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练习题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百喻经》六则人教版含答案
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百喻经》六则《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称“百喻”,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98篇,全书两卷,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
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百喻经》中的故事原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这本书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不仅《百喻经》如此,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作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
据说“经中有大喻八百,小喻三千”,其方式包括顺喻、逆喻、现喻、非喻、先喻、后喻、先后喻、遍喻等。
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员,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
一、注音嫌.________ 嗤.笑________ 庵.________ 敕.________ 二、解释词义益⎩⎪⎨⎪⎧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徒自困饿,无益.于道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患⎩⎪⎨⎪⎧食已口爽,返为其患.汝患.渴逐水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不患.寡而患不均 归⎩⎪⎨⎪⎧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后五年,吾妻来归.当⎩⎪⎨⎪⎧若可饮尽,我当.饮之 好甜美者,汝当.买来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我今当.一一尝之为⎩⎪⎨⎪⎧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三、古今异义食已口爽.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徒自困饿..,无益于道 ________ 以其怖故,不能战斗..________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________ 五、分析句式类型若但尝一,何以可知________汝马本黑,尾何以白________何以不乘________即用其语,以刀斩头________默然无对,为人所笑________如此痴人,世间所笑________六、积累名句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百喻经练习题
昔有长者子。
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
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
便生念言。
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
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1、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注释【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③售:卖出去。
④直:通“值”价值。
译文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
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
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
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
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
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本来按照佛教里的各种修行方法,努力精勤地修行,希望得到佛的果位,因为难以达到,便退失菩提心,想不如去修声闻乘法了生死,证阿罗汉果从而失去了很大的功德利益,乃至背了很大过失。
拓展阅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3 分)①方得一车②以其贵故③世间愚人亦复如是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3 分)答案:1 . ①才②因为③这样2. 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去卖,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
3 . 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道理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选自《百喻经》)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昔有愚人②既得盐美③少有尚尔④返为其患24.翻译下面句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11-《百喻经》六则
课后针对训练11《百喻经》六则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此之谓自谦B.上恤孤而民不倍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D.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解析:A项,“谦”通“慊”,满足;B项,“倍”通“背”,违背;D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B.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鲜:很少C.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去:前往D.食已口爽,返为其患.患:祸害,灾祸解析:去∶离开。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修身也,尊贤.也C.上长长.而民兴弟D.圣人之所以为圣.解析:A项,“明”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明;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A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②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B.⎩⎪⎨⎪⎧①故君子慎其.独也②中庸其.至矣乎 C.⎩⎪⎨⎪⎧①恐惧乎.其所不闻②知耻近乎.勇 D.⎩⎪⎨⎪⎧①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②柔远人,则四方归之.解析:A 项,“者”,①表停顿;②代词,的人。
B 项,“其”,①代词,他;②语气词,表推测。
C 项,“乎”,都相当于“于”,介词。
D 项,“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________,________;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大学》)(2)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3)法即一种,见有迟疾,________,________。
(《坛经》) 答案:(1)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2)博学之 审问之(3)见迟即渐 见疾即顿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百喻经练习题
《百喻经》六则同步练习【语言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益:(2) 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爽:(3) 便以血污涂其面目面目:(4)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诣:(5) 寻即取果,一一皆尝。
寻: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
(1)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2)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B、便以血污涂其面目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4、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补足相应的省略成分。
(1)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2)()极渴须()水。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2) 若但尝一,何以可知?(3) 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4)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文本解读】6、下列对《百喻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是一部佛经,由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
B、全书共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但“除去教戒,独留寓言”,也是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
C、《百喻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
他曾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
……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唯《百喻经》最有条贯。
”D、《百喻经》中的故事大多短小,多讲愚人之事,看似很简单,解释也较通俗。
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佛家关注的焦点和世俗是完全相同的。
7、阅读下面的故事,回答后面的问题。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
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1)、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既:既然B、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5.2《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百喻经》六则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令口爽,此亦复.尔复:同样。
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当:应该。
C.积.有年载,方得一车积:聚集。
D.便以血污涂.其面目涂:涂抹。
解析B项,“当”的意思是“就”。
答案B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B.便以.血污涂其面目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解析B项中的“以”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意思是“用”;其余三项都是介词,意思是“因为”。
答案B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与”,①动词,给;②动词,结交,亲附。
B项,“者”,①助词,表人;②助词,表停顿。
C 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D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并列。
答案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C.经历..出之..多日,不能得售 D.汝当斩头,自得解析A项,“至于”在文中的意思是“到”;C项,“经历”在文中的意思是“经过”;D项,“自得”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然就会”。
答案B5下列有关本文寓言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渴见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切不可因为目标远大而放弃一切努力。
B.《入海取沉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舍大材取小用。
C.《尝庵婆罗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尝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诈言马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自己本无可责备,但不能自欺欺人。
解析C项,理解错误,《尝庵婆罗果》的故事的寓意:尝试是可以的,但人不可能一一尝试,要学会类推。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入海取沉水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2019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2《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百喻经》六则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令口爽,此亦复.尔复:同样。
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当:应该。
C.积.有年载,方得一车积:聚集。
D.便以血污涂.其面目涂:涂抹。
项,“当”的意思是“就”。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B.便以.血污涂其面目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项中的“以”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意思是“用”;其余三项都是介词,意思是“因为”。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B.C.D.项,“与”,①动词,给;②动词,结交,亲附。
B项,“者”,①助词,表人;②助词,表停顿。
C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D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并列。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C.经历..出之..多日,不能得售 D.汝当斩头,自得项,“至于”在文中的意思是“到”;C项,“经历”在文中的意思是“经过”;D项,“自得”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然就会”。
5下列有关本文寓言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渴见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切不可因为目标远大而放弃一切努力。
B.《入海取沉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舍大材取小用。
C.《尝庵婆罗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尝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诈言马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自己本无可责备,但不能自欺欺人。
项,理解错误,《尝庵婆罗果》的故事的寓意:尝试是可以的,但人不可能一一尝试,要学会类推。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入海取沉水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2019最新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2《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百喻经》六则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令口爽,此亦复.尔复:同样。
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当:应该。
C.积.有年载,方得一车积:聚集。
D.便以血污涂.其面目涂:涂抹。
项,“当”的意思是“就”。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B.便以.血污涂其面目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项中的“以”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意思是“用”;其余三项都是介词,意思是“因为”。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B.C.D.项,“与”,①动词,给;②动词,结交,亲附。
B项,“者”,①助词,表人;②助词,表停顿。
C 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D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并列。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C.经历..出之..多日,不能得售 D.汝当斩头,自得项,“至于”在文中的意思是“到”;C项,“经历”在文中的意思是“经过”;D项,“自得”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然就会”。
5下列有关本文寓言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渴见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切不可因为目标远大而放弃一切努力。
B.《入海取沉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舍大材取小用。
C.《尝庵婆罗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尝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诈言马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自己本无可责备,但不能自欺欺人。
项,理解错误,《尝庵婆罗果》的故事的寓意:尝试是可以的,但人不可能一一尝试,要学会类推。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入海取沉水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诣.市卖之 诣:到……去 B .而敕.之言敕:吩咐 C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 语:语言D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去 解析:C 项,语:告诉。
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B.⎩⎪⎨⎪⎧以.其贵故,卒无买者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以盐美故而.空食之长者见已,恶而.不食 D.⎩⎪⎨⎪⎧既不得出,以为.忧恼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解析:C 项均为连词,就。
A 项:代词,代沉香/助词,的。
B 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D 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傍人语.言.C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D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解析:D 项,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 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 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 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D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 .汝马本黑B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D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 项是判断句。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 .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 .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C 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6.王维的《鹿柴》一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能够体现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高中语文--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9《百喻经》六则
授《金刚经》。
C.第二段文字指出虽然南北地域不同,实际上南能和北秀的师承是一致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
法,但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二者略有不同。
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即一种”中的“法”,就是众生本具有的自性
清净心。
解析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他们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
B.便传顿法及衣 衣:衣服。
C.未知根本事由 事由:原因,根源。
D.法即一宗,人有南北
宗:宗派。
解析 B 项,衣:袈裟。
答案 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汝为六代祖
A. ②衣将为信禀
{①法以心传心
B. ②何以渐顿
{①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C. ②汝即须速去
{①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
D.
②初,宣子田于首山
解析 A 项,均为动词,①是,②作为;B 项,均为介词,①用,凭借,②因,因为;C 项,均为副词,①就,②
即刻;D 项,介词,在。
答案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
B.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怕别人害他,所以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密
答案②①③⑥⑤④ 14.导学号 54950023 仿照下面的例句,以“晚会”“旅行”为话题,另写两句话。 要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那次春游,第一个迎接我们的是报春的花儿,她们伸着长臂,张开笑脸,欣喜地望着我们。 答案示例(1)那次晚会,第一个迎接我们的是夏夜的星星,他们露出脑袋,睁着眼睛,高兴地看着 我们。(2)那次旅行,第一个迎接我们的是池塘的荷叶,她们抖动绿裙,亮出舞姿,惊喜地欢迎我 们。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Word版含答案
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诣.市卖之 诣:到……去 B .而敕.之言敕:吩咐 C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 语:语言 D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去 解析:C 项,语:告诉。
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B.⎩⎪⎨⎪⎧以.其贵故,卒无买者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以盐美故而.空食之长者见已,恶而.不食 D.⎩⎪⎨⎪⎧既不得出,以为.忧恼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解析:C 项均为连词,就。
A 项:代词,代沉香/助词,的。
B 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D 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傍人语.言.C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D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解析:D 项,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 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 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 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D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 .汝马本黑B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D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 项是判断句。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 .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 .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C 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6.王维的《鹿柴》一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能够体现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2019秋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致令口爽.爽:败伤 B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 C .诣.市卖之 诣:到 D .寻.即取果,一一皆尝 寻:寻觅 解析:D 项,寻:接着。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若可饮尽,我当.饮之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B.⎩⎪⎨⎪⎧既.复杀驼既.来之,则安之 C.⎩⎪⎨⎪⎧卒.无买者卒.惶不知所为D.⎩⎪⎨⎪⎧诈现死相.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解析:D 项均为名词,相貌,样子。
A 项,副词,就,则/副词,应该,应当;B 项,副词,……之后/连词,既然;C 项,副词,终究/副词,突然,仓促。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傍人语.言.C.昔有长者..无对,为人所笑..子,入海取沉水D.默然解析:D项,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D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A.汝马本黑B.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默然无对,为人所笑D.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项是判断句。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C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6.王维的《鹿柴》一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能够体现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最新2019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2《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百喻经》六则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令口爽,此亦复.尔复:同样。
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当:应该。
C.积.有年载,方得一车积:聚集。
D.便以血污涂.其面目涂:涂抹。
项,“当”的意思是“就”。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B.便以.血污涂其面目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项中的“以”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意思是“用”;其余三项都是介词,意思是“因为”。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B.C.D.项,“与”,①动词,给;②动词,结交,亲附。
B项,“者”,①助词,表人;②助词,表停顿。
C 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D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并列。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C.经历..出之..多日,不能得售 D.汝当斩头,自得项,“至于”在文中的意思是“到”;C项,“经历”在文中的意思是“经过”;D项,“自得”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然就会”。
5下列有关本文寓言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渴见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切不可因为目标远大而放弃一切努力。
B.《入海取沉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舍大材取小用。
C.《尝庵婆罗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尝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诈言马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自己本无可责备,但不能自欺欺人。
项,理解错误,《尝庵婆罗果》的故事的寓意:尝试是可以的,但人不可能一一尝试,要学会类推。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入海取沉水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百喻经》六则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百喻经》六则《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称“百喻”,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98篇,全书两卷,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
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百喻经》中的故事原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这本书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不仅《百喻经》如此,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作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
据说“经中有大喻八百,小喻三千”,其方式包括顺喻、逆喻、现喻、非喻、先喻、后喻、先后喻、遍喻等。
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员,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
一、注音嫌.________ 嗤.笑________ 庵.________ 敕.________ 二、解释词义益⎩⎪⎨⎪⎧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徒自困饿,无益.于道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患⎩⎪⎨⎪⎧食已口爽,返为其患.汝患.渴逐水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不患.寡而患不均 归⎩⎪⎨⎪⎧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后五年,吾妻来归. 当⎩⎪⎨⎪⎧若可饮尽,我当.饮之 好甜美者,汝当.买来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我今当.一一尝之为⎩⎪⎨⎪⎧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三、古今异义食已口爽.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徒自困饿..,无益于道 ________ 以其怖故,不能战斗..________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________ 五、分析句式类型若但尝一,何以可知________汝马本黑,尾何以白________何以不乘________即用其语,以刀斩头________默然无对,为人所笑________如此痴人,世间所笑________六、积累名句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那么一、根底稳固1.以下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诣.市卖之 诣:到……去 B .而敕.之言敕:吩咐 C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 语:语言D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去 解析:C 项,语:告诉。
答案:C2.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B.⎩⎪⎨⎪⎧以.其贵故,卒无买者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以盐美故而.空食之长者见已,恶而.不食 D.⎩⎪⎨⎪⎧既不得出,以为.忧恼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解析:C 项均为连词,就。
A 项:代词,代沉香/助词,的。
B 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D 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C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傍人语.言.C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D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解析:D 项,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 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 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 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D4.以下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 .汝马本黑B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D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 项是判断句。
答案:A5.以下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假设可饮尽,我当饮之C .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 .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C 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6.王维的?鹿柴?一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可以表达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5.2《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21年整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5.2《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 5.2《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5.2《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全部内容。
《百喻经》六则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令口爽,此亦复.尔复:同样。
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当:应该.C。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积:聚集。
D.便以血污涂.其面目涂:涂抹。
解析B项,“当”的意思是“就”.答案B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B。
便以.血污涂其面目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解析B项中的“以”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意思是“用";其余三项都是介词,意思是“因为”。
答案B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与",①动词,给;②动词,结交,亲附。
B项,“者”,①助词,表人;②助词,表停顿。
C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D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并列。
答案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C.经历..出之..多日,不能得售 D.汝当斩头,自得解析A项,“至于”在文中的意思是“到";C项,“经历"在文中的意思是“经过”;D项,“自得”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然就会”。
精品2019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主人闻已,更为益.盐益:增加B.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去C.寻.即取果,一一皆尝寻:立即D.即烧为炭,诣.市卖之诣:到【解析】选C。
寻:接着。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B.便以.血污涂其面目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解析】选B。
例句和B项都是介词,“用”,其余三项都是“因为”。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A项,人称代词,指养骆驼的人;指示代词,那。
B项,副词,已经。
C项,副词,表被动;名词,处所,地方。
D项,副词,不要;代词,没有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B.傍人语言C.道可道,非常..道 D.默然..无对,为人所笑【解析】选D。
古今义都是“沉默的样子”。
A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项,古义: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①特殊的;②十分。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复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和故事中的愚人是一样的,因为盐可以使饭菜味美而多吃盐,最后导致败坏了口味,听信歪道邪说并依此修行是和这位愚昧无知的人一样的。
《捕蛇者说》与《百喻经》试题答案及翻译
《捕蛇者说》与《百喻经》试题答案及翻译【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那么吾斯役之不幸,未假设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那么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那么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那么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那么熙熙而乐。
岂假设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又安敢毒耶?(选自《捕蛇者说》)【乙】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2)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①,反为其患②。
天下之事皆然,过那么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败:坏。
②患:祸患。
(1)汪然出涕曰()(2)乡邻之生日蹙()(3)适友人家()(4)母出盐而怪之()(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A.【甲】文用直接引述的方式,通过蒋氏的大段哭诉来表达主题,打动读者。
B.【乙】文用细腻生动的笔墨描述了一个富有童话意味的小故事并提醒了其中的道理。
C.【甲】【乙】两文中那么久已病矣那么已后矣食盐不已的已意思根本相同。
D.【甲】【乙】两文都通过表达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所以它们都属于寓言体文章。
【甲】(用自己的话)。
【乙】(用文中原句)。
17.(1)眼泪(2)一天天窘迫(3)到(4)以之为怪(觉得他很奇怪)(共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喻经》六则同步练习
【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益:
(2) 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爽:
(3) 便以血污涂其面目面目:
(4)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诣:
(5) 寻即取果,一一皆尝。
寻:
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
(1)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
(2)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
B、便以血污涂其面目
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
4、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补足相应的省略成分。
(1)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2)()极渴须()水。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2) 若但尝一,何以可知?
(3) 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
(4)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文本解读】
6、下列对《百喻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是一部佛经,由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
B、全书共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但“除去教戒,独留寓言”,也是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
C、《百喻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
他曾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
……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唯《百喻经》最有条贯。
”
D、《百喻经》中的故事大多短小,多讲愚人之事,看似很简单,解释也较通俗。
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佛家关注的焦点和世俗是完全相同的。
7、阅读下面的故事,回答后面的问题。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
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1)、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既:既然
B、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空:白白地
C、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复:同样
D、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徒:信徒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3)、这则寓言原来是针对什么现象说的?现代人要如何避免发生像故事中那样的傻事?
8、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课文中六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愚人食盐》:
《渴见水》:
《入海取沉水》:
《尝庵婆罗果》:
《诈言马死》:
《驼瓮俱失》:
【问题探究】
9、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坚深的义理,化作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闻听,易于接受。
《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
请你课外阅读《百喻经》中一
些作品,并结合课文,评析《百喻经》善于运用譬喻说理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