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CO2驱油技术在我国低渗油藏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关于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油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油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油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含油饱和度高的低渗透油藏,注水受效差或注不进水,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内原油采出程度,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价值,采用向低渗透油藏注入液态二氧化碳驱的措施,使原油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渗透性变好,提高了低渗透油藏中原油的采收率,有利于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的生产目标。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油田采收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开发程度的逐步深化和新发现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大幅度增加,研究和应用低渗透油藏,提高油田采收率,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注二氧化碳驱油成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1国内外现状我国油田大多是非均质多油层油田,注水开发生产过程中,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田内部的剩余油可采储量下降,并且分布不均匀。

反映在生产油井上,油井含水快速上升、产量快速下降,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率上升,注入水驱油效率降低。

这既造成了注水量大幅上升,同时高含水原油在集、输处理过程中,加重了原油加热处理、脱水处理工作的负担,降低了注水开发效率,增加了油气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那些分布在油田内部的低渗透油藏注水效果差或注不进水,并且这些低渗透油藏含油饱和度高,它们有的是单独的油层,有的分散在油田内的某些区块内。

由于油田开发到中、后期,油田内部的集输管网流程已十分健全,只有采取技术手段提高低渗透油藏内原油的采出程度,才能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价值,也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重要工作。

2现有技术分析针对注入水受效差的低渗透油藏,目前采取在油田内部打加密油水井,进行加密注水、加密采油开采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这种方式受到的制约是:加密油水井数量较少时,经常会发生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快速水淹,而那些低渗致密油层的低渗透带,注水压力增高,甚至注不进水,储量动用程度依然很低。

加密油水井数量上升造成钻井成本增加,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降低。

3技术方案3.1基本结构注二氧化碳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废气汇集管网、二氧化碳液化装置、液态二氧化碳储备罐、液态二氧化碳储运车、液态二氧化碳井场罐,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泵,液态二氧化碳注入管网,液态二氧化碳注入井。

二氧化碳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提高驱油效率的研究与应用

二氧化碳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提高驱油效率的研究与应用

二氧化碳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提高驱油效率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在中石化总公司支持下,组建了CO2驱技术研究团队,形成了高温高盐油藏CO2驱油三次采油关键技术,解决水驱废弃油藏和低渗难动用储量的开发难题。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特高含水油藏CO2/水交替驱;深层低渗油藏CO2驱。

油田层次开展了四种油藏类型五种矿场试验。

验证该类油藏二氧化碳驱可行性,探索合理举升方式,进一步优化二氧化碳驱井网井距,验证大井距可行性,探索深层低渗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方式,扩展二氧化碳驱应用范围以及特高含水废弃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探索储层粘土含量高、水敏性强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换油率1、研究目的1.1 某厂低渗难动用储量涉及开发单元11个,地质储量1601.85×104t,标定采收率7.56%,目前采出程度5.54%。

涉及单元多为低孔隙、低渗透的地质特点。

2010年开始二氧化碳驱在胡1块深层低渗油藏实施先导试验,胡1井组气驱取得成效后,相继在其他五个低渗类型油藏实施气驱开发。

目前总覆盖地质储量309.5×104t。

累注气17.9×104t,累增油3.05×104t。

1.2低渗油藏水驱效率低,注采井组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是注水压力高油井难以见效,二是油井见效快、含水上升快、见效稳产周期短,通过二氧化碳驱提高驱油效率。

2、研究内容及成果2.1 二氧化碳驱机理上优于水驱一是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能力强,增大有效井距;二是CO2驱补充地层能量,可膨胀地层原油,提高驱油效率再者CO2能进入的孔喉半径比水小一个数量级(0.01μm),低渗油藏,增加驱油体积25%以上,随CO2溶解,原油体积膨胀。

毛管半径分布曲线不同驱替方式驱替压力变化曲线2.2二氧化碳驱解决注入压力过高的问题根据深层低渗油藏开发情况调查,注水压力高,注气难度不大。

从地质条件类似的胡某区块二氧化碳注入能力看,二氧化碳驱可以解决注入压力过高的问题。

低渗断块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实践

低渗断块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实践
5 5 × 1 0 t ,渗 透 率 为 7 . 5 ×l 0 L o n ,孔 隙 度 l 1 . 8 ,原 始 含 油饱和度 7 O %, 目前剩 余油饱和度为 4 0 %,原始地层压 力 2 9 . 5 M P a , 目前 地 层 压 力 1 9 . 4 9 M P a ,地 层 温 度 1 0 1 . 5 ℃ ,地 层水矿化度 1 9 7 9 9 m g/1 ,地 下 原 油 密 度 0 . 8 3 3 1 g / c m ,地 下 原油粘度 1 . 6 m P a・ S 。 3 . 2现场试验
石油 化工
石 油 化 工
低渗断块油藏二氧化碳石 化 中原 油 田分公 司采 油四 厂 ,河 南 濮 阳 4 5 7 0 0 1
摘 要 : 本 文根 据 试 验 和 应 用提 高原 油 采收 率 方 法 的 经验 , 立 足 于 低 渗 断块 油藏 ,探 讨 了 二 氧化 碳 驱 油 的原 理 、工 艺 、应 用实
践 , 旨在 为 相 关 科 研 人 员和 生 产 人 员提 供 借 鉴 。 关键 词 :低 渗 断 块 油 藏 :二 氧 化碳 驱 油 :采 收 率
中图分 类号 :T E 3 l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 5 7 9 9 ( 2 0 1 5 ) 0 8 — 0 0 0 6 . 0 1
采 气 工 艺 :选 用 1 0 a r m油 嘴 ,保 持 井 口油 压 为 6 . 5 M P a , 在冬季环境温度低于 1 0  ̄ C的条 件 下 采 气 , 以保 证 资源 井 产 出
的 C O z 为液态。
1二氧 化碳 驱油机理 1 . 1降低原油粘度 c 0 一般来说 ,注入原油 中,能够 有效的降低 原油粘度 。当粘 度 降低 时 , 原油 的流 动 能 力有 了 明 显 的提 高 ,原 油产 量 也 随 之 得到 了提 升。此外二氧化碳对粘度 的变化 作用还 与温度 有 接 的关系,在 同意温度 条件 下,降低粘度 的效果与 压力和 溶解度 J 下相 关,也即是:当压力降低 、溶解 度降低时,降粘 作 用也会降低,反之 则增加。但 需要注 意的是,上升 的压力 小能超 过饱 和压力,否则会造成原油粘度的增加,进 而阻碍 r原油 流 动 能 力 , 反 而 不 利 于 原 油 产 量 的 增 加 。 1 . 2 改善原油与水 的流度 比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的注 入 降低 了 原 油 的 粘 度 , 其 中 最主 要 的 原 因就 是 其对 原 油 和水 的碳 酸 化 作 用 。我 国某 低 渗 断块 油 藏 曾做过 以下实验 :在温度 4 5 。 、压力 1 2 . 7 M P a条件下 ,注 入 ‘ 定的 C 0 2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5 %( 质量) ,在油藏 中的溶 解度为 1 5 %( 质量) ,并且在油藏 中,通过 C 0 2的溶解 ,原油 粘度大幅度下降,从 9 . 7 m P a・ S 降到 2 . 8 m P a・ S ,同时也增加 r原油 的体 积和流动速度 。C 0 2 在 水中碳酸化后,水 的粘度也 仃所增加,约提高水 的粘度 2 5 % ,并且 由于碳酸化 ,水 的流动 速度也有了提高, 油和 水的流度趋向靠近 , 扩大了波及体积 。 2低渗 断块 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工艺 利用 C 0 2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的综 合 工 艺流 程 一 般 应 包括 : c o 。 气源:c O 的浓缩装置 ; c 0 的处理及输送装置 ; 储藏系统 ; 管 道输送 系统;向地层注入 c 0 2 的高压机组 ;C O 2 分配 站;安 令 系统 和环 境保 护系统。c 0 气从产地进入浓缩装置 , 在浓 缩 装 置中分离出 c 气 中所含 的水分 、机械杂质和 附属 的气 态 分 。 从浓 缩 装 置 出 来 的 C O 2 含量 很高 ( 8 0 %一 9 O %) 的c 混 合气进 到热力学处理装置, 该装置可 实现冷 却; 冷却加冷凝 : 加热 ;加热和蒸发 :节流等任何一种处理过程或是综合进 行 l 述 所 有 处 理过 程 ,其 目的 是 使 进 入 泵 或 者 压 缩 机 等 输 气 装 置 入 U的 C o 2 的热 力 学 参 数 ( 压力和温 度) 以 及 它 的相 态 ( 液 体或气体) 满足输送条件 。c 0 注入流程为 :首先通过 中间输 送 站 补 充流 动 时 消耗 的 能 量 ,其 次进 入 矿 场 高 压注 气 站 , 最 后 从 高 压机 组输 出进 入 分 配 站 。在 这 一过 程 中 ,要 综 合 考 虑 管 线 的 压力 损失 和注 入井 内 的 气柱 重 量 。 分布 在 注 入 区 的 C O 储 库 的储 备 量 , 不仅 要 满 足 管 线 计 划 检 修 而 停 输 时 C 0 2 的注 入 要求 ,而 且 还 要 保 证 以最 合 理 的 方 式 交 替 ( 周期) 地 向地 层 注 入二 氧化 碳 的注 气 量要 求 。 3应用 实践 3 . 1油 藏及 油井概况 我 国某 油田是一个被 断层 复杂化的南倾鼻状构造 ,断块 第三 系戴 一段 是一夹在 4个断层之间 的南倾北 断低渗透 砂 岩 油藏 ,受 成 岩 压 实 作 用 大 ,储 层 物 性 差 。 该油 藏 受 断层 作 用影响 ,砂体含油 面积 小,平面岩性变化大 ,连通性 差。油 藏 中部平均深度为 3 1 0 1 . 7 m ,含油面积 0 . 5 1 k m ,地质储量

精品新编油田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

精品新编油田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

双岩心夹持器3.8cm200cm
2.5cm200cm
价、流度控制研究等。
油气相态分析仪和有机质沉 淀测试系统
温度:180C 压力:100MPa
气驱相态特征测试、气驱机理研究、有机质 沉淀析出研究等。
气相色谱仪 高温高压界面张力仪
油、气组分分析 温度:180C;压力:70MPa 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水、油气界面张力测试。
实现了CO2驱油藏适应性的多因素定量评价。
(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
建成功能齐全的CO2驱实验室,总资产2000多万元。
设备名称
模拟条件
主要功能
长细管混相仪
温度:180C;压力:70MPa
混相压力和混相组成研究
长岩心物理模拟流程
温度:180C;压力:70MPa 驱油效果评价、注气参数优化、注入能力评
油气相态分析仪和有 机质沉淀测试系统
长细管混相仪
长岩心物理模拟流程
(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
气驱非均质长岩心物理模拟流程:技术指标及功能达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指标
• 温度:180C; • 压力:70MPa; • 双岩心夹持器: 3.8(2.5)200cm; • 模拟地层倾角:0°~90°
CO2+H2O H2CO3+CaCO3 H2CO3+MgCO3
H2CO3 Ca(HCO3)2 Mg(HCO3)2
(溶解灰质,孔隙度变大,渗透率变大)
储层颗粒的脱落运移,堵塞地层, 降低储层渗透率。
CO2在地层水中溶解度(m3/m3) 30
平均碳酸盐含量(%)
16
(脱落颗粒堵塞孔喉,渗透率变小)
(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 3、CO2与储层的作用机理

低渗透油田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探讨

低渗透油田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探讨

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我国处于发展阶段,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废气。

但是,在另一方面,二氧化碳又是一种很有效的驱油剂,在采油过程中,二氧化碳可以实现明显的驱油降水,提高采收率。

而在低渗透油层,由于油气水流通道狭小,注水采油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正好可以依赖其高渗透率特性,帮助稳定产油率,实现低渗透油田的稳定产出。

而在低渗透油层开采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加强对其开采的重要性,并在开采过程中加强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原油采收率的提升。

因而对于新时期背景下的油田企业而言,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展开探究性的分析。

1 低渗透油层的概念及分类1.1 概念低渗透油层主要是指油层储层渗透率低,单井生产力和产油率低的油田。

由于油气水流通道十分微小,压力大,导致渗流阻力变大,油层产量低,开采难度大。

1.2 分类低渗透油层主要分为普通类低渗透油田和特低类低渗透油田、超低类低渗透油田。

前者区别和普通油田差别不大,相对普通油田产量略低,效率也较为低下;第二类与普通油田差别非常明显,由于油层束缚水饱和度过高,难以满足工业油流的需求,开采时需要利用大型机械进行改造和处理,开发成本过高,难度也比较大。

最后一类表现在有层束缚水饱和度非常高,几乎没有开发价值。

随着世界石油开采的时间增加,全球石油资源储量日益减少,石油资源日益紧缺,如果低渗透油田储量较大,油层较厚,就有必要对其进行开采。

而在我国,低渗透油田在新发现油藏中占有很大比例,在投产油井中也有非常大的比例,因此在现阶段,低渗透油田的开采很有必要。

对这类油田的开采开发,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率,还可以促进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与现阶段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也可以减轻社会石油需求的压力。

2 二氧化碳驱油机制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属于气态化合物,相比一般烃类气体更容易溶于水,并且在石油中有更高的溶解度,能够使原油黏度变小,流动性更高,密度提升,使油藏性质得到改善。

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特低渗油藏是指地下储层中的渗透率极低的油藏,由于地层条件复杂,油藏开发难度大,业内人士一直在寻找提高特低渗油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凸显,二氧化碳驱技术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新兴技术之一。

二氧化碳驱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同时也有助于节能减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就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节能减排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一、特低渗油藏的特点特低渗油藏主要指的是地下储层中的渗透率低于0.1 mD的油藏。

由于地下储层的特殊条件,这类油藏存在着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的特点。

特低渗油藏的开发压力较高,油井产量较低,钻井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等问题是特低渗油藏开发的主要困难。

二、二氧化碳驱技术原理及应用二氧化碳驱技术是利用地下储层中的二氧化碳来替代传统的水驱或气驱方法,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型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提高油藏内的压力,减低油藏内油的黏度,改善油水相对渗透率,促进原油的开采。

相比较传统的水驱或气驱方法,二氧化碳驱技术能够更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

目前,二氧化碳驱技术已经在一些特低渗油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在特低渗油藏中注入二氧化碳,不仅能提高采收率,还能够降低开采成本,对于特低渗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三、二氧化碳驱技术的节能减排效果由于二氧化碳本身就是一种温室气体,而且地下储层中的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是一种有效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方式,所以二氧化碳驱技术也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研究表明,采用二氧化碳驱技术能够降低地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

四、二氧化碳驱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尽管二氧化碳驱技术在特低渗油藏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地下储层中的二氧化碳注入需要具备高效的注入井网系统和严密的监测体系,以保证注入的二氧化碳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低渗透油藏CO 2驱油开发方式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CO 2驱油开发方式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CO 2驱油开发方式与应用低渗透油藏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CO2驱油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

CO2驱油开发方式与应用如下:1. CO2驱油原理CO2驱油是指将CO2注入到油层中,达到增加油藏压力、降低油粘度和增加驱油剂浓度的目的,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

CO2作为一种良好的驱油剂,具有高溶解性、低表面张力和较小的分子体积等特点,能够迅速渗透至油藏中并与原油发生作用,使原油中的重质、高粘度物质转化为轻质、低粘度物质,从而提高原油产出率。

2. CO2注入过程CO2注入过程分为设计、筛选、试验和实施四个阶段。

首先进行地质勘探,并根据储层情况确定注入压力、注入量和注入方式等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筛选出适合的CO2源,进行试验数据分析和模拟模型预测,最后进行CO2注入实施并进行评价。

3. CO2驱油工艺流程CO2驱油工艺流程包括CO2收集、CO2净化、CO2输送、CO2注入和产出收集等环节。

CO2收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燃烧、化学反应和工业排放等。

CO2净化主要是去除杂质和碳酸盐等,以确保注入的CO2质量。

CO2输送主要采用管道输送。

CO2注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注入速度、注入压力和注入量等参数,以防止油层顶部压力过高造成破坏。

成品油的产出收集可以采用裂解油收集、热解油收集和低开放式收集等方式。

4. CO2驱油应用CO2驱油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采收过程中,CO2能够提高有效压力、降低油粘度和增加驱油剂浓度等优点,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此外,CO2注入过程中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随着CO2驱油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藏开始采用CO2驱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CO2驱油是目前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产量高等优势,在未来的石油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调研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调研

采收率
生产时间( 生产时间(年)
2、国内CO2驱研究及应用概况 、国内
由于我国天然的CO2资源比较缺乏, 由于我国天然的CO2资源比较缺乏,所以我国的二 CO 氧化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氧化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1.60年代中期,大庆油田开始了CO2驱的室内实验和小 60年代中期,大庆油田开始了CO 年代中期 规模的矿场试验,后来胜利油田也进行了CO 规模的矿场试验,后来胜利油田也进行了CO2驱的室内 研究。 研究。 随着小型CO 气藏的发现, 2. 随着小型CO2气藏的发现,CO2驱的单井吞吐措施作 业项目越来越多, 业项目越来越多,对于二氧化碳驱替机理的认识也逐 步提高。 步提高。
2、国内CO2驱研究及应用概况 、国内
国内(大庆、胜利等油田) 70年代末就对CO 国内(大庆、胜利等油田)在70年代末就对CO2驱技 年代末就对 术进行过室内研究。 术进行过室内研究。 混相驱研究与先导试验: 混相驱研究与先导试验: 1.1990-1995年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CO 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1.1990-1995年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CO2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1990 年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 1998年江苏油田进行了 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年江苏油田进行了CO 1998年江苏油田进行了CO2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2.1999年中原油田进行了CO 混相驱的可行性研究, 2.1999年中原油田进行了CO2混相驱的可行性研究,胜利 年中原油田进行了 油田也进行了樊124 124块 混相驱先导试验的研究。 油田也进行了樊124块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的研究。 尽管已进行的先导试验还存在一些工艺问题, 尽管已进行的先导试验还存在一些工艺问题,但研究 及试验结果均表明, 驱能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及试验结果均表明,CO2驱能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特低渗油藏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对其进行开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目前,采用传统的水驱或者气驱油藏采油技术在特低渗油藏的开采中存在效率低、采收率不高、耗能较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二氧化碳驱来提高特低渗油藏的采收率,实现节能减排的技术方案。

二、二氧化碳驱技术的优势
二氧化碳驱技术是指在地层中注入二氧化碳,利用其溶解油藏中的原油,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和采收率。

二氧化碳驱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 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实现油藏原油的溶解。

2. 采用二氧化碳驱可以减少地面处理设施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3. 通过地层注入大量的二氧化碳,能够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减排的环保作用。

三、二氧化碳驱在特低渗油藏中的应用
针对特低渗油藏的开采难题,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二氧化碳驱技术应用在特低渗油藏的开采中。

通过将高压二氧化碳注入到油藏中,溶解原油,提高了原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经过实验和试验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驱技术在特低渗油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四、技术研究和发展方向
针对特低渗油藏中二氧化碳驱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以下技术研究和发展方向:
1. 优化二氧化碳的注入方式和注入量,以提高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和油藏的采收率。

2. 研究二氧化碳与地层岩石和原油的相互作用机理,探索更有效的溶解原油的方式。

3. 结合其他的增油技术,如地面热采技术或者化学驱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节能减排效果。

二氧化碳驱油能耗研究及其在油田的应用

二氧化碳驱油能耗研究及其在油田的应用

二氧化碳驱油能耗研究及其在油田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9-06T01:07:16.19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王欢罗晓龙[导读] 摘要:为实现最佳驱油效果大港油田实施了CO2驱技术措施,以期满足大港油田后期开发的生产需要。

天津大港油田滨港石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200280摘要:为实现最佳驱油效果大港油田实施了CO2驱技术措施,以期满足大港油田后期开发的生产需要。

通过对实施二氧化碳驱油井的生产效果分析,达到预期的开发效果,说明CO2驱油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油;能耗;油田应用引言为了提高大港油田的产量,该油田实施了CO2驱油技术措施。

采用CO2驱油技术可使所生产的油源气液比例较高,伴生气中含有CO2,作为一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其应用效果最好,可望进一步提高驱油效果,达到更好的驱油率。

1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现状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

自6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重视二氧化碳驱油的研究,开展了多项试点项目,1963年大庆油田首次采用二氧化碳驱油法提高采收率,中石油于1996年牵头江苏富民油田进行了二氧化碳节流缓冲技术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驱油效率、提高产量、降低水分。

该结果为江苏油田CO2驱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新疆、大庆、吉林、胜利等油田油田进行二氧化碳驱油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实践,但是现场试验相对较少,基本处于实验室阶段[1]。

CO2驱油技术在国外已应用多年,是一项较为成熟的采油技术,二氧化碳驱油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我国从9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CO2驱油技术,并于2008年在胜利油田进行了多种低渗透油藏CO2驱油试验。

注射二氧化碳的总量达到了41万吨,其中32万吨的二氧化碳被注入专门的存储单元。

与传统的油气开发方法相比,CO2驱技术在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转化率为0.27,采收率为15.7%,采收率为25%。

所以计算CO2驱油过程的总成本要高于常规油气开发成本[2]。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参考内容
低渗透油藏是一种常见的石油资源,其具有储层渗透率低、自然产能低、开采 难度大的特点。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得到了广泛。 本次演示将介绍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展望。
一、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进展
1、技术原理和基本概念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CO2注入油藏,通过物理溶解和化学反 应,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此外,CO2还可 以扩大油藏的泄油面积,提高油藏的驱替效率。
(1)加强基础研究。深入研究CO2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规律,为优化注入方 案提供理论支持。
(2)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研发更加高效、智能的注入设备,提高CO2的利用率 和油藏的采收率。
(3)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提高CO2的封存率和利用效率,降低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的环境影响。
(4)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 推动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多个低渗透油藏得到应用。在国内,大庆 油田、胜利油田等均开展了CO2驱提高采收率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 时,在加拿大、美国、挪威等国家,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成为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展望
1、技术难点和挑战
尽管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技术 难点和挑战,如CO2的来源和运输、注入设备的能效、注入对储层的伤害等。 此外,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复杂,注入方案的优化和调整也面临着困难。
2、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应用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

二氧化碳驱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研究

二氧化碳驱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研究

实验结果表 明, 注入 C O : 后原油饱和压力逐渐升高 , 注入 C O 越多 。 饱和压力越高 。 当饱和压力达到 2 4 . 7 3 MP a 时, C O 在地层油 中的溶解度为 1 3 2 . 3 3 m 3 / t ,表 明该地层原油对 C O 有很强的溶解 能力 ; 相对体积系数反映了注气后 。 C O 对地层原油体积的膨胀能 力。 实验结果表明, 注入 C O 后, 地层原油体积膨胀 , 随着原油中溶 解的 C O : 越多 ,相对体积系数越大 ,当 C O 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为 1 3 2 . 3 3 m , 地层压力条件下相对体积系数达到 1 . 4 4 2 . 体积膨胀系 数达到 1 . 2 6 1 , 说明该地层原油有很强 的膨胀能力 , 对提高产能十 分有利 ; 原油粘度是研究 C O 驱替机理 的重要参数 , 当溶解度等于 1 3 2 . 3 3 m 时 .地层原油粘度 由原始的 1 . 9 8 0 m P a ・ s 下降到 0 . 5 8 5 m P a - s ’ 降低 幅度达 7 0 . 4 5 %。说明注入 C O : 对高 8 9块地层原油有 很好的减粘效果 , 能够有效提高流度 , 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
2 . 3 CO, 一 原 油 细 管 驱 替 实验 确 定 最 小 混相 压 力 M/ r I P
采用地层原油样品和纯 C O 注入气 , 在地层温度 1 2 6 ℃下共 进行了五次不同驱替压力下的细管 实验 ( 注 入体 积 1 . z P v ) , 实验 结果见表 3和图 1 。 表 3细管实验结 果( 1 2 6 %)

低渗透油 藏广泛发 育在我 国各 大含 油气盆地 中 , 其 资源 量 占全 国石油 总资源量 的 3 0 %。胜利 油 田已探 明低 渗透储 量 约 占总 地质 储量 的 1 4 %, 2 0 0 4年 已探 明 落实 未动 用储 量 中低 渗 透储 量 占 3 4 %。气驱可 能成 为具有 良好 发展 前景 的低 渗油藏 提高原油 采收率技 术 。相 比于其他 气体 , 在相 同的条件 下 , C O : 的膨 胀 系数最 大 ,而最小 混相 压力 却较小 ,具 有 良好发 展前

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储量的逐渐枯竭,特低渗油藏的勘探开发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话题。

特低渗油藏是指岩石孔隙度小、渗透率低,使得原油产量低,开采难度大的油藏。

为了提高特低渗油藏的采收率,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而其中二氧化碳驱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通过注入二氧化碳,可以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二氧化碳驱技术也能够实现地球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的节能减排技术方面的研究,对于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特低渗油藏的特点特低渗油藏是指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油藏,属于非常低渗透的油藏类型。

由于特低渗油藏孔隙度小、油层厚度薄、储量稀少,使得原油产量低,开采难度大。

在目前的重点勘探区,特低渗油藏的储量占比较大,而这些储量一直以来都是石油行业开采的难点。

由于特低渗油藏具有开采难度大的特点,因此提高特低渗油藏采收率已经成为了石油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在特低渗油藏探索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中,有几个关键的技术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是确定注气压力和注气量。

在二氧化碳驱技术中,注气压力和注气量是关键参数,直接影响着原油的采收率。

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模拟来确定最佳的注气压力和注气量。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注气工艺。

对于不同的特低渗油藏,采用的注气工艺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是加密注气井网布局。

在实施二氧化碳驱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合理的注气井网布局,以确保二氧化碳充分渗透到油田各处,提高采收率。

四、二氧化碳驱技术应用案例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用了二氧化碳驱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大庆油田特低渗油藏的开采中,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成功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据统计,采用二氧化碳驱技术后,原油采收率提高了20%以上,而且还降低了地表液体的排放量。

CO2驱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CO2驱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高采收 率的历 史及其发展现状 ,探讨 了CO: 驱油在低 渗透油田的广泛应用效果 ,为其在低渗透 油田中得应 用提供 了重要 的依据 。 关键词
不 同国家 和地 区对 低渗透 油 田的划分标 准并 不是十 分统一 。根 据储 层 性质 和 油 田开 发技 术 经 济指 标 划分 ,美 国 将渗 透 率= 0 × 10 1 - m 的 油 田称 为 低渗透 油 田 ,前苏 联 的标准 是 5 ×1- 0 × 0 2 0 0 ~1 0 1 0 ’ 以下 ,而我国一般将渗 透率在 1 × 0 一 0 m 0 1 ~ 5 ×1 r 的油 田 n 2
驱替方式 。
2 国外开发现状 研究注C , 提高采收率 的方法 ,已经具 有几十年 的历史 ,早 O气体 在 12 年就有文献 记载 ,可 以通 过注AC , 的方法来采 出原 油 。 90 O 气体
3 国内外发展趋势
国内外 利用C O提高油气采收率的主要技术 为C O混相驱和C 。 O非 混相驱 。随 着油 田开发 的深入 ,c 娜 油技术 发展趋势主要体 现在 以 0
根据近几年资料 ,统计分 析2个 油 田( 7 美国1 个 ,加拿大3 ,前 9 个 苏联 5 ) 行 c 个 进 0 驱油 的 结果 表 明 : 明显 增 加 产 量 的 有 l 个 , 占 7 6 %;增加 产量并取得经 济效益的有 l个 ,约 占 5 3 2 4 %;其 中还有 一些 油田的效果 目前尚未做出肯 定的回答。 根据上面国外气驱开发实践调研情况 ,国外砂岩 油藏 注气开发主 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多数为水驱末 的三次 采油 ; 多为轻质油藏 , ② 自身有比较充足的富气来源 ;③ 多数都 采用混 相段塞驱 、水气交注 的
况。
灌 浆 段 位 置 段 次

论CO2驱油技术在我国低渗油藏中的应用

论CO2驱油技术在我国低渗油藏中的应用

论CO2驱油技术在我国低渗油藏中的应用摘要:CO2采油技术是国外应用最广的三次采油方法。

国外利用CO2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成熟,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具有借鉴价值。

但国内的地质环境与国外有不小的差别,使得采用该技术需面对不同于国外的各种技术难题,因而我国的油田在进行CO2驱油过程中不可能全套搬用国外的技术,本文通过对CO2驱油原理的论述结合我国地质情况和实际油田驱油实验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关键词:CO2提高采收率低渗油藏全球气候变暖与石油能源危机成为了全球关心的主要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主要是CO2的排放有关,石油能源危机主要通过寻找新能源或者是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来解决,而在国外广泛使用的CO2驱油技术既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增加原油的采收率。

在世界石油产量中,提高原油的采收率(EOR)所产原油所占比例继续呈上升趋势。

目前,世界石油约3%来自EOR,美国的EOR产量在1992年达到高峰[1]。

注蒸汽仍然是最主要的EOR方法,不过CO2注入,石油产量可以一直呈增长趋势。

国外CO2驱油的工业应用已趋成熟,并占到补采原油量的第二位。

一、CO2的筛选原则由于经济和技术方便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油藏都适合CO2驱技术,自CO2采油技术在现场实施以来,许多学者以油藏和原油的固有特性为基础开展了注CO2混相驱、非混相驱和吞吐的筛选标准研究。

1998年,Thomas指出注气筛选油藏的6个重要参数分别是:1.相态特征。

2.界面张力。

3.流度效应。

4.孔隙大小分布。

5.相对密度。

6.湿润性。

二、我国注入CO2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不同,我国的地形地貌以及油气藏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世界上其他国家正在施用的EOR技术,因此了解我国在该技术的施用上所面临的困难将极为重要,这些技术难题或挑战如下:1.CO2与原油混相压力较高,而我国大部分油层的破裂压力均小于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

2.由于我国大部分油藏为非均质油藏,且天然裂隙,人工裂隙较多,注CO2过程中若控制不当很容易出现串流现象,导致采收率下降,成本提高,甚至出现事故。

科技成果——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成果——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成果——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大幅度
提高采收率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
适用范围
特低渗透油藏二次采油和低渗透油藏注水后三次采油
成果简介
烟道气CO2捕集纯化工艺采用以MEA为主体的复合胺吸收溶剂的化学吸收法;CO2驱采用混相驱机理;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组分的吸附量随压力变化的特性,加压吸附部分组分,降压解吸这些组分,从而使不同气体得到分离。

工艺技术及装备
1、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技术;
2、CO2驱室内系统评价技术;
3、CO2驱油藏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技术;
4、CO2驱采油工程技术;
5、CO2驱地面工程技术;
6、电厂烟道气中CO2捕集纯化技术。

市场前景
该技术实现了特低渗透油的高效开采,能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

应用以来,累计增产原油7万吨,封存二氧化碳18万吨,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浅谈低渗透油田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

浅谈低渗透油田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

浅谈低渗透油田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作者:何旭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1期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呈现了明显的扩张趋势,传统采油技术在采收率和采收速度上难以满足当前石油开采需求。

本文主要介绍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优势,并简要概述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二氧化碳驱数值模拟以及腐蚀防治。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最小混相压力;腐蚀防治引言我国是能源应用大国,长期以来,科研人员致力于研发新型石油开采技术,提高采油率、采收率和采油速度,低渗透油田与普通油田相比具有更高的开采难度,可利用二氧化碳的驱油特征提高低渗透油田产出量,合理减轻社会石油应用压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1.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优势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2019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分别为92276.0百万吨、93194.0百万吨、95048.0百万吨、96737.0百万吨、98406.0百万吨、99843.0百万吨、101440.0百万吨,2013年~2019年,中国原油产量分别为2.10亿吨、2.11亿吨、2.15亿吨、2.00亿吨、1.92亿吨、1.89亿吨和1.91亿吨。

2015年~2019年,中国已探明石油储量分别为371.76亿吨、380.90亿吨、389.67亿吨、399.26亿吨和411.26亿吨。

2019年,我国石油新增探明储量为12.00吨,同比增长25%。

低渗透油田在我国已探明油田中占据着较大比例,为提高石油开采率,可积极利用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

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的作用机理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及原油粘度,二氧化碳注入低渗透油层后可产生气体驱动作用,溶于水后生成碳酸,增加油层结构的稳定性。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优势,与其他采油技术相比更为快捷、高效。

2.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要点2.1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在低渗透油田开采中应用二氧化碳驱采油技术需明确最小混相压力,从而使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低渗透油田中的油层储藏温度,以最小压力注入二氧化碳与原油进行多级接触混相,降低开采难度,保障开采安全。

CO_2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

CO_2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

CO_2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随着油田开发的进行,辽河油田公司NM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困难,成为制约其有效动用的瓶颈问题。

由于CO2具有临界压力低,粘度低,易于压缩等特性,CO2的注入能力明显高于注水能力,且渗流阻力小,比注水更易建立有效驱替体系。

因此,利用CO2的驱替机理,通过开展CO2驱油试验,评价CO2驱油效果,研究形成CO2驱油丌发技术,为水驱难以动用油层的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选取NM油田N1区块作为CO2驱油试验区块,在对该区块地质构造、开发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如下室内研究工作:1、针对CO2驱油的特点,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开展了膨胀实验、细管实验及长岩心驱替实验,并通过引入了混相系数的概念,进一步丰富了CO2的驱油机理,确定了该技术在N1试验区块的可行性。

2、采用JASON软件进行了储层反演预测,并依据井-地震结合解释成果,建立了地质模型,完成了断层、构造、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5种模型。

通过对主力油层进行模拟,计算地质储量为284.4×104t,与容积法计算结果相比,相对误差2.14%,计算初始地层压力为15.37MPa,与实测值项目,相对误差2.50%。

利用模型对区块及单井动态指标进行模拟,结果证明模型基本符合实际,所建数值模型可用于本方案优选和开发指标预测。

3、通过PVT单次闪蒸实验拟合,饱和压力的拟合值与实验值相比,相对误差为3.08%,单次闪蒸油气比、地层原油密度、地面脱气油密度等参数的拟合也基本满足数值模拟要求。

注气膨胀实验结果表明,粘度、膨胀系数的拟合结果较好,满足要求。

通过对Nl井区开展的前期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实际地层流体相态特征以及能够支持数值模拟的流体临界参数场。

4、依据层系组合划分原则,确定K1jf11、K1jf13、K1jf21、K1jf22四个层为注气试验目的层,通过综合分析地层裂缝、CO2注入压力、砂体控制程度、注采强度等诸多因素,最终确定采用五点式井网。

CO2驱举升技术在低渗透、高气油比油井地应用

CO2驱举升技术在低渗透、高气油比油井地应用
关键词:CO2驱,高油气比,举升技术,流体压力控制,防气设备
前言
位于吉林省的大情字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它的渗透率低于4×10-3μm2。自2008年以来,在黑―59地区实施了CO2驱先导试验后,已经恢复了该区的基础能源并提高了产量。然而,随着CO2填充在油井,70%的油井具有高二氧化碳含量并且气油比增加。其中,平均气油比增加13.7m3/t至273.2m3/t,达到高峰为2478m3/t;平均泵效率从76%下降到了58%。因此,常规举升工艺不能满足CO2驱油井的生产需要。要充分发挥油井潜能,应该加强CO2驱油井的举升参数优化和高油气比油井举升工艺的研究和应用。
(1)井下气液分离技术
由于大情字油田低产液量,高油气比和油田高CO2含量,因此通过多级分离原理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气液分离器可以有效分离气体和液体。同时,为了获得一个更好的气液分离器效果,在含油区放置一个尾管,结果就可以实现双油气分离效果。
(2)套管压力控制技术
腐蚀会影响油井安全生产,它在套管壁和管外表面特别表现特别明显。当经过气液分离器分离的气体进入油套环空后套管压力增加。因此,为了举升携带液体,应该在井下大约200—200m深度范围安装一个压力控制阀,之后运用套管压力控制实现携带液体。
1.举升参数优化
常规举升工艺参数优化设计不适合强CO2驱油井,因为进行完CO2驱油实验后会产生许多问题,包括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气油比的增加和套管压力增加。因此,要优化CO2驱油井的举升参数和实现油井最大化生产,对高含CO2油井应建立举升参数计算模型。
1.1模型地建立
CO2驱油井的管流计算模型几乎和常规管流计算模型相似,它可以通过组合模型来建立。考虑到气液两相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温度和压力地影响而建立的适合CO2驱油井的井筒流动动态计算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相态 特征 。
2 . 界面 张 力。 3 . 流度 效应 。 4 . 孔隙 大小分 布 。
5 . 相对 密度 。
注气井 井 口抗 C O : 腐蚀 可 分为 D D、E E和 E F三个级 别 。DD级井 口材质 为 3 5 C r Mo ;E E级 井 口材质 在于 腐蚀 性接 触 的关键 部 位 ,如 阀

2 . 油藏 工程方 案设 计 2 . 1 开发 层 系 该 油层 含 井段 1 0 0米 左 右 ,主 力 油 层 比 较 集 中 , 有 效 厚 度
7 . 0 — 1 4 . 9 米 ,平 均 l O . 1 米 ,产 能 较 低 ,不具 备分 层 系 开 采 的物 质 条 件 。 同时扶余 油层各 小层原 油性质 、油 层物 性 比较 接 近 ,层 问差 异小 , 故 设计 采用一 套层 系进行开 发 。
3 . 1 注入 工艺 设计

CO。 的筛 选原则
由于 经济 和技 术 方便 的 原因 ,并 不是 所 有 的油藏 都适 合 C O 驱 技
术,自C O 采 油技术 在现 场 实施 以来 ,许 多 学者 以 油藏和 原 油 的固 有 特 性 为基础 开展 了注 C O 混相驱 、非混 相驱和 吞吐 的筛选标 准研 究 。 1 9 9 8 年 ,T h o ma s 指出注 气筛选 油藏 的 6 个 重要 参数 分别是 :
如下 :
芯 、隔 环 、压 盖 等 采 用 抗 C O 腐 蚀 合 金 钢 材 料 制 造 ,其 他 部 位 用 3 5 Mr Mo ;E F级 井 口材 质 全 部 采用 抗 C O 。 腐 蚀 合 金 钢 ;根据 压 力 资 料 ,选择 承 压 高 、密 封 性 好 的 K Q 6 5 — 3 5 一 E F注入 井 口 ;井 口安装 单 流阀。 3 . 2抽油举 升工 艺设计 油管和 抽 油杆 ,抽 油泵 ,抽油 机 ,电机 ,井 口。 3 . 3抽机械 采油 配套工 艺
6 . 湿润性 。
二 、我 国注入 CO。 技 术所面 临的 挑战
与 世 界上 的其 他 国家 不 同 ,我国 的地 形 地貌 以及 油 气藏 有 其特 殊 性 ,不 能完全 照搬 世 界上其他 国 家正在 施用 的 E O R技 术 ,因此 了解 我 国在 该技 术 的施 用上 所 面临 的 困难将 极 为重 要 ,这 些技 术难 题 或挑 战
2 0 磊 1 3 2 年月 a 2
C h 中 i n a 国 C 化 h e m 工 i c a 贸 l T 易 r a d e
论C O2 驱油技术在我 国低渗 油藏 中的应 用
孙 田
1 2 4 0 1 0 ) ( 辽 河油 田特种 油开 发公 司 。辽 宁盘锦
全球 气候 变 暖 与石 油能 源危 机 成为 了全 球 关心 的 主要 问题 ,全 球 气候 变暖 主要 与 温室 气体 主要 是 C O 的排 放 有关 ,石 油能 源 危机 主要 通过 寻 找新 能 源或 者是 提 高石 油 的采 收率 来解 决 ,而 在 国外广 泛使 用 的C O 驱 油技术 既能 减少 温室气 体 的排放 ,还可 以增 加原 油的采 收率 。 在 世 界石 油产 量 中 ,提 高原 油 的采 收率 ( E O R )所 产 原油 所 占比例 继 续 呈 上升 趋势 。 目前 ,世 界石 油约 3 %来 自 E O R,美国 的 E O R产 量在 1 9 9 2 年 达 到 高峰 …。注蒸 汽 仍然 是 最 主要 的 E OR方 法 ,不 过 C O 注 入 ,石 油产 量可 以一直 呈增 长趋 势 。国外 C O 驱 油 的 工业 应用 已趋 成 熟 ,并 占到补 采原 油量 的第二 位 。
1 . C O 。 与原油混相压力较高 ,而我国大部分油层的破裂压力均小于
C O 与原油 的混 相压 力 。
2 . 由于 我 国 大部 分 油藏 为 非均 质 油 藏 ,且 天然 裂 隙 ,人 工 裂 隙较 多 ,注 C O 过程 中若控 制不 当很容 易 出现 串流现象 ,导致 采收 率下 降 , 成本 提高 ,甚至 出现 事故 。 3 . 我国 油藏 中 中蜡 ,沥 青 质和 胶 质含 量 较高 ,驱 油过 程 中 C O 会 抽 提 原油 中较 高分 子 量 的烃 ( 蜡 质 ,沥青 质 等 )从 原 油 中沉 淀 出来 , 并且 在 C O 流经炮 眼进 入井 筒时 ,体积 膨胀 吸热 ,导致周 围温 度降 低 , 使重 烃物质 大 量沉 积堵塞孔 隙 吼道 。 4 . 按 照 现 有的 C O 驱 油藏 适应 性 评价 标 准 , 目前 国 外 C O 。 技 术 主 要 应 用 于原 油粘 度 较低 、注入 性 良好 、均 质 性较 好 、无裂 缝 、厚 度较
2 . 2验区地 质认 识
岩 性特 征 :致 密 、平 均泥 质含 量 9 . 7 %。 砂 体发 育 特征 :河 流 相沉 积 ,砂体 发 育 以条带 状 、连 续 条带 状 为 主 ,此 外还 发育溢 岸薄 层河道 砂体 。 储 物层性 特征 :孔隙 度 9 . 0 5 %,渗透 率 O . 7 8 。 储 物非均 质特征 :渗 透率级 差 3 6 — 4 6 。 3 . 采 油工 程方 案设 计
墨 曲

要 :C O 采油技 术是 国外应 用最广的三次采 油方 法。国外利用 C O : 提 高采收率的技术发展较早 ,技 术成熟 ,且取得 了可观 的成果 ,具有借
鉴价 值。但 国内的地质环境与 国外有 不小的差别 ,使得采 用该技 术需 面对不 同于 国外的各种技术难题 ,因而我 国的 油田在 进行 C O : 驱油过程 中不可能 全套搬 用国外的技 术,本文通过对 C O : 驱油原理的论述 结合我 国地质情 况和 实际油田驱 油实验进行 了可行性论证 。 关键 词 :C O : 提 高采收 率 低渗 油藏
防气工艺,清防蜡工艺 ,防腐工艺,防垢工艺,计量工艺。
4 . 方 案实施 2 0 0 3年 3月开 始 试 注 入 ,初 期 井 口压 力 为 1 4 — 1 5 MP a日注 液 态 C O 2 5 t 。截 止 2 0 0 4年 六 月底 ,油 压 1 3 . 0 MP a , 日注 液态 C O 2 3 t 左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