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并对个体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真理、追求幸福给予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原理与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原理《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人生、精神世界与人的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包括:1. 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原理:人生观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它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个体的人生观受到社会、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2. 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原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的根源和决定因素。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
4.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原理: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研究和客观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和发展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方法论《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研究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用唯物史观来看待、研究、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1.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矛盾的普遍规律性和事物发展的科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矛盾的斗争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的总揽和把握。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才能认识和把握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使同学们对生活的本质与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下面是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总结的大全: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 生活与哲学的互为基础关系:生活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又回应和指导生活。
2. 生活与哲学的相互渗透关系:哲学离不开生活的经验,生活的实践又需要哲学的指导。
3. 生活与哲学的统一关系:哲学的任务是要把握生活的本质,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生活。
二、生活与哲学的目的:1. 通过哲学来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使人们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2. 通过哲学的指导,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使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生活与哲学的哲学观点及其含义:1. 辩证唯物主义:生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辩证的思考。
2. 实践哲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3. 唯物辩证法:生活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要从事物的矛盾与发展,去认识和改造生活。
4. 历史唯物主义:生活是历史的产物,要通过研究历史,了解生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四、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2. 综合与分析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综合分析,既要看到生活的整体,又要看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既要关注具体的事情,又要从中抽象出普遍规律。
4.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要以历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又要关注现实的变化和发展。
五、生活与哲学的误区:1. 只重理论,轻实践: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研究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实践。
2. 整体论与个别论的片面性:对生活的认识不能只看到整体,还要关注个别的具体情况。
3. 只讲概念,不注重举例:概念与实例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清单
必修四《⽣活与哲学》第⼀单元⽣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课美好⽣活的向导1、哲学与⽣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活,又⾼于⽣活。
哲学的智慧产⽣于⼈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于⽣活,哲学总是⾃觉或者不⾃觉地影响着⼈们的学习、⼯作和⽣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们⽣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法论的统⼀。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都有,但⼀般⼈的世界观往往是⾃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定的⾃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世界观与⽅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法论是指⼈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法。
世界观决定⽅法论,⽅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法论的统⼀。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法论的指导。
第⼆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唯⼀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同⼀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唯⼀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唯⼀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主义、辩证法和形⽽上学两个对⼦,但是辩证法和形⽽上学的⽃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争。
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主义。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填空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填空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内涵:(1)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和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体分为两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据此划分出和。
②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据此划分出和。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各种哲学的基本和,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包括三种基本形态,即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
(2)唯心主义:认为,包括和客观唯心主义。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_____。
4.哲学意义上的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生活与哲学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重要领域之一、生活是实践的总和,哲学是关于生活的理性思考。
生活与哲学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认识世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在哲学中,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和探索深刻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于生活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和解释。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既是现实的又是抽象的,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和探讨哲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原理与方法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将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归纳整理。
2.哲学的原理哲学的原理是对世界、人类存在、价值等问题的描述、解释和认识,是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哲学的原理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和学派。
哲学的原理是对生活中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解答,为人们认识世界、探索人类存在、规范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3.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4.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与发展生活与哲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感悟到哲学思想,进而通过哲学思考和探索,为生活提供智慧和指导。
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境界。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思考的基础和途径,是人类认识生活和世界、探索人类存在和价值的重要工具。
生活与哲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通过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哲学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实现自我完善和人生进步。
愿我们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不断发现和实现自己的光荣与伟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三、两个对子1.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辩证法&形而上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3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是物质的(一)什么是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产生(1)哲学产生的根源---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开端于“惊讶”,落脚于“实践”(3)哲学产生的方式---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是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前提是:真正的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如下表所示: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2.哲学与时代精神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最新整理)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易错点整理(四): 生活与哲学
易错整理|高中政治易错点(四):《生活与哲学》篇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纠错】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纠错】哲学来源于实践。
3.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纠错】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纠错】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纠错】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纠错】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错】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纠错】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纠错】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纠错】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纠错】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纠错】实践的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1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欢迎阅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3区别:4区别:联系:1)123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34(1(2(3诡辩论。
5方法论:6造福人类。
12(1(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文科生必备高三版本)(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和方法论【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反映和反作用两个方面)【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只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应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也是变化的,但不是人去改变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1.普遍联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要点
中学政治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才智不是从人们的主观心情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更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供应主动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分: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驾驭。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分: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相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篇: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哲学与生活》教材分析-【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生活与哲学》教材分析前言一、课改的必要性: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1、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动手的能力比较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新的体系:1、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
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三、《生活与哲学》简介:1、学习哲学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明确该门课程不是一般的哲学概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3、《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
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
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
4、《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认识世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意识·实践)——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史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而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举例:物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上是正确的。
然而,它存在着局限性,即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但同样存在着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忽视了物质的发展和变化,具有形而上学性的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高三政治滚动复习学案课题:生活与哲学使用日期:2013.11.11 编制:姜宗亮审核:范玉娥领导:班级:姓名: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2012年“两会”前,人民网对“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局部)见下表。
口;网下的电话调查对象则集中在城市居民。
据此回答1~2题。
1.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一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D.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2.从孟子的“民贵君轻”到唐太宗的“君存百姓”再到谭嗣同的“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从认识论角度看,这说明()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012 龙年春晚上的节目都是万里挑一的精品。
而《机器人总动员》凭借舞蹈机器人流畅华丽的动作,与灯光音乐的完美配合,在众多精彩节目中脱颖而出,博得现场观众的欢笑和阵阵掌声。
春晚机器人既能够单独展示又能集体表演街舞、体操、舞台剧等展示机器人的灵活与智能.机器人的行为告诉我们()A.机器人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已无差别B.机器人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也可以产生意识C.高科技的发展可以使机器人能模拟人的某些行D.机器人是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据此回答下题。
4.谢家麟院士在2000年提出紧凑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创新性构想,将电子直线加速器几十年沿用的三大系统精简为两个系统,简化加速器结构,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经过4年努力,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
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②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③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进入2012年以来,欧洲遇到极寒天气,持续的低温和降雪,使一些国家损失巨大。
因此一些科学家提出对全球气候变暖说的质疑,他们认为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而且这将有利于农业增产,甚至认为这是一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要挟、谋取利益的幌子。
这说明了()A.真理是具体的、相对的B.真理之中包含着谬误C.真理具有客观性D.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6.2012年2月,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山东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济南同期召开,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如何治理交通拥堵,其实,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这种现象说明()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可以转化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他的新书《大设计》里说,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
霍金的观点()①说明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的②否定宇宙之外存在创造者③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④符合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
”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此观点属于()①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存在决定思维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决定存在A.①B.②C.①②D.②③9.阿联酋发明“人造雨”技术,人工制造出大量负离子,自动依附尘埃,在太阳光产生的强烈上升气流作用下,携带含有负离子的尘埃粒子上升到了云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滴,无数的水滴最终会变成云,进而化作雨滴落到地面。
这一发明,表明()①人工制造负离子是对尘埃的辩证否定②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超越和主宰自然界③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④人们可以按照实践需要,建立新的联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一个半世纪以来,化学元素都使用标准单一值的原子量。
随着技术进步,研究人员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些元素的原子量并不像学生上化学课学到的那样一成不变。
这意味着未来化学元素周期表要进行全面改动,十大化学元素的原子量将用区间方式标注,而非目前的固定数值。
材料表明()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A.①③B.①③C.②③D.③④11.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得出惊人发现,光线也能扭曲物质。
在一片漆黑的实验室,科学家将纳米粒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带状。
纳米粒子带最初是扁平的,但在光线照射下,它们最终发生扭曲,呈现出螺旋形状。
上述事实主要说明了()A.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开展有效活动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根源于物质12.“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波普尔的名言为我们最好地诠释了“探索”的意义。
这说明()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B.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D.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13.随着能源消耗的剧增,科学家们都在竭力发展、制造新的能源,世界各国政府也都纷纷投入到新能源的发掘之中。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4.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
《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
这种朴素的阴阳和谐体现了()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15.近两年,高校自主招生备受人们关注,“鼓励中学生不断扩展知识面、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多关注社会和天下大事”成为自主招生的一个方向。
材料给当代中学生的哲学启示有()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②坚持“扬弃”的思想,不断发展进步③要培育科学问题意识,探寻科学发展新思路④坚持联系的观点,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这段话启示我们()①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②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③要尊重客观规律④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③17.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②有其因必有其果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18.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之处在于看到了()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风物长宜放眼量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勿以善小而不为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葡萄树根深扎地下吸取地下的水分和矿物质,再将它们输送至葡萄果实里,若把果实制成红酒,其成分自然带有这些矿物质,每个葡萄园都有自己独特的土壤结构和矿物质成分,它们都能在酒味中表现出来,有些试酒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该酒的产区在哪里。
这2011级 高三政治 滚动复习学案 课题:生活与哲学 使用日期:2013.11.11 编制:姜宗亮 审核:范玉娥 领导: 班级: 姓名: 是因为( )①不同事物矛盾不同,一物区别于一物 ②事物的性质不会因为人的认识而改变 ③人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0.“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而忘其大美。
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这是《桓公知士》中,齐桓公对大臣们阻挠任用宁戚为齐国大夫所做出的答复。
齐桓公坚持将宁戚“以为卿相”,并在其辅佐下成就了霸业。
这则故事启示人们在对人才的选拔上要( )A .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B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C .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D .抓住主要矛盾21.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增强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动;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
加强“车德”建设,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是因为( )A .物质决定意识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思想决定行动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2.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发布方式,在重大事件、防灾救灾、公民权益、社会救助等领域发挥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但是,一些虚假信息和广告也通过微博迅速传播,直接危及社会稳定。
这体现( )A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B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 .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不同导向作用D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23.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指数。
图中不同人对幸福的不同期待表明()A .不同的价值选择导致了不同阶层利益的对立B .不同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存在差异C .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D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24.“绿羊羊、喜羊羊,穿着绿色新衣裳。
小街走,大街站,有谁需要赶快上。
帮助老,扶持幼,宾至如归暖洋洋。
”这首童谣也表达了人们对广州亚运志愿者“绿羊羊”的赞许和认可。
这表明(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砥砺自我 ④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25.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