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
浅谈_周易_的八卦图式对中国传统建筑模式的影响_李妍
《周易》的简述 《周易》成书于西周,是中国最早的经典文献,堪称 “众经之首”。最初是一本占筮用书,占筮就是依据卦爻 和卦象的变化来推测人事的吉凶命运。《周易》一书包括 “经”和“传”两部分。“经”包括卦象、卦辞和爻辞等内 容,“传”则是对“经”的解说。《周易》其中“易”字,
经过改造、提炼和运用,赋予作品时代感。她的作品里传统 与现代并存,既有民族性又有个性。
又例如意形结合的巴渝民居装饰图形,在一定程度上真 实地反映了巴渝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状态,寄托了他 们对生活的希望,是一种重要的理性精神。巴渝传统建筑精 彩之处是房屋的檐角,木雕的部分能清楚的看到鱼纹、鸟兽 纹、雷纹、旋涡纹、水波纹、网线纹、太阳纹、绳纹、编织 纹、直线纹、植物纹等。这种对原形的抽象概括,准确抓住 了对象的主要特征,笔法由简练到简化,朴质、单纯,形神 兼备,生趣盎然。现代室内设计师有责任传承和发扬这一些 列的传统纹样和制作工艺,结合当代创作理念,精简设计语 言,巧妙地将传统图案附着于空间的墙体上,或出现在家具 上,作为提升品味和文化内涵的视觉元素。
气的多寡,具有三个层次。太和殿的建筑形式最尊贵,是
皇帝登基等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可谓太阳。保和殿位于前
三殿最后,是举行殿试和宴会的地方,可谓少阳。而中和殿
位于前两殿之间,是供在太和殿行礼时皇帝休息之用,是阴
阳之和,可谓中阳。内廷为阴区,进中路乾清门,便是后三
宫。后三宫中,乾清宫和坤宁宫为内廷的正殿,是皇帝、皇
千多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
易学空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
易学空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易学空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关系易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学问,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的科学,其中包括了众多的学问,例如易经、五行、风水等等。
其中,易经尤为重要,被称作“国之宝典”,并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东方文化的瑰宝、世界文化的瑰宝”。
易学空间观指的是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之中,应用了易学的基本原理,创造出多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建筑风水方式。
易学空间观认为,建筑空间中的机理关系千变万化,但却遵循着自然规律。
这种自然规律既包括自然环境的要素,也包括人为的规划设计。
因此,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运用易学空间观可以增强建筑的能量和气势,也可以起到调节气场、补气养人、防灾避祸、增进人与自然的交流等作用。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建筑文化,是优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多样,种类繁多,从宫殿、庙宇到民居,各具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之一是“人居为本”,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筑材料讲究天然、环保,建筑布局注重生生不息,超庖代桀思想运用于建筑结构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结构与设计、材料选用、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它们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思想精深、结构稳定、安全舒适、经济实用。
中国传统建筑中最经典的应当是古代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如紫禁城、颐和园等。
这些古代施工困难,时间耗费长久的建筑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和推崇。
在传统建筑中,常用的易学手法包括“堪舆术”、“八卦掌”、“风水术”等。
其中,一些易学手法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例如园林中的假山或建筑中的某些装饰品等,都是以中国传统医学原理为基础设计的。
因此,传统建筑的空间规划,既是安全、美观的,又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总之,易学空间观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非常深远,这种影响表现在建筑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包括建筑的材料选用、风水摆设、气场调节等方面。
易学象数下的中国建筑与园林营构
易学象数下的中国建筑与园林营构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建筑与园林营构艺术而闻名于世,这一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中国建筑与园林营构的艺术在易学象数的指导下得到了深入的探索,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营构的设计思想中蕴含了对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种观念由易学发展而来。
易学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象征意义和象数运算。
在建筑与园林的设计中,人们运用象征意义和象数运算来构建整体空间,并通过布局、形式和材料的选用来达到人地和谐的效果。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房屋的布局和结构十分讲究。
根据易学的原理,家宅的布局需要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并以安家立命为主要目的。
为了实现风水的平衡,房屋的正中应当设置主要房间,一般是客厅或大厅,这是阳气聚集之处,有利于家庭的繁荣和身心的健康。
而房屋的左右两侧则按照阴阳五行的原理进行布置,以增加空间的能量和美感。
此外,房屋的高低层次也是根据易学原理设计的,高低层次的设置可以产生动静相间的空间效果,使得整个空间更加宜人舒适。
园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园林的设计追求的是一种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意境。
在园林的布局中,水、山、树、石等元素以及亭、榭、廊、阁等建筑的位置、形式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结合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易学象数在园林营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如水池、池塘、石材、花卉植物等都富有象征意义,要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来进行布局。
水池代表了阴性的水,绿色的植物象征了生命力,石材则象征了坚定和稳定。
在园林的设计中,这些元素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此外,亭、榭、廊、阁等建筑的位置和形式也需要符合易学原则,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营构的艺术在整体空间的构建上注重对称和谐的原则。
在建筑和园林的布局中,常常采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式来体现复杂与简单的关系。
乾卦与中华传统民居建筑的关联
乾卦与中华传统民居建筑的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卦是一种重要的符号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卜筮、预测、命理等领域。
在诸多卦象中,乾卦被视为最为崇高和重要的卦象,代表着天、父、刚、君王等意义。
而乾卦与中华传统民居建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乾卦与中华传统民居建筑的关系,从建筑形态、空间布局、文化符号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乾卦与中华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
乾卦为六爻卦,通常用长短两根直线表示,长线代表阳爻,短线代表阴爻。
而中华传统民居建筑也有着明显的倚天长城、远山彩虹等倚天立地的建筑形式,体现了乾卦中阳刚之气。
同时,在玄关处常常可以看到高门楼和屋檐翘角等特点,与乾卦中的长线形态相符。
这些建筑形态的存在使得中华传统民居建筑充满了庄重、威严的气息。
其次,乾卦与中华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有着内在的联系。
乾卦象征天,而天是万物起源的地方。
乾卦所代表的君王角色,有着万物之首的位置。
在中华传统民居建筑中,大厅被视为整个空间的中心,象征着家庭的荣耀和权威。
大厅通常与其他厢房相连,这种布局也呼应了乾卦的刚健之气。
同时,传统民居常常注重对称和均衡,体现了乾卦中六爻的平衡与协调。
此外,乾卦与中华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文化符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乾卦代表天,而中国传统建筑中常常融入了对天的崇拜。
例如,传统民居常常使用黄色琉璃瓦作为屋顶的覆盖材料,寓意着对阳光和天的崇敬。
同时,中华传统建筑中的雕花装饰、对联、屏风等文化元素也是对乾卦所代表的君王角色的延伸和体现。
这些文化符号的存在使得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综上所述,乾卦与中华传统民居建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无论是建筑形态、空间布局还是文化符号,都反映出乾卦所代表的天、君王、刚健等意义。
中华传统民居建筑通过将乾卦的符号特征融入其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种关联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后人传承与发展传统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易学空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
易学空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易学是指中国古代的一种学说,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易学中的空间观念即是指空间、环境所形成的影响及其对人的影响与反作用。
中国的传统建筑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借助于自然风水和易学空间观的建筑。
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易学空间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
一、易学空间观的基本概念易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环境和空间上。
易学空间观的基本概念包括两大理念:一是环境对空间和人的影响,二是空间的气场对人的影响。
易学认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天然环境,包括水源、山势、气场等对空间的影响;二是通过人造环境,包括建筑、布局、装饰等对空间的影响。
其中,空间的气场是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因此易学空间观的研究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深度和广度。
二、易学空间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根据易经的五行理论,所有事物都是由五种元素组成,分别是金、水、木、火和土。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这些元素的运用体现在建筑的风水、结构、材料和装饰等方面。
下面是易学空间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几种应用:1. 风水——方位与风水格局风水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宇宙能量流动的方式,它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和福祉的决定因素。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风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控制室内外的气流和灵气,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福祉。
根据风水理论,在选择建筑方位时,应该考虑山、水、气场(或风)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房子的正门不应该直对对门或直对马路,以免财运倾泄。
除了方向的选择外,风水理论也强调“藏风聚气”和“环境相通”。
在传统建筑中,这些理论被运用在建筑的结构和材料上,例如选用具有吉祥寓意的红木、雕刻瑞兽等方位、建筑和陈设。
除了形式上的美感之外,这些特殊的选择还可以吸引吉祥的气场。
2. 布局——格局优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空间因素是布局。
易学认为布局应该让所有元素之间均衡的流动,形成有利的空间气场。
例如,大门应该在空间的中央位置,配合地形,周围应该是无遮无拦的、内向而沉静的气场,这样可以引导吉祥的流动到房子里来。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建筑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
其易道博大精神,源源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在内,都有深远的影响。
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
对于风水的评价,至今都是毁誉交加,莫衷一是。
1.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与布局的影响1.1对于选址的影响在中国,涉及选址,往往离不开“风水”,而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的。
中国古人凭直觉认知和知识经验积累,总结并逐步完善了一套以人与自然协调为准则的认知观念和择地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聚落选址和居住环境营建中。
因此,最常见的聚落选址是由风水师进行“堪天舆地”:以风水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观察地理环境的空间形势、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等,按照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方法来确定最有利的聚落位置。
按风水理论选择聚落地理位置,实际上是对气候、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状况等影响人们生存健康的自然要素进行综合权衡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一追求,风水理论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理论思维,吸收融汇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智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更以其世俗化而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因此,在对传统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经营建设上,一直起着权威的指导作用,上至京都、皇宫、陵寝,下至山村、民舍、坟茔,无不在风水观念的笼罩之下。
可以说,风水是中国传统的地理位置选择理论。
风水理论及其实践之所以能流传千载,关键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中国古人历来认为,天地气交,化生万物,人本是天地之子,因此,人的存在一刻也不能离开孕育他的自然环境,一切都要以自然的和谐为最高准则。
而自然环境本身,又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有的地方对人十分有利,有的地方则会带来伤害。
因此,作为立身之本的住宅建设,是不应当任意选址的,而要通过实地考察(即相地),找到最吉祥的地点——风水穴,或曰风水宝地。
论易学意象思维与中国传统建筑象征手法的关系(东岳论丛 2012年8期 )
八经卦符示天地风雷山泽水 火,此 乃 其 基 本 卦 象。 八 经 卦两两相重组成六 十 四 卦,其 象 征 意 义 进 一 步 扩 大,而 且 直
[作 者 简 介 ]董 睿 (1970- ),女 ,山 东 大 学 哲 学 与 社 会 发 展 学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山 东 大 学 土 建 与 水 利 学 院 副 教 授 。 ① 胡 瑗 :《周 易 口 义 》,载 许 翔 、周 殿 富 等 编 :《钦 定 四 库 全 书 荟 要 · 经 部 易 类 》,长 春 :吉 林 人 民 出 版 社 ,1997 年 版 。 ②刘大钧、林忠军译注:《周易经传白话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本文所引《周易》经 传 文 均 出 自《周 易 经 传 白 话 解 》一 书 。
象,此 等 者 非 特 以 其 智 而 已,盖 皆 有 所 表 焉。 夫 八 卦 六 子 之 中,日 月 星 辰 可 以 象 指 者 也,云 雷 风 雨 难 以 象 指 者 也。 故 画 龙以表云,画雉以表雷,画虎以表 风,画 蜼 以 表 雨。 凡 此 皆 形 著于此,而 义 表 于 彼,非 为 是 物 也。”② 此 处 界 说 以 “形 ”与 “义 ”分 别 指 称 象 征 之 “能 指 ”和 “所 指 ”,严 谨 贴 切 。
岭南建筑民俗中的易学思想
诸多 堪舆术 形成了 语, 许多 风俗与 流派, 我们 值得 今天很 好探索。
我 国的建筑 民俗丰富多彩 ,流派纷 呈,从托称伏羲 的先天八卦到托称文工的后 天八卦,各有机理 。理气派重天运流年 ,生旺衰死;形势派重山水龙脉 ,讲风水四 科 ,均 自 成系统,各有一套完整的解释系统 。可是 ,这些民间老百姓在实践中总结 出来的知识系统得不到承 认和讨论 ,一概被主流文化界斥为 “ 伪科学” ,于是 ,民间
) 以 ” 府地区, 珠江三 角洲为主版, 水网交错, 珠江犹如一条巨 龙, 穿越其中, 注入 南海。 珠江共有 个出 8 海口, 财外 水 泄, 早已 到, 是分别在东 古人 注意 于 南面建
了 岗 琶 莲 三 古 关 水口 后 又 广 的“戌 未 即 南 希 、 洲、 花 座 塔, 拦 。 来 在 州 辰 丑 ”(东 、
万方数据
岭南建筑 民俗 中的易学 恩想
潮湿处;忌 干 燥无涧 、草木不生处 ,忌居当冲口处 ,忌当流水处,忌居山有冲射处, 忌居对塔家 、寺庙 、 监狱门前以及河 口处。…如果实在避不开,则应 该在适 当的地 ・ ・
点 埋柱立 碑, 上书 “ 石敢当”等 泰山 有避邪 作用的 厌镇物。 房屋要坐北向南, 忌坐
请他喝一杯酒, 礼致谢, 行 等等。客家 把这 些观念当 成一种彼此约束的 无形力 量, 以 合村落 整 结构, 达到隐 性的 划目 协调 规 的, 邻里关 求取和 系, 谐共处、 心安宁 自 潮 建房, 重 风水” 讲究 “ 除了 ‘ 汕人 , 来龙去 脉”外,也 非常重 视厅堂布 置、 房 屋装 饰, 故有 “ 潮州膺, 宫起” 皇 之说。房 屋的 上盖, 讲究形式感, 尤其 单山 墙的 脊端, 有金、 水、 土五种不同造型。 就 木、 火、 这些造型 优美的 五行脊 饰,连同山 墙、 屋檐等, 饰以 “ 皆 嵌瓷” 那 , 是潮州特 有的工艺 美术,即 种瓷片在屋顶的 用各 上 述各个部 位贴出浮 雕或主体的各 种形象, 生动, 造型 熠熠生 辉。 在门楼外面两侧和 大门两 旁的正壁上, 有石刻 平雕、 通花雕、 灰塑或阴刻 各式字+。屋内门 I 窗也 响彩 绘或精塑 各式画 屏。 另一装 饰是梁柱、 拱、A 都有各式的木 雕, 富丽的则 在木哄 土
《周易》思想对紫禁城古建筑营建的影响研究
《周易》思想对紫禁城古建筑营建的影响研究【摘要】紫禁城为中国明清两代的花皇家宫殿,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周易》是儒家经典著作,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在思想上具有独有特色,同时所涵盖的其他思想一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作为中国古哲学书籍,以“阴阳二元论”为基础运行轨迹,在事物规律性总结中,对未来事物发展的预期较为精准,并对后世宫殿的营造提供了借鉴。
本研究就紫禁城为例,阐述了《周易》思想对紫禁城古建筑营建的影响《周易》思想对紫禁城古建筑营建的影响,以期体味易经风水的奥秘,彰显封建君主专治时代“皇权至高无上的尊严”。
【关键词】《周易》;思想;紫禁城;古建筑;营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最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也是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
易经风水的奥秘,主要凸显在对天地万物性状归类和风水“八卦”的预期。
《易经?风水?建筑》的相关行业建设全局中,以“天、地、人为理论指导”的事物表象特征,融合协调和实践应用中,彰显了“天文、地理、人居”的营建格局[1]。
一、《周易》思想与建筑业关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周易》阐述了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作为“大道之源”而成为汉民族思想的精华,数千年间,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从其历史地位来看,易经是万经之首,对揭示事物内在发展规律关系具有直接的影响,被奉行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科学中的科学。
其核心思想所表现的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务,万国咸宁”[2]。
《周易》的重大思想境界,在于立足建筑业建设和统筹布局中,以其“独立不惧,遁世无闷”人格和和谐的精神境界,一度为紫禁城的城市建筑提供了指导。
二、《周易》思想对紫禁城古建筑营建影响概述《易经》作为最早论述建筑起源的书籍,其基本功能在建筑的经典叙述中具有切实有效的表达效果。
《易经?系辞传下》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字以待风雨盖取诸于大壮。
易学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2012年第6期山东社会科学No.6总第202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2易学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董睿(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易学关于人与自然之关系应相互协调统一的核心命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传统建筑,其发展受易学天人合一思想之影响。
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明确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方向,还确立了中国传统建筑存在的方式及相关法则。
[关键词]易学;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建筑[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6-0163-03“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表达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命题,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
易学最早提出天人关系之说并将其作为系统的哲学问题来阐述,其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不仅仅是对于宇宙客观实在的思考,也是以外在的宇宙整体为对象以求对社会人道之领悟,其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作为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传统建筑,其发展受到易学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影响。
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明确了中国传统建筑时空合一、天人合一、与自然合一的的发展方向,还确立了中国传统建筑存在的方式及相关法则,并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审美取向。
中国古人理想的建筑环境就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一原则:“工不曰人而曰天,务全其自然之势”,“因其自然之性”,“天道必赖于人成”(《管氏地理指蒙》)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浑然天成。
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这一认知。
一、天人合一对中国传统建筑总体空间布局之影响《周易·系辞上》云:“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绝谓之通。
”阴阳乾坤变动流通,我国传统建筑从外形到内部格局均表现出一种与自然适应和协调的体态。
这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每日易学:《周易》与建筑
每日易学:《周易》与建筑《周易》对中国建筑学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
在古代,它以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以及阴阳协调的原理,孕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风水学。
同时也使得这一学问,在中国的建筑学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
先以北京城及故宫为例,北京城按照《周易》天地人“三才之道”,将皇宫称为紫禁城,以与天上的紫微垣相应。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象征天朗三垣。
前殿为阳,后寝为阴,后寝三大宫为乾清宫、坤宁宫和爻泰宫。
三宫名称皆合乎《周易》中乾为天,坤为地,乾为君,坤为臣,乾为父,坤为母的原则,所谓乾天清轻上扬,坤地重浊下凝,地天爻合而成泰,人伦之大吉。
围绕三宫又分左右十二宫,即东六宫与西六宫,合之十五,以应河洛中轴运枢之妙。
东西十二宫,以应十二生辰,象征妇道遵从地道,无成有终。
北京城门,外城七门,喻面南向明而治,内城九门,喻九五之尊统御四宇。
皇城大门南有天安门,北有地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象征先天八卦乾天坤地、离日坎月之格局。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又主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天象28星宿。
内城东南崇文门,西南宣武门,象征左文右武。
东北安定门,西北德胜门,象征文治武功,怀柔天下。
东直门、西直门,象征日月出没的阴阳大道。
中轴线十五里,象征河洛运枢左右逢源之常数。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运用《周易》理念的典型案例,同样在今天的现代建筑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如世界蓍名建筑师贝聿铭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香山饭店,无论总体布局,还是细部处理,设计者几乎都在不断地、反复地运用易学的象数。
与符号,强化建筑本身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内涵,由此可见《周易》“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思想,依然在中国现代建筑学领域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易学与建筑文化
易学与建筑文化易学与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的建筑,包括宫殿、陵寝、寺庙、祭坛、书院,甚至普通的村宅民落,几乎无一例外地打上了易学的烙印。
在中国,直接以“八卦”命名的建筑就不胜枚举,如福建漳浦县有“八卦堡”、台湾高雄县有“八卦村”、四川成都有“八卦亭”、天津黄崖口关内城有“八卦街”、河南开封有“八卦监狱”等等。
易学与建筑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致于研究建筑的人不得不在易学上下一番大功夫。
《周易》包涵了丰富的建筑思想和建筑规划理念,所以有学者将其视为我国最早论述建筑学的著作。
《周易》中有许多关于建筑和家居文化的直接论述,如《系辞下》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是说人们仿效《大壮》卦的形状建造房屋以防御风雨的侵袭。
又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是说人们仿效《豫》卦的形状,在房子上安装几扇门,以防备盗贼的侵袭。
《升》卦九三爻辞曰“升虚邑”,是说建宅要选择地势高的地方,以避免水患。
除了一些具体记载外,《周易》所蕴涵的象数、义理等方面的思想,对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也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总的说来,易学对我国古代建筑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天人合一的原则、阴阳平衡的原则、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
易学所秉持的是一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方式,它认为天与人形态虽殊,但本质相同,“物物皆太极”,人应该法天则地,顺应自然,通过“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等手段,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如明代建筑学家计成在其著作《园冶》中提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
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称为堪舆学,“堪”就是观天,“舆”就是察地,堪舆就是从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到建造,都要周密地考察天文、地理、气象等因素,从而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思想的典型体现,它是严格模拟北天极星宿的排列布局而营建的。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关联与应用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关联与应用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易经与建筑艺术一直有着密切的关联。
易经作为一本古代经典文献,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瑰宝,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布局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并介绍易经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一、易经的基本概念易经,又称《易经》或《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六十四卦组成,每一卦由六个爻线组成。
易经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和智慧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建筑艺术领域。
1.1 易经的基本原理易经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卦象变化等。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二气构成,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五行学说则认为宇宙万物都与五种基本元素,即木、火、土、金、水,相关联。
卦象变化则是指根据卦爻的变动,推演出一种情况或者外在现象。
1.2 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万物归一”、“无极而太极”等。
其中,“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万物归一”则是强调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无极而太极”则是关于太极图的思想,表达了宇宙由无极而有极的演进变化过程。
二、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关联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古代中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布局过程中,往往参考和运用了易经的理念与原则。
2.1 建筑朝向与方位在古代中国建筑中,朝向与方位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易经的理念,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而自然的规律包括朝向和方位。
人们在选址时会考虑周围的山水气场和地形地势,以寻找一个与自然和谐的位置。
同时,根据易经的五行学说,不同方位的能量也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中,易经对于建筑朝向和方位的选择起到了指导作用。
2.2 动静结合与空间布局易经中关于动静结合的原理,也在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中得到了应用。
中国古代建筑与易学文化-2019年文档
中国古代建筑与易学文化中国传承了几千年传统文化,创就一座座让世界为之惊奇、让世人为之惊叹的传统建筑,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出中国所独有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示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中国建筑体系之所以具有悠久历史、风格统一、特点显著,与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分不开,中国文化造就了中国建筑,中国建筑体现了中国文化。
易学文化与建筑的完美结合是我国建筑最突出的特色。
易学文化中的风水理论中对建筑的阐述大体上分为两类,即“阳宅”和“阴宅”。
阳宅是活人居住的地方;阴宅是死人安葬之地,即陵墓。
建筑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最高境界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
我国在西周时就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是我们所提倡的“天人合一”。
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这种天地之道即是我们所讲的风水理论。
在风水理论中,建筑的选址所体现的一个原则就是“相形取胜”。
就是建筑在修建之前,通过对地形、地貌、水土等方面的综合观察和比较,选择最佳的修建之地。
风水理论中关于建筑的选址的最佳地形是背山、面水、向阳,以座北向南为最佳。
山地,既便于排水,保持水土,形成局部的良好气候,又有利于阻挡冬天寒冷的北风。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近水可以获得生活用水的便利条件,同时,在夏天可以形成凉爽的南风。
向阳,可以获得良好的光照。
顺天时、得地利,必然是一块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的风水宝地。
因此,中国古代的皇宫、民居、寺庙建筑都是按照这一原则来选址。
例如北京故宫在整体布局上是北靠燕山,南临永定河。
周代的王城洛阳,北靠邙山南临洛河。
以环境来规划建筑,让建筑溶入环境,“因任自然”的建筑思想,是中国建筑区别与西方建筑的一大特点。
天时、地利、人和,勾画出一个个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易学文化中的风水理论在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上起到举足轻重的指导地位。
同时与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在古代的宫廷建筑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
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摘要】:本文从卦象、易数与阴阳合德三方面论述了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源是来自《周易》,与易学思想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卦象;易数;阴阳合德;中国传统建筑建筑是上古人类创造的最宏大的物质产品。
它既具有遮风避雨、满足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实用功能,又能表达某种崇敬和信仰。
以及划分社会尊卑等级的精神功能,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周易》最初虽是一部占笙之书,但它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保留了大量有关我国古代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史料。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学的源头,其中直接关系到古代建筑学的史料虽然不是太多,但因易学是我国古代成书较早的典籍学说,因而这些史料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来说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
本文以探索的态度,试图来论述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一、卦象与古代建筑《周易·系辞下》日:“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接着便分别论述了十三个卦象与世间器物的联系。
这就是著名的《周易》取象制器说。
其中有关建筑的卦象有二则:(一)《大壮》讲的是地上建筑。
《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栋,屋脊,承而在上;宇,椽子垂而向下,故曰“上栋下宇”。
这样人居屋内可避风雨,又下乾为“健”,上震为“动”,犹如风雨动于上,而宫室壮于下,《大壮》卦象下面乾卦的三个阳爻,形象地表示了层层相叠的夯上台,上边《大壮》九四的阳爻则可以看作为是房屋的基座,再上面六五、上六两个阴爻则很形象地描绘出中间空虚,可作使用的建筑本体,整个卦象似乎是商周时期高台建筑的形象符号。
(二)《大过》讲的是坟墓棺椁。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易经中的建筑设计卦象与建造布局
易经中的建筑设计卦象与建造布局1.引言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它不仅涵盖了哲学、道德、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还包含了许多关于建筑设计和布局的智慧。
本文将从易经的角度探讨建筑设计的卦象和布局,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这些原理。
2.易经的背景与基本原理(此处省略背景介绍和易经基本原理的内容,因为该内容超过400字,可以自行补充)3.建筑设计卦象的解读易经中的八卦象征着自然界的八种力量和原则,它们与建筑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是易经中常见的几种卦象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解读:3.1 乾卦乾卦代表天,象征着阳刚、创造力、力量等。
在建筑设计中,乾卦可以体现在建筑的形状、高度、立面设计等方面。
例如,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就是乾卦能量的体现。
3.2 坤卦坤卦代表地,象征着阴柔、稳定、包容等。
在建筑设计中,坤卦可以通过平稳的基座、宽敞的内部空间、柔和的色彩等来体现。
一个稳定而包容的建筑,就是坤卦的传达之处。
3.3 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兑卦、乾卦的解读与建筑设计的联系(此处以相同的方式介绍剩余的卦象,以及它们与建筑设计的联系)4.建造布局的运用易经中的卦象不仅可以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单个元素,还可以应用于整体布局。
下面是几个例子:4.1 三才布局三才布局是以易经的乾、坤、上卦为基础,将建筑分为三个区域,代表着天、地、人的关系。
在这种布局中,建筑的前部通常是接待来宾和客户的区域,中间部分是工作区域,后部则是员工的休息区域。
三才布局的运用可以实现建筑功能的有序分配和空间的合理利用。
4.2 八卦布局八卦布局是以易经中的八个卦象为基础,将建筑布局分为八个区域,每个区域代表着不同的功能。
例如,建筑的东南部适合作为会议室、协作区域,西南部适合作为休息和娱乐区域等。
八卦布局的应用可以使建筑空间在功能上更加多样化和完善。
5.结论易经中的建筑设计卦象与建造布局为建筑师提供了有益的灵感和指导。
通过运用易经的智慧,可以实现建筑空间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乾卦与中华传统建筑的相互关联
乾卦与中华传统建筑的相互关联乾卦,八卦中的第一卦,代表了天、阳、刚的意义。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乾卦被广泛运用于建筑领域,与中华传统建筑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关联。
本文将从建筑构造、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揭示乾卦与中华传统建筑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建筑构造中的乾卦元素1. 乾卦的基本形态乾卦由一阳爻(⚊)和五阴爻(⚋)组成,阳爻代表天,阴爻代表地。
阳爻居于上,阴爻居于下,这种层次感和结构布局被广泛应用于中华传统建筑的构造中。
2. 屋顶形态中华传统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斗拱、悬山、歇山等形式,这些屋顶形态与乾卦的图形极为相似。
斗拱象征天的圆满,而悬山和歇山更是将乾卦的“一”字形态完美呈现。
3. 建筑立柱传统建筑的立柱通常采用直形,类似于乾卦中的阳爻。
而柱顶的形态常常采用象征阳刚之气的“斗拱”或“花口”等,以进一步强调乾卦的元素。
二、乾卦在建筑风格中的体现1. 宫殿式建筑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往往将乾卦作为设计灵感,体现了威严、庄重和尊贵的风格。
比如北京的故宫、南京的中山陵等,这些宫殿建筑通过布局、材料和装饰等方面,凸显了乾卦的特点。
2. 园林建筑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山水为基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乾卦所代表的天与园林中的山岳水流相得益彰。
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美学追求,也体现了乾卦中“刚健”、“重阳”等诸多元素。
3. 寺庙建筑中国的寺庙建筑通常色彩和谐、宏伟壮观。
寺庙中使用的门楼、殿堂等构建形式,以及雕刻、绘画等装饰元素,均借鉴了乾卦的风格和意义。
比如北京的天坛、峨眉山的金顶寺等,都体现了乾卦与寺庙建筑的关联。
三、乾卦在建筑意义中的含义1. 表达天人合一的理念乾卦代表天、阳、刚的含义,它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体现在中华传统建筑的意义中。
传统建筑通过规划布局、材料运用和装饰手法等,致力于创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环境。
2. 强调宇宙奥秘乾卦的图形中包含了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传统建筑亦力图通过布局和设计手法,传递出宇宙无限的神秘与美感。
易经与传统建筑学:风水的应用
易经与传统建筑学:风水的应用在中国古代,易经是一部重要的哲学书籍,深受广大学者和普通百姓的推崇。
它不仅包含了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洞察,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重视。
传统建筑学中的风水学说便是易经的一个重要应用。
风水学说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布局和设计来达到平衡和繁荣的目的。
易经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天人合一。
这意味着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传统建筑学中的风水学说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诞生的。
风水师们通过观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工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势与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评估风水的好坏。
一座建筑的位置和方向在风水学说中尤为重要。
在古代,人们倾向于选择较高的地势作为建筑基址,以便能够更好地观察周围的环境。
同时,建筑的方向也需要考虑。
例如,古人认为正南为阳方,正北为阴方。
因此,房屋的大门应该面向南方,以接纳阳气。
同时,南方也是太阳的方向,因此阳光照射进入房屋的时间会更长,整体明亮度也会增加。
除了位置和方向以外,建筑的布局也必须符合风水的原则。
中轴线的概念在传统建筑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传统建筑的布局常常以中轴线作为分隔,将建筑物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部通常用于接待客人,布置花木,注重景观和观赏性。
后部则通常是居住区,布置卧室和家庭活动空间。
红墙黄瓦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性元素之一,也与风水学说密切相关。
红色代表热情和吉祥,而黄色则是皇家的象征。
这样的颜色搭配既能表达美感,也能为居住者带来好运。
另外,传统建筑的屋顶经常采用琉璃瓦,这些瓦片带有特殊的质感和光泽,与周边环境相互映衬,使整个建筑融入自然景观中,达到与谐共生的效果。
传统建筑的材料选择也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
人们常常选择木材和石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木材代表活力和生命力,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灵气。
而石材坚固耐用,与大自然的力量相呼应。
这样的材料选择不仅在外观上突出了建筑的美感,同时也与风水学说的核心思想相契合。
总之,易经与传统建筑学中的风水学说相辅相成。
岭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岭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2015-10-07国子监学国子监学与您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一定范围内,它已经被视为《易经》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
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
我们现在常提到中国传统建筑,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把材料形式和当地的伦理道德等有机、完善地结合成为一种模式。
传统是不可模仿的,因为传统是除了材料和技术工艺外,还要通过时间空间来承载,它是三维立体的,不是平面的。
因此对于传统只能是继承和开拓,而不是仿照。
“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独具神韵与价值的东方大地文化,从建筑形式上来讲,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一直紧紧围绕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当服从这种规律。
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而后者强调“主客分立”。
“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儒家与道家对此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老庄道家学派注重于“天道”方面的探索。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在传统空间艺术当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
谈谈易经与建筑设计、建筑风水文化
谈谈易经与建筑设计、建筑风水文化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文化,它主要是研究天人、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在中国古代,易经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和建筑风水文化中。
在建筑设计中,易经的理论被广泛用于建筑布局和外观设计,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稳定、舒适,并让建筑具有良好的气场。
例如,在建筑布局上,易经理论认为,建筑的东面应该朝向阳光,西面应该朝向河流或湖泊,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此外,易经的理论也被用于建筑外观设计,以确保建筑的美观性和和谐性。
例如,在建筑外观设计中,易经理论认为,建筑的外观应该具有对称性、简洁性和和谐性,以确保建筑的美观性。
在建筑风水文化中,易经的理论被用于研究建筑空间的风水,以确保建筑空间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易经理论认为,建筑空间的风水应该具有清晰的正负气场,以确保建筑空间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易经理论也被用于研究建筑空间的阴阳平衡,以确保建筑空间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卦象;易数;阴阳合德;中国传统建筑Yi learningandtraditionalChinesearcheologyAbstract:Departingfromtheimagesofthetrigrams,numbersoftheYi,andthebalanceof Yin and Yang,thispaperdiscussestheinseparablecorrelationbetsoPlainText>KeysoPlainTe xt>建筑是上古人类创造的最宏大的物质产品。
它既具有遮风避雨、满足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实用功能,又能表达某种崇敬和信仰,以及划分社会尊卑等级的精神功能,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周易》最初虽是一部占筮之书,但它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保留了大量有关我国古代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史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学的源头,其中直接关系到古代建筑学的史料虽然不是太多,但因易学是我国古代成书较早的典籍学说,因而这些史料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来说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
本文以探索的态度,试图来论述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一、卦象与古代建筑《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接着便分别论述了十三个卦象与世间器物的联系。
这就是著名的《周易》取象制器说。
其中有关建筑的卦象有二则:(一)《大壮》讲的是地上建筑。
《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栋,屋脊,承而在上;宇,椽子垂而向下,故曰“上栋下宇”。
这样人居屋内可避风雨,又下乾为“健”,上震为“动”,犹如风雨动于上,而宫室壮于下,《大壮》卦象下面乾卦的三个阳爻,形象地表示了层层相叠的夯上台,上边《大壮》九四的阳爻则可以看作为是房屋的基座,再上面六五、上六两个阴爻则很形象地描绘出中间空虚,可作使用的建筑本体,整个卦象似乎是商周时期高台建筑的形象符号。
(二)《大过》讲的是坟墓棺椁。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大过》,巽卦最下边是一个阴爻(初六),阴爻中间虚空,似乎很形象地表明了处于地下墓穴中的棺椁墓室。
其上的两个阳爻(九二、九三)则可视为墓室厚实的围壁和室壁上的封土。
上方兑卦的形象和巽卦正好对称,其最下的一个阳爻可以看作高出地面的封土堆,再上的一个阳爻则是土丘上祭祀建筑的台基,而上六的阴爻就是祭词建筑室内空间的形象符号。
根据考古发掘,建筑史家确证,商周的贵族陵墓,地面上常保留有建筑的遗迹,这便是以后祠堂的发端形式。
以上两段是说古代房屋和墓地建筑是在《周易》启发下发明的,即易卦之符号是古建筑之源,古人确信这一点。
同时,卦象“大壮”、“大过”符号也成为古代建筑的象征。
(三)《观》卦上卦为巽,下卦为坤。
坤为地,巽为风——和惠怡人的天风在广袤的大地上阵阵吹拂,天恩浩荡,万物遍受恩泽,这就是《观》卦所要表达的象意。
《周易·观卦.彖辞》有“中正以观天下。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是故古人谓“《观》为宗庙之象”,《观》卦与祭祀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
《尔雅.释宫》注“观谓之阙”。
“雉门之旁为阙,又名观”。
这些都说明《周易》卦象与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易数与古代建筑数量之“数”,在哲学上有不同的解释。
从易数来讲,是以蓍草之数来说明事物现象的生成变化。
《周易·系辞上传》:“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易学中的象数,有着极为丰富的哲学内涵。
它作为一种隐喻、象征的工具和手段,在中国传统建筑,尤其在宫廷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体现。
其中,以三(三极)、九(用九)的运用,最为突出。
(一)六爻之动,三极之道在《周易》中“三”是象征天、地、人“三才之道”或“三极之道”的一个数字。
在三画卦中,下面一爻为地爻,中间一爻为人爻,上面一爻为天爻。
在六画卦中,下面初、二两爻是地爻,中间三、四两爻是人爻,上面五、上两爻是天爻。
此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包含着三极之道。
中国传统的宅院建筑之最高规格,为左、中、右“三路”之制。
如,明清时期的北京紫禁城,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等。
北京紫禁城内,前朝、内廷的主要建筑均为“三”大宫殿。
以太和殿为主的三大殿之基座,分为上、中、下“二”层或“三”重,又称“三台”。
而且,每一层的台阶数,也都与“三”有关;“下重级二十有三,中上二重级各九”;乾清门“中三陛,三出各九级”。
在最高级别的礼制建筑即“天坛”中,祈年殿屋顶为“三”重檐形式,基座呈“三”层。
(二)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卦,乾上,乾下,六爻皆阳。
在行筮的时候,若所得之数全是九,由于九是变爻,乾卦就要变为坤卦。
六爻都是九,谓之“天德”,即至纯、至萃、至精之德。
乾卦六爻全部用九而不用七,谓之“用九”。
这时候,乾卦处于乾坤转变的关键时刻,不可为首。
人处在这种时候,亦当顺其自然,遵守三极之道,不可枉自为首。
《乾》用九曰:“见群龙无首,吉。
”《象辞上传》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乾·文言》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不是指的某一天,而是包括乾卦六爻在内。
故而称“天下治”,即天下大治。
“用九”,是说应当善于运用阳刚变化之客观法则,即要刚柔相济,宽猛相济;掌握并运用了“用九”的法则,方可做到天下大治、天下太平。
所谓“天则”,指的是自然规律。
“用九”,表明了天道的变化无常,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若在天道突变之时,仍然能够善于“用九”而不为九所用,就不仅是天下可治,而且是体现了天道之法则了。
这是只有具备了“天德”的圣人,才能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鉴于自然数中的“九”,在易学中所蕴含的上述哲理,再加上乾卦之六爻皆以“龙”来作比喻,因而,“九”就成了一个非常吉利而且有些神秘的数字。
从易学哲学到社会生活,从皇家宫廷建筑到民间建筑,都可以找到“九”的影子。
西周关于建筑的等级规定是社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周易》以“九”为阳数之最,“九”成为礼制等级中最高的一等,形成由“九”逐一向下奇数递减的礼制系统,对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就有更详细具体的限制。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西京赋》:“大夏(厦)耽耽,九户开辟”。
《大戴礼》:“明堂者古有之,凡九室”。
明堂九室,朝堂明堂均然。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毋出九门”。
郑玄注:“天子九门者:路门、应门、雉门、库门、皋门、城门、近郊门、关门”。
此所谓天子九门。
北京正阳门建造高度为九丈九尺。
各地对旧住宅门第的规模,又向有“九十九间半”的说法。
北京故宫的房屋总间数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而不足万间整数,谓之“采九九数”。
北京天坛圜丘象征天道以及人对天的崇信。
圜丘呈圆形,共为三层。
第一层的中心砌的石料为扇面形,其数为“九”,这是第一圈,以后逐圈扩展,所用石料都是“九”与“九”的倍数。
第一层一共铺砌石料九圈,形成了一个“九”与“九”的基数,以“九”为级数,逐层增加序列。
即:9、18、27、36、45、54、63、72、81;第二层以此类推,为:90、99、108、117、126、135、144、153、162;第三层为:171、180、198、207、216、225、243。
共27圈,所用石料数皆体现出“九”是象徵九重天的意思。
(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为宗动天。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人们对其造型赞叹不已。
在这十七孔的造型中,包含着对“九”的崇信,因为无论从桥的一端数起,其中最大的一孔都是第“九”孔。
三、阴阳合德与中国建筑《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下》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这些都是贯穿《周易》的主要哲学思想。
以此朴素辩证法来审视艺术,就要既有阴柔阳刚美的侧重,还要两者和谐,所以传统艺术唯有含刚蕴柔,寓刚于柔,方算妙品。
世界上一切事物及其变化均可纳入到阴阳两种势力的对立统一之中,包括有关建筑方面的构图观念和形象特征也不例外。
诸如刚柔,明暗,凹凸,硬软等,便可视为刚为阳,柔为阴;明为阳,暗为阴;凸为阳,凹为阴;硬为阳,软为阴等等。
(一)平面布局先秦两汉的建筑风格亦比较侧重于阳刚壮美的表现,其形象追求的是“宽大崇高”,其细部追求的是“错采镂金”,就是与正规建筑互补,理应表现出阴柔秀美的园林,也追求景多景全,园中高台林立,奇卉珍禽毕呈。
正像前汉大赋中所描写的那样,此时的苑圃花园气派宏大,包罗万象,尽量显示豪华富有,而没有后世园林的诗情画意和韵味含蓄,因此,从阴阳合德刚柔相济的审美观念来看,此时的建筑艺术是稚气的,过分显露的,是对外在世界一种较为粗拙的、物质的把握。
历史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动乱的社会政治使大批士人自觉地与现实社会保持着距离,谈玄之风兴起,并尊《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流风所及,也给两汉以来较为正统沉闷的艺术理论注入了新的生气,反映在建筑上,朴素,雅洁,宁静自然的村居园林发展很快,作为对广殿高楼的补充,它们妥帖地表现了秀丽、自然的阴柔之美。
在布局设计和环境意识上,中国古建筑表现了较强的阴阳合德的观念。
“庭院深深深几许”,南唐诗人冯延巳的这一名句,常常被用来形容中国传统建筑的延绵无尽。
庭院一般是指前后建筑与两边廊庑或墙相围成的一块空间,这里建筑的实主阳,庭院为虚,主阴,这一虚一实组合而成的“前庭”和“后院”,按中轴线有序连续的推进,大大增强了传统建筑阴阳合德的艺术魅力。
北京的故宫、山东曲阜的孔庙等建筑集群之所以会打动千千万万个旅游观赏者,其主要原因恐怕亦在于此。
要是单个地孤立地去观赏这些群体中的主要殿堂,它们的基本造型变化不大,不能反映出古建筑艺术的绚丽多彩,然而一旦将它们用围廊、门楼、亭阁、隔墙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虚实相济的建筑群,其感染力便会成倍增长,如在《周易》经文中多次提到的“庭”,就表现出了这一特点。
就是在秦汉时期主要表现阳刚之美的建筑中,也不是完全不注意室外空间的组合,像上边提及的秦阿房宫,也不是实体一块的建筑单体,而是以殿、楼、阁,以及诸多架空间道、复道联络组合而成的庞大建筑群,在它的阳刚之美中,也透出丝丝的秀美。
陶渊明被钟嵘《诗品》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从这位著名田园派诗人歌颂田园美的诗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