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大城市病”》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理解练习题
阅读理解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根据文章内容,以下哪项不是作者提到的主要观点?
A.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C. 个人消费习惯对环境的影响
D. 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 文章中提到的“绿色出行”是指什么?
A.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 开私家车出行
C. 骑自行车或步行
D. 乘坐飞机旅行
3. 作者认为,以下哪项措施对减少碳排放最有效?
A. 植树造林
B. 使用可再生能源
C.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 推广节能产品
二、填空题
4. 文章中提到,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_____________。
5. 根据文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相比开私家车可以减少约
_____________的碳排放。
6. 作者建议,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改变一些_____________,比
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三、简答题
7. 请简述文章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8.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个人行为可以帮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判断题
9. 根据文章,全球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10. 文章中提到,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没有责任。()
五、论述题
11.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并提出你认为可行的环保措施。
六、翻译题
12.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用电。”
七、案例分析题
13. 假设你所在的城市正在经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八、图表分析题
14. 根据以下图表,分析近十年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逐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山东省2020年4月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20年4月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语文
(2020.1)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种扰动。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这些扰动因素不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完全避免,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将“韧性”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有关韧性城市(又译作“弹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便应运而生。通常认为,韧性城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做好应对、吸收、化解重大突发性风险的准备;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效维持城市系统基本运转;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韧性城市理念主张以“预防—减缓—适应”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强调接受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比如,为提升城市应对雨洪的“水弹性”,我国部分城市自2014年开始进入“海绵城市”试点,即对城市排水和集水系统升级改造,铺设渗水路面,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从更高层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
(取材于孙浩等的相关文章)
四川省甘孜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统一监测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
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棒子点点头,当然。
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
④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因为有这种建功立业、济世安民的儒家思想,王羲之的书法才能既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同时又能自觉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有所抑制,努力向着“思处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中和气象发展。所以,王羲之书法的主体是行书和楷书,偶尔出现一些行草书,其表现和张扬也都有一定的韧性,不是放手流便、一任纵横。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
C.北京、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与首尔、东京相差不大,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又高于首尔、东京,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与首尔、东京有较大差距,这些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D.城市发展偏离了人本轨道就会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从而产生严重的“城市病”。
语文提高题专题复习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解析
语文提高题专题复习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解析
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城市化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不断迁入、拓展、优化城市,并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又叫城镇化、都市化。城市化的测量标准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且城市化的进程有一定的规律性。R。M。诺瑟姆将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率在0-25%为城市化发展的初始期,城市化发展速度较缓慢;25%-75%为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飞快;75%以上为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此时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减慢且相对稳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情况比较如下图:
材料二: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伴随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和高度集中,人口资源的空间矛盾进一步加剧。首先就城市自身而言,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不容小觑。按国际通用标准,当城市辖区内人均建成区面积大于等于250平方米时,通常认为城市无土地资源压力。2010年我国两大一线城市的人均土地面积北京是82平方米/人,上海市仅有56.6平方米/人。其次,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量大增,并且污染加重,给城市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另外,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使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而城市市政设施、公共交通以及城市绿化等公用事业却没有跟上。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除了造成城市本身的资源超载外,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东部地区,2010年城市化率为58.36%,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58.2%、41%、54.7%;另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25亿辆,近五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其中北京市2010年民用汽车拥有量达449万多辆,居全国之首。大城市私人小汽车的增加,将直接造成市区交通严重拥堵,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和噪音,使我国的大城市环境问题尤为严峻。其他社会问题如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社会治安状况糟糕等矛盾日益突出。
高二语文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综合卷检测试卷
高二语文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易错题难题测试综合
卷检测试卷
一、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据新京报报道,2019年11月3日,北京市朝阳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两例患者,其体检样本经中国疾控中心检测,于11月12目中午确诊为肺鼠疫病例。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即日起重点筛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
自2019年11月12日至2019年11月15日,在传播媒体中共有与鼠疫事件相关信息49,491条,其中来自微博的相关信息最多,总计26,295条,占比53.13%。据舆情发展趋势显示,事件于11月12日晚发酵,13目热度达到顶峰,在北京市卫健委回应后,关注度逐渐下降。
此次事件中,“是否出现传染患者”“如何预防鼠疫”“鼠疫如何传播”成为网友舆论的焦点,“病例”“北京市”“患者”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因媒体的科普,“旱獭”、“跳蚤”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主题词。此次事件中,中性情绪占比82.21%,负面情绪占比17.18%。
(摘编自新浪网)
材料二:
鼠疫又称黑死病,属于甲型传染病。鼠疫起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可达50%-80%。个人防范应注意防止跳蚤叮咬,避免接触动物尸体,避免密切接触肺鼠疫患者;如突现发热、寒战、淋巴结发炎肿痛或呼吸急促且伴有咳嗽或血痰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如今已有有效药物对症治疗鼠疫,尽管鼠疫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但是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干燥、高温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阳光直射或摄氏100度煮沸1分钟均可杀死细菌。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是抗生素,主要是链霉素。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鼠疫治疗都表明,链霉素是对付鼠疫的首选药物,无论对哪一型鼠疫都有效,只是用量对应不同鼠疫类型有差异。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用药量大,腺鼠疫及其他各型鼠疫用药量较小。不论哪一型鼠疫,早期、足量给药,再加上一般性治疗,如急性发热期病人应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丰流质饮食,肿大淋巴结的局部治疗初期多采用冷敷法,就可以有效治疗鼠疫。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A
【解析】B选项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与第二段意思相反。C选项明代应为“明初”。D选项强加因果
2.【答案】A
【解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据全文尾句中“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外出旅行未必能深入认识事物人情,故选项B 中“通过……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的表述曲解文意。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主要抓住“窗子”的本意和比喻义,如窗子既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窗子又是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
6.【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换为第二人称,这三段细腻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理性审视。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
2023-2024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含答案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
语文2024.4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日世界之复杂、变化之迅捷,已远超我们的想象,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正变得触手可及。如今,百度Apollo(阿波罗)开放平台可以引导百余辆自动驾驶汽车在港珠澳大桥上奔驰,可穿戴技术能让你的衣服监控心率,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诞生了首个无人工厂……人工智能机器正大举进入全球制造业,代替人类在做许多工作。从基因测序到纳米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到量子计算,各领域的技术突破风起云涌,新技术不断催生着更新、更强大的技术,并不断交叉迭代,融合应用到各个领域,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快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人类已跨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即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智能化时代),信息爆炸、大裂变式的脑力增长正以全新的、强有力的且令人惊诧的方式,挑战和重塑着社会根基,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世界变化太快了,引起了人们对“乌卡时代”(VUCA)的共鸣。所谓“乌卡时代”,即指具有易变性(volatile)、不确定性(uncertain)、复杂性(complex)、模糊性(ambiguous)的时代。“易变性”指事情变化非常快,“不确定性”指不知道下一步的方向在哪儿,“复杂性”指每件事会牵连影响到另外一些事情,“模糊性”指关系不明确。这意味着,秉持单一知识类型、技术手段,应对单一社会生活情境的时代一去不返。
苹果公司现任CEO蒂姆·库克说:“我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的是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如今世界需要的是能与机器共舞的“聪明的创造者”,这样的创造者须具备机器所不具备的“21世纪能力”。“21世纪能力”被世界各国视为当前和未来社会中个人所需要的必备能力,它超越了传统的学科能力,其中包含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创造能力等,其核心在于如何创造性地应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0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3)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4 2022高考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之材料内容梳理试题解析专训(3)(教师版)时间:45分钟分值:36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材料一:
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解析)
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读书这件事上,一个人能给另一个人的建议只有一条: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应该顺从自己的直觉,发挥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我们能就这一点达成共识,我才能畅所欲言地提出观点和建议,因为你们将不会任其束缚自己的独立性,而独立性是读者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毕竟,针对书籍,怎能制定出规则呢?滑铁卢战役是在确定的日子里发生的,但《哈姆雷特》就是比《李尔王》更好的戏剧吗?没人能这么定论。每个人必须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判定。
如果尽信权威——哪怕是裘袍加身、冠冕堂皇的权威——允许他们进入我们的书房,告诉我们怎样阅读、读什么书、对读物作何评价,那就无异于破坏自由精神,而那正是阅读圣殿的氛围。在其他领域,我
们或许受制于多种律法和传统,但在阅读的圣殿里完全没有。
但是,为了享受自由,我们当然必须自控——请原谅这种老生常谈。我们决不能无助、无知地浪费自己的能力,为了浇灌一丛玫瑰花,却喷湿了半栋屋;我们必须把自己的能力训练得更加精准,有的放矢,箭无虚发。
也许,这正是我们在图书馆里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有的放矢之“的”到底是什么?图书馆看上去只是一座聚集之所,五花八门混作一堆。诗歌和小说、历史和回忆录、词典和名人录,用各种语言写成,由不同性情、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男女作者创作的书,全部挤挤挨挨地摆在书架上。外面有驴子在叫,女人在公共水泵边闲聊,马驹在田野里奔驰。我们该从哪里开始?怎样才能在这纷繁混乱中厘清秩序,以便从阅读中得到最深远、最广博的愉悦?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实行动态调整、依法科学管理一直是我国应对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当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等。
将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要具备相关条件。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据对病原体,疾病的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根据人群免疫力和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根据疫情现状和未来走向,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决策。
从法理依据来看,当一种传染病可能对公民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时;国家可以对公民和社会采取高强度的干预措施。但是当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国家就应当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的强度,保证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如我国曾采取“乙类甲管”的非典、禽流感后回归乙类传染病管控措施,而甲型H1N1流感则并入流行性感冒,按照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
“北京及城市病”阅读答案
“北京及城市病”阅读答案
“北京及城市病”阅读答案
文段一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早在周朝时,燕诸侯国就定都北京,称之为“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它就成为历朝历代把守的重镇。不仅如此,辽、金、元、明、清均在此建都。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城从南到北贯穿一条长8公里的中轴线,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的城市设计形式,以紫禁城为中心严整规划,构建了既有对称平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的建筑模式。这不仅是中国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京历来都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天下奇观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等不胜枚举。十渡、龙庆峡、石花洞等神奇的自然景观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四”运动等众多的史迹纪念地,引得众多游客徜徉其间。北京以古迹之多、园林之秀、山水之胜而饮誉中外。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在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与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加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与国际交往的舞台,是中国与世界的重要交汇点。古老的北京、现代的北京和国际的北京正在有机地融合,以巨人的步伐昂首挺进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
但人们也注意到,最近几年,北京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过快增长产生了许多的社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房价居高不下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
《城市》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某位著名学者曾预言: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影响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件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乘上高速发展列车,城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大江南北遍地冒出城市“森林”,成就举世瞩目。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问题也相继袭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无视城市规划、盲目建设新城新区、无序扩张,遭遇“成长烦恼”,患上“城市病”。这些病症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城市病”是城市定位、结构和功能问题,主要病因是城市在快速发展时,未超前考虑人口、产业、环境等因素的可持续性,本质上是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匹配度失衡,最终造成的危机。
着眼未来和长远谋划、推进,这是国家借鉴中医理论,综合施治,治疗“城市病”的妙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随意“拆东墙补西墙”,应付一时,难除病根;守“一亩三分地”,“肥水不流外人田”,低效无序甚至恶意的竞争,浪费资源,损人害己。城市规划需要走下“空中楼阁”,真正精准落地,必须以人为本,让城市民众公平热情地参与城市治理和管理。
城市何时真正成为居民贴心、安心、放心的城市,病症自然也就消退、消失。国家正在探索良性治理的“药方”。在经济领域,社会福利托底,饱汉关照饿汉饥;在社会领域,赋予公民发言权,更多地知情、参与和监督,搭建公平的制度和程序平台,管控“个人人脉”,不拘一格降人才。国家更需要亲民、安民、富民,现代人更渴望和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
《堵车,是一种城市病》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堵车,是一种城市病》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堵车,是一种城市病阅读附答案
堵车,是一种城市病
①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说起北京那是‘首堵’,‘一上路就堵’是上海,广州‘堵得很广泛’,成都自然‘成天堵’,重庆更是‘重复地堵’。”堵车几乎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城市的顽疾。
②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这一病症也日益严重。比如,1982年美国全部交通延时7亿小时,到2003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7亿小时,其中26个市区延时现象几乎增加6.5倍。
③专家研究发现,在汽车出现之前,甚至是更早的古罗马时代,人类的通勤时间一般维持在1小时左右,这一现象被称作为人类的“洞穴本能”。从生物学含义上说,母亲的子宫很像洞穴,而几十万年前人类又以“穴居”的方式生存,因此人类对类似空间会产生归属感、亲切感和安全感。现代人眼中的家就如同平静、安稳的“洞穴”,“1小时”就是人类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寻找到的一种时间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经济学家雅科夫•扎卡维也发现,不管是在美国的城市还是非洲的农村,大多数人花在路上的时间基本上也是1个小时左右。
④不用说,堵车打破了这种平衡。不但大大延长人们在路上的时间,有时还会耽误很多事情,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不满和体能上的疲乏。甚至因为堵车,很多人办事和思考的方法都会有所改变。
⑤造成堵车的原因也许非常复杂,比如车辆数的迅速增加、城市道路布局的不合理、人们不良的驾车习惯等。但一旦成为城市病,那么身居其中的人们随时都有可能赶上。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形象思维是借用形象来思考问题,是具体形象的变幻;逻辑思维是借用概念来思考问题,是逻辑的推演。
我们读诗、词、曲、散文、小说,实际上是在接收、玩味纸上的形象。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到底在说什么,他只给你“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这两个形象,你去想吧。人们想了一千多年,有琢磨不尽的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逻辑思维之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形象思维之下,却有无穷的解。
元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没有逻辑推理,没有因果关系,甚至没有一个动词,我们看到的只是形象。从“枯藤”到“断肠人”连用十一个具体形象,如拼图一样拼出一幅天涯旅人图,产生了震撼人心的美。这是形象思维的力量,逻辑思维办不到。
唐诗是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高峰,实际上是形象运用的高峰,之后就跌落下来了。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总体而言,唐之后无好诗,是因为诗中的形象力下降,宋人的诗形象少得可怜,只剩下说理了,那些形成理障的作品,读来味同嚼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
2019年1期)材料二:
图表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情况比较
图表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比较
(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财经》2017年2
月)材料三: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
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中国社会
科学网2019年3月19日)材料四:
“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京“城市病”最为严重的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
心和中心城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在建设副中心的同时,东京也很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中华建筑报》2018
年4月22日)2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图表1可知,北京、上海两城市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大于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这可能成为两地上下班高峰期重度拥堵的重要原因。
B.由图表1可知,相较而言,首尔、东京两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也很大,但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状况更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更强的公共交通运力。
C.在图表1的四市中,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与全市人口密度相差最大,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D.由图表2可知,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口密度关系紧密,相互影响,二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2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均占地面积呈递减状态,大城市单位面积土地负载的人口更多,由此可见,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B.大城市因其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得个人、企事业单
位相互间的协调更顺畅,最终让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C.许多城市出现的“千城一面”的问题,源于城市化过程中背离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规律的错误理念,使得人城和谐的状态受到损害。D.坚持以人为本,防止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就能从根本上避免“城市病”的发生,使城市真正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27.请你站在政府的立场,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答案】
25.D
26.C
27.(1)重视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运力;(2)政策引导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3)出台科学合理的人口管理政策,优化城市人口分布;(4)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推动人城和谐;(5)适时调整产业布局,防止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6)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或:构建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分化中心城市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