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程——电影与文学
电影校本课程设计
电影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
2. 学生能够掌握电影的基本拍摄技巧、剪辑技术与表达手法。
3. 学生能够了解电影与文学、戏剧、美术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影作品的主题、形式、风格等方面。
2. 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创作一部短篇电影作品,展示其创意与技巧。
3. 学生能够通过电影鉴赏与评论,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影艺术的热爱,激发创作激情,提高综合素质。
2. 学生通过电影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3. 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现象,通过电影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电影素养。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表达。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电影创作和鉴赏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影基础知识:电影概念、类型、发展历程,电影与文学、戏剧、美术等学科的联系。
教学安排:1课时,引导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多元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
2. 电影拍摄技巧:镜头语言、画面构图、拍摄手法、剪辑技术。
教学安排:2课时,让学生掌握电影制作的基本技巧,为创作实践打下基础。
3. 电影主题与风格:电影的主题分类、风格流派、导演与作品分析。
教学安排:2课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电影作品的能力。
4. 电影剧本创作:剧本结构、角色塑造、情节构思、对话编写。
教学安排:2课时,指导学生进行剧本创作,锻炼其创意表达能力。
5. 电影作品创作实践:分组创作短篇电影作品,涵盖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环节。
教学安排:4课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6. 电影鉴赏与评论:分析经典电影作品,学会撰写影评,提升审美能力。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电影与文学,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通过影像和声音来展现故事情节;而文学则是一种文字表达的艺术,通过文字来描绘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尽管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电影和文学都是艺术创作的载体,它们都是艺术家用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工具。
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电影剧本,都是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
通过文字或影像,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因此,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作品,都具有相同的创作价值和艺术意义。
电影和文学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比如,电影和文学都需要通过人物、情节、对话等元素来构建故事,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共鸣。
无论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小说情节,还是电影中的角色、情节,都是艺术家用来传达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些元素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艺术世界,让观众在其中沉浸、思考。
电影和文学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关系。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等,这些改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原著的精神和意义,并通过影像的表现形式将故事呈现给观众。
同时,一些优秀的电影也会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成为文学作品的源泉,如《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这些电影通过观众的喜爱和传播,影响了文学界的创作方向和风格。
总的来说,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它们在艺术表达和创作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共同传达了艺术家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电影和文学的结合和互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拓展我们的艺术视野,提升我们的审美品味。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从中汲取灵感,丰富我们的生活和思想。
从电影与文学关系看语言媒介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电影与文学的共同点
叙事性
叙事是电影和文学的基本要素,两者 都通过叙述故事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叙事性是电影与文学的共同点之一, 也是两者能够互相借鉴和融合的重要 基础。
电影和文学在叙事方式上有所不同, 但都强调情节、角色和故事的完整性 。
语言艺术
电影和文学都是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语言来传达情感和塑造形象。
跨媒介合作与版权运营
文学与电影的跨媒介合作促进了版权运营的发展,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作品的市场 化运作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从电影与文学关系看语 言媒介的发展
语言媒介的演变
语言媒介的起源
从口头语言到书面文字,人类语言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 过程,为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基础。
03
语言媒介在电影中的运 用
对白设计
总结词
对白设计是电影语言媒介中的重要元素,它能够塑造角色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并传达情感和意义。
详细描述
在电影中,对白是角色之间的交流方式,它能够反映角色的性格、身份、情感和意图。对白的设计需 要考虑角色的口音、语速、语气等因素,以使角色更加生动可信。同时,对白也需要与场景、气氛和 剧情相符合,以更好地推动故事的发展。
跨媒介改编
许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这种改编不仅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 ,也丰富了电影的创作资源。
跨媒介创作趋势
交互式叙事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式叙事成为跨媒介创作的新趋势,文学作品和电影开始融合更多 的互动元素,让观众能够参与故事的发展。
陈阳-影视文学教程(第二版)第二章 电影经典理论与文学
第一部分影视与文学影视文学教程电影经典理论与文学第二章第二章电影经典理论与文学C O N T E N T S目录0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02俄国形式主义和蒙太奇学派03安德烈·巴赞第一节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理论电影作用在于“激发情绪而不是叙述事件”。
•重现生活环境•作者自己的激情,感染观众•创造外部环境,营造“心理气氛”激发情绪他所提及的电影艺术方法,在艺术通感的基础上,与传统的文学、艺术理论有着诸多的同构关系。
同构关系他希望将电影从当时的幼稚状态提升到艺术的高度,此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卡努杜将电影的“激发情绪”和“叙述事件”功能相对立,过于极端。
复杂影响1911年,乔托·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称电影既不是情节戏也不是戏剧,而是把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门艺术加以综合的新艺术,电影是可以用来抒发情感、表现心灵的。
第七艺术一、乔托一、乔托··卡努杜爱泼斯坦在《电影的本质》一文中阐述“凡是由于在电影中再现而在精神特质方面有所增添的各种事物、生物和心灵的一切现象,我将都称之为‘上镜头’的东西。
凡是通过电影的再现而无所增添的现象,都是不‘上镜头’的,因而也就不属于电影艺术。
具备“上镜头性”的内在依据,是电影所拍摄的物象能够显现出内在的生命和灵魂,这也使得电影具备了基本的诗意特征。
”爱泼斯坦的电影“纯艺术”观念明显带有激进色彩。
作为研究本体的方法,这样去除电影与社会复杂联系的做法尚有可取之处,因为它在发现“上镜头性”的同时,也指出了电影“再现内在精神特质方面”的艺术目标。
但是,电影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并不能因此而去除掉,电影艺术性的提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它的社会属性。
对于电影本体的研究,爱泼斯坦的贡献还在于他提出了“时空凹凸”和“时间次元”等概念。
爱泼斯坦还提出,方位感除了“空间的三次元”之外,还存在“第四次元”,亦即“时间次元”,“‘上镜头’的动态,就是在这种空间——时间体系中的一种动态,一种同时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的动态。
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的互文性——以复调与视点为例
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的互文性——以复调与视点为例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的互文性——以复调与视点为例叙事是人类传播信息、沟通情感和体验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既存在于文学领域中的小说、诗歌等文本中,也同样存在于电影这样的视觉艺术形式中。
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在互文性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流,其中复调与视点作为关键要素在两者之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复调,又称声音异质性,指的是多个声音线索共同构成的一种叙事策略。
在文学叙事中,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声音和意见交互,呈现出多元的叙事结构。
这种复调的应用在电影中同样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电影通过切换不同人物的视角和声音,使得观众能够深入了解多个角色的内心感受和意识流动。
例如,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导演冯小刚巧妙地运用复调手法,交替展现了三位主要角色的视角和内心独白,使得观众可以全面了解各自的动机和情感,进一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而视点,则是指叙事者或观察者所采用的特定角度和观察方式。
在文学叙事中,通过叙述者的选择和塑造,可以实现多样化的视点呈现。
同样,电影也通过导演的摄影和镜头运用,以及演员的表演,来传递特定的观察视角。
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导演李安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摄影技巧和角度,将主人公在海上漂流的经历以独特的视觉方式展现出来,使得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恐惧和坚持。
在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的互文性中,复调与视点的结合常常带来丰富多元的叙事效果。
通过复调,电影叙事可以呈现出多个声音线索之间的互动,进一步丰富和展开故事的内涵。
而通过视点的切换和选择,叙事者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上进行观察和探索,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故事的本质。
这种互文性的运用,不仅使得电影叙事能够借鉴文学叙事的丰富经验和技巧,同时也丰富了传统文学叙事形式。
然而,电影与文学的叙事也存在一些差异。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介,其叙事形式更加注重图像、声音和动作等元素的传达。
相比之下,文学叙事更加依赖文字和抽象的描述,更加注重语言的韵律和修辞。
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的互文性——以复调与视点为例
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的互文性——以复调与视点为例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的互文性——以复调与视点为例引言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都是叙事艺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挖掘并理解故事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之间的互文性,并以复调与视点这两个方面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深入理解叙事学的共性与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电影与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结构以及其背后的叙事技巧。
一、什么是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电影叙事学是研究电影叙事手法和结构特点的学科,它关注影片如何通过图像、音频、对话和其他元素来呈现故事、塑造角色以及传递情感。
而文学叙事学则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手法和结构特点,它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形式的文学作品。
两者都着眼于讲述故事,但因为媒介的不同,也存在一些差异。
二、复调在电影与文学中的应用复调是文学叙事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多个叙述者或叙事视角同时出现,相互交错来呈现故事。
在电影中,通过不同摄影机角度、切换场景和章节跳跃等手段,可以实现复调的效果。
例如,电影《钟馗伏魔:雪妖魔灵》中,既有主要角色张小凡的视角,也有其他角色的视角,通过这种复调的手法,使得观众可以获得多个视角的信息,了解故事的多面性。
而在文学作品中,复调可以通过不同人物的独白或对话来实现。
比如,晓红的《红楼梦》中,通过众多人物的独白和对话,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同一事件的态度。
三、视点在电影与文学中的运用视点是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指的是叙事者选择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的过程。
在电影中,选择不同的摄影机角度和拍摄手法可以改变观众的视角,从而实现叙事的不同效果。
例如,近年来流行的POV(即"Point of View")镜头,通过模拟人眼的视角,使观众能够沉浸到角色的感受中去。
而在文学中,选择不同叙事视角可以实现相似的效果。
例如,小说《骆驼祥子》中,作者鲁迅选择以第三人称的叙事者视角来呈现,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主人公祥子的内心痛苦与挣扎。
文学与电影艺术:文学作品与电影的互文关系 - 教案
文学与电影艺术:文学作品与电影的互文关系教案一、引言1.1电影与文学的关系1.1.1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常从文学作品汲取灵感。
1.1.2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层次主题。
1.1.3电影改编文学作品是对原作的重新解读和视觉呈现。
1.1.4这种互文关系促进了两者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1.2教学目的1.2.1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互文关系。
1.2.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分析和批评能力。
1.2.3激发学生对文学与电影艺术结合的兴趣和创造力。
1.2.4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文学作品和电影艺术的理解。
1.3教学方法1.3.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电影和文学作品的对比进行教学。
1.3.2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及其电影改编的看法。
1.3.3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电影片段和文学原著内容。
1.3.4安排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剧本。
二、知识点讲解2.1文学与电影的基本概念2.1.1文学:使用文字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艺术形式。
2.1.2电影:结合视觉影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艺术。
2.1.3文学与电影在表达方式、受众感受和创作过程上的差异。
2.1.4文学与电影在叙事、人物塑造、主题传达等方面的共通性。
2.2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2.2.1改编的定义:将一种艺术形式的作品转换为另一种艺术形式。
2.2.2电影改编文学作品的常见手法,如视觉化描写、情节删减等。
2.2.3改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如保留原著精神与创新的平衡。
2.2.4成功改编的案例分析,探讨其成功原因和改编策略。
2.3互文关系的体现2.3.1电影对文学作品的忠实度及其对观众理解的影响。
2.3.2电影改编对原著知名度的提升及其对文学市场的反馈。
2.3.3文学作品通过电影改编获得的新生命力和表现力。
2.3.4电影改编对文学作品主题和风格的重新诠释。
三、教学内容3.1文学与电影作品的选择3.1.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其对应的电影改编作品。
文学与电影的碰撞——记“新媒体时代,文学能够为电影带来什么”
第 四届 “ 星 火 杯 "羽 毛球 赛 暨 跳 绳 比赛成 功举办
2 0 1 6 年1 1 月l 2 日, 由中 国新 诗研 究所 和 中 国汉 语 言 文献研 究所联合 举办 的第 四届星火杯 羽毛球赛 暨跳绳 比赛 如期举 行 。最后 ,来 自文献 所的高魏和 张乐 、周 阳和杨熠
本 次 比赛于 中午 1 2 点 圆满 结束 ,罗 萱 同学 获得特 等
奖 ,李亚澜 同学 获得 一等奖和 最佳风采 奖,赵亚丽 和鲁静
同学 获 得 二 等 奖 ,刘 书 宏 、牛 盈 鉴 、王 世 瑾 同 学 获 得 三 等
奖 ,比赛 完毕当场颁 发 了荣誉证 书 。此 次比赛是一个 交流
学习经验 的平台 ,锻炼 了 同学们 的授课 能力 ,丰富 了同学 们 的课余 生 活 ,也 展现 出 当代研 究生朝 气 蓬勃 的精 神 风
么 ”讲 座 在 西 南 大 学 中心 图 书 馆 九 楼 成 功 举 行 。该 讲 座 到 场 的 老 师 有 中 国新 诗 研 究 所 梁 笑 梅 教 授 、 张 立 新 副 教授 以
晚上7 点3 O 分 ,换届大会 正式 开始 ,此次大 会主要 是
对 新 一 届 研 会 干 事 表 示 欢 迎 ,总 结 上 届 研 会 工 作 并 汇 报 接
中外
研 究
C h i ne s e An d Fo r e i g n Po e t i c s
中 国新 诗 研 究 所 第 八 届 研 究 生 会 换届大会顺利举行
2 0 1 6 年1 0 月1 8 日, 中国新诗研 究所第八届研 究生会换 届大会在 向天渊老师 的主持下 ,于荟文楼 九楼会议 室顺利
最 后 , 向 天 渊 老 师 做 大 会 总 结 , 他 表 示 研 究 生 会 是 一 个有组 织的大家庭 ,希望每位 同学都能有 “ 一个意 识 ”、
文学与电影课程
以下是一个文学与电影课程的简要描述:
1. 文学与电影的关系:介绍文学和电影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讲解电影如何改编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对电影创作的启示和影响。
2. 基本影视语言:介绍影视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和表现手法,例如画面、音效、剪辑、镜头等,并探讨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3. 文学与电影的结构:讲解文学和电影在故事结构上的异同,包括情节、角色、主题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
4. 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和其改编电影,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探讨电影改编中面临的挑战和难点,并讲解如何保持原作品的核心精神和风格。
5. 电影鉴赏与评论:选择一些经典电影进行鉴赏和评论,分析其表现手法、情节、主题等方面的特点和亮点,并探讨其对文学和电影的发展和影响。
6. 文学与电影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结合自己的文学素材或现实题材,进行电影创作实践,包括剧本创作、影片拍摄
和后期制作等环节。
7. 影视产业与市场:介绍影视产业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探讨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当前国内外影视市场的现状和前景。
以上是一个文学与电影课程的简要描述,具体内容和深度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受众进行调整和完善。
电影改编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电影改编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引言自从电影问世以来,电影与文学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影改编自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为电影表达提供素材,更可以让读者对那些经典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本文将探讨电影改编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电影改编的意义电影改编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故事情节,它更是为了向观众传达一种情感,代表一段历史,展现一种文化,表达一种思想。
通过电影改编,观众可以感受到原著中无法呈现的触动,理解到原著中隐含的哲学思考。
二、电影改编与文学研究的关系1.帮助读者理解原著很多经典文学作品在读者眼中通常是古板陈旧,难以深入了解。
而电影改编通过视觉、语言、画面等各种方式,将原著中的情感和思想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很多晦涩难懂的段落变得更加易于理解。
比如,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双城记》中,有很多描写革命的场景和个人的细节描写,而电影改编将这些描写转化为了一些震慑人心的画面和对话,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了抗争、革命、牺牲等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心境与行为。
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很多人喜欢看电影,而有些人看完电影还会去看原著,从而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加入到文学研究的行列中去。
通过电影改编,不仅使得原著中的经典文本重燃了生命,更让人们找到了读书的动力和兴趣,这对于文学研究和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提供研究材料电影改编对作品的解读和再现与原作品的文本阐述不同,它更是一种媒介之间的传递过程,经过改编后,其呈现形式、审美效果、文化元素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
这些便成为电影改编作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材料,尤其是在课程与研究中的运用,能够拓展文学研究的视野范围。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它是根据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中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而来,这个故事虽然只有20多页,但是它所讲述的人性之美和希望之光却惊动了全世界的读者。
电影改编后的故事情节更加理顺,形象形象生动,更加深入人心,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向。
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以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
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以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而该作品也被搬上了大银幕,成为一部广受欢迎的电影。
作为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文学作品和电影之间通过主题的延续建立起逻辑关系。
《杀死一只知更鸟》以种族歧视和人性善恶为主题,通过描述年幼无辜的女主人公斯科特在南方小镇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各种不公正待遇,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问题的反思。
而电影版本也将这一主题延续了下来,通过影像和表演的形式展现了种族歧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蔓延。
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用画面和音乐,将种族歧视这一主题更加感性地呈现给观众,并引发他们对于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其次,文学作品和电影之间通过角色的塑造建立起逻辑关系。
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主要人物斯科特、杰姬和阿蒂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通过他们的角色来探讨种族歧视和人性的问题。
而电影版本则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指导,将这些角色形象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观众通过观看电影,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角色的情感和思想变化,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态度和看法。
第三,文学作品和电影之间通过情节的还原建立起逻辑关系。
《杀死一只知更鸟》以斯科特目睹邻居家怪异事件为引子,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示出斯科特的成长故事和心路历程。
小说中的情节设置严谨,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对话,展现出斯科特对于生活中种种不公正现象的思考和反抗。
而电影版本则将小说中的情节还原得十分真实,通过布置真实的场景和细腻的表演,让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斯科特的成长过程。
最后,文学作品和电影之间通过创作手法的转变建立起逻辑关系。
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通过笔墨的描绘、对话的表达等方式,让读者在想像中重构故事情节与角色性格。
而电影则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方式,通过影像等元素来表现故事情节与角色性格,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发展与人物的情感。
电影与文学比较
电影与文学比较教案一、引言电影与文学都是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艺术形式。
它们有着相似的创作元素和表现手法,但又各自独特。
比较电影和文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两者之间的关系,拓展视野,提高审美素养。
本教案将以主题"电影与文学比较"为核心,通过多种角度展开论述。
二、角度一: 表现手法的差异1. 文字与视觉表达:文学通过文字来描绘情节、人物和场景,要求读者通过想象力来创造形象。
而电影则通过镜头、画面、色彩等来直接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观众以直观的感受。
2. 时间和空间表达:文学可以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展现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而电影则可以通过剪辑、转场等手法来实现。
比如,文学可以用长篇描写来展开一个事件,而电影则可以通过镜头跟随来表现。
3. 视角选择:文学作品通常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而电影可以通过摄像机的不同视角来展示故事中的不同人物或事件。
三、角度二: 影响力和传播性1. 受众群体:文学作品通常需要读者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时间,受众范围相对有限。
而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更容易触达广大的观众群体。
2. 传播途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出版、网络等方式传播,但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而电影则可以通过影院、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迅速传播,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四、角度三: 创作过程的异同1. 文学创作:作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创造力,需要通过想象力、笔触和语言技巧来构建故事,塑造人物形象。
2. 电影创作:电影导演需要通过剧本、摄影、音乐等多个方面的合作来实现创作目标,需要更多的合作和协调。
五、角度四: 内容的选择与呈现1. 梦幻与现实: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介,更容易呈现梦幻、奇幻的场景和情节,可以通过特殊效果来打造出更具艺术感的画面。
而文学则更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2. 个人与普遍:电影通常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来探讨普遍的主题,更加注重观众的共鸣。
而文学则更注重反映个人的情感和体验,通过独特的视角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文学与电影对比:从文学作品到电影改编的异同分析 - 教案
文学与电影对比:从文学作品到电影改编的异同分析教案一、引言1.1教学背景与目的1.1.1描述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1.1.2阐明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更深入理解文学与电影的艺术特质和表现手法。
1.1.3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跨媒介解读能力的重要性。
1.1.4明确课程目标,即提高学生对文学与电影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1.2教学对象与预期成果1.2.1介绍学生的背景,如文学或电影爱好者,或相关专业的学生。
1.2.2预期学生能够识别和讨论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之间的关键差异。
1.2.3描述学生将如何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来提高分析能力。
1.2.4设定评估标准,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和写作作业质量。
1.3教学资源与材料1.3.1列出所需的文学作品和电影改编资源,如小说、剧本、电影等。
1.3.2提供辅助教学材料,如批评文章、评论和理论框架。
1.3.3说明如何使用多媒体工具,如投影仪和音响设备,来增强教学效果。
1.3.4提供在线资源和数据库的,以供学生进一步研究。
二、知识点讲解2.1文学与电影的基本概念2.1.1定义文学和电影的核心特征,如叙事、人物塑造、主题等。
2.1.2讨论文学与电影在媒介特性上的差异,如文字与视觉影像的对比。
2.1.3分析文学作品和电影改编在传达情感和信息方面的异同。
2.1.4介绍文学与电影各自的艺术传统和发展历程。
2.2文学作品到电影改编的过程2.2.1描述从文学作品到电影改编的常见步骤,如剧本编写、选角、拍摄等。
2.2.2讨论改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保留原著精神与创新的平衡。
2.2.3分析导演和编剧如何处理原著中的复杂元素,如内心独白和象征手法。
2.2.4探讨改编作品如何根据电影媒介的特性进行调整,如视觉风格和节奏控制。
2.3文学与电影的对比分析技巧2.3.1介绍对比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比较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
2.3.2讲解如何分析电影中的视觉和声音元素,以及它们如何与文学原著相呼应。
2021大学团课主题及内容范文(通用3篇)
2021大学团课主题及内容范文(通用3篇)篇一:主题——生活与健康2021年的大学团课主题将围绕生活和健康展开。
我们将以自我保护、健康饮食、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为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对生命的关注和治愈能力。
一、自我保护:我们将邀请社会公安专家,为同学们介绍安全保卫的基本知识,例如如何防范诈骗、如何防范火灾、如何遇到危急情况时自救等方面的知识。
二、健康饮食:我们将请来专业营养师,为大家介绍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何搭配食物、如何控制饮食、如何利用食物疗法等等。
三、身体锻炼:我们将设置各种体育活动,引导同学们加强身体锻炼。
例如舞蹈、瑜伽、跑步、篮球、乒乓球等。
同时,我们还将邀请健身教练,指导同学们如何安全地进行锻炼。
四、心理健康:我们将邀请专业心理医生,为同学们开设心理健康工作坊,让学生们学会正确处理情绪,解决压力和焦虑等问题。
我们还将组织同学们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测量,帮助同学们识别心理问题。
以生活和健康为主题的团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并在心理上拥有健康的心态。
我们希望,在大学生活中,同学们能够保持身心健康,将自己的值得发掘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篇二:主题——社交与职业2021年的大学团课主题将围绕社交和职业展开。
我们将以社交技能、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和领导力为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自信的社交和职业方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一、社交技能:我们将邀请到专业的社交礼仪导师,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社交技能指导。
例如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参加商务会议和社交活动、如何处理商务礼仪等等。
二、职业规划:我们将邀请顶尖的竞聘招聘者,向同学们介绍求职中的关键要素,例如求职市场的趋势、简历的编写、面试技巧,以及如何聚焦职业目标等等。
我们还将邀请曾成功就业的校友,分享他们的求职经验,激励同学们面对职业挑战。
三、人际关系:我们将组织社交互动活动,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新的人脉网络。
电影学中的媒体交叉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探讨
电影学中的媒体交叉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探讨电影学中的媒体交叉: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探讨在电影学领域,媒体交叉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这种交叉不仅拓展了电影的创作和观赏领域,同时也使得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更加深入和广泛。
本文将探讨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以及媒体交叉在电影学中的重要性。
一、电影与文学电影与文学之间一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能够将文字和故事转化为画面和声音,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许多经典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比如《傲慢与偏见》、《杀死一只知更鸟》等。
通过将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电影不仅可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还能够通过图像、音效等元素赋予作品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同时,电影也为读者提供了对文学作品的更深入理解和感受。
二、电影与音乐音乐在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能够烘托氛围、表达情感和奏鸣剧情。
电影中的配乐不仅仅是作为背景音乐存在,它能够与图像相融合,产生出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例如,约翰·威廉斯的配乐在《星球大战》系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成为了电影的标志性音乐,更能够唤起观众对电影的情感共鸣。
因此,电影和音乐的结合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深入的视听体验。
三、电影与舞蹈电影与舞蹈之间的结合往往在音乐剧、舞台剧等类型的电影中得以体现。
这种结合能够将舞蹈的美感和电影的表现力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
例如,音乐剧电影《西区故事》中,舞蹈与剧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通过舞蹈的动感和节奏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电影的情节之中。
舞蹈的身体语言在电影中能够表达出无法用言语传达的情感和意义,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四、电影与绘画电影和绘画相辅相成,都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
电影所借用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等技巧都来源于绘画艺术。
同时,电影中的特效和后期制作技术也能够使得画面更加丰富、震撼。
电影导演们往往能够从绘画中寻找灵感,通过对光影、景深等的运用,使得电影画面更加具有艺术感。
文学与科幻电影的跨媒介融通——以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为例
文学与科幻电影的跨媒介融通——以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为例文学与科幻电影的跨媒介融通——以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为例近年来,科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热潮不断涌现,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与此同时,文学作品也在不断通过各种媒介形式与读者见面。
文学与科幻电影这两个看似迥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融媒介发展的时代下,逐渐展现了一种跨界融通的趋势。
本文将以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为例,探讨文学与科幻电影在跨媒介融通中的相互影响与发展。
石黑一雄是日本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克拉拉与太阳》被誉为科幻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讲述了一段有关人类与机器人共存的故事,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后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世界。
小说中的克拉拉是一台与人类高度相似的机器人,她通过与人类的情感互动,逐渐展开了一段温暖而引人深思的旅程。
这一充满想象力和探讨哲学问题的故事情节,为科幻电影的改编提供了极大的创作空间。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幻电影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电影类型。
借助特效技术和视觉效果,科幻电影能够将作者的想像力呈现给观众,引发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触动。
《克拉拉与太阳》也没有例外,于2019年由导演斯皮尔伯格将其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通过电影的形式,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小说中的情节和细节,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场景以生动的视觉形式呈现出来。
科幻电影所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触动效果,在改编过程中也为小说中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诠释。
导演斯皮尔伯格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和叙事结构,将原著中复杂的情感和科幻元素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电影体验。
克拉拉机器人的形象透过电影镜头完美地展现出来,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机械人,更是一个有着情感和思考能力的“存在”。
然而,尽管科幻电影的改编成功地将小说中的情节和形象呈现出来,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差异。
电影作为一种与观众直接互动的艺术形式,往往需要通过视觉效果和节奏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也使得一些细致入微的文学方式和表达在电影中难以完全呈现出来。
浅议文学与电影的几个关系
浅议文学与电影的几个关系广金071572132摘要:电影与文学分别成为了对立的两种文化形态的代表。
它们的关系在视觉文化的崛起这个大环境下更加错综复杂。
关键词:电影文学新世纪文学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形象”或“影像”主导人们审美意识的文化形态。
其兴起成为当今文化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
作为视觉文化的主力军,电影可谓发展神速。
音像及网络的大发展,使电影不再是仅供少数人在电影院欣赏的艺术,而成为一种通俗的大众文化,飞入到寻常百姓家。
本文试图从文学是电影未离开文学的分析、电影对文学改编的思考和新世纪的电影与文学关系变化的三个方面对文学与电影关系的进行浅薄分析,探看文学与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的关系问题。
一、电影——“第七艺术”电影位于戏剧、音乐等艺术之后,排名第七。
又被称为“第七艺术”。
电影自20世纪初传人中国,到二三十年代已发展成熟。
它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因不受时空场景的限制,且具有可视性强的特性,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市民观众。
从此电影文学加盟中国现当代文学,成为一个新的门类,并迅速繁荣。
历经百年的发展,凭借数字时代的科技优势,电影已发展的越来越成熟。
个人认为电影的未来也会依旧常青,在当前的消费文化主导之下,谁也无法遏制电影的勃勃生机,因为电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它更是一种浩大的产业。
二、电影始终未与文学崩离自电影诞生以来。
有关电影与文学两者关系的探讨和比较从未中断过。
虽然电影的年龄仅百年有余,但是世纪之交以来,这种比较愈演愈烈。
在文艺领域,这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同时又是情理之中的现象。
在对不同种类艺术之间的关系的比较中,文学总能在其它艺术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马涅维奇说:“文学在本质上是包罗万象的和综合性的,文学在同类艺术中独占鳌头”因此可以说文学的主导地位就是在与其它艺术的比较中建立的。
其它艺术也是在区分联系中更深入地确立了各自的疆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比较是必要的更是有益的。
电影诞生不久也被拿来与文学进行了一番比较考察,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因为电影在正式加入艺术这个大家庭前从文学身上汲取了不少的养料。
电影《简爱》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_369
电影《简?爱》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电影是运用光影画面来演绎故事的立体艺术,而小说则是运用文字塑造人物及情感的平面语言艺术,虽然影视改编将电影与小说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联系到一起,但两者在形式和手段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于1944年被知名导演罗伯特?史蒂文森改编为电影后,得到影坛的一致赞誉,至今仍然被世界影坛公认为名著小说改编的巅峰之作。
电影《简?爱》通过对原小说的重新阐述,以直观的视觉性、通俗性、综合性满足了现代观众不同的观影需求及审美需求,让小说具有新的生命力。
一、电影《简?爱》与原著小说的相异之处(一)叙事情节的不同小说《简?爱》将主人公简完整的成长历程以文字形式事无巨细地叙述给读者,而电影受到时间等因素影响,无法完全照搬小说,只能根据需要对小说的叙事情节结构进行删减,重新赋予小说新的时代生命力。
电影《简?爱》根据小说中人物的回忆方式只截取了主人公不同人生阶段的主要内容,在保持小说叙事大框架的同时,回避了电影放映时间及视觉直观性的局限,对部分小说情节予以删减,突出了对主人公女性坚强形象的塑造。
例如,电影《简?爱》中删除了小说中简与圣约翰在泽屋的内容。
小说中圣约翰是简追求爱情和自由的阻碍者,以他来反衬简的自立和性格,但是小说中对泽屋的叙述太过细致,足足有8章135页的内容。
电影只有短短的90多分钟时间,很难将圣约翰这一人物及故事情节囊括在内。
电影要突出表现的是简苦难的童年、曲折的爱情,并以这些内容来满足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所以泽屋这一繁枝细节只能删去,将空间和时间留给主要矛盾内容的展示。
同时,电影作为通俗的大众艺术形式,观众很难在90分钟内形成对人物的短视记忆,像圣约翰这样的功能性角色,必然会影响观众对影片主题的理解。
除此之外,电影还将小说中简得到叔叔遗产这一情节删减。
小说中简最终获得遗产与罗切斯特形成了经济地位的对比,虽然摆脱了自卑心理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但是小说强调的是遗产让简勇于爱上罗切斯特。
文学与影视改编 教案
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的关系,理解改编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影响和意义,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的定义和区别。
2. 影视改编的原则和方法。
3. 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忠实与创新。
4. 分析具体案例,如《红楼梦》、《哈利·波特》等。
5. 学生自主研究其他经典文学作品及其改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的定义、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影响和意义。
4. 学生报告法: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并汇报其他经典文学作品及其改编。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教学内容、案例分析、讨论问题等。
2. 教学视频或电影片段:用于案例分析。
3. 相关教材或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预习和参考。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介绍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的定义和区别。
2. 第二节课:讲解影视改编的原则和方法。
3. 第三节课:分析《红楼梦》的影视改编。
4. 第四节课:分析《哈利·波特》的影视改编。
5. 第五节课:分组讨论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影响和意义,学生报告其他经典文学作品及其改编。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对影视改编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报告:评估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及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原著:提供给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
2. 影视改编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等,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学术文章和评论: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和分析视角。
4. 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视频、文章、论坛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八、教学拓展1. 组织观影活动:邀请学生观看正在上映的改编电影或剧集,课后进行讨论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课程简介 (2)第一课时:认识电影与文学 (3)第二课时:《城南旧事》欣赏(一) (4)第三课时:欣赏《城南旧事》(二) (6)第四课时:电影人物描写初探 (8)第五课时:怎么表现人物 (10)第六课时:寻找《祖父和我》的镜头美 (11)第七课时——第八课时:欣赏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12)第九课时——第十课时:小说和电影中《林黛玉进大观园》之对比 (14)第十一课时——《肖生克的救赎》经典人物对话赏析 (17)第十二课时——人物对白设计 (19)第十三课时——第十四课时:《傲慢与偏见》电影语言风格分析 (20)课程简介教学目标:1.关注中外名著,主动阅读文学作品,重点欣赏名著改编的电影和经典电影。
2.学会对比文学和电影的异同,从而初步了解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对真善美的表达。
3.学会在欣赏中关注不同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初步了解文本解读和电影欣赏的一些术语。
4.在经典作品中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影视欣赏与文本解读相结合,采取学生为主的讨论式的授课方式,偶尔采取辩论和演讲的形式。
教学课时计划:16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电影与文学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电影和文学。
2.初步感受电影和文学的异同,并能自己表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学生表达和交流:更喜欢电影还是文学老师介绍: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标志无声电影的正式诞生。
二、文学与电影在艺术表达上的异同三、电影的分类和样式简介让学生回忆自己看过的所有电影,尝试将他们分类。
教师归纳(1)、新闻记录影片(2)、科教影片(3)、美术片(4)、故事片四、你觉得文学与电影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交流课后作业:尝试用本课知识说说你新了解的电影的特点阅读小说《城南旧事》第二课时:《城南旧事》欣赏(一)教学目标:1.在电影欣赏中产生对文本的兴趣。
2.在分析中学会一些蒙太奇等电影基本知识。
3.在比较中了解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学生讨论交流:谈谈你对电影的认识老师表达:电影和文学的明显异同(结合ppt)二、欣赏电影片段《城南旧事》复习:电影是以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直接诉诸观众感官的视听综合形象,是电影区别于文学(文字间接形象)、造型艺术(纯视觉形象)、音乐(纯听觉形象)的主要审美特征。
银幕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转换自由,又使它突破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舞蹈的舞台局限。
三、用电影基本知识分析电影以《城南旧事》的片段为例1、画面和声音是电影艺术最基本的语言。
学生思考:影片中都有哪些语言?影片中老北京的画面,人物对话声音、插曲音乐、驼铃、水车声构成了美妙的电影语言。
2、蒙太奇指:每个镜头的组成形态,相连镜头的组接关系,整部影片的镜头构成。
(1)学生思考:在电影片段中寻找你留意到的蒙太奇手法?参考答案:如英子在雨夜中晕倒醒来已在医院,内容上是她另一段生活的开始。
每天早上水车的声音连接起每一个日子。
(2)教师指导:蒙太奇形成的历程介绍法国——美国——苏联3、电影艺术的综合性结合电影《城南旧事》讨论电影的特点有什么?归纳:(1)演员扮演的人物作为银幕的中心(2)电影艺术提供的是随时间的流动而流动的造型,分别透过光线表现手段、色彩表现手段、动向表现手段、光学表现手段来塑造。
(3)导演是电影创作的中心。
导演要注重影片的艺术完整性、影片的艺术独创性。
课后作业:1、回去阅读小说《城南旧事》,思考:你喜欢这本小说吗?为什么?2、思考:是小说给你的印象深刻还是电影呢,为什么。
第三课时:欣赏《城南旧事》(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解析《城南旧事》电影。
2.用上节课的电影知识尝试自己去分析电影。
3.在欣赏中更透彻地理解《城南旧事》的艺术性。
教学过程:一、如何欣赏电影提问:你对《城南旧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结合上一节课所讲,你认为该如何去欣赏电影?参考欣赏:《城南旧事》一部经典影片,看了之后甚至让人有种悲凉感,一直漫延到心里。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如南城一样,由许许多多可笑的悲剧掺合在一起,令人苦笑不已。
而影片那古朴的小镇,古得朴素的地方,更透出一股哀伤。
笑。
影片从头至尾都在笑,不过是纯粹的悲伤的笑,令人唏嘘不已。
而这世间又存在于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与不由自主的生活之力量,改变人,就如同溪水把美丽的岩石经过岁月蹂躏而虐杀,而《城南旧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就比如秀贞与妞儿还有妞儿的养父养母,相互之间微妙的关系使得这第一件“旧事”更加复杂,让人捉摸不透。
最后这件“旧事”本应来个喜剧收场却又峰回路转,用火车来结束这对母女的命运,而她们,只能成为记忆,在人们的心中。
这让人不得不赞叹《城南旧事》那微却妙的细节。
再比如那个年轻人,蹲在草地上,虽与英子逗乐,可内心却是多么地黯然神伤。
因贫穷而被迫走上“盗”这一职业,而且他的亲人也毫不知情,这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而英子也回答不出他到底是坏还是好。
可最后大人们代替她回答了这个问题——逮捕。
我想,恐怕任谁也无法“真正地”回答这个问题吧??而骊歌,从头至尾贯穿整部影片,无时无刻不在响起,可作为背景音乐的骊歌,却恰似有意无意地作为影片的主线索,在秀贞与小桂子惨死时,在离开南城时,在年轻人被捕后遇见英子时,在宋妈离开时,在大礼堂即将离去时,在英子父亲死去时,在所有一切发生时??离去。
这世界,就是如此,复杂而又简单,矛盾而又统一,混乱而又整齐,可笑而又悲凉。
六、课堂小结电影是以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叙事、达意、娱情的一门艺术。
直接诉诸观众感观的视听综合影象,是电影区别于文学(文字间接形象)、造型艺术(纯视觉形象)、音乐(纯听觉形象)的主要审美特征;银幕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转换自由,又使它突破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舞蹈的舞台局限。
第四课时:电影人物描写初探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怎么塑造电影人物。
2.尝试跟着编剧的思路去塑造属于自己的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
你必须设法从视觉上去揭示人物的矛盾冲突。
你不可能去揭示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以上就是,了解你的人物与在纸上把他或她揭示出来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二、讲解如何塑造人物:写作要具备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找到答案的能力。
要从内在的生活开始。
你的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是个男性,那在故事开始时,他有多大年纪?他住在什么地方?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然后——他出生在哪儿?他是个独生子,或者还有兄弟姐妹?他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童年生涯,是幸福的呢,还是不幸的?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他又是个什么样的儿童,是个开朗的、性格外向的孩子呢,还是个认真的、性格内向的孩子?如果你从出生来系统地阐述你的人物,你就会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在眼前形成。
接下去,要追溯他的学生生活,直到进入大学后。
然后问一下,他是结婚了,还是单身、丧偶、分居或离婚呢?如果他已结了婚,那么他结婚有多久并且和谁结婚?是青梅竹马的恋人,还是萍水相逢的呢?是经过长时间恋爱的呢,还是没有恋爱过的?人物的外在的部分发生在电影剧本的开始到最后的淡出之间。
细查各种人物生活中的种种关系是很重要的。
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干的是什么?他们的生活或生活方式,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呢?他们是否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所不同呢,希望做另一种工作,有另一种妻子,或者希望自己是另一种人呢?如何把你的人物揭示在纸上呢?首先,要逐个分析他们生活的各种因素或各个组成部分。
你应该通过人物与其他人或事件的关系来创造你的人物。
所有的戏剧性人物都在三个方面相互作用:1)在争取他们的戏剧性需求过程中所经历的冲突。
2)他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敌对的、友好的,抑或是冷漠的。
请记住:戏剧就是冲突。
法国著名的电影导演让•雷诺阿(Jean Renoir)曾跟我说过:描写一个混蛋比描写一个好小伙子更有戏剧性效果。
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想想的。
3)他们内在的相互作用。
三、下面让我思考一下,你有没有想要塑造的人物,这个人物可以是你想成为的,也可以是你在小说或者电影里看到的你觉得想改变的人物。
四、小组讨论各自的人物,并且说说你想怎么塑造他。
家庭作业:写下你想塑造的人物和你想写的一件可以表达这个人物性格或者命运的事件,如果拍成电影,你觉得谁演比较适合,为什么?下节课我们来讨论。
第五课时:怎么表现人物教学目标:1.清晰介绍自己塑造的人物。
2.对比小说和电影表现人物的异同。
3.在讨论和反思中尝试将自己的人物表现的更丰满。
教学过程:一、交流分享自己的人物,小组推选最有魅力的人物,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人物。
二、交流完,全班讨论,哪个人物最有魅力,为什么。
三、教师引导电影中表现人物可用的几个技巧:对话表现、冲突表现、行动表现。
四、教师展示电影《阿甘正传》经典人物的经典片段。
五、请学生分析,这部电影里作者是怎么表现人物的。
六、教师ppt出示鲁迅的《阿Q正传》人物的片段,学生尝试分析在小说里作者是怎么表现人物的。
七、请学生尝试分析,在文学作品和电影里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这样。
家庭作业:修改你的电影人物塑造手法,仔细思考还需要给他设置怎样的语言和冲突。
第六课时:寻找《祖父和我》的镜头美教学目标:1.尝试用电影的角度发现文学的美。
2.尝试在文学中感受镜头美。
3.在分析中感受两种艺术交融的张力。
教学过程:导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萧红的《祖父和我》,大家喜欢这篇小说吗?其中有很多场景我们都做了摘抄,今天请我们的小编剧们找一下,这篇文章哪里可以作为电影的镜头,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这对主旨有什么帮助。
一、学生自由讨论二、学生表达喜欢的镜头预测:菜园里的美景我和祖父在菜园里的对话三、要求学生寻找你喜欢的镜头和主旨之间的关系预测:美好的环境给美好的心情和氛围做渲染对话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四、引导分析这些镜头的艺术美家庭作业:尝试描述一个童年的场景,表现童趣。
第七课时——第八课时:欣赏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教学目标:1.欣赏经典电影,树立永不言弃的正确价值观,2.学会品析电影人物、镜头、音乐之美。
3. 让学生认识到开始的贫穷、无耐、困惑都是暂时的,只要努力明天会更好,要以乐观的心态去迎接职业人生。
教学过程:一、开篇导入一、发问:请问大家,什么是幸福?1、上课老师不管,想睡就睡,想聊天就聊天?2、有花不完的零用钱,随意挥霍?......二、真人真事:克里斯·迦纳,出身贫寒,从小没有父亲,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芝加哥开设股票经纪公司做老板,成为百万富翁,近年致力在非洲的扶贫。
他觉得现在很幸福,并且出版了自传《当幸福在敲门》,也有同名的电影来讲述他的经历。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影片段:《当幸福来敲门》(带着问题:1、主人公幸福吗?为什么?)2、电影中的主人公幸福吗?为什么?3、请注意电影中的镜头和音乐以及台词,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个片段,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