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

合集下载

关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思考
没有一 套合 理 的、 准 的 、 标 规范 的教 学 软件来 引导 学生 去 熟 悉 物 流 企业 在 日常工 作 中 的 业 务 流程 和 实 际操 作 能 力 , 难培 养 出既有 理论 深度 又 有实 践经 验 的物 流人 才 。 很 再 加上 现在许 多 院校开 设 物流 类专 业 时 间短 、教学 设备 不 够完 善 , 绝大 多数 没有 物流 实验 室 , 能停 留在理 论知 只

从总体 上看 ,高 职 院校现 有 的物 流理 论并 不十分 成 熟 ,没有形 成 与我 国物流 发展 实 际相 结合 的系 统 的现 代 物流 理论体 系 。 在教学 方 面往往 理论知 识讲得 多 , 际方 实 法研讨 得少 ; 国外物 流发 展讲 的多 , 国内物 流实践 结合 的

标不清晰 , 师资力量薄弱等 问题 。 养高职物流人 才, 培 应更新教育理念 , 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 , 提 以就 业为导向 , 实行 多样化的
人 才培 养模 式 ; 以物流 实践 活动为主线 , 大教 学改革 力度 。 加
[ 关键 词】 高职 ; 物流人 才; 培养
[ 图分类 号】 G 1 中 78
才之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指出,
现在 物流 专业 人才奇 缺 已经成 为制 约 我 国物流 发展 的 重
要 因素。我 国发展 物流 产业不 仅需要 高 级物 流管理人 才 ,
更需要大量的物流执行型和操作型人才 。高职院校作 为 教 育 的高 实践性 。在物 流教 学 中, 物流理 论和物流 实务实 培养 应用 型 、 能 型 、 作 型物 流 人 才 的 主力 军 , 技 操 是物 流 践并 重是 物流教学 的基 本要求 。
物流专业 的特点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如何 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 岗位要求 的物流专业技能是 本
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物流管理专
不高 ; 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不尽合理 ; 高水平 的学术梯 队尚
未形成。
业人才 的需 求状况 以及对人才 的知识 、 能力和素质 的要 求 , 进 一
步 明确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 目标 , 以便更好 地为企事业单位
模 式形成 了挑战 。众所周知 ,在 以经济 实力 为依据的国力竞赛 中,物流业 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 国家经 济发 展效率和现代
化 程 度 的重 要 标 志 。 在 我 国 加 入 WT O后 , 国内物流业也迫切需
强的专业 , 除专 门的实验课程外 , 还 有许 多专业课程离开 了实验

物 流人才成 为了各类高校教育急需解决 的一个新课题 。 基 于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 能增 强物流专业学生 的专 业
技 能和综合素质 , 根据物流业务 岗位 的任职要求 , 对物流专业课 程体 系进行 改革和整合 是高职 院校各专业 教学改 革的新趋 势 。 物流专业 的教学改革必须从 岗位工作任 务分 析人手 ,打破学科
定 物流知识和实践经验 。为此 , 国内有关物流专业方面的教育
机构和培训机构迅速崛起 , 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设置 了物流管理
专业 , 专业设置也逐渐完善。同时 , 在物流协会 的领导下 , 全面开 展了物流的职业教育 ,形成 了比较合 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 系 统。但在物流管理教育资源和教育市场之间的竞争也 日益激烈。
体系, 建设基 于工作任务的核心课程 , 特别是要建设完善针对 某

3 . 物流管理专业 自身存在 的问题 。作为新兴专业 , 物流管 理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业 人 才 的 需 求 急剧 上 升 , 地 物 流 人 才 缺 学 , 各 严重 缺 乏 物 流 行 业 的 实 践 经 验 , 专业 教 2. 实 习学生 管理 制 度不 完善 2 口 巨大 ,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旨 在 为 社 会 师 队伍 中真 正 具 有 物 流 专 业 背 景 和 实 践 经 而 培 养 高 技 能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 足 社 会 对 物 验 的 教 师 比 例 很 低 ,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满 而 流专业 人才的需求 。 实 习学生既 是在校 学生 , 又是 企 业 员 工 。 学 校 的 角 度 来看 , 习学 生 在 遵 守 校 从 实
路。
统 、 全 面 , 且 , 本 院 物 流 管理 专 业 的 揽 货 找 业 务 , 了 几 次 闭 门 羹 就 认 为 太 难 不 而 如 吃 教 师基 本上 是 从 高 校 毕 业 直 接 进 入 学 校 教
了 , 般 连 两 个 月也 坚 持 不 下 来 。 一
近 年 来 , 流 行 业 发 展 迅 猛 , 会 对 专 物 社
2 1 NO . 4 0 2 1
高职物流管理 专业 “ 学结 八 工 口" - 才培养模式探讨 ①理 教学管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为例
王 耀 燕 ( 义乌工 商职业技 术学 院 浙 江义 乌 32 0 ) 2 0 0 摘 要 : 着现 代物 流行 业的 发展 , 随 物流 管理人 才 出现 了巨大的市 场需求 。 力推行“ 大 工学结 合” 才培 养模式是 物流人 才需求导 向的 人 需要 , 新形势下 高职教育改革 的重要方 向。 是 根据 高职 高专物 流管理人 才培 养的特 点, 以义 鸟工 商职 业技 术学 院为倒, 分析 高职 物流管理 人 才培养过 程 中存 在 的问题 ,寻找 相 应的解 决对策 , 索建立 一套适 应社会 需求 的校 企合作 工学结合 的 高职 物流人 方培养 模式 。 探 关 键 词 : 学 结 合 物 流 管 理 人 才 培 养 工 中图分类 号 : 3 F2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7 —9 9 ( 0 ) 5b一0 3 -0 1 3 7 5 2 1 0 () 2 4 2 6 2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浅谈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即专科教育尚缺乏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分析了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和能力和人才需求类别。

得出企业要求学生精通一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有较宽的知识面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阐述了“工学结合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驱动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部分高校已经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中了,但是进一步挖掘可操作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还很有必要。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高职一、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目前,专科教育尚缺乏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现代物流是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体。

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而各学校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

某些高职校只进行物流某一环节的讲授,或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受教育者很难形成系统的理论,缺乏全面、系统的实践创新能力。

我国物流教育正处在初级阶段,但是院校所开的课程很多不适应物流业的需求方向,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其次,培训没有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培训缺乏系统性。

社会上的不少物流培训项目由于受商业操作的影响,无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无规范化的教学和考核,无统一标准体系,物流培训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二、物流人才需求结构与类别(一)从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分析,探讨目前所急需的物流人才类型。

首先,对理念加业务精英型的物流专家,即物流领域“金字塔塔尖”进行分析。

我们了解到,这部分物流精英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等。

其次,我们还要看到物流人才的缺口的确大,但缺乏的是人才,而不是人的数量。

即需求已从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人才需求更注重政治思想好、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

高职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连茜平
( 东工 贸职业技 术 学院 , 东 广 州 50 1) 广 广 150
【 摘要 】 文章主要针对 高职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 , 即强调学生
要 构建 专 业 特 色 , 强 实 践 教 学 , 须 有 一 支 双 师 型 的 教 师 加 必
的实践技能 , 结合 一些物流人 才培 养经验 , 分析 了高职物流专业 队伍。教师不仅要懂得物流专业 的理论知识 , 更要掌握现代物流
能立即上 岗。 高职物流专业人才 实践技能主要体现在能够熟练 式 。
操作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和使用现代物流办公软件。 但从很多用人
基于上述原因 , 流教研组采取 多项 措施 , 物 加强专任教师 的
单位对物流专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 , 他们对 高职物流毕业 生 实践 教学 能力。 首先 , 让大家熟练掌握学 院现有的仿真 教学软件 ,
【 关键词 】 高职物流; 才培养模式; 人 师资队伍 【 中图分类号 】 22 P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4 14 (08 0 — 02 0 17 — 152 0 )6 0 7 — 2
高职高专教育与本 科教育相 比最大的不 同在于高职学生 的 常熟悉 , 才能设计 出相应环节让学生操作 。而在 以往 的实 习环节 实践技能培养。 用人单位对我们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也是毕业后 中 , 我们 的部 分 教 师 根 本 无 法 承 担 这 样 的 工作 , 致 实 训 流 于 形 导
降低企业的重复培训成本 。 本文 主要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对如
对 没 有 企业 工 作 经 验 的 老师 来 说 尤 为必 要 。 最后 , 企 业 引进 来 , 把
比如开展座谈会 , 办讲座等 形式 , 增加 老师与企业领导交流的机

以实践为基础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以实践为基础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各高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慢,教学 中仍以 理论学习为主, 缺少实践环节。 物流作为一 门偏重应用的专业 ,由于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与 实践教学的脱节,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 能很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 造成所学的各种知识不 能在物流领域得到应用。 此外, 由于学校与企业缺 乏合作, 经常教学难以与企业实际结合 , 使得毕业 一16 9 — 科
科教 文化 If l
以实践为基础 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肖晓旭
(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黑龙江 佳木斯 140 ) 507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 , 物流产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 如何培养物流人才和培养什 么 样的物流人 才成为了众学者讨论的焦点 . 就此问题进行
了深入 的探 讨 。
一 一
为满足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 , 培养物流人 才的使命极为艰巨,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 物流 管理强调专业化、 现代化和社会化 , 这就在客观上 要求高校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建立完整又能适合社 会需要的物流管理体系。 探索新的物流人才发展 模式成为物流发展的重点。 1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现状
关键 词 : 实践 ; ; 流人 才 基础 物
为企业输送合格的物流人才。然而我们的教育者 总是高高在上, 不肯下凡到人间, 深入企业做一番 实 际性工 作 。 4以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模式 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由于物流业操作性强 , 因而, 教学活动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并灵 活运 用多 种教 学手段 。在教学 中淡 化 目前 所采 用 11物流从 业人 员数 量严 重不 足 . 生进 入企 业后 还需要 花 大量 的时 间去 融 人到 企业 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探索多种 目前我国物流人力资源现状并不使人乐观 , 经营当中, 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迫切的需求。 手段 , 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 , 利用 物流业作为一种产业尚在起步阶段 ,各类从业人 3目前我国高级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 、 模拟训练、 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 员多为过去相关行业转化而来, 专业知识缺乏。 因 31人才教育模式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 教学 ; . 通过市场调查、 方案制作 、 工场实习、 企业实 物流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的特殊性, 工作多而散 , 求 地考察参观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 异地使用和频繁调动情况经常发生 , 加之各种激 现代物流业是由商业、物资、 储运等众多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 建立校内物 励措施不到位 , 因此出现从业人员不多 , 甚至本专 业、 部门和企业组成的一个社会化服务 的整体。 现 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验室, 强化学生实 业人士外流的现象 , 使原本不足的人员供应变得 代物流业绝不是上述产业 、 部门的简单相加 , 而是 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 满足我国现 更紧张。 据有关机构预测 , 1 年后 , 20 0 我国对高级 个系统的、 整体的概念。 但在物流相关学科的教 代物流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 物流人才的需求每年要达到 3 万到 4 万人。 育与人才的培养模式上 , 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 5 注重 专职职 业 的培训 1 . 2物流从业人员质量不高 管理体制的影响, 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依然 51发挥物流协会的作用 .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了解市场信息 、 存在 , 各专业之间课程设置重复的现象没有得到 物 流协会 是联 系 我 国高校 、科研 院所 和企 业 熟悉物流方案 、 能捕捉业务信息、 拓展业务渠道、 有效的解决 。 许多学校的物流教育只是现代物流 的桥 梁。 在物 流人 才培养 , 以通 过物 流协会 搭 建 可 设计最佳服务方案 、提供优质服务并为企业带来 理论中的某一个环节 ,使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受 供需平台 ,实现物流人才的培养规划和社会的需 客户和业务的开拓型物流人才相 当缺乏。物流人 到 了很大 的局 限。 求对接; 组织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物 才总量严重不足, 物流中高级人才缺乏 , 如物流经 3 . 2教学内容与我 国现代物流发展相差较大 流管理人员走进学校开设物流讲座,提升学生的 理等更是奇缺。物流行业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 物流学科和 课程体系落后 , 虽然我国物流教 物流知识和技能,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吸引学生 人数不足 1%, 0 远远低于其行业。 但据美国奥尔良 育有了长足发展 ,但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 关注、 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 另外物流协会应继 大学对全美物流职业情况进行调查报告显示 : 被 的建 没严重 不 足。 有 的物 流理论 不成 熟 , 形 续推进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保证 现 没有 调查的物流管理者中 ,2 9%具有学士以上学位 , 成与我国 物流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 认证制度的有用性和不断创新。 4%具有硕士学位,2 1 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物流 系。产业的科技化、 信息的产业化 、 系统设备的智 52提高 职业 培训 质量 - 人才的严重缺乏,特别是物流管理高级人才的匮 能化 、管理的集成化赋予了现代物流实践活动更 职业培训是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 ,对接 乏, 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物流业的主要“ 瓶颈” 。 多的内涵, 并集中体现在物流现代化服务上 , 使物 受培训的人员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职 2物理专业的教育现状 流形成了一个技术标准化、 合理化 、 效率化的物流 业教育活动。 在美国、 本等物流发达的国家已 日 有 21缺乏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 . 系统。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的服务项 目、 方式和经营 大量的社会培训和教育机构,为社会培养物流技 从课程设 置看 , 在物流教育方面 , 国更注 手段等不能适砬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发展 ,因此迫 术人才。 我 职业培训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种有效 重 对物 流 管理 和物 流 程两 个 方 向 的人 才培 养 , 物 切需要改革我国物流教育 ,培养出适应现代物流 补充 , 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流经济作为另一个发展方向, 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发展 的新 型物 流人才 。 应注重和推动职业培训的不断发展。 在欠缺物流经济合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 .我国物 参考 文献 3 . 3缺乏符合现代物流管理的合格教师 流专 业 的本科 教育 体 系尤法 完整 。 另一 方面 , 流 物 教 师是 履行教 育 教学 职责 的专业 人员 ,教 师 f 史 宝玉 . 国物 流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探讨 【. 国 1 1 我 J中 J 专业作为一个热门专业 , 许多学校在开设时 , 都存 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等物流分业的教学质 市场 , 0(3 . 2 72 ) 0 在盲 目性 , 仅仅考虑 自身的经济利益 , 缺乏建市物 量。 2 ] 我 建立一支数量适当、 结构合理、 业务精 良的物 【 张芮. 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 流专业的可行性分析,简单的将传统物流专业转 流师资队伍是开展物流教育、办好物流专业的关 f 物流科 技, 0 ( ) j l 2 8 1. 0 化为现代物流专业 , 使得物流专业在本科生阶段 键。 由于物流发展在我国历史短暂 , 物流管理专业 f王丽娟. 3 1 浅谈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I. J商业经 】 的教育良莠不齐。 在高校是- f新兴专业,物流管理教育处于摸索 济。 o ( ) - l 2 87. o 22培养同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 探讨阶段。 多数教师由管理、 国际贸易等专业转型 【陈宁, 4 ] 齐欧歌. 我国高 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 物流专业的发展在我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 而来 , 缺乏对物流规律的认识。 极少能形成 自已的 式的探 讨f1 代企 业文 化, 0( ) J现 . 2 8 4. 0 2 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缺乏前瞻性 , 总是将社会需 理论 ,这样对学生进行 系统的物流知识的学习将 求什 么样 的人 才就 培养 什么样 的 人才 作为 学校 培 会 受 到很大 的影 响 。 养学 生的 指导 思想 。 而 , 然 物流 是一个 发展 十分 迅 3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简单化 . 速 的行业 , 会对 于人 才的需 求不 断 改变 。 社 缺乏 前 教学方式上, 没有将实际操作同理论相结合。 瞻性地对学牛进行培养, 尤其是本科生的培养 , 使 这一点反映出中国教育体制的通病 ,其结果造就 得部分学虽然生经过 四年的学习 , 却难 以满足社 大批眼高手低的“ 秀才” 。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 会 的需 求 。 综合性、 系统性 、 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 同实际 只有 23教学手段单一 , - 课程设置缺乏实践环节 操作相结合 , 才能实现我们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

试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知识及技能结构

试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知识及技能结构


题 ,使 教学 工作 上 一 个 台 阶。也 可 以 说 ,音乐 教 育 研究 是 理 论联 系实 际 的 纽 带 。在 音 乐教 学 实 践 时 ,通过 音 乐 教育 研 究 ,教 师才
从学 习 内容上 说 ,音 乐 教师 的学 习要 突 出一 个 “ ”字 。 在 新 信息 时代 ,无 论 音乐 科 学还 是教 育 科学 、心 理科 学 、信 息 科学 等 ,
五 、 研 究
有关 心 理 学 、哲 学研 究 和 事 实表 明 ,人 从 本 性上 讲 就具 有 求 知 与探 索 的需要 ,例 如 亚里 士 多德 提 出 “ 知是 人类 的本性 ” 求 ,马
斯 洛的 “ 要 层次 论 ” 的一个 层 次 是认 识 的 需要 。持续 的 教 育研 需 究 ,将使 教 师 深刻 地认 识 到 教 学实 践 与 教育 研 究 密不 可 分 ,并 满 足和 强 化他 们 进行 教 学 实践 和 教 育研 究 的兴 趣 、动机 。 当前 ,教 育 研究 已成 为 教师 专 业 角色 的 一个 重 要 方 面 ,同 时也 成为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一 种 重 要 方 式 。 音 乐 教 学 实 践 和理 论 学 习都 离 不 开 音 乐 教 育研 究 。一 方 面 , 单 纯 理 论 文 献 学 习 ,学 习枯 燥 无 味 。 只 有带 着 教 学 实 践 中的 问 题 ,有 的放矢 地 学 习理 论 ,才 能学 得有 趣 、学有 所 获 。另 一 方 面 , 盲 目的教学实践也难 以提高教师素质 ,要对 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 研究 ,发现 问 题 、分析 问题 ,寻 求理 论 指 导 ,才 能正 确 地处 理 问
29 ・月 下 0年 0 ・期 0 6
学 理 现 代 衾等 术・ 论

试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试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3 、高职物 流 专 业人 才职 业 岗位 的 专业化教 育 高职物流专 业人才培养 目标 物流企 业具有连锁化 、综合化 和信息化的特点 , 培养 目标是设 计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 的依 据 。界定 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 目标 ,必须审视该专业 毕业生的 从而引发 出职业岗位 的复 合型和专业化趋 势 。职业岗 宽 就业 岗位 ( ) 群 要求 具备 的各种知识 和技 能 。物流专 位的复合型 就是要求毕业 生具备 “ 口径 、厚基础” 业的培养 目标应根据 以下三 个方面来确定 ,以保证其 的知识能力 结构 ,如现代 仓库管理 员 ,不但要掌握物 更具 专业针对性和应用 的广泛性 。 资的储存保 管技术 ,还会 驾驶各种类 型的叉车 ,维修 l 高职 物流 专业人 才 的职 业 层 次 、 传送机械和相关 电器 ,并 能熟练运用仓库管理 软件。 现代物流业需要 “ 口径 、厚基础 、综 合性 、应 职业 岗位 的专业化就是要 求毕业生 能力 有专攻 ,具有 宽 用性 ”的复合型人 才。对于 高职物流专业 的毕业生而 某些专业领域特 有的技术 和技 能 , 如传送机械维修员 、 言 ,其职业定位对应 的不再 是单一的职业层 次 ,而是 仓库管理软件程 序员 、电脑服务器管理员 等。这些专 个 职位层 次带 。高 职物流专 业重在培养操作 型为主 门化人才 岗位需求 量虽少 ,但却不可替代 。因此 ,在 的高 素质劳动者和初 、中级管理人 员 , 如仓 库管理员 、 制定专业培养 目标 时既要做 到 “ 宽带 ”型 ,又要 有专 . 配送员 、叉车工 、报 关员 、电脑操作员 、网络管理员 业化发展方向。 等。因此 ,物流专业 的培 养 目标应该是 “ 宽带 ”型的 , 二 、高职物流专 业人 才的培养模式 讲求 “ 口径 、综合性 、应用性 ” 宽 。 在确定 了具体 的专业培养 目标后 ,高职院校 必须 2 、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就业 岗位 ( ) 群 构建一整套保证培 养 目标实 现的教育教学体系 。为了 从 物流运 作的角度看 ,现代物流包括企 业物流和 培养物流管理一线 应用型 、岗位操作型人才 ,必须 打 第 三方 物流两大部分 。企业物 流人才具体可 以分 为各 破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 , 强化实际操作 与技 能的培养 。 类生 产制 造企业 、商 贸流通企业 内部的物流管理 。具 在教学内容上选 出针对 培养 目标 的实用性理论知识 , 体 岗位是物 流各功能 岗位 的操作人 员 ,包括运输管理 增 加实际岗位训练 和实务 的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 ,利 人员 、仓储管理人 员 、包 装 、装卸 、分拣整理 、报关, 用现代 化教学手段 ,加强教学 过程的管理 ,确立有效 报检 、 配送 、客户关系管理 等岗位 ( ) 于专 门从 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以保 证培养 目标 的实现。 群 。对 事物 流服务 的第三方物 流 ,有储存 、运输 、调配 、保 1 、高职 物 流 专业教 学理 念 的现 代化 管 、分装 、加工 、信息发 布与接受 、集装箱管理 、报 要 实现我 国物 流的现代化 ,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关 关 、结算 、货运代理 、物流 服务器管理等 岗位 ( ) 键 ,而物 流人才 的培 养 ,实 际上 就是物流科学技术的 群 。 这些 岗位 ( )各有 区别 ,需要 高职 院校根据实 际需 教 育问题。我 国物 流高职教 育要 在吸收 国外先进的物 群 求 ,在物流专业设置上 ,应体现 高职教育的职业定 向 流理论 最新成果的基础 上 ,结合 我国实际情况和高职

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次 剖析 。
( )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与 实 践脱 节 二
二 、高职 物流 专合 、 工 学 结 合 模 式 一
开设 了物 流专业 的高 职 院校 和物 流企业 之 间存在 一定
的 互 补 关 系 :教 师 能 为 解 决 企 业 中 的 技 术 问 题 提 供 智 力 支 持 ; 企 业 能 为 教 师 提 供 理 论 应 用 于 实 践 的 演 练 场 所 ,专 业

我 国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教 育 的 现 状
( ) 缺 乏 明 确 的 专 业 开 发 目标 一
普 通高 等教 育 的专业 开发 面 向学科 领 域 ,并 以学科 发 专业 的基 础上 转变 而来 ,物流 专业实 训设 施不 足 ,不 能满 展为导 向来设 置 专业 。高 职教 育 的专业 目标 是 为培 养高 技 足实 践教学 的要求 ,跟不 上职业教 育发展 的步伐 。 能人才 而设 置 的 ,其 专业 开发 应该 指 向应 用领 域 ,并 以市 场 需求 为导 向来设 置 专业 。 目前 ,物流 专业 开 发指 向物 流 业 的哪 个领域 并 不 十分清 晰 ,缺乏 对具 体物 流 岗位 的深 层
V 12 o. 1l
第 1 卷 第 1 期 2 2 N . AO Nl o1 u 2 NG GHER VOCATl Hl ONAL TECHNl CAL l Tl UT o URNAL NS T E J
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 式探索
口 高冰 蕊
( 渤海 大学 ,辽 宁 锦 州 1 1 1) 2 0 3
出 ,是 为 不 同 的 物 流 领 域 构 建 相 应 的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 以满 节 ,教 师 在 技 能 训 练 时 往 往 做 不 到 学 以 致 用 ,不 利 于 实 现 足 物 流 业 多 样 化 的 人 才 需 求 。完 善 高 职 物 流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学 生 与 工 作 岗 位 的 零 距 离 对 接 。

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作为 国民经济 中的新兴产业 , 现代物流 由于能够有效地降 低成本 , 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竞争 力 , 已成 为我 国 2 世纪重要 l 产业 和国民经济新的增 长点。“ 十一 ・ 期间 , 五” 物流将进入一个 全新的发展阶段 , 国家强调大 力发展现代 物流业 , 湖南 省也将 现代物流业列入十大优 势产业群之一 。
新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对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对接与呼应 。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物流管理 ; 人才培养模式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7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 0 3 2 0 )5 0 4 — 2 0 9 2 1 (0 80 — 1 5 0
Vo. 19No 3 .
M . O 2
高职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 式探讨
邹 敏
( 南 交 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湖 南 长 沙 湖 40 0 ) 1 0 4
摘 要 : 现代物流业 的快速增长急需大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 改革和创
维普资讯
第 9卷第 3 期
20 0 8年 5月
湖南 农业 大学 学报 ( 会 科学 版 ) 社 J un lo n n Ag i l rlUnv ri ( o il ce cs o r a fHu a rc t a u u iesy S ca in e) t S
求, 因此 , 具有 较为广博 的知识 面和具备 较高综合 素质的物流
复 合 型 人 才 日益 受 到 企 业 的 青 睐 。
为 了满足社 会和企业 对物流人才“ 实用 ” “ 、顶用” 好用 ” 和“
的需要 , 通过 几年的探索 , 在学 院“ 校企合作 、 订单培养” 的办学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思考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思考
关 键 词 : 才 培 养 模 式 ; 程 体 系 ; 学 结 合 人 课 工
中图分类 号 :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3 9 ( 0 2 1 — 1 2 0 1 7 — 1 8 2 1 ) 10 4 — 2
鉴 于 以上种种 问题 , 这里 仅针 对 高职 高 专 院校 物 流人 才 培 养 存 在 的 问题 , 合 笔 者 所 在 院 校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开 办 5年 结 现 代 物 流 业 作 为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 越 来 越 多 的 人 所 熟 被 谈 知 与 认 可 。 现 代 物 流 的 渗 透 性 、 杂 性 、 学 性 、 统 性 极 以 来 人 才 培 养 及 教 学 方 面 的 经 验 , 谈 对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复 科 系 强 , 及 范 围广 , 务 环 节 多 , 以 说 是 作 为 连 接 生 产 与 消 业 人 才 培 养 和 课 程 体 系 设 置 的一 点想 法 。 涉 业 可 费 , 接 各 行 各 业 的 纽 带 而 存 在 。现 代 物 流 是 传 统 仓 储 与 2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 设 计 连 . 运 输 业 务 无 法 取 代 的 , 是 集 现 代 运 输 、 储 与 配 送 、 流 2 1 确 定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的 整体 思 路 它 仓 物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 设 计 是 在 企 业 调 研 的 基 信 息 技 术 、 通 加 工 、 子 商 务 、 销 策 划 等 多 学 科 、 领 域 流 电 营 多 的 综 合 管 理 科 学 。 而 且 , 代 物 流 业 的 竞 争 己 从 低 端 的 价 础 上 , 与 物 流 相 关 的职 现 将 格 竞 争 转 向 高 端 供 应 链 条 与 链 条 之 间 整 体 实 力 的 竞 争 。 社 业 岗位进行 能力分析 与分解 , 出物 流技 能要 求 、 识 得 知 在 知 素 会 需 要 一 大 批 善 于 运 用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 通 物 流 业 务 环 节 , 要 求 和 职 业 素 养 三 方 面 的 要 求 ; 能 力 、 识 、 质 分 析 的 精 深 谙 物 流 运 作 规 律 的管 理 人 才 。 基 础上确定人 才培养模式 、 目标 以 及 培 养 规 格 , 而 进 行 课 从 然 而 , 我 国从 事 物 流 各 环 节 业 务 的 工 作 人 员 中 , 正 程 设 置 、 排 教 学 进 度 以 及 课 程 教 学 计 划 , 且 进 一 步 进 行 在 真 安 并 接 受 过 物 流 专 业 教 育 的 很 少 , 得 物 流 技 术 及 供 应 链 管 理 师 资 队伍 建设 、 程 以及 教 材 建 设 、 内外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以 懂 课 校 思 想的人 非常少 , 能够从 战略 高度 对 物流 业 的 发展 做 整体 及 专 家 指 导 委 员 会 建 设 。 . 规 划 及 资 源 整 合 的 人 少 之 又 少 。也 就 是 说 , 物 流 人 才 培 22 确 定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的培 养 要 求 在 () 识 要 求 。 1知 养 这 个 梯 度 上 , 行 高 职 高 专 物 流 人 才 培 养 和 本 科 以 及 研 进 究 生 物 流 人 才 培 养 的 数 量 , 不 能 满 足 社 会 对 物 流 专 业 人 并 物流管理专业 要求学生掌 握现 代物 流管 理 的基 础知识 才 的需 求 , 流 人 才 的 紧 缺 已成 为 限 制 物 流 业 发 展 的 瓶 颈 。 与理论 ; 物 掌握运 输 、 仓储 、 配送 、 购 、 采 信息 、 营销 以及 流通 加 另 外 , 已 开 设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的 各 类 院 校 中 , 时 存 在 着 人 工 等 环 节 的基 础 知 识 与 理 论 ; 悉 管 理 职 能 、 济 分 析 、 在 同 熟 经 基 才供 给与市场 需求不 匹配 的现 象 。有些 在 学校 开设 物流 管 础 会 计 的 基 础 知 识 与 理 论 ; 有 与 专 业 相 关 的 外 语 基 本 知 具 具 网 理 专 业 之 前 , 没 有 进 行 严 谨 的 市 场 调 研 及 岗位 群 分 析 , 并 在 识 ; 有 计 算 机 基 础 知 识 、 络 技 术 以 及 物 流 技 术 等 方 面 的 培 养 人 才 的过 程 中 , 离 市 场 岗位 需 求 , 养 出 物 流 专 业 毕 基 本 知 识 。 脱 培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E oo i & T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U d tMi- un l S mNO2 5 y2 1 c n m c rd p ae d o ras u . .0Ma.01 j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工 学 结 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初 探
熊爱珍
( 鸡职 业技 术 学院 经济 管理 系 ,陕西 宝 宝鸡 7 11 ) 2 03
【 摘 要 】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 需要的 “ 精操作 能管理、懂经营 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本文从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出 发 ,基于工学结合 ,探索7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键 词 】 高 职 ;物 流 管理 ;人才 培 养 关
新 形势 下 ,探 讨 高 职 人才 培 养 模 式 是高 职 教育 的基 本 问题 , 是进 … 步 完善 高 职物 流管 理 专业 办 学 的必 由之 路 。在 国家 大力 发 展职 业 教 育 ,提 高 高 等教 育质 量 的大 背 景 下 ,高职 院校 已 由扩 大 办学 规 模转 为 以加 强 内涵 建 设 ,进 一 步推 进 校 企合 作 ,工 学 结合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创 新 为重 点 。 新形 势 下 ,基 于 工 学 结合 ,积 极探 索高 职 人 才培 养 模 式 ,为 国家 培养 大 量 的 高素 质 技 能型 专 门人 才 意义 重大 。 高 职物 流管 理专 业人 才培 养现 状 现代 物流 业 已经成 为 国民经济 的支 柱和基 础性 产业 , 随着 社会 经济发展对 各层次的物流 人才需求 的急速 增长 ,我 国物流教育也得 到 了快速发展 。从2 0 年教 育部批准第 一个学校开设物 流专业的开始 至 02 今,全 国 已经 有5 0 0 多所高职 院校 开设 了物 流专业 , 目前物 流管理 专 业 已成 为高职院校 的热 门专业之一 。据 教育部 高校物 流专业教学 指导 委 员会 公布 的统计数据 ,到2 1年我 国大专 以上物 流人才需求量 为3 OO O 万至4 万人 ,在职 人员培 训需求达 到1 0 O 0 多万人 。高职物 流管理 专业 是培养物 流人才的重 要基地 ,但 由于开办时 间较 短,高职物流 管理专 业人才 培养 中还存在 一些 问题 :专业 建设思路模糊 、人才培养 方案定 位不清 、人才培养模 式与行业 需求 脱节 、课程 体系和教学 内容 设置不 尽合理 、师资力量 比较 薄弱、教材选 用及教学条件 等问题 。这些 问题 都制约 着高职物流人才 的培养 。 二 、工学结 合下 的 高职物 流 人才培 养方 案 高职 教 育 的发 展 要 求 不断 改 革和 创 新 人才 培 养 模 式 ,这 就 要 求 我 们深 刻 认 识 高职 教 育 人才 培 养 模式 的 内涵 , 以工 学 结合 为 核 心 , 坚持 以就业 为导 向, 以市 场 需 求 为原 则 , 以职 业 岗位 群 为 依 据 ,突 出职 业 素质 和 关 键 能力 ,构 建人 才 培 养模 式 。高职 教 育 人 才培 养 模 式主 要 包括 专 业 设 置 ,教 学模 式 ,课 程 体系 ,教 学设 计 和教 学 方法 等 构 成要 素 。它 回答 高 职教 育 “ 养什 么 样 人才 ”和 培 “怎样 培 养人 才 ”这 两个 根 本性 的 问题 。宝 鸡 职业 技 术 学 院物 流 管理 专 业 建设 中, 应 立足 宝 鸡 ,服 务 关 中天 水 经济 区 ,与华 宇 物 流 、蒙 牛 集 团 、陈仓 同物 流 园 区等 大 型物 流 企 业紧 密 合 作 ,共 同 探索 物 流 人才 培 养方 案 、建设 基 于 工 作过 程 系 统化 的课 程 体系 、 打造 双 师 结构 的 优秀 教 学 团 队 、共 建 生产 性 实 训基 地 、 开展 区域 技 能培 训 与技 术 服 务 ,将 物 流 管理 专业 建 设 成 为 院级 精 品专 业 和 西北地 区物 流行 业高 素 质技 能型人 才培 养基 地 根据 高职 教 育人 才 培 养特 征 ,不 断完 善 高 职人 才 培 养方 案 。 第一 ,高职 人 才 培养 应 体 现 以服 务 为 宗 旨的 基 本特 征 。学校 在 人 才培 养 过程 中必 须 与服 务 对象 合 作 , 掌握 人 才 需求 特 点 ,培 养 适 应 区域 经 济 与行 业 发 展 的专 门人才 。第 二 ,高 职 人才 培 养 应 体现 以市场 需 求 为导 向的 原则 。高职 教 育 是 就业 教 育 , 因而 高 职 必须 面 向 市场 ,增 强 市 场 意识 ,根据 市 场 对 人才 的需求 ,深 入 调研 , 科学 预 测 ,设 置 市 场 需要 ,具有 发 展潜 力 的专 业 。 第三 ,高职 人 才培 养 应 体现 以能 力 为主 线 的特 色 。学校 在 人 才 培养 中应 注 意人 才 生存 能 力 、应 变 能 力 、职 业 能力 、创 新与 创 业 能 力 的培 养 ,构 建 以培 养 学生 能 力 为 主线 的 人 才培 养模 式 ,按 知 识 能力 和 职 业能 力要 求安 排教 育过程 ,教学 内容和 教 学方法 。 三 、工 学结合 下 的高职 物流 人才 培养 模式 人才 培 养 模 式构 建 是 一项 系 统 工程 ,在 人 才培 养 中 ,要大 胆 创新 ,积极 探 索 切 实可 行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确 定办 学 定 位 一制 定 人才 培养 方 案 一 规划 适 合 工学 结 合 需要 的人 才 培养 进 程 ( 划 ) 计 基 于 工作 过 程 开发 核 心 课程 一根 据 高职 学 生 能 力培 养 要 求遴 选 适 合 的教 学 方 法 和手 段 一 制定 督 导 机制 一规 范 包括 学校 和 用人 单 位 在 内教 育 教 学质 量 评 价 体系 。 以专业 建 设 总 体 思路 为 指 导 , 以 市场 需求 为 导 向 ,按 照 专 业高 素 质 高技 能人 才 职业 素 质 和职 业 能 力 培养 要 求 ,不 断 加 强与 企 业 的 深 度合 作 ,创 新 “ 融 合 ” 的人 五 才 培养 模 式 , “ 融 合 ”是 “ 才培 养 与 企业 需求 相 融 合 ,教 学 五 人 过程 与工 作 过程 相 融 合 ,专 业 能 力 与职 业 能 力相 融 合 , 专业 教 师 与 能工 巧 匠相 融 合 ,理 论 教 学 与 实践 教 学 相融 合 ”。构 建 “ 段 三

高职物流专业建设及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建设及培养模式的探讨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是,目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分析自身优势和机会,剖析自身的劣势和不足,以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纽带,以加强内涵建设为契机,构造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的调整和优化专业建设方案,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其培养更大规模和更高质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物流专业建设的背景和现状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结生产和消费的增值环节,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的主要途径。

在此背景下物流专业也应运而生,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专业规模已经形成,但普遍存在着学生眼高手低、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中的公共关系和协调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偏低的问题,这与市场实际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匹配,这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导致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的发展没有强大的产业背景的支持;专业的设置方面特色不足且不够合理,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格局不相匹配;很多高校的物流专业在课程开设、培养目标、培养方向等方面特别相似,没有达到培养人才的多样化的目标,缺乏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无专长,培养不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端技能型专门物流人才。

2、高职物流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高专开设物流专业不超过十年,由此带来的一部分高职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经验总结不深刻、实习与实训无基地、师资力量不强、物流实训实验室设备简陋等问题,导致物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不合理现象,一部分高职只能停留在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其培养的职业能力与现实职业的能力严重脱节。

高职物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物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排方面 , 应选择假期 统一进行安排 。 广西师范学 院国贸 专业在第二个 学年的暑假期 间 ,安排部分学 生到越南 或泰国等东盟 国家进行相应 的认识 实习 ,取得 了较好 的实践 效果 ,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较 大提 高及专业知 识得 以拓展 。在专业素质拓展实习 中, 现方式 主要采 实 取强化 式和渐进式 : 首先 , 中学生在 国际贸易模拟实 集 验室 进行 网上模 拟 贸易 流程 的操 作及 相 应 的单 证 练 习, 以提高专业 技能 ; 次 , 中或分散 地让学 生进入 其 集 从事外 贸管理和运作 的单位 去体验和感受真实 的贸易 环境 ; 再次 , 在条件 允许 的情 况下 , 励学 生跨越 国界 鼓 进行专业素质 的拓展实训 , 过深入不 同的东盟 国家 , 通 亲身感受不 同东盟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以了解不 同 国 家 国际贸易发 展的历 史及现状 、通行 贸易规则及 贸易 惯例 。在毕业实习方 面, 让学生进入从 事外 贸管理和运 作 的实 习单位 , 三个 实习系列积 累的专业 知识 、 把前 专 业技能 和专业素质进行综合提升 。此外 , 鼓励学生在适 当的时机进行外贸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


相应 的课程体 系和实 践性教学系列提高学 生综 合素质 为基础 , 同时特别加强学生 的专业素质培养 。 按照上述
原则 , 地方类院校国贸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系列应包括
专业基础课程 实习 、 专业知识认识实 习 、 业知识素质 专 拓展实 习及毕 业实习 四个部分 ,分别对应 综合素质和 专业素质培养 。翻 2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 。 . 地方类院校国贸专业实践 性 教学 模式应 加强创新 ,由浅入深 地逐步增强学生实 践能力 , 以强化 国贸专业 的地方 区域特色 : 在课程 内容 实习系列 , 在平时 的教学过程 中, 必须采取渐进式 的实 现方式提高学生 的综 合素质 ,在 国贸专业 的各 门专 业 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 的教学过程 中,尽可能地选取 与 相关 的专业 内容进行课程 实习活动 。实 习内容 的选 取 应相对宽泛 ,以重点 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 和动手 能力 为 基本 目标 。在实践方 面应尽可能给学生足够 的时间和 空间, 让学生通过互联 网 、 会调查等形式进行 实习和 社 实训活动 ,增强学生 在专业知识方面 的应用 及处理能 力 。在实习形式上应采取短期形式为主 , 也可以选取正 、 常教学课 时, 安排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进行 。 在专业认 识实习 的教学行 动中 ,结合相关专业知 识进行 强化实习教学 ,在实 习内容选 取方面应选择 与 专业 密切相关 的 内容 ,在实 习形式上 以社会调查和参 观企业 为主 , 重点注重学生的专业认识培养 。在时间安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的探讨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的探讨

当 前 我 国 实 用 型 、 能 型 物 流 人 才 的 育 , 现 人 的 全面 发 展 , 技 实 其次 是 物 流 专 业 基 流 专 业 毕 业 生 与 实 际 需 要 有 一 定 的偏 离 。 供 需 矛 盾 日益 突 出 , 快 物 流 人 才 学 历 教 础知 识 的 学 习 , 这 个 层 面 意 义上 来 讲 , 加 从 是 这 样造 成 的 输 入 与输 出 的失 衡 状 态 将促 使 育和 技 能 培 训 , 职 院 校责 无旁 贷 。 高 但总 体 物 流 专 业 岗位 群 所需 的专 业 素 质 的 塑造 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走 向 有 序 结 构 。
科 教 研 究
Cn E c l ha d a。 i u tn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本质 的探讨①
李兹强 张宁波 吴 宏林 ( 合肥通 用职业技 术学院 合肥 2 0 3 ) 3 0 1 摘 要: 通过对 高职 院校 物流专业人 才培 养模 式的 内涵的审视 , 运 用有关耗丧 蛄构理论分析培 养模 式的运行机 理, 探讨 了其提 供思路 。 关键词 : 离职物流专业 内涵 运行机理 耗散 结构 中图分类号 : 4 G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9 9 (0 00 () 0 1 0 1 7- 7 52 1)1a-0 6 - 1
看来 , 高职 院 校 物 流 专 业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提 升 。 次 , 是 要 结 合 地 方 市 场 的需 要 , 再 就 ()环 境是 系统 能 够 存在 的客 观 依据 , 3“ 与实 际社 会需 求 相 比显 得 较为 薄 弱 、 落后 , 进 行 专 业 分 流 。 际 的物 流 活 动 内 容 极 其 输 入 与 输 出是 系 统 与 外 界 存 在 的 基 本 关 实 主要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摘要:结合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存在的问题,力求对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物流行业、物流企业、高职院校提供物流人才培养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1、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1]教育部教职成[2011]6号文件指出,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新机制,指导推动学校和企业创新校企合作制度,积极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切入点。

全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围绕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各显神通,摸索着前行,已经取得不同大小的成绩。

目前最主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有:(1)“厂中校,校中厂”模式:这种模式是学校本着“既出人才又出产品”、“以校办厂,以厂养校”的原则创办自己的企业,旨在通过这种模式形成自己的系列产品和技术优势;(2)“2+1订单班”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接受2年的学习+企业接受1年的实践教育;(3)项目合作模式:企与学校双方本着互利的原则,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建立产教结合的关系;(4)委托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以解决企业对各种人才的急需。

2、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2.1 人才培养模式行业认可度不高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但是貌似行业并不认可。

据2010年XXXX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调查显示,58%的物流毕业生从事物流相关行业工作,多数学生在私营或民营企业工作。

在对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并不看好,76%的应届毕业生在进入岗位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或者是“师徒方式”的学习。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通过对国内外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基于此,设计并实施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来展示其有效性。

最终总结出创新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启示。

未来,该研究可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将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现状分析、问题、设计、实施、案例分析、效果评估、成功经验总结、启示、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物流管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也日益壮大。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日益受到关注。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人才质量、满足社会对各类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适应社会实践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分析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施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总结创新模式的成功经验,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验证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创新。

通过总结创新模式的成功经验,为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高职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即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物流人才培养经验,分析了高职物流专业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如何满足用人单位的这一要求,从而减少用人单位的重复培训成本。

【关键词】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
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用人单位对我们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也是毕业后能立即上岗。

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主要体现在能够熟练操作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和使用现代物流办公软件。

但从很多用人单位对物流专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对高职物流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并不满意。

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往往无所适从,还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对他们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但当这些毕业生掌握了这些技能后,他们又会另谋高就,这样就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人力成本。

这也是企业宁愿招有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原因。

因此,我们高职高专的物流教学必须根据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加强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尽可能降低企业的重复培训成本。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对如何构建实践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我院作为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的高职院校,地处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广州,肩负着为珠三角地区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学院领导非常重视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花大力气构建了校内仿真实验室,校外建立了多家实习基地,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此基础上,物流专业根据珠三角物流人才需求特点,提出了定岗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按照企业中具体的物流岗位要求来打造我们的学生,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够掌握一到两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不用培训即可上岗。

为保证这一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物流教研组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校内外实习及相关职业技能考证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并加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院物流两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学生业务熟练,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以下是我院物流专业在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面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老师熟悉企业岗位职责要求
要构建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不仅要懂得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所需的各类软硬件的操作技能。

只有教师的实践技能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相应提高。

我院物流教研组八位专任教师中,6位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和讲师以上职称,理论教学应该是比较强的。

不过,部分老师一开始在实践教学方面却表现出了先天不足。

比如到实践教学环节,要求教师模拟企业的操作流程,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实训,这就要求老师对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非常熟悉,才能设计出相应环节让学生操作。

而在以往的实习环节中,我们的部分教师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工作,导致实训流于形式。

基于上述原因,物流教研组采取多项措施,加强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让大家熟练掌握学院现有的仿真教学软件,如EDI,第三方物流和国际货代教学软件,ERP实训软件等,使老师对各实践教学的环节非常精通并能运用到教学中。

其次,利用假期安排老师到我院实习基地企业锻炼,进行顶岗实习。

如安排老师到金蝶公司参与物流企业ERP项目开发、到广州物流协会参与仓储面积调查等项目。

老师经过企业实习,才能真正掌握物流运营的业务流程,了解到企业实际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这对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来说尤为必要。

第三,把企业引进来,比如开展座谈会,办讲座等形式,增加老师与企业领导交流的机会,从中增长见识。

通过以上措施,使老师明确了企业岗位的职责要求,他们的实践教学也能围绕这一要求展开。

二、课程设置要围绕岗位要求展开
我院物流专业原有课程体系比较泛,学生要在两年半内学习近40门课程,包括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货代、报关、企业物流、ERP等课程,几乎涵盖到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
内物流等领域。

虽然涵盖面广,学生就业口径宽,但缺点是学生学完了也就成了万金油,干啥都行,啥都不专。

而企业需要的则是能对某一岗位的流程非常熟悉,能够立即顶岗工作的人才。

企业在招收应届毕业生后,还要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对他们进行培训,导致企业用人成本增加。

如果经过培训的员工选择跳槽,则企业的损失会更大。

这也是企业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原因。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的专业课程需要根据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动向及时调整,增强学生的专业培养针对性,根据具体的岗位需求来开设课程,使学生一毕业即上岗,从而减少企业的重复培训成本。

在对市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大专业,小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快运、报关与货代、企业物流三个方向,并根据每个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设置相应课程,使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紧缺岗位的职责要求展开。

这样学生所学课程专业性更强,也更贴近实际岗位的要求。

用人单位对我院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普遍是基础扎实、业务熟练、上手快,再培训成本低。

这也是我院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的秘密所在。

三、利用教学软件模拟企业实操流程,让学生进行定岗训练
我们现有的教学软件都是根据企业实际操作的流程设计的,如EDI模拟国际贸易的流程,涉及到出口方、进口方、政府、保险、银行、运输等环节。

国际货代和报关则模拟国际货代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包含了船运代理、空运代理,整货、散货等具体情况。

我们在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具体岗位让学生分角色模拟操作这些流程,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通过模拟实训不仅能掌握具体的业务流程,学会填制各类单据,还能了解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给出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