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练习题.doc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doc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引论
一、填空题:
1、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去。
3、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
4、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有两个含义:一是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研究自已作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5、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从获得信息到增长知识的转变。
6、学习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和解决问题四类。
第二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一、填空题:
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信息、能源和物质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3、从概念上,信息一般划分为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4、本体论信息是第一位的,认识论信息是第二位的。
5、外部世界向认识主体输入的信息称为感知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主体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信息称为再生信息(认识论信息)。
6、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可以扩展为三个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7、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认识论信息分为三个部分:实在信息、实得信息、先验信息。
8、一般而言,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9、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二、判断题:
1、信息是可以看得见的客观世界物质的一种。(×)
2、相对而言,语用信息是认识论信息的最低层次。(×)
3、信息的存储就是一种时间传递活动。(√)
4、信息资源是由信息内容、人、符号、载体四种最基本的要素构成。(√)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及部分答案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及部分答案
一、填空。(14分)
1、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
2、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3、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6、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7、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8、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9、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10、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11、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和(拓展性),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二、判断下列说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加以改正。(5分)
1、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对
《中重点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习题
精心整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几种教学方法。
2、CAI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课件三个部分构成。
3
4
5
二、
1、
2、
3、
格。
4、
5、
三、简答题(第小题5分,共15分)
1、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初中阶段提出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工作的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计算机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准则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2、要使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必须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1)根据教学大纲具体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就完成的任务。(2)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水平。(3研究教学内容的重点,并使用教学内容具体化。(4)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猖认知活动的机会。(5)分析强化的效果,制定强化策略。(6)设法在课堂上建立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良好气氛。(7)考虑根据班上学生中的不同情况给予区别对待(8)考虑怎样合理的利用时间。
3、教学研究报告写作要注意哪几点要求?
(1)突出主题论点,论证鲜明。(2)内容层次分明(3)叙述文字流畅,简明扼要。(4)使用语言规范,合符逻辑。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试卷及答案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试卷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具有哪些特点()
A 综合性
B 实践性
C 发展性
D 独立性
E 创新性
F 连续性
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A 信息技术课程
B 计算机辅助教育
C 计算机基础
D 信息技术教学
E 计算机远程教育
3、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经历那些阶段()
A 实验改革阶段
B 实验启动阶段
C 逐步发展阶段
D 快速发展阶段
4、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有哪些()
A 现代性特点
B 复古性特点
C 实践性特点
D 工具性特点
E 应用性特点
F 文化性特点
5、下面那些属于基本教学法()
A 讲授法
B 发现教学法
C 游戏教学法
D 谈话法
E 演示法
F 模型教学法
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是每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2、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完成()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3、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意义包括()和实践意义。
4、根据现代教学论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和基本教学法。
5、讲授法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讲述、( )和讲演。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做了怎样的规定?
2、请简单说明“练习法”方法、意义与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3、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4、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5、信息技术课具有哪些显著学习特点?
四、论述题(15分)
1、假设你接到了学校的任务,要你和你的学生共同来设计一个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网站,要求设计美观大方,内容丰富实际,有地方特色,简述你将如何发动学生,从哪些方面来着手准备,以及对网站的整体设计构思。
信息技术教育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真题
信息技术教育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真题
套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9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张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英语剧的形式教学, 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英语, 张老师的做法()。
【选项】
A.优化了教学目标
B.优化了教学条件
C.优化了教学过程
D.优化了教学资源
【答案】C
2.【题干】针对“好学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蒋老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 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进行分成教学。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选项】
A.诲人不倦
B.教学相长
C.循循善诱
D.因材施教
【答案】D
3.【题干】某小学对学生评优制度进行了改革, 增设了“创造之星”“孝心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该学校的做法()。
【选项】
A.不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B.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有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竞争
D.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D
4.【题干】某小学要求教师重视教学科研。卢老师抱怨道: “搞研究有什么用, 上课又用不着。”卢老师的说法( )。
【选项】
A.正确。教师须服从学校的一切安排
B.不正确。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C.正确。小学教师搞研究没用
D.正确。研究对应试帮助不大
【答案】B
5.【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我国中小学实行( )。
【选项】
A.校长负责制
B.校长责任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
【答案】A
6.【题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教师的待遇(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习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习题
单选题:
D1. 在交流与讨论中,()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
A.头脑风暴
B.同步讨论
C.辩论
D.合作性讨论
A 2. 教学目标的结构或者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一致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一致的看法。但最有影响的是布卢目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A.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B.熟悉、懂得与应用
C.生理、心理与情感
D.认知、情感与学习策略
D 3. 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评价可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的评价,第二阶段是对教学实施的评价,第三阶段是总结经验,形成模式。
A.教学管理
B.教学行为
C.教学科研
D.教学设计
D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下面()不属于创新型模式。
A.合作学习
B.探索与发现学习
C.问题解决学习
D.基于计算机的课堂讲演、练习、讨论
A 5. 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确信或者否定的评价与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有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A 6. ()是指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组合结构具有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规定。
A.教学模式
B.教学结构
C.教学设计
D.教学方法
C7. ()要紧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A.客观题测验
B.表现性评价
C.档案袋分析
D.论文题测验
C8. 在PowerPoint中的()视图下,不能完全显示三个区域也不可调节各区面积的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练习题
1章信息社会与教育
1.首届世界信息社会日是哪一天?
首届世界信息社会日——2006年5月17日第一届世界电信日哪一天1969年5月17日“第38届世界电信日暨首届信息社会日”主题是什么?
主题是“让全球网络更安全”和“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突出倡导网络文明和净化网络环境。
2.信息社会技术定义强调是什么?这种观点强调了技术是推动社会主要动力。
信息社会职称定义重点是什么?信息社会职业化定义把重点放在职业变迁上。
3.3C社会3C是指什么?“3C”社会(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
3A社会3A是指什么?“3A”社会(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
4A社会4A是指什么?“4A”社会(“3A”加农业自动化)
8C框架8C是指什么?所有参数都以英语字母C开头,即互连(connectivity)、内容(content)、社区(community)、商务(commerce)、文化(culture)、容量(capacity)、合作(cooperation)和资本(capital)
4.工业社会中传统文化基础是什么?基本读、写、算能力(“读、写、算”)
信息社会文化基础是什么?除了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信息素养。(“读、写、算、信息”)
5.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由哪几个相互联系板块构成?
四大板块:一、基础教育二、职业技术教育三、高等教育四、成人教育
6.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制度冲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个方面:1.人们对学校概念改变: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由学校转移到家庭或工作场所,这一转移将使中小学教育打破时空范围限制,产生开放性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分布于不同地方学生和教师可以同时坐在“虚拟教室”中进行学习、讨论,这一变化将打破“学校中心”或“课堂中心”。2.信息社会教育将是一个“人选择教育”社会:借助于电脑、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条件,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远程实时交互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等等,就有了实现可能。3.信息技术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练习题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练习题第1题(单选)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B.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
C.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包含“技术”一词,虽然所属学科不同,但研究范畴基本相同
D.教育技术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第2题(单选)下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3分)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因此整合内容中不包含信息技术的学习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具体学科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C.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些教学过程是传统教学无法完成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定比传统教学效果好D.通过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所以一般信息技术手段越先进,整合的效果就越好
第3题(单选)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是(C)。(3分)A.学习理论B.传播理论C.计算机理论D.教学理论
第4题(单选)结合所给案例思考,进行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时,以下各项中可以暂时忽略的是(B)。(3分)A.学生是否已经具备IE浏览器操作的知识以及进行网络资料查找的能力B.如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等级”评定C.网络教室的电脑是否联网
D.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利用BBS进行发帖和回帖
第18题(多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需要进行不断地交流,下面
对教学交流的描述,正确的有(ABD)。(3分)。
教学过程—分散研修—1'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题目(供学员选择)
5.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探微
八、计算机辅助管理研究
1.学校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模式的研究
2.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内容的研究
3.计算机辅助管理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实时管理和教育信息安全性等问题。
九、其它
(一)评价的总体研究
1.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2.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实施
3.整和课程中如何对信息技术能力评价
4.谈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5.信息技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相互影响
6.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7.信息技术学科教与学的评价
8.教学评价中的困惑与思考
9.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发挥学生自主性评价的重要性
10.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题目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的研究
2.因特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的研究
3.基于因特网教学模式的研究
4.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的研究
5.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
6.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教材的研究
7.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价体系的研究
8.教学模块的分析与探讨
2.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3.教师信息素养、能力评估的研究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HSB模式里H、S、B各代表什么?()
A.色相、饱和度、亮度
B.色相、亮度、饱和度
C.饱和度、色相、亮度
D.亮度、饱和度、色相
【答案】 A
2、小明家的电脑突然出现了不能访问所有网页的问题,而QQ能够正常登录和使用,以下情况最可能的是()。
A.网卡发生了故障
B.网卡、网线、路由器之间存在接触不良的现象
C.DNS服务器发生了故障或无法连接
D.电脑所在网络的网关发生故障
【答案】 C
3、用对分查找法和顺序查找法在数字序列“1,2,3,5,10,13,21,34,55”中查找数字13,两种方法都能访问到的数字是()。
A.34
B.5
C.21
D.10
【答案】 D
4、算式1011B+10D的运算结果是()。
A.100100
B.51H
C.15H
D.20D
【答案】 C
5、关于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在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的
B.信息本身是一些有形物质,如人体、报纸、书等
C.信息必须以某种记录形式表示出来,如文字、符号、声音等
D.信息必须寄存在某种传播媒体之中,如纸张、声波等
【答案】 B
6、下列关于SQL语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INSERT语句可以向数据表中追加新的数据记录
B.UPDATE语句用来修改数据表中已经存在的数据记录
C.DELETE语句用来删除数据表中的记录
D.CREATE语句用来建立表结构并追加新的记录
【答案】 D
7、在电影《头号玩家》中,人们沉浸在一个被称为“绿洲”的游戏世界里。该游戏采用的技术主要是()技术。
南阳理工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练习附答案
1. ( 单选题 )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
论和 ( )(本题分 )
A 、 系统方法
B 、 直观方法
C 、 科学抽象方
法 D 、 理想化方法 C 标准答案: A
2. ( 单选题 ) 下列各物体中 ,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A 、 习题集
B 、 录像带
C 、 教室环
境 D 、 教科书 标准答案: C
3. (单选题)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 “资源管理器”和 ( )(本题分 ) 回收站”
剪贴板” 我的电脑” 我的文档” 标准答案: C
4. ( 单选题 ) 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本题分) CPU 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CUP 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CPU 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CPU 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标准答案: B
5. (单选题)在Prowerpoint 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
灯片以页 的形式显示( )(本题分) A 、 普通视图 B 、 大纲视图 C 、 web 视图 D 、 幻灯片浏览视标准答案: D
6.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 ■上的安全标准()(本题分) A 、 S-HTTP B 、 SSL C 、 HTML D 、 SEL 标准答案: C
信息
技术教 应用
,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
( )( 本题分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7.(单选题)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 :()(本题分)
A、自我复制
B、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引起用户注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3)
贵阳学院清镇教学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_______级_______班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教学方法。
2、CAI系统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三个部分构成。
3、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按照“三阶段七环节”来进行,其中三阶段指的是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第三阶段是_____________。
4、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常用的教学研究方法。5积件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题(第小题4分,共20分)
1、研究性学习
2、异步式讲授
3、等级评定法
4、信息素养
5现代教育技术
三、简答题(第小题5分,共15分)
1、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初中阶段提出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要使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必须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3、教学研究报告写作要注意哪几点要求?
四、简述题(20分)
《信息技术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信息技术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育调查法
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1分),运用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2分),搜集研究问题的资料(1分),科学分析教育现状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实践活动(1分)。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全对得5分,要点表述不正确扣1-5分。
2、教师专业化发展
是指教师在社会分工中逐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有其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2分),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个体和群体不断发展的过程(2分),这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1分)。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全对得5分,要点表述不正确扣1-5分。
3、信息素养
是一种通过教育所培育的(1分),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1分)。它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2分),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1分)。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全对得5分,要点表述不正确扣1-5分。
4、任务驱动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具体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2分),将教学内容融入任务中,使学生围绕一个目标(1分),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2分)。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全对得5分,要点表述不正确扣1-5分。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要有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2分)
(2)任务要具有适宜性(1分)
信息化教学各模块试题
模块1:培训准备
1、(多选题)根据AECT 的94 定义,教育技术包括设计,开发,(a ),(d)和评价五大
部分。
a. 管理
b. 培训
c. 实施
d. 利用
2、(多选题)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c d)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过程
d. 教学资源
3、(单选题)下列关于教育技术的各种理解中,错误的是(b )。
a. 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含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
b. 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去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c. 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技术影响并促进学习
d. 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4、(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当作用,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 信息技术的功能强大,将代替黑板、图片、实物、演示实验仪器等传统媒体
c. 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应当争取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使用
d.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5、(多选题)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
取、( a )、( b )、传输与呈现。
a. 加工
b. 存储
c. 研究
d. 分析
模块2: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分析
1、(单选题)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知道、理解、运用、(a )。
a. 全部都是
b. 分析
c. 评价
d. 综合
2、( 单选题) 教师了解到本班同学都很喜欢音乐, 因此, 打算用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
信息技术在线练习题
在线练习题
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______ 正确答案:B
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系的知识技能,有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有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
2. 多媒体教室的核心媒体是______ 正确答案:C
中央控制系统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
3. 教学设计的关键是____________。正确答案:B
全面的教材对学习者的了解对教学原理的了解多教学方法的了解
4.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不包括______ 正确答案:B
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学习方法的确定学习环境的选择学习资源的设计
5.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
____________。正确答案:B
认知领域理解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6. 信息化教育的最高目标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A
素质教育培养智慧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信息化
7.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A
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师的职能学生的地位教学方法
8.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这是教育技术的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B
广义定义AECT 94定义AECT 2005 定义国际定义
9. 教师可以将屏幕内容传递给学生运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____________教学功能正确答案:A
实时广播教学功能示范功能远程控制功能自动辅导功能
10. 教师在自己机器上观看和检查网络上学生的屏幕信息用了
信息化教学各模块试题
模块1:培训准备
1、(多选题)根据AECT 的94 定义,教育技术包括设计,开发,(a ),(d)和评价五
大部分。
a. 管理
b. 培训
c. 实施
d. 利用
2、(多选题)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c d)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过程
d. 教学资源
3、(单选题)下列关于教育技术的各种理解中,错误的是(b )。
a. 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含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
b. 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去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c. 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技术影响并促进学习
d. 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4、(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当作用,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 信息技术的功能强大,将代替黑板、图片、实物、演示实验仪器等传统媒体
c. 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应当争取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使用
d.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5、(多选题)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
获取、( a )、( b )、传输与呈现。
a. 加工
b. 存储
c. 研究
d. 分析
模块2: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分析
1、(单选题)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知道、理解、运用、(a )。
a. 全部都是
b. 分析
c. 评价
d. 综合
2、( 单选题) 教师了解到本班同学都很喜欢音乐, 因此, 打算用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分析过程主要考虑了学习者特征中的(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章信息社会与教育
1.首届世界信息社会日是哪一天?
首届世界信息社会日——2006年5月17日第一届世界电信日哪一天1969年5月17日“第38届世界电信日暨首届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什么?
主题是“让全球网络更安全”和“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突出倡导网络文明和净化网络环境。
2.信息社会的技术定义强调的是什么?这种观点强调了技术是推动社会的主要动力。
信息社会的职称定义的重点是什么?信息社会的职业化定义把重点放在职业的变迁上。
3.3C社会的3C是指什么?“3C”社会(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
3A社会的3A是指什么?“3A”社会(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
4A社会的4A是指什么?“4A”社会(“3A”加农业自动化)
8C框架8C是指什么?所有的参数都以英语字母C开头,即互连(connectivity)、内容(content)、社区(community)、商务(commerce)、文化(culture)、容量(capacity)、合作(cooperation)和资本(capital)
4.工业社会中传统的文化基础是什么?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读、写、算”)
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是什么?除了具备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信息素养。(“读、写、算、信息”)
5.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由哪几个相互联系的板块构成?
四大板块:一、基础教育二、职业技术教育三、高等教育四、成人教育
6.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制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个方面:1.人们对学校概念的改变: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由学校转移到家庭或工作场所,这一转移将使中小学教育打破时空范围的限制,产生开放性的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分布于不同地方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同时坐在“虚拟教室”中进行学习、讨论,这一变化将打破“学校中心”或“课堂中心”。2.信息社会的教育将是一个“人选择教育”的社会:借助于电脑、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条件,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远程实时交互的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等等,就有了实现的可能。3.信息技术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7.什么是“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巨大落差的社会现象。广义来说,“数字鸿沟”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国际社会问题,而绝非只是教育问题。
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数字鸿沟”集中体现在什么方面?“数字鸿沟”集中体现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
8.信息化对教育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青少年自我封闭的趋势,影响他们融入社会生活。作为新教育教学手段,不可能达到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直接影响的教育程度。学生过分迷恋电脑,缺乏社会上的人际交流,不利于他们完善人格。学生过分迷恋电脑,可能会减少户外运动,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还有可能受到网上垃圾这些消极信息的腐蚀。
2.使人们产生误解,认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就是教学的全部,从而否定了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电教手段。
9.计算机辅助教育主要有哪两种形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简称CMI)。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降低教育成本
2.创造比较理想的教学环境
3.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模式
10.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信息化教育具有哪些显著特点?(1)教材多媒体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活动合作化(6)管理自动化(7)环境虚拟化
第2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般说来,信息技术的分类体系包括哪三个基本的层次?
2.我们可以从哪三个角度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结构并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3.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是哪一个?最早起源于美国
被大家所认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端是哪一年?1958年
4.最早提出信息素养的是谁?(包括国籍、人名全称和时间)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
5.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议出版的《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所指出的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分为哪几个方面进行表述?
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
其中信息素养的三个标准是什么?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6.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第一阶段及这一时期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重要事件的主要内容。主题提示:(1)时间与发展特征;(1982—1990)重点实验,初见成效
(2)瑞士洛桑会议;1981年教育部派代表团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信息处理联合会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了解了其他国家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情况和一些学术观点(3)计算机教育实验工作;教育部于1982年决定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5所大学的附属中学(高中)进行中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工作,在大学的帮助下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由大学提供师资和设备,开始了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历程。
(4)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Programming, The Second Literacy)”是前苏联西伯利亚科学院院士伊尔消夫(A.P. Ershov)在1981年瑞士洛桑举行的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上所作的大会主题报告的题目(5)第一个实验性纲要;1983年,当时的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工作会议”,在总结试点学校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以程序设计为为的试验性大纲——《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指导纲要(试行)》,于1984年颁发。大纲规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6)84年大纲的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掌握基本的BASIC语言并初步具备读、写程序和上机调试的能力;
3.逐步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时间及发展特征。
第二阶段(1991—1999):总结经验,逐步发展
第三阶段(2000—现在):创造条件,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