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微专题6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最新版】目录一、气温变化的基本概念二、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三、气温变化的应用与意义正文一、气温变化的基本概念气温变化,指的是大气中温度在不同时间、空间的变化情况。

气温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气温变化可以分为短期变化和长期变化,短期变化通常由天气系统引起,而长期变化通常由气候系统引起。

二、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气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纬度因素、地形地貌因素、海陆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1.纬度因素:气温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热量分布不均。

2.地形地貌因素: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以及山谷地区的气温在夜间升高,这是因为山谷地区的冷空气会沿着山谷流向低地,形成低温。

3.海陆因素:海洋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沿海地区的气温起到调节作用,使得沿海地区的气温波动较小。

而陆地的气温波动较大,这是由于陆地的热容量较小,热量的吸收和释放较快。

4.人类活动:人类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这就是著名的“温室效应”。

三、气温变化的应用与意义气温变化对于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和研究气温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预测气温变化,提前做好防寒、防暑等措施,保护人类健康。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根据气温变化,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时间,提高农业产量。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根据气温变化,设计合理的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舒适度。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地理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1. 气温的分布:气温在地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气温较高,极地和高山地区的气温较低。

同时,海洋和大陆的气温也有差异,海洋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

2. 气温的控制因素:气温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纬度、海拔、地形、海洋暖流等。

纬度越低,气温一般越高;海拔越高,气温一般越低;地形的影响可以使某些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地区更高或更低;海洋暖流可以增加沿岸地区的气温。

3. 气候带:气温的分布也与地球的不同气候带有关。

地球上按纬度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寒带气温低,温带气温适中,热带气温高。

4. 降水的分布:降水也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通常,赤道地区和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多,而极地和一些高山地区降水较少。

5. 降水的控制因素:降水的控制因素包括纬度、地形、风向、海洋暖流等。

纬度较低的地区降水较多,纬度较高的地区降水较少;地形可以影响降水分布,如山脉能引发降水,形成雨影效应;风向可影响降水分布,例如季风带来了亚洲南部和非洲北部的降水;海洋暖流能够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

6. 降水类型:降水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包括雨、雪、冰雹等。

降水类型与气温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低纬度地区一般以雨为主,高纬度地区则可能出现雪和冰雹。

而山区由于海拔较高,常常出现降水形式的多样性。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详解与案例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详解与案例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详解与案例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一、知识详解: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纬度低(高),太阳高度角大(小),辐射强,气温高(低)【特殊】纬度高,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日照时间增长,气温高(如吐鲁番盆地)(2)气压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气温高(3)风带: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把低纬度地区的热量带到高纬度地区,起到增温作用;反之,风若由高纬吹向低纬,把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到低纬度地区,起到降温作用,如秋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寒潮会使我国南方大幅度降温。

→大陆西部:(30-40°冬季、40-60°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气温高→大陆东部:靠近冬季风源地,气温低:远离冬季风源地,气温高(4)地形:→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海拔低,空气密度大,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坡向:处阴坡,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则气温低;处阳坡,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则气温高→谷地:河谷地形,易盛行下沉气流,气温增高,且抑制空气对流,热量不易扩散→盆地:地形封闭,冷(热)空气不易扩散,气温低(高)→冷空气:迎冷空气一侧,受山脉阻挡,冷空气堆积,气温低背冷空气一侧,受山脉阻挡,冷空气影响小,且易形成焚风效应,空气下沉增温,气温高(4)洋流→受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明显,气温高→受寒流影响,降温作用明显,气温低(5)地面性质→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裸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湖区、库区、植被丰富区比热容大,有调温作用:(6)天气状况→云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吐鲁番盆地最低海拔-154.3米,1975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达49.6℃,被称为我国的“热极”。

分析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热极”的原因。

【答案】①地处中纬,夏季白昼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②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③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失(海拔低,气温高);④植被、水域稀少,夏季陆面升温快。

高中地理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重点归纳!

高中地理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重点归纳!

由于太阳辐射间接影响大气的“体温”,地面辐射直接影响大气的“体温”,大气逆辐射又补偿部分损失的热量,因此影响大气“体温”的因素非常多,主要有纬度位置、大气自身条件(大气环流、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势的高低及山脉的走向和坡向、不同地表的反射率与比热容等)和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影响气温)等。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影响气温的因素很多,抓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关键,下面以欧洲一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简要分析。

(1)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向北减小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规律: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气温越低;一月的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接收太阳辐射的时间越短,气温越低。

风成湖:多见于沙漠地区,因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地下水出露形成湖泊。

海成湖:海成湖原系海湾,后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形成湖泊。

(2)图中同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低于海洋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规律:同纬度,冬季陆地的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

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的气温降得快,海洋的气温降得慢。

(3)图中甲处的气温比同纬度东侧地区高主要影响因素:大气环流。

规律:从低纬来的气流增温,从高纬来的气流降温。

原因:图示区域主要位于西风带,从低纬来的西南风对甲处的影响大于同纬度东侧地区,因此甲处气温偏高。

(4)乙处等温线向北凸主要影响因素:洋流。

规律: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海域气温高。

原因:乙处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有增温作用,因此乙处比东西两侧(同纬度)的气温高。

(5)丙处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且西侧的温差大主要影响因素:山脉的走向与坡度规律:山脉的走向决定了等温线的走向,山脉两侧的等温线越密集,则坡度越大。

原因:丙处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山脉的西侧坡度大,等温线较密集。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 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  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

5.逆温的利与弊 (1)利: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 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③逆温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可以把逆 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谷地中的逆温带 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冬季的温度水平,有利于果树越冬、减少蔬菜种植的热能投入、为牲畜 提供避寒、越冬场所等。 (2)弊:①空气对流运动被抑制,加重大气污染;②易产生大雾天气、阴雨天气、冻 雨天气等;③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影响交通。
(3)年变化: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7 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北半球);海 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8 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 2 月(北半球)。
(4)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年变化越大,太阳辐射年较差大,气温年 较差大。 ②海陆位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 ③地形:一般高原(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巴西高原等)海拔高,夏季气温低,冬季 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不太低,气温年较差小;盆地(如四川盆地),因地形闭塞,冬季受 冬季风影响小,气温年较差小(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平原地形,受冬季风影响 大,气温年较差大。
(3)大量甲烷坑洞出现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区域碎片化,大量坑洞对驯鹿的迁 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破坏苔原地表植被,减少驯鹿食物来源;坑洞释放出大量甲烷导致 当地气温进一步升高,使喜寒的驯鹿难以适应。
方法总结·寻规律 1.等温线走向(弯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依据等温线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纬度(太阳辐射);②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位置 (或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③等温线与山脉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地形、地势。 (2)依据等温线弯曲判断季节 ①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如 1 月份。 ②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如 7 月份。 以上判断方法为“一陆南,七陆北”。海洋上判断方法与之相反,其影响因素是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

2024年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1. 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大气中的温度,它是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个气象要素。

2. 气温的测量:气温的测量通常使用气温计来进行。

常见的气温计有普通水银气温计、最高最低温度计、蒸发式湿球温度计等。

3. 气温的变化因素:- 纬度因素: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主要原因是接收太阳辐射的能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 海洋因素:海洋的温度较为稳定,因为海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稳定了海洋的温度。

- 大陆因素:大陆的温度较为剧烈,因为陆地的比热容较低,容易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海洋对附近地区的气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 气温的季节变化:气温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倾斜所引起的。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光照强度在不同季节有所不同,同时倾斜使得太阳光垂直射到地面的角度也不同。

南北半球的气温季节变化正好相反。

5. 气温的日变化:气温在一天中也会有昼夜变化。

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地面开始受到日照的影响,气温逐渐升高;而当太阳下山时,地表开始散热,气温逐渐降低。

6. 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在一年中也会发生变化。

通常来说,气温在夏季较高,在冬季较低。

这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的影响所导致的。

7. 气温的气候类型:根据气温的分布特点,地理学上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在不同的气候带内,气温的年、季、日变化特点有所不同。

8. 气温的影响因素:- 地理因素:包括纬度、高度、地形和地貌等因素。

这些因素决定了地区的太阳辐射接收量和热量释放量,从而影响气温。

- 大气因素:包括大气组成、云量、风向等因素。

大气的组成和云量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从而影响气温。

- 水体因素:包括海洋、湖泊和河流等水体。

水体具有较大的比热容,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稳定了周围地区的气温。

地理高考知识点气温的空间分布

地理高考知识点气温的空间分布

地理高考知识点-气温的空间分布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就是全文阅读,欢迎大家跟小编一起学习。

气温的空间分布:(1)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说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

∵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北半球同一纬度上,一月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

(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

【记法】:一陆南凸;高高低低。

④7月世界最热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

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亚。

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上。

气温年较差:(1)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2)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3)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高纬相反)(4)注意: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①纬度(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②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④天气状况(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

第 1 页。

高三地理专题气温专题(共71张PPT)

高三地理专题气温专题(共71张PPT)
≤ 在某一海拔高度上 T理论____T实际
逆温及其影响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1)辐射逆温: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 面辐射散失热量多,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 少,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注意: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 慢。
纬度:高纬地区>低纬地区 海陆分布:陆地>海洋 天气状况:少云区> 多云区 地形地势:平原>高原和山区 下垫面性质: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 密;旱地>水田大。
【例题】
例2、读各纬度平均气温年较差示意图,分析回答。
(1)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 自低纬向高纬增加 。原 因是 最冷月与最热月热量收入差随纬度递增( 高纬太阳高度角
中高纬度大陆 冬季黎明前
平流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中纬度沿海地 区
地形 逆温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 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 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
盆地和谷地中 夜间
锋面 逆温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 间温度差异显著
锋面活动地区
逆温的利与弊
1).逆温有利: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2019全国卷3)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 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 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 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 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 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问:一天中,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气温知识点总结一、地球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1. 太阳辐射:地球的气温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并达到地球表面时,会被地球表面的颜色、纹理等因素吸收或反射,从而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

2. 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地球的大气层由不同的气体组成,其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甲烷等具有吸收和发射热辐射能力,能够使地球保持一定的温暖。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对气温有一定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速度和自转轴的倾角导致了地球各地的日照时间和太阳的入射角度不同,从而影响了地表的温度分布。

4. 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分布: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高山地区由于较高的海拔会导致气温下降,而海洋则对气温具有调节作用,使附近陆地的气温较为温和。

5. 人类活动:人类的工业活动、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气温上升。

二、地球的气温分布1.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赤道地区温度较高,极地地区温度较低。

2. 季节变化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圆形,因此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和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这使得地球各地在不同的季节受到的太阳直射辐射变化不同,进而影响气温分布。

3. 地形和海洋对气温分布的影响:海洋会对附近的陆地气温具有调节作用,使得气温相对稳定。

而高山地区由于海拔的增加,气温会逐渐降低。

4. 气候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地球北半球温带和南半球温带的气温比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都要温和。

三、地球气温变化的表现和影响1. 温室效应: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地球大气层对可见光的透明度较高,但对红外线的透明度较低,从而使得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难以从大气层释放出去,导致地球的平均温度上升。

2.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增加。

全球变暖导致了冰川和冰盖的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气温是指大气中分子的热运动活动产生的热量,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气温的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理因素、海洋因素、大气环流因素、地表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因素以及它们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首先,地理因素对气温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的轴倾斜引起了季节的变化,使得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阳光的照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气温分布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由于阳光直射,温度较高,而极地地区则由于阳光斜射,温度较低。

其次,海洋因素对气温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热体,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和释放储存的热量。

海洋对附近地区的气温具有调节作用,使得沿海地区的气温较为温和,多云多雾,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而内陆地区由于缺乏海洋的影响,气温变化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第三,大气环流因素对气温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空风的运动,直接影响到气温的分布。

例如,季风是大气环流中的一种现象,当气温差异较大时,就会产生季风现象。

季风会导致气温分布的变化,造成季节性的温差。

此外,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移动也会影响气温分布,高压区域气温较低,低压区域气温较高。

第四,地表因素也对气温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地表的颜色、纹理和海拔高度都会影响辐射平衡和热量的储存与释放。

例如,黑色的表面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因此气温较高;而白色的表面则能反射太阳辐射,气温较低。

此外,地表的纹理会影响辐射的散射和吸收,纵向的山脉会导致气温的降低。

最后,人类活动对气温分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工业化、都市化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此外,大规模的灌溉和湖泊的蓄水也会改变地表的热量储存与释放,进而影响气温分布。

综上所述,气温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理因素、海洋因素、大气环流因素、地表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地球各地区的气温分布规律。

深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为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气温与降水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中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

本文将介绍全球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全球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首先是太阳辐射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赤道区域接收的太阳辐射最为强烈,所以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较高。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的能量被地球大气层和地表反射回太空,导致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

其次是地形的影响。

山脉和高原通常具有较低的气温,因为空气在上升时会迅速冷却。

相反,平原地区因为没有地形的阻挡,太阳辐射能够直接照射地表,从而使得气温较高。

它们的不同地形和海陆分布也对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大气环流的影响。

两个主要的大气环流带是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和高纬度地区的副极地低压带。

这些环流带的存在会导致赤道附近和副热带地区的降水量较高,而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较低。

其次是地形的影响。

山脉通常会拦截云层和湿空气,导致山脉背风面的地区降水较少,形成所谓的“雨影效应”。

相反,在山脉的风ward 面,湿空气上升并冷却,形成云和降水。

此外,海洋对降水分布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表面的水蒸气会随着风向运动到陆地上,从而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所以,靠近海洋的地区通常降水量较多。

最后,地球自转也会对降水分布产生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的大气形成了风系和季风。

风系主要影响赤道附近的降水分布,而季风则主要影响地中海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降水情况。

总结起来,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由太阳辐射、地形、大气环流、海洋和地球自转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和研究这些分布规律对于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农业、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也影响着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深入研究和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以便更好地适应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气温

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气温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3-3 气温知识系统考点精讲一、气温的日变化(一)大气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后,太阳辐射变强,地面增温,大气温度升高)2.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3.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4.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二)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海陆位置: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原因: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

这里可以适当迁移水汽较充足,湿度较大地区日较差会较小。

3.天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保温作用比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4.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①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5.注意低纬度的高原,其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大。

原因: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

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二、气温的年变化(一)海、陆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6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7月份;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8月份。

(辐射最弱为12月,陆地气温最低为1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2月份)(二)气温年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高中地理 二轮复习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共26张ppt)

高中地理 二轮复习气温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共26张ppt)

2020/5/15
18
④对各种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工人的影响)高温中暑、低温冻伤,需增加预防衣物, 增加投资成本。(对建设工期影响)施工较慢,延长建设工期,工作效率低。(建设物质)对 建设材料需要达到耐高温或耐低温要求,增加建设难度和成本。
[误区警示] 1.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该说法是错误的。沙漠热容量小,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气温昼夜温差大。 2.山地背风坡气温较高。 这样理解是正确的。一般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阴雨天气多,气温低,而背风坡气流 下沉增温,形成焚风;如果是冷空气的迎风坡,则迎风坡一侧冷空气积聚,气温低,而背 风坡由于山脉阻挡冷空气,气温偏高。
2020/5/15
2
(7)大气环流因素:如临近冬季风源地,气温低;受盛行西风影响,气温高。 (8)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气温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1)日变化: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即当地 地方时 14 时)。 (2)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①天气状况:晴天>阴天,昼晴夜晴变化最大,昼阴夜阴变化最小。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性气候。 ③地势:地势高,昼夜温差大,如青藏高原。 ④地面状况:植被丰富的地面昼夜温差小。
2020/5/15
19
3.对气温的描述用语:严寒、凉爽、高温和炎热,其中气温最高的是炎热。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应是高温表示气温最高,其次是炎热,较低的是凉爽,最低的是 严寒。 4.沿海、沿湖地区冬季、夏季气温都较高。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沿海、沿湖地区由于大面积水体的调节作用,冬季增温,气温偏 高,夏季降温,气温偏低,气温年较差较小。
①受西南季风影响弱 ②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③河流湖泊稀少 ④沙漠面积广阔

高三地理主干知识复习资料——气候

高三地理主干知识复习资料——气候

高三地理主干知识复习资料《气候》一、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1.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海洋8月北半球陆地1月,海洋2月南半球陆地1月,海洋2月南半球陆地7月,海洋8月(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低纬大于高纬②地形:高原大于平原凸地小于凹地③天气状况:晴天大于阴天④海陆因素:内陆大于沿海⑤植被:沙地大于林草地(3)影响气温年较差的主要因素:全年高温终年寒冷气温的总体特征终年温和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年平均气温的高低;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月份(4)气温特点的描述方法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等温线图等温线示意图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因素及等温线特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呈东西走向。

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同一纬度,夏季大陆比海洋热,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冬季大陆比海洋冷,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一陆南,七陆北”受地形影响,等温线出现弯曲或局部闭合。

等温线穿过山脉时,向低纬方向凸出;等温线走向与山脉或等高线平行。

同一纬度,暖流沿岸气温较高,寒流沿岸偏低暖流: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洋流向凸”气温分布特点描述方法气温空间变化趋势温差大小(等温线越密,单温距离的温差越大)高温中心(低温中心)分布港口 a b cd 80°W50°N110°W 太 平洋 大西洋二、降水分析1.降水的形成的条件:充足的水汽;气流上升运动(冷却凝结);凝结核较多;2.降水的类型 类型 成因 降水特点 典型分布地区 对流雨 空气强烈受热上升水汽冷却凝结。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

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地形雨 暖湿空气遇到地形阻挡,沿迎风坡爬升,水汽冷却凝结。

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锋面雨 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6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

2.时间变化:一天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在日出前后。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陆地出现在7月,最低1月;南半球相反。

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都要比大陆向后推迟一个月。

3.空间变化:对流层中,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减低,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

全球气温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北半球一月份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冷,七月份相反。

暖流经过海域比同纬度海洋水温高,寒流相反。

下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上图为某海域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冬季的北半球
B.此图表示夏季的北半球
C.此图表示冬季的南半球
D.此图表示夏季的南半球
2.若上图为某大陆近地面等温线分布图,则a区域可能是()
A.高原高压中心B.高原低压中心
C.盆地高压中心D.盆地低压中心
答案 1.C 2.A
解析第1题,根据等温线数值的递减方向可判定该海域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海水的温度较高,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此时应为冬季。

第2题,根据闭合等值线判读原理“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该区域温度偏低,应为高压中心,可能是高原。

下图为“某地区平均气温最低月等温面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四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丁、乙、丙B.乙、丙、甲、丁
C.丁、甲、丙、乙D.丁、乙、甲、丙
4.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原因(如大气层稳定、风力弱、湿度大等),也有人为原因。

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区域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根据气温递变规律,可从图中读出四个地点的气温。

甲地为-2℃~0℃,乙地为-2℃~0℃,丙地为-4℃~-2℃,丁地为4℃~6℃。

因此,气温排序应是丁>甲>乙>丙,或丁>乙>甲>丙,或丁>甲=乙>丙。

第4题,乙区域近地面出现了逆温现象,这有利于大气层结构稳定,抑制了上升气流,加上该区域为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气体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