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原理 部分到联系观
生活与哲学必须熟记的原理、观点1
《生活与哲学》必须熟记的原理、观点一、辨证的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2)方法论:要求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3.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
(2)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人能认识利用规律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敢于面对规律,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发现规律,用规律性的知识指导我们的行动。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方法论:要求重视实践,立足实践。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生活与哲学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重要领域之一、生活是实践的总和,哲学是关于生活的理性思考。
生活与哲学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认识世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在哲学中,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和探索深刻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于生活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和解释。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既是现实的又是抽象的,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和探讨哲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原理与方法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将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归纳整理。
2.哲学的原理哲学的原理是对世界、人类存在、价值等问题的描述、解释和认识,是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哲学的原理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和学派。
哲学的原理是对生活中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解答,为人们认识世界、探索人类存在、规范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3.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4.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与发展生活与哲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感悟到哲学思想,进而通过哲学思考和探索,为生活提供智慧和指导。
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境界。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思考的基础和途径,是人类认识生活和世界、探索人类存在和价值的重要工具。
生活与哲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通过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哲学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实现自我完善和人生进步。
愿我们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不断发现和实现自己的光荣与伟大。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四大板块的划分及识别的关键词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四大板块的划分及识别的关键词板块一、唯物论(又叫辩证的唯物论,教材第四、第五两课的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六个大字:物质、意识、规律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根据或针对…情况,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发展战略”/立足或着眼于…情/2、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意识的双重作用,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3、原理: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
方法论: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受到规律的惩罚(如环境)/做事遭遇失败/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坚持实事求是/板块二、认识论(教材第六课的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六个大字:实践、认识、真理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共包括四点内容: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如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等等。
格言:实践出真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路遥知马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得出某种认识,需要再认识/山外有山,学无止境/3、原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认识/对某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板块三、辩证法(又叫唯物辩证法,教材第七、八、九、十课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十二个大字:即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一)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性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
注:带有“★”的是常用原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统一中实现价值,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成功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观和意识观共5个)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如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国家做出----。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如疫情得到了控制,积极好转---。
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使用范围〗: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如兴修水利、人工降雨。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2+2)【五星考点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规划、行动步骤等;科研攻关、科技成就等;在某思想指引下、政策引导下---;弘扬某种精神,如抗疫精神等。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文科必备》《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应用于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或形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等;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例: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弘扬民族精神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例:应用于分析说明人类改造自然受到惩罚劈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事倍功半;揠苗助长;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4、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应用于分析说明人类取得成功;审时度势;奥运或亚运健儿的顽强拼搏;事半功倍第二部分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的观点,又要注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
例:分析说明学以致用;事实胜于雄辩;不打不相识;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吃一堑,长一智。
6、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和检验、发展真理。
7、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8、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人教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开展与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场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1〕原理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开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方法论: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根底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开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根底看,它是高度兴旺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开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开展。
〔2〕方法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1〕原理容: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根底和前提。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辩证法-联系观
联系观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把握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
原理 2、联系的客观性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反对诡辩论。
(2 联系是客观的, 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间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意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 也不能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原理 4、联系的条件性内容: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即使人们改变条件, 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 又要恰当的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原理 5、联系的规律性原理 6、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内容:(1区别:①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归纳总结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归纳总结(核心内容: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成分。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在本质上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又是普遍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6.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一方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31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31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又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但人们又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和哲学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总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二、联系的分类1.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2.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就独立于意识之外(客观性)。
三、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注意: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条件与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固有的联系。
②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才能成功。
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
四、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②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生活与哲学原理 部分到联系观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要从全面的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其产生和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生活与哲学》复习之三 辩证法的联系观(飞扬之旗)
考点突破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3、联系的多样性 ①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
多样的。
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③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
对点 精练
“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 提醒人们防止因一个小小的错误导致全局的失败。 “100-1=0”蕴含的哲理是(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 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 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 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优 化 趋 向
高考 点拨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是理解政治生活中央 与地方的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经济生活中坚持 宏观调控、统筹兼顾的理论原因。
①区分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并 能结合实例材料加以印证。
②系统优化思想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考内容, 往往与主观能动性原理结合在一起考查,这种趋 向值得关注。
D
考点突破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 体 含义 地位 作用 功能
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 分
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
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主导地位 整体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被支配地位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部分功能小于整体功能
[2012· 全国卷]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 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内容〗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 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 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 认识。
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而是相互制肘、相互消磨,结果各 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内耗了,出现了
1+1+1=0即 ‹ 3的效应。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 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 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 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战国时期燕太子丹的故事
据说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要荆轲去刺 杀秦王,在临行前的宴会上,太子丹特意叫来一个能 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 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白嫩、灵巧的手,连连称赞: “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着 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令人将美人之手斩断,放 在盘子里,送给荆轲。
答:(1)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 关系。 学习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 之和的理想效果,避免4+4<8的情况出现。 (2)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 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把一点一滴 的知识从各个角度排列组合起来”,注重系统内部 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该医生割裂了部分与整体的联系,犯了孤 立地看问题的毛病。
生活与哲学复习之联系观
(2)对发展的理解
联系:
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的
区别: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 一般的变化 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 态以至性质的改变。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 进步的变化
没有表达、 规定事物运 动变化的总 体性质和趋 势
揭示运动变 化的趋向性
(2)对发展的理解 B.发展的实质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 础上开始量变。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 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⑶、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方 法论要求(P66)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 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 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请说说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名言警句:
•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 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 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 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 物发展的途径。
•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支持新 事物的成长。
(2)联系的特性(特点)
①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内部
联 系 的 事物之间 普 遍 性 整个世界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 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 横向联系 其他事物联系着 纵向联系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客观 世界
主观 世界
相互联 系的统 一整体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 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 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按照最新版教材整理)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补充材料】常用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总结(一)、解题三部曲: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
(二)、注意答题范围: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三) 、注意答题角度1、是什么: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即唯物论)第二单元:探索世界(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⑴【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是高中哲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哲学思维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哲学问题、理解哲学思想、分析哲学观点等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下面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的整理。
一、生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1.生活是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的生活实践和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是哲学思考的基础。
2.哲学对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和解析,以帮助人们理解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二、生活与思维的关系1.生活是思维的源泉。
人们通过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产生思考、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
2.思维是生活的工具。
人们通过思维活动对生活进行把握、理解和改造。
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1.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宇宙、人生和人类社会等重大问题的思考。
2.哲学的发展:哲学在古代、中世纪和近代分别经历了原始哲学、经院哲学和现代哲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四、思辨与批判思维1.思辨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思辨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去除思维的盲点和偏见,提升思维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批判思维:是指对观点、理论和权威进行质疑和评价的能力。
批判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分辨真假、优劣,培养对权威和传统的批判意识。
五、逻辑与思维1.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学科。
逻辑能够帮助人们分析和判断思维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2.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条理和连贯的思维方式,它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清晰度和逻辑严密性。
六、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和创新思维方式时所表现出的思维能力。
2.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超验思维等,它能够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变通的思维方式。
七、对生活问题的思索1.对生活问题的思索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思索,人们能够反思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开展的观点。
A2.联系的含义 A就是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B〔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局部、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B⑴整体与局部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开展的全过程;局部是事物的局部和开展的各个阶段。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局部,具有局部所不具备的功能;局部在事物的存在和开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局部服从和效劳于整体。
⑵整体与局部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二者互为前提而存在----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离开了局部,整体就不复存在;局部是整体中的局部,离开了整体,局部就不成其为局部。
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局部,局部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局部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要从全面的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其产生和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反对〗: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6)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