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倡议书的含义、特点。

掌握倡议书的格式,会写倡议书。

2.能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或联系社会的需要,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内容要具体。

3.能根据倡议的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4.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倡议书的格式,会写倡议书,能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能写出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可行性强、语言准确、短小精悍的倡议书。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同学们,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实施,我们就可以写一份倡议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写倡议书。

二、介绍倡议书,明确写作要求1.倡议书的概念。

课件出示:倡议书是个人或集体提出建议并公开发起,希望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开展某项公益活动所运用的一种专用书信。

2.倡议书的特点。

明确:广泛的群众性、公开性、响应者的不确定性。

3.学生自由读习作内容,概括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并归纳要点。

(1)倡议书的格式要正确。

(2)倡议书要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

三、了解倡议书的格式、内容1.课件出示《“节约用水”倡议书》的内容。

(学生自由交流)2.通过阅读《“节约用水”倡议书》,小组合作探究倡议书的特点和格式。

明确:(1)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2)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件名单独组成,即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也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件名共同组成,如《“节约用水”倡议书》。

(3)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并加冒号。

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选用适当的称呼。

(4)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

(5)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注意: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6)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办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

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第一个问题:已知 d = 20米求:C = ?根据 C =πd20×3.14=62.8(m)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 = 50cm先求小自行车C = ?50cm=0.5mc=πd=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62.8 ÷1.57=40(周)答:它的周长是62.8米。

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人教PEP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 单元教案 (含教学反思)4

人教PEP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 单元教案 (含教学反思)4

Unit 6How do you feel?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Part A Let's try & Let's talk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对话大意,并回答对话下面的问题。

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3.能够听、说、读、写,并在情景中询问他人的情绪或描述自己的情绪。

4.能够在语境中理解生词chase、mice、bad、hurt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5.能完成本页看图描述自己情绪的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1.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2.能够听、说、读、写,并在情景中运用以下“be +表示情绪的形容词”询问他人的情绪或描述自己的情绪。

3.能够在语境中理解生词chase、mice、bad、hurt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单词图片。

五、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up1.Greeting2.Let's talk about our life.引用学过的句型,操练交流。

Step 2 Presentation1.学习Let's try(1)播放Let's try中的录音,给出题目中的情境,指导学生完成听力选择。

(2)全班核对答案。

2.学习Let's talk(1)完成Let's try后,教师提问:What film do they watch?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片获取信息。

(2)就卡通片的具体内容提问:What is the cat's job?What does he often do?Why does he do that?请学生再次观看动画获取信息。

(3)教师提问:How do the mice feel?How does the cat feel?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afraid of him.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4)教师呈现Let's talk 的插图,引导学生看图理解chasing的意思,并理解新句子“Maybe our cat is chasing a mouse now!”。

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积累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主题深刻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和选取典型材料。

教学用具:投影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2、同学交流3、指名汇报课文记叙三件事:〈1〉老师组织学生举行抗日讲演比赛。

〈2〉作文写字课受到老师申斥。

〈3〉翻译官上的日语课特别宽容。

4、全文共分成三段。

三、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不理解的查工具书1、生字lún féng rěn nüè jǔ沦陷冯老师残忍虐杀规矩jiè chì kuì mǒu xiá gǎng惩戒申斥羞愧某些遐想岗位2、理解: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

虐杀:人而致死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申斥:斥责遐想:悠远地思考或想象。

3、分段读文,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对老师的感情。

四、作业:⑴熟练朗读课文⑵思考书后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2、改写文章最后一句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理解关键语句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略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齐读2、圈出课文表达“我”对老师感情的词语。

(板书:感激、思念)3、倒叙开头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1、作者共回忆了几件事?试用小标题概括板书:讲演比赛(3-5)受到申斥(6-7)2、指三人分读(3-8)〈1〉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件事中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第一章:导入活动1.1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1.2 活动内容:a) 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b) 激发学生对第六单元的学习兴趣。

1.3 活动步骤:a)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b) 教师简要介绍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学习课文《草原》2.1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课文《草原》,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2 活动内容:a) 学习课文《草原》。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3 活动步骤:a)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草原》,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课堂讨论与互动3.1 活动目的:通过课堂讨论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活动内容:a)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草原》中的主题思想。

b)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互动。

3.3 活动步骤:a)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草原》中的主题思想。

b)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互动,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第四章:作业布置与反馈4.1 活动目的:通过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巩固学生对课文《草原》的理解和掌握。

4.2 活动内容:a) 教师布置与课文《草原》相关的作业,如写作、阅读等。

b)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3 活动步骤:a) 教师布置与课文《草原》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b)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活动目的: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课文《草原》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期待。

5.2 活动内容: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6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6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精读),《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略读)。

《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

《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

本单元旨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动。

二、语文要素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

“关键句”指能提示文章主旨、集中体现文章段落的主要意思及文章中心的句子。

2.学写倡议书。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格式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单元任务群设计教法策略建议1.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优美的语句,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及美丽的环境对人情感的影响。

比如:三首古诗分别生动地描写了黄河、江南和庭院内外的美丽景色,表达出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只有一个地球》围绕“保护地球”这个中心意思,分别从“地球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三个方面讲了人类破坏地球的严重后果,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略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8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浪淘沙》(其一)这首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浪淘沙》(其一)。

3.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重难点)一、视频导入(出示黄河的视频)师:看见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读题,教师提醒“浪淘沙”是唐代曲名。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2.学生反复读诗,把诗歌读正确,读出节奏。

(1)重点指导读“曲”和“簸”,出示字义,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歌,思考: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_的诗。

(黄河)4.简介作者刘禹锡。

(课件出示)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第1、2句。

(1)(出示第1、2句诗)指名读、齐读诗句。

(2)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解疑释惑,总结。

)明确: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3)师: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4)结合注释,理解“九曲”“万里”“浪淘风簸”。

学生想象说话:我听到了________的声音,这真是一条_______的黄河啊!预设:震耳欲聋雄伟壮丽……(5)学生朗读诗的第1、2句,读出黄河雄伟壮丽的气势。

2.学习第3、4句。

(1)(出示第3、4句诗)齐读。

展开想象,思考: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2)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而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课程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数字1-100的发音和书写;2. 能够听懂他人在购物时说的价格;3. 能够询问和回答价格。

【教学重点】1. 数字1-100的发音和书写;2. 熟悉购物场景中常用的价格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听懂他人交流时表达的价格;2. 询问和回答价格。

【教学过程】1. Warming-up通过各种数字游戏如抢数字、数数等活动,让学生熟悉数字1-100的发音和书写。

2. Pre-task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几种商品,并简单说明价格,让学生熟悉购物场景中常用的价格表达方式。

3. Task-cycle学生分角色为卖家和买家,进行购物场景的对话练。

4. Post-task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What did you buy?b. How much did you pay?c. Did you buy anything else?5. Summary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练。

6. Homework完成练册相关练。

【板书设计】Numbers 1-100How much is it?It's ...【课堂反思】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掌握了数字1-100的发音和书写方法,并且初步掌握了购物场景下的价格表达方式。

在购物对话的练习中,需要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向卖家询问价格并做出正确回答,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实时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收获显著。

第六单元《百分数》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百分数》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百分数的基本概念。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是表示相对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一件衣服原价200元,打8折后的价格如何计算?通过这个案例,展示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培养数学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百分数的概念及其读写方法;
(2)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技巧;
(3)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举例:
-重点讲解百分数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是相对关系,而非具体的数量;
-强调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如“50%”读作“百分之五十”,确保学生掌握;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找到百分数所表示的相对关系,如商品打折后的价格计算,原价×折扣;
-在数据统计与分析中,如何利用百分数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如计算增长率、降低率等。
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互化技巧;
-创设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增强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百分数》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百分数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欣慰,也让我认识到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的教案:《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内容,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解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一个关于古诗的故事或趣味性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古诗:
- 展示古诗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的意思。

- 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朗诵: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 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诵,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 讨论环节: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教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优质版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2.能通过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学习了本单元的文章,我们了解了中国人民对土地的热爱。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语文园地,一起来采撷新的知识。(出示课件3)(板书:语文园地)
课 题
语文园地六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大致内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运用:掌握梳理、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
思维能力:通过抓关键句,理解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审美创造:能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课前解析】
本次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意在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进而掌握学习古诗词的一些方法。“词句段运用”第一项内容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把握所表达的主要观点,这部分也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第二项内容要求能够依据实际需要,准确提取公交站牌的重要标示信息,并制订出合适的乘车方案。“日积月累”要求学生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大致内容。
方案三:乘坐763路公交车在温泉镇上车,宋家洼站下车,共经过5个站点。
763路公交车的首班车时间为早上9点,因为小林同学要早上9点前到达宋家洼,所以方案三不合适。综上考虑,选择方案二最合适。(出示课件18)
(设计意图: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学习“日积月累”
1.了解文化常识不仅对我们读懂诗歌很有帮助,对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也非常有帮助,你知道哪些与“五”有关的文化常识?(出示课件19)(板书:日积月累: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反思)一、背景介绍本次教学是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中的其中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文的构成》。

在探究记叙文构成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来书写一篇短文并加以发表。

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记叙文的构成要素,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和时空背景,并让同学们养成一种用心思考的习惯。

同时,老师也将通过本节课程来检测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如下:1.1. 教学目标1.知道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2.了解阅读一篇记叙文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3.能够识别出记叙文中事情的发展过程和时空背景。

4.通过模仿先前的记叙文样本,练习写作。

5.同学们能够通过预习和复习,学习发表时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6.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思考并开展相关的活动。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我在课前做了以下准备:1.整理了该单元中比较新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难点。

2.筛选课程教材,选择内容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教材,使得学生容易理解。

3.考虑提前约定课外作业,以便课堂上更轻松地和孩子们交流。

4.调研相关信息,着重考虑孩子们在阶段测试中的成绩分布,以及他们在语文学科中的表现情况。

5.明确课堂活动的形式,在保证课堂条理有序的情况下保持互动性。

6.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将本节课程化繁为简,让他们能够乐在其中。

2.2. 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我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记叙文的构成》。

我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尝试说出其中有一些物品的历史。

此时,我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故事,目的是让他们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及了解更多积累更多的信息。

(2)课程主体接下来,我让学生们看一看教科书上的一篇记叙文,并简要说明文章的开头、结尾、中间,以及文章的主要事件。

我着重指出了一些特殊的词汇和短语,以帮助他们运用更加准确的语言表达自我。

然后,我要求同学们结合这些信息,编写一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短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熟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2. 口语交际:(1)学会倾听,善于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以“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本单元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五、课时安排1.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课时2. 口语交际:1课时3. 生字词学习:1课时4.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分析:1课时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 口语交际:评估学生在口语交际环节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交际技巧。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提供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相关作品: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拓宽视野。

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学习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能够在课文中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三、教学难点: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四、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感知花如潮1、出示课件:(潮水) 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7、其实圆通公园不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

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1、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

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板书:花多如潮)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1. 课文《草原》的学习: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生字词的学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三、活动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3.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4.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生字词的理解。

5. 课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家长一起检查作业。

3. 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活动拓展1. 课内外结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草原的文学作品,如《草原上的小木屋》、《草原的故事》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草原或相关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体验草原的美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手工艺品制作:学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有关草原的手工艺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活动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 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做好引导和辅导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八、活动评价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教材分析及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教材分析及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教材分析及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计算及应用。

本单元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百分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百分数进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3.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直观展示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实例材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品打折、考试分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概念,那就是百分数。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百分数。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讲解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百分数。

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百分数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确保学生能正确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利用实例,让学生运用百分数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第三部分(3——4)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和其他留学生感到格外兴奋,渴望回到祖国。

第四部分(5——6)钱学森克服阻挠,在总理的关怀下踏上归国的航程。

第五部分(7)钱学森为祖国的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看段意思考,如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第一段应该放在什么位臵?
5、有谁知道,像课文这样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倒叙)板书。

倒叙能够引起读者兴趣,设臵悬念,增强表达效果。

6、朗读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词语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各自读,同桌互读,检查一个后进生的认读情况。

屈指一算魂牵梦绕广阔无垠运载火箭劈波斩浪
水天一色眺望贡献诚恳前额袒露富裕
2、完成书后练习第2题。

指名读。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钱学森》。

2.用一句话简述课文主要写了钱学森的一件什么事情?板书(回国)
二、品读语言,感悟爱国深情
(一)、默读第一部分。

找出最能体现钱学森回国时心情的语句。

(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1)、理解“魂牵梦绕”。

(2)、指名读。

(体会:激动、兴奋、急切、归心似箭)读好它!)齐读。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出示:“钱学森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
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1)由这两个“最”你能体会到什么?(受重用,前途无量)
(2)如果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金钱、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3)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谁来读?
出示: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祖国呀;对祖国的爱;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

2、那么,当他袒露心迹,有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时,他诚恳而又坚决地说——
出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自由读读这句话,哪些词语感动着你?
“日夜盼望”:钱学森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就请你读出这份深深的思念之情。


“终于”:钱学森盼望新中国成立已经很久了,他等待回国
(谁来读出他内心的那份激动与喜悦——)施展抱负已经很久了。

“应当”:应当是什么意思?(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应当”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

是呀,祖国刚解放,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钱学森这时候回去搞科研,不是只怕有困难,而是一定有困难。

然而钱学森却诚恳地说——齐读句子。

3、小结学法,体会写作方法
(幻灯回到两句话)同学们,语文学习的方法很多,刚才我们是抓住什么来学的,谁来说。

(板书:语言 )
4、钱学森归国心切,但是他的归国计划遭到了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

出示: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
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1)、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
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怪不得海军的高级将领说(齐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钱学森回国的重大意义
(2)、“绝”字什么意思?(坚决不允许。

没有商量的余地。


此时此刻,面对美国政府的阻挠和迫害,钱学森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写一写。

(出示:)
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
他对自己说:()。

()。

他对教授说:
5、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回国
6、钱学森回国后,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贡献)
7、“卓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钱学森的贡献是卓越的?
三、总结升华
2007年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为钱学森宣读了颁奖词,让我们诵读颁奖词,永远记住他!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臶,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的待遇,有()的生活和()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

我现在所做的(),都是在(),为的是回到祖国能()做点事。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的——参议员,他们都出身——名门望族。


(2)这里有一对近义词,你发现了吗?(嘲笑、讪笑)
(3)强调“尴尬”书写。

4.课文通过几件事来写林肯的?
课文通过两件事来写林肯。

一件是林肯上台演讲时有议员侮辱他,结果林肯以精彩的演讲博得参议员们赞叹的掌声。

另一件是林肯在上台不久国家就爆发了战争,他坚决捍卫祖国的统一。

5.具体写了哪件事?(第一件事)
三、精读感悟:
1.浏览课文的一到五节,思考林肯在演讲的前后,参议员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戏剧性的变化?用横线画出表示参议
员态度的词语。

2.交流自己所划的词语,板书: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3.出示尴尬,读好这个词。

什么是“尴尬”?(态度不自然,没面子,下不了台)对啊,那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让人感到尴尬?
4.是什么事情让这些出生名门望族的参议员们感到尴尬呢?谁来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指生读。

5.出示:在林肯当选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在参议员的眼里,当总统的应该是;而不应该是。

6.理解:“名门望族”是什么意思?卑微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参议员们为什么会感到尴尬的吗?
(那些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人,自认为高贵,有强烈的优越感。

他们从未想过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修鞋匠的儿子。

当时的美国,等级观念特别严重,参议员无法接受这个修鞋匠的儿子成为他们的总统,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儿子竟会在竞选总统的时候打败了出身名门望族的人,因此让参议员们尴尬。


7.齐读这一段话,体会参议员们当时尴尬的情形。

8.林肯,一个曾经的平民,一个鞋匠的儿子,如今打败了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4)拓展。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意这样的词,学着去用)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大风歌》。

(1)学生自由地读诗,对于像“兮”等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

(2)教师范读。

(读出诗的磅礴的气势)
(3)学生对照题中注释大致理解诗意。

(4)集体练读,同坐练背。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诗中表现出刘邦的英雄气概,有磅礴的气势”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受。

(3)拓展。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欣赏。

(4)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给家乡孩子的信》。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臵。

(4)引导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宽广、事物、希望”等词的写法,并注意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

(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