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内容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五章 中国古代教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五章  中国古代教育PPT课件
4
四、书院
书院起源于唐代,是一种官办的图书收藏机构。 从宋代开始,书院成为私人讲学和学术研究机构。 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重要教育制度。它始于晚 唐,盛于宋,历经元、明,延至清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 历代创建的大小书院,有7000余所。 宋代四大书院:
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长沙的岳麓书院 商丘的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 登封的嵩阳书院
10
二、拓展学习: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金榜题名
考场
11
北京国子监
12
宋代四大书院
13
《朱子童蒙须知》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
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
《童蒙须知》。
《杂细事宜第五》: 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 凡向火,勿迫近火旁。。 凡相揖,必折腰。 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 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 凡如厕,必去外衣。下,必盥手。 凡夜行,必以灯烛,无烛,则止。 凡危险,不可近。 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 凡夜卧,必用枕,勿以寝衣覆首。 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7
二、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学思并重 循序渐进 教学相长 言传身教 尊师爱生
8
第三节 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度发展史
1、科举制度的初创:隋代 开皇18年(598),隋文帝“分科举人” 大业3年(607),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
2、科举的制度化:唐代 明经和进士两科的独盛 常举和制举 殿试制度的初创(武则天时期) 武举
14
考试等级
考生身份
第一名功名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行 幼儿园的环境。
幼儿的规则意识。
他人的劳动。

(3)引导幼儿掌握简单
的公德意识
规 的礼貌用语:老师好、再 周围的社会机构、交通设施 ,遵守社会公德,并阻止他人的
范 见等,帮助幼儿了解幼儿 ,掌握行为规范,学会在公 不良行为,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
园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 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学会利 感。
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 风景及名胜,激发幼儿爱祖国的
艺术精品,激发幼儿爱祖 情感。
国的情感;了解“中秋
(3)引导幼儿了解世界上有许多
节”、“端午节”等节日。 民族及不同的生活习惯。
(2)引导幼儿认识首都
(4)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的几个主
、主要风景名胜。
要邻国的主要生活习惯及服饰特
点,了解几个主要的国际性节日
(一)小班教育目标
1.社会环境及行为规范 2.人际交往 3.自我意识 4.民族文化
(二)中班教育目标
1.社会环境及行为规范 2.人际交往 3.自我意识 4.民族文化
(三)大班教育目标
1.社会环境及行为规范 2.人际交往 3.自我意识 4.民族文化
小班
中班
大班

(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
(3)引导幼儿学会把用过的 诚实、勇敢的品质及对挫
(5)引导幼儿学会克制自己,遵
玩具、用品放回原处,培养 折的心理耐受力。
守基本的集体规则,完成一定的
幼儿的责任感。
任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4)让幼儿知道自己和小伙
(6)引导幼儿学会生活,独立解
伴的姓名、性别,并教幼儿
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会依据具体行为,从好与
(二)社会认知
1、自我意识 2、对周围人的认识 3、对周围环境、现象的认识 4、社会文化

第五章人的全面教育

第五章人的全面教育

德育方法
1,明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情境陶冶法 4,实践锻炼法 5,自我修养法 6,制度育德法 7,奖惩法
三、德育内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 道德教育。 民主法制教育。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道德行为:
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 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 下, 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 系列行动。在品德结构中,道德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意 文和地位。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1,获得新的反应方式
观察,模仿别人的行为——

2、抑制已习得的反映
贡献:突出了榜样教育的重要性
2,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一、前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
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 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
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品德发展规律(补充)
一,道德认识的发展
1,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0-2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2-8岁),
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 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 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8-12岁),

第五章章--古代教育

第五章章--古代教育

(1) (2) (3) (4) (5) (6)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 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 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江苏江宁的茅山书院
岳麓书院
西安书院136所。南宋书 院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组织制度。在教学上形 成了鲜明的特色,对后来的书院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一是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二是教学实行“开放”政策,学生可不受 学派的限制,允许学生中途易师。 三是建立“讲会”制度,不同学派的学 者可以往来讲学,进行学术交流,使不同的 思想出现在同一书院的讲坛上,体现了一定 的(争鸣)精神。
第六章
中国古代教育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传说时代 ——简单的、口耳相传的生产或生活教育 古代中国,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很 早就有了“尊师重教”的传统。 《孟子· 滕文公》有“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 远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了有组织的教 育活动,重视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三代之前的传说时代,就已经有了教育的起 源。
毛泽东就读过的私塾
入学塾就读的学生叫做“学童”,年龄多在5至 13岁之间。先识字,识至千字,开始学《三 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有直 接教读四书的,一般先读《大学》,次《中 庸》,再次《论语》,最后《孟子》。教读 方法,是学童立于教师案旁,教师先读,学 童随之而读,读到十数遍,让学童回到座位 上自读,然后到教师面前背诵,直到倒背如 流,才教新课。直到能熟读相当多的篇目, 教师才逐句给学生讲解。另一项,就是学书 法。学塾极严,多体罚。

古代教育思想
(一)、伦理本位 1.古代教育家重视人文思想的传授和 道德伦理的教化功能,主张以教育为手 段,把完善的德性通过人的自觉和自我 完善推广到民众,以造就理想的社会。 教育的目的: 一是培养英才 二是社会教化

第五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与内容

第五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与内容
性;对不同情境中语言运用的敏感性等)。
4、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早期阅读行为,指学前儿童从口头语言向
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和前期书写准备。
教育重点:
1、认识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 2、有初步的阅读兴趣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掌握看图画书的基本技能 5、初步辨认一些常见的文字
指导要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 的依据
依据社会的培养目标 (交往能力、吸收新信息能力、创造能力)
依据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能力)
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二、语言教育目标结构
总目标
幼 儿
目标层次 (纵向)



教 育 目
目标分类 (横向)

年龄阶段目标 活动目标
大班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能集中注意力地倾听别人讲话,理解讲话内容; 3.能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欣赏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
美,能有感情地朗诵和讲述并乐意创编; 5.学会看图书,对书籍、阅读和书写感兴趣。
3.活动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一般由教师自己制定,它指在某个具体 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
倾听行为培养 表达行为培养 欣赏文学作品行为培养
早期阅读行为培养
(一)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总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语言教育的要求: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1.谈话(交流;倾听) 谈话是人们之间以问答或对话形式进行的言语交

班班幼儿园的第五章

班班幼儿园的第五章

班班幼儿园的第五章引言班班幼儿园是一所注重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机构。

在幼儿园的第五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艺术教育的开展。

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活动,我们致力于帮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和发展。

身心健康的培养在班班幼儿园的第五章,我们将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

通过合理的运动活动和营养均衡的饮食,我们帮助幼儿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运动活动我们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户外和室内的运动活动,如跑步、跳绳、球类运动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肌肉发育和体能提升。

此外,我们还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如拔河比赛、接力赛等,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饮食健康在班班幼儿园,我们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幼儿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我们严格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并注重食物的多样性。

此外,我们还教育幼儿关于健康饮食的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在班班幼儿园的第五章,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我们帮助幼儿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行为习惯。

语言表达能力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口头表达活动,如讲故事、朗读短文等。

同时,我们还组织一些角色扮演和辩论活动,让幼儿有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社交能力在班班幼儿园,我们重视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我们鼓励幼儿参与团队合作的活动,如小组游戏、集体讨论等,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反思和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艺术教育的开展在班班幼儿园的第五章中,我们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通过艺术体验和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帮助幼儿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艺术体验我们组织幼儿参观美术馆、音乐厅等艺术场所,让他们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通过观察和欣赏,幼儿可以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创造性活动我们鼓励幼儿参与各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表演等。

教师职业道德 第五章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职业道德  第五章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 充分认识到创造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的 教育活动
第一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教书育人的含义
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 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 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本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让教师 深刻的认识到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 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 和义务。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 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但是,应当清楚的 认识到:“育”是根本,因为它包含着人们的希 望,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所以,是技术层面 的,“育”是价值层面的,后者赋予前者以意义。
( 选编自《中国教育报》 2008 年 6 月 12 日 )
案例
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全面育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尊重并培养、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名学生的 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充满个性 活力,人格完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合格人才。
尹建庭还写过一本书,名为《人世老枪》,其中也是宣扬以上观点的。 其中有一段文字是:“中国古代哲人讲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既然 ‘无我’,那人活着与死去有何差别?所以我说,最高境界应该是‘有我’。 世界一切都必须为我服务,不然,这一切都没有意义。天下最大的谎话就是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什么捡钱包啦,见义勇为抓小偷啦,为中华崛起 而读书啦…不用问, 80% 是假话谎话。”
主要目标
让教师理解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 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
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全面育人。

安班幼儿园第五章

安班幼儿园第五章

安班幼儿园第五章:学习与发展一、引言学习与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园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安班幼儿园的第五章中,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经验和创造性的活动,幼儿将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二、学习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安班幼儿园的学习与发展章节中,我们将主要依据以下理论来指导实践: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游戏教育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

1.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强调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幼儿应该在一个自由和激发兴趣的环境中学习。

安班幼儿园将提供各种教育材料和活动,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对幼儿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在安全、亲密和支持的环境中才能全面发展。

因此,安班幼儿园将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包容和尊重的氛围,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情感能力和社交技能。

3.游戏教育理论游戏教育理论认为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最佳方式。

通过游戏,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体验和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身体、认知和社交能力。

在安班幼儿园,我们将提供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幼儿通过主动参与和实践来建构自己的知识。

安班幼儿园将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在安班幼儿园的第五章,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包括:1.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通过艺术、音乐、手工等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艺术和创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语言和沟通能力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国家的教育目的 根 据 教 育 目 的 主 体 划 分 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家的教育目的 学校的教育目的
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教育目的
从作用的特点来看
价值性教育目的
操作性教育目的
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 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 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 目的,表示人才所具有 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 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 值内核。
课程目标——是指按照国家教育方针, 是指按照国家教育方针, 课程目标 是指按照国家教育方针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状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状况,通过完成 规定的教育任务所设计的教育内容, 规定的教育任务所设计的教育内容,以实现 培养目标要求。 培养目标要求。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计划、教材编写、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计划、教材编写、教 学目标、教学原则起指导作用, 学目标、教学原则起指导作用,是某一课程 编制的指南、教材编写的依据、 编制的指南、教材编写的依据、课程实施和 评价应普遍达到的最低标准。 评价应普遍达到的最低标准。
四、教育目的和相关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和相关概念辨析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 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 培养目标 体达到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相比, 体达到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相比,培养目 标是某类学校或某个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 标是某类学校或某个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具 有很强的区域性、阶段性、 有很强的区域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的 特点。它必须服从于教育目的, 特点。它必须服从于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目的 的具体化。 的具体化。
五、确定教育目的的意义
(一)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脚落点,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脚落点, 是教育预定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所在, 是教育预定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所在, 因此,它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和统领作用。 因此,它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和统领作用。 (二)教育目的是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管理部门确 定教育内容、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定教育内容、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检查和评估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依据。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依据。

教育基本原理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育基本原理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育基本原理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本章主要内容
一、教育目的内涵 二、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三、我国教育目的 四、有关素质教育的问题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教育目的含义 理解和掌握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和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问题 能够联系实际认识我国教育目 的及素质教育的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教育目的的含义 难点 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
涂尔干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儿 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到某种 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 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 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三、教育目的的内容与功能
㈠ 教育目的的内容
教育目的的内容包括对教育目的 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受教者身心 发展与人才规格作出具体的规定。 要给教育目的明确地定性、定向、 定位、定点。
定性——指明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提示教育 目的的本质;
定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作出凝 练概括;
定位——确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
层级
一级 教育 目的 二级 培养 目标
三级
课程 目标 (教学
目标)
陈述名称 教育方针
制定者
政府/ 国家
九年义务教 育的课程目 标
九年义务 教育语文 课程目标
学科 专家
一至二年级 语文课程目 标(阅读领 域课程)
本单元/章 或抽象,笼统, 比较关注 “应然”状 态
教育目的蕴含着观念价值与期 望,形成了一种吸引力,促进 教育为达到理想目的而努力工 作,直至成为现实。
第二,指导功能
能指导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方 针政策和调节教育实践活动。
第三,评价功能
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是检验、 评价、衡量全部教育活动最终 结果的依据和标准。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确立 依据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之 2 智育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之 2 智育

第五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二节智育
思考题:
1,现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尤其重视智育的投入,如何从这一现象看智育的重要性。

2,如何看待实质教育论与形式教育论之间的辩论。

智育是指教师通过师生交往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向学生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

教育智育
1,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智力3,培养实践能力
知识≠
能力
怀疑态度、批判精神、冒险精神
1,语言类课程
2,数学课程
3,科学课程4,社会课程
四、智育的路径
1,知识与心智能力相结合。

实质教育论和形式教育论之争
学校既要教授有助于培养心智能力的课程,也应教授有助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2,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

再见!。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指能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 能力。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自我内省。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 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的人。
▪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 析的能力。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 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 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 一、对智力的认识 ▪ 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由判
断、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这些内容大体上 就是传统智力测验所反映的东西。 ▪ 我国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 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 的核心。 ▪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智力的内涵, 它包含着一些意义更为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 三元智力理论:

教育社会学,讲义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教育社会学,讲义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第五章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课堂结构第二节课堂中的互动第三节课堂教学和课堂控制学习目标了解关于课堂结构的主要研究成果,联系实际,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结构形态掌握教师处理课堂冲突的管理技巧,并能够利用相关技巧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实际问题了解课堂互动的研究方法明确课堂控制的概念和联系实际,分析如何进行良好的课堂控制第一节课堂的结构1932年《教学社会学》贝尔斯强调对课堂教学的定量分析70年代后,推崇对课堂教学进行定性分析第一方面:课堂教学结构层面的研究第二方面:课堂教学互动过程的分析第三方面:课堂教学和课堂控制问题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包括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课堂中的角色结构,涉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角色关系形态一、课堂的时空结构(一)课堂的时间结构第一类:课堂互动时间分配结构的研究,以个体互动为分析单位(英国学者高尔顿的研究、吴康宁的研究)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时间第一类:师生互动独占型第二类:师生互动主导型第三类:混合型第二类:关于课堂活动类型时间分配结构的研究主要分析教育用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课堂控制时间的分配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和非学习活动时间分配结构。

第三类:课堂学习内容时间分配的研究课堂教学中不同学科所花费的时间差异以及同一学科不同主题所花费的时间差异。

(二)课堂的空间结构课堂生态学:学生对座位的选择具有相对稳定的群体特征教室不同座位的学生特征、座位安排与完成任务的行为1、传统形态空间构成2、马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3、分组形态的课堂空间秧田型:有利于教室的系统讲授、有利于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分组型、马蹄型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往。

二、课堂的角色结构(一)课堂中的学生角色分析教师和研究者对学生课堂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学生自己对课堂角色的认识和理解1.学生自身变量的影响学习成绩好坏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不同;性别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探讨男女生参与课堂的不同行为类型。

班班幼儿园第五章教育内容解析

班班幼儿园第五章教育内容解析

班班幼儿园第五章教育内容解析1. 引言班班幼儿园的第五章教育内容是园所教育的核心部分,它的目标是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身心灵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详细解析班班幼儿园第五章教育内容,包括幼儿教育的意义、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2. 幼儿教育的意义幼儿教育是为了满足幼儿个体的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过程。

幼儿期是儿童的关键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身体、认知、社会和情感等方面都发展迅速。

因此,合适的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

班班幼儿园的第五章教育内容旨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为幼儿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3. 教育目标班班幼儿园的第五章教育内容的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身体健康发展班班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体育意识和身体素质,通过户外活动、体育游戏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2 认知能力培养在幼儿的认知发展方面,班班幼儿园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索性学习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3.3 社交能力培养班班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团队活动、合作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促进他们与他人的良好互动,学会尊重他人和分享。

3.4 情感发展班班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管理能力,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和美育课程,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4. 具体内容班班幼儿园第五章教育内容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健康教育班班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

通过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幼儿正确的洗手、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4.2 语言教育班班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通过情景教学、唱歌、讲故事等方式,扩大幼儿的词汇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比较教育,讲义 第五章

比较教育,讲义  第五章

第五章基础教育——幸福的基石第一节基础教育的历史沿革一、二战之前的基础教育1.16-17世纪,德国是制定强迫教育法的先进国家。

1557-1559年,萨克森公国和威丁堡公国就相继宣布了强迫教育法令。

1619 年,魏玛公国颁布强迫教育法令,明确规定牧师和学校教师应将6-12岁男女儿童的名单造册报送学校,以便地方政府督促或勒令家长履行送子女入学的义务。

2.费里(Jules Francois Camille Ferry 1832 1893)在任教育部长期间,于1881年和1882年颁布的两项初等教育法案,史称人《费里教育法》,也称《费里法案》。

《费里法案》确定了法国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与世俗化三大原则,并具体规定6 -13岁为法定义务教育年龄,儿童可以进入公立小学、中学接受义务教育,也可以在家庭和中学预科班中接受教育,然后升中学、大学。

3.187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对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

1918 年,通过了彻底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新的《初等教育法》(又称《菲舍法案》,规定对5-14岁的儿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这一法案,标志着英国正式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4.在日本,明治天皇为了培养忠顺的臣民,造就爱国与守法的国民,于1872年颁布了《学制令》,规定614岁的儿童必须接受8年的义务教育。

1907 年,又颁布了《再改正小学校令》,将私立小学一律改为公立小学,并确立了小学阶段6年义务教育体制。

到20世纪初期,日本完成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

二、20世纪中叶到末期的基础教育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各国普遍强化了义务教育。

1944年,英国通过了《巴特勒法案》,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5-15岁,公立学校免费。

到60年代,基本实现了普及10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1936年法国将义务教育年龄延长到14岁,适龄儿童如果不能入学,家长可能受到刑事和被剥夺家长权力的处分。

1959年颁布《教育改革法》,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16岁。

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完美版)PPT课件

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完美版)PPT课件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目的
• 一、幼儿园教育目的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目的概述
• ㈠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含义 • 1.教育目的 • 2.幼儿园教育目的 • ㈡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功能 • 1.定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评价功能
二、幼儿园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与原则
• ㈠幼儿园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 • 1.社会发展的要求 • 2.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求 • 3.国家教育目的的要求
㈢社会
• ⒉指导要点 • ⑴社会领域教育需要潜移默化,渗透到各个环节中; • ⑵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
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 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 • ⑶社会学习需要漫长积累,各方面配合,共同促进幼 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 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 的人际交往技能。
㈢社会
• 1.内容要求 • ⑵良好品德及行为规范教育 • ①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
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 尝试; • ②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 和尊重他人; • ③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四、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实施
• ㈠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分解 • 1.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内容分解 • ⑴领域教育目标 • 《纲要》将幼儿园课程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
会、科学、艺术五大教育领域,并作了具体规定
⑴领域目标
• 健康领域教育目标: • ①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 ②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 ③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 ④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精品课程《教育学》_第五章 德育

精品课程《教育学》_第五章    德育

4、强调纪律,约束行为。
(四)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 中,要发扬和依靠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即优点、长处、 先进因素,克服学生身上的消极因素,即缺点、短处、落 后因素。
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要求做到: 1、对学生要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 2、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
2、善于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对 学生既要尊重、爱护和信任,又要提出合理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 把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结合起来。
贯彻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 1、尊重学生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 2、要敢于、善于严格要求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 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
二、德育方法 (二)榜样示范法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选择学习的榜样 2、树立榜样的威信 3、激发学习榜样的动机,见之行动
二、德育方法
(三)情感陶冶法 为更好地利用情感陶冶法,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提高教育者自身修养
2、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3、与说理相结合
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建设
第一节
四、德育的内容
德育的概述
德育内容是指在德育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和道德准则去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问题。正确选择德育内
容,对德育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至关重要。 (一)德育内容的制定依据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的本质
(一)德育过程的一般概念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活动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应掌握的信息
【1】、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掌握 A、了解不同儿童的个性特征 B、了解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 【2】、关于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掌握 A、掌握教育目标的准确性 B、掌握教育内容的教育价值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中收集信息的常用方 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特点与作用 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
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 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2、观察的步骤 制定观察计划_____实施观察_____解释观察 资料_____应用观察结果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和落实 的评价
1、是否知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体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的内容、落实方 法和操作性方案。
2、是否能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细化 为课堂教学的目标。
3、教师的目标制定是否全面、具体、有操 作性并且重点、难点突出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 方法使用评价
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内容: 1)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好胜心、自信心、 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等。 2)情绪情感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 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与兴趣。 3)社会交往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人 际关系等。 4)品德发展,包括爱周围的人、爱集体、爱祖国、 礼貌、诚实、爱劳动等。
C、了解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D、了解社会发展带来的教育新要求 【3】、关于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掌握 A、当地资源信息 B、家庭资源信息 C、幼儿园自身资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本位 学生本位 社会本位
2、以课程目标的表述形式来分
(1)行为性目标 泰勒、布卢姆 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
是一种更具体的、可观察的教学目标, 亦称学习目标。
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 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 (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简称 ABCD形式。
评价: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 评价,但如思想品德类的内隐目标很难用 外显行为方式来表述;
发展目标考虑到学生兴趣和变化等内隐 方面,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难以落实;
表现目标考虑到学生的独特性,利于培 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但很难保证所有学生 达到基本要求。
(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基本来源)
(一)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概念: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 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学校教育教 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主体部分:课程设置。即所开设的学 科、学科顺序、开设时间、课时分配、学 年的编制和学周的安排等。
(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指各个学科的总体设计
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 的、统一的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 量的依据。
(3)表现性目标 表现目标(Expressive objective)
是指学生在教育情境中的种种“际 遇”(encounter)——每一个学生个性化 的创造性表现。 埃斯纳
例:解释《失乐园》的意义;考察 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通过 使用铁丝与木头发展三维形式;参照动 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
4、简述课程目标的分类及其优缺点。 5、简述课程实施的取向和策略。 6、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7、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学生的需要 社会生活的需求 学科的发展
(五)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
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价值) 3、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形式) 4、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二、课程内容(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课程计 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 书)三种,其中课程计划是课程的 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 学参考书)是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 形式。
编写要求:
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原则: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
(三)教材
是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 教育着和受教育者在知识的传递-接受活动 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主体:课文 编排方式:直线式 螺旋式
第四节 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 诸实践的具体过程。
例:“提供一篇报纸上的文章,
学生能将文章中阐明事实与发表议论 的句子进行分类,至少90%的句子分 得正确。”
(2)发展性目标(生成性目标) 发展目标(Evolving purpose)是
在教学情景之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 自然生成的目标,即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 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 。 斯腾豪斯
例:布鲁纳的结构课程:《人--一门学 程》,在教育目标方面,只提出三个基本原 则:第一,了解人类行为中,什么是人性; 第二,人性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第三,能否 使人性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
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
验的过程。
评价:
首先,三种取向各有其存在价值
其次,三种取向各有其局限性
第三,从忠实、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实用性、明确性、 相对优越性
课程变革的民主化程度 加强教师培训 评价的配套改革 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
第三节 课程的组织
一、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概念
1、概念: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目 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 和任务指标。
2、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 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
(二)课程目标的特征
以学生为主体; 可观测和评价; 反映基本要求;
(三)课程目标的分类
1、以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来分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 课程实施的取向指课程实施应该以何 种方式进行。
1、忠实取向: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
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主流 )
2、相互调适取向:课程实施过程是课
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
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
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3、课程缔造取向:真正的课程是教师
三、课程实施策略
1.从上至下的策略:以国家和地区为 中心的。
2.从下至上的策略:该策略是以当地 或以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为起点来进行变革 的。
3.从中间向上的策略:学校成为课程 实施的主体。
自测题:
1、试比较各种不同的课程定义的区别,谈谈 你对课程本质的认识。
2、简述课程流派及其观点。 3、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 性课程的概念及其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