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2.4《城市的合理规划》教案旧人教版

合集下载

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高中地理教案精选范本

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高中地理教案精选范本

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高中地理教案精选范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城市规划需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更有效的方式构建未来城市。

因此,地理学科的城市规划课程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介绍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高中地理教案精选范本。

一、教学目标1.掌握城市化的特征和影响;2.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熟悉城市规划的规划过程和实施措施;4.掌握城市环境改善及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特征和影响;2.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城市规划的规划过程和实施措施。

三、教学难点1.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和交通问题;2.城市规划实施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介绍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规划过程;2.案例教学法:通过选取城市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规划实施情况;3.实验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五、教学内容1.城市化的特征和影响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群发展的核心。

城市化的特征包括人口集聚、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转变。

城市化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可以通过案例来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内容和特征,如:上海的城市化发展案例。

2.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一种远为计划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指导和管理。

城市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适应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优先发展城市中心区域、科学制定城市道路网络等。

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广东省深圳市城市规划案例。

3.城市规划的规划过程和实施措施城市规划的规划过程可以分为问题发现、规划编制、规划审核和审批、规划实施等四个阶段。

城市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城市综合提升、旧城改造、绿化建设、网格化管理等。

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具体掌握城市规划的规划过程和实施措施,如:设置城市规划实验组。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地理教案2. 课题名称: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3. 课时安排: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2. 培养学生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方法3. 使学生理解城市合理规划的意义,提高城市规划意识三、教学内容1.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概念与重要性2. 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方法3. 城市合理规划的意义与方法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性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方法3. 利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城市合理规划的意义和实施方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功能分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兴趣。

2. 讲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概念与重要性:介绍城市功能分区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方法:讲解城市功能分区的常用划分方法,如土地利用方式、建筑物特征等。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城市的功能分区案例,总结各自的特点与规划方法。

5. 讲解城市合理规划的意义与方法:阐述城市合理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介绍城市规划的方法与原则。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探讨如何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7.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城市规划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对城市功能分区划分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城市合理规划建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七、教学资源1. 城市功能分区图片素材库:提供各种城市功能分区的图片,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环节。

2. 城市规划相关书籍和文章:为学生提供理论参考,加深对城市合理规划的理解。

3. 城市规划案例视频:通过视频形式展示城市规划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增强学生的实践感受。

高中地理之城市规划教案

高中地理之城市规划教案

高中地理之城市规划教案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调配资源,优化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加入城市规划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以《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章节为基础,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分析城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功能。

2. 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

3. 城市发展中的环境、交通、住房等问题。

4. 案例分析:国内外成功的城市规划实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理论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 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 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案例,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实地考察(可选):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或进行现场考察,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城市的风貌,引导学生思考城市规划的作用。

2. 知识讲解:系统阐述城市规划的概念、目的和原则。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城市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4. 案例学习:分析国内外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提取经验教训。

5. 实践操作:模拟城市规划设计,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反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并进行互评。

【评价方式】-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作业检查: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地理教案教案城市的合理规划教案1(重点资料).doc

地理教案教案城市的合理规划教案1(重点资料).doc

2.4 城市的合理规划★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规划目的和意义;2.了解城市的布局形式;3.了解并理解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要求;☆能力目标:1.综合分析城市总体布局方案,并能选择出最佳方案;2.调查本校所在城镇的功能分区情况,并用所学知识解释成因☆德育目标:运用经济观点和环境观点,合理科学地建设城市,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造福人类。

★教学重点、难点城市布局形式;综合分析城市总体布局方案,并能选择出最佳方案。

★学法建议联系当地城市布局现状,分析规划是否合理,并提出理由和解决方案;增强规划法制意识,以城市主人角色参与城市规划和决策;通过比较衡水镇规划方案,初步掌握基本的规划步骤和技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城市功能分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使各功能区布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的区位,掌握城市微观的用地规律。

一、城市规划含义、目的1.城市规划含义:指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

『说明』紧扣上述城市规划的含义,具体从四方面理解:(1)“一定时期”可指5年为一期的近期规划,可指以10——加年为期的中长期规划。

(2)各项建设指除了工业、生活、居住、绿化用地外,还包括城市道路系统、给水、排水、防洪、电力、电讯、煤气、供热、公交运输等工程的所有规划和建设。

本节所指的主要为功能区的布局。

(3)综合部署是说城市规划考虑时间的长久性和各因素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4)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受到法律保护。

我国1990年4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供电走廊和压占地下管线进行建设,否则会承担相应污染责任。

2.城市合理规划的目的: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城市环境,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

高中地理城市规划教案

高中地理城市规划教案

高中地理城市规划教案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系统性规划和管理,以提高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和资源有限,合理的城市规划显得十分必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引言、城市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高中地理城市规划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一堂高中地理城市规划课程实例以及结论与展望。

通过这些部分的描述和探讨,旨在介绍城市规划概念和历史发展,解释其重要性,并深入了解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城市规划的教学。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详细且完整的高中地理城市规划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程内容和设计相关教学活动。

通过阐述城市规划的定义、历史发展以及重要性,文章将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此外,本文还将提供一堂高中地理城市规划课程实例的设计,以为教师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文的阅读与应用,相信可以帮助教师们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对城市规划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 城市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2.1 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或城镇的发展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它涉及土地利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旨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2.2 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就开始考虑如何构建合理有序的城市。

然而,现代城市规划主要起源于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欧洲。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出现了越来越多新兴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等,使得城市规划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2.3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城市规划可以有效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不同区域的用途,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市合理规划教学设计

城市合理规划教学设计

《城市的合理规划》教学设计《城市的合理规划》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做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侧略。

从我国国情来看,普遍进行国民素质教育依然是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

《新课标》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西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城乡规划”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必修课程中城乡规划内容的拓展和延续。

这部分内容基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宏观上探讨城市和乡村的地理分布、城乡建设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城乡规划”这部分内容的特点:1.综合性强:涵盖区域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并广泛涉及到地理学的其他学科。

2.区域性突出: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与该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实际上是特定区域内各种项目和资源的合理安排和优化配置。

3。

实用性广泛: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和乡村都面临着大规模的建设任务。

就高中学生而言,日常生活中的城乡规划与建设事例比比皆是。

所以,普及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加强高中生的城乡规划能力的培养,使其今后更科学地认识社会,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决策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强,学生感觉难懂。

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的网络工具,通过获取信息、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从而掌握这部分知识。

生活在北京的学生在现实中能够体会到交通的拥挤、空气质量的下降、小区建设的欠缺等等,但是,与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却联系不上。

针对以上问题,本课利用了网络技术的优势,提供了伦敦、北京城市规划的网页,其中涵盖了城市规划的理论、伦敦和北京城市规划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切身感到规划就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了“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标理念。

地理高中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教案

地理高中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教案

地理高中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教案一、引言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本教案旨在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于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意义城市规划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和环境质量等因素,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组织城市空间,达到促进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协调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城市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生活和发展的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规划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长期的生态平衡。

(2)人本原则: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研究和专业知识,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城市规划。

(4)综合性原则: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利益。

三、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和地质条件等。

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自然灾害风险。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包括城市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等。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人口分布、居住需求和社会服务等。

城市规划应关注社会公平,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和社会服务设施。

四、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区域发展的定义与目标区域发展是指以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为单位,通过资源整合和功能布局的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区域发展的目标包括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促进减贫和改善民生。

2. 区域发展的特点(1)区域差异性: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潜力。

(2)相互依存性: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相互依存。

高中地理 2.4《城市的合理规划》学案 旧人教版选修1

高中地理 2.4《城市的合理规划》学案 旧人教版选修1

2.4城市的合理规划学习目标了解城市布局的两种基本形式,理解合理规划和布置城市功能区的因素教学重点、难点:城市的分布与相互之间的联系所具有的各种内在的规律。

4.从保护环境考虎,下面工厂区与居民区的设置合理的是( )5.下图是“江苏某城镇规划示意图”,图中:①自来水厂②火电厂③印染厂④电子仪表厂,布局比较合理的一组工厂是( )A .①③ B.②④C.①④D.②③二、把下面图中的英文字母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每个空格限填一个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使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合理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C 2、A 3、AC 4.D 5 C二、综合题 表格中字母由上到下依次是:E 、C 、D 、F 、B 、A 、H 、G功能分区 字母 钢铁工业区 客运码头 纺织工业区 货运码头 高科技工业区水厂城市绿地 污水处理厂 机械工业区 新城区 AF G C E D B文物古迹 老城区 H 盛行风向 )4.从保护环境考虎,下面工厂区与居民区的设置合理的是()答案:D5.下图是“江苏某城镇规划示意图”,图中:①自来水厂②火电厂③印染厂④电子仪表厂,布局比较合理的一组工厂是()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二、综合题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规划拟建电子工业基地、钢铁厂、火电厂、疗养院、绿化带,请你帮助设计出合理的位置:从A~E处:__________处:建电子工业基地,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处:建钢铁厂,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处:建火电厂,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处:建疗养院,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处:建绿化带,原因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工业区主要在哪里?__________,这个城市的工业用地布局合理吗?__________,说明原因:__________。

(3)此城市的布局形式大致属__________式,这种布局形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空间合理规划教案

城市空间合理规划教案

城市空间合理规划教案教案标题:城市空间合理规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城市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能够分析和评价现有城市空间规划的优缺点4. 提出合理的城市空间规划建议二、教学内容1. 城市空间规划的概念和定义2. 城市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多元化、人文关怀、生态环保等3. 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城市分区、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市政设施规划等4. 现有城市空间规划的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城市空间规划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城市的空间规划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优缺点,思考如何改进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个城市的空间规划进行讨论,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城市空间规划的理解和掌握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城市空间规划的案例和原则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3.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实地考察,深化他们对该知识的理解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如案例分析报告、规划建议书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定3. 学习成绩:通过考试或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对城市空间规划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城市空间合理规划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城市的合理规划》教学设计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城市的合理规划》教学设计

题目:高二选修《城市的合理规划》教学设计内容:一、教学对象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教材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本节内容的结构及知识特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德育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五、教学策略六、教学方法七、教学手段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授课类型:新授课十、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图(见附页)2、具体教学过程单位:番禺区石楼中学作者:冯翠容高二选修《城市的合理规划》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1、学生“需要学习”的动机明确。

城市规划的内容属于人文地理,学习理论难度不大,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有切身感受,对其中的很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望。

2、智能水平与地理思维能力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经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应该说基本具备本单元学习的能力要求,但综合分析和动态分析能力还相对低下。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教材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心地理论和城市功能分区。

中心地理论是从宏观上说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内容;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从微观上说明城市的内部结构。

本节课讲述了城市的合理规划,既是前面知识的巩固复习,也是前面知识的应用和自然延伸。

因为学习城市功能分区最终是为合理规划城市服务的,这体现了地理和生活、生产密切结合,说明了地理的实用性和为应用而学的目的。

2、本节内容的结构及知识特点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城市的布局形式,这是城市规划的首要问题。

因为只有宏观上确定了总体布局的形式后,才可以微观上具体落实功能区的布置。

第二层次是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区都占有一定的面积,合理布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理。

课本以协调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为例,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介绍篇幅大,内容详细,是这节课的重点。

第三层次是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说明有比较才有鉴别,因为只有综合的整体比较,才能得出最佳方案,这也是学习方法的介绍。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规划与建设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规划与建设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规划与建设一、引言城市规划与建设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交通意识以及环保意识都有着重要作用。

本教案将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探究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

二、概念与原则1. 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组织和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的活动。

2. 城市规划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自然环境特点和人类经济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地布局城市各功能区域。

(2)可持续性原则: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3)人本主义原则:关注人们的需要和幸福感,追求公共福利和社会公平。

(4)整体性原则:注重城市各类规划的综合协调,避免片面追求单项功能。

三、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 城市规划对人口流动和居住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调控人口流动,减少大城市过度拥挤的问题,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例如,设置居住区为满足不同收入人群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 城市规划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好的城市规划可优化交通路网布局,改善交通流量分配,减少交通拥堵,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此外,科学合理地设计道路、公共交通设施等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3. 城市规划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通过合理安排工业、商业区域与生态绿地等空间布局,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自然生态系统破坏。

4. 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合理布局商业区、产业园区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投资和就业机会。

四、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城市建设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因此,在规划城市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并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开发行为。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地理《2.4城市的合理规划》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地理《2.4城市的合理规划》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4城市的合理规划班别姓名座号【导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城市布局的两种基本形式,理解合理规划和布置城市功能区需要考虑的因素。

重点难点2.特点、采用城市等(详见下表)一、功能区的合理布局:便捷的、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置、留有。

1.工业用地应布置的区位是( ) A.远离交通枢纽 B.沿铁路线、公路线 C.远离河流和居民区 D.沿河或沿海的任何地方2.下列有关城市布局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布局形式在城市规划中不是重大问题 B .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就应采取分散疏松式 C .集中紧凑式布局可节省城市建设的投资 D .分散疏松式布局是城市布局的发展方向3.从环境条件考虑,下列可以布置在城区的工业是( ) A .发电厂、水泥厂 B .钢铁厂、化工厂C .煤气公司、木材加工厂D .印刷、精密机械、仪表厂4.从保护环境考虎,下面工厂区与居民区的设置合理的是( )5.下图是“江苏某城镇规划示意图”,图中:①自来水厂②火电厂③印染厂④电子仪表厂,布局比较合理的一组工厂是( )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规划拟建电子工业基地、钢铁厂、火电厂、疗养院、绿化带,请你帮助设计出合理的位置:从A ~E 处:__________处:建电子工业基地,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处:建钢铁厂,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处:建火电厂,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处:建疗养院,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处:建绿化带,原因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工业区主要在哪里? __________,这个城市的工业用地布局合理吗?__________,说明原因:__________。

(3).此城市的布局形式大致属__________式,这种布局形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2.4 城市的合理规划教案【教学重点】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知道了城市功能分区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请问这些因素主要是哪些?〖过渡〗的确,任何一个城市的功能分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影响,而现代城市的健康发展,与科学、积极的城市规划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合理的城市规划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有关城市的合理规划这部分内容。

虽然对于城市的合理规划,我们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可以套用,但长期的实践经验标明,城市规划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有规则可以遵循。

一、城市的布局形式城市布局形式通常可以简单分为:“集中紧凑”和“分散疏松”两类。

你能举例说明哪些城市符合这两种情形呢?根据你举的例子,你认为城市布局采取何种形式,应考虑哪些因素?〖提示〗城市的规模、城市地貌条件等。

二、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城市的建设用地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合理布置功能区通常要考虑很多因素,把握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子是使城市规划科学、合理的重要方面。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而言,进行城市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的合理布置都是十分复杂的事情。

就工业区和住宅区而言,要处理好他们的关系,通常要考虑这些因素:1.便利的交通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污染工业对城市住宅区的污染。

盛行风向常常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不同城市的盛行风向不同,从而产生了多种组合形式来减小这种因素的影响,请大家看例题:【参见:典型例题】关于这部分,教师可以顺便复习有关全球风带的差异,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城市规划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印度、西欧、中国的季风区等。

3.在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防护带的作用;防护带的规划;防护带内适宜和不适宜布置的用地类型等4.留有发展余地三、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城市总体布局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有很多的城市规划设计院就是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

由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好坏和优劣,对城市的长期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城市规划工作。

我国有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来监督城市规划工作。

我们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城市规划工作通常遵循的原则(参考附1,附2部分。

)〖提问〗请大家看教材中关于河北衡水用地布局的三个城市规划方案对比的案例,说说你对表中各个栏目的看法,有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为什么?教材对这三个方案的比较集中在:占用农田生活居住用地有害工业与生活居住区的关系铁路对城市的分隔与旧城的关系远期发展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其它需要考虑的因素吗?四、课后活动试查找你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文件(例如从网上搜索),或者针对你所在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从城市地图上获得),自行设计城市的总体规划(20年左右)方案,说明你的设计思想。

【附1】城市规划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1.城市规划应当满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市容景观,促进科技文教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要求,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2.城市规划应当贯彻城乡结合、促进流通、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优化城市布局结构,适应改革开放需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3.城市规划应当满足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以及治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建设等要求,特别是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和防洪措施,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

4.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革命纪念意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保持民族传统和地方风貌,充分体现城市各自的特色。

5.城市规划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实际使用要求,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开发经营的综合效益;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应当十分重视节约用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

【附2】《城市规划法》中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国家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的原则城市规划工作要遵循正确的城市发展方针。

毛泽东早就提出过多搞小城镇的方针,一九八七年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全文重申了这一方针,并强调全国城镇应有个合理布局,城市要按照规划进行建设。

实践证明,国家制定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级发展小城市”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对于指导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合理发展,形成比较合理的城镇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1989年,全国城市人口已经突破2亿,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达到58个(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达30个),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市状况的实际情况,继续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特别是控制大城市市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随意膨胀,对于防止和解决大城市的种种弊病,促使大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都是十分必要的。

与此同时,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也十分迅速,1989年,全国20万以上,不满50万人中的中等城市已达117个,20万人口以下的设市城市达275个,特别是建制镇,从1980年2874个发展到1989年的11873个增加了三倍多。

由于小城市包括建制镇已以全国广泛兴起,因而同样存在着有计划地引导其合理发展的问题。

鉴于上述原因,《城市规划法》把我国城市发展方针调整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这一规定总结了我国四十年来各个阶段城市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有的,坚持这一城市发展方针,将有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促进城镇的合理布局及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城市规划与计划相结合的原则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计划相结合是确保城市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五十年代,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与当时大规模的工业发展计划与建设计划紧密结合,曾经促使一大批重点城市迅速兴起。

但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往往出现相互脱节的现象,城市规划确定的,计划没有考虑,计划中有的,城市规划以没有安排,实践证明,这种规划与计划的不衔接、不协调,使不少城市的规划难以顺利实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常常是疲于应付,根据这个教训,《城市规划法》对于规划与计划相结合的原则作出明确规定。

即: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布署。

城市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同时还规定,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工程(这里主要是指国家计划建设的大、中型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应当符合城市规划,计划任务书报批时。

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3、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近几年来,城市综合开发事业逐步兴起。

在城市规划的统一指导下采取集中成片的方式进行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按照合理程序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快地改变了城市面貌,改善了城市素质,提高了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这是在开放、改革中,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发展,这一成功经验作为城市规划法的一条基本原则被确定下来。

《城市规划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并对综合开发具体实施的规划管理作了规定。

4、勤俭建设的原则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勤俭建设的原则。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不发达,确实城市规划的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建设规模、开发程序等,首先应当考虑我们的财力、物力,考虑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要量力而行,不能不顾国情,贪大求洋。

因此,《城市规划法》把“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景发展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确定为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并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城市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基本原则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5、保护环境的原则城市规划和制定和实施必须切实注意人是城市的主体,应当保护和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创造优美的协调的城市环境与景观,促进社会方义稗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因此,《城市规划法》对于城市规划和编制、城市各项建设的选址定点、城市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和原则等都作出了保护城市环境的具体规定。

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满足城市生产、生活、文化游和各种需要,要在满足城市防火、防洪、抗震、交通、人防建设和治安等各方面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城市环境容量,保证城市的卫生与安全。

因此,《城市规划法》对于编制总体规划应当贯彻的原则、城市总体布局必须符合的要求、以及关于城市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实施等方面都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这一基本原则作出了具体规定。

7、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珍惜、节约、合理利用城市的每一分土地。

城市是在不断发展的,但城市发展应当发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菜地、良田。

因此城市的土地不会自行增长,只能是用一点少一点,越用越少,而我国的耕地又是非常有限的,不能任意占用。

所以,《城市规划法》把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作为编制城市规划的一条基本原则,同时还对在城市规划区使用土地进行建设规定了严格的规划管理审批程序。

8、群众监督的原则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蓝图,它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关系着城市各行和业个部门和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它不仅是城市人民政府和专家的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大事,所以,必须增加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透明度,接受公众的参予和监督。

为此,《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要经过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上报;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布施行;公民对违反城市规划行为有监督、检查和控告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