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引导机制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他们承载着培养学生的重任,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事业的未来。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青年教师在学校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因此,培养计划应该注重为青年教师提供系统的理论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学观摩、课题研究、教学比赛等形式,让青年教师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其教学水平。
其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要注重个性化培养。
每位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培养计划应该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进行教师能力评估,了解每位青年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成长。
另外,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还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
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交流研讨会等形式,让青年教师有机会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学习他人的优点,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最后,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还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
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学校和领导的认可和鼓励,激励他们不断进取。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成果奖励制度、评选优秀青年教师等方式,激励青年教师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是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它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在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八项机制 六个措施 提升高职青年教师执业能力
教 师指 派 一名 有 丰 富教 学 经验 的 骨干 教 师进 行 教学
二 ,八 项培 养机 制 ,提升教 师 职业 能力
业务 的指 导 ,加快 青年 教 师的成 长 。
高职 院校 应 通过 青 年教 师上 岗前 培 训 、职 教 能
第 一 ,导 师 指导 青 年教 师的成 长 ,关注 青 年 教
一 本特 色教 材 、主 持一 个项 目、联 系一 家单 位 、建 化 ,这 时 就 需 要 发 扬 老 教 师 的 “传 、 帮 、带 ” 作
设 一 个课 程 网站 等措 施 ,提 高 教 师的 专业 水 平和 实 用 ,实 行 青年 教 师培 养导 师指 导制 。给每 一 位 青年
践 能 力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
和 心理 学 ,更 不 熟 悉高职 教 育 ,相 反 ,意 识 形态 中 和教 学水平 ;
具 有 明显的本 科教 育烙 印 。
第 四 ,经 常 带 领 青年 教 师 参 与院 、 系组织 公开
38
探 索{与 l实 践
课 和示范 课等听课 评课活 动 ,定期 指导 青年教 师开展
教 学 内容 、教学方 法的研 讨活动 ,提高 青年教 师的教
建设 机 制 ,推行 六 个一 工程 建 设措 施 ,通过 青 年 教 表 ,培 养 教 师的 职业 道 德 。青 年 教 师经 过 系统 的 培
师上 岗前培训、职教能力达标 、担任辅导员工作、 训学 习后 ,还 需 要通 过 课 堂教 学试 讲 ,经教 学 委 员
老教 师 的传 帮带 、增加 企业 工作 经 历 、定期 教 研 活 会评 定 合格后 方 能上 岗 。
学研究能 力 ;
第 五 ,指 导 青 年 教 师 参与 科 学研 究 ,逐 步提 高
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
些 讲 授 专 业 性 和实 践 性 非 常 强 的课 程 的 青 年 教 师 而 言 .他 们
缺少 实 际 从 业 经 验 . 校 还 应 结 合 “ 师 型 ” 师 的培 养 规 划 . 学 双 教 鼓 励 并 强 制 青 年 教 师到 实 验 室 、 习基 地 、 实 企业 等处 进 行 岗前 短 期 业务培训 。 以提 高 他们 的实 践 操 作 能 力 , 富他 们 的实 践 经验 。 丰
师 数 量 已 占大 多数 高 职 院 校 专 任
强 的骨 干 教 师 担 当青 年 教 师 的指
教 师 总数 的一 半 以 上 . 年 教 师 已成 为 高 职 院 校 教 师 队伍 的 一 青 支 生力 军 加 强 青 年 教 师 的 培 养 已 成 为 高职 院校 师 资 队伍 建 设 的 重 要一 环 .处 理 好 这 一 环 才 能 保 证 高 职 院校 有 一 支 稳 定 的 、 高质 量 的教 师 队 伍 高职 院校 青 年 教 师 的 现 状 高 职 院校 青 年 教 师 与 老 教 师 相 比 , 维 敏 捷 , 力 旺 盛 , 思 精 思 路 开 阔 。 于 创新 , 于 接 受新 鲜 事 物 , 有 高学 历 , 过 正 规 系 勇 易 具 经 统 的培 养 教 育 . 础 扎 实 、 识 面 宽 , 大 部 分 不 仅 具 有 较 高 的 基 知 绝 专 业 知识 水 平 . 且 自学 了 本 专 业 外 的很 多理 论 和技 术 , 自然 而 对
充 分 利 用优 质 教 学 资 源 。 立 多 渠道 的 培 养 方 案 充 分 利 建
用 教 学 名 师 、 干 教 师 的带 头 作 用 , 组 织 教 学 观 摩 课 。 一 些 骨 多 将 教 学 名 师 的授 课 资 料 放 在 校 园 网 上 . 利 于 青 年 教 师 学 习 。 青 以 年 教 师 从 学 习 中学 会 授 课 、 课 、 议 评课 , 别 人 的 授 课 中找 出 问 从 题 。 自己授 课 时 才 会 有 意 识 地 取 长 补 短 , 断 进 步 。 在 不 开展 定 期教 研 活 动 . 鼓励 青 年 教 师 多渠 道拓 宽知 识 面 各 教 研 室 应 定 期 组 织 教 研 活 动 , 体 备 课 。 论 教 学 方 法 、 学 内容 集 讨 教 和 教 学 技 巧 。在 专 业 领 域 中 . 年 教 师在 打 牢 学 科 基 础 知 识 之 青 余 . 加 强 对 本 学 科 前 沿 理 论 的学 习 . 校 应 鼓 励 青 年 教 师 参 应 学 加 本 专 业 的技 术 资格 证 书 考 试 。 以考 促 学 。同时 。 青年 教师 还 应 该 自觉 进 行 相 关 学 科 的 学 习 . 行 相 关 学 科 的 学 术 交 流 . 有 进 这 利 于 青 年 教 师 拓 宽 知 识 面 .使 教 学 内容 从 单 一 化 向多 样 化 、 综 合 化 方 向拓 展 . 高课 堂教 学 质 量 。 提
培养青年教师计划
培养青年教师计划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项科学的、系统的培养青年教师计划,对于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培养青年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青年教师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实习、观摩、讲座等形式,让青年教师深入了解教学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培养青年教师要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校应该根据青年教师的个性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再者,培养青年教师要注重团队合作。
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更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和学习。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导师制度、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让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最后,培养青年教师要注重激励激励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评优奖励、晋升晋升等方式,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培养计划,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和精心设计。
学校应该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发展平台,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这不仅是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的有力保障。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新模式
大, 缓解 师资 数量 不足 的 主要 途径 是 从 本 科 院 校 引 进 应届 硕士毕 业生 和本 科生 。
1 1 高 职 院 校 青 年 教 师 教 学 现 状 分 析 .
从 目前 高 职 院校 青 年 教 师教 学 的 现状 来 看 , 有
以下几方 面 问题 :
的“ 四有” 人才 , 培养 合 格 人 才 的重 任 主 要肩 负于 而 教师 , 因此 , 资 队伍建设 尤 为重要 , 师
Pr c i e a d Cu tv to f a tc n li a i n o h u a he s i g e c to a
Co l g s by Va i u nd f Te c i m pe ii n le e r o s Ki s o a h ng Co tto s
p a tc . r c ie
K e r s: ou e c r y wo d y ng t a he s;t a hi biiy; t a h n om p tto e c ng a lt e c ig c e iin
0 引 言
高 职 院校 在 培养 高 级 技能 人 才 的过 程 中 , 面临 系列机 遇与 挑 战 , 能否 在 激 烈 市 场竞 争 中生存 发 展 , 键在 于能 否培 养 出适应 时代要 求 、 合 素质高 关 综
W A NG a - e ,CH ENG a - u Xi o m i Xi o y
( h a x n t u e o c n lg S a n iI s i t fTe h o o y,Xi n,S a n i 1 3 0,Ch n ) t ' a h a x 0 0 7 i a
p o et e q a i f e c i g a d t l n u t a in n t i e s y h r s n i a in o h u tv to fy u g t a h r s r v h u l y o a h n n a e tc li t .I h s s a ,t e p e e tst t ft e c l a i n o o n e c e s wa t t v o u o i a a y e 。a d isma n p t ” a i u i d ft a h n o e i o s n l s d n i a h v r s k n s o e c ig c mp t i n ”wa x l r d o e h rwi o e s e i cr f c i n a d t o t s e p o e ,t g t e t s m p cf e l t n h i e o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机制
浅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机制【摘要】青年教师是高职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现状,提出了青年教师培训的思路和对策,最后构建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训机制。
【关键词】高职;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培训机制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一线教学及管理的大量工作,其素质直接影响到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也逐渐加强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然而,在现实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
因此,清晰掌握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策略,充分促进他们专业发展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重大和紧迫任务。
一、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现状高职院校是在近几年才开始起步及发展起来的,因此,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存在着校园建筑面积不足、教学办公设备陈旧、图书资料缺乏等硬件以及资金紧缺、编制不足、观念陈旧、管理落后等软件方面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师资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稳定性差等各种问题。
而这其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就是师资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均招聘了大量应届毕业生来充实教师队伍,满足教学需要。
总体来看,这些毕业生有思想,有活力,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敢于创新,但其弱势也很明显,他们都是一离开校园就匆匆地走上讲台,大部分又是非师范专业出身,既缺乏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又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更不熟悉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
因此,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存在着以下几种弊病:1.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不清,意识不强。
许多青年教师对于专业的情景与发展并没有充分认识和了解,仅限于完成自己基本的教学任务。
2.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普遍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多数为硕士研究生毕业,他们掌握比较扎实专业理论功底,但企业实践操作技能普遍不足。
浅谈导师制在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
发展趋向表 明,教师教研能力的具备 能够体现该校 的教学质 量, 因此 , 青年教 师对其教学职业 的规划中 , 必须 要对其教研 能力的提 升加 以重视 , 创造 能力 、 思维能力 以及 教学 问题 的分 析、 解决都要依靠教研 能力 的具备和提升 。所 以, 导师可 以在 教研活动的开展 中鼓励青年教师进行 思考 ,并 提出 自己的看 法和思想 ,通过 自己的实践和行动来进行教研探究。该活动 中,青年教师可以结合 自身 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经验来进行教 学探究 , 从而活跃教学思想 、 丰富教学语言 , 提高教学质 量。 与此 同时 ,青年教师也 可以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来 了解 高职教学 中学生的需求 , 做到“ 对症下药” , 而教研活动 中一些 有丰 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导 师也会就具体 的教研问题提 出 自 己的看法和思考 , 作为一名新进的教师 , 可 以在教研活动 中获 取很 多理论知识 , 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 以运用揣摩 , 进而 提升 自己的教学境界 , 为今后 的教学实践提供进步宅间 。 三、 归纳总结 笔者认识到 ,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培养 的实施过程 中对教 师队伍整体素养 和高职院校办学质量 的提升起到重要 作用 , 也为其今后 的发展提供 了扎实的师资基础。在辅助 青年教师 成长的同时 ,教研活动 的开展和教学经验的累积都 为高职学 院的社会 地位巩 固贡献 出了一分力量。作为一项需 要长期发 展的培养工作 ,导 师制培养 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变更思想才 能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 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 【 1 】 孙谦. 高职院校 实行导师制的探索 [ J ] . 襄樊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2 o o 9 ( o 2 ) [ 2 】 崔子龙, 李 剑. 探析高职 院校 导师制f J ] . 中小企 业管理 与科技( 下旬刊) . 2 0 1 0 ( 1 2 ) [ 3 】 徐 国强,刘斓. 高职院校 导师制探析 [ J 1 . 经营管理者.
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范文
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范文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青年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入职培训、师资培养、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等方面。
通过系统而完善的培养机制,青年教师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和支持,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一、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入职培训是他们踏入教师岗位的第一步,也是他们适应学校和专业要求的关键环节。
入职培训的内容应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教学法的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了解等。
通过入职培训,青年教师能够对教育教学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师资培养1.专业学习:青年教师应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校应组织定期的学科讲座和研讨会,邀请资深教师和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导师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每位青年教师都应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由导师进行帮扶和指导。
导师应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其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实施,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等工作。
三、教学研究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
学校应建立鼓励教学研究的机制,如设立教学创新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和教学观摩活动等。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究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同时也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四、教学实践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经验。
学校应通过举办实习课程、教学实训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同时,学校还应为青年教师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包括参与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承担教学任务等。
通过实践,青年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评估与反馈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激励青年教师的发展,学校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估体系。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获得 关 于教学 的基 本理论 知 识 ,增 进对 教育 的认 识 ,但不 关 人员 帮助青 年教 师 制定长 远 的个人 职业发 展规 划 。在培
方 法和 教学效果 欠佳 。另 外 ,高职 教育 的特 点要 求教 师具 青 年教 师的 专业发 展 意识 ,并开 展经 常性工 作 ,保证 青年 备 行业 知识 和职业技 能 ,而 高职 院校 的青年 教师 绝大 部分 教 师培 养工作 落 到实 处 。 自我发 展意识 的确 立对 教师 专业 是 从校 门进 校 门 ,根 本无 暇 熟悉 和掌握 行业 岗位 所要 求 的 发 展具 有十 分重要 的 意义 ,各级 主管部 门不 仅要 尽快 着手
能形 成可 以直接 运用 于教 学 的技能 和用 于行业 岗位 的职业 养计 划 的导 向中 ,在 专业 人 士的 引领 下 ,通过 挖 掘教 师 内 技 能 。由于很 多高职 院校 给予 青年 教师进 行 在职 培训 、进 在 的潜力 和激 发他 们 的内驱 力 ,促 使青年 教 师快速 由新 手 修 的机会 少 ,也 没有 建立 相应 的引 导机 制 ,加之 ,高 职 院 教 师 向骨干 教师 、专家 型教 师 、学科 带 头人 转变 ,实 现 自
年教师 的工作稳 定性 。 2 忽 视 对 青 年 教 师 的 引领 、
工作 热情高 涨 ,但缺 乏 自我职业 规划 的 意识 与能 力 ,职业
发展 方向不 明确 ,因此 ,缺乏强 大的 职业 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力 。 三 、高职 院校青 年教 师的培 养机 制 教育 的发 展看教 师 ,而青 年教师 是 高职 院校未 来发 展 放在 学校重 中之 重 的位置 ,造 就一 支政治 素质 高 ,思想 过 硬 、业 务精 良、心理健 康 的能肩 负未 来教 育发 展使命 的教
高职青年教师培育工作计划
高职青年教师培育工作计划
我院为了进一步加强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特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通过定期举办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指导青年教师参与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和支持,同时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学术合作和交流。
三、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
建立健全的教师心理咨询体系,定期组织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辅导,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指导,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长需求。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组织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意识,促进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五、定期开展教师业绩考核和评价。
建立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评审和绩效评价,激励教师持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
求上。 表现在教师探索与追求这 一成果教 育方 式、 方法上 。 同时也表现在教 师积极 总结 、 累 积 自己的教 育与教学经验上, 以及教 师在 自己专 业领域 内从事深入、 更广泛的探 索研 究上 。老 师多么希望 自己培养的学生有所作为 , 这就是 教 师成就需要强烈的表现 。 所以说“ 成就” 更是 高职教师奋发向上的一种巨大的力量源泉。 另 方面青年教 师希望通过 自己的努力 . 自己 在 所 涉及的科研 领域中取得显著成就 。 2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具有很 强的社 交需 求。高职 院校 青年教 师尤其是 那些刚毕 业的 青年教 师,无论是在教师 岗位还 是在行政 岗 位 , 希望能尽快融入 学校这 个大 家庭 , 都 打开 工作局面。他 们关注他人对 自己的评价 , 希望 得到学生的喜 欢, 得到 同事的认 同和尊重。 3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具有很强 的归属 和 . 爱的需 求。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 对外部和谐 环境的依 赖要 求, 需要主体对外部客体 的心 是 理需要之 一。高职院校教师生活在校 园之 中。 和谐的 生活是 个体对于群体环境 的本质心 理 需要 。很 多青年教师希望能在学校安家立业, 有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温馨的心灵归宿; 他们 希 望学校 能有更 多的社 团、 活动来为青年教 师搭
果。 高职青年教师的激励就是在尊重广大青年
教 师主 体 性 的 基 础 上 。 过 多种 外 部 诱 因 满足 通
他们 的正 当需要 , 而激活其 内驱力和维系其 从 积极行为的过程 。 想建立全 面有效的高职 青 要 年教 师激励机制, 必须对 高职青年教 师的需求 进行分析 , 只有在对 高职青年教师需求准确把 握 的基础上建立的激励机制 , 才能发挥应有的 作 用。
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中的激励机制
高职青 年教师培养 中的激励机制
高 尚荣
( 南京 化 工职 业技 术 学院 , 江苏 南京 204 ) 10 8
摘 要 : 高等 职 业 学 院 的 青年 教 师群 体 面 临 着知 识 体 系、 实践 能 力 等 多方 面 的 要 求 。 高 职 院 校 需 要 通 过 有 效 途 径 激 励 青年 教 师 不 断进 步 。有 效 的激 励 机 制 能 够 使 高职 院 校 形 成 竞 争 、 作 、 新 的教 气 , 青 年 教 师成 长具 有 重要 意 义 。 协 创 对
养模 式 。
、
高职 教 师培 育 中激 励机 制的 必要 性
高职 教 育是 高 等教 育 的一个 特 殊类 型 , 培 养 它
的是 社会 经济发 展 中面 向生 产 、 管理 、 服务 一线需 要
的应用 型专 门 人才 。在模式 上 以职业 能力 和职业 素
激励 机制 是 目前 高职 院校应 当引起 重视 的 一种 教 师培育 模式 。高 职院校 中 的教 师资 源是一 种无 形
n v to e c r t s hee,i i m p ra tt h r wt fy u g t a h r。 o ain t a he sa mo p r t s i o tn o t e g o h o o n e c e s
Ke r s:t a hes c liain; i c n ie m e h nim ;t a hng s il y wo d e c r u t to v ne t c a s v e c i k ls
的 、 在的、 潜 多元 化 的 , 学识 、 识 、 知 、 为 、 艺 意 认 行 教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导师制实践思考
产学 研合 作教 育道路 是培 养应用 型人 才 的必
由之路 , 亦是应 用 型 高 等教 育 的鲜 明个 性 和 重 要
特 色 。院校 和导师 鼓励 和帮助 青年教 师提 高实 践 教 学能力 。有 计划 地安排 部分 青年教 师 到工程 单 位 或经 营企业 进 行一 段 时 间的锻 炼 , 建 立 青 年 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践 能力 的老师 才能 培养 出应用 型 的人 才 。
、
青年教 师培 养 的 内容 及要 求
( 一) 培 养 青 年 教 师 教 学能 力、 科研 能力、 实
践 动手 能力 和 管理 学 生的 能力 导 师制 作为高 校 师 资培训 的模 式 之一 , 对青 年 教 师 教 学 能力 的培 养 是 重 中之 重 。在 “ 备、 教、 辅、 改、 查” 等 各 个 教 学 环节上 , 导 师应 针 对 青 年教 师 常 见 的教学 模 式 单一、 教学 方 法 一成 不 变 , 教 学 内容 组 织不 力 、 教
陈晓 睛
(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建 筑工程 系 , 湖北 黄冈 4 3 8 0 0 0 ) 摘 要: 导师制青年教师培养是一些高校师资培养 的举措 , 高职 院校 的导师制教师培养 , 涉及青年教师 的
教学 、 科研能力 , 实践动手能力和管理学生的能力 等等 , 应采取切 实的措施全 面培养青年教师 , 加强导师 制培
养 的开 放 性 建 设 。
关键词 : 青年教师培养 ; 导师制 ; 高职 院校
中 图分 类 号 : G 7 1 9 . 2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0 7 8 ( 2 0 1 3 ) 0 2 - 0 1 4 4 - 0 2
从青年教师的培养入手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1・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 &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粗放式的发展进入了注重内涵建设的精细化发展阶段。
学校发展根本在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充实内涵的关键所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高职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现状来看,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了很大比例,如何从青年教师的培养入手加快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本文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双师型的内涵“双师型”教师的提法最早应是1995年在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开展全国示范性职业大学建设工作中首次提到“双师型”教师。
申请试点学校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是: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专兼结合。
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中1/3以上要具备“双师”素质。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要研究制定高职院校双师教师的标准,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自从“双师型”概念提出来以后,对它的概念的讨论就一直存在,目前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可以概括为:教师中级以上职称+所在专业技术职称,就是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同时获得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即为“双师型”教师。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双师型”教师要同时具有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和技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
两种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可以看出它们注重实践能力。
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是教育部提出的“双师型”教师的条件:职称具备讲师以上,同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收稿日期]2012-06-04[作者简介]余涛(1979-),男,江苏睢宁人,硕士,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5—0011—02从青年教师的培养入手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余 涛(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摘要:在分析“双师”教师的内涵以及对高职院校意义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占比重大的实际出发,通过青年教师自身与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其“双师”素质实现的因素,并对改变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
谈中、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
尤为重要 , 多青年教 师在这个方面 束手无策 , 许 自信心 差 , 容易产 生反感情
了 第三 ,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的需 要。职业教 育需 要双 师型教 师, 青年 绪。要让 青年教 师充分 了解职业学校学 生的特点和职 业教育 的重要性 , 从而 能踏踏 实实 , 心地 将本职 工作 耐 教 师因刚走出校门 , 基础较好 , 理论 但是 操作技 能较 差, 必须 经过培 养 、 培 解 自己工作的性质 和任务 的艰 巨性 ,
最后 , 从近几年来看, 些技术 学校 的青年教师 出现了辞职 、 槽等人 业技术学校 因学生素质 比较 差 , 生的学 习管理 , 某 跳 学 风纪 管理都 存在一 定的 才流失现象 , 这给学校 的发展带来 了很大 的影 响。
二、 青年教 师成长 过程及培养 目标 1 青年教 师的心理性格特点 .
会经验少, 看待 问题 比较偏激 , 耐挫性差 。 2 青年教 师成长过程及培养 目标 .
计划是招揽人才的必要措施之 一, 这不 但有利 于单位 的发 展 , 同时也有 利
青年教 师从走 出大学校 门到成长为一 名学科带头人 , 大致 经历三个 阶 于职工个人业务素质的提高 , 保持知识体 系的先进性。技校 青年教 师的培 段: 适应期 、 发展期 的一般 阶段和发展 期 的高级 阶段。适应 期是 指从开 始 养培训主要包括 : 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 , 向双 师型教师过渡 的技 能培训 , 教 参加工作到成 为一名合格 的教 师, 在这个阶段 , 对教 师的世 界观、 职业道 德 师业务素质的培养 , 教师学历晋升 培训 , 以及专业 新技术 、 新理论 的培训 等 学校必须着 眼可 持续 发展 的长 远 利益 , 出 资金 来保 证 培 训计 划 的 拿 素质的培养尤 为重要 。适应期的培养 目标是认 同教师 的职 业责任 , 实现 教 等 ,
新时期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析——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
( ) 一 进行 自我发 展设计 。青 年教师在 指导教师 的帮助 下应写 出个人发展规 划 , 制定不 同阶段 的学 习计划 , 要求其 具有可行性和超前性 。
教学方面 : 首先应培 养他们适 应教 学工作 环境 , 做好 相
关课程 的助教工作 。其 次应 培养他们 熟悉所 承担课 程 的基 本情 况 , 同时经过培训 和实践 , 掌握课 堂教学基本技 能。 教学研究 方面 : 要求 青 年教 师掌 握基 本 的教 学研 究 方 法, 在教学环节 、 教学 组织等方 面能够 应用 相关理论 知识独
立 开展 教 学 实 践 活 动 。 能 够 通 过 深 入 研 究 教 育 规 律 , 新 教 创
( ) 二 安排政策法规学 习。在 培养周期 内, 组织学 习如 : 《 中华人民共 和国职业教育法 》 《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教师 法》 、 《 学院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 等 学习方式采取 自学与集 体学 习
学 的 高职 教 育 教 学 思 想 和 创 新 精 神 。 ( ) 学 素 质 二 教
二、 年教师 基本 素质 的养成 青
青年教师基本素质 的养成 建立 在强化组 织培养 基础之
上, 经过 2年 到 3年 的强化培养 , 确立 青年教师 基本素质 构
成 要 素 , 导长 期 的个 人 修 养 。 引
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 ) 心 素 质 三 身
了大量青年教师 , 以我院为例 , 5年来 , 用青 年教师 20 近 聘 0 余名 , 占专职教师 总数 的 3 %多 。显然 , 0 在新 的历史时期 , 注
身心素质的培养 主要应包 括 : 教师要 保持健 康体 魄 , 积 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 , 极参加 学校组织 的各 项活动 ; 积 具有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当前, 在推选专业带头人 、 骨干教师、 评定职称等环 师一般都是职称低、 成果少, 自然薪酬也低, 这极易引起青 节中, 科研成果 占了很高的比例, 而教学考核则被淡化。 年教师的不满, 从而缺乏动力。三是反馈机制缺失。大部 在重“ 研” 轻“ 教” 的大环境下 , 青年教师 自然会把更多的 分院校的管理者都没有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 , 使考 精力投入到科研中, 对于教学则得过且过。这使青年教师 核制度形同虚设, 考核的激励作用无法发挥。
中图分类号 : G 7 1 5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4 1 5 6 ( 2 0 1 3 ) 0 6— 0 5 8— 0 2
从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师的年龄结构看, 4 o 周岁以下的 制, 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后只要能提供书面总结或培训机构 教师占了全体教师的 6 0 %, 是高职院校的绝对主力。青年 颁发的证书即可, 培训效果无法评估。其五, 青年教师的
( 三) 激励机制不合理
一
是考核标准不够科学。大部分院校对教师进行考 不足、 措施无力、 收效甚微, 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如 核时都采用将其教学质量、 科研成果等量化成分数然后相 何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 构建卓有成效的高职青年教师培 加的办法。 但在 考核 过程中 很多内 容往往无法量化, 致使 养机制, 已 经成为迫切需 要解决的任务。
( 二) 健全人才选聘机制
破格任用。 鼓励青年教师参与 开招聘考核过程中, 除了 传统的笔 试、 面 试, 还应增加考核 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可 到学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 中去, 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 应聘人员综合素质 的考题 , 也可 以尝试增加突出高职特 激发青年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 色、 考核应聘人员实践能力的操作类考试。此外, 为突出 用, 高职院 校的培 养特色, 高 职院 校应当 从新聘教师的 学缘类
高职院校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的探析——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 青 年教师 ; 培 养
中 图分 类 号 : G 7 1 5 . 1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1 - 0 0 1 5 — 0 3
E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An a l y s i s o n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Cu l t i v a t i o n o f Yo u n g Te a c h e r s i n Hi g h e r Vo c a i t o n a l Co l l e g e s : Ta k i n g Zh a n g z h o u C Un i v e si r t y a s a n Ex a mp l e
发展 主 动权 的重 大 问题 … 。然 而 , 高 职 院 校 在 青年 I J 引 百 青 年教 师是 高 职 院校可 持续 发展 的生 力 军 。随 着 高等 职业 教育 的快 速 发 展 , 青 年 教 师 在 高 职 院校 教 师 队伍 中 的 比重 越 来 越 大 , 如 何 建 设 思 想 素 质过 硬、 业 务能 力强 的青 年教 师 队伍 , 直接 关 系着 高职 院 教 师培养 过程 中还存 在 不 少 问题 , 这 些 问 题 阻 碍着 青年 教 师成 长成 才 , 也 成 了制 约高 职 院校 发 展 的重
高 职 院校 加 强青 年教 师培 养 问题 的探 析
— —
以漳 州城 市职 业学 院 为例
朱 镇 生
( 漳 州城 市职业学院 福建漳州 3 6 3 0 0 0 )
摘
要: 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培养过 程中还存 在不少问题 , 如轻师德师风建设 、 轻能力 与技术 培养 、 轻 锻炼 和展 现平台提供 以 及轻 单位归属感和事业 吸引力 提升。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 提 出青 年教师 培养 的对策 , 包括 加强思想政 治教育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加强业务能力指导 、 加强平台建设 以及树立 以人 为本 思想 , 践行人文关 怀理 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期
高尚荣 :高职青年教师培养 中的引导机制
2 1
兢 业 业 的研 究 、 踏 实实 的实 践 活动 则 受 到冷 踏 落 。这对 高职 院校 的长 远发展 无 疑是 十分不 利 的。 因此 , 通过建 立 引导机 制 , 使青 年 教师 要 促
在实 践 中建立 知识 至上 、 能力 本位 的现代 观 念 ,
而西方的古代文化属于封建的宗教文化 , 近代
经 过文艺 复兴 、 宗教 改革 、 启蒙 运动 和历 次科技 革命 , 宗教 文化 受到 致命 打击 , 技文 化 的观念 科
深入人心 , 探索 自然 、 追求知识成为西方知识界
的共 识 。在今 天 的高 职 院校 , 少 教 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受 到 不 传统文 化 的影 响 , 衷 于拉 关 系 、 热 当干 部 , 兢 而
2 .引导机 制缺 失的 深层原 因
、
高职青年教师培 养亟需建立 引导机 制
1 .引导 机制缺 失 的基本表 现
青年 教师是 高 职院校 日常教 学工 作 的重 要 承担者 , 是 高职 院校 发 展 的重 要 力 量 。青 年 也 教师 的能 力培 养 和发 展 方 向 , 直接 决 定着 高 职 院校 的整体 教 育 状 况 。从 目前 来 看 , 职 院 校 高 的青年 教师 与高 职教育 的定 位 目标 存在 着一 定
3 .评价 形 式 引导
通 常 的教师 业 绩 评 价方 式 是 群 众 打 分 , 以 得 分高 低作 为评 价教 师优 秀与否 的标 准 。这一 评 价 方式 表 面 上 似乎 公 平 , 实 际上 对青 年 教 但 师不 利 。打分 评价 往往 在部 门领导 主持 的总 结 会议 中进 行 , 时间仓 促 , 印象打分 的现 象很 普 凭
高职院校的教师管理体制是影响高职青年 教师发 展 方 向的 直 接 原 因l 。我 国高 职 院 校 l J
深受传 统 的 中专 管理 模 式 影 响 。近 年来 , 职 高 院校 的人 事 管 理体 制 又 开始 向普 通高 校看 齐 ,
注重教 师 的荣 誉 、 论文 、 著作 、 职称 等量化 成果 ,
差距。其典 型表 现是 : 重视 职称 、 身份等 “ 光
环” 和待遇 , 轻视 下 厂锻 炼 、 研 工程 等 实 践 活 科 动 。这 些 问题不 是 简 单 的教 育 方 法 、 识 结 构 知 等显 性 问题 , 不 仅 仅是 高 职 院校 职 称评 审 条 也 件“ 挥 棒 ” 向 的结 果 , 是 涉 及 到 文 化 管 指 导 而 理 、 园风气 、 育传统 等深 层次 的原 因 。 校 教
一
称 评 审指 标 来 规 划 自己 的未 来 努 力 方 向 。然 而 , 国或全 省通用 的评 审指 标 只是基 本标准 , 全 高 职教 师 的专业性 很强 , 实践 能力 要求 高 , 在 这 高 职职称 评 审指标 中并 未得 到全 面反 映 。高 职 教 师特有 的重视应 用能 力 的要求受 到 忽视 。这 种 状 况既 不 利 于青 年 教 师 的成 长 , 也不 利 于 高 职 院校 的发 展 。因此 , 立科 学 的引导 机制 , 建 促 进 青 年教 师 发 展 , 高职 院校教 师 管 理 中一个 是 亟 待解决 的问题 。
摘
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要立足 于教师职业发展 实际, 通过制度 引导 、 岗
位设置、 职责设定、 职称评定等机制 , 引导他们 向“ 双师型” 师发展 , 教 为提 高教 育教 学质
量, 培育 高职 院校 的核 心 竞争 力奠定基 础 。
关键词 :高职; 青年教师培养; 引导机制
21 0 0年 4月
纺织教育
Te t e E u a o x l d c t n i i
Ap . 2 1 r ,0 0
V 0 . NO. 125 2
第2 5卷第 2期
高职 青 年 教 师 培 养 中 的 引导 机 制
高 尚荣
( 京化 工职业 技术 学 院 社科 部 , 苏 南 京 204 ) 南 江 10 8
高职 院校 青年 教师 缺乏 高职特 点 的教师发
展引导机制 , 从表面上看 , 是由于传统管理制度 的影响 , 从 深层次 上看 , 是 当代 高职 院校科 但 则
技 文化氛 围缺 失 的结果 。这一 点需要 通过 东西 方 传统 文化 的 比较 才能 看得更 清楚 。中 国传统 文 化属 于 封 建 的伦 理 型 文化 , 中心在 于 通过 其 社会 关 系的调 整实 现社会 生 活 的有 序 。其 中政 治关 系又 处 于传 统 社会 关 系 的中心 地 位 , 这种 文 化类 型 由于高 度 发展 , 极 强 的 渗透 性 和绵 有 延性 , 到今 天对很 多人 的思 想仍有 一定 影响 。 直
遍 。青 年 教师 资历 浅 , 际关 系不 到位 , 考评 人 在 中往往 “ 底 ” 垫 。多 次重 复 这一 过 程 , 终 会严 最
青 年教 师 在 这种 激 励 导 向作 用 下 , 全 参 照职 完
基金项 目:江苏省教育厅 20 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 目( 09 编号 : S 8 0 3 ) 0 J 80 6 9 D 作者简介:高 尚荣(9 9 17一 )男 , , 河南南阳人 , , 讲师 硕士, 研究方 向为思想道德教育 、 高等职业教育。E m i go r n ceuc - a :a h j .d .n l s@ c
目前 , 职 院校 普遍 存 在 着 青年 教 师盲 目 高 追求 高学 历 、 职称 的现 象 。这 类 现象 的存 在 高 从 短期 来 看 , 离 了高 职 院校 培 养技 能 型人 才 偏 的教 育要求 ; 长期来 看 , 可 能会销蚀 和抹 杀 从 很 高 职教 育 特 色 , 高 职 教育 成 为学 历 教育 的疑 使 似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