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孔孟论学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孔孟论学》复习要点复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文学文化常识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人称“亚圣”。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3、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七十岁称古稀;耄耋(mao die)则是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4、1、不耻下问 2、功亏一篑3、专心致志4、一暴十寒5、三十而立二、重点词句解释及翻译(二)、句子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4、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5、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
三、内容理解1,下列语录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离不开问,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③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
(学习不能一暴十寒,而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孔孟论学习》(52张PPT)
课文翻译
即使天下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 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如今下围 棋作为技艺,只是小技艺;但不专心尽力, 就学不会。围棋手秋,是全国下围棋的高手。 假使让围棋手秋教两个人下围棋 ,其中一个 人专心尽力,只听围棋手秋的话。另一个人 虽然也听着,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就要飞到, 想拿过弓箭去射它 ,他虽然和那个人一起学 习,成绩一定不如人家。是因为他的聪明不 如人家吗?答案是:不是这样。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道——《礼记》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韩愈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朱熹
3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 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 生之力。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 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保有
13
解释词语
1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通“曝”,晒。 使动用法, 使……寒
12、今夫奕之为数
技艺,技能 拴在箭上的生丝绳,因此称箭 为缴。 譬如。辟通“譬” 。
通“弈”,指围棋。
13、思援弓缴而射之 14、有为者辟若掘井 15、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
通“仞” ,古代以 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还、还是 。
1、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按时复习——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 思结合——注重启发 2、要有好的求知态度 好学——谦虚老实——以学习为乐 3、 要有好的学习原则 居之安,则资之深——积累重要——坚持 不懈 4、要有好的学习目的——修养身心
29
理解课文
2 、文中哪些语句是谈学习方法的,哪 些语句是谈学习态度的?
孔孟论学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 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不受迷惑, 迷惑,五十岁懂得自然的规律,六十 岁能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 就能领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 (任何念头)又不越过规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论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从反面论说“不思”“不学”的严重后果,强调学习和 思考的各自意义和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
选取,采用 片 凭借
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征伐 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论证方法:
论学习的方法: 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举例论证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就 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 的)《武成》一篇,选取它两三片罢 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对手,凭周 武王这极仁道的人,来征伐殷纣王这 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议论文
先提出论点: 不要对王的不聪明感到奇怪
论证1:植物 ——
大王 ——
一曝十寒
——
不能生长
不聪明,善良之心不能萌发 论证方法:
见我的次数少 ——
见阿谀小人的次数多
坚持不懈 与他探讨治国之道, 采纳他的治国策略
论证2:学围棋 —— 不专心 专心 大王 —— 不专心 专心致志 与他探讨治国之道, 采纳他的治国策略 —— 不聪明 —— 弗若之
孟子说:“大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种) 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又 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了。我和大王相见 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 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帮助他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 呢?(譬如)现在下棋作为一种技术,是小技术;(但 如果)不一心一意,也就不能学到(这门小技术)。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 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 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 来,想着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是与另一人一起 学习,(成绩肯定)不如那个人了。这是因为他的聪 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孔孟论学
【比较】为山一篑(“功亏一篑”的近义词,
典出该则)
孔子的“四结合”读书法
学与思结合
【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问结合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与习结合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与行结合
多,充足。
【例】讷于言而敏于行。 此指有余力。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 名 轲,字 子舆。战国思想家,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世称其为
“亚圣”。他主张推行“仁 政”,其“民贵君轻”的见 解振聋发聩。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 (万章、公孙丑等)所著。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
有
同“惑”,奇怪。
即使
pù
天容下易易生生长之物也,一同日“暴曝之”,,十晒日。寒之, hǎn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全部,都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 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c杵hǔ也?”
凭借 极
舂【chōng】米或
捶衣的木棒。
【析】读书要有怀疑、批判精神。
孔孟论学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 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 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 大思想家之首、中国第 一位教师。
孔子的三大贡献:
创建儒家学派
仁 复周礼
整理古籍文献
修《诗》、《书》;定《礼》、《乐》; 序《周易》;作《春秋》
开创私人讲学
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孔孟论学
殆。”
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不得其义,无所收获),(对学 习)感到危险(而没有信心)。”
方法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
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为什么称他(谥号)为文呢?”
• 子曰:“
敏而好学,
孔子说:“(孔文子)勤勉好学,
• 不
耻下问,
以…为耻 向下 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懂得 规律
五十岁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 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顺从
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任何念头)又不超过规矩、法度。
•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其中含义就会迷惑不解(无所 收获),
•
思
而不学 则
•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全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采用 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相当于“罢了”
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采用它两三篇竹 简罢了。 •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 • 以至仁伐至不仁,
连词,表承接,译为“就”
我退居在家霸王冷淡到了极点,(而那些谄媚小人就乘机 来到王的身边) 我怎么能帮助他(指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
作为 集中于某方面
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
善于 假使 代词,表示 “其中的”
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
专一
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孔子论学原文及译文
孔子论学原文及译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开创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思想,被尊称为“夫子”。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和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孔子论学的原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段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殡。
”这句话是孔子对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做出的总结。
在这句话中,学习和思考被并列在一起,表明学习和思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相辅相成的。
学习是为了思考,思考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两者缺一不可。
首先,我们来看看“学而不思则罔”的含义。
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增加自己的见识。
但如果我们只顾学习而不去思考,那么所学到的知识就会变得空洞和浅薄,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运用,相当于“罔”空一场,没有实际的意义。
因此,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通过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接着,我们来看看“思而不学则殡”的意义。
思考是对已有知识和信息进行反思和推理的过程,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形成新的见解和观点。
但如果我们只顾思考而不去学习,那么我们的思考就会变得空泛和空洞,没有扎实的基础和实际的内容,相当于“殡”掩埋自己的才智。
因此,思考要与学习相结合,通过学习才能够充实我们的思维,才能够有更多的素材和内容可以进行思考和探索。
总之,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的结合,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才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因此,我们要时刻谨记孔子的教诲,不仅要勤于学习,还要勤于思考,才能够不负自己和社会的期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完】第二篇示例:孔子(551-479BC)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开创了儒家学说,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古诗孔孟论学翻译赏析
古诗孔孟论学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孟论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
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
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孔孟论学
《孔孟论学》总复习一、课文默写(①——④则用铅笔默,易错字用红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⑤——⑥则用水笔抄,易错字用红色)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二、文学常识1、①——④则选自;⑤——⑥则选自2、孟子名字,邹人。
(时期)家、家,有一书。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和家,学派创始人,他和孟子合称。
他有一书。
三、词语解释一)、实词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三十而立,3、四十而不惑,4、学而不思则罔5、五十而知天命,6、六十而耳顺,7、不逾矩8、思而不学则殆9、敏而好学10、不耻下问11、为山12、未成一篑13、平地14、无或乎王之不智也15、一日暴之,十日寒之16、吾见亦罕矣17、吾退而寒之者至矣,18、吾如有萌焉何哉?19、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20、惟弈秋之为听;21、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22、思援弓缴而射之二)虚词三、翻译句子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孔孟论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孔孟论学》阅读理解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孔子,是(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2、《孟子》,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
孟子,时著名的家、家、家,有“”之称。
3、选文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能使人。
4、选文第二则,强调了。
5、选文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
6、选文第四则,以“”和“”两个比喻,意在劝人。
7、选编《孟子》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必须;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
8、选编《孟子》中的第二则,孟子的“”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精神。
答案: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孟论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连词:表转折,却 危险
论学习的方法: 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
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称为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因为 聪慧,灵敏 喜欢 而:表 并列 向下 以……为耻 因此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谥号
第四则
论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
堆积土山
土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填平洼地 倾倒
前进 前进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即使
第五则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
同“惑”,奇怪 容易 生长 生长
即使
冷冻 表承接, 就 到
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同“曝”,晒
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第一则
论学习的作用: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同“又”,置于 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自立,做事合 于礼 不受迷"
听到别人说的话, 顺从,听从 用不着怎么想, 就能领会
超过 规矩、
法度
第二则
天鹅 一起
拿
因为
zhú o箭
虽然
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
不如
如,比得上
然也。
这样
议论文 中心论点: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论学习的态度: 1、学习不能一暴十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 恒。 2、学习不能三心二意,要集中精力,专心致 志。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孔孟论学》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孔孟论学》八年级下)复习指南(背诵篇目,背诵孔子论学四则)一、字句解释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键字:志:有志向。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惑:受迷惑。
知:懂得。
天命:自然规律、法则。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逾:越过。
矩:规矩、法度。
句译: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明白了各种道理,)不受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随心所欲,却又不超过规矩法度。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键字:罔:迷惑。
殆:危险。
句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关键字:何以:即“以何”。
以:因为,何:什么。
谓:称为。
之:他(的谥号)。
句译:孔文子因为什么谥号称为“文”?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关键字:敏:思想敏锐,聪明。
好:喜欢。
耻:以……为耻,即认为……是耻辱(把……当作耻辱)。
是以:因此。
以:因为。
是:这。
句译: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称他(谥号)为“文”。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关键字:为:做,此指堆积。
虽:即使。
一篑:一筐土。
篑:土筐。
止:停止。
平:填平。
覆:倾倒。
句译:好比堆积土山,即使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我就停止了。
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土,前进了,我就前进了。
6.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关键字:或:同“惑”,奇怪。
乎:相当于“于”句译:对于大王的不聪明我并不感到奇怪(大王的不聪明并不值得奇怪)。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关键字:虽:即使。
生:生长。
暴:同“曝”,晒。
寒:使……寒冷。
句译: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
《孔孟论学》原文、注释及译文
《孔孟论学》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孔孟论学》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②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⑥心所⑦欲⑧,不逾矩⑨。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⑩,思而不学则殆(11)。
”(《论语·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12)何以谓(13)之文(14)也?”子曰:“敏(15)而好(16)学,不耻下问(17),是以(18)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子曰:“譬如(19)为山(20),未成一篑(21),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22),虽(23)覆(24)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孟子曰:“无或(25)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26)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27)矣,吾退而寒(28)之者至(29)矣,吾如有萌焉何(30)哉? 今夫弈(31)之为(32)数(33),小数也;不专心致志(34),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35)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36)将至,思援(37)弓缴(38)而射之,虽与之俱(39)学,弗(40)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41)? 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尽信(42)《书》(43),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44)。
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45)至(46)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47)也?”(《孟子·尽心下》)【注释】①〔有〕通“又”,置于零数与整数中间。
②〔志〕立志。
③〔不惑〕没有顾虑和迷惑。
④〔天命〕指自然的规律。
⑤〔耳顺〕指能听得不同的意见,并作出正确判断或选择。
⑥〔从〕随。
⑦〔所〕所以。
⑧〔欲〕能。
⑨〔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逾,超过。
⑩〔罔(wǎng)〕迷惑。
(11)〔殆(dài)〕危险。
这里指容易犯错误。
(12)〔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
孔孟论学习》
或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解析 这一句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正确 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 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 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 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 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 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 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 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 定 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 不惑:不受迷惑.逾[yù]矩:超过规矩、 法度.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懂得礼
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
就懂得了自然规律、法则,六十岁能听到别人说的
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
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矩.”
——
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敏:聪慧、灵敏.耻:以……为耻.
•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给他取谥号为‘文’ 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慧又喜欢学习,不 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 学为耻辱,因此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
• 四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要读书而又不 能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怀疑精神、批判精神. ]
• 二,分别归纳孟子两则语录的论据和论点.
•
• 一论据是:两人向弈秋学弈,专心程度不同导致 结果不同.论点是:学习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
•
二论据是:自己不相信《武成》关于周武王
孔孟论学原文
孔孟论学原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善之者,不如乐之者。
”孟子补充道:“学
习可以使任何人超越自身,但超越自身仅仅是实现知识,而不是得到快乐。
”
孟子指出,学习可以使人们提升智慧,但获得的报偿,将远远不及获得乐趣带
来的收益。
正如招牌孔子认为,“知者容易学习,好者快乐,善者满足”。
学习知识和乐趣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参照一个个体的内在现实;前者则是很多人共同的渴望,有时也不能保证其质量和数量。
某种意义上,学习是促进自我教育精神的一种工具和方式,也是追求追求精神
文明的最合适的方式,它可以使人们有更开阔的胸怀,更独立的思维和更强的创新能力。
高下之分,实际上就引出了人才的概念。
若要避免人才流失,管理者必须以“发掘潜力,激发创造力”为主,集中一些资源,提供给更多优秀学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毕竟,高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实现地区,行业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的目标。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模式,它们不断融合新兴技术,部署优秀师资力量,提高培养环境,来促进学习者在现代社会环境、创新思维和文化情怀上的能力。
搭建一个公平,公正,宽松的学习环境,才会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挑战。
总之,孔孟论学,主要强调学习是个人成长和超越自我的有效工具,但一方面
要记住,学习要有质量和量衡平衡,不能过度出发;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获得的乐趣,同时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拓展个人潜力,扎实地培养出优秀的新时代人才。
孔孟论学---课文翻译&题目及解答
6. 从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①学习有助于修养,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终身受益。
②学与思、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迷信书本。
③学习要专心致志,不断积累。 )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最仁的人去讨伐最不仁的人,怎么会使木棒在血中漂流呢?”
1.本文六则语录,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孔孟论学》选《论语》四则:①介绍自己做学问的几个阶段;②③向弟子传授做学问的方法;④鼓励弟子治学应该善始善终,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孔子说:“譬如堆积土山,差一筐没有完成,如果停止了,我也要停止!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倒一筐完成,如果继续,我也要去干!”
孟子说:“不要奇怪王不聪明。即使天下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生存的。我和王相见少,我退居在家对王冷淡到极点,我怎么能让王萌发善心?譬如下棋的技术是小技术;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了。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心里一直认为有天鹅要来,想拿弓箭射它,即使与那个一起学习,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3.哪些成语是由本文的语录演变而成的?
①一暴十寒 ②不耻下问 ③三十而立 ④不惑之年 ⑤专心致志
4.下列语录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离不开问,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③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
课文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懂得礼仪,四十岁不受迷惑,五十岁明白规律,六十岁耳朵顺畅,七十岁随心所欲,不会逾越规矩。”
《孔孟论学》原文及译文
《孔孟论学》原文及译文赏析《孔孟论学》阅读理解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阅读训练1、孔子,是(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2、《孟子》,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
孟子,时著名的家、家、家,有“”之称。
3、选文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能使人。
4、选文第二则,强调了。
5、选文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
6、选文第四则,以“”和“”两个比喻,意在劝人。
7、选编《孟子》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必须;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
8、选编《孟子》中的第二则,孟子的“”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精神。
参考答案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孟论学习》共42页文档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二、积累重点字词
• 第五则: • 敏:聪敏灵活。 • 而: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 好:爱好。 • 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 译文:聪明灵活,爱好学习,不以 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二、积累重点字词
• 第六段: • 知:知道,懂得 • 好:爱好 •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二、积累重点字词
• 第八则: • 受: 接受。 • 重: 注重。 • 孰: 谁,哪一个。 • 顺成:顺利成功。
译文: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能 不顺利成功呢?
二、积累重点字词
• 第九则:
• 《诗》: 《诗经》。
• 《书》: 《尚书》。
•
居:生活在一起。
•
谋:商讨,交谈。
译文:朗诵《诗经》,读《尚书》,如 同和古人生活在一起;读《尚书》,朗 诵《诗经》,如同跟古人交谈。
二、积累重点字词
• 第十则: • 造: 造就。 • 道: 方法,正确的方法。 • 自: 自学。 • 居: 保有。 • 资: 积累。 • 逢: 遇到。 • 原: 同“源”,水源。
译文: 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深造学问,
是想要自己学有所得。自己获得了 知识,就能牢固掌握它;牢固掌握 了知识,就能积累得深;学问积累 得深,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所以君子想要自己获得知识。
孔孟论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以语录体为 主,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 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孟子曰:“无或 乎王之不智也。虽有
同“惑” 于
明智 即使
奇怪
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植物 同“曝”,晒 冷冻
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
太少 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极 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乘 机来到王的身边
吾如有萌焉何哉?
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论学习的态度
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 志。
以植物生长作比喻,指出如果一曝十寒,再容易生长的植 物都不可能生长。人也一样,孟子教导齐王的时间少,而 小人影响齐王的时间多,齐王当然昏庸不明了。可见,学 习要长期进行,持之以恒。
以学下棋作比喻,两个人同时跟一个围棋国手学习下棋, 但结果大不相同,这决非由于智力差异,而是由于专心与 不专心的缘故。这里孟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二人的表 现加以对比,加强了表达效果。下棋如此,学习也必须专 心致志。
虽然 一起 不如
因为 智力
弗若与?曰:“非然也。”
同“欤” 语气词
这样
孟子说:“对王的不明智不用感到奇怪。即使 天下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 一天,冷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和 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 到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王的身边), 我怎么能帮助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下) 围棋作为技艺,只是一种小技巧,如果不专心 致志,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 的人。假使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 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 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将要飞来, 想拿起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在一起学 习,一定不如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孟论学
原文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
——《论语·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论语·公冶长》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p ù)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 ǔ)也。
”
——《孟子·尽心下》
(背诵要求:前四则)古籍出处
见上
作者简介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汉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通假字词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暴:同“曝(pù)”,晒。
或:同“惑”,对……感到奇怪。
与:同“欤”,相当于“吗”,“呢”。
古今对译
(1)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有:通"又"。
立:自立,即做事合于礼。
不惑:不受迷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时不受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知:懂得。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从:随从,顺从。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逾:超过。
矩:规矩,法度。
五十岁时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时听到别人说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时就能1.随心所欲2.顺从自己心里所想要的,(任何念头)不会超过规矩、法度。
‛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
而:却,表转折。
罔:迷惑。
殆: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出危险。
‛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何以:即“以何”。
以:因为。
何:什么。
谓:称为。
文:孔圉谥(shì)号“文”。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谥号称为'文’?‛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地位低下的人。
是以:因此。
孔子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他的谥号为文。
‛
(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
为:堆积。
成:堆成。
篑:土筐。
止:停止。
孔子说:‚学习好比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我也就停止了!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平地:填平洼地。
平:填平。
虽:即使。
覆:倾倒。
学习(又)好比填平洼地,即使(我)只倾倒了一筐土,前进了,我也就前进了!‛
(5)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无或:不值得奇怪。
之: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或:通“惑”,奇怪。
孟子说:‚大王不聪明是不值得奇怪的。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pù)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虽:即使。
易:容易。
生:生长。
暴:通“曝(pù)”,晒。
寒:使……寒冷。
即使天下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植物)了。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至:极,(到了)极点。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萌:使……萌发。
我和王相见的次数也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大王冷淡到了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大王身边。
)我怎么能帮助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下)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
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得:得到。
现在下围棋作为一门技术,是小的技术;(但)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1.也2.就不能1.学会它2.学到这门技术。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全国。
善:擅长。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假使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只听弈秋的话;
*【文言知识】
惟弈秋之为听:倒装句式,宾语前臵。
原语序为“惟听弈秋”。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虽然。
以为:认为。
鸿鹄(hóng hú):天鹅。
援:拿(起)。
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1.
来到2.飞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虽然。
俱:一起。
弗若:不如,比不上。
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成绩(定)1.比不上2.不如那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为是:是因为。
弗:不。
*与:通“欤”,可译为“呢”“吗”。
非然也:当然不是这样的。
然:这样。
这是因为他(这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如(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
(6)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尽:完全。
信:相信。
*《书》:指《尚书》。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这本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于:对于。
《武成》:《尚书》的篇名。
策:量词,相当于“片”。
而已:罢了。
我对于《武成》篇,采用其中的两三篇罢了。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
以:凭借、依靠。
至:极。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
伐:讨伐。
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
此处指殷纣王。
仁道的人在天下是没有敌人的,凭借极仁道的周武王去讨伐极不仁道的商纣王,
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也。
”
杵∶舂米用的长木槌。
流:使……漂浮。
怎么会 1.流那么多血让木棒漂浮起来呢 2.流的血使木棒漂浮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