老师的示范实验和实验报告验,使学生感知实施探究性一般方法。
如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需给学生演示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蓝色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在慢慢滴入稀盐酸并振荡,当老师第一次给同学们“表演”演示实验时,学时几乎是既兴奋有无序观察过程现象,怎样让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成功地迈开他们观察和思考有关化学实验过程问题?老师应设置些问题“催化”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对探究实验进行得力引导,让他们感知化学探究实验的神秘与魅力。
在老师的示范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基本操作及有关的仪器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反思——以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一节的教学为例
教学·现场作者简介:刘志坚(1970—),男,汉族,山东博兴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生物学教学。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反思———以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一节的教学为例文|刘志坚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探究式学习逐渐受到重视。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如何有效地实施探究式学习,仍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文以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一节为例,探讨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并进行反思。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期望为初中生物学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案例呈现】◆教学内容: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经典实验“巴斯德实验”为核心,引领学生首次全面接触“科学探究”这一主题。
这个实验不仅包含科学的实验思想,还有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能力的良好载体。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认知和理解,并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技能。
◆教学目标:通过对“巴斯德实验”的深入分析和讨论,能够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掌握从观察现象中发现并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并设计简单实验进行验证。
同时,能够明确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此外,通过了解和体验科学家的思维和工作方法,体会和学习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料:学生过敏就医视频、巴斯德实验教学录像、巴斯德生平录像、变质肉汤、蜿豆种子等。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
教材 对 探 究 的 问题 没 有 给 出 明 确 的 解 释 化 学 实 验 配 置 ;改 善 配 置 仪 器 药 品 的环 或 结 论 ,而 是 要 求 学 习 者 通 过 自 己去 探 节 ,加 强 配 置 的 目的 性 和 针 对 性 , 做 到 究 , 寻 找 问 题 的答 案 或 完 成 学 习任 务 , 物有 所用 ;教师要增 强课程 资源意 识, 要 求 教 师要 有 目的地 组织 引 导 学 生 对 实 加 大 课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指 导 学 生
一
些传 统 的验 证 性 实验 改为 教 师 指 导 下
的 学生 探 究 实 验 。但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探 究性 实验 的实施 也遭 遇 到 了许 多 困扰 。
~
成 ;不 放 开 手 脚 让 学 生做 ,又 会 束 缚 学
生 的探 究 , 减 弱 学 生 参 与 探 究 的 自主
分 ,但 是 当 前 很 多教 师指 导 学 生 开 展 探
的配 置 是 顺 利 开 展 探 究 性 实 验 的基 本保
究 性 实 验 的 能 力 不 强 。 如 在 学 生 的 独 立 障 。 《 学 课 程 标 准》 化 明确 指 出 : “ 学 化
自主 程 度和 教 师 的 调 控 程 度 的 关 系 处 理 实 验 室 应 配 置 必 需 的仪 器 设备 和 实验 防
、
影 响 探究 性 实验 教 学 的因 素
1实验 条 件 对 探 究 性 实验 教 学 的制 性 。其 次 ,大 多 数教 师 为 了争 取 更 多 的 .
约 。 落后 的实 验 条 件 与化 学 实 验 教 学 的
发 展 之 间存 在 的 矛 盾 , 一直 困扰 着 我 们
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Keyw o d x lrt e e p r n a hn ta hn a e ; td p bl . r se poai ; x ei v me te c i e c igc s s su yc a i t g; a i y t
英 国 科 学 家 波 普 尔 指 出 : 科 学 知 识 的 增 长 永 导 作 用 。 远 始 于 问 题 , 于 问 题 — — 越 来 越 深 化 的 问 题 , 来 终 越 (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帮 助 学 生 形 成 稳 1激 并
越 能 启 发 新 问 题 的 问 题 ” 问 题 是 思 维 和 探 索 的 源 定的 学 习动 机 ; 。
建 立新 旧知 识联 系 的思 维 背景 ;
建构 主 义等 现代 学 习理论 认 为 :学 生 的学 习 是
() 4 向学 生提供 合 作学 习 的环 境 。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的 以学 生 为 主 体 的信 息 加 工 过 程 , 学 2 探究性 实验教 学设 计的实践探索 生 是 新 知 识 体 系 的 主 动 建 构 者 。 。 题 情 境 、 作 问 合 2 1让学生在 自主探究学 习氛围中 主动 建构 . 学习 、 会话 交 流 、 主 动建 构 是 影 响 学 习环 境 的 新 知 识 体 系 。 。
Theor y Thi nki ng and Pr actce Expl a ton on E p i ent Teachi i or i x erm al ng De-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和思考
关 键 词 :探 究 策 略 离变量
一
合理切入
分
有 效 拓展
、
( )橡 秤的读数 牛 ) ( ) 牛 、 弹簧 F 牛 皎柱 的 重 力 G牛 ) (
部分 浸 入
问题 的 提 出
1
4. 9
水 中
25 .
24 .
实验 是 学 生学 习 科 学 、 实 现 科 学 探 究 的 主 要 途径 ,科 学探 究 对 提 高 学 生 的 科 学 素养 具有 不可 替代 的作 用 。 提 倡 实
继续下沉 4 4
.
研究 的能 力,是 目前科 学教 学的重 中之
重。传 统 的 科 学实 验 大 多 是验 证 性 的 , 课
堂 气 氛 凝 固 , 生 的情 绪 调 动 不 充 分 , 学 实
9
完全浸入
酒精 中
1. 2
37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探究 的时机 是
否 合 理 , 验标 准就 在 于 “ 究 是 否基 于 检 探 学 生 的 需 求 ,是 否 真 的 有 利 于 学 生 的发
4 l 0 l
LH AIO U IU J Y A
搽 究 性 实 验 教 学 硇 探 索 和 思 考
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中学 陈月龙
摘 要 : 科学 》课 程 提 倡 :通 过 科 学 《 “
抹 究 的 学 习方 式 ,让 学 生体 验 科 学 探 究
师思考 。
1形 成 问题 情 境 、 势切 入 探 究 。 . 因
会 学 习 ,已 经成 为 我 们 探 索 和 实 践 的重
的有 效 度 , 而 获得 最 大 教 学 效益 。科学 从 探 究必须抓 住学生 的疑 惑作为 切入 点 , 在 立 足 教 材 探 究 素 材 的基 础 上 ,尽 量 捕 捉 课 堂 上 的 生 成 资 源 , 因 势 利 导 切 入 科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真正要保质保量完成一个探 究性实验 , 必须 让学生 走进实验室, 而要有序 、 有效地完 成实验 , 光靠 一个科任 老师是不够 的, 老师常常感到力 不从心 。
4 探 究 性 实验 对 实验 室 装 置 和 材 料 以及 实 验 员的 .
什么会变紫黑色 , 新制的氢氧化 铜与葡 萄糖加热后 得到 的砖红色沉淀为什么会 变黑色等 。
在学期教学计划 中设立“ 究课” 制定 清晰 的探究 探 , 计划和具体 的探 究 目标 。根据 学生学 习基 础和课 时松 紧, 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又具可行 性 的内容 集 中进行 探究 。对 于初三 年级学 生 , 究性 实验有 : 明二 氧化 探 证 碳溶于水 ,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铁生锈 的条件等 ; 于高 对
对 性
办”这样学生动手的机会就很 少 , , 更别谈 探究性实 验的
开展 。
2 课 堂 时 间不 够 , 珐 带领 全 班 完成 实验 探 究 . 无 探 究 性 实 验 中 , 验 方 案 不 再 是 课 本 里 现 成 给 定 实
无论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实 验 , 对学生 而言都是为 了解决新 的课题 , 都是经历着一 个探究 的过程 。前者实 验操作 和方案设计 的主体是教师 , 实验现象必 须指 向 但 学生 ,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思考 和推理 ; 后者 实验操作 、 方 案设计 以及分析推理过程主要 由学生 完成 。 在选择探究内容时 , 要将课 本 内容 与实际生 活 内容 相结合 , 以激发学 生的探 究兴趣 。可 以增加 自选 内容进
反, 教师的责任更 加重 大 , 教师 的要求 更 高 。因为 学 对 生在探究 学习中往往会 出现错 误 , 或遇 到一 些 问题 和困 难 急需教 师 的启 发 、 引导 和帮助 , 这是 教师发挥 主导作 用 的好时机 。如果教师不及时进 行画龙 点睛的指导 , 很 可能使探究学 习功亏一篑 。 只要领导认真重视 , 老师不懈 努力 , 学生 积极配合 , 探究性实验一定会被大家接受并 展开 。万事 开头难 , 笔 者相信随着课改和高考制度 改革 的不 断深人 , 探究性 实
对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点思考
1 实验 导入 新课 的方 法 , . 用 使学 生产 生 悬念 , 后通 过 然
要有一 定的难度 , 这样才 能最大 限度地 激发学 生的求 知欲和
好奇心 。
授课解决悬 念。 每节课 的前十几 分钟 , 情绪高 昂 , 健 学生 精神 旺, 注意力集 中 , 果教师 能抓住这 个有利 时机 , 欲讲 内 如 根据 容 , 一些随 手可做 的实验 , 激发他们 的学 习 趣 , 学 做 就能 使 生 的注意力集 中起 来。如在 讲汽 化和液化 时 , 把装有酒 精的 瘪塑 料袋放 入9摄 氏度左 右的水 中 ,塑料 袋马上 鼓起来 , O 再 放入 冷水中 , 料袋又瘪 了 , 一下产生 了求知的欲望 。 塑 学生 2用具有 惊险 性 出乎 学生 意料 之 外 的实验 激 发学 生 的 . 学 习兴 趣。人类 的兴趣与好 奇心紧 密相 联。培养 好奇心的关 键在于 使新信 息的刺激 出乎学 生 已有 的。 认知 结构 ’ 之外 , 即
、
加 强和改革 实验教学 , 实验设计要 “ 新颖 ” “ 度” 与 适
改进 , 可以克服不足 , 实验的直观 性。 增强 如在进行 杠杆的教
学中 , 把杠杆 做 成可 任意 改变 力臂的 杠杆 , 滑轮 则做 成可 而 拆卸的 , 述等臂 杆时增强 了直观性 , 讲 大大 提高 了教学效果 。
式, 也是 教师施 展教学艺 术的独 特方法 。要想 最大程 度地发 挥探究 实验 的作用 , 探究实验 中应当注 意以下 几个 问题 : 在
一
圆斑 , 们可 以根据 圆斑 的大 小 以及皮 球弹 起的 高度 , 较 我 比 容易 地比较 出动 能和势 能的相互转 化。
3将实验 装置和 方法进行 改进。教学中的 一些实验性 探 . 究的效 果往往不 尽如人 意 , 果对 实验 装置 和方法 进行适 当 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习任 务 . 我 只 是 补 充 了 “ 而 向量 比较 大 小 ” 的有 关 知 识 第 三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潜 能 . 励 学 生 大 胆 创 新 与 探 索 例 激 鼓 如 ,在 讲 授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的根 与 系数 的关 系 时 ,我 和 学 生 说 : “ 你们 已 经 学 会 了 求 解 一 元 二 次方 程 的 实根 , 吧 ? 老 师 还 有 对 但 个 特 异 功 能 .就 是 你 随 便 给 我 一 个 有 实根 的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
丰
南
区
学, 分别加 以概述。
一 、 导 准 备 阶 段 诱
困 难 . 师 应 予 以启 发 性 帮 助 . 教 不要 使 他 们 由 于 碰 壁 过 多 而 灰 心丧 气 . 让 他 们 经受 挫折 , 结 经 验 教 训 , 荆 棘 中踏 出 成 功 要 总 从 的道 路 . 样 才 能 使学 生逐 步形 成 操 作 技 能 。 于 实 验 的 失 败 , 这 对 教 师 不要 包 办 代 替 . 诱 导 学 生 自己 去 探 究 原 冈 。对 于 学 习 比 应 较 吃 力 的 学 生 . 要 给予 较 多 的 启 发 和 热 情 的 帮 助 , 增 强 他 则 以
象 、 括 最 后 形 成 理性 认 识 , 是 培 养 创 造 能力 , 得 探 索 成 果 概 这 获 的关 键 阶段 进 行 分 析 整 理 . 出实 验 报 告 . 往 能 反 映 一 个 学 生 思 维 写 往 能力 的强 弱 。 于有 独 创 性 的 学 生 . 师 总 结 时 , 给 予 及 时 表 对 教 应
一
我 不 用 具 体 去 解 方 程 . 会 很 快 告 诉 你 两 根 之 和 . 根 之 积 是 就 两 多少 . 哪位 同 学 不 服 气 . 以考 考 我 ” 样 就 能 激 发 起 学 生 的 可 这 兴 趣 和 求 知 欲 望 . 发 现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根 与 系数 关 系创 造 了一 为 个 最 佳 的 心 理 状 态 最 后 请 学 生 写 出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的 求 根 公 式 . 们 很 快 就 发 现 了我 的 秘 密 这 样 充 分 发 挥 了学 生 的 主 观 他 能 动 性 . 他们 自己 探索 . 受 成 功 让 享 第 四, 在数 学 实 践 中 , 生 活 化 教 学 理 念 引入 课 堂 。 《 学 把 数 课 程 标 准 》 出 : 师 应 该 充 分 利 用 学 生 已有 的生 活 经 验 . 导 指 教 指 学 生 把 所 学 的 数 学 知 识 应 用 到 现 实 中去 . 体 会 数 学 在 现 实 生 以 活 中 的 应 用 价 值 。 如 , 学 习 “ 程 图 ” 一 节 的 内容 时 . 带 例 在 流 这 我 领 我 们班 的 学 生参 观 本 地 刘 宋 镇 有 名 的 家 具 厂 . 学 生 了解 家 让 具 的 整 个 生 产 过 程 , 导 他 们 画 出 家 具 生 产 的 流 程 图 . 参 观 引 写 体 会 , 达 到 了让 他 们 好 好 学 习数 学 的 目 的 . 增 强 了学 生 热 既 也 爱 家 乡 的情 感 第 五 , 数 学课 堂 教 学 中 , 以运 用计 算 机 进 行 辅 助 教 学 在 可
一
I 学 的 初 期 , 生 对 实 验 探 究 的 方 法 还 不 熟 悉 , 通 羞 学 可 … 过 教 师 设 计 的 程 序 性 探 究 实 验 掌 握 实 验 探 究 的 方 法 难 度 较 大 的探 究 内容 可 通 过 教 师 设 计 的 程 序 对 性 探 究 实 验 降低 学 生 探 究 的难 度 , 利 于 探 究 实 验 有 的顺 利进 行 另一 种 则 由教 师 创 造 必 要 的条 件 . 发 学 生 自 启 己设 计 实验 了把 激 起 的探 究 兴 趣 和 欲 望 引 导 到 为 探 究 行 动 中去 . 师 要 善 于 及 时 创 设 疑 问 . 问 题 教 用 启 发 学 生 在 课 前 自己设 计 好 实 验 步 骤 所 谓 由学 生 设 计 实 验 , 其 实 是 个 “ 制 品 ” 是 由 教 师 创 造 必 要 的 条 件 . “ 题 ” 迪 仿 . 用 问 启 学 生 进 行 定 势 思 维 活 动 . 成 “ 仿 性 设 计 ” 没 有 “ 品 ” 全 完 模 样 完 让 中学 生 独 立 去 设 计 探 究 性 实 验 . 是不 现 实 的 当然 . 着 学 生 随 掌 握 程 度 的提 高 . 应 逐 步 减 少 模 仿 性 因 素 . 断 增 加 创 造 性 亦 不 活动 。 二 、 验 探 究 阶 段 实
丁 前辈那样 . 又 在荆棘满布的科 学“ 小径” 上摸索 。 因而 ,
苫
、
要有 目的地 引导 , 使学生对探究的 目的和途径 有 比
较 明确 的认 识
如何 进 行 诱 导 准 备 呢? 一 般 有 两 种 做 法 : 种 是 由教 师 根 据 实 验 目的 , 计 一 系 列 程 序 设 性 实验 . 前 印 成 讲 义 . 给 学 生 预 习 准 备 。 究 教 课 发 探
这个阶段学生将亲 自动手实验 。要求他们细观察 、 勤思考 、
善 总 结 。化 学 现 象 是错 综 复 杂 , 相互 交 织 在 一起 的。有些 现 象 好
_ } {} {}{} } } ・ ・ {} } _ ・ {} {}{} } ・ ・_ - ・ ÷ } } {} } } } {} ・ {} } } } ・_ ・ ・_ ・ }{} {} {} } }{ }{} 暑 _ ・_ ・_・ {・_ ÷} } } ・ ÷ ÷} { _ ・_ ・ ・ ・ ÷} } } {} } ・ {・ _ } _ ・_ ・ ・ ÷ ・_ ・ ÷} } ・ ・ ・ ・ { } {} } {} _ ・ ・_ ・ _ ・ _ ・ ・ ・一・
教 学 研是 一 种 有 效 的 学 习方
21 年 第2期 ( 18 02 总第 3 期)
比 闪 电 , 间 即 逝 : 些 现象 因各 种 原 因 , 不 明 显 ; 瞬 有 并 有些 现 象 测 量 时 容 易 出现 误 差 : 些 现 象 的研 究 . 有 则需 要 保 持 一定 的物 理 条 概 念 学 生在 实 验 中 , 由于 缺 乏 观察 的 自觉 性 和精 确 性 , 常 忽 常 略一 些 很 重要 的细 节 . 者 虽 然 看 到 了变 化 的 现 象 , 不会 进 行 或 却
们 的 自信 心 . 他 们也 学有 收获 使 三 归 纳 研 究 阶 段 观测 仅 仅 是 先 导 . 基 础 . 性 认 识 飞 跃 为 理 性 认 识 , 学 是 感 是
职
实验 探 究 法 中 实 施 探 究 性 学 生 实 验 只 是 具 有 “ 究” 探 的性 质 , 既不 是 创 造 发 明 , 不 是 让 学 生 像 也 要 充 分 发 挥 教 师 的 主导 作 用 , 持有 准备 地 进 行 实 坚 验 , 不 能 盲 目上 阵 , 的放 失 。课 前 , 师要 做 必 而 无 教
一
生 获得 知 识 的关 键 为 了做 好 这 个 转 化 . 免 学 生 简 单 生 硬 地 避 得 出 结 论 . 须 在 使 用 后 . 时 把 观 测 到 的 实 验 现 象 或 记 录 的 必 及 系 列数 据 作 为入 门 的 向导 . 向学 生 提 出一 些 总结 性 问 题 . 使 学生产 生追根究 底 的迫切感 , 过分 析 、 合 、 较 、 纳 、 通 综 比 归 抽
认 为 重 要 的概 念 和 关 键 词 . 个 队 的学 生 在 黑 板 上 几 乎都 写 全 两 了我 所 要 讲 解 的基 本 概 念 和 性 质 . 后 请 一 部 分 学 生 给 大 家解 最 释对某 个概念 的理解 , 队互相补充 , 相评 判 , 计得分 , 两 互 累 决 定 双 方 的胜 负 如 此 下 来 . 学 们 自 己基 本 上 完 成 了 这一 节 的 同
展 的 必 由 之路 . 科 学 家创 造 力 、 象 力 的产 物 。 为 一 个 未 来 是 想 作 的科 学 家 . 该 从 学 生 时代 就培 养 自己这 方 面 的 能 力 应 上 述 介 绍 表 明 :运 用 实 验 探 究 法 一 般 需 要 经 历 这 三 个 基 本 、 型 的 教 学 阶 段 , 们 之 间既 互 为 因果 , 相 互 渗 透 教 学 典 他 又 实践 中应 加 以灵 活 运 用 . 勿切 割 进 行 应 该 强 调 . 穿 于 三 个 切 贯 阶 段 的 一 根 红 线 是 : 生 始 终 是 知 识 的探 索 者 . 充 分 发 挥 学 学 要 生 的 主体 作 用 。 【 编 责 齐秋爽 】
扬 和鼓 励 应 该 经 常 以这 些 论 断 和 化 学 史 实 诱 导 学 生 . 他 们 使 认 识 到科 学 发 展 的一 般 途 径 是 :观 察 、实 验— — ( 过 科 学 思 经 维) —— 提 出 假 设— — ( 过 实验 的验 证 和 检 验 ) — 形 成 科 学 经 — 的理 论 , 此 循 环 往 复 而不 断 深 入 因 此 . 想 、 设 是 科 学 发 如 猜 假
比较 . 会 把 前后 的变化 联 系 起来 进 行 思考 。这 就需 要 教 师 的主 不 导作 用 . 学 生 在 观察 过程 中 , 确 观 察 目的 , 终 把 注 意 力 定 使 明 始 向地 集 中 在有 关 的 现象 上 .捕 捉 ” 变 化 中 的化 学现 象 。 “ 住 实验 探 究 阶段 不 可 能 是 一 帆 风顺 的 学 生在 实验 中遇 到 了
.
为 学 生 提 供 更 为 丰 富 的 数 学 学 习资 源 例 如 . 初 学 “ 锥 曲 在 圆 线 ” . 经 常 利 用 “ 何 画 板 ” 它 为 数 形 结 合 创 造 了 一 条 便 捷 时 我 几 . 的 通 道 . 仅 对 几 何 模 型 的 绘 制 提 供 信 息 . 提 供 了 图 形 变 换 不 也 的 动 感 . 富 多 彩 的动 画模 型 . 丰 给学 生 一 种 耳 目一 新 的 视 觉 感 受 . 学 生 从 画 面 中去 寻求 问 题 解 决 的方 法 和 依 据 . 画 面 中 让 从 去认 清 问题 的本 质 我 在 使 用 “ 几何 画板 ” 学 的过 程 中 . 终 教 始 注 意 与学 生 的情 感 交 流 , 精 心 设 问 、 生 间 的对 话 、 生 间 的 如 师 学 议论 等。 另外 , 于 各 种 各 样 的原 因 , 生 在 数 学 知 识 、 能 、 力 由 学 技 能 方 面 和志 趣 上 都 存 在 着 很 大 差 异 我们 在教 学 中要 承 认 这 种 差 异 , 学 生 实 际情 况 出发 . 顾 学 习 有 困难 和 学 有 余 力 的学 生 。 从 兼 新 的数 学 课 本 中设 计 了很 多 “ 考 ” 探 索 ” 的 问题 . 此 我 也 思 “ 类 对 常 常选 用 对 于 数 学 品 质 较 好 的 学 生 . 外 选 择 一 些 较 灵 活 的 另 习题 . 扩 大 学 生 的知 识 面 . 高 数学 能力 以 提 总之 . 国 的 未 来 需 要 具 有 创 新 意 识 的 人 才 . 祖 而我 们 作 为 培 养 人 才 的人 民教 师 . 应 该 具 有 创 新 意识 . 勇 于 发 现 . 胆 更 要 大 探 索 , 教 学 中 努 力 寻 找 适 合 学 生 发 展 的角 度 . “ 教 科 书 ” 在 要 用 而不 是 “ 教科 书 ” 只要 我们 认 真 明确 新 课 程 的 价 值 取 向 与 核 教 。 心, 努力 提 高 自身 数 学 教 学 素 养 . 确 把 握 新 课 标 . 断 优化 数 正 不 学 课 堂 教 学 , 一 定 会 开 辟 数 学 教 学 的新 天地 就 参考文献 : 1薛建 刚 .教 师 的 自我 实现 》 . 《 2 袁振 国 . 教 育 新 理 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