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3-4单元 教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3-4单元 教案

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自然资源9.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1.教学内容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意在指导学生科学描述自然资源的构成、类别和用途,初步认识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资源,持续提高学生的科学描述能力及辨识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分析用到的自然资源”,先以牛仔裤为例,从原材料、生产工艺、运输等方面展开分析,辨别用到的自然资源,再用类似的方法分析身边某个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

第二部分为“认识自然资源的构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再根据资源的物质种类给自然资源归类。

第三部分为“重点认识两种复合型自然资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呈现了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功能与价值,引导学生分析资料,解释海洋资源成为21世纪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的理由。

2.教学目标能有条理地分析和描述生产某个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

能说明自然资源的用途,学会给常见自然资源归类。

能说出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功能与价值,并综合所学知识解释海洋资源的应用前景。

3.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有条理地分析和描述生产某个物品可能用到的自然资源。

难点:学会给自然资源归类,并解释海洋资源的应用前景。

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PPT。

学生分组材料:分类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本25页的一首小诗。

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是谁赐予我们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是阳光、空气、水等等自然资源赐予我们一切,让我们能够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并幸福的生活。

那么地球上有哪些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又有哪些特点?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作用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研究第三单元《自然资源》。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地球上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

板书课题:9.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二、学习新课活动一:研究生产一条牛仔裤用到的自然资源出示牛仔裤的图片,学生观察并想一想生产一条牛仔裤可能会用到哪些自然资源。

请同学们分别从运输、主料、金属辅料、染料4个方面列举生产一条牛仔裤可能要用到的自然资源。

第四单元第3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大单元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四单元第3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大单元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2.能正确口算、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培养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感受两位数加两位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加法的作用,培养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重点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口算、笔算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5捆6根,计数器1个。

学生准备:小棒5捆6根,计数器1个。

(四人小组一套)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1.口算练习。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加法,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抢答吧。

20+20= 3+2= 40+5= 30+20= 7+1= 50+8=40+20= 4+1= 60+5= 50+40= 3+1= 90+4=(2)小朋友们果然学得很好。

还想继续回答吗?2.看图填数。

(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根据图片上提供的信息填数。

(2)看来小朋友们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知识已经掌握的非常好了。

如果是两位数加不是整十的两位数,大家还能行吗?板书课题。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1.情境呈现,梳理信息。

(出示例1的图片)(1)谁来说说图片里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人?(3)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2.活动操作,探索算法。

(1)口算。

23+22到底得多少?你们是怎样想的呢?口算:20+20=40,3+2=5,40+5=45。

④你们能说一说20+20=40,3+2=5,40+5=45分别表示什么吗?(2)竖式计算。

我们学习的加法,除了口算外,开可以用一种新的算法,就是用竖式计算,想学习吗?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3.课堂活动,积累经验。

(1)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得出了23+22=45,大家也认真倾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大家学得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第三四单元语文教案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

第三四单元语文教案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

第三四单元语文教案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

在教学中要注重听力训练。

培养学生做到听得懂、听得清楚、听得有条理,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课文、播放短片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取教师的授课,按要求进行听力训练,同时也可以进行课后的听力练习,巩固自己的听力技能。

教师要注重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开课堂对话,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技能。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读书是学生实现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从选文、阅读技巧、鉴赏方法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读好书,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选本,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重头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阅读和实践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通过写作,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习惯。

第三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

采取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自己的语言能
力。

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制定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教学计划,分别从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和训练,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同时,学生也应该认真辅助教师的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各种语文技能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达到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效果。

四第三单元教案

四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双向细目表
学习水平分A、B、C、D四级水平(A:识记;B:理解;C:再现性的情景应用;D:生成性的情景应用)。
1、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学习水平
学习内容
识记
(A)
理解(B)
简单情境中的应用(C)
复杂情境中的应用(D)
1、线段 直线 射线



2、角和角的度量



3、角的分类



4、角的画法
3.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1度角及一些常见度数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总结概括量角的基本步骤,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
难点
1.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
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活动角、教师用量角器。


2、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
评价学
填空
判断
选择
计算
操作
问题解决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C
C
C
D
1线段 直线 射线









2、角和角的度量










3、角的分类









4、角的画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策三四单元教案精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策三四单元教案精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策三四单元教案精选。

在讲解教案的具体内容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策略教学。

所谓策略教学,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采取一定的策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个性化的学习潜能。

简言之,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其潜能。

那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策三四单元教案》又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呢?教案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案中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游戏、互动和操作,让孩子们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积木小达人”环节中,孩子们需要利用手边的积木搭建出各种形状。

这样一来,他们既可以锻炼手脑协调能力,也能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灵活思维”环节中,教师则通过出示图案,让学生自由发散想象,并试着用各种颜色和图案进行组合。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激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培养平面思维的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塑造积极面貌教案中特别注重了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在“创新探究”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发起探究,主动思考,从而培养探究的能力。

在“小策略大用处”环节中,学生们则通过各种故事和小游戏,了解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们可以让孩子们真正了解到,只有在积极的态度下,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板结合书,学以致用,加强巩固教案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扩展练习”,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加强孩子们的巩固能力,并让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教案中既有游戏和小测验,也有手工、画画等实际操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体来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策三四单元教案》是一套非常优秀的教育资源,它既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关注他们的情感和认知发展。

该教案充分遵循了“让孩子们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精心编排。

其中,《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

《蟋蟀的住宅》以准确生动的表达,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修建过程。

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教学重、难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古诗三首》 2课时《爬山虎的脚》 2课时《蟋蟀的住宅》 2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写观察日记 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34—35页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4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4单元
第1课时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2、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二、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
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
小正方体若干、小字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前面都只是让同学们观察物体,这节课同学们要动手摆出你所观察到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以4——6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四个正方体。
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正方体,接着,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或(ab) c=a(bc)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4:找因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4:找因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4:找因数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四课,题目是《找因数》。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因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以及如何快速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课件和一些练习题。

然后,我会讲解因数的定义和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展示一个数的因数的寻找过程,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数是因数。

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对于因数的理解。

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找因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练习。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以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巩固因数的概念和找因数的方法。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看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和资源,让他们在学习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数学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和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所以我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因数的概念,并掌握找因数的方法。

如何快速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可能会有困惑,为什么这些数是因数,以及如何 systematically地找出所有的因数。

因此,我需要通过详细的解释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找因数的过程,并能够独立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 可能性(3)》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 可能性(3)》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可能性(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2. 使学生掌握利用列举法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 利用列举法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列举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正确判断,列举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要介绍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

2.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新课讲解1. 讲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2. 引入列举法,讲解列举法的概念和步骤。

3.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列举法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列举法的运用。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列举法的运用。

2. 教师补充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相关概念和例题。

五、板书设计1. 课题:可能性(3)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列举法的运用,使学生掌握了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列举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四班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是在同学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熟悉了小数的特征,并把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在经受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洁的生活实际状况来猎取学问,从而提高同学对数学的学习爱好。

二、说学情分析同学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详细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

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化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同学慢慢脱离详细内容采纳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

本课中支配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阅历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同学的学习热忱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使同学能结合详细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沟通等活动,培育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沟通意识;培育同学有挨次地思索、争论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目标:让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同学探究数学的爱好,猎取胜利的喜悦。

三、说教法学法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同学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同学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经通过观看、比较和沟通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提问供应话题:你喜爱运动吗?最喜爱的项目什么?运动有什么好处呢?同学沟通活动,老师加以鼓舞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1.情境呈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竞赛的成果单)。

并出示如下信息:发现-队的成果分别是5.87米、5.85米、5.95米和6.30米.依据它们的跳远成果你能给它们排出名次吗?要使同学明确名次与米数大小有关.让同学实行小组合作的的方式,自己找出答案.汇报沟通.同学能想出2-3种解决方法.第1种把米化成分米, 5.85米是585厘米,5.87米是587厘米.305.95 5.875.85 总结比较方法: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假如整数部分相同,就从非常位开头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4章绿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4章绿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单位/制作人
某某市第十五中学/许怡敏
教材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节中的实验。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理学实验,又是解释光合作用本质的第一个实验。这节实验既巩固了之前学习的实验技能,还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实验操作。对学生来说,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都比较抽象,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能更直观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为之后学习“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奠定基础。
3、情感目标
尊重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设疑逆推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实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培训小组长,使其在组内发挥小老师作用。
2.准备实验材料:黄花酢浆草、锡纸、热水、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石棉网、镊子等。
4.检查课前预习:
①回答导学的自主学习
②绿色植物黑暗处放一昼夜的目的?
③用黑纸片遮盖部分叶片的目的?
④为什么用酒精脱色而不直接用清水?
[展示实验]
叶绿素在酒精中溶解度更大。
⑤为什么不直接加热而要隔水?
⑥滴加碘液的目的?
[展示实验]
淀粉遇碘变蓝
⑦预测见光部分会变成什么色?理由?
5.观察水开后,提醒学生继续实验,注意观察叶片颜色变化,叶片变成黄白色时停止加热。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掌握比的定义,理解比的大小关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来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小组合作、练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本质,并能够用比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比的定义与性质。

2.通过实例理解比的大小关系。

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灵活运用比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实物作为比的例子。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通过简单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比的含义。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示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大小关系,比如“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为5:6”。

第三步:练习•以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为例,让学生通过比的方式解决问题,如“小明有6本书,小红有8本书,他们的书的数量比是多少?”。

第四步:总结•总结比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比的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比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透彻,下节课需要加强对比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应用。

六、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目。

2.自己找身边的事物,用比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比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以及整理和复习。

教材在编排时通过晨练、编制中国结、买羽毛球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出有关小数除法的一系列问题。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试商的方法都与整数除法有关,因此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展示学生探究的过程。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整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基础对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弄懂,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难点是不知道商的小数点要点在哪,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商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数学思考: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在小数除法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原理。

教学难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小数点倒置的确定。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课时2.一个数除以小数……………………3课时3.商的近似数…………………………1课时4.循环小数……………………………1课时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6.解决问题……………………………2课时7.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四单元:可能性教材分析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一、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1. 教学目标•复习第三单元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识字、诵读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重点•复习第三单元生字词及课文内容;•让学生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语境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学内容•复习第三单元学习的生字词;•诵读第三单元课文;•图片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教学活动设计1.生字词复习–学生个别读、班级齐读生字词;–分角色或小组进行生字词复习游戏。

2.课文诵读–教师挑选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价,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3.图片讲故事–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学生配合教师讲述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板书设计•第三单元生字词•课文要点关键词•故事情节图示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1. 教学目标•复习第四单元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识字、诵读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教学重点•复习第四单元生字词及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主题。

3. 教学内容•复习第四单元学习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整理课文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寓意和主题。

4. 教学活动设计1.生字词操练–学生自读生字词,注意发音和书写;–小组比赛背诵生字词。

2.课文复述–学生以小组形式复述第四单元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提取课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总结。

3.主题探究–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学生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展示个人见解。

5. 板书设计•第四单元生字词•课文重点内容总结•课文主题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部分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部分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0月9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秋天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人.大"4个字。

认识l个笔画和l个偏旁"土"。

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

2.通过图文对照认识八个词语;在反复的朗读中激发朗读兴趣,体会语言的节奏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2.(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4.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5.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

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一)品读第1自然段。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解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解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解析。

一、课文分析
第三单元课文主要包括《东篱乐》、《墨子》、《取悦的人》、《父亲的问答》、《济南的冬天》、《防空警报》六篇文章。

第四单元的课文则是《春尽》、《秋风词》、《小燕子》、《端午节》、《早春》等五篇文章。

我们首先需要针对每篇课文进行仔细的分析。

明确每篇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色彩,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要注意理解生僻或引申的词语,提高针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课文背诵和默写
语文学习中背诵和默写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反复的背诵和默写,可以提高对词语的记忆和掌握,并且增强对表达方式的了解。

此外,也可以通过背诵和默写加深对课文情感和精神内涵的理解。

三、写作指导
每篇课文都涉及到了不同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比如,用比喻和描写的方式让读者产生视觉和感官刺激,对语言运用的深入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运用这些技巧和手法。

在写作指导中,应该注重通过实例操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在不同情境下应用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

四、讲解古诗词
在第四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大量的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增强他们对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我们应该通过细致的解读和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诗词的意境和结构,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以上便是针对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的教学分析。

通过细致的课文分析、背诵默写、写作指导和古诗词讲解,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美感能力。

年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年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年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

一、课程背景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内容进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
1.复习第三单元内容,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的理解及运用。

2.复习第四单元内容,包括课文内容、实践能力的培养。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第三单元:生字词的理解及运用
•第四单元: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复习教材和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第三、第四单元课本和笔记
3.教室环境整洁,确保音响设备正常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复习第三单元内容
1.通过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2.带领学生进行词语解释和造句练习。

第二部分:复习第四单元内容
1.进行小组讨论,复习第四单元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
1.布置练习题,包括阅读理解题和写作题,检验学生对第三、第四单元
内容的掌握情况。

2.带领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练习答案。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复习课的设计,学生在课后应该能够较好地掌握第三、第四单元的内容,提高语文水平,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年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教案备课指南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教案备课指南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教案备课指南第三四单元是小学五年级语文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精心备课,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启发,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案备课指南,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包括:1.阅读能力:能熟练阅读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能够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意见。

2.写作能力:能熟练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写出简单准确、文辞优美的文章。

3.文化知识:能够深入了解文化知识,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语文常识、阅读理解、写作、文化知识。

具体内容如下:1.语文常识:教学语文常识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将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述备课指南里,拟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规划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教学应将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速度、大致意思、细节理解、语感判断、上下语境等要素纳入备课指南,注重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理解和启发。

3.写作:写作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写作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情节编排等方面的技巧,让学生写出生动、具体、有吸引力的文章。

4.文化知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是中小学教育重点,包括传统节日,羲之、岳阳楼等文化知识。

备课指南中应设置中华文化基本概念、重要的代表性节日、传统文化的羲之、岳阳楼等多种文化知识,让学生获得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深化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1.情境教学: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创设有趣、愉悦、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2.拓展教学: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多学科资源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并且藉此课堂实践更切近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 找因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  找因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找因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a. 理解因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明确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b. 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总结出规律。

c. 练习找一个数的因数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 巩固提高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因数的理解。

5.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因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对一个数的因数的求解,是理解因数和倍数关系的基础,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含计划)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含计划)

6、要回女儿时。

当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在船舱里休息的时候,他们可能都想起了那个年幼的女儿。

他们都想到了:女我太小了,真舍不得她。

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

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这一夜,他们一夜没有合眼。

第三天上午,夫妻俩又出现在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当夫人间了好几遍,父亲才说话。

(课件出示原文)为什么父亲的话最后用的是省略号?(联系“抽泣”,体会当时父亲的心情)
指导朗读。

(三)联系上下文,升华情感。

1、在这儿,父亲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舍不得。

课文还有一处地方也直接提到了父亲的不舍,你知道在哪儿吗?
2、指导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3、小组讨论:
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还是要回孩子是爱?你觉得文中哪个片段哪个句:子最感动你?(指导朗读)
(四)在课文中,你感受到谁的爱?
(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一)大家分享你的父母心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二)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三课时习作:那一次,我流泪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写清楚事情经过2、能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有真情实感3、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写出人物的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师:成长过程中,不仅有欢笑,也有泪水,你一定有过流泪的经历吧,你愿意谈一谈吗?全班交流师注意点拨:你为什么会禁不住流泪?现在当你回想这件事情,你会怎么想?二、指导书写师巡视辅导同时选择典型习作随堂讲评注意从以下方面引导:整件事情写具体,尤其是令你流泪的部分你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能打动自己的东西才能打动别人第三课时一、猜谜导入1、出示谜面:它是一种透明无色的液体。

它与人类的情感有关。

2、指名学生猜出谜底。

(眼泪)二、开启思路1、同学们,你们流过泪吗?板书:流泪2、出示一组图片:引起流泪的事有很多,猜猜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流泪了?指名答三、范文引路,指导写作1、完整习作题目。

和每个人一样,老师也流过许多次泪,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忘了,但有一次却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我心里,怎么也忘不掉,想知道是什么事吗?那老师就来说一说。

补充完整题目:那一次我流泪了。

2、聊聊自己流泪的经历。

(1)师说故事,音乐伴奏。

(2)出示下水文《那一次我流泪了》,师生讨论交流故事中的细节,并相机总结,板书关键词和写作方法。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落泪了呢?我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我流的是难过的泪、不舍的泪、欣慰的泪。

四、分享流泪的经历1、你印象中有哪几次流泪比较深刻?让我们在音乐中进入对往事的回忆,静静回想一下你印象最深刻、最忘不了的又是哪一次呢?播放音乐,学生回忆。

2、师:音乐停了,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了课堂里,让我们一起分享流泪的经历。

指名说,生边说,师边相机板书关键词。

(如:心理活动、语言、动作……)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对于别人的不理解而流泪;被某事感动而流泪……师相机板书:委屈、感动五、金钥匙1、小结: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不可抹去的经历,都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真情的流露。

把使你流泪的原因、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这将会留下我们生活中最真实、最难忘的回忆。

板书:真实具体2、送大家三把写好这篇文章的金钥匙:出示课件:金钥匙★用心细细地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用笔细腻地描述(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用自己的感动去感动他人(写清楚、写真切)板书:那一次我流泪了心理活动难不舍欣慰委屈感动后悔……语言动作神态…………真实具体作业设计:教学反思:8、迟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齐读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

(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

(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

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

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作业设计: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

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

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

(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

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板书:深沉的爱)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

(轻松、愉悦、充满感激)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8.迟到很疼很严,很严很严深沉的爱教学反思:9、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并出示《合欢树》中的片段,请同学们默读,然后交流:你读到了什么?2.互动交流。

3.史铁生还有许多作品都是涉及对母爱的赞美与怀念的,如《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秋天的怀念》也是其中影响深远的一篇。

4.(板书:秋天的怀念)读题,再将语序调过来读一读,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怀念的秋天是景色;秋天的怀念是感情)5.那么,《秋天的怀念》到底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赶快读书学文吧!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2.默读,思考:课文几次写了秋天里看菊花的故事?这些故事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指名说)3.是一般情况下,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吗?浏览课文后,概括地说一说。

(不是)原因如下:①第1自然段中描绘的我的情况: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生命绝望。

②第2自然段中介绍的母亲的情况:母亲肝病严重,生命将息。

4.所以,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这样的母爱更——(艰辛、深沉、无私、伟大)5.那么,在这么一个笼罩着哀伤、凄婉氛围的背景下,母亲又是怎样关爱我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学文,细细品味。

三、精读,理解感悟。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第一次看菊花为什么没去成?(结合课后练习4)2.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她的哪些言行让人感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读、品读)①悄悄地、偷偷地、悄悄地,母爱为何是这般状态?②扑,扑下去什么?③抓,抓住的仅仅是手吗?④忍,忍住的究竟是什么?⑤好好活儿,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3.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第1-2自然段。

过渡:第一次看菊花在我的断然拒绝下,没去成。

第二次的结果又如何呢?母亲还会有哪些言行感动我们呢?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作业设计: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第一次看菊花在我的断然拒绝下,没去成。

第二次的结果又如何呢?母亲还会有哪些言行感动我们呢?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2.(出示句子: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我······)展开想象,我会怎么样呢?3.接着想象:如果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弟弟,面对他这幅样子,你会怎么做?他能听进去吗?4.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她又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读书吧!二、学习第3-6自然段1.精读第3自然段,思考: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她又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①挡,挡住的仅仅是窗外萧瑟的景色吗?②央求、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赶紧准备、忽然、悄悄地,从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心情?她的心情为何如此跌宕起伏?你感受到了什么?2.带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