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背影》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背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的心灵。
4、培养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
【学习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学习方法】○1读书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知识博览
一.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
久,接到父亲的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七八年前父亲南京送行的情景,不禁泪如泉涌,便写下了这篇《背影》。他父亲的来信说了些什么呢?请看文章的最后一段。
“近几年来”,再次转入对家庭境况的回忆,接着自然地进入对父亲一生的回忆,字里行间充满淡淡的哀愁。家境的衰落并非是父亲的无能,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而是当时社会衰败、民不聊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境遇每况愈下的一个缩影。从父亲的老境中可以看见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千百万知识分子困顿的身影。然后写父亲老年性格的变化。
如果深究一下父亲的性格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呢?这是家境和社会状况日益恶化在父亲身上的反映,这里所要说明的并非是父爱的减退,而是表现生活对父亲的压力和磨难。这里所写的对父亲的理解,比“我”在浦口车站时的感触又深化了一层。
行文至此,作者用“但”字一转,写父亲的心情由郁闷怒怨到“终于忘却”,“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这并非是父亲的心境已经变好,“只是”一词就深刻地表明,父亲对前途、对社会已经绝望,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和孙子身上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再写接读父亲的来信。父亲来信中的这句话是作者写作本文的触发点。“我身体平安”是怕儿子不放心的安慰的话,“大去之期不远”才是真实的情况。按照常理,“膀子疼痛”与“大去”之间相去甚远,但父亲由膀子疼痛就想到了死,这是老境颓唐的表现,是对生活绝望的反映。“我”由父亲的这句话,想起了父亲坎坷的一生,想起了父亲
待“我”的许多好处,不由得百感交集,写下了这篇《背影》。
这最后一段,内容相当丰富,写了家境的衰落,写了父亲的身世和心境,写了作者的感受和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这对学习课文前面的内容是有帮助的。
●自主学习
1、正音释词。
交卸:
奔丧:
踌躇:
迂腐:
蹒跚:
颓唐:
琐屑:
晶莹:
差【】使狼籍【】簌簌【】【】赋【】闲
游逛【】栅【】栏举【】
●合作探究
一、划分段落层次,掌握结构形式。
(1)本文如分成三个部分,应怎样分法?
请找出三个部分的分界线,划出三个部分后,归纳大意,最好用同样的语式(字数、结构形式大体相同)。
二、弄清情节线索,体会取材角度。
1、本文用什么把全文的故事情节连接起来并且贯串起来?
2、本文不同于一般作品从正面着笔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选取了对儿子来说再平常、再熟悉不过的“背影”为表现角度,为什么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竟使儿子感动得流泪?
3、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画出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这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4、找出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的语句,体会眼泪与父亲背影的联系。
5、本文是通过“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的,文章的2、3语段与此有什么关系呢?
三、重点语段品读。
本文4、5、6段,特别是第6段的描写,是全文的核心段落,集中表现了作者“最不能忘记的”父亲的背影。我们应认真阅读、体会。
(一)研读第四、五段
1. 课文4、5语段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
2. 第四段是怎么写父亲对儿子的关怀爱护的?文中哪些地方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自己送行?父亲“踌躇”了又“踌躇”说明了什么?
3.“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4.作者为什么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而且还要叹气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二)研读第六段。
1.买橘送行,具体写父亲的背影,很感人。这一段是分几层来写的?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3. 作者从背影描写父亲的外貌、动作,运用了哪些准确生动而又饱含父子深情的词语?你能揣摩出当时儿子看到父亲背影的感受和心情吗?
4.第三层写买橘回来,父亲放好橘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个细节描写,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
5. 最后一层写依依惜别。离别的时候,父亲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6. 最后一句写第二次看见背影和第二次流泪,说说这时候“我”的心情。
(三)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结中心意思。
前面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情节线索和重点语句,处处都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是有体会的。现在的训练主要是语言的概括,要求简洁、准确。
●挑战自我
一. 语言运用
1. 根据词义填写原词,并加注拼音。
(1)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原词是(),拼音()。
(2)纷纷落下的样子。原词是(),拼音()。
(3)细小而繁多的事。原词是(),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