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管理体系认证价值与价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管理体系认证价值与价格
- 写在首次全国认证价格大检查之际
陈华200705
几乎所有的人都清楚地记得:购买商品(包括服务)时,首先跃入人们眼帘的是价格,引人注目!究其缘由: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当然,价格不完全由价值决定,同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供求平衡时,价格与价值相符。

这就是价值规律—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自上世纪末以来,有关管理体系认证(以下简称认证)服务的价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连续多年来,认证服务价格持续走低,原因何在?众说纷纭,然不可否认的是认证服务因贸易活动,尤其是双边/多边贸易活动的发展应运而生,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具有经济性,表现价值规律。

●认证的价值,主要指认证价值和认证使用价值
■认证价值:为解决贸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信任。

形成认证价值的主要要素是:公正性、客观性、互认性、品牌。

■认证使用价值:认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是认证有效性的保证、认证结果采信的基础。

形成认证使用价值的主要要素:标准、能力、审核、认证文件(证书)。

●价格体系
■价格项目:认证申请费、审核人日数、认证/注册费、年金。

■给定价格项目的基本单价。

■提供不同性质/类型的审核人日数规范。

■技术专家的费用不能列入价格项目。

■实习审核员的人日数不能计算价格。

●价格机制
■单价的确定与国家/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行业发展需要相关联。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可以采用不同的给定/指导价格。

■建立并应用审核人日数的调整机制/规范,诸如:结合审核技术规范;IAF GD 2:2005(CNAS—CC12)提供的附件2、附件3、附件5及其相关技术规范。

■影响认证价值量的保值、增值的服务能力。

■允许的调整,如CCAA关于《认证机构公平竞争规范—管理体系认证价格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

●价格与价值的基本关系,构成了四种市场区域:低价低值(有“便宜没好货”之称)、低价高值(暂时
的促销行为,且易被客户误解)、高价低值(欺骗性的营销行为,多发于不知情或供不应求时)、高价
高值(有“物有所值”之称)。

●可选竞争模式—市场经济普遍适用的两种竞争模式:价格竞争和价值竞争
无论选择何种竞争模式,都不能以牺牲认证有效性为代价,应在认证行业的价格体系和价格机制的范畴内开展有序竞争。

■价格竞争:通过削减富裕成本,或优化过程或提高过程效率(如采用CAAT[computer assisted auditing techniques]),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向客户提供与竞争对手相同的认证的价值,抢占市场/谋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价值竞争:提高认证价值和/或使用价值,如通过品牌建设,为客户提供知名可信的认证,或提高认证人员的能力,为客户提供风险规避等,赢得客户。

●不正常的现状事例—背离价格体系和/或价格机制的不正常的低价低值和/或高价低值表现
■低价低值的表现:减少审核人日数、减少现场抽样量、专业审核员/技术专家配置不足、技术专家不到场、实习审核员单独审核、现场记录替代现场审核,甚至卖证等。

■高价低值的表现:专业审核员讲“外行话”、审核员看不懂管理图表(工具)、审核方式/方法不适等。

可能的因素:
①认证行业价值链存在不匹配关系,如:注册审核员培训机构与认证机构、认证机构与审核机构(关键场
所)、认证机构与办事处(一般场所)、认证机构与客户(含获证客户及其客户)等之间供需价值量和目标不一致;(由于咨询不是认证价值链的必需环节,而前些年出现的咨询机构“控制”认证机构的局面是因认证机构缺乏市场开发策划、或为降低市场开发成本、或为体制遗留问题所致,随着行业监管措施的实施,这种局面必将被打破。

故本文不讨论“咨询”对认证价值链的作用。


②一些机构(含培训机构)职责履行与应负责任、利益获取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缺乏对等性认识;
③一些认证机构(含审核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适宜,如人员选择以年龄为界、能力评价以扩大机构
业务范围为目的;可控的专职审核员数量偏低;审核员(含见证审核员)能力保持和专业发展的资源与有效性不能保证;
④审核准备过程的管理不注重,如配置的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提供的是淘汰技术;提供的专业培训流于形
式(记录);进入审核现场前未查阅受审核方的相关文件、适宜的法律法规,导致现场审核缺乏系统性,不乏随意性,甚至有走马观花之嫌;
⑤审核过程过分强调记录的数量(字数),用于记录的时间远高于询问、倾听、观察、验证的审核时间,
不注重审核证据的收集和审核发现的评价;
⑥机构管理及品牌建设不注重,急功近利意识浓厚。

机构(含审核机构)自身体系运作目标不明、能力不
足、信息不清、方法匮乏,管理技术/工具束之高阁。

综上,同质性的认证机构之间出现了差异:要求相同、理念不同;准则相同、能力不同;过程相同、方法不同;环境相同、结果不同;行业相同、利益不同,继而逐步引发了无序竞争、价格走低、信誉受损,认证的价值不易/不能实现,行业的信誉受损。

应当指出,自2002年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以来,由国家立法、政府主管部门(包括地方质量技术监督
局和地方检验检疫局)监督执法、认可机构能力技术约束、行业组织自律和社会监督的认证监管体系框架已经形成,并进入实质性监管阶段,初显成效端倪,尤其是这次全国范围的认证价格大检查行动,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和监管作用。

初浅的建议
■抓价格、保价值。

为确保认证的价值,在认证市场培育阶段,切实履行从业准入、淘汰与限制政策,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抓源头、练内功。

引导认证机构策划战略目标,建立适宜的KPI,有效开展认证人员(尤其是级别审核员)的选择、评价工作及其专业发展安排,逐步提高专职认证人员素质和技能,以及可控的专职人员比例;提高市场开发和技术开发/管理能力,努力培育客户忠诚度,提高客户保持率。

■科学利用价值规律,不断完善并灵活运用价格机制,有效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价值链各方的互利关系。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有力的失信惩戒机制,强化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

■不断完善、丰富认证监管体系的内涵,调动并发挥各级监管作用,适时开展认证有效性评价工作,提高认证结果的采信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