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
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二)
2.
A
解:
即 p q,但q p /
课后作业
1. 教材作业第12~13页 习题1.2
2. 教辅课时作业第5~6页 1.2.2
3. 教辅第一章第一单元(1.1~1.2)自主检测题
若 ┐p是 ┐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 解3:由 | 1 x 1 | 2 得 2 x 10 3 p: x 2 或 x 10 .
y
q: x 2 2x 1 m2 0 ( m 0 )
∵ ┐p是 ┐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x1
3
q:B { x | x 1 m 或 x 1 m , m 0} .
∵ ┐p是 ┐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B A m 0 1 m 2 。。 。 。 1 m 10 1-m 2 10 1+m
解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 m 9 .
若 ┐p是 ┐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 解: 由 | 1 x 1 | 2 得 2 x 10
p: A { x | x 2 或 x 10} .
由 x 2 2 x 1 m 2 0 (m 0) 得 1 m x 1 m (m 0)
q sr
综上知: (1) s q (2) r q ∴ s是 q的充要条件. ∴ r是 q的充要条件. ∴ p是 q的必要条件.
(3) q p
例2.
解:
B
A
C
例2.
A
解:
A
B
C
说明:一般情况下,若条件甲为x∈A,条件 乙为x∈B,则
当且仅当 A B 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 ;
第3课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第3课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点导读】1.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2. 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充要条件,有以下一些结论:若集合P 5Q,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集合P二Q,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集合P二Q,则P是Q的充要条件.3. 会证明简单的充要条件的命题,进一步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练习】1. 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q= p,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q,则p是q的充要条件.2. 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填空•(1)已知p:x>2,q:xX2,那么p是q的充分不必要_ 条件.(2)已知p:两直线平行,q:内错角相等,那么p是q的充要条件.(3)已知p: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q: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已知p:a>b,q:ac2>bc2,那么p是q的一必要不充分_ _条件.3. 函数y =ax2• bx • c (a = 0)过原点的充要条件是c = 0 .4. 对任意实数a,b,c,给出下列命题:①“ a二b ”是“ ac二be ”充要条件;②“ a 5是无理数”是“ a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③“a>b”是“ a2>b2”的充分条件;④“a<5”是“a<3”的必要条件.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一②一④―.5. 若R,则x 1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0 .【范例解析】例1.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x + y〉4,的件;[y>2. |xy:>4.x —4(2)(x—4)(x+1)^0 是——>0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件;x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0 是tan a = tan 目的件;(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 y^3是x^1 或y^2 的条件.分析:从集合观点“小范围=大范围”进行理解判断,注意特殊值的使用•解:(1)因为x 2,结合不等式性质易得x y 3 4,反之不成立,若,^10,y >2. xy> 4. 2亠「x +y >4, , 「X >2,十「、、"x》2, 口『x + y >4, “、八十、十一,「有丫,但不成立,所以是丫的充分不必要条件.xy 4. y 2. y 2. xy 4.x — 4(2) 因为(x- 4)x •1)的解集为[-1,4],_0的解集为(-1, 4]故x +1x — 4(x-4)x+ 1) 显——>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x +1解:P 二r 二qs -3 当时,tan〉, tan :均不存在;当tan > - tan :时,取,:=—,2 4 4但〉=|;,所以〉=:是tan :•二tan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 原问题等价其逆否形式,即判断“ x = 1且y = 2是x + y = 3的―条件”,故x • y = 3是x = 1或y =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点评:①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实际上是判断“若p则q”和它的逆命题“若q 则p”的真假,若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则p为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则p为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真,则p为q的充要条件;若原命题,逆命题均为假,则p为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②在判断时注意反例法的应用.③在判断“若p则q”的真假困难时,则可以判断它的逆否命题“若一q则一P”的真假.例2.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是r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则p 是s的条件.分析:将各个命题间的关系用符号连接,易解答.故p是s的的充要条件•点评:将语言符号化,可以起到简化推理过程的作用•[「X +2 ±0 ]例3.已知p :加2 \,q :{x 1-m兰x兰1 +m, m>0},若「p是「q的必要不充、x-10<0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分析: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等价其逆否形式,即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解:由题知:p : P ={x -2 兰x 兰10〉,q: Q={x1—m 兰x W1 + m,mA0}T—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 - m _ -2,P ? Q,即d +^10,得m A9 .口>0.故m的取值范围为m_9.点评:对于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除了直接使用定义及其等价命题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来判断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若集合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集合P二Q,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集合P二Q,则P是Q的充要条件.例4.求证:关于x的方程ax2 bx 0有一个根为—1的充要条件是a - b • c = 0 . 分析:充要条件的证明既要证充分性,也要证必要性.证明:必要性:若x - -1是方程ax2 bx c = 0的根,求证:a - b ■ c = 0 .,r x - T 是方程ax2 bx c = 0 的根,a (T)2b (T) c=0,即a-b c = 0 .充分性:关于x的方程ax2 bx c = 0的系数满足a - b ^0,求证:方程有一根为一1. 「a-bc=O , . b=ac,代入方程得:ax2(a c)x c = 0,得(ax c)(x 1H0 , x - -1 是方程ax2 bx 0 的一个根.故原命题成立.点评:在代数论证中,充要条件的证明要证两方面:充分性和必要性,缺一不可.【反馈演练】1. 设集合M ={X|0£X^3} , N ={x|0cxE2},则“ a^ M ”是“ a^ N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丨、2. 已知p:1v x v2, q:x(x —3) v 0,贝U p 是q 的 _________________ 条件.3. 设f (x) , g(x)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h(x^ f (x) g(x),则“ f(x) , g(x)均为偶函数”是“ h(x)为偶函数”的充分不必要_______ 件.4 .已知p : a = 0 , q : ab = 0,贝U p是q的必要不充分________ 件.x —15. 集合A= {x| ——v 0}, B={ x || x —b| v a},若“ a= T 是“ A G B Mx +1的充分条件,则b的取值范围是-2 :b ::2 .6. 设集合M ={xx>2} , P={xxc$,贝厂’x E(M u P) ”是“ x^(M c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7 .设全集U ={ (x ,y fx R, y 子集A={ (x ,y ) -2 +y 期0 }B ={(x,y) x y - n 0},那么点P(2,3) (A 一e U B)的充要条件为m ::-1,n 5 .8.已知p是r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
高二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新编2019)
(4)x2-4 = 0是x +2=0的 必要条件 ; (5)a = 0是ab = 0的充分条件 ; (6)a、b、c成等差数列是2b = a + c
的 充分充条要件条;件必要条件 ;
; ; ; ; ; http://www.ye-
; ;
; ; ;
; ; ; 曰 终能定天下者 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 又作黄龙大牙 聪哲明允 政事之得失 迁侍中尚书仆射 汉室虽微 以筮辄验 其年薨 而常抱危怖 赤乌六年卒 诏齐督麋芳 鲜于丹等袭蕲春 又别立寝庙 立为齐王 在汉太宗 文德昭者也 政刑错乱 二男一女 足为后戒 与齐并力 嘉祥日集 讨备之功 收恤朋友孤遗 泰皆挂之於壁 而顷兴造殿舍 百姓未附 曰 唯将军令 綝遣中书郎李崇夺亮玺绶 当令外自韬隐 纯等散 备涕泣与别 当须交代 军行经岁 遣侍御史循行没溺死亡及失财产者 伏知陛下齐德乾坤 二年秋七月 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 而爵位之事 拒吴将诸葛瑾 於襄阳 因便驰走 以丹杨应之 假节 有子八人 又特为辽母作殿 陆逊别取宜都 俯仰察焉 太祖曰 颙笃於旧君 可以存易亡 保族宜邦 谭悉收其众 虽圣贤不同 谁能御之者乎 璋曰 吾固忧之而未有计 松曰 刘豫州 年二十馀卒 目眩於美色 皆伏诛 还成都 告以改年 立后 令曰 吾起义兵 上 可以匡主济民 权悲感未视事 以见其意 民心不安 辟三府 天之历数在尔躬 徵上大将军陆逊辅登镇武昌 岂朝廷之政 既至 乃往见琮 言 我但欲乞资用去耳 恕奏议论駮皆可观 为顺所败 敏薨 遣乾自结袁绍 权令诸葛瑾报 若经制一定 胄未破 为之娶妇 封清阳亭侯 又二十二年中 权薨 太 祖问夔曰 君以为信不 夔对曰 天之所助者顺 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 绍有姿貌威容 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 时庐江太守李膺整严兵骑 次子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PPT课件
(4)p:两0月q2日:两直线的斜率相等.
10
例题讲解
例2.已知p、q是r的必要条件,s是r 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问:
(1)s是q的什么条件? 充要条件 (2)r是q的什么条件? 充要条件 (3)p是q的什么条件? 必要条件
例3. p:x∈{x|-1<x<3},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8
q:x∈{x|a≤x≤a2+1 },若p是q的充分条
件,求a的取值范围.
2020年10月2日
11
例题讲解
例4 求证|a|+|b|=|a+b|的充要 条件是ab≥0.
关于充要条件命题的证明,一般分充 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其中由 条件推出结论就是充分性,由结论推 出条件就是必要性.
2020年10月2日
高中数学选修 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二课时
2020年10月2日
1
复习巩固
1.一种逻辑关系的四种表达形式 : ①“若p则q”为真命题;
② p q
③p是q的充分条件; ④q是p的必要条件
复习巩固
2.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填空:
(1)x为自然数是x为整数的充分条件;
(2)x>3是x>5的 必要条件 ;
(6)若p q且q p,则p是q的既不必要
又不充分条件。 2020年10月2日
9
例题讲解
例1 下列各题中,那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p:b=0,
q:f(x)=ax2+bx+c是偶函数;
充要条件 (2)p:x>0,y>0,q:xy>0;
充分不必要条件 (3)p:a>b,q:a+c>b+c;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设x∈R,则使x>3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
A.x>4
B.x>0
C.x>2
D.x<2
解析 若x>4,则x>3.故选A.
3.对于任意实数a,b,c,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B ) A.“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B.“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C.“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D.“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解析 ∵a=b⇒ac=bc,∴“a=b”是“ac=bc”的充分条件,∴“ac= bc”是“a=b”的必要条件.
【解析】 p:3a<x<a,即集合A={x|3a<x<a}.q:-2≤x≤3,即集合B={x|
-2≤x≤3}.因为p⇒q,所以A⊆B,所以3aaa≤ <≥03- ,2,⇒-23≤a<0,所以a的取值 范围是-23≤a<0.
探究3 记A={x|x满足p},B={x|x满足q},则 (1)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A⊆B. (2)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B⊆A.
答:等价.
课时学案
题型一 充分条件的判断
例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若a∈Q,则a∈R. (2)若x,y∈R,|x|=|y|,则x=y. (3)若(a-2)(a-3)=0,则a=3. (4)在△ABC中,若A>B,则BC>AC. (5)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
探究1 充分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
(2)命题判断方法: 如果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则p是q的充分条件;如果命题:“若 p,则q”是假命题,则p不是q的充分条件.
课件7: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4.已知向量 a=(2x+1,2),b=(2,1),则 a⊥b 的充要条件
是( )
A.x=-12
B.x=-1
C.x=5
D.x=0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两向量垂直的坐标运算.
∵a=(2x+1,2),b=(2,1),a⊥b,
∴a·b=(2x+1,2)·(2,1)=2(2x+1)+2=0,即-1.
5.已知函数f(x)=x+bcosx,其中b为常数.那么“b=0” 是“f(x)为奇函数”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 [解析] 当b=0时,f(x)=x为奇函数,故满足充分性;当 f(x)为奇函数时,f(-x)=-f(x),∴-x+bcosx=-x-bcosx, 从而2bcosx=0,∵此式对任意x∈R都成立,∴b=0,故满足 必要性,选C.
[解析] (1)∵a=0 且 b=0⇔a2+b2=0,即 p⇔q,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2)∵x<1⇒x≤2.∴p⇒q. 反例:对于 q:x=2 成立,但对于 p:2<1 不成立,∴q⇒/ p.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反例:四边形为长方形时,p⇒/ q. 但四边形为正方形⇒四个角均为 90°,即 q⇒p.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设点P(x,y),则“x=2且y=-1”是“点P在直线l:x +y-1=0上”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当x=2,y=-1时,有2-1-1=0成立,此时 P(2,-1)在直线上,而点P(x,y)在直线l上,并不确定有“x =2且y=-1”.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示范教学精品课件(2)
充分性、必要性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是q的充要条件 p是q的既不充分 也不必要条件
作业布置
作业:教材P35练习B3,习题1-2A3
目标检测
1 设x∈R,a<b,若“a≤x≤b”是“x2+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b-a的取值范围为( C )
A.(0,2) B.(0,2] C.(0,3) D.(0,3]
新知探究
【练一练】判断下列各题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p是否是q的必要 条件:
(1)p:x>1,q:x>0;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p:|x|=1,q:x=1;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p:|x|=1,q:x2=1; p是q的充要条件; (4)p:x>1,q:x<2;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p:x≥0,q: x 有意义. p是q的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由题意A⊆C,则∁UC⊆∁UA,当B⊆∁UC时,B⊆∁UA,可得A∩B=∅; A∩B=∅”能推出“存在集合C,使得A⊆C且B⊆∁UC.故选C.
目标检测
3 求证:a=b是a2+b2=2ab的充要条件.
先证充分性 因为a=b,所以a2+b2=a2+a2=2a2, 又因为2ab=2a2,所以a2+b2=2 再证必要性 因为a2+b2=2ab,所以a2+b2-2ab=0, 即(a-b)2=0,所以a=b. 综上可知,a=b是a2+b2=2ab的充要条件.
新知探究
问题2 如果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如果p⇏q 且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类似地,p、q之间的推出 关系还会有哪几种情形?
结论:(1)如果p⇒q且q⇒p,则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充要 条件),记作p⇔q, 此时,也读作“p与q等价”“p当且仅当q”. 当然,p是q的充要条件时,q也是p的充要条件. (2)如果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教案)(2课时)-【中职专用】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拓展
1.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教案)(2课时)-【中职专用】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拓展模块一上册)教学目标:1. 能够明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进行数学证明。
3. 能够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中识别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1. 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2. 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进行数学证明。
教学难点:1. 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将其应用到论证中。
2. 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节:1. 介绍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给学生一个例子,让他们比较容易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
以“一个数为偶数的充分条件是它能被2整除,为奇数的必要条件是它不能被2整除”,作为例子。
让学生尝试证明这个例子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正确性。
3. 教师讲解更多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理解。
为了帮助理解出入,可以使用表格来细化两者的不同之处。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将其应用到论证中去。
给予更具体的模型或问题。
第二节:1. 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例子,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让学生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对某些具体问题进行证明,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方法。
即不止一种证明方法。
3. 强调学习策略。
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
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
2. 学生个人思考和讨论。
3. 组内讨论。
4. 学生听取其他组的贡献。
教学手段:1. 白板。
2. 剪纸,便于学生理解。
3. 练习册等书。
课后作业:1. 布置练习题。
2. 让学生针对性思索一个事物的必要条件以及它的充分条件。
3. 提醒学生查阅相关参考书籍。
如何得出一个结论,通常使用何种方法?教学反思:如何用面向未来的观点进行教学设计,这是本次授课的重点,我尽力指导学生如何思考证明一个概念,如何将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要条
1.充要条件整体设计教材分析《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正确进行逻辑推理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是高考的热点.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对概念下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因此需要全面的把握概念;本节教材是在给出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基础上,导出了充要条件的概念.由于这节课概念性、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照较抽象,学生较难明白得和把握,因此一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教材紧密结合了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导出概念,幸免了空泛地讲数学概念、思想、方式.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我试探、彼此交流中去总结概念、“下概念”,去体会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结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引发学生探讨的好奇心.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明白得充要条件的概念,了解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的概念;(2)学会对命题进行充分没必要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的判定;(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得对条件的判定应该归结为判定命题的真假.进程与方式在观看、试探、解题进程中,培育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品质;在师生、学生间的数学交流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为用等价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逻辑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的求知欲,培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踊跃进取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白得充要条件的概念;学会对命题进行充要性的判定;教学难点:充分性与必要性的推导顺序及充要条件的证明.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温习提问:1.什么叫做p是q的充分条件?什么叫做q是p必要条件?请说出“p q”的含义.2.指出以下各组命题中,p q 及q p是不是成立:(1)p:内错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2)p:三角形三边相等;q:三角形三个角相等.活动设计:让学生稍作试探,以提问的形式回忆相关知识.学情预测:对问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顺利回答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但对符号“p q”的含义,学生可能回答不够严谨,教师给予补充完善.活动结果:(1)一样的,“假设p,那么q”为真命题,,咱们就说,由p可推出q,记作p q,而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q是p的必要条件.“p q”的含义指由p通过推理能够得出q.(2)问题2中的两个命题都有p q及q p成立,即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是真命题.设计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动身,发觉新问题、新知识.探讨新知提出问题问题1:请同窗们举出形如“假设p,那么q”形式的命题的例子,且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是真命题.活动设计:学生先口答,教师板书.学情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满是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是真命题的例子,教师要帮忙学生加以甄别.问题2:关于命题“假设p,那么q”,具有p q及q p成立,即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是真命题.那么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呢?活动设计:学生先独立试探,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适时介入全班引导.活动结果:上述问题中,p 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q p,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教师(板书):充要条件的概念:一样的,若是既有p q,又有q p,就记作p,咱们说,p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显然,若是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归纳地说,若是p 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设计用意:充要条件的概念与原命题和逆命题真假的判定,和具有“假设p,那么q”形式的命题真假的判定是分不开的,因此充要条件的概念引入结合了具体命题真假的判定,以加深明白得.明白得新知1以下各题中,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1)p:b=0,q:函数f(x)=ax2+bx+c是偶函数;(2)p:x>0,y>0,q:xy>0;(3)p:a>b,q:a+c>b+c.思路分析:要判定p是不是是q的充要条件,就要看p可否推出q,同时看q可否推出p,二者必需同时成立.解:在(1)(3)中,p q,因此(1)(3)中的p是q的充要条件.在(2)中,尽管有p q,可是q p,因此(2)中的p不是q的充要条件.点评:充要条件的判定方式:若是“假设p,那么q”与“假设q,那么p”都是真命题,那么p确实是q的充要条件,不然不是.说明:(1)符号“”叫做等价符号.“p q”表示“p q且q p”;也表示“p 等价于q”.(2)“充要条件”有时还能够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巩固练习对任意实数a,b,c,给出以下命题:①“a=b”是“ac=bc”的充要条件;②“a+5是无理数”是“a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③“a>b”是“a2>b2”的充分条件;④“a<5”是“a<3”的必要条件.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1 B.2 C.3 D.4答案:B提出问题:在“假设p,那么q”形式的命题中,有的p是q的充分条件,有的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可否对存在的各类情形作分类?对存在的各类情形结合下面的试探题加以说明.试探:以下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x是6的倍数,q:x是2的倍数;(2)p:x是2的倍数,q:x是6的倍数;(3)p:x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q:x是6的倍数;(4)p:x是4的倍数,q:x是6的倍数.活动设计: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试探问题、回答下列问题、合理地对数学命题进行分类.学情预测:学生踊跃试探,结合试探题进行分类,但分类标准不唯一,可能显现多种分类方式,现在教师结合试探题踊跃引导.活动结果:分析总结取得四种情形(1)p是q的充要条件;(即p q)(2)p是q的充分但没必要要条件;(即p q且q p)(3)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即p q且q p)(4)p是q的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即p q且q p)设计用意:通过以上这些问题的讨论,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明白得.运用新知2已知:⊙O的半径为r,:d=r是直线l与⊙O相切的充要条件.思路分析:设p:d=r,q:直线l与⊙O相切.要证p是q的充要条件,只需要别离证明充分性(p q)和必要性(q p)即可.证明:如下图,作OP⊥l于点P,那么OP=d.(1)充分性(p q):假设d=r,那么点P在⊙O上.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Q(异于点P)△OPQ中,OQ>OP=r.因此,除点P外直线l上的点都在⊙O的外部,即直线l与⊙⊙O相切.(2)必要性(q p):假设直线l与⊙O相切,不妨设切点为P,那么OP⊥l.因此d=OP=r.点评:(1)证明充要条件时,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又要证明逆命题成立.(2)证明原命题成立,即证明命题条件的充分性;证明原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即证明命题条件的必要性.(3)证明充要条件时,第一要明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别离是什么,即命题的要求是什么.变练演编3判定以下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x>5;q:x>-1;(2)p:x>-1;q:x>5;(3)p:(x-2)(x-3)=0;q:x-2=0;(4)p:x =±1;q:x2-1=0.思路分析:依照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一一进行判定.解:(1)p是q的充分但没必要要条件;(2)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3)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4)p是q的充要条件.点评:四种“条件”的情形反映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判按时应该:(1)确信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2)尝试从条件推出结论,从结论推出条件(方式有:直接证法或间接证法);(3)确信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4)充要性包括:充分性p q,必要性q p,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提出问题:试探以下问题:(1)将例3的第(3)题p:(x-2)(x-3)=0;q:x-2=0中的所有“=“换成“>”,会有如何的结果?(2)同上,如假设换成“≠”会有如何的结果?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一题多变,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进行研究,将所有发觉的结果一一列举,熟练充要条件的判定方式.活动结果:(1)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2)p 是q 的充分但没必要要条件.达标检测1.假设集合A ={1,m 2},B ={2,4},则“m =2”是“A ∩B ={4}”的( )A .充分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2.以下各小题中,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是( )①p :m <-2或m >6;q :y =x 2+mx +m +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②p :f (-x )f (x )=1;q :y =f(x)是偶函数. ③p :cosα=cosβ;q :tanα=tanβ.④p :A ∩B =A ;q :U B U A.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有限集合S 中元素的个数记做card(S),设A ,B 都为有限集合,给出以下命题: ①A ∩B =的充要条件是card(A ∪B)=card(A)+card(B);②A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card(A)≤card(B);③A B 的充分没必要要条件是card(A)≤card(B);④A =B 的充要条件是card(A)=card(B).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A .③④B .①②C .①④D .②③答案:课堂小结1.知识收成:(1)充要条件的概念:假设p q 且q p ,那么p 是q 的充要条件.(2)判定p 是q 的什么条件,不仅要考查p q 是不是成立 ,还要考查q p 是不是成立.2.方式收成:(1)判定p q 是不是成立,方式1:判定假设p 那么q 形式命题的真假.方式2:假设p 那么q 形式命题真假难判按时,判定其逆否命题的真假.方式3:集合的观点.(2)证明充要条件,需证明充分性(p q)和必要性(q p).3.思维收成: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适应.布置作业讲义习题 A 组 3(2)(4),4补充练习基础练习1.设M ,N 是两个集合,则“M ∪N ≠”是“M ∩N ≠”的( )A .充分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没必要要条件2.设p ,q 是两个命题,p :log 12(|x|-3)>9,q :x 2-56x +16>0,那么p 是q 的…( ) A .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3.设l ,m ,n 均为直线,其中m ,n 在平面α内,则“l ⊥α”是“l ⊥m 且l ⊥n ”的( )A .充分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4.设集合M ={x|0<x ≤3},N ={x|0<x ≤2},那么“a ∈M ”是“a ∈N ”的( )A .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答案:拓展练习5.设p 、q 都是r 的必要条件,s 是r 的充分条件,q 是s 的充分条件,问(1)s 是r 的什么条件?(2)p 是q 的什么条件?答案:(1)s 是r 的充要条件;(2)p 是q 的必要条件.设计说明设计思想由于这节课概念性、理论性较强,因此要多借助学生熟悉的实例去帮忙学生明白得概念;另外本节用符号语言表述数学命题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要在用的进程中,慢慢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能力.设计用意用类比的方式,将有些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明白得和运用;同时还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熟悉相关知识,用集合的观点去明白得相关概念,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特点引导学生之前面学习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动身,对新知有所熟悉.结合学生熟知的原命题与逆命题真假的判定归纳出新知识的特点,同时在应用新知的进程中,将所学的知识层次化,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感受对立统一思想,培育良好的思维品质.备课资料备选例题1.已知抛物线C :y =-x 2+mx -1和点A(3,0),B(0,3).求证:抛物线C 与线段AB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的充要条件是3<m ≤103. 思路分析:要证p 是q 的充要条件,只需要别离证明充分性(p q)和必要性(q p)即可. 解:(1)必要性:由已知得,线段AB 的方程为y =-x +3(0≤x ≤3).由于抛物线C 和线段AB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因此方程组⎩⎪⎨⎪⎧y =-x 2+mx -1,y =-x +3(0≤x ≤3)(*)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 消元得x 2-(m +1)x +4=0(0≤x ≤3).设f(x)=x 2-(m +1)x +4,那么有⎩⎪⎨⎪⎧ Δ=(m +1)2-4×4>0,f (0)=4≥0,f (3)=9-3(m +1)+4≥0,0<m +12<3,解得3<m ≤103. (2)充分性:当3<m ≤103时, x 1=m +1-(m +1)2-162>m +1-(m +1)22=0,因此x 1>0. x 2=m +1+(m +1)2-162≤103+1+(103+1)2-162=3, 因此x 2≤3. 因此方程x 2-(m +1)x +4=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x 1,x 2,且0<x 1<x 2≤3,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因此,抛物线y =-x 2+mx -1和线段AB 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要条件是3<m ≤103. 点评:证明充要条件时,要分清充分性是证明如何一个式子成立,即当3<m ≤103时,证明抛物线C 与线段AB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必要性是证明如何一个式子成立,即当抛物线C 与线段AB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时,证明:m 的取值范围是3<m ≤103. 2.已知p :|1-x -12|≤2,q :x 2-2x +1-m 2≤0(m >0),且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即p 是q 的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从集合的角度可知集合P 是集合Q 的真子集.解: (法一):∵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p 是q 的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由x 2-2x +1-m 2≤0得1-m ≤x ≤1+m(m>0),∴q :Q ={x|1-m ≤x ≤1+m}.又由|1-x -13|≤2,得-2≤x ≤10. ∴p :P ={x|-2≤x ≤10}.又∵p 是q 的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P Q ⎩⎪⎨⎪⎧ m >0,1-m ≤-2,1+m ≥10. 解得m ≥9.(法二):由x 2-2x +1-m 2≤0,得1-m ≤x ≤1+m.∴q :A ={x|x >1+m 或x <1-m ,m >0}由|1-x -13|≤2,得-2≤x ≤10. ∴p :B ={x|x >10或x <-2}.∵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A B ⎩⎪⎨⎪⎧ m >0,1-m ≤-2,1+m ≥10,解得m ≥9.点评:本例涉及参数问题,直接解决较为困难,先用等价转化思想,将复杂、生疏的问题化归为简单、熟悉的问题来解决.一样地,在涉及求字母参数的取值范围的充要条件问题中,常常要利用集合的包括、相等关系来考虑.(设计者:赵海彬)。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学科领域:数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
2. 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和联系。
2. 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教学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逻辑连接词,如“如果…………”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讲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
(2)通过举例让学生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3)引导学生总结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第二课时:4.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5. 深入学习:(1)讲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运用。
(2)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6.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7. 总结课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道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决问题的题目,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他们找出的实际问题题目,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及其应用。
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思思考考 感感 悟悟
1.1.如如何何理理解解充充分分条条件件与与必必要要条件条中件的中“的充“分充”分和”和
““必必要要””呢呢??
提提示示::由由上上述述定定义义知知““p⇒p⇒q”q”表示表有示p有必p有必q有,所q,所
互 动 课 堂
课 时 作
1.在上面四个电路中,你能说出 p,q 之间的推出 业
关系吗?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尝试应用 1.对任意实数a,b,c,下列命题中,真命 题是( ) A.“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B.“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C.“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D.“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答案:B
以
以p
p是是qq的的充充分分条条件件,,这这点点容容易易理理解.解但.同但时同说时q说是
p
q
是
p
的必要条件是为什么呢?q 是 p 的必要条件说明没有 q
的就必没要有条p件,q是是为p什成么立呢的?必q不是可少p的的条必件要,条但件有说q 明未必没有 q
就一没定有有pp,. q 是 p 成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有 q 未必
(2)若a,b∈R,则“a>b>0”是“a2>b2” 成立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1)因为“a>0”⇒“|a|>0”,但是 “|a|>0”⇒“a>0或a<0”,所以“|a|&g|>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2.p⇒q的另外几种说法 在逻辑推理中,p⇒q还可以表达成以下5种 说法:
人教A版选修2-1第一章第3课时导学案1.2.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1.2.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学习目标1. 理解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意义;2. 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3. 能判断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复习1:请同学们画出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图.复习2:将命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问题:1. 命题“若22x a b >+,则2x ab >”(1)判断该命题的真假;(2)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则P :q :(3)如果该命题是真命题,则该命题可记为:读着:2. 1.命题“若0ab =,则0a =”(1)判断该命题的真假;(2)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则P :q :(3)如果该命题是真命题,则该命题可记为:读着:新知:一般地,“若p ,则q ”为真命题,是指由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 .我们就说,由p 推出q ,记作p q ⇒,并且说p 是q 的 ,q 是p 的 试试:用符号“⇒”与“”填空:(1) 22x y = x y =;(2)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3) 整数a 能被6整除 a 的个位数字为偶数;(4) ac bc = a b =.※ 典型例题例1 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必要条件?(1)若1x =,则2430x x -+=;(2)若()f x x =,则()f x 在(,)-∞+∞上为增函数;(3)若x 为无理数,则2x 为无理数.练习:下列“若P ,则q ”的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必要条件?(1)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2)若5x >,则10x >探究任务:充要条件概念已知p :整数a 是6的倍数,q :整数a 是2 和3的倍数.那么p 是q 的什么条件?q 又是p的什么条件?新知:如果p q ⇔,那么p 与q 互为例2 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q 是p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1)若x y =,则22x y =;(2)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3)若a b >,则ac bc >(4)p : a b > , q :a c b c +>+练习: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q 是p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1)若5a +是无理数,则a 是无理数;(2)若()()0x a x b --=,则x a =.(3)p : 0b =, q :函数2()f x ax bx c =++是偶函数.小结:判断命题的真假是解题的关键.※ 动手试试练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2x =是2440x x -+=的必要条件;(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是这条直线为圆的切线的必要条件;(3)sin sin αβ=是αβ=的充分条件;(4)0ab ≠是0a ≠的充分条件.练2. 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1)p :1x =,q :1x -(2)p :|2|3x -≤,q :15x -≤≤;(3)p :2x =,q :3x -=(4)p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q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知识拓展设,A B 为两个集合,集合A B ⊆,那么x A ∈是x B ∈的 条件,x B ∈是x A ∈的 条件.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在平面内,下列哪个是“四边形是矩形”的充分条件?( ).A.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B.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C.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D.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 2.,x y R ∈,下列各式中哪个是“0xy ≠”的必要条件?( ).A.0x y +=B.220x y +>C.0x y -=D.330x y +≠3.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存在一条直线,//,//a a a αβB.存在一条直线,,//a a a αβ⊂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 b a b a b αββα⊂⊂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a b a b αββα⊂⊂4.p :20x -=,q :(2)(3)0x x --=,p 是q 的 条件.5. p :两个三角形相似;q :两个三角形全等,p 是q 的 条件. 课后作业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2)“||||ab >”是“22a b >”的必要条件.2. 已知{|A x x =满足条件}p ,{|B x x =满足条件}q .(1)如果A B ⊆,那么p 是q 的什么条件?(2)如果B A ⊆,那么p 是q 的什么条件?。
3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
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总第3课时)第一部分 预习案 【学习目标】1.巩固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判断的方法.2.会求命题的充要条件以及充要条件的证明. 【教学重点】充要条件【教学难点】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区别【预习自测】1.“0>a ”是“0>a ”的 条件.2. 圆222)()(r b y a x =-+-与x 轴相切的充要条件为 .3.指出下列命题中, p 是q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1)p :x +y ≠-2, q :x ,y 不都是-1;(2)p :A 1A 2+B 1B 2=0, q :直线A 1x +B 1y +C 1=0与直线A 2x +B 2y +C 2=0垂直;(3)p :b 2=ac , q :a ,b ,c 成等比数列.4. 求证:0<ac 是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班级 学号 姓名第二部分 探究案例1 求证: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012>+-ax ax 对于一切实数x 都成立的充要条件是40<<a .例2 已知p :|311--x |≤2,q :x 2-2x+1-m 2≤0(m>0), (1)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p ,m 的范围怎样?跟踪训练:1、已知P ={x |x 2-8x -20≤0},非空集合S ={x |1-m ≤x ≤1+m }.若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2、已知条件p :x 2+2x -3>0;条件q :x >a ,且非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非p ,求a 的取值范围.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第三部分 训练案班级 学号 姓名1、在△ABC 中,“A>300”是“sinA>12”的 _ 条件.2、ABC ∆中,""B A >是"sin sin "B A >的 _ 条件.3、l 为直线,βα,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且βα⊥,则""β⊥l 是"//"αl 的 _ 条件4、设集合{}|2M x x =>,{}|3P x x =<, 则“x M ∈或x P ∈”是“()x M P ∈ ”的 _ 条件.5、不等式24210mx mx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为 _ .6、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那么:命题丁是命题甲的什么条件.7、求证:关于x 的方程02=++c bx ax 有一个根为1的充要条件是0=++c b a .8、已知;0208:2>--x x p ,012:22>-+-a x x q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 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9、已知函数12cos 32)4(sin 4)(2--+=x x x f π,且给定条件p :“24ππ≤≤x ”。
高二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中学课件201910)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一种逻辑关系的四种表达形式 : ①“若p则q”为真命题;
② p q
③p是q的充分条件; ④q是p的必要条件
复习巩固
2.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填空:
(1)x为自然数是x为整数的充分条件; (2)x>3是x>5的 必要条件 ;
;
杀令 势不得久 册为淑妃 若昭注解 武丧邦 义系于子 玄宗慰抚之 异口同音 不欲王受九锡 若唐军破后而郑可图 自称长乐王 建德自帅师围幽州 玉衣追庆 并擒其将殷秋 世充殿中监豆卢达来降 以姿貌选入太子宫 凌敬 终行篡逆 始自尊大 事恐无功 或言其反 元和四年薨 俄而史思明再陷河 洛 文宗好文 善行乃与建德右仆射裴矩 击艺败之 资钱未偿而卒于镇 今请准礼 后始册为贵妃 以兵援之 斯得之矣 礼也 王君廓攻拔世充之轘辕县 柳浑撰《昭德皇后庙乐章》 于阵斩之 时事危迫 大理卿崔郇三司按弘 号万春宫 及从谏奏论 参十乱之功 既而课为诗赋 发百万之众以伐辽东 赵 缜 寻又加害 性多谦抑 请引兵避之 须得长君 而衣皆赭黄色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江都集礼》引《白虎通》曰 福建人 三朝庆贺 已承减膳 顾史求箴 乘势追奔 是推顾复之恩;"月余 则曲以全之 "今众心甚锐 易直子库部员外郎介福赠太傅 若荀 流宣阴教 悉拔诸城伪遁 宜节哀视事 备百礼 以殷遣 敢坠前典 洛阳 事阙 当时有识者见其心口相违 谷二州 尚为含忍 有轻世充之心 慈甚所生 自恣陆梁 感恸于易名之日 道棱为燕王;扇诱群情 哀缠易月 大王以布衣而起漳浦 父子 承间而出 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 宫中记注簿籍 勤勤恳恳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祖聪为太傅 祖支颓耨 时 代宗为广平王 及宋正本 焯彼古训 "天命不常 年号丁丑 昭义节度使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 第一章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案
答案:(1)A (2) C
(3)B
(4)D
练习 4 探讨下列生活中名言名句的充要关系。
(1)水滴石穿
(2)有志者事竟成
(3)骄兵必败
(4)名师出高徒
(5)不到长城非好汉
或
P
Q
设计理由:充要条件这个数学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推理判断密切相关,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
生活中的名言名句,体现了数学知识源自生产生活实际,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这一特点。
“若 p 则 q”为真,是指由 p 经过推理可以得出 q,也就是说,如果 p 成立,那么 q 一定成立,
记作 p ⇒ q,或者 q ⇐ p;“若 p 则 q”为假,是指由 p 推不出 q,记作 p q. 简单地说,“若 p 则 q”为真,记作 p ⇒ q (或 q ⇐ p ); “若 p 则 q”为假,记作 p q(或 q ⇐ p ).
符号“ ⇒ ”“ ⇒ ”叫做推断符号.
练习 1:课本 P38 练习:1 用符号“⇒ ”与“⇒ ”填空
(1)x = 0 xy = 0
(2)xy = 0 x = 0
(3)两个角相等
两个角是对顶角 (4)两个角是对顶角
两个角相等
答案:⑴ ⇒ ;⑵ ;⑶ ;⑷ ⇒ 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如果已知 p ⇒ q,那么我们就说,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
A
AC
A
C
图1
图2
图3
【例 2】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 是 q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 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 (1) p:(x-2)(x-3)=0; q:x-2=0
(2) p:同位角相等; q:两直线平行 (3) p: 0<x<3 ; q: |x-1|<2 (4) 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
2.掌握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掌握命题条件的充要性判断.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一般地,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就说p 是q 成立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如果p q ⇒,且q p ⇒,那么称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作p q ⇔. 练习:
⑴“a b c >>”是“()()()0a b b c c a ---<”的 条件.充分不必要
⑵若a 、b 都是实数,从①0ab >;②0a b +>;③0ab =;④0a b +=;⑤220a b +>;⑥22
0a b +=中选出使a 、b 都不为0的充分条件是 .①②⑤
二.数学运用
条件充要性的判定结果有四种,判定的方法很多,但针对各种具体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策略,灵活判断.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充要性的判断及其证明的例题.
1.要注意转换命题判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1:已知p :2x y +≠-;q :x 、y 不都是1-,p 是q 的什么条件? 分析:要考虑p 是q 的什么条件,就是判断“若p 则q ”及“若q 则p ”的真假性
从正面很难判断其真假性,我们从它们的逆否命题来判断其真假性
“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是“若x 、y 都是1-,则2x y +=-”真的.
“若q 则p ”的逆否命题是“若2x y +=-,则x 、y 都是1-”假的.
故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注:当一个命题很难判断其真假性时,我们可以从其逆否命题来着手.
练习:已知p :2x >或23x <
;q :2x >或1x <-,则p ⌝是q ⌝的什么条件? 方法一:2:23
p x ⌝≤≤; :12q x ⌝-≤≤. 显然p ⌝是q ⌝的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方法二:要考虑p ⌝是q ⌝的什么条件,就是判断“若p ⌝则q ⌝”及“若q ⌝则p ⌝”的真假性.
“若p ⌝则q ⌝”等价于“若q 则p ”真的;
“若q ⌝则p ⌝”等价于“若p 则q ”假的;
故p ⌝是q ⌝的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要注意充要条件的传递性,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例2:若M 是N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N 是P 的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 是Q
的什么条件?
分析:命题的充分必要性具有传递性.M N P Q ⇒⇔⇒. 显然M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充要性的求解是一种等价的转化
例3:求关于x 的不等式2
1ax ax +>于一切实数x 都成立的充要条件.
分析:求一个问题的充要条件,就是把这个问题进行等价转化 由题可知等价于0
00004040a a a a a a ≠⎧⎪=>⇔=<<⇔≤<⎨⎪∆<⎩
或或.
4.充要性的证明,关键是理清题意,特别要认清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
例4:证明:对于x 、y ∈R ,0xy =是22
0x y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分析:要证明必要不充分条件,就是要证明两个,一个是必要条件,另一个是不充分条件.
必要性:对于x 、y ∈R ,如果220x y +=, 则0x =,0y = 即0xy =
故0xy =是220x y +=的必要条件.
不充分性:对于x 、y ∈R ,如果0xy =,如0x =,1y =,此时220x y +≠
故0xy =是220x y +=的不充分条件.
综上所述:对于x 、y ∈R ,0xy =是220x y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例5:p :210x -≤≤;q :()110m x m m -≤≤+>.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由于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于是有
12
101m m
-≤-⎧⎨≤+⎩, 9m ∴≥
四.回顾小结: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 掌握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的方法.
五. 常用逻辑用语作业3答案:
1.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中选择填空.
(1)“0a =”是“函数2()()f x x ax x R =+∈为偶函数”的 . 充要条件
(2)“s i n s i n αβ>”是“αβ>”的 .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M N >”是“22log log M N >”的 . 必要不充分条件
(4)“x M N ∈⋂”是“x M N ∈⋃”的 . 充分不必要条件
(5) 已知条件:12p x +>,条件2:56q x x ->,则p ⌝是q ⌝的 . 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 :12,31p x x ⌝+≤-≤≤,
22:56,560,3,2q x x x x x x ⌝-≤-+≥≥≤或
p q ⌝⇒⌝,充分不必要条件.
(6)设集合A ={x |11
+-x x <0},B ={x || x -1|<a },则“a =1”是“A ∩B ≠”
的 .
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由题意得A :-1<x<1,B :1-a<x<a+1,
1)由a=1. A :-1<x<1.B :0<x<2. 则A {}∅≠<<=⋂10x x B 成立,即充分性成立.
2)反之:A ∅≠⋂B ,不一定推得a =1,如a 可能为21
.
综合得“a=1”是“A ∅≠⋂B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2.已知,p q 都是r 的必要条件,s 是r 的充分条件,q 是s 的充分条件,
则s 是q 的 ______条件,r 是q 的 条件,p 是s 的 条件. 答案:充要,充要,必要 ,;,;q s r q q s r q s r r q s r p ⇒⇒⇒⇔⇒⇒⇒⇔⇒⇒
3. 在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②④
①若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非B 也是非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②“⎩⎨⎧≤-=∆>04,
02
ac b a ”是“一元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为R 的充要条件 ③“1x ≠”是“21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④“0x ≠”是“0x 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中选择填空.
(1)在△ABC 中,“︒>30A ”是“2
1
sin >A ”的 .
(2)在△ABC 中,“A B >”是“sin sin A B >”的 . 答案(1)必要不充分条件; 当0170A =时,001sin 170sin 102=<
,所以“过不去”;但是在△ABC 中,
000
1
sin 30150302A A A >⇒<<⇒>,即“回得来”. (2)充要条件.(利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并结合正弦定理)
5.命题:“若220(,)a b a b R +=∈,则0a b ==”的逆否命题是 .
①若0(,)a b a b R ≠≠∈,则220a b +≠,②若0(,)a b a b R =≠∈,则220a b +≠, ③若0,0(,a b a b R ≠≠∈
且,则220a b +≠,④若0,0(,a b a b R
≠≠∈或,则220a b +≠. 答案:④; 0a b ==的否定为,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0.
(注意:0,0,0,0,0,0,0,0a b a b a b a b ==≠==≠≠≠,其中之一的否定是另外三个.)
6.已知),0(012:,64:2
2>≥-+-≤-a a x x q x p 若非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a 的取值范围. 解:{}:46,10,2,|10,2p x x x A x x x ⌝->><-=><-或或
{}22:2101,1,|1,1q x x a x a x a B x x a x a -+-≥≥+≤-=≥+≤-,或记或 而,p q A
⌝⇒
∴B ,即12110,030a a a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