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建设类院校力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合集下载

关于建筑工程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思考

关于建筑工程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思考

关于建筑工程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思考陈廷(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摘要]工程力学是一门培养社会建设者的基础性课程,其理论与实践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渗透。

尤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工程力学的教学价值会更加彰显。

然而,在教学实际中,该课程的教改步伐并没有跟上社会进步的需要,总体上存在对口性差、理论过重、方法保守、评价不严谨的问题。

因此,以这几点现实问题为分析入口,着重谈一谈对建筑工程专业中的工程力学的教改思考,并列举了几种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改方法;建设人才[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17-0224-02国家建设人才是经济提速的保障,是社会进步的依仗。

所以,国家越是昌盛,具备高水准要求的人才就越是供不应求。

如今,在人才培养的意识上,各大院校都有所调整,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有所行动[1]。

然而,意识的发展是无形的,行动却要落实在点滴的操作上,有时难免显得滞后。

工程力学的教改虽然一直在口号上有响应,但是措施上并没有展现出高效。

校方都已意识到对人才应用性的培养必要,但是在理念上、经验上都缺乏积累,所以问题重重[2]。

笔者认为,工程力学的教学必须加快模式改进的步伐,将现实中的教学障碍一一打破,这样才能让该课程顺应时代的需求,成为人才培育的永动机。

一、工程力学教改的必要性在和一些科目的对比中,工程力学的难度一直都是首屈一指的。

这门课程的理性思维强,逻辑严密,涉及的领域又较为宽泛,不够具象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叫苦不迭。

尽管多年的教学发展让该门课程一直在进化和调整,且对各类不同就业走向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同,但是总体难度依然不低。

同时,该课的教学还存在下文提到的几个问题,它们是笔者认为该课程亟待改革的必要原因。

(一)缺乏专业对口性培养建筑工程类的学生在未来就业时,其工种都是非常具体的、专业的,容不得对专业操作的马虎。

然而,在教学工程力学方面,其内容覆盖却尤为广泛,缺乏专业指向性,没有做到对口的教研和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新产业、新技术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传统高等工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和引领新经济的发展需求。

为适应人才培养需求,我国在2016年首次提出“新工科”概念,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1]。

为此,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助力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服务科技需求和社会对新工科人才的需要。

二、结构力学现状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多数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专业课,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紧密的联系,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但是结构力学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计算过程枯燥,方法技巧要求较高,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联系的能力,传统教学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结构力学知识的需要。

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这就要求在结构力学的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力学基本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改革措施1.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2]相结合,鼓励质疑与创新,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大纲及学生学习特点,有的放矢、有所侧重的对结构力学内容进行精简提炼,形成一条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结构力学知识主线。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点进行全面整合,之后对教学任务进行确定,结合工程实践,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课下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课下作业以工程项目为背景,倡导学生运用多元化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探究项目中的力学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开拓思维。

新专业条件下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专业条件下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专业条件下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和新专业条件的出现,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在国内外高校学习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高校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作出了积极性的努力,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和不足。

本文将对目前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应对新专业条件而进行的改革。

许多高校现在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专业条件。

新的专业条件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综合应用和实践性训练。

在此背景下,力学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针对新专业条件,力学课程应该从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重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结合。

理论学习应重点关注力学知识的理论总结和分析,而实践教学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真实环境中,应该让学生接触实际材料和力学实验,从而获得更多实践经验。

其次,应重视综合应用和实践性训练。

综合应用是指在课程学习中,以理论知识为前提,将力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帮助学生扩展力学知识的运用范围。

实践性训练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要让学生接触各种实验材料,掌握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最后,要注重力学课程的整体实施,确保力学课程教学的实施和改革。

在教学实施中,要加强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把握,确保课程能够满足新专业条件和社会需求,从而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在新专业条件下实现力学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从理论和实验教学、综合应用和实践性训练等方面入手,结合新的课程内容和素质要求,进行多面包合理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学校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将在新专业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教学的更高效更有质量的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建筑工程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2工 程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 . 1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不高 力学与数学有着 紧密 的联系 ,力学是数学 的提升 ,这也 就是说 学好数 学有助 于工程力 学 的学 习 。当前在大多数 学 校,有相 当数量的学生在还 没有学 习工程力学课程前就对工 程力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认 为工程力 学很难学 ,需具备
1- 1 7 程力学的概 念 工程力学与其他 力学学科有着密切 的联系 ,它 的应用极
为广泛 ,在 工程技术领域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涉 及的理论知识较广 ,其所涉及的知识都与工程 技术 有关 ,因 此 ,它是工程技术 的基础学科,是解决工程实 际问题重要的 理论基础。
3 . 2教学方 法的改革 工程力学教 学方法 的改革 ,关键在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
3 . 3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 统教 学模 式是 以教师为 中心的 “ 填 鸭式”教学 ,教师 起主导作用 。由于高校 教师 一职 多能 的特 点,使得教学过程 质量控制稍 显不足 。鉴于这 种情况 ,应对传统教学模 式加 以 改革,形成 以学生为 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 中,应 以
班级为基础建立 4  ̄ 6 人为一组 的学 习小组进行研讨式教学。 研讨课教学是让学生参与教学 ,教学相长 ,师生互动 ,通过 专题研讨使学生主动建构和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课程重难 点问题 ,设置相关专题 讨论课 。教师通过引导,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间通过 互 动 交流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 拓展 。也可 以设置一些与学科 前 沿相关 的内容及热点,学生通过课后查 阅文献 ,以小组为单 位 ,通过板书、图片、多媒体、实物模型等灵活 的形式展示 , 并 由教师与其他 同学进行提问、讨论 ,最后教师进 行总结和 点评 。总之,要以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 “ 填 鸭式 ”教学 , 实现课堂教学从 “以教师为中心”向 “ 以学生为中心 ”的转 变。 4结语 综上所述 ,工程力学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重要 的专业基 础课程 ,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结合作者 的 教学和研究体会 ,针对 目前在教师教学和 学生学 习过程 中存 在精力不够和兴趣不浓的问题 ,从课程的教学 内容、教学方 法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提出了相应 的改 革措施 。旨在提高 学生 的实践和力学应用能力,改进工程力 学 的教学效果,促进教 学改革 ,达到培养合格工程人才 的 目 的。 参考文献 [ 1 ] 黄忠文,陈敏. 面向应用 型人才的工程力学系列课程的教 学研 究[ J ] . 教育教学论坛 ,2 0 1 1( 2 4 ) :8 9 - 1 2 0 . [ 2 ] 杨建波,王 维,蒋平. 中少学 时工程力学教学及教改探 索 体 会[ J ] . 教 育教学论坛 ,2 0 1 0( 6 ) :9 6 — 1 5 6 .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索随着新工科的兴起与发展,力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正在逐步展开。

新工科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而传统的力学课程教学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因此需要对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探索,以适应新工科的教育需求。

一、背景新工科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工科教育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新工科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项目和工程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传统的力学课程往往难以满足这一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缺乏与实际工程的联系,因此需要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二、教学目标在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从传统的理论学习向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在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重新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工科教育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力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增加工程实践案例分析和工程实践项目设计等内容。

通过引入工程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而通过开展工程实践项目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在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力学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工科教育模式下,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

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实际工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背景介绍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推进,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也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在现有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 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单一,缺乏互动性;2. 实验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实践需求;3. 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无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三、改革思路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革:1. 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在课堂上增加互动性;2. 加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3. 增加案例分析环节,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提高应用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1. 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1)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2)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专门的教学网站,提供课件下载、在线答疑等服务;(3)开展线上互动教学,如微信群、QQ群等,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2. 加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1)设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实验项目,如流体力学模型制作、水力特性测定等;(2)采用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如数字化流量计、激光测速仪等;(3)注重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培养。

3. 增加案例分析环节(1)选取与工程流体力学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为了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具体方法包括:1. 设计问卷调查,对师生进行满意度调查;2. 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评估学生实验能力;3. 对案例分析环节进行考核,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结语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

通过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增加案例分析环节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提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工程力学是一门工科专业的重要技术根底课,是工程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工程力学实验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局部.下面是搜集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的论文,欢送大家阅读参考。

工程力学课程通过实验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出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实验技能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科学技术的快速开展给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宏大的挑战,学校为了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加大了教学中实践的环节,同时也给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机遇。

1.1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现状工程力学课程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结果的根底上,很多理论和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来证明的。

很多学校都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都加大了实验教学课程学时甚至单独开设课程。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实验教学的实验设施方面。

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给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于实验设备更新和数量缺乏等原因,很多校内原有实验室不能保证实验有条不紊地进展,很多实验教学的开设成了走过场的形式化。

(2)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方面。

传统的实验教学的内容根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即预先知道结果,实验只是为了验证这个结果。

这样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能有效锻炼学生进展科学实验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课程中课时的安排也过于机械化,达不到实验教学预期效果,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

(3)实验教学的实验方式和观念方面。

试验中总是把老师放在了主导地位,无视了学生做实验的主体作用。

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课前的详细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实验结果肯定与教师要求的一样,假设不一样便是学生出错了,不能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过程,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比方学校对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高等原因,也导致了实验教学不能到达其原先的目的。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索作者:蒋瑜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7期摘要:为主动应对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抓住机遇,寻找战略,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达成“新工科”建设,对于高校来说,新工科就是对传统高校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对专业核心课力学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从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入手,融入新理念,寻找新模式,优化力学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力学功底,保证学生拥有扎实的力学知识,培养出符合“新工科”要求的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226-02当今世界范围内,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建设[1]。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为应对挑战、适应改革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对工程教育和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综合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通过教育和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

地方性院校应该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新的改造,通过教与学的改革,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而力学课程体系是它的专业核心课。

以铜仁学院为例,该专业开设了理论力学、水力学、土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五门力学课程,各力学课程之间相互联系,是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如何使这些力学课程之间配合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学好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围绕“新工科”的任务和要求进行探索的。

一、学与教两个主体的感受1.学生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力学课程有畏惧感,没接触之前听名称就觉得难度大,而且也从学长学姐处打探到挂科率高;在接触课程后,发现力学课程和数学有一定联系,如微积分、极限等数学基本知识,很多学生对高数的基础掌握不好,导致对力学课程的畏惧感又加深了一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推导很难听不懂,结论不会灵活运用;上课比较枯燥,提不起兴趣。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变得日益重要。

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改革探索呢?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在新工科背景下可能的改革路径。

一、背景材料力学是材料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

随着工科背景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调整与完善。

新工科背景下,对于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材料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顺应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2. 提升课程实用性传统的材料力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力学课程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引入工程案例和实验教学,提升课程的实用性。

3. 强化跨学科融合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融合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材料力学课程作为材料学科的基础课程,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如结合机械设计、材料加工等工科学科,引入跨学科案例和项目实践,促进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路径探索1. 引入项目实践教学针对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引入项目实践教学。

通过教师指导或行业合作,组织学生开展材料力学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材料的力学测试和分析,提升学生对材料力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项目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课程的实用性。

2. 结合工程案例教学为了加强材料力学课程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可以引入工程案例教学。

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工程案例,结合材料力学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需求不断增加,高校的课程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探索。

材料力学课程作为工科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改革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开展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材料力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材料力学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讲解和计算分析阶段,缺乏对材料力学实际应用和创新实践的引导和培养。

当前,许多学校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方面,课堂讲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对材料力学知识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课程设计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进行项目实践。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学生的实践需求。

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力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需要引入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项目实践环节。

材料力学领域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合。

为了更好地开展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措施。

1. 引入创新实践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更多与实际生产和科研相关的创新实践内容,例如结合材料强度和刚度等基本理论,设计与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相关的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建立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材料力学与其他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和人文社会类学科的跨学科融合,设置实验教学、项目实践等内容,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 力学教学

新工科背景下 力学教学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教学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情况的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新工科背景下,力学教学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力学教学的重要性力学作为工程科学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力学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力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力学教学的改革方向在新工科背景下,力学教学需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一方面,力学课程需要加强实践环节,提供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

另一方面,力学课程需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入相关的案例和项目,让学生能够将力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三、力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新工科背景下,力学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方面,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来学习和应用力学知识。

四、力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新工科背景下,力学教学需要加强实践环节,提供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机会。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力学原理和规律。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力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践环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工科背景下,力学教学需要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加强实践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和实践,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

力学教学的改革需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工科专业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工科专业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工科专业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引言力学是工科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其他工科课程的基础和桥梁。

传统的力学教学模式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对工科专业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研究,是当前工科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传统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陈旧传统力学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与实际工程实践结合的需求。

很多课程内容已经过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力学教学多采用讲授和习题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呈现方式。

学生难以保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传统力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对于力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的认识,导致他们对力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力学教学改革的方向1. 注重工程实践力学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力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以案例分析为主导、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力学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三、案例分析以某高校某工科专业为例,我们对该校力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

我们增加了力学实验课的时间和内容,设计了多个与实际工程实践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力学知识。

我们引入了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力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我们还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力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改革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四、改革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力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一、传统《力学》课程教学的问题传统的《力学》课程教学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主讲,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课堂氛围单一,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passively 接受,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由于力学概念较为抽象和复杂,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针对传统《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力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改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概念,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1. 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在传统的《力学》教学中,可以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力学概念、原理和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同时, 网络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学习途径,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连续性。

2. 强化实验教学3. 开展课外拓展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可以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如力学实践课、科技竞赛等,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力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力学实践课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参加科技竞赛则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力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4. 推行问题驱动教学在传统的力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递进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力学知识。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索一、力学课程现状分析力学课程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包括力学基础、静力学、动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等几个方面。

但是目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校对力学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方案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由此,也导致了不同学生在力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部分学生无法良好掌握力学相关知识,从而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其次,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也不尽人意。

传统的力学教学模式,通常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效果并不出色,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因此,需要通过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寻找一种更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对力学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安排进行优化调整。

例如,对于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在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如力学分析、有限元方法和计算力学等。

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应该根据相关专业的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和设置。

届时,力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应该更加与实际工程应用需要相结合,重视实践操作和综合实验。

2.课堂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力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更新。

新的教学方法需要关注课堂教学和研讨的结合,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例如,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研究来理解相关知识点;采用团队项目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教学手段和技术支持除了讲授和讲解课本知识外,应该适当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和实体模拟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分析、有限元分析以及3D打印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技能提升,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工程学科和技术趋势,增加他们面对未来的竞争力。

三、教学改革应该重视的问题1.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或仅仅是一门学科课程教学改革,而像如何使用现有教育资源,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加强课程实践和探究,应该得到更加重视。

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物理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变得越来越必要。

在此背景下,《力学》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材与教学方法方面探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传统的《力学》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关于受力和运动的各种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随着社会需求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传统目标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求。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当调整教学目标。

首先需要突出应用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力学知识背后的物理实际及其应用领域,尤其是现代工程领域的应用。

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实践技能、探究求真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其次,应当重视数学基础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并将其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物理问题中去。

二、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改革需要选择适合的教材。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力学教材,如《大学物理》、《静力学与动力学》、《理论力学》等,但是这些教材都有其局限性。

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选择适合的教材。

首先,教材需要综合实用性。

教材应侧重于实际应用领域的力学问题,在传授力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向学生阐述实际问题的物理本质和解决方法。

其次,教材内容需要全面。

为了使力学课程更加完整,教材内容应该覆盖大学阶段基础教育的所有相关内容,从而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和应用力学知识的目的。

最后,教材需要贴近学生。

教材应该能够让学生理解力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以及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证明的方法,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完整的力学知识系统。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这种方法缺少互动和灵活性,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首先,变革教学方式。

引入案例式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和具体案例了解力学知识和应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传统力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6)2.1 传统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7)2.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8)三、“创新型”力学实验教学理念与目标 (8)3.1 “创新型”力学实验教学理念 (9)3.2 教学目标设定 (10)四、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11)4.1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12)4.2 创新型实验项目设计 (13)4.3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14)五、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16)5.1 实验教学平台的需求分析 (17)5.2 平台架构与功能设计 (18)5.3 平台开发与应用实例 (20)六、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估与提升策略 (21)6.1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6.2 评价方法与实施过程 (23)6.3 效果提升策略探讨 (24)七、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25)7.1 创新型力学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26)7.2 实践经验总结与交流 (28)八、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9)8.1 新工科背景下力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31)8.2 对未来改革的建议与展望 (32)九、结论 (33)9.1 研究成果总结 (34)9.2 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 (35)一、内容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工科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力学作为工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实验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力学实验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验证和重复性练习,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论文旨在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进行“创新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力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内容陈旧、方法单师资力量薄弱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第170页)“新工科”背景下建设类院校力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高尚武,黄明娟,杨海军,牛立蕊(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文章提出在传统的工科建设模式下,力学专业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传统三大积弊,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和改善当前力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低下的困境,建设类院校亟待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引,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切性、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更新教学内容,基于“新工科”理念架构课程体系、提高工程力学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理实结合、产学研融合、线上和线下结合、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的新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类院校;力学专业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8)09-0168-02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相继实施了“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出大批适合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支撑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不仅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同时也能够有效改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大而不强、学科壁垒、专业界限明显的现状。

力学专业是建设类院校的基础专业,适应“新工科”深化力学专业教学改革是推动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一)“新工科”理念提出的背景“新工科”(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1]1。

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不再依赖于单一学科发展的作用,多学科融合产生的新业态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社会需求亟须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新工科”建设理念应运而生。

“新工科”建设进入新阶段始于2017年2月的“复旦共识”,而后经过“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的不断深化发展,“新工科”的内涵、特征、建设路径、行动方案等问题逐步明晰,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迈上历史新台阶[2]。

(二)“新工科”理念的内涵“新工科”的“新”重在其价值取向上的革新。

从理念上,“新工科”人才要能够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主动塑造世界;从人才培养要求上,“新工科”人才是多元复合型人才,要具备辩证思维、创新特质、跨界思维、开放视野等核心素养;从建设途径上,重视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1]3。

二、建设类院校力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学理念落后力学专业是高校工科专业的基础,在建设类高校专业设置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力学专业相关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更关键的是能够通过具体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统教育理念下,专业教学并不重视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脱节。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是当前高校在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内容创新是学生学习的要求,也是社会对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教学模式传统力学专业相关课程学科特点鲜明,理论和实际结合密切。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学生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挥,部分学生应用技能掌握不熟练的情况普遍存在。

加之部分工科高校力学专业相关课程课时安排较少,学生学习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知识才能通过相关考试。

三、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力学专业教学改革路径(一)转变教学理念1.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较差。

“新工科”理念要求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是自主学习者,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锻炼学生跨界思维与多学科思考方式。

2.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切性。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出发点之一是对接社会发展适切性,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高校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就应该能够满足其需求。

“新工科”理念呼唤复合型人才,专业教学的目标就是能够培养出具备多元化知识背景和复合型思维方式的人才。

教学理念要因时而变,才能使学生担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

3.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交叉领域往往能够滋生创新的火种,“新工科”强调“大工程观”,“新工科”人才不仅仅要能够精通某一专业,还要具备宽厚的通识性知识,要学会在学科交叉融合中主动探究,自发学习。

教师应该坚持问题导向,解构经典教材,融入相关领域前沿,打破专业界限与作者简介:高尚武(1987—),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材料的断裂特性。

注:本文系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17年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面向应用的建设类院校力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编号:2017046);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5年度校教研课题“面向土木工程应用的理科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编号:2015JY0009)。

(上接第169页)学科间藩篱,实现课程的二次开发。

(二)更新教学内容1.基于“新工科”理念架构课程体系。

教学应该顺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工科专业课程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大,需要不断填补新鲜血液。

力学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更加合理、趋于科学,课程内容得到升级优化。

“新工科”背景下的力学专业教学内容要改变以往内容单一化的倾向,重新架构适合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着力进行课程群建设,更新知识地图,科学制定课程技术路线[3]。

2.提高力学实践教学内容比例。

“新工科”对高校实践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对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

一方面,可以尝试增加实践互动,在课堂讲授期间插入问题解决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更新工程实践教育内容,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1.理实结合,产学研融合。

力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首先要强调理实结合的价值导向,推动力学专业的产学研融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全方位打造实训平台,加强与区域产业的关联,有效破解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的难题。

大力培养“双师型”导师,采取校企联合进行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增加产学研融合程度。

2.线上和线下结合,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相结合。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明显不适应教学发展需求,课堂教学方式亟待进行颠覆性变革。

伴随互联网和移动教学终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逐步取代单一的教师讲授。

“新工科”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素养的生成与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打通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具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架构自我知识体系等优越性。

所以,“新工科”建设理念指导下的力学专业教学改革应该积极迎合移动教学发展的变革趋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多元多样探索有效教学新模式[4]。

四、结语当前,“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正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程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新工科”引发了人才培养标准的革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革新。

“新工科”建设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切性,倡导学科交叉融合、跨界思维、整合能力、多元化、开放性,力学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应该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教学范式变革。

诚然,教学改革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与自下而上的内发动机,建设类院校应该牢牢抓住当下“新工科”建设机遇,积极探索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5]。

参考文献:[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2]张海生.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类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8,6(1):41-55.[3]朱君,宋树祥,秦柳丽,等.“新工科”创新理念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171-173,177. [4]王斌,高江波,陈晨.面向“新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8(1):52-55.[5]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5(3):22-35.种时尚课堂元素,更有一种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新鲜感,这无疑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知识的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轻松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教学内容夯实知识基础。

(五)定期检测和提供学习反馈,有效督促学生学习过程定期检测的设计是因为音体美专业学生在学习上自觉性较差,他们很需要教师的督促。

有了定期检测这样一项教学活动,学生更可能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上课内容,特别是课后复习相关教学内容,以求在检测上做得更好。

通过定期检测,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反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安排后期的学习。

笔者每学期都保持定期检测的教学环节。

从学生所提交的学期总结来看,学生对于这一教学设计的看法是积极的,他们大多认为定期检测可以督促其学习,有助于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巩固和提高。

(六)课堂教学结合英语等级考试,巩固英语课堂的实际用途音体美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课程上有很明显的应试目的,虽然应试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应试是他们学习动机很重要的来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和很多音体美专业学生做过有关教学内容上的交流,很多学生都很希望英语课堂内容能和四级考试相关。

因此,的单元课文教学中加入四级备考的内容,以实现学生四级备考的心愿,体现英语课堂的实际用途。

三、结语因为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音体美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存在着动机不足、应试目的明显、动机随时间下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对策,从个人魅力的挖掘到教学设计的合理安排,通过不同教学对策的有机组合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1]李炯英,刘鹏辉.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回顾与思考(2004-2013)[J].外语界,2015(2):34-43.[2]王琼芳,陈洁.从音体美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反思大学英语教学[J].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109-110.[3]刘瑞曦.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 112-113.[4]于恩江.教师人格魅力在外语学习中的关键作用[J].科技资讯,2008 (22):126-127.[5]许利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谈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9):165-1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