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朝鲜王朝女性节烈观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对朝鲜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朝鲜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朝鲜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影响□孙世玮/文本文以朝鲜古典文学作品《仙女红袋》中的两位女鬼,《谢氏南征记》主人公谢贞玉、乔彩鸾,《春香传》主人公成春香为例,浅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女性形象及特征,进一步思考并解读女性形象所表现出的审美意识和价值立场,探寻“尊儒”社会背景下,朝鲜女性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观念等。

朝鲜古代时期,男性掌握朝政、民生、思想等,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毫无人身权利可言,“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

鉴于此,古典文学的创作者群体几乎全是男性作家。

在畸形的文学创作背景下,朝鲜古典文学作品中作为主人公的女性形象少之又少。

特别是17世纪中期以前,整体忽视对女性的观察、对女性形象的表述。

即便在后世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其女性形象也较为残缺,女性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往往被儒家礼教、伦理道德所束缚。

1 以三个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女性的形象及特征1.1 秀外慧中,有人格魅力《仙女红袋》中的两位女鬼原是富豪张家的女儿,姐姐18岁,妹妹16岁。

二人青春年少、貌美如花,文才兼备、能吟诗作对。

谢贞玉出身于清正廉洁的官宦家庭,自幼聪慧灵敏,且德言容工,样样出色。

她“姿色出众,诚天人谪降,世无与比”,“女工之事,无所不善,又博览经史”。

又性格柔顺、孝顺懂事,后嫁于礼部尚书刘熙之之子刘翰林为妻。

她“事舅姑以孝,待婢仆以恩,奉祭祀以诚,治家以法。

”[1]上敬公爹和寡居姑母,下掌中馈,夫君爱重,待人宽和,颇具女子之德,是封建社会中难得的官夫人。

成春香是是艺伎月梅之女,虽身份低微却行端品正。

自幼聪颖过人,学优同窗,知书达礼;侍奉双亲,孝顺懂事。

1.2 性格坚毅,勇于面对命运的不公谢贞玉面对妾室乔彩鸾陷害,小人董清、冷振的多次追杀,与麟儿骨肉分离,蒙受冤屈导致被夫家休弃,只得流离颠沛,种种情况与之前安稳富贵的生活天差地别。

但谢贞玉坚毅勇敢,没有一味寻死逃避,而是在林英、妙姬等人的帮助下坚强度日。

成春香“自幼刚强有志,气量过人”“从不喜那儇薄之辈”,又性格刚毅,不做矫柔姿态。

从俗语看儒家思想下韩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从俗语看儒家思想下韩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女性是负面形象的代表:例如 “狐狸精”、“母老虎”等
女性是家庭中心:例如“女主 内,男主外”
俗语中女性形象的贬低和歧视
俗语中常用女性形象来形容不好的事物,如“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等。 韩国俗语中存在大量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 这些俗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下韩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束缚。 通过这些俗语,可以深入了解韩国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处境。
韩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还表现在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上,认为女性是弱者、被动者, 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五章
儒家思想下韩国 封建社会女性歧 视的后果
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儒家思想下韩国封建社会女性歧视的后果之一是女性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如抑郁、焦虑等。
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受到的压迫和歧视也导致了她们的身体健康问题,如营养不良、生育困难 等。
第一章
儒家思想对韩国 封建社会女性歧 视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韩国封建社会的地位
儒家思想在韩国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儒家思想对韩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深远 韩国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对女性的歧视观念根深蒂固 儒家思想在韩国封建社会中对女性角色和地位的限制和束缚
儒家思想对女性歧视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
儒家思想下韩国 封建社会女性歧 视的原因
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限制
儒家思想强调 男尊女卑,女 性在家庭和社 会中的地位低

韩国封建社会 实行严格的阶 级制度,女性 往往被视为弱
者或负担
教育和就业机 会受限,女性 缺乏独立自主 的能力和机会
婚姻和家庭是 女性最重要的 职责,女性的 个人发展和追
求受到限制
韩国封建社会对 女性的歧视还表 现在教育、职业 等方面,限制了 女性的个人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

对朝鲜朝性别文化规训下家庭女性境遇的思考

对朝鲜朝性别文化规训下家庭女性境遇的思考

对朝鲜朝性别文化规训下家庭女性境遇的思考李娟;张志超【摘要】Females in Chosin Dynasty were restrained by Confucian idea of "male is superior" and suffered from a series of oppressive etiquette and behavioral norms. Besides, they must be virtuous and chaste as the patriarchal culture strongly advocated. Therefore, no matter it was the virtuous wife who resigned her- self to adversity or the tough concubines and step mothers who aroused family conflicts and disturbed the family order, they were all in dilemma and no one could avoid the miserable fate. The description herein will show the real life of the wife, the concubines and servant girls as well as the tragedy they had to face.%朝鲜朝的家庭女性处在儒家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规范下,一系列苛刻的纲常礼法将她们困囿在家庭中,父权文化又将“贤”与“贞”人格规范的枷锁套在家庭女性的身上。

所以无论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严格遵守儒家礼法的贤妻或是贞妇,还是那些违背儒家伦理道德、制造家庭矛盾、搅乱家庭秩序的恶妾或是继母,或是地位卑微、毫无个体存在的婢女们,在儒家性别文化的规训下,其境遇和命运都是两难和可悲的。

儒学对韩国传统婚礼的影响

儒学对韩国传统婚礼的影响
最后一点就是讲究身份等级与门当户 对。虽然子女婚后生活富裕幸福是每个父 母的愿望,所有的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的 另一半家境富裕,衣食无忧,但在以前并 没有严格的规定,而在以儒教为治国理念 的李氏王朝则不相同,为了维护自己的封 建统治,政府颁布法令以以行政性的命令 规定两班贵族与平民之间严禁通婚,在此 影响之下,以前传统婚礼观念也逐渐体现 出严格的等级色彩,身份地位不同的男女 在法律与世俗上都是不能结合在一起的,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的爱情悲剧的产生,究 其根源,这依然是受儒教的身份等级观念 的影响而形成的。而且这一传统即便是在 今天依然影响深远。在当今的韩国,一对 相爱的人要想结婚的话,家庭出身依然是 非常重要考察的因素之一,虽然对此已经 没有朝鲜王朝时期那么苛刻的法律规定, 但家庭出身不同的两个想要结合在一起依 然是困难重重,一个家境贫寒的女孩若想 要加入豪门依然是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男子社会身份地位的提高,而儒家思想对 传统婚礼的影响也由此可见一斑。
再有一点,就是婚礼中处处体现出的 儒家所强调的“孝”思想。李氏王朝时期, 婚姻大事乃是父母做主,一桩婚姻被祝福 的前提就是得到父母的同意,否则一对新 人即便再相爱也很难结合在一起。整个婚 礼仪式进行的过程中都要对父母与长辈毕 恭毕敬,对父母行大礼以感谢其养育之恩。 再者,在举行币帛礼时,夫家的长辈们在 接受新人的跪拜之后都会祝愿新人们早生 贵子,公婆也会往新娘身上扔大枣等干果, 其意也在于此。其实,这实际上暗含了儒 教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的思想, 因为“无后”是最大的不孝,所以一对新 人婚后往往尽快的生养子女来完成己任。
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 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 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 体。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 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女性政治下的儒家韩国

女性政治下的儒家韩国

女性政治下的儒家韩国作者:来源:《齐鲁周刊》2014年第27期“文化立国”与“孝子产业”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

他们认为,西方文明在鼎盛期过后,开始显露出一系列弊端,为探索和创建新文化,不仅要挖掘儒教等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韩国在推行“文化立国”的国策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的背景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闯出了一条具有韩国特色的“韩流”新路。

祭孔与传统县学和书院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会按照传统到文庙祭祀孔子。

人们头戴儒冠,身穿黑色古代祭服,毕恭毕敬,向孔孟行礼。

另外,韩国现在还有完全按照传统儒家教学方式授课的学院,主要课程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在中国几近消失殆尽的传统县学和书院,在韩国至今仍有300多座。

孔子海外后裔韩国人最多最新统计显示,孔子后裔达300多万人,遍及全球各地。

孔子后裔以山东曲阜为中心,遍及中国及海外,超过300多万人,其中大陆有250万人。

海外人数最多的是韩国,有10万人之多。

悲情与信仰:亚洲女性治国史难以磨灭的信仰、悲情的代际延续,女性柔弱之躯支撑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南亚次大陆鳞次出现,让人目不暇接。

这些满怀伤痛的女人,成为一个家族、一股政治势力的代言人,她们的故事,是亚洲女性悲情政治的缩影。

贝·布托家族:民主就是最大的复仇布托家族在巴基斯坦的政治历史已经并非第一代。

作为巴基斯坦政坛的名门望族,布托家族经历过数次死亡。

2007年12月26日,巴基斯坦最著名的女性贝·布托遭暗杀身亡。

她死后,儿子比拉瓦尔发誓将继承母亲遗志,为穷人而战,“民主就是最大的复仇”。

巴基斯坦这个多难的国家,其命运在贝·布托身上展开的故事要比绝大多数小说和电影更具张力。

“我的经历其实很简单,不是被监禁,就是浪迹天涯。

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

生于巴基斯坦,我的生命折射了她的动荡、悲情和胜利。

半岛性格 儒家文明

半岛性格 儒家文明

半岛性格儒家文明--韩国学者谈韩国国民性格韩国人心中有恨,那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大恨。

如何把这种大恨转化成乐观与豁达,是韩国的一个新课题。

19世纪,朝鲜半岛上一个典型的私塾位于平壤的箕子陵汉城景福宫的守门人。

该宫建于1394年,是朝鲜王朝的主要宫殿韩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泛而言之即国民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就此我们采访了三位韩国学者。

急性子的半岛性格 对于同胞的一些激烈之举,慎荣树先生说:“实在没有别的办法,这是韩国人面对危机时的应激反应。

尤其是面对大国时,以韩国之弱小,一般的抗议是不会引起重视的。

”他的语气中夹杂着复杂感情。

慎荣树今年62岁了,他把生活着三四万韩国侨民的北京望京住宅区称为“KOREA TOWN”(韩国城),在这个“TOWN”里,他操持着名为《北京通讯》的韩文内部刊物。

作为中韩建交后第一批来到中国的韩国记者,慎荣树曾担任过“在中国韩人会”的会长。

“从我的年龄和阅历来讲,我知道这其中的偏激。

”在汉城大学读书时,慎荣树曾积极参加反美活动,如今年过耳顺,反思过去,他深知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之间经常发生抵牾,“可人都是有感情的啊!不表达出来会很痛苦啊!” 所以对于断指和自焚,慎荣树的态度是不参与,不支持,可也不反对。

“韩国男人是激烈的,韩国女人也一样。

”娇小玲珑的李周美今年虚岁三十,新婚燕尔,目前在北大历史系读博士。

“断指和自焚,我肯定不是那样的人,但我非常理解,非常非常理解。

”李周美沉吟一下,抬头直视记者,再次确认道,“为了国家,我相信韩国人什么事都会做出来。

” 慎荣树和李周美不约而同地将韩国人的这种性格表述为一个中性的词语———“急性子”。

而39岁的北大历史学博士、现北京联合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元烨先生则将“急性子”命名为“半岛性格”。

朝鲜半岛地势狭长,偶有风吹草动,马上波及全国,如果发生战争,没有万里长征和持久战的回旋余地。

回顾历史,每次外国军队在仁川登陆成功,都意味着朝鲜半岛命运的彻底转变———第一战往往就已经是背水一战,让一步就是自投太平洋。

从婚丧寿诞看儒家文化对朝鲜族习俗的影响--以延边地区为例

从婚丧寿诞看儒家文化对朝鲜族习俗的影响--以延边地区为例

从婚丧寿诞看儒家文化对朝鲜族习俗的影响--以延边地区为例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对朝鲜族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通过对儒家文化对朝鲜族婚丧寿诞习俗的影响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朝鲜族文化的特点和儒家文化的传播历程,也可以为中国和朝鲜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一、婚俗朝鲜族儒家文化中,婚姻被视为是尊敬先祖、维护家族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多以家族利益和传承为出发点。

儒家思想强调的婚姻伦理和家族道德,使得婚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规范和规则化。

在朝鲜族传统婚礼中,婚姻往往是由家长和长辈牵线搭桥完成,而这种婚姻方式与儒家思想中的“媒”的观念不谋而合。

此外,朝鲜族传统婚礼还有一些类似传统儒家文化的仪式,如婚礼主持人首先唱颂“祖宗革命道场”的歌曲,让全场宾客起立饮酒,表示对祖先的敬意。

二、丧葬朝鲜族文化中,丧葬仪式是对死者最高的敬意和尊重,而儒家文化对生死观和人际关系也有深刻影响。

朝鲜族丧葬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与朝鲜族传统的萨满教有很多联系,但是儒家文化也毫无疑问地在此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传统儒家文化认为,人不能妨碍天地自然的发展和演变,因此朝鲜族丧葬中的一些仪式也参照这种思想进行。

在朝鲜族传统丧葬中,丧礼的等级、规模和仪式均与儒家思想中的“三丧七恤”“四礼之制”等相关联。

同时,朝鲜族也借鉴儒家文化的视角,认为丧葬仪式依然是传递家族和人类文化的重要节点,因此仍然保持着浓厚的礼仪色彩。

三、寿诞朝鲜族的寿诞也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

儒家文化中,尊老敬老被认为是一种道德、文化和年龄层次关系的表现,因此朝鲜族的寿宴活动与儒家文化中的“升斗小民”有着近似之处。

在朝鲜族传统寿宴中,“老而弥坚”被视为优秀的生命品质,因此举办寿宴也常常是为了表达感谢和敬意。

与此同时,朝鲜族寿宴上的许多礼节和仪式,如祭拜祖先和点燃蜡烛,也有一定的儒家文化潜台词。

综上所述,延边地区朝鲜族婚丧寿诞习俗具有一定的儒家文化影响,且这种影响并不停留在传统儒家文化中,也通过现代儒家思想的交流传递下去。

韩国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及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及对我国的启示
老院等进行社会实践 , 将所学 的道 德科 目 自觉 的历 史认 同形式存 在 。儒 家文化 成 等志愿服务 , 把 学到的儒 家思想精神应用 到实践中去。 内 容运 片 J 到社 会 生 活 中 。 为推动韩 国经济 持续增 长 的重 要精神 动
( 3 ) 谦逊 的礼仪观 。儒家文化 中“ 长幼 力。韩国对儒家文化 的传承 , 对我 国有着 有序” “ 男女有别” 的观念已在韩国人心中 重要 的启示 。 打 下深 深的烙 印 。韩 国父母从 小就 开始
生活、 贴近百 姓 , 内容要 反映人们 的道 德
这些都有利 于 首先 , 我 国要 足够 重 视传 统 儒 家 文 伦理观 和正确 的价值观等 , 儒家文化更好地推广与传承 。 韩 国对儒家 思想 的传 承和发展 , 主要 化 。中国 目前 比较重视经济的发展 , 忽视 通 过教 育实现 。这种教 育方式 既有学校 了意识形态 领域 建设 , 必然会影 响经济发 的正 规教 育 , 也 有 社会 组织 的非正 式教 展 质量 。我 国可 以借鉴 韩 国对儒 家文 化 引 文 注 释 世界通史: 上古部分【 M】 . 北京: 人民 育 。教育 乃百年大计 , 横 向上教 育传播面 的传承 发展 之路 , 审视 自己的传 统文化建 ① 文思和. 我 国应该对儒 家传 统文化给予 广, 纵 向上教 育影 响深 远 , 教育模 式具有 设 。其 次 , 简 约性 、 整体性 、 延续 性等特点 , 能更好地 积 极 的探 索和挖 掘 。儒 家文化 是 中华 民
“ 仁爱 ” 原则 , 强调“ 人和 ” 精神 , “ 仁” 是 儒
育、 传媒 等入手 , 引导人们对儒 家文化 的重视 ,
以探 索传承和发扬 儒家优 秀传 统文化。
纵 观韩 国历史 , 尽 管 随 着社 会 的发 家文化 道德 思想 的核心 和最高境 界 。韩

朝鲜王朝时期的礼制与文化传统

朝鲜王朝时期的礼制与文化传统

朝鲜王朝时期的礼制与文化传统朝鲜王朝是韩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独特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且在礼制与文化传统方面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朝鲜王朝时期的礼制与文化传统,以揭示这一时期独特的文化底蕴。

首先,朝鲜王朝时期的礼制深深地根植于儒家思想的理念。

儒家思想强调家族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在朝鲜王朝的礼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朝贡制度是朝鲜王朝外交的核心,其目的是维护朝鲜的国家地位和儒家礼仪的尊严。

通过这一制度,朝鲜王朝与中国明朝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上层阶级之间的接触。

这种礼制不仅仅是外交手段,更是一种儒家文化的象征。

其次,朝鲜王朝的礼制在宫廷生活中表现得尤为鲜明。

朝廷礼仪作为朝鲜王朝的核心文化,对于皇室成员和臣民都有严格的要求。

例如,封建王朝中的宫廷服饰就具有严格的等级和色彩限制。

宫廷成员必须根据他们的地位佩戴特定的饰品和服装,以显现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构建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也彰显了皇权的威严。

除了礼制,朝鲜王朝时期的文化传统也是其独特之处。

文人雅士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参与科举考试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

这些文人雅士在书法、绘画和文学等领域有着卓越的造诣,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审美的艺术享受,更是希望以自己的才华取得职位和地位。

他们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和思想,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时代的特点。

此外,朝鲜王朝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丰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鲜王朝的宫廷音乐以京剧为代表,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宫廷舞蹈则以华丽、庄重为特点,既有气势磅礴的大型舞蹈,也有细腻婉约的宫廷舞蹈。

这些音乐和舞蹈作品不仅是表演艺术,更是流传至今的珍贵文化遗产,展现了朝鲜王朝时期人们的审美追求。

正是朝鲜王朝时期的礼制与文化传统的综合体现,使得这一历史时期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朝鲜王朝的礼制思想对于现代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仍然有着启示意义,而文化传统则成为韩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韩国开化期女性教育和儒家思想——以梨花学堂为中心

韩国开化期女性教育和儒家思想——以梨花学堂为中心

韩国开化期女性教育和儒家思想———以梨花学堂为中心○刘云燕(辽东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辽宁 丹东 118001)[摘 要] 所谓朝鲜时代的女性教育只是在家庭中学习一些封建伦理道德或生产技能,然而,随着传教士的不断涌入,不仅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同时也设立了韩国近代的第一所女性教育机关———梨花学堂。

本文试从梨花学堂的招生管理、教育内容等方面来分析韩国开化期基督教女学校的教育特征及对韩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关键词] 梨花学堂; 女性教育; 儒家思想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4-0095-021876年以《江华岛条约》缔结为契机,韩国打开国门,从此走向了开化之路。

从1876年至1910年,这一时期被称作为“开化期”。

开花期的第一所女学堂—梨花学堂由传教士设立。

梨花学堂是最早导入西式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的学校,对开化期女性教育作出了贡献。

然而女性教育无法从儒教价值观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时代的焊接是无法超越的。

一、开化期梨花学堂的设立背景儒教由春秋时期的孔子所创立。

西汉时期根据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议,儒教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主流思想,也给同处东北亚圈的韩国带来了深刻影响。

儒教也成了当时韩国社会所尊崇的思想。

受“男尊女卑、男女有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朝鲜时代的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所谓的教育也只是对女性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或是生产技术方面的教育。

然而,从1870年开始,随着传教士的不断涌入,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他们不但设立教会同时指出轻视女性教育的韩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大力宣扬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把西洋的女性教育制度向韩国传播,给当时传统的韩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使当时韩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一些接触过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进步人士及开化派人士渐渐地认识到女性教育的必要,主张女性和男性一样具有受教育的同等权利。

韩国文学体现的儒家思想

韩国文学体现的儒家思想
洪吉童在其理想的碑岛国停留洪吉童的母亲与他会面以及柳夫人去世后异母胞兄一起前往祭拜的情节与一般常见的继母型小说里出现的兄恶弟善的情形全然不同而显得异常和睦这点使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浓厚家庭伦理的观念
韩国古典小说《洪吉童传》 体现的儒家思想
作者简介
《洪吉童传》的作者许筠(1569~1618),是李 氏朝鲜王朝中期的著名文人、小说家、思想家。 父亲草堂许晔(1517一1580),是朝鲜著名哲学家、 “松都三绝”之一花潭徐敬德的弟子。他的同父 异母兄岳麓许簇、许封俱有文名,同胞姐姐兰雪 轩许楚姬更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许筠的老 师荪谷李达是名重一时的“三唐诗人”之一,但 因出身庶子,受李氏朝鲜王朝嫡庶制度压抑,一 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郁郁不得志。他自幼丧父, 缺少来自父亲的管教,又在观念、品格、学问等 方面深受老师李达的影响,养成了狂放不羁、适 性任情的个性,也造成他日後在政治上走向反抗 的远因。这在他的经历与 水浒传如前所述, 是以众人皆知的仗义疏财 的故事为中心, 但是并未表现出太多的家庭伦理 思想。然而在《洪吉童传》当中, 洪吉童虽然是 庶子的身份, 但是父亲洪判书则是名门望族的后 代。洪吉童由于嫡庶差别待遇的缘故离家出走, 抢劫贪官污吏的财产,使人们不堪其扰。朝廷任 命洪吉童的异母胞兄仁衡为庆尚监司, 劝告吉童 自首的时候, 他并未反抗异母胞兄, 欣然自首被 押解前往汉城。洪吉童在其理想的碑岛国停留,洪 吉童的母亲与他会面,以及柳夫人去世后, 吉童与 异母胞兄一起前往祭拜的情节, 与一般常见的继 母型小说里出现的兄恶弟善的情形全然不同, 反 而显得异常和睦, 这点使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浓厚家庭伦理的观念。
儒家思想的体现
虽然我们可以从儒家、佛家、道家等多方面来探讨 许摘的思想背景, 但其基本的思想仍是一贯主导朝鲜时 代的儒家思想。许筠以平民意识来对待庶流出身者的做 法应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有多种“天命”的概念,其 中道家的“天命”多是指宿命、命运,法家的天命是指 君王的意志,而儒家的“天命”却多是指发自个人内心 的理想“使命”。孔子的天命思想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 生态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社会责任感。 《洪吉童传 》的主角洪吉童自幼对于嫡庶差别对待的制度心怀怨恨 , 辩称那样并非天意 。后来, 为了严惩贪官污吏,解救 贫民, 纠合从各处流亡而来的许多盗城, 组织活贫党, 夺取不义之财, 救济无依无靠的贫民。最后, 离开朝鲜 , 前往律岛国。我觉得这就是体现了一种天命的思想。

明初朝鲜贡女问题研究

明初朝鲜贡女问题研究

明初朝鲜贡女问题研究
贡女制度是13世纪前期到14世纪中叶元朝同高丽王国之间重要的交往形式之一,它以制度化的方式,规定了元与高丽国之间不平等的宗属关系。

它的出现建立在蒙古族部落联姻民族传统基础上,体现了元朝对高丽国的政治控制、民族压迫和人口掠夺等政策,是双方宗属关系的典型体现。

所进献来的大批高丽女子下配士兵、上主宫廷,这在中国封建王朝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明朝初年,朝鲜贡女仍然是后宫中独特的群体,但是贡女问题己不再作为制度存在,且无论在人数还是范围上都已大不如前,仅仅限制在后宫之内供皇帝一人独享。

以儒家传统礼教为国之纲本的明朝,为什么一方面摇旗讨伐元朝的非正统性和民族局限性,而另一方面却对元朝的陋制加以继承;明朝采纳贡女过程中,除了在人数和规模上都大大收缩外,为何还添加了诸多隐讳的色彩;入宫的贡女命运如何,其社会影响究竟有多深……,这些问题引起我浓厚的兴趣,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韩国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其特色

韩国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其特色

韩国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其特色儒学自一千多年前传入韩国以来,影响其政治、法律及社会制度,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

社会政治层面上,儒家伦理中的伦理治国思想成为韩国的立国之本。

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儒家文化强调家庭伦理、社会伦理,提倡人的自觉自律的道德,强调对社会有义务感、责任感。

韩国固有思想中很早就存在着儒学性的因素,传统思想也与中国的传统儒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使得中国儒学思想很容易地传入并被吸收。

而吸收朱子学形成的朝鲜性理学与中国相比,则发生了不少深入而细致的变化。

一、传统儒家文化在韩国本土化后的内涵儒家思想在韩国的重要性从其在教育方面的重要地位可以体现出来。

著名的成均馆大学是韩国儒学的象征,不仅供奉着孔子及中国和朝鲜的名儒,并且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

学校以儒学为宗,以“ 仁义礼智信”为校训,《儒学原论》是全校所有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并设有儒学学院和儒学研究生院,以培养儒学研究的专门人才。

在民间,儒家思想也受到欢迎。

近代韩国的“民族文化推进会”,设立了学制2~3年的研修部和研究部,系统学习《尚书》《诗经》《周易》,还开设了《诸子选读》《中国思想》《中国文学》《中国诗歌》等课程,并在每年冬夏组办讲习班讲解《论语》《孟子》。

因此,教育的重视和实施,使得韩国文化中的儒教色彩十分浓厚。

以韩国民间节日以及习俗风情为例,正月春节、五月端阳节等都同中国节日相同,其婚嫁生丧等习俗也与中国很相似。

在韩国,这些节日与习俗中始终贯穿着浓厚的儒家伦理,体现上下尊卑和家族共同体的文化及民族精神。

关于儒学思想何时传入韩国,学界一直未有确考。

早在三国时代,随着汉字和儒家典籍的传入,儒学思想已经通过国家律令的制定、国史编纂、教育机关的设立等政治、教育领域对国家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这样,当时思想界占主流的还是佛教,儒家思想还没有形成足以对抗佛教的体系。

到了高丽末忠烈王时期,朱子学传入韩国,逐渐被新进士族们吸收为治国理念,统治韩国社会近千年的佛教思想彻底被儒家思想(朱子性理学)所取代,从此掀开了思想史上新的篇章。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朝鲜王朝女性节烈观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朝鲜王朝女性节烈观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朝鲜王朝女性节烈观文章分析了儒家文化对朝鲜王朝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朝鲜王朝的治国理念,特别是女性的行为被约束,并被严格要求遵守儒家推崇的贞节观念。

文章以青年孀妇为例,阐述了孀妇悲惨的命运,生不如死,只有选择自尽成为烈女,而国家对于守节烈女实施各项旌表政策,鼓励女性的守节行为。

标签:朝鲜王朝女性;家父长制;守节;旌表一、儒家文化对朝鲜王朝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14世纪末,朝鲜王朝成立以后,为避免重蹈高丽王朝佞佛亡国的覆辙,大力推行儒家文化,性理学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统治理念。

随着朱子学家父长制的传播,强调男女有别、男尊女卑,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发生改变,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

在高丽王朝之前,女性的生活相对比较自由,可以参与社会活动。

朝鲜建国以后,随着性理学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女性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

朝鲜王朝中期,国家完善了以儒家思想治国的制度,朱子学推崇的家父长制逐渐传播。

到朝鲜后期,随着礼学的发展和由党争引起的门阀社会的到来,家父长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制度。

而家父长制也导致女性的自主权利被抹杀,女性逐渐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

17世纪以后,随着礼学的发展以及宗法制的推行,以嫡长子为中心的父系嫡系家族制度被确立并广泛流传。

伴随着17世纪中期以后由党争引起的门阀社会的到来,由于代表家族政治社会地位的门阀被重视,为了强化家父长的权力,维持家族的昌盛,两班家庭纷纷通过婚姻来扩大家族势力。

在此过程中,统治阶层通过各项制度对女性的行为进行约束,女性的节烈观念在家父长制被强化的社会环境下,作为维持父系血统纯洁性的保障也逐渐强化。

高丽时期佛教盛行,很多女性将上寺作为她们外出的良机。

朝鲜王朝建立之后,统治阶层认为,上寺活动为女性提供了接触男性的机会,是造成女性失节的危险行为之一,极力要求限制女性一切外出活动。

太祖元年,大司宪南在等上言:“愿自今文武两班之妇女,除父母、亲兄弟姊妹、亲伯叔、舅姨外,不许相往,以正风俗。

【冷历史】古代朝鲜女性为何豪放的坦胸露乳

【冷历史】古代朝鲜女性为何豪放的坦胸露乳

【冷历史】古代朝鲜女性为何豪放的坦胸露乳胡子哥导语近代朝鲜半岛影像记录中,经常可以看到朝鲜平民妇女身穿一种奇特的服装,露出整个乳房,或者仅遮盖住上半部。

今日的韩国视这种露乳装为奇耻大辱,甚至说这是日本朝鲜总督府当局为丑化朝鲜人而捏造的民俗,但实际上这种露乳装不过是传统服饰“裙赤古里”的变种而已。

日本殖民当局统治时代虽努力取缔,但很难完全禁绝,直到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仁川登陆时,仍能见到这样的装扮。

文/阎京生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淮军将领聂士成曾奉李鸿章之命,率领武备学堂学生考察东北三省边境地区,并游历俄国滨海州和朝鲜北部。

在其《东游纪程》一书中,聂士成提到“朝鲜风俗,男女有别,颇具古风。

所最陋者,冬夏皆赤足,男子著麻鞋;妇人裳大衣小【下装长、上装短】,生子辄露乳于外,严寒不顾。

”20世纪初朝鲜妇女的露乳装。

朝鲜民族多穿白色衣服,被称为“白衣民族”。

过去认为这是源自箕子朝鲜的风俗,箕子是商朝遗民,“殷人尚白”,因此朝鲜人自古喜欢白色。

这种说法在朝鲜王朝的《英祖实录》、《芝峰类说》等书中都有反映。

实际上朝鲜王朝时期恰恰颁布过多次禁止白色衣服的命令,认为朝鲜位于中国的东方,属木,色尚青,而白色象征西方、象征金,根据“五行相克”学说,金克木,百姓穿白衣对国运不利。

甚至颜色与白相近的灰色、玉色衣服也遭禁止。

但朝鲜民族喜爱白色的习惯根深蒂固,始终无法禁绝。

此外白布比染色布便宜,也是受百姓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露乳装实际上属于朝鲜传统女性服饰“裙赤古里”(?????/Chima Jeogori)的一种,由短上装“襦”(Jeogori)和裙式下装“裳”(Chima)组成。

在等级森严的朝鲜王朝时代,只有贵族妇女可以穿阔衣、圆衫、唐衣等高等级服装(王朝后期也允许平民婚礼时穿绿圆衫),平民妇女只能穿“裙赤古里”。

这是朝鲜王朝女性最常见的服装,沿用了高丽时期的服装样式。

朝鲜王朝前期的“赤古里”上装比较长,下摆能到腰部。

李氏朝鲜士人文化的繁荣与儒学的影响

李氏朝鲜士人文化的繁荣与儒学的影响

李氏朝鲜士人文化的繁荣与儒学的影响李氏朝鲜是朝鲜历史上一段独特而繁荣的时期,其士人文化的发展和儒学的影响对于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李氏朝鲜时期,士人文化蓬勃发展,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核心,儒学则成为士人思想和行为的指导。

本文将从士人文化的开花与士人的地位、经世致用与文人理想、教育与科举制度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李氏朝鲜士人文化的繁荣与儒学的影响。

士人文化的开花与士人的地位在李氏朝鲜时期,士人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推广。

士人作为学识渊博、修养高深的社会精英,成为了朝鲜社会的核心力量。

士人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享有特权和尊荣。

他们参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士人的地位不仅来源于其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还与朝廷的支持密切相关。

李氏朝鲜王朝高度重视士人的地位和作用,将其视为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柱。

朝廷设立了许多考试和评选的制度,以选拔优秀的士人,使他们能够担任重要职位。

这种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士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经世致用与文人理想李氏朝鲜时期,士人注重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儒学思想,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追求经世致用的理念。

士人们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与实际的社会问题相结合,力图在治理国家、改善社会等方面发挥作用。

士人们秉持着儒家的理想,追求忠诚、仁爱、正直的品德,弘扬孝道、礼仪等传统美德。

他们往往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榜样。

士人们通过言论、劝谏和实践行动,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育与科举制度在李氏朝鲜时期,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士人的培养和士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朝廷不仅设立了许多学堂和私塾,还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政策,提供了广泛的教育机会。

科举制度是李氏朝鲜时期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士人们能够晋升到更高的地位,并得到更多的机会。

这种制度激励了士人们的学习和进取心,也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深入。

儒学的影响李氏朝鲜时期,儒学成为士人思想和行为的指导。

韩国开化期女性教育和儒家思想——以梨花学堂为中心

韩国开化期女性教育和儒家思想——以梨花学堂为中心

韩国开化期女性教育和儒家思想——以梨花学堂为中心作者:刘云燕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4期刘云燕(辽东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辽宁丹东118001)[摘要]所谓朝鲜时代的女性教育只是在家庭中学习一些封建伦理道德或生产技能,然而,随着传教士的不断涌入,不仅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同时也设立了韩国近代的第一所女性教育机关——梨花学堂。

本文试从梨花学堂的招生管理、教育内容等方面来分析韩国开化期基督教女学校的教育特征及对韩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关键词]梨花学堂;女性教育;儒家思想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4-0095-021876年以《江华岛条约》缔结为契机,韩国打开国门,从此走向了开化之路。

从1876年至1910年,这一时期被称作为“开化期”。

开花期的第一所女学堂—梨花学堂由传教士设立。

梨花学堂是最早导入西式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的学校,对开化期女性教育作出了贡献。

然而女性教育无法从儒教价值观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时代的焊接是无法超越的。

一、开化期梨花学堂的设立背景儒教由春秋时期的孔子所创立。

西汉时期根据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议,儒教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主流思想,也给同处东北亚圈的韩国带来了深刻影响。

儒教也成了当时韩国社会所尊崇的思想。

受“男尊女卑、男女有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朝鲜时代的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所谓的教育也只是对女性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或是生产技术方面的教育。

然而,从1870年开始,随着传教士的不断涌入,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他们不但设立教会同时指出轻视女性教育的韩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大力宣扬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把西洋的女性教育制度向韩国传播,给当时传统的韩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使当时韩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一些接触过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进步人士及开化派人士渐渐地认识到女性教育的必要,主张女性和男性一样具有受教育的同等权利。

朝鲜王朝的文化繁荣

朝鲜王朝的文化繁荣

朝鲜王朝的文化繁荣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是韩国历史上一段重要且辉煌的时期,此时期朝鲜王朝的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和发展。

正是由于文化的繁荣,朝鲜王朝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朝鲜王朝的文化繁荣。

一、文学艺术朝鲜王朝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丰厚的积淀,特别是文学方面的发展。

朝鲜王朝崇尚儒学,这种思潮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朝鲜王朝的文学作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官方文学作品,包括官方编纂的历史志书、宫廷诗歌和散文等;二是民间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和民歌等。

宫廷诗歌是朝鲜王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鲜王朝的统治者和文臣们对于诗歌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注重诗歌的音韵和格律,力求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同时,宫廷诗歌的境界也较高,既能表达统治者的政治理念,又能赞美朝鲜王朝的文化成就和社会繁荣。

除了宫廷诗歌之外,朝鲜王朝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就是文学家李滉。

他是朝鲜王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的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著称。

李滉的作品多以山水、花草和自然景观为题材,他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朴素。

二、哲学思想朝鲜王朝时期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哲学家,他们对于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朝鲜王朝的哲学思想主要受到儒学的影响,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朝鲜王朝时期的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的塑造。

儒家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应当符合儒家所倡导的“仁爱”、“诚信”和“忠诚”的思想。

这种儒家的思想影响到了朝鲜王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除了儒家思想之外,朝鲜王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独立于儒家思想的哲学思想。

例如,朝鲜王朝哲学家成宗桢提出了“心性论”,主张人的心性具有自主权和潜在能力。

他认为人们应当通过修养和实践来发展自己的潜能,并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科学技术朝鲜王朝的科学技术也有着显著的成就。

朝鲜李植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及其意义

朝鲜李植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及其意义

朝鲜李植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及其意义【摘要】朝鲜时代哲学家李植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及其意义是朝鲜历史上重要的学术事件之一。

在他的影响下,儒学在朝鲜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儒学思想在朝鲜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李植对儒学思想的研究从初步接受到深入研究,再到批判与发展,形成了儒学在朝鲜社会中的独特传统。

他的对儒学思想的传播使得儒学在朝鲜半岛上得以广泛流传。

李植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对朝鲜的文化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儒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

通过他的努力,儒学在朝鲜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为朝鲜的学术繁荣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儒学思想、朝鲜、李植、接受、研究、批判、发展、传播、意义、影响、社会地位、推动、深远1. 引言1.1 李植对儒学思想的影响在朝鲜历史上,李植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他对儒学思想的接受以及对其影响不可忽视。

李植在儒学思想的影响下,成为了一位深思熟虑的学者,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朝鲜社会。

李植通过对儒学思想的理解和领悟,带动了朝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儒学在朝鲜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更是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和思想家。

李植对儒学思想的影响深远,并且为儒学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李植对儒学思想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朝鲜儒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正文2.1 李植对儒学思想的初步接受李植是朝鲜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学者,他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对朝鲜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初步接受儒学思想阶段,李植开始研究儒家经典,尤其是《论语》、《孟子》等著作。

他通过阅读和思考,逐渐理解了儒学的核心理念,如仁、义、礼、信等,认识到这些价值观对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李植在初步接受儒学思想的过程中,也积极参与儒学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讨论和交流,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儒学思想体系。

他对儒学经典的解释和理解逐渐深化,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和观点,对朝鲜的儒学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朝鲜王朝女性节烈观
作者:杜翠芳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6年第04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儒家文化对朝鲜王朝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朝鲜王朝的治国理念,特别是女性的行为被约束,并被严格要求遵守儒家推崇的贞节观念。

文章以青年孀妇为例,阐述了孀妇悲惨的命运,生不如死,只有选择自尽成为烈女,而国家对于守节烈女实施各项旌表政策,鼓励女性的守节行为。

【关键词】朝鲜王朝女性;家父长制;守节;旌表
一、儒家文化对朝鲜王朝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14世纪末,朝鲜王朝成立以后,为避免重蹈高丽王朝佞佛亡国的覆辙,大力推行儒家文化,性理学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统治理念。

随着朱子学家父长制的传播,强调男女有别、男尊女卑,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发生改变,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

在高丽王朝之前,女性的生活相对比较自由,可以参与社会活动。

朝鲜建国以后,随着性理学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女性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

朝鲜王朝中期,国家完善了以儒家思想治国的制度,朱子学推崇的家父长制逐渐传播。

到朝鲜后期,随着礼学的发展和由党争引起的门阀社会的到来,家父长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制度。

而家父长制也导致女性的自主权利被抹杀,女性逐渐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

17世纪以后,随着礼学的发展以及宗法制的推行,以嫡长子为中心的父系嫡系家族制度被确立并广泛流传。

伴随着17世纪中期以后由党争引起的门阀社会的到来,由于代表家族政治社会地位的门阀被重视,为了强化家父长的权力,维持家族的昌盛,两班家庭纷纷通过婚姻来扩大家族势力。

在此过程中,统治阶层通过各项制度对女性的行为进行约束,女性的节烈观念在家父长制被强化的社会环境下,作为维持父系血统纯洁性的保障也逐渐强化。

高丽时期佛教盛行,很多女性将上寺作为她们外出的良机。

朝鲜王朝建立之后,统治阶层认为,上寺活动为女性提供了接触男性的机会,是造成女性失节的危险行为之一,极力要求限制女性一切外出活动。

太祖元年,大司宪南在等上言:“愿自今文武两班之妇女,除父母、亲兄弟姊妹、亲伯叔、舅姨外,不许相往,以正风俗。

”到瑞宗元年,议政府启:“凡僧出入寡妇之家者,以犯色论,凡尼上寺者,以失节论。

”进一步禁止妇女和寺僧接近。

朝鲜王朝通过种种限制,把女性限制在家庭之内,意图切断她们与男子接触的机会。

二、女性的守节行为
虽然失去丈夫的女性都被称为寡妇,但是情况其实并不完全相同。

四十岁之后成为寡妇并育有子女的,日后还可以指望子女能够尽孝道。

而所谓的青孀寡妇(即年轻寡妇)的境况要更加悲惨,她们的人生其实就是一种牺牲,相当于被宣布了死刑。

她们并没有财产的保障,只能依附于公婆生存。

与其在紧闭的中门内终老一生,很多人选择自杀。

但是当时社会却将这一行为进行美化,加以奖励。

如有暗行御史巡访,地方奉万人疏恳请嘉奖自杀寡妇的记载也多有留存。

电影中女主角在朝鲜时代是一名在新婚当晚就死了丈夫的两班家庭年轻寡妇,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过着守节的生活。

某一天,寡妇在婆婆的安排下出门上寺,殊不知婆婆已经安排了女佣在路上将其杀死,并伪装成被山贼所杀。

女佣在动手时一直在重复一句话:“寡妇是会给家门抹黑的。

”当然寡妇并没有被杀死,而是被一位道士救下来并送回了家。

但是寡妇到家之后并没有受到欢迎,迎接她的是家中仆从的刀剑。

因为家人已经上报国家,说寡妇已经自杀殉节,而自杀殉节的“烈女”会受到国家的旌表,其家族也会享受国家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一旦寡妇活着回来,烈女造假的事情败露,便不能受到旌表奖励,因此家中主母也就是婆婆再次对她下了杀手。

在朝鲜王朝时代,如果寡妇守节,便会被大肆宣扬,被赞为“今之寡妇,古之烈女”。

人们仅仅为了名声,便强要女子成为烈女。

改嫁的女子会被打上“失行”的烙印,如果三嫁还会被提上“恣女案”,子孙都不能登用官职。

改嫁女子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也不能行使正妻的职责。

因此与其作为罪人度过一生,很多人只得选择成为烈女。

很多人在克己与孤独中选择自杀,为数众多的烈女旌门即是早孀的寡妇们念及日后不可避免的孤单,选择较为体面的死去而获得的嘉奖。

高丽时代并不认为女子改嫁是罪恶的行为,《高丽图经》有记载,“男女轻合易离”。

但是随着朱子学的影响逐渐加深,宋儒的处女崇拜以及三纲五伦的纲常伦理思想,对官员们的影响逐渐显现。

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次提到禁止再嫁是在高丽末期,高丽时期的再嫁禁止法仅限于官员家庭,一般民间妇女再嫁相对比较自由,只是规定夫亡三年之内不得再嫁,即三年之后再嫁是可以允许的。

朝鲜王朝建立之初,继承了高丽时代的法制,在婚姻制度方面也沿袭了前朝的政策,但是为了安抚百姓,并没有严格的制裁,只是严惩三嫁者。

初时对违反者只是实行迂回性的制裁,然而后来提出的“恣女案”则限制其子孙官职的登用。

太宗六年六月,司宪府上奏,根据前朝律法,两班的正妻嫁三夫者适用于“恣女案”,限制其子孙官职的登用。

而到了成宗时则规定,寡妇再嫁者其子孙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能担任官职。

在朝鲜王朝时期,两班家庭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维护其社会地位的最有效途径。

中国学者文丽华认为“再嫁女子孙禁锢法”关系到朝鲜社会两班的前途与荣誉,如果在当时两班家族中出现再嫁者,就会“断送家族的身份、地位和前程,在两班阶层里会受到排斥,这对两班士大夫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强烈要求女性至少守节,不能守节就得殉节。


三、对节烈女性的奖励
朝鲜王朝作为家父长制度影响下的男权社会,对守节的女性给予积极的奖励,并对节烈女性进行旌表,不仅两班家庭推崇节烈女性,百姓也纷纷效仿,均以改嫁为耻。

朝鲜王朝统治者对节烈妇女的旌表,有较为完善的程序。

对于节烈妇女的旌表政策,大体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惠及后世子孙,节烈女性家庭的子孙后世可以因此获得封赏或者免罪。

这种因为节烈妇女而荫及后世的情况在整个朝鲜王朝虽然存在但并不多见。

其次,旌表门闾,即在家族的大门建筑上加上特定的标示装饰以作为标记,如同中国明清时代的贞节牌坊。

朝鲜太祖四年(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对16名旌表者的奖赏均为:“复其家,存恤其子。

其中愿从仕者,令给马上京;年老家贫者及妇人,赐米有差。

旌表其闾。

”第三,免除徭役以及赐物。

朝鲜王朝时期,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业税收,因此免除徭役是一项非常切合家族实际利益的政策。

统治者为了体恤守节妇女,还常常赏赐物品以示鼓励。

正是由于国家对节烈妇女的种种奖励政策,促使女性更顺从于贞节观念的约束,甚至不惜自杀成为“烈女”来为家门增光。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一位两班家庭的主母,想要杀死守寡的儿媳来获得国家的旌表奖励也不足为奇。

【参考文献】
[1] 文丽华.“朝鲜时期贞烈观的形成及其特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2] [韩]郑麟趾.高丽史卷84,志38,刑法1,户婚条23.
[3] [韩]丁尧燮.“朝鲜王朝时代中女性社会地位—从家庭侧面看” [J].亚细亚女性研究,1973(12).
[4] [韩]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朝鲜王朝实录[M].1968-1971.
【作者简介】
杜翠芳,女,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