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复习化学基本理论篇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及复习策略

2013年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及复习策略

一,知识点1、干冰是固态CO2的俗称,它并非是固态的水——冰;因为当它挥发变成气态的CO2时,没留下任何“湿”的痕迹,外表又似冰,故把它叫做“冰”。

2、“白铅”是锌而不是铅。

因其断面银白,硬度与铅相仿所致。

3、“黑金”是铅的误称,因其断面灰黑且具金属光泽所致,并不是金。

4、“银粉”是铝粉,因其粉末为银白色误称。

5、“金粉”是铜锌合金粉末的误称,因其合金有金黄色金属光泽所误。

6、“石炭酸”并非是酸,它是有机物苯酚的俗称,因它最早从煤焦油中提取又有酸性而得名。

7、“水银”不是银是汞,因其常温下呈液态且为银白色而得名。

8、过磷酸钙是Ca(H2PO4)2和CaSO4混合物的商品名称,其各化合物结构中并无过氧键。

9、纯碱Na2CO3是盐而非碱,因其水解,溶液呈碱性且水解产物中有NaOH而得名纯碱。

10、铅糖并非糖,因其有甜味而得名,它有毒,不可食用,其化学名称叫醋酸铅。

1l、甘油不是油,是多元醇(丙三醇),因其无色、粘稠、有甜味,外观似油而得名。

12、水玻璃并不是玻璃,而是Na2SiO3水溶液的俗名,因其无色粘稠,既有粘性(矿物胶)又不能燃烧、不受腐蚀而得名。

13、发烟硫酸并不发烟,而是形成的酸雾。

(SO3吸收水分形成的小液滴)。

14、不锈钢不是绝对不生锈,它也能因盐酸等强酸腐蚀而“生锈’。

15、酚醛树脂不是酯,而是由苯酚跟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一种俗称电木的塑料)。

16、王水不是水,而是由浓盐酸跟浓硝酸以3:1的体积比混合的一种能氧化金、铂的强氧化剂。

17、芳香族化合物并不都有芳香味。

因其最早大多是从香精油、香树脂及其它具有香味的物质中发现而得名的。

这种以气味作为分类依据是不科学的。

其实,就性质而言,凡属芳香族化合物的物质大多无香味。

18、有甜味的并非都属糖,如糖精,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因其甜度远远大于糖类中的单糖而得名;其化学名称是邻磺酰苯酰亚胺。

糖类并非都有甜味,如纤维素、淀粉等。

19、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置换出的是H2O中的H2;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是2Na2O2+H2O=4NaOH+O2,应为2Na2O2+4H2O=4NaOH+2H2O+O2,还原产物应是生成物中的水。

高考化学 考前冲刺易错专练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新人

高考化学 考前冲刺易错专练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新人

2013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易错专练: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一、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间的联系“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解释:①“升失氧、降得还”即: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②“剂性一致”即: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③“其他相反”即: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性强弱判断(1)依据氧化还原方程式来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右到左,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二、阿伏加德罗常数1.注意标准状况下物质的聚集状态如在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SO3为固态,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类为液态或固态等。

2.注意给出气体体积是否在标准状况下如11.2 L H2的分子数未必是0.5N A。

3.注意物质的组成如Ne、O3、C2H4和等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等。

4.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某些离子的水解如1 mol CH3COOH溶于水时,溶液中CH3COO-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 l;1 mol FeCl3溶于水时,由于Fe3+的水解,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5.注意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中子数目如D2O、T2O、18O2等。

6.注意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如Na2O2与H2O的反应,Cl2与碱溶液的反应,Cu或Fe分别与S、Cl2的反应,CuSO4、AgNO3、NaCl等溶液的电解。

7.注意常见的可逆反应如N2+3H22NH3,1 mol N2与3 mol H2反应实际生产中得不到2 mol NH3,因反应是可逆反应。

8.注意分散系的变化导致微粒数目的变化如FeCl3溶液转化为Fe(OH)3胶体,因为胶体微粒是分子的集合体,所以胶粒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Fe3+的数目。

2013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化学(新课标)理综

2013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化学(新课标)理综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基本理论篇-word文档资料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基本理论篇-word文档资料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基本理论篇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编准备了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基本理论: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 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高考中,化学作为理科的一门科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科目。

下面就是关于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物质的三态及转化物质存在着三个经典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强;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弱。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包括:固-液转化(熔化)、液-气转化(汽化)、固-气转化(升华)、气-液转化(液化)、液-固转化(凝固)和气-固转化(凝华)。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由于具有不同的原子序数,所以性质也会有差异。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是由其内部元素的种类和结构所决定的。

3.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质量不同。

同位素的存在对于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起来,并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分类的一种表格。

周期表将元素分为了周期和族,周期是指元素的电子壳层的数量,周期数代表了元素所处的主能级。

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的集合。

5.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质量为1,电荷为+1;中子的质量为1,电荷为0。

电子的质量很小,在化学反应中不考虑。

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的电子数,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 阴离子、阳离子和分子在化合物中,阴离子是指带有负电荷的离子,它通常是通过原子失去电子而产生的;阳离子是指带有正电荷的离子,它通常是通过原子获取电子而产生的;分子是由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电中性的实体。

2013届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第1单元第2讲氧化还原反应

2013届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第1单元第2讲氧化还原反应

(1)常见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
②元素(如Mn、Fe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
如MnO2、Fe2O3等。
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
如浓H2SO4、HNO3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
,如KMnO4、KClO3、FeCl3等。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19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运用) 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 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 条件下具有如下转换关系(未配平)(四个 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均有变化):
(1)GQ+NaCl
(2)Q+H2OX+H2 (3)Y+NaOHG+Q+H2O (4)Z+NaOHQ+X+H2O
20
5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除了遵 循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原 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发生变化以外 ,反应过程中电子得失的总数或 化合价升降的总数也守恒。
6
重点知识归纳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转移(电 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表现的特征 是化合价的升降。相互关系如下:
7
9
注意:箭头不是表明电子的直接转移关系 ,而是表明同一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 子情况,氧化剂箭头所指向的产物为还 原产物,还原剂箭头所指向的产物为氧 化产物。在2e-前一定要注明“得”“失”字 样。
10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还原剂 + 氧化剂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得2e-
2CO2↑+2H2O

2013年高考化学120个关键知识点总结

2013年高考化学120个关键知识点总结

2013年高考化学120个关键知识点总结今天,在历年高三高考备考的实践基础上,参考2013年高三阶段的实际复习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或试题,整理出了120个关键知识点,以供学生自查、整理、纠错“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错误,低级有机酸易溶于水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正确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 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 和NH4NO3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 Na2S+H2S====2NaHS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错误,Fe2+和Br2不共存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2013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大纲版)解析版

2013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大纲版)解析版

大纲版理综综合——化学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反应X(g)+Y(g)2Z(g)<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9、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极反应为Fe-2e-Fe2+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C.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D.电路中每转移12 mol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72-被还原10、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2NH3·H20+SO22NH4++SO32-+H2OB.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H2SO4+2Cl-SO2↑+Cl2↑+H2O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3H2OD.明矾溶液中滴入B a(O 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2Ba2++3OH-+Al3++2SO42-2B a SO4↓+Al(OH)3↓12、右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C.图中T1<T2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13、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 第二部分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 第二部分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考化学
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基础知识 一、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清单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
影响因素 浓度 压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温度 使用催化剂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例1 (2019安徽铜陵一中月考,3)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 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 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 min时表示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前20 min A的反应速率为1.00 mol/(L·min )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30 min时表示增大压强 D.40 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质量分数—时间图像
特点:表示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快慢以及平衡混合物中D的质量分数大小。 解题方法是“先拐先平数值大”,即曲线先拐的首先达到平衡,反应速率快,以 此判断温度或压强的高低,再依据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进行分析。 2.一般解题思路——“四看” 一看面:即看清坐标所代表的意义。 二看线:看准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及量的变化(需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 等)。 三看点:弄懂曲线上点的意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起点、交点、转折点、极 值点等)。 四看量: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的变化。
特点:表示两个外界条件同时变化时,A的平衡转化率的变化规律。解决这 类图像题,采用“定一议二法”,即把自变量(温度、压强)之一设为恒量,讨 论另外两个变量的关系。
特点:曲线上的点表示平衡状态,而X、Y点未达平衡状态,使反应由X点达到平 衡状态,反应需向B的百分含量减小的方向进行;要使反应由Y点达到平衡状态 ,反应需向B的百分含量增大的方向进行。

2013年高考化学考纲---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2013年高考化学考纲---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目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3 )高中化学重点……………………………………………( 16 )化学计算………………………………………………....( 2 1 )解题技巧…………………………………………………( 2 5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

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茫然无措。

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高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繁杂。

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

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切实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

这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

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

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

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

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最后出算 PH=lg{c(H ) }

1. 定义:在溶液中盐 电离出来的离子 跟水 电离出来的 OH 的反应。 . .. . . . 或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 + - 【解析】在溶液中,由盐电离出来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跟水电离出来的 H ........... . 或 OH . .结合生成弱电解 ..... 质 (弱酸或弱碱 ) ,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引起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变 . ..... 化,从而引起了溶液中酸碱性的变化。 2.影响水解的因素 内因:盐类本身的性质 这是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其
c ( B ) t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①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②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 ③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 ④使用催化剂可以 增大 化学反应速率。 ⑤反应物颗粒越小,接触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 越大 。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等:达平衡时,v(正)=v(逆)≠0,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③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④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及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一定。 ⑤变:若条件不变,平衡状态不变;若条件改变,平衡状态随之改变。 4.化学平衡的计算一般计算模型: 假如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则: 对于反应: m A ( g ) nB( g ) pC( g ) qD( g ) 起始浓度: c(A) 变化浓度:△c(A) 平衡浓度: c ′ (A) c(B) △c(B) c ′ (B) c(C) △c(C) c ′ (C) c(D) △c(D) c ′ (D)
c ( A) ; c ( A)
B 气体的转化率 (B)=
c ( B ) c( B)
注意:若是分解反应,反应物的分解率即转化率 ④A 所占的平衡分数:A% = 5.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或向右) 移动,反之逆向移动。 ②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 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平衡向 气体体积增大 的方向移动。 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时,增大或减小压强,化学平衡 不 移动。 例如,对于反应:2HI(g) ==H2(g) + I2(g) ,若增大或减小压强,上述平衡 不 移动。
弱酸:HF、HClO、H2S、H2SO3、H2CO3、H2SiO3、H4SiO4、H3PO4、HNO2、有机酸 弱电解质 弱碱:NH3·H2O、Cu(OH)2、Mg(OH)2、Fe(OH)3、Al(OH)3、Fe(OH)2、AgOH(难溶碱都是弱碱) 极少数盐:Pb(CH3COO)2 水:H2O(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P1 n1 N 1 P2 n2 N 2
②同温同容积下,
物质的量浓度: c ※ 溶液稀释定律:
n V
n cV
V
n c
对于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稀释,溶质的物质的量 稀释前后不变 ,即 c1V1 c 2V2 = n(质) ....... ..
【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v(B)=
化合价降 得电子 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记忆口诀: 氧化剂:降得还
化合价升
失电子 表现还原性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还原剂:升失氧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原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间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方法:一标、二找、三定、四平、五查 一标: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 二找:找出反应前后变化的化合价 三定:根据最小公倍数法,计算出“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四平:先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原子个数,再配平其它原子 五查:检查反应前后各原子是否守恒
3013 年高考复习基本理论知识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银氢铵,二价钙镁钡和锌; 氧为负二、铝正三;铜为一二、铁二三; 卤化物中卤负一; 过氧化物氧负一 注意: 1、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 -2 价,氢元素通常显 +1 价(除金属氢化物外), 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 ; 2、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0 。 二、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 还原剂
c (H )














10
0
10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6
10
-7
10
-8
10
-9
10
-10
10
-11
10
-12
10
-13
10
-14
PH
酸碱性
0
1
2
3 酸性增强
4
5
6
7 中性
8
9
10 碱性增强
11
12
13
14
3.PH 的计算 (1)酸溶液中:PH=-lg{c(H ) } (2)碱溶液中:先由 c(OH ) (3)酸和酸混合时:先算出 c(H )(混) (4)碱和碱混合时:先算出 c(OH )(混)
c′ (A) c′(A)+c′(B)+c′(C)+液体的体积为“0” 。 ③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 吸热反应 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 放热反应 方向移动。 例如,对于反应:2NO2(g) == N2O4(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 升高温度 ,上述平衡 向逆反应方向(或 向左) 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 变深 ;若 降低温度 ,上述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 移动,混合 气体的颜色 变浅 。 ④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 不 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关系的分析: 1.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v(正)和 v(逆)都增大,只是 v(正)突然增大而 v(逆)还保持原来大小趋势,使得 v(正)> v(逆),因而促使化学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或向右) 移动。 (2)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v(正)和 v(逆)也都增大,只是 v(正)保持原来大小趋势而 v(逆)却突然增大,使得 v(正) <v(逆),因而促使化学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或向右) 移动。 (3)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v(正)和 v(逆)都减小,只是 v(正)突然减小而 v(逆)还保持原来大小趋势,使得 v(正)< v(逆),因而促使化学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或向右) 移动。 (4)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时,v(正)和 v(逆)也都减小,只是 v(正)保持原来大小趋势而 v(逆)却突然减小,使得 v(正) >v(逆),因而促使化学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或向右) 移动。 2.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1)增大压强时,v(体积缩)和 v(体积增)都增大,只是 v(体积缩)增大的程度比 v(体积增)增大的程度快,使得 v(体积缩)>v(体
积增)
,因而促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方向 移动。 (v——反应速率)
(2)减小压强时,v(体积缩)和 v(体积增)都减小,只是 v(体积缩)减小的程度比 v(体积增)减小的程度快,使得 v(体积缩)>v(体
积增)
,因而促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 移动。
(3)若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增大(或减小)压强,v(正)和 v(逆)同等程度增大(或减小),平衡都不移动。 3.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1)升高温度时,v(放热)和 v(吸热)都增大,只是 v(吸热)增大的程度比 v(放热)增大的程度快,使得 v(吸热)>v(放热), 因而促使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 移动。 (v——反应速率) (2)降低温度时,v(放热)和 v(吸热)都减小,只是 v(放热)减小的程度比 v(吸热)减小的程度快,使得 v(放热)>v(吸热), 因而促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4.加催化剂时,v(正)和 v(逆)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 【电离平衡】 一、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 全部电离 成离子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 部分电离 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 强电解质 强碱:NaOH、KOH、Ba(OH)2 、Ca(OH)2 (可溶性碱都是强碱) 大多数盐(含难溶盐) :NaCl、CaSO4、KNO3、BaSO4、AgCl (中学常见的盐都是强电解质)
二、弱电解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未电 离的分子浓度和已电离成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电离平衡的特征: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不完全电离) 动:达平衡时,V 电离=V 结合≠0 定:外界条件一定,溶液中分子、离子浓度一定 变:影响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平衡发生移动。 3.弱电解质电离的一般规律: ①一元弱酸、弱碱、多元弱碱一步电离; 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下一步比上一步电离程度更弱,第一步电离程度最大。 4.影响电离平衡的条件: (1)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因此,升高温度,促进电离(使平衡正向移动) ;降低温度,抑制电离。 (2)浓度:①减小电离产物离子的浓度,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②加水稀释溶液,促进电离,即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加水稀释时,稀释程度比电离程度大得多,电离平衡虽然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但最终电离 的离子浓度比稀释前都减小。 5.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H3PO4 溶液中, c(H+)= c(H2PO4 )+2 c(HPO42 )+ 3 c(PO43 )+c(OH )
- - - -
三、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H2O 2.水的离子积: Kw= c(H ) ·c(OH ) 通常把 Kw 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 已知在 25℃时,纯水中:c(H )=c(OH )=1×10 mol/L, 所以在 25℃时,Kw= c(H ) ·c(OH )=1×10 ×1×10 =1×10 3.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 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Kw 不变; 加入某些盐,促进水的电离,Kw 不变; 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Kw)增大,如:在 100℃时,KW=1×10 。 4.纯水 中溶液 H 、OH 浓度的计算方法: .. c(H )=c(OH )= Kw 。 5.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抑制电离: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则水的电离程度减小,即水电离出的 c(H )和 c(OH )减小 促进电离:加入易水解的盐,如 CH3COONa、NH4Cl 等,或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 四、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常温时,任何水溶液(酸、碱、盐或纯水)中,均存在 H 、OH ,且 Kw = c(H ) ·c(OH )=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