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伯世家第一
《三十世家·吴太伯世家》全文
《三十世家·吴太伯世家》全文《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本篇为其中的第一篇,记载了吴国从开国祖先吴太伯远避荆蛮的事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十世家·吴太伯世家》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三十世家·吴太伯世家译注作者:司马迁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饹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
仲雍卒,子季简立。
季简卒,子叔达立。
叔达卒,子周章立。
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
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
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
柯相卒,子彊鸠夷立。
彊鸠夷卒,子馀桥疑吾立。
馀桥疑吾卒,子柯卢立。
柯卢卒,子周繇立。
周繇卒,子屈羽立。
屈羽卒,子夷吾立。
夷吾卒,子禽处立。
禽处卒,子转立。
转卒,子颇高立。
颇高卒,子句卑立。
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
句卑卒,子去齐立。
去齐卒,子寿梦立。
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
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
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饹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於是始通於中国。
吴伐楚。
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
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索隐】: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
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
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
吴太伯,【集解】:韦昭曰:“後武王追封为吴伯,故曰吴太伯。
”【索隐】:国语曰“黄池之会,晋定公使谓吴王夫差曰'夫命圭有命,固曰吴伯,不曰吴王’”,是吴本伯爵也。
范甯解论语曰“太者,善大之称;伯者,长也。
周太王之元子故曰太伯”。
称仲雍、季历,皆以字配名,则伯亦是字,又是爵,但其名史籍先阙耳。
【正义】:吴,国号也。
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
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
寿梦卒,诸樊南徙吴。
至二十一代孙光,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
太伯弟仲雍,【索隐】:伯、仲、季是兄弟次第之字。
若表德之字,意义与名相符,则系本曰“吴孰哉居蕃离”,宋忠曰“孰哉,仲雍字。
蕃离,今吴之馀暨也”。
解者云雍是孰食,故曰雍字孰哉也。
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饹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集解】: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
”【正义】:江熙云:“太伯少弟季历生文王昌,有圣德,太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传国於季历。
以太王病,讬采药於吴越,不反。
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
又释云:太王病,讬采药,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祭之以礼,三让也。
”以避季历。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
【集解】:宋忠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
”【索隐】: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之曰荆。
蛮者,闽也。
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於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
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
颜师古注汉书,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於越”耳。
吴太伯第一世家
阎氏始祖
始祖泰伯,生于公元前一二八五年正月初九,卒于公元前一一九四年三月初三,年九十一岁。 系商末西岐君主古公亶父长子,才识卓绝,德行无边,助其父亶治理西岐,深得臣子之心。 古公亶父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自小聪明过人,才 华出众,深得古公亶父之宠,并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意在传位于季历再传姬昌。 但当时西岐礼法为传长不传幼,亶父只能作罢。然而泰伯察觉父亲之意,为成全父亲的心愿, 避免龙蛇之争的祸害,遂决定让位于三弟季历,并说服二弟仲雍留下子嗣,趁父亲病重之时 托言至衡山采药,离开周原,后亶父病逝,泰伯仲雍赶回奔丧,季历与众臣请求泰伯即位, 泰伯不受,丧毕携二弟仲雍再次离开周原,前往长江以南无锡梅里避居下来。后不久,季历 被商暗害而死,泰伯又返岐山奔丧,群臣与侄昌再次请求泰伯即位,泰伯仍不受,便由其侄 昌继承。泰伯与仲雍又返江南梅里,断发文身开发江南,引导人民兴水利养桑蚕种稻谷,使 原本蛮荒的江南得到第一次文明的跳跃。教化乡民建立了江南第一村——荆村和江南第一 巷——蛮巷,还有江南第一条人工河——泰伯渠;创作的《公刘》、《七月》等著名诗歌, 成了《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泰伯也因给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受到土著居民的 爱戴,拥立他为国王,建立了江南第一个国家——句吴。
据说途中曾经经过太行九泉山(今晋城市吴王山),后世为纪念更名为吴王山。 太伯与仲雍同避荆蛮后,定居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土著居民认为太伯有德义,追
随归附太伯的有千余家,并拥立太伯为当地的君主,尊称他为吴太伯,自号“句吴”。 [5] 不过太伯兄弟有没有到达江南,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说法,将梅里定在无锡,是南朝 无锡县令刘昭在注《后汉书·郡国志》时开始这一说法的。以前古籍所说的梅里究竟在 哪里,至今一直难以确定。 商代末年,中原地区侯王用兵频繁,太伯深恐兵祸波及,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名为“故 吴”,但这一说法没有历史记载,在当地也无古城遗址,只是无锡今吴太伯塑像 天有人这样推测。相传太伯定都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穿浍渎以 备旱涝”。相传太伯开凿伯渎河,它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全长43公里,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河流。无锡清名桥一段俗称“伯渎港”,一作百渎 港。伯渎河的开凿,使当地百姓世受其利。但黄土高坡的人怎么会水利,刚到南方怎么 能调动大量当地人力开河,这实在使人难以置信。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泰伯 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太伯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受到后 世所敬仰。 太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继位。太伯葬于梅里东(今鸿声镇)的皇山(后名鸿山)南 麓。周武王灭商后,派人找到仲雍的后人周章,正式册封周章为吴国君主。太伯被后世 奉为吴文化的鼻祖
《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
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材,愿附於子臧之义。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
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
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
去鲁,遂使齐。
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
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
”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乱①。
去齐,使于郑。
见子产,如旧交。
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子为政,慎以礼。
不然,郑国将败。
”去郑,适卫。
自卫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太史公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呜呼,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注】①:齐景公十四年,齐国大夫栾施、高强互相进攻。
史记021 吴太伯世家第一.pdf
吴太伯世家第一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
仲雍卒,子季简立。
季简卒,子叔达立。
叔达卒,子周章立。
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
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
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
熊遂卒,子柯相立。
柯相卒,子彊鸠夷立。
彊鸠夷卒,子馀桥疑吾立。
馀桥疑吾卒,子柯卢立。
柯卢卒,子周繇立。
周繇卒,子屈羽立。
屈羽卒,子夷吾立。
夷吾卒,子禽处立。
禽处卒,子转立。
转卒,子颇高立。
颇高卒,子句卑立。
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
句卑卒,子去齐立。
去齐卒,子寿梦立。
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
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
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是始通于中国。
吴伐楚。
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眜,次曰季札。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
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秋,吴伐楚,楚败我师。
四年,晋平公初立。
十三年,王诸樊卒。
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
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吴姓为什么是天下第一世家
吴姓为什么是天下第一世家
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
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
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
黄帝正妻嫘祖生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他俩都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
吴姓就是玄嚣这一支系传承下来的。
吴姓的开氏始祖是吴太伯。
他是《史记》记载的天下第一世家——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是吴姓的第一人,但无嗣,所以叫开氏始祖。
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位子传承下来。
于是仲雍就是吴姓的血缘始祖。
史记吴太伯世家发生在今天什么一带
史记吴太伯世家发生在今天的无锡一带;《吴太伯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
《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本篇为其中的第一篇,记载了吴国从开国祖先吴太伯远避荆蛮(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至吴王夫差亡国(前473),长达700年的一部兴亡史。
通过本篇,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吴国由弱而强、又由盛而衰的完整历程。
篇中再现了吴楚、吴越以及吴与中原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反映了吴国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的王室斗争和君臣龃龉。
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
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材,愿附於子臧之义。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
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
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
去鲁,遂使齐。
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
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
”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乱①。
去齐,使于郑。
见子产,如旧交。
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子为政,慎以礼。
不然,郑国将败。
”去郑,适卫。
自卫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太史公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呜呼,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注】①:齐景公十四年,齐国大夫栾施、高强互相进攻。
《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及翻译原文: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
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材,愿附於子臧之义。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
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
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
去鲁,遂使齐。
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
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
”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乱①。
去齐,使于郑。
见子产,如旧交。
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子为政,慎以礼。
不然,郑国将败。
”去郑,适卫。
自卫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太史公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呜呼,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注】①:齐景公十四年,齐国大夫栾施、高强互相进攻。
译文: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虞国,在中原地区,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
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
二十五年,王寿梦死。
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译文|赏析《吴太伯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篇中再现了吴楚、吴越以及吴与中原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反映了吴国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的王室斗争和君臣龃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吴太伯世家》原文作者:司马迁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
仲雍卒,子季简立。
季简卒,子叔达立。
叔达卒,子周章立。
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
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
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
柯相卒,子彊鸠夷立。
彊鸠夷卒,子馀桥疑吾立。
馀桥疑吾卒,子柯卢立。
柯卢卒,子周繇立。
周繇卒,子屈羽立。
屈羽卒,子夷吾立。
夷吾卒,子禽处立。
禽处卒,子转立。
转卒,子颇高立。
颇高卒,子句卑立。
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
句卑卒,子去齐立。
去齐卒,子寿梦立。
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
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
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饹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於是始通於中国。
吴伐楚。
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
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
无锡泰伯墓:司马迁为何把吴太伯列为《史记》三十“世家”之首?
⽆锡泰伯墓:司马迁为何把吴太伯列为《史记》三⼗“世家”之⾸?⽆锡鸿⼭有个泰伯墓,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泰伯就是《史记·吴太伯世家》中的吴太伯。
泰伯陵⼴场的牌坊上,有四个⼤字:“第⼀世家”。
吴太伯究竟有何事迹,会让太史公司马迁将其列为《史记》三⼗世家之⾸?吴太伯是周部落古公亶⽗的长⼦,他的事迹,⼤约发⽣在公元前13世纪末⾄公元前12世纪初,时值商朝晚期。
古公亶⽗有好⼏个⼉⼦,其中最⼩的⼉⼦名叫姬季历,⽽季历⼜有个⼉⼦姬昌,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周⽂王。
古公亶⽗⾮常喜欢姬昌,希望有朝⼀⽇他能够成为周部落的领袖,率领周⼈开创⼀番伟⼤事业。
但是周⼈传位施⾏的是“⽗死⼦继”的制度,按照这种制度,领袖之位要想传给姬昌,必须先传给姬昌的⽗亲姬季历。
但季历不是长⼦,没有资格成为领袖。
太伯看出了⽗亲的意图,于是在古公亶⽗⾝染重疾之时,他拉上⼆弟仲雍,以为⽗采药为名,⼀⼝⽓从周地跑到了南⽅遥远的荆蛮之地,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史书所谓荆蛮,即后世的吴越之地。
据说太伯落脚到了今⽇⽆锡东南之梅⾥。
太伯到了南⽅,即混同于⼟著之中,纹⾝断发,⾃号勾吴。
他让位的义举很快四⽅传扬,当地⼈⾮常敬重他,纷纷前来投奔。
吴国的历史,就此在太伯的万丈光芒之中传扬开来。
泰伯陵有⼀副对联:“⼈间天上唱⾼义,古往今来歌⾄德。
”他不仅是吴国的开创者,更成为这个国家的精神偶像。
儒家经典《论语》对太伯盛赞不已:“泰伯,其可谓⾄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得⽽称焉。
”孔⼦说,太伯如此伟⼤,⽼百姓都不知道该怎么歌颂他了。
司马迁⼤概也是有感于此,将其列为《史记》三⼗世家之⾸。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索隐】: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
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
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
吴太伯,【集解】:韦昭曰:“後武王追封为吴伯,故曰吴太伯。
”【索隐】:国语曰“黄池之会,晋定公使谓吴王夫差曰‘夫命圭有命,固曰吴伯,不曰吴王’”,是吴本伯爵也。
范甯解论语曰“太者,善大之称;伯者,长也。
周太王之元子故曰太伯”。
称仲雍、季历,皆以字配名,则伯亦是字,又是爵,但其名史籍先阙耳。
【正义】:吴,国号也。
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
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
寿梦卒,诸樊南徙吴。
至二十一代孙光,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
太伯弟仲雍,【索隐】:伯、仲、季是兄弟次第之字。
若表德之字,意义与名相符,则系本曰“吴孰哉居蕃离”,宋忠曰“孰哉,仲雍字。
蕃离,今吴之馀暨也”。
解者云雍是孰食,故曰雍字孰哉也。
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饹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集解】: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
”【正义】:江熙云:“太伯少弟季历生文王昌,有圣德,太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传国於季历。
以太王病,讬采药於吴越,不反。
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
又释云:太王病,讬采药,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祭之以礼,三让也。
”以避季历。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
【集解】:宋忠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
”【索隐】: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之曰荆。
蛮者,闽也。
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於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
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
颜师古注汉书,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於越”耳。
此言“号句吴”,当如颜解。
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原文|译文|赏析《吴太伯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篇中再现了吴楚、吴越以及吴与中原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反映了吴国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的王室斗争和君臣龃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吴太伯世家》原文作者:司马迁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
仲雍卒,子季简立。
季简卒,子叔达立。
叔达卒,子周章立。
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
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
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
柯相卒,子彊鸠夷立。
彊鸠夷卒,子馀桥疑吾立。
馀桥疑吾卒,子柯卢立。
柯卢卒,子周繇立。
周繇卒,子屈羽立。
屈羽卒,子夷吾立。
夷吾卒,子禽处立。
禽处卒,子转立。
转卒,子颇高立。
颇高卒,子句卑立。
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
句卑卒,子去齐立。
去齐卒,子寿梦立。
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
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
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饹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於是始通於中国。
吴伐楚。
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
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
《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节选共20页文档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பைடு நூலகம்道。——苏联
《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节选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太伯世家第一
“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也就是说,世家是讲诸候国的历史。
这一篇是讲吴国的历史,司马迁为什么将吴国的历史放在世家第一?我认为是因为吴太伯。
吴太伯是谁呢?来梳理他与周朝的关系。
他是周太王的大儿子,周太王的二儿子是仲雍,小儿子是季历,季历的儿子是周文王,周文王的儿子是周武王,这个周武王大家比较熟悉了,他就是在《封神演义》推翻商朝的那个。
一句话,吴太伯是周武王爷爷的大伯。
太伯三让
季历才德兼备,司马迁用一个字“贤”,更重要的是季历有一个儿子姬昌,也许是姬昌更有才能,也许是周太王喜欢姬昌,所以周太王想将王位伟给季历。
太伯、仲雍两个人明白了周太王的意思后,就跑到了无锡梅里居住,书上叫“荆蛮”,为了成全季历,他“文身断发”,不回去了,就是历史上“三让”的故事。
“三让”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太五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三让也。
意思就是说王位换了三个人都没有去争。
第二种说法:太王病,托采药,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祭之以礼,三让也。
意思是说假借采药的事跑到南方是一让;太王死了以后,让季历作为老大主持家中的丧事,二让;到了南方以后,文身断发,由于当时中原的观念是个人的身体发肤是不能够伤害的,所以太伯断发文身以后就不能当上国君,此为三让。
我认为第一种就法指的是太伯及仲雍的后人,就是整个家族的“三让”,不是太伯个人的“三让”,因为太伯死了以后,没有儿子,所以立仲雍,仲雍以后是他的儿子季简,依次是叔达、周章,周章时武王克殷。
所以说不可能是太伯让武王。
第二种说法才是太伯个人“三让”。
太伯到无锡梅里以后,“自号句吴”。
我认为太伯一定是带着一部分族人去的,以几个人是不可能自称为“句吴”的。
注意,在这之前是没有“吴”这个称号的,而且这时候并没有称王。
自太伯开始,经仲雍、季简、叔达、到周章,共五世,这时候周武王打败了商纣,建立周朝,他就找太伯、仲雍的后人,当然是找到了周章,于是将他所居住的地方封给了周章,就是吴国。
相对来说,吴国建国是比较晚的。
同时还将虞封了周章的弟弟虞仲,虞国(在今天山西平陆东北)也被列为周朝的一个诸候国。
周章以后依次是熊遂、柯相、疆鸠夷、馀桥疑吾、柯卢、周繇、屈羽、夷吾、禽处、转、颇高、到句卑。
此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献公,他灭了虞国,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周武王封给周章弟弟的那个诸候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的事发生在晋献公二十二年。
晋虢两国的恩怨起于。
公元前年,晋国国君晋鄂侯死了,这个晋鄂侯是庄伯哥哥的孙子。
当时盘踞在曲沃的庄伯,了这个消息,发兵讨伐晋,想夺王位。
周平王就让虢公出兵帮助晋国打败了曲沃庄伯。
到了晋小子四年的时候,庄伯的儿子武公将晋小子杀了,于是周朝又派虢国将武公赶走。
自此以后,武公用了二十八年时间杀了晋侯缗,又化了大量的钱财买通了周王,才当上了晋国国君。
晋献公就是武公的儿子。
大家发现,当时由于权力不是太集中,经常会发生公子(相当于清朝的阿哥)把原来国君赶下台自己当国君的事情,这个晋献公就属于这种情况。
因此就有很
多公子是原来晋国的公子,和晋献公的血缘关系比较远,所以在晋献公八年的时候,士大夫士蒍给献公出主意:“晋国的公子太多了,不杀的话肯定要出乱子的。
”于是晋献公用尽各种方法杀了很多公子。
同时将都城迁到绛。
一部分没有被杀的公子逃到了虢请求避难,虢以这个为由讨伐晋国,两国打了一仗,虢没有占到便宜。
到献公十年的时候晋国就想报此一仇,士蒍说:“等到虢内乱的时候再出手。
”也就是说,虢国帮助的是原来的晋国,不是晋献公时的晋国。
这事一直等到了献公十九年,献公说:“虢在我爷爷、父亲的时候常与我们作对,前几年又对我们国家的政治犯提供避难,处处和我们作对。
而且逃到虢的公子如果不除掉,对我的子孙后代来说都是忧患。
”于是发兵想借道虞国攻打虢,(虞国在晋的南面,虢在虞的南面)虞国同意了,并且晋国打下了虢的一个城镇下阳。
晋献公二十二年,又想借道虞国打虢。
这时晋国的大夫宫之奇劝虞国国君:“不能让借道给晋国,如果那样的话晋国打下虢以后一定会把我们虞国灭了。
”虞君说:“晋国的祖先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和我们是远亲,他不会打我们的。
”
宫之奇说:“晋国想要灭虢,又怎么能爱护虞国呢?而且要比亲近关系,虞怎么能比的上桓、庄家族呢?桓、庄家族有什么罪过,竟全部被晋国灭掉。
虞与虢是唇与齿的关系,唇亡则齿寒。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宫之奇一看这种情况,就和他的家人离开了虞国。
这年冬天,晋国灭了虢国,虢公逃到了周朝。
晋国在回来的路上,袭击并灭了虞国,俘虏了虞公和虞国的大夫百里奚并作为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
句卑死后是去齐,去齐死后是寿梦。
寿梦即位后吴国逐渐强大,国君自称为王,注意,在此之前吴国国君都没有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