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全册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全册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全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能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3.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够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4. 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学会使用数学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1. 小数的意义2. 小数的读写方法3. 小数的比较第二单元:小数的加减法1. 小数的加减法法则2. 小数的加减法计算3. 小数的进位和借位第三单元:倍数和因数1. 倍数和因数的定义2. 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3.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第四单元:简单的几何图形1. 矩形的性质2. 正方形的性质3. 三角形的性质4. 圆的性质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使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测验成绩:定期进行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计划(此处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详细安排,包括每个单元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等3.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4. 作业材料:练习册、习题集等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学生对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学会灵敏运用试商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拟、灵敏运用知识的才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灵敏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3.笔算下面各题。

33〕2 8 0 38〕1 8 0独立试做,反思做法,到达灵敏运用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4。

〔1〕出例如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展试商。

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

然后进展小组汇报交流。

〔5〕老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拟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敏运用,选择适宜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拟哪一种方法简便些?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拟简便。

三、练习练习十五第512题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p 解决问题。

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络?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

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稳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

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

〔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的本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四那么混合运算;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法;角;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相交与平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可能性;总复习八个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2)第4题。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第6题。
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
5.练习 在( )里填上“>”、“<”或“=”
3000毫升( )3升 5L( )540毫升
300毫升( )3升 5L( )5400mL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3.填空:
4升=()毫升2000毫升=()升
9升=()毫升5000毫升=()升
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板书设计
补充与修改
第3课时(月日)NO: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练习一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以及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对于新的计量单位,他们愿意去探索、去尝试。

但同时,学生对于体积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难点: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杯、水桶等,用于展示体积单位的大小。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如加水、倒水等,引导学生关注体积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单位是什么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际物品,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使学生对升和毫升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用水杯、水桶等进行倒水、加水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分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1. 分数的读写方法2. 分数的大小比较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

2.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分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第二单元:认识小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1. 小数的读写方法2. 小数的大小比较3.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步骤1. 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含义。

2. 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小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 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第三单元:整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含义,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 整数乘法的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整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整数乘法的含义。

2. 讲解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举例进行说明。

3. 开展整数乘法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 讲解整数乘法的应用,举例进行说明。

5. 开展整数乘法的应用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四单元: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钟表的读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分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1)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分数的加减法运算(3)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应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分数的意义。

5. 教学步骤:(1)引入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2)通过例题演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解答。

二、第二章:角的初步认识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角的度量与分类(3)实际问题中的角的应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角的定义与表示方法,角的度量与分类。

难点:理解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角的概念。

5. 教学步骤:(1)引入角的定义,讲解角的表示方法。

(2)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了解角的度量与分类。

(3)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角的概念进行解答。

三、第三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实际问题中的除法应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实例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除法的意义。

5. 教学步骤:(1)讲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3)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解答。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四位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 会进行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计算。

3.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 学会使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的认识1. 学习四位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 掌握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计算。

第二单元:分数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三单元:几何图形1. 认识和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2. 学习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统计1. 学习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2. 通过观察和交流,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的表现。

3. 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计划(此处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几何图形模型等。

3.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教案

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教案

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升和毫升》主要介绍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有所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来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探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难点: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对升和毫升的理解;3.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换算表格等;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如饮料瓶、水壶等,引导学生关注容器的体积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容器是多少升或毫升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实物模型和换算表格,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瓶饮料是多少升,或者将一定量的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观察体积的变化。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介绍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意义,掌握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但对于体积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了解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了解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换算表格、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升和毫升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瓶、水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容量单位是什么。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意义。

同时,讲解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实际的容器来测量液体,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份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体积单位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够应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升和毫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面积等基本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体积单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学生能够应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灵活地进行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3.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量杯,以及一些实际物品进行测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如饮料瓶、水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的容量大小。

然后,教师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对体积单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升和毫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升和毫升的形状和特点。

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1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比如说这里的1格就表示5票当不正好是5票的时候,比如说是2票,就需要根据经验去选择合适的高度。

2、预测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读试一试,看一下,自己的预测正确吗?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注意规范学生画条形时的步骤:(1)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3)画阴影学生继续完成,并交流检查。

说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些什么?最后提醒:完整的统计图还要有图名(已有),制作时间等,所以要填上时间:2002年12月三、完成想想做做1、(1)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2)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问:如果我再提一个问题“江苏电视塔和中央电视塔一共高多少米?”合适吗?为什么?那谁能继续提比较合适的问题?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注意:(1)条形边成了圆柱体;(2)单位:万吨(1)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2)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万吨?(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28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如下表(略)说说第28届是在哪一年举办的呢?27届呢?指出:奥运会每4年一届,正好和闰年是一样的,这几届都是在闰年举办的。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要提醒学生注意: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区别画完统计图后问:你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么?4、查资料,了解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再把统计图绘制完整。

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注意这份统计图和前面讲的有不同:条形是横向的,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

教学反思:练习八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1.认识容量和升2.认识毫升3.升与毫升的换算1.认识常用的容量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实践能力。

1.升和毫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容量单位。

根据学生特点,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堂上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具体的看一看、猜一猜、倒一倒、量一量、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建立升和毫升的容量概念,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明确,计量液体时,为了方便,常用一些计量工具来量,常用的单位有升和毫升,结合观察计量工具,让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

3课时升的认识教材第1~3页的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2.使学生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1升有多少。

3.建立容量单位,培养学生估量液体多少的意识。

重点: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液体的多少。

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

学生拿出自己的水壶,说说能盛多少水。

与同伴比一比谁的水壶盛的水多。

如果比不出来,教师可提供一个标准量杯,具体量一量,然后比出结果。

1.结合经验,提出问题。

思考:为什么教师提供了一个量杯,就能比出谁的水壶容量大?引导学生明确,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单位。

2.体验感知。

(1)拿出各种容量不同的实物,1升的酱油、2升的可乐、3升的饮料和4升的油漆等。

(2)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大约有多重,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单位。

(3)讲述:计量像水、油漆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4)感知1升有多少。

教师操作,学生感知。

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升液体的质量。

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3.拓展应用。

(1)自制1升的容器。

(2)分别测量出升、升和升的水。

1.填一填。

(1)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作单位,可以用字母()表示。

(2)棱长为()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量正好是1升。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分数1.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

2. 教学内容:a. 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b. 分数的大小比较c.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教学步骤:a. 引入分数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分数的表示b. 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如分子和分母的含义c. 练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d.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二、第二章:角的初步认识1. 教学目标:了解角的定义,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角,掌握测量角的方法。

2. 教学内容:a. 角的定义与分类b. 角的测量方法c. 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教学步骤:a. 引入角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角的形状b. 讲解角的定义,区分不同类型的角,如锐角、直角、钝角c. 教授测量角的方法,如使用量角器d.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角解决问题三、第三章:数的认识1. 教学目标:掌握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大小比较,能够进行数的运算。

2. 教学内容:a. 数的读写方法b. 数的大小比较c. 数的运算方法3. 教学步骤:a. 引入数的读写方法,教授数的读音和书写规则b. 讲解数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理解比较规则c. 教授数的运算方法,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d. 进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数的运算方法四、第四章:几何图形的认识1. 教学目标: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几何图形。

2. 教学内容:a. 几何图形的定义与特征b. 几何图形的分类与识别c.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教学步骤:a. 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形状b. 讲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c. 练习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分类规则d.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五、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教学目标: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 能够灵活地运用四位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3. 了解数的大小比较,并能进行大小比较的运算。

二、教学重点1. 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 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板书工具。

3. 学生练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 教师出示一张四位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猜测这个数是多少。

步骤二:研究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1. 教师给出一个四位数,让学生读出来,并在黑板上写出来。

2. 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的读法和写法。

步骤三:研究四位数的加法运算1. 教师给出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2. 学生将算式和计算过程写在练册上。

步骤四:研究四位数的减法运算1. 教师给出一个减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2. 学生将算式和计算过程写在练册上。

步骤五:数的大小比较1. 教师给出几个四位数,让学生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排序,并写出大小比较结果。

2. 学生将排序结果写在练册上。

五、教学延伸1. 给学生出示更多的四位数,并让学生进行读写和加减法运算练。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位数的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进行课后的练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运算,大小比较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例如:1234四位数的加法运算:- 例如:1234 + 4567 =四位数的减法运算:- 例如:4567 - 1234 =数的大小比较:- 例如:1234 > 4567。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复习》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复习》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复习》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升和毫升的概念、换算以及应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换算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掌握不熟练,对实际情境中升和毫升的应用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

2.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升和毫升的概念、换算方法以及实际情境的应用。

2.准备相关练习题,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3.准备实物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展示升和毫升的实际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例如:“谁能告诉我1升等于多少毫升?1毫升又等于多少升?”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以及实际情境的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体积单位,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但对于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展示体积单位。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包装,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升和毫升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单位。

如展示一个1升的瓶子和一个250毫升的瓶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大小。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

如:“如果有一个350毫升的杯子,它相当于多少升?”让学生动手计算,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

如:“妈妈买了2升牛奶,家里有一个500毫升的杯子,妈妈需要几个这样的杯子才能装满牛奶?”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全套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套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套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本教案根据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下为全套教案,包括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

第一单元:认识分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 分数的比较和计算。

教学难点1. 分数意义的理解。

2. 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分数卡片。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

2. 讲解: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的比较和计算练习。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第二单元:角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各种角,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各种角的识别。

2. 角的度量方法。

教学难点1. 各种角的识别。

2. 角的度量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角模型。

2. 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角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各种角的特征,演示角的度量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角的识别和度量练习。

4. 应用: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以此类推,涵盖所有单元课后作业设计每节课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教学目标,设计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实际应用题目,难度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果。

针对学生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全套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 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算法,掌握算理 探究算 法,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些
小明几天看完?
掌握算理
数学问题吗?
怎么列式?
192÷ 32
探究问 题解 观察算式 192÷ 32,与前几天学的除法有
决方法。
何不同?
前几天学的除数是整十数,今天 学的除数不是整十数
说明:除数不是整十数,把它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2、 在试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 3、 联系生活实际综合不同内容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试商水平,以试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口算 P7 的第 3 题
教师活动
28× 2 3× 26 16× 4 48× 2 3× 19 12× 5 27× 3 4× 24 开火车,集体订正。 说说自己计算时是怎样算的?要注意 些什么?
初商偏大了 用“四舍”法试商除数变小 调商,将初商调小 1
小结: 420÷30 的商是两位数,十几。
420÷ 30 的商究竟是几呢,我们可以进 行笔算。 巡视
尝试练习
巡视 指名板演
商 1 是怎么得到的?为啥写在十位上?
学生打开书本,完成,并改正错
算完了吗?那接下来该咋办? 组织验算
误。 互相说说笔算过程。
交流说说验算方法。
独立验算
指名板演 比较:这两题有何异同?为啥都是 420 除以整十数,一个商是一位数,而另一
巡视,并指名板演。
口答计算方法,
试商后把 6 和 30 还是 32 乘?
6 和 32 乘
小结: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2篇)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投影出示)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2、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

(板书课题)二、教学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角)(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画出下列图形。

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

2、认识平角。

(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

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

(板书:平角)(3)一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最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最新)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材1-2页例1、例2。

一、教学“容量”。

(1)教学“试一试”四、全课总结。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2课时认识毫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一、复习导入:三、教学“1升=1000毫升”结论:1000毫升=1升四、完成练一练:五、课堂总结: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一、复习导入。

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二、练习指导。

(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第8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一、谈话导入(1)从情境中获取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能打几包?)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60÷20=(2)小组交流、探究口算方法。

四、巩固训练(1)在课本上独立填写。

练习二第1、3、5题。

板书设计: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二)第9页例2、“试一试”和练习二第6-9题。

重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算理。

课前准备:一、准备训练87÷30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

(5)“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五、布置作业。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三)一、口算练习(1)练习第一组。

2、口算下面各题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并说明要验算,注意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四、填表规律组内交流一下。

(2)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4课时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一)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

难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算理。

课前准备:1、准备题训练96÷30=192÷40=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升=3000毫升
3000÷6=500(毫升)
2升=2000毫升
2000÷5=400(毫升)
答:1瓶橙汁多一些
(3)第8题
在自己做的量器上找到1L、¼L、2/4L、¾L,想一想,如果用mL表示,分别是多少mL?你能在下面填一填吗?
1L=()mL2/4L=()mL
¼L=()mL ¾L=()mL
要先引导学生找出1升到底在什么地方,在让学生平分成4份,在让学生求出正确答案。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升和毫升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二、练习指导。
1.问:(1)1升=?毫升(1000)
(2)计量水、油、饮料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字母表示?
第1课时(月日)NO: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三、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第2题在里填上“>”、“<”或“=”
3000毫升3升5升540毫升
300毫升3升5升5400毫升
4.练一练在里填上“>”、“<”或“=”
4000毫升3升3升300毫升
2000毫升8升8升8000毫升
3000毫升4升10升9000毫升
(1)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讲评。
(2)指名学生说说解题过程。
重点难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2)第4题。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第6题。
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
5.练习在()里填上“>”、“<”或“=”
3000毫升()3升5L()540毫升
300毫升()3升5L()5400mL
(4)一瓶可乐有750毫升,()瓶这样的可乐正好是3升。
3、布置课后练习
补充习题的剩余题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补充与修改
第6课时(月日)NO: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补充习题(2)
教学目标:
4.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换算。
5.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1升=1000毫升
5×180=900(毫升)
1000-900=100(毫升)
答:再倒入100毫升水就正好可以装满这个大口杯。
4.练一练
一瓶牛奶的容量是2升,小明每天喝200毫升牛奶,喝了8天,这些牛奶喝完了吗?如果没有,那还够小明喝几天的?
2升=2000毫升
200×8=1600(毫升)
2000-1600=400(毫升)
(4)一颗橙子可以榨出80()果汁。
(5)一桶饮用水有19()。
7.出示补充习题第4题
要启发学生依据升与毫升的进率,思考多少个520(或350、195)是1000。
8.练一练
(1)一瓶洗发水有200毫升,()瓶这样的洗发水正好是1升。
(2)一瓶果汁有250毫升,()瓶这样的果汁正好是2升。
(3)一瓶酱油有500毫升,()瓶这样的酱油正好是3升。
重点难点:
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二、练习指导。
1.问:(1)1升=?毫升(1000)
(2)计量水、油、饮料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字母表示?
(升和毫升、用L和mL表示)
2.2升=()毫升4000毫升=()升
400÷200=2(天)
答:这些牛奶还没喝完。还够小明喝2天的
5.出示补充习题
(1)第6题
小星在家榨果汁,榨了4杯西瓜汁,每杯300毫升,还榨了800毫升橙汁。他一共榨了多少升果汁?
4×300=1200(毫升)
1200+800=2000(毫升)
2000毫升=2升
答:他一共榨了2升果汁
(2)第七题
6瓶橙汁有3升,5瓶苹果汁有2升,比较1瓶橙汁和1瓶苹果汁,那瓶多一些?
5升=()毫升3000毫升=()升
7升=()毫升9000毫升=()升
3.出示补充习题第5题
一个大口本可以装1升水,一个玻璃杯可以装180毫升水。往一个大口杯中倒入5玻璃杯水后,再倒入多少毫升水就正好可以装满这个大口杯?
指导学生在做题是要注意审题,要有一个1升=1000毫升的单位换算过程,要注意解题格式,最后一定还要有答。
(升和毫升、用L和mL表示)
2.4升=()毫升6000毫升=()升
8升=()毫升9000毫升=()升
5升=()毫升5000毫升=()升
(1)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讲评
(2)指名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出示练习一
(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
(2)第8题。
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第一单元补充习题(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换算。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3.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
1.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9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比1升多吗?
(4)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5)第11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8升=()毫升6000毫升=()升
10升=()毫升9000毫升=()升
(1)指名学生说,集体讲评
(2)指名学生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
3.出示练习一
(1)第1题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
(2)第2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4.练习指导。
(1)第3题。
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
3.填空:
4升=()毫升2000毫升=()升
9升=()毫升5000毫升=()升
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板书设计
补充与修改
第3课时(月日)NO: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练习一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