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3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一个小角,也可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每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罗迦8226;费8226;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精品教案
8 论教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了解文中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议论文的学习方法。
3.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1.梳理文章,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观点。
3.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与人交往中,“有教养”或“无教养”可谓好坏两个极端的评价;那么,什么样的表现是“有教养”,什么样的表现是“无教养”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
12.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 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二、检查预习1、基础字词:涵养(hán)扭捏(nie)尴尬(ɡān)大发雷霆(tínɡ)恪守(kè)自持(chí)允诺(nuò)恕我直言(shù)箴言(zhēn)贸然(mào)汲取(jí)矫揉造作(jiǎo)絮絮叨叨(xù)嚼东西(jiáo)疲惫不堪(kān)自吹自擂(léi)2.根据下列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彬彬有礼)(2)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揉造作)(3)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附庸风雅)(4)形容说话啰唆。
( 絮絮叨叨)(5)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论教养》教案导入:你认为什么是“有教养”?(生答)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探究竟。
1.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2.积累字词(1)注音贸.然m ào 恪.守k è 尴尬.. g ān g à 箴.言zh ēn (2)解释词语①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②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③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④矫揉造作: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⑤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⑥箴言:劝诫的话。
⑦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一)整体感知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交流点拨】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2.给本文划分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二)深层探究1.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交流点拨】第5-10段主要从反面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
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人。
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
2.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
3.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交流点拨】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8课*论教养【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的写法。
3.激发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的写法【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情境导入】同学们,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但我们往往会感受到,当见一个人第一面后便能自己得出结论,这个人谈吐方面如何,做事态度如何等等,这就涉及了教养的问题。
到底怎样才能做到有教养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论教养》告诉我们其中的答案。
【新课解读】一、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速读提示及要求:1.了解作者,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本文论点。
3.理清本文的思路。
明确:1.积累字词(1)作者名片: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重点字词:贸.然(mào)涵.养(hán)恪.守(kè)自持.(chí)汲.取(jí)遵循.(xún)箴.言(zhēn)尴尬.(ɡà)贤.达(xián)大发雷霆.(tínɡ)随心所欲.(yù)一意孤.行(ɡū)自吹自擂.(léi)矫揉.造作(róu)附庸.风雅(yōnɡ)扭.捏作态(niǔ)絮.絮叨叨(xù)随机应.变(yìnɡ)(3)理解词义。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恪守:严格遵守。
箴言:劝诫的话。
箴,劝告、劝诫。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论教养——学会品析议论文的语言激趣导入:“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 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文中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品味。
1. 理解教养的内涵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会品析议论文准确的语言。
一、精讲课文,透视考点(一)精讲课文《论教养》一文,作者通过对“有无教养”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教养的核心是尊重他人,优雅的风度都源自于对他人的关注。
告诉人们,要使自己有修养,就必须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提出论点——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二部分(3—17段):从尊重他人、优雅风度的角度谈有无教养的表现。
第三部分(18段):总结全文: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文章开头用一递进关系的复句“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强调教养的高低与自身素质极为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论点。
然后以“跟读者交换意见”的口吻,自然而然过渡到对中心论点的论证。
先总说第一个分论点:“一个人是否有教养,应当看他和亲人的关系如何”。
接着列举了许多“无教养”例子对分论点进行论证:在外为陌生妇女让路,在家则懒作家务;对朋友彬彬有礼,对亲人则大发雷霆;漠不关心亲朋,不去关爱父母,旁若无人听音乐、喧哗,不顾家人的自尊乱开玩笑,这些都是“无教养”的表现。
随后指出“有教养”的表现是:善于尊重他人、珍惜别人的时间、诚实守信、稳重随和。
再论证第二个分论点: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表现。
作者先围绕着社会交往批驳了人们在教养方面的错误认识:“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做到不当众大声喧哗;吃饭时要举止文明;穿着要整齐;不随意开玩笑;动作举止要有分寸;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论教养》教案*教学导航*【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2.学习本文的行文方式及思路。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重点难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文章的语言特点。
3.了解优雅与有教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养是人类自我精神与品质的升华,它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与格调。
举手投足,言谈与表现,每一处都会折射出自身的文明。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苏联学者利哈乔夫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
苏联学者,作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全文。
2.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的。
3.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对此,你怎么看?(二)问题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2.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文章开门见山的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对众多的事例进行比较、分析,自然而然的得出自己的结论,强调了优雅的风度就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
3.作者用四个“假如”是要证明什么?明确:作者用四个“假如”谈“无教养”的例子,然后通过“无教养”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什么是“有教养”。
4.本文的题目是“论教养”,文章却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在讨论“风度”“优雅”,这与题目矛盾吗?为什么?明确:不矛盾。
因为“优雅”“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行为举止,真正的教养也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因此剖析“优雅”“风度”,也就是在探讨教养的本质。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论教养》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3.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主题阅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白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几张有关不文明现象的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照片,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回答)对,这些现象说明这些人都是没有教养的人,那么,你觉得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教养的文章——《论教养》。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不敢mào()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kè()守时间。
(3)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jí()取有益的见解。
(4)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zūn()循哪些准则?[答案] (1)贸(2)恪(3)汲(4)遵2.根据下列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2)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3)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4)形容说话啰唆。
()[答案] (1)彬彬有礼(2)矫揉造作(3)附庸风雅(4)絮絮叨叨三、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小组内解决问题)如果有不能解决的字词,可以在班级内求助。
明确本文的论证思路:本文开篇便写“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开门见山地引入论题“教养”。
接着列举了生活中许多“无教养”的例子与“有教养”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再由“教养”转向“风度”,批驳了对“优雅风度”的错误认知,进而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9《论教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9《论教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论教养》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文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通过对“有教养"和“无教养”表现的讨论,探究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行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还需在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1.借助旁批,明析论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2.明确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3.联系生活,着眼小事,学做有教养之人。
教学重点1.借助旁批,明析论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2.明确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1.联系生活,着眼小事,学做有教养之人。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看董卿采访许渊冲先生视频,说说:董卿的言行让你有什么感受?师:董卿优雅的举止、不凡的谈吐,显示了主持人良好的教养。
美人会老去,但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吗?“教养"与“风度”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联学者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面吧!(板书课题)2.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哪些有效信息?论——议论文体;教养——论题。
明确学习目标1.借助旁批,明析论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2.明确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3.联系生活,着眼小事,学做有教养之人。
作者名片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论之有纲——寻论点快速浏览课文,结合旁批,思考并整合文章的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⑴论点是表明作者观点的、完整的、陈述性的语句。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论教养——学会品析议论文的语言激趣导入:“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 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文中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品味。
1. 理解教养的内涵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会品析议论文准确的语言。
一、精讲课文,透视考点(一)精讲课文《论教养》一文,作者通过对“有无教养”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教养的核心是尊重他人,优雅的风度都源自于对他人的关注。
告诉人们,要使自己有修养,就必须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提出论点——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二部分(3—17段):从尊重他人、优雅风度的角度谈有无教养的表现。
第三部分(18段):总结全文: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文章开头用一递进关系的复句“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强调教养的高低与自身素质极为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论点。
然后以“跟读者交换意见”的口吻,自然而然过渡到对中心论点的论证。
先总说第一个分论点:“一个人是否有教养,应当看他和亲人的关系如何”。
接着列举了许多“无教养”例子对分论点进行论证:在外为陌生妇女让路,在家则懒作家务;对朋友彬彬有礼,对亲人则大发雷霆;漠不关心亲朋,不去关爱父母,旁若无人听音乐、喧哗,不顾家人的自尊乱开玩笑,这些都是“无教养”的表现。
随后指出“有教养”的表现是:善于尊重他人、珍惜别人的时间、诚实守信、稳重随和。
再论证第二个分论点: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表现。
作者先围绕着社会交往批驳了人们在教养方面的错误认识:“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做到不当众大声喧哗;吃饭时要举止文明;穿着要整齐;不随意开玩笑;动作举止要有分寸;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论教养》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论教养》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论证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议论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树立“有教养”的意识,做一个优雅有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论证观点及立驳相结合的方法。
2. 掌握作者对有教养的论述,弄清有教养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培养做有教养的人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与人交往中,“有教养”或“无教养”可谓好坏两个极端的评价;那么,什么样的表现是“有教养”,什么样的表现是“无教养”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资料助读德米特里8226;利哈乔夫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1 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共同正音。
贸然(mào) 涵养(hán)恪守(kè)汲取(jí)遵循(xún) 箴言(zhēn) 尴尬(gān gà)3.学生积累词语。
疲惫不堪:疲惫,形容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大发雷霆:暴怒,发泄出强烈的怒气。
【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利哈乔夫。
这篇文章通过论述教养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材内容丰富,既包括了教养的传统意义,也包括了自我修炼和提升的方面,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和综合性。
2.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于自身修养和价值观念的建立有着极大的兴趣。
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有限,他们对于教养的理解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教养的真正含义,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养的原则。
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教养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修养"、“礼貌”、“谦逊"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词汇。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于教养的看法,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到教养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还可以来自于自身的修炼。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本文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教养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和欣赏。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教养的理解和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关于教养的论述,明确教养的真正含义。
(2)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和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教养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和欣赏。
(2)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到教养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还可以来自于自身的修炼。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讨论学生身边的一些有关教养的事例,引发学生对于教养的关注和兴趣。
【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1
【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利哈乔夫所写的一篇议论文,文章主要通过列举“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人的种种表现,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帮助人们理解教养的真谛。
文章观点鲜明,论述有理有据,语言简练生动,是一篇可以作为典范的议论文。
2.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仍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文章观点的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文章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文章中涉及的文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对文章观点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2.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探究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掌握。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读书指导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论教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论教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论教养》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
(重点)2.学习本文铺排举例说理的方法。
(难点)3.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素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有教养的人, 总是让人如沐春风,同时也受到了别人的尊敬,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联学者利哈乔夫的《谈教养》。
1.字音检测。
涵养(hán)恪守(kè)汲取(jí)箴言(zhēn)尴尬(gà)雷霆(tíng)彬彬有礼(bīn)矫揉造作(jiǎo)扭捏作态(niǔniē)2. 回顾:议论文三要素3.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苏联的知识象征。
二、活动一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活动任务:通读全文,结合旁批所提出的问题,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第1.2段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引发我们的思考。
然而,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说起,在5到10段连续列举了六种不适当的表现,说明这就是真正缺乏教养的人,在第11段通过以上的反面事例得出自己的观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作者用11、12两段文字从正面阐释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现。
梳理后,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从一反一正两方面论述了真正的教养是什么。
论教养》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论教养教学设计一等奖
论教养》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论教养教学设计一等奖论教养》是一篇探讨教养的文章,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研究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以及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研究做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以及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学生需要研究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在课堂上,老师会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检查预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
接着,学生会初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论题,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然后,学生会深入研读文本,探究教养的本质和具体表现。
在文章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庭中,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
不拘小节的表现更真实,从家庭入手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教养,而不仅仅是表象。
同时,文章也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如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动不动就对妻子儿女大发雷霆,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等。
相反,一个有教养的人表现在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无论何时何地,言行举止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等方面。
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研究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并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研究做个有教养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大量的例子和现象来论证“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表现,使读者更能够理解和认同作者的观点。
2)对比论证。
作者通过对比“有教养”和“无教养”,以及“优雅风度”和“错误观点”,突出了真正的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阐释论证。
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对细节的阐释和深入探讨,从而更加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方式,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论教养-一等奖
(难点巩固)
6、强化练习
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含着怎样的深刻含义
优雅的举止不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更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鸟类,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小结
“教养”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当中,“教养”可以折射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及自然的态度。文章通过许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讨了“真正的教养”与“优雅风度”的关系,深入浅出,极具现实意义。
教养是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优雅风度是人们渴望更加高尚,渴望生活更加美好,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你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恪守:严格遵守。 汲取:吸取。 箴言:形容规谏劝诫的话。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矫揉造作:比喻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2、知识回顾
议论文三要素:①论点、②论据、③论证
2、论据包括:①事实②道理。
3、论证方法: ①举例②比喻③对比④道理。
4、议论文的基本思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通过论教养的学习,明白什么是教养以及教养与风度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难点教学方法
1.默读课文,画出生僻字词,通过
ào)然 恪(è)守 汲(jí)取 箴(hēn)言 彬彬 (bīn)有礼
自吹自擂(léi) 矫(jiǎo)揉造作 附庸(yōnɡ)风雅 絮絮(ù)叨叨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论教养【区一等奖】
8论教养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树立“有教养”的意识,做一个优雅有风度的人努。
1学习作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论证观点及立驳相结合的方法。
2掌握作者对有教养的论述,弄清有教养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培养做有教养的人的意识。
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在与人交往中,“有教养”或“无教养”可谓好坏两个极端的评价;那么,什么样的表现是“有教养”,什么样的表现是“无教养”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二、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
三、学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1.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有什么作用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2.作者认为有教养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关心家庭、亲人的人。
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3一个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3.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对此,你怎么看赞同作者的看法。
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就是“教养”的具体体现,我们对待家人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
4.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先从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谈起,再得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
在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5.作者是怎样论述“风度”的作者先批驳“优雅风度”即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错误观点,然后阐述自己对“优雅风度”的理解,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有针对性地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尊重别人的感受就是优雅风度的体现,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论
反正举例
教
阐述真正的教养的表 现
养
正面论述
优雅风度的表现
剖析“优雅风度
养成优雅风度的应遵守的准则
教养 的本 质是 尊重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推荐阅读:
雨果: 《巴黎圣母院》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 妹妹,做弟弟妹妹的应当 尊重哥哥姐姐,这样兄弟 姐妹就能和睦相处并且减
添加标题
少冲突,在这和睦当中就 存在着孝道。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不论是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
都应该让年纪大的优先、年纪小
的在后。
添加标题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他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拥就是“教养”的具体表现吗
?
添加标题
优雅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
教养是优雅风度的内在基础
添加标题
四、再读文章 梳理思路
首先,开门见山,引入论题:什么是
真正的教养?
其次,把无教养和有教养的表现进行
添加标题
对比,指出有教养的核心就是尊重他人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 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这样写有什么添好加标处题 ?
这是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更加突出强
调了作者对“教养”的认识,使观点更
加鲜明、突出,给人以教育意义。
同时,列举生活中的细小事例,真实可
添加标题
信,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是运用
举例论证的作用。
由“教养”转向“风度”,
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
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论教养》教案教学目标1、2、3、学习议论文围绕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并从自己做起。
模仿本文,学写能够表述自我观点的议论文。
教学重点1、2、3、熟读课文,反复品味文中句子,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学习本文联系生活的写作方法,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辨能力。
学会体谅他人,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准备1、2、3、解决课文生字词。
了解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了解有关教养的名言和社会新闻。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教养是人类自我精神与品质的升华它,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格调一。
个人有没有教养,决定了周围的人是否愿意同他交朋友;决定了他做事情是否顺利;也决定了他的人生是否能够有所成就。
教养到底体现在生活中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苏联学者、作家利哈乔夫从众多事例的分析比、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去探讨教养的本质。
1二、找观点——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初读课文,学生圈点勾画,找出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引起思考的句子。
作者观点: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分论点:⑴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⑵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⑶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自然。
三、理思路——教养从何而来?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怎样围绕教养去展开论述的?教师明确:作者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由教养转向风度,结合生活实例告诉我们要从自身严格自律,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小组互读,讨论:①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②教养与风度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③作者所举的日常生活中有教养的行为你做到了吗?根据以上讨论,理出本文论证思路,并写在书上。
四、演情景——生活处处皆教养分小组情景表演《:生活中的教养》例:①与家人相处时的教养。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重点)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 论证方法及作用。(难点) 3.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个 有教养的人。
新课导入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 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原毁》韩愈)
视。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现也
形【容随敢机怒应不变】敢随言着的情样况子的。变化灵活机动地
【扭捏作态】扭捏,羞惭的样子。形 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 唠【叨大。发雷霆】暴怒,发泄出强烈的怒
气。 【自吹自擂】 擂,打鼓。意为自己吹 喇叭,自己打鼓。借以比喻自我吹嘘。
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 文艺理论家。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 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 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 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字词正音
恪守(kè) 箴(z言hē
擂 (yǔ
n) (ài)
允诺(nch) ǔ 妨碍(dāo)
造作n(y)àn)
(tíng)
愚蠢(há 絮(j絮í)叨叨
谚语n(g) ān gà)大发雷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l吹éi)自
(jiǎo)
(di矫àn揉)
(mào)
(xún积) 淀 贸然
词语解释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 功 【夫侧。 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
第一层:(13、14)探讨优雅风度的表现。 第二层:(15-18)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的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时间教学内容论教养
部编本语文九年级上册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情感、价值观: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创设
一.导入新课
情景
二.作者介绍。
教师讲解
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学生笔记
新课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
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
1
【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三.字词正音
恪守允诺愚蠢谚语涵养尴尬箴言
妨碍
絮絮叨叨
大发雷霆
汲取
自吹自擂
矫揉造作
积淀
贸然
遵循
自主探究四.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学习第二部分:(2-12)分析讨论真正的教养的表现。
教师辅导学
新知精讲点拨第一层:(2-10)从反面展开论述,列举“无教养”的种种表现。
生自学第二层:(11、12)从正面展开论述真正的教养是什么。
第三部分:(13-18)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指出同伴互助
突破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解决难题
2
疑点第一层:(13、14)探讨优雅风度的表现。
第二层:(15-18)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的准则。
展示交流自学成果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5.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对此,你怎么看?
人往往注重外在的形象,在家里却不拘小节,表现更真实,从家
庭入手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教养,而不仅仅是表象。
第二课时
文本精读
第1段与第2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1段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第2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自然引出下文对“真正的教养”的剖析
3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要何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列举一个男人在外面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具体写出了这个男人在教养上的缺陷。
2.第十段“愚蠢到了极点!”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无教养”之人的厌恶之情。
3.第十二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
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
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说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读的修养“。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
和仪态。
“教养”是“风度”的内在基础“,风度”是“教养”
的外在表现。
总结:
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对比论证。
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
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②举例论证。
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哪些是有教养哪些是无教
4
养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
论教养
利哈乔夫
1.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
板书
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设计
3.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4.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
作业
1. 字词训练(第一课时)
布置
2. 练习册(第16——17页)(第二课时)
教学
反思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