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图与古代中国的亲属制度_吴飞

合集下载

详说古代中国的亲属制度——五服图,为何名为五服?

详说古代中国的亲属制度——五服图,为何名为五服?

详说古代中国的亲属制度——五服图,为何名为五服?五服是一种制度,一种丧葬制度,准确地说就是丧服的制度,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你家里死了人,你穿什么衣服,这个叫五服。

为什么叫五服呢?因为它有五个等级,哪五个等级呢?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要注意的是,斩衰中的衰要念崔,齐衰要念成资崔。

这五个等级有什么区别呢?三大区别:布料不同、做工不同、(穿着)时间不同。

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五个等级的丧服,都是麻布,不是绸缎的,因为要表示哀悼,所以要穿得差一点。

都是麻布,但是麻布有生的,有熟的,斩衰是生麻布,是粗麻布,在做斩衰的时候,不能用剪刀绞,要用刀砍,也就是说在裁的时候用刀砍,即斩。

斩下来以后,不能缝边,就得把那个碎穗子都留出来,就像我们现在穿的很酷的牛仔裤一样,那裤脚都是在上面挖个洞,在现在叫“酷”,但在当时叫做“苦”,表示极其悲痛,这是第一等,叫斩衰。

第二等,叫齐衰,它的特点是什么呢?熟麻布。

从齐衰开始就改熟麻布了,除了斩衰,其他几个都是熟麻布,或者可称之为粗麻布,在制作过程中,用剪刀绞下来,然后缝边,之所以叫齐衰,就是这个原因。

那么,都是用熟麻布去制作齐衰、大功、小功、小功、缌麻,而且它们都需要剪裁,裁完之后要把边给封上,那要怎么区分它们呢?是这样的:齐衰是粗麻布,大功是比较粗的麻布,小功是比较细的麻布,缌麻是细麻布,就是说缌麻的面料最好,又熟又细,所以叫缌麻,就缌麻这个词本身的意义而言,就有细麻布的意思,穿上缌麻,那种悲痛的情绪就显而易见,说明此时心境是及其悲苦的,所以缌麻要留给与死者关系最亲的人穿,那你知道这五个等级怎么穿吗?是这么规定的:斩衰是臣为君,君死了,做臣的穿斩衰;子为父,父亲死了,做儿子的穿斩衰;妻为夫,丈夫死了,妻子穿斩衰。

还有一个特例,服丧的时间最长的是三年,实际是二十五个月,因为古人的数字往往是有水分的,号称三年,实际二十五个月。

齐衰,是父亲死了之后,母亲去世,儿子穿,时间为三年;妻子去世,丈夫穿,时长一年;​祖父母去世,孙子孙女穿,五个月;曾祖父母去世,曾孙曾孙女穿,三个月。

亲属范围与五服制度

亲属范围与五服制度

亲属范围与五服制度
关于中国古代的“亲属范围与五服制度”,我想要给大家讲述一下。

“亲属范围”,是一种将家庭中各类成员按照血缘关系着以分类的秩序。

这种秩序由先祖沿着父子等血缘关系延伸开来,即“祖先、父族、后裔”的
秩序。

在先祖这个级别,包括祖先、从属祖先或外祖父等;而父族就是指祖
先的儿子及儿子的儿子:后裔指的是当代各类家庭成员,即指祖先的子孙枝节。

五服制度,即五史官,是我国古代社会地位划分的机构,属于大型军队
组织。

五服制度始于十六国,但各朝代都有其不同形式,后宋朝、元朝和明
清三朝最为兴盛,宋、元、明三朝的五服是最著名的。

五服分为官服制、士
服制、军服制、工服制和服役制五个部分,主要以非常规的例行性服务,作
为文官、士、军、工和役服务,用以维护社会安全秩序。

亲属范围和五服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规范条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
我国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规定了家庭形式,规定了家庭中每个人的地位,也规定了家庭中每个人的角色,它也在我国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凝聚了
家庭力量,保障了家庭的和睦,把家庭成员团结在一起,为社会全局的稳定
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五服制度的实施,使古代的官员分工更加讲究,以博取大众的支持,朝
廷的权力得以进一步巩固,而宋、元、明这三朝的五服制度最受欢迎,在全
国实行,着实为古代中国制度注入了新鲜血液,是古代先民学习文化和治理
国家的基础。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的“亲属范围与五服制度”,由此可见古代亲属范围
和五服制度,为中国社会规范条例中最重要的部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属范围与五服制度

亲属范围与五服制度

亲属范围与五服制度我国古代法律中有“五服”制度。

所谓“五服”,就是指丧服。

所谓“五服”制度,就是说为父系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定的服制。

具体来说,就是将亲属分成五等,并规定了相应的服丧期限。

古人对于丧服的种类也有严格规定,不同的丧服,适用于不同地位的亲属。

父为长子,次为长孙、若曾孙,其后依此递减。

为臣,若子、侄、昆弟;为平民百姓,若兄、弟、嫂、若夫、若妇;为隶卒,若臣、若子、侄、若同居者;为兵,若孙、若同居者。

每隔若干年,就要改变一次丧服的种类,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礼治秩序逐渐瓦解,父系家长制的一家独尊与嫡长子继承制等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

孔子说过:“礼失而求诸野”,于是提出了“去”、“复”的主张,主张除去不合时宜的丧服种类,以恢复和建立符合封建等级秩序的服制。

西周初年,孔子制定了一套五等丧服制度,规定了三种五服制度。

第一等叫做斩衰,也就是齐衰(为父母服丧三年),第二等叫做齐衰,也就是大功,即为兄弟服丧一年),第三等叫做小功,即为夫妻服丧一个月。

虽然如此,但由于周天子身份高贵,所以实际上只能是两种五服制度并行,这样才显得隆重。

这样,周天子实际上服了三种五服,当时人称之为“亲尽,三年”,后世的皇帝便采取了这种方式,即只服两种五服制度。

《春秋左传正义》中明确记载:“父之于子,东宫西宫,南面北面,服均也;父之于母,斩衰三年,齐衰期年,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缌麻三月。

”就是说儿子对父亲服丧三年,孙子对祖父服丧三年,女儿对外祖父服丧三年,媳妇对舅父服丧三年。

至于文武百官、士大夫,对自己的祖父母服丧一年,曾祖父母、高祖父母、父母、夫都服丧三年,嫡妻对夫服丧三年,继室对前夫服丧三年。

在这里,礼治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

唐代开始,五服制度被列入法典,历朝历代根据不同情况略有增加或减少。

例如宋代最终确定了五服制度,每种五服制度的丧服规定更加详细,大致如下:斩衰三年齐衰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缌麻三月在清朝的法律中,关于服丧的制度更加详细,有服制、齐衰杖期制、女子别嫁从夫、父在为母服期制、女子入门后改从父母、兄弟死别父服制、族人死节叔伯制等。

五等亲属与五种孝服的关系是

五等亲属与五种孝服的关系是

五等亲属与五种孝服的关系是:第一等级亲属——斩衰(读cui)“五服”中最重的丧服。

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

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

根据《礼记.丧服小记》和《清史稿.礼志十二》:属于斩衰级别的亲属包括:1.妻子、妾。

妻子对丈夫属于斩衰亲,丈夫对妻子则不属于斩衰亲,夫妻是不平等的。

妾称自己的男人为家长,妾对家长属于斩衰亲,男人对众妾则不属于斩衰亲。

2.儿子、儿媳。

旧时儿媳出嫁后要从夫姓,所以与公婆的亲属关系属于同一级别。

夫妻无儿,由侄子承嗣的,侄子属于斩衰亲。

3.未出嫁的女儿及出嫁后离婚反家的女儿属于斩衰亲。

已出嫁的女儿属于夫家的人,和生父母的亲属级别降低,不能与兄嫂享有同等地位。

4。

儿子、儿媳、未嫁女行孝的父母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

还包括嫡母、慈母。

嫡母是指父亲的正妻。

妾生之子和父之正妻即使没有抚养关系,也属于斩衰亲。

慈母,是指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比如某人为父亲的三妾所生,但由父亲的六妾抚养,则父亲的正妻为嫡母、三妾为生母、六妾为慈母。

同属一个亲等。

对父亲的其他妻妾则不属于斩衰亲。

5.嫡长子死亡的,嫡长子之长子为承重孙。

承重孙属于斩衰。

现在的斩衰是用手撕扯的粗白布,不缝边,穿在身上用根布条(或草绳)扎紧,头戴白孝帽,下穿粗布裤,足登白布蒙严的黑布鞋。

第二等级亲属——齐衰。

(读jicui)齐衰,是次于“斩衰”的丧服。

用粗麻布制做,断处缉边。

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

服齐衰一年,用丧杖,称“杖期”,不用丧杖,称“不杖期”。

第二等级亲属包括:1. 丈夫对妻子。

不包括对妾,但包括原来为妾,经过扶正仪式晋升为妻的女子。

2.男子及配偶对伯叔父母。

对庶母。

父母的其他妾如同婶母。

对已经离婚的母亲,已经和父亲离婚的母亲不属于自己家族的人,虽有母子之情,亲属关系要降低一等。

父的其他妾的地位如同婶母。

3.男子及配偶对兄弟及未嫁的姊妹。

未嫁女视为自家兄弟,出嫁女属于外姓人,亲属级别降低。

“出了五服不是亲戚”,是何意?五服是指的什么?

“出了五服不是亲戚”,是何意?五服是指的什么?

“出了五服不是亲戚”,是何意?五服是指的什么?“出了五服不是亲戚”,是何意?五服是指的什么?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民的国家,而中华民族则是一个非常重视血缘关系的民族。

中国有14亿的人口,人民向来都是被放在首位,而对于人民的重视,或者说对于血统的重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古人非常重视子嗣,尤其是在一些大户人家,他们向来都认为生尽可能多的孩子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尤其是古代社会非常重视男性,女人也以生下男孩为荣。

男孩的出生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荣耀,而以男性为尊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更是奠定了血统的地位。

一. 古人对于血统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高门大户,都非常重视血统的纯正,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属于自己的男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尤其是男人大多三妻四妾,他们的妻妾也会想尽办法去生男孩,就是因为男孩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一个小小的家庭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家族,依靠的自然是时间与人员的增加,当一个家族发展的越来越大,中间所联系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更多的划分。

如果我们经常看一些古装电视剧,或者读一些古文,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与“五服”相关的字眼。

而且老人常说:“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这是何意,五服是指的什么?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男人的地位越发的出众,后来逐渐形成以男人为天的社会现象。

这个所谓的五服,其实也是根据男性的关系来划分的,虽然依据的对象不一样,但总的而言,划分的方式其实是相同的。

何为“五服”?所谓的“五服”,单单是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好,简单粗暴的理解便是“五种衣服”,不过具体些来理解的话,倒是有一番讲述了。

“五服论”所围绕的核心便是当时的皇帝,以其为中心点来划分亲疏关系,内外分为了5层,最接近皇帝那一层便是和皇家最亲的,以此类推。

在一开始之时,“五服”被划分为甸服、侯服、绥服(宾服)、要服、荒服五大类,但是在后世的发展过程当中,又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意义。

何为同宗九族五服图?

何为同宗九族五服图?

何为同宗九族五服图?过去,大多以父宗为重。

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

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

在中国古代社会,以丧服来表示亲属关系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尊卑关系。

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

“五服”实际指的就是这五种丧服。

即:一、斩衰服,三年,用极粗生麻布为丧服,不缝衣旁及下边,专指给自己的父母亲行孝。

二、齐衰服,期限不等。

用次等粗生麻布,缝衣旁及下边。

期年,指一年时间。

按服丧期限长短,齐衰又分齐衰三年、齐衰杖期(一年)、齐衰不杖期(不执杖,一年)、齐衰五月和齐衰三月不等。

三、大功服,九个月。

用粗熟布为丧服。

四、小功服,五个月。

用稍粗熟布为丧服。

五、缌麻服,三个月。

用稍细熟布为丧服。

缌麻是最轻的服,表示边缘亲属。

亲属关系超出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

古人设计的“同宗九族五服图”很是科学,尤其便于在农村办白事时参考。

一看本家是那一辈,应该穿什么衣服,行什么孝;亲戚有多远,应该穿什么衣服,行什么孝;一查此图就可一目了然。

现在,时代不同了,除农村继续沿用以前的风俗,孝子穿孝服外,城市有的已经不再穿孝服,有穿素衣的(一般以黑色为主)带个孝字,有带白花的,普遍要开个追悼会,向遗体告别,然后火化。

总之,不论何种方法,都是寄托人们的一种哀思。

依吾拙见,人死之后,不管丧事办得再好,何等排场,那都是给别人看的,屁事不顶,无非是浪费些钱财而已。

如果做为子女,真有孝心,就应在老人健在时常回家看看,常在父母跟前转转,唠叨唠叨,尤其是老人病重时多伺候几天,比什么都强!同宗九族五服图。

五服是指哪五服

五服是指哪五服

五服是指哪五服?
五服: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
五服,其实就是家族亲属关系远近的关系!在古代是指五种丧服,后来演变为五辈人,就是五服。

对于一些农村常说的“五服”,其实是指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以父宗为重。

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五服论”则指以天子为核心根据距离和亲疏画五个同心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成为甸服,环绕天子建立起来的列国为侯服,侯服之外为绥服或宾服,其外是要服和荒服。

与五服论相匹配的制度为朝贡,其频率根据亲密程度而大有区别,甸服每日朝贡,侯服按月,绥服按季度,要服按年,而荒服则只朝贡一次
“五服”有4种含义: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曰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

服,服事天子之意。

《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孔:“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

服,五百里。

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

”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

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古代的五服包括哪些成员,舅母、姑父、姨父在不在五服之内

古代的五服包括哪些成员,舅母、姑父、姨父在不在五服之内

古代的五服包括哪些成员,舅母、姑父、姨父在不在五服之内吉雅品顺历史2019-09-17 14:19大图模式封建社会,一人犯罪祸及家属,即通常所说的五服制度。

所谓的五服,就是以丧服等次的轻重来标志亲属亲缘远近、尊卑长幼关系的制度,也称服制。

由重到轻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实行于本宗、外姻亲戚的亲属中。

下面具体来说本宗五服和外姻五服。

大图模式一,本宗五服斩衰,是最重的丧服。

服制是以所穿丧服质料的粗细、做工的精粗以及服丧期的长短,来表示对死者的悲痛哀伤程度差别,以此来表示与死者的远近亲疏等次的不同。

斩衰的丧服质料做工最粗,穿着时间最长,为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主要是子女为父母,子之妻即儿媳为公婆,妻妾为丈夫,所服的丧服为最重之服。

因而子女与父母、儿媳与公婆、妻妾与丈夫,在法律上是斩衰的服制关系。

齐衰,丧服的做工比斩衰要精细一些,按关系远近,所穿丧服有时间长短的区别,还有拄杖、不拄杖的区别,称为“杖期”、“不杖期”,这里的“期”指一周年,“杖期”即服齐衰并拄杖一年,“不杖期”即服齐衰丧服一年,但不拄杖。

凡服齐衰一年的亲属,便称为“期亲”。

齐衰有以下四种,由重到轻依次为:大图模式1,齐衰杖期,服齐衰丧服并拄杖一年,是丈夫为妻,儿子为非生母的庶母、为改嫁之生母等所服之丧服。

2,齐衰不杖期,即不拄杖而穿齐衰丧服一年,如孙子为祖父母,亲兄弟之间,侄为伯叔及其伯叔父母,妾为正妻等,所服之丧服。

以上为法律上的期亲。

3,齐衰五月,穿五个月的衰服,是曾孙、曾孙女为曾祖父母所服之丧服。

4,齐衰三月,是玄孙、玄孙女为高祖父母等所服之丧服。

以上齐衰中,期亲是较近的亲属,如亲兄弟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同父异母和同母异父石有区别的,同父异母算亲兄弟,同母异父在法律上不承认为亲兄弟,这是由重视男性父系血缘的宗法制所决定的。

大功服,做工又细一些,服丧期九个月,文献中常称大功九月。

堂兄弟姊妹之间,同一个祖父的兄弟,民间常称为“一爷之孙”,为法律上的大功服。

五服图(服制总解)

五服图(服制总解)

五服图(服制总解)妻为夫族义服之图义服缌妾为家长族服之图外族母党服图妻党服图三父八母服图为人后者为本生亲属降服之图姊妹服制总解本宗五服图解自本身而上曰父祖曾高自本身而下曰子孙曾元此本宗九族之服制也辑註嫡孙承重无嫡长则以嫡次不以庶长也若长房绝嗣则为立继承重次房无承重之礼为人后之子出嫁之女为本宗之亲皆降服一等惟出嫁女为祖父母曾高祖祖父母及兄之为父后者不降按服有五本之五世亲疏之分而制其等其年月之異虽以恩之厚簿为隆杀然皆法乎天道焉小记曰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礼由心生所不能自己者耳丧有正服义服加服降服四等正服者於情於分背当为之服者如子为父母服斩之类是也义服者亲虽异於所生而春分同则以义为之服如妇为舅姑服斩之类是也加服者本非其所服而礼主於进故自轻以从重如嫡孙为祖父母服斩之类是也降服者情不可杀而分有所制故自重以从轻如女子已嫁为父母降期之类是也斩衰三年凡丧服上曰衰下曰裳衰之为言摧也斩不缉也用极粗生麻布为之其衣旁及下际皆不缉上际缝向外背有负斤反以表其负荷悲哀也用布方七寸缀於领下垂於前当心有衰明孝子有哀摧之心也用布长六寸广四寸缀於左衾之前左右有辟领两腋之下有衽垂之向下状如燕尾以掩裳旁际裳前三幅后四幅缝内向前后不连前作三巾取巾取谓屈其两边相著而空其中也今人竟加斩衰於麻直身上而裳制废矣冠纸糊为材长足跨顶为三细巾取俱向右是为为三襞积用麻绳一條从额上约之至顶后交过前各至耳结之为武武之馀绳垂下为缨结於颐下今世俗用三绵蕊不知何据或曰取其闭耳目声色也腰絰用绳为之两股相交两头结之各存麻本散垂其交结处两旁各缀细绳系之所穿之履以菅草为之其哭杖父用竹取其节外著也父为子之天竹圆象天竹贯四时不变子为父哀痛亦经寒暑不改用母用桐木桐之言同心同乎父其外无节取其节内存上半截圆以象天下半截方以象地然其根皆在下竹桐一也其长与心齐者孝子哭泣无数身体羸瘐病从心起故杖之高下以心为断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五月齐衰三月齐缉也用次等粗生麻布为之而缉其旁及下际同斩衰冠以布为武及礻婴杖用桐木为之不杖者不用履以疏草或麻为之古礼为母服三年而衰则齐者不敢将於父也今制为父母俱斩而齐衰为期年之丧之服矣然不独期年之服齐又有齐衰五月齐衰三月者高曾祖父母与继父母之尊异於常亲故服之数为之降而服制不为之降不敢以卑者之服为尊者服也大功九月大功者以布之用功粗大名之服以九月为物之终也小功五月小功者其而用功细小自大功而降服以五月为阳之终也缌麻三月缌麻鍜治其缕细如丝也古缌麻二字通用以极熟布如丝者为衣乃五服内之极轻者服以三月为季之终也袒免此五服之闰之免音紊服轻於缌其制以布一寸从项中而前交於额又郤向后而绕於髻也凡同五世祖族属在缌麻即为绝服此外皆为袒免亲遇丧葬则服素服尺布缠头不成服也会典云袒免亲遇会丧则男摘冠礻婴女去耳环孙为庶祖母服小功五月乾隆三十九年例谨按本图己身二字兼男女言女出嫁降有服则另专图其己身之子孙云匕则己身专就男言而子孙则又兼言在室之女也下妻为夫族服图之子孙兼在室女言为人后者为所后亲无服制并同此图於本宗则降服本宗之人报服亦应同降然图无明文服制条类内亦惟大功项下为兄弟之子为人后者一条为降服之确据见父母之降服不其他亦难臆推此就为人后者本身言至所生子孙於本身亲属孝服只论所后宗支亲属妻为夫族义服图解辑註妻为夫之姑姊妹皆小功堂姊妹缌麻不分在室出嫁盖降於夫者己多不得再降也辑註后服齐衰杖期内子为嫁母出母不言子之妻同则无服矣或谓母改嫁被出在夫未娶妇之前则无服若在已娶之后则同夫服矣辑註按本宗服图堂姪孙女曾姪孙女在室缌麻出嫁无服而此图内妻为夫堂姪孙女曾姪孙女皆缌麻是言在室者未註出嫁无服特补之汇纂夫为人后者妻於夫所后服属并同此图其为本宗降服除舅姑有专条外馀俱随夫所降之等递减又服制齐衰不杖期项下有继母为长子众子一条由引类推则此图子孙不论是否己出服制皆同子孙妇亦然。

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有句俗话叫:咱是不出五服的亲威。

我国的“五服”制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现代仍有一些地区深受影响,甚至保留了其中一些丧服制度。

《辞源》“五服”解释为:旧时丧服制度,以亲疏为差等,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名称。

礼学记:“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也就是儒家的丧葬制度(就是亲朋好友去世了,你应穿什么衣服)孝服虽然有传承和变异,但基本保持了五等的定制,即:斩衰(音读:斩崔)、齐衰(音读:齐崔)、大功、小功、缌麻。

五服的三大不同与区别1、布料不同;2、做工不同;3、服丧时间不同。

“ 斩榱”(斩衰。

读:斩崔),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

“榱”《说文解字》释为…椽子‟。

…榱‟之言差次也。

自高而下、层次派列如有等衰也。

这里引申为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

布料不同: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本色生麻布制成的;做工不同:是用刀剁成的不能缝边的很粗的生麻布做成的丧服,意思是最亲的人死了,无心讲究,表示悲痛。

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儿子及未嫁女为父、妻对夫、儿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儿子及未嫁女为母亲(含继母)去世(父亲已死),都要服斩榱,一般是服丧时间三个年头(实际为25个月)。

“齐榱”(齐衰。

读:齐崔),是五服中次重的。

布料不同: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

做工不同:可用剪刀剪裁,可用剪刀剪裁、缝边。

已嫁女为父服丧时间一年儿子及未嫁女为母亲(含继母)去世(父亲还在)服丧时间一年;丈夫为妻子服丧时间一年;承重孙之外的孙子、孙女为祖父母服丧时间五个月;重孙子、重孙女为曾祖父母服丧时间三个月;玄孙为高祖父母均遵“齐榱”的礼制,服丧时间三个月。

“大功”是五服中第三重的丧服(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

布料不同: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榱”用料稍细。

做工不同:可用剪刀剪裁、缝边。

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或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姑或已嫁的姐妹、妻子为丈夫的祖父母,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

五服图(服制总解)

五服图(服制总解)

均 辍
庶祖 子父
姪 曾 孙


如本 其生 服亲
属 为

考 之母

解 为仍

任 人从 后本
者 服 皆
服制总解
本宗五服图解 自本身而上曰父祖曾高自本身而下曰子孙曾元此本宗九族之服制也 辑註嫡孙承重无嫡长则以嫡次不以庶长也若长房绝嗣则为立继承重次房无承重 之礼为人后之子出嫁之女为本宗之亲皆降服一等惟出嫁女为祖父母曾高祖祖父母及 兄之为父后者不降 按服有五本之五世亲疏之分而制其等其年月之異虽以恩之厚簿为隆杀然皆法乎 天道焉小记曰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 丧一时也礼由心生所不能自己者耳 丧有正服义服加服降服四等正服者於情於分背当为之服者如子为父母服斩之类 是也义服者亲虽异於所生而春分同则以义为之服如妇为舅姑服斩之类是也加服者本 非其所服而礼主於进故自轻以从重如嫡孙为祖父母服斩之类是也降服者情不可杀而 分有所制故自重以从轻如女子已嫁为父母降期之类是也 斩衰三年 凡丧服上曰衰下曰裳衰之为言摧也斩不缉也用极粗生麻布为之其衣旁及下际皆 不缉上际缝向外背有负斤反以表其负荷悲哀也用布方七寸缀於领下垂於前当心有衰明 孝子有哀摧之心也用布长六寸广四寸缀於左衾之前左右有辟领两腋之下有衽垂之向 下状如燕尾以掩裳旁际 裳前三幅后四幅缝内向前后不连前作三巾取巾取谓屈其两边相 著而空其中也今人竟加斩衰於麻直身上而裳制废矣 冠纸糊为材长足跨顶为三细巾取 俱向右是为为三襞积用麻绳一條从额上约之至顶后交过前各至耳结之为武武之馀绳 垂下为缨结於颐下今世俗用三绵蕊不知何据或曰取其闭耳目声色也 腰絰用绳为之 两股相交两头结之各存麻本散垂其交结处两旁各缀细绳系之所穿之履以菅草为之 其哭杖父用竹取其节外著也父为子之天竹圆象天竹贯四时不变子为父哀痛亦经寒暑 不改用母用桐木桐之言同心同乎父其外无节取其节内存上半截圆以象天下半截方以 象地然其根皆在下竹桐一也其长与心齐者孝子哭泣无数身体羸瘐病从心起故杖之高 下以心为断 齐衰杖期 齐衰不杖期 齐衰五月 齐衰三月 齐缉也用次等粗生麻布为之而缉其旁及下际同斩衰 冠以布为武及礻婴 杖用桐木为之不杖者不用 履以疏草或麻为之 古礼为母服三年而衰则齐者不敢将於父也今制为父母俱斩而齐衰为期年之丧之 服矣然不独期年之服齐又有齐衰五月齐衰三月者高曾祖父母与继父母之尊异於常亲 故服之数为之降而服制不为之降不敢以卑者之服为尊者服也 大功九月

古代民间五服所指的是哪五服

古代民间五服所指的是哪五服

古代民间五服所指的是哪五服什么是民间五服?
五服,是由⽗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以⽗宗为重。

其亲属范围包括⾃⾼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祖⾄⽞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

民间五服指的是哪五服?
本来的五服指的是五种孝服,后来,五服也指代五辈⼈,⽐如在⼭东胶东半岛⼀带,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

就是利⽤上⾯那句话,往上推五代,从⾼祖开始,⾼祖、曾祖、祖⽗、⽗、⾃⼰,凡是⾎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即同出⼀个⾼祖的⼈都是亲戚,从⾼祖到⾃⼰是五代,就成为五服。

五服之后则没有了亲缘关系,也可以通婚。

⼀般情况下,家⾥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参加。

⾎缘关系中五服的计算⽅法:由于古代⼀夫⼀妻,有时有妾,因此,同⽗⼜同母的是⼀服,即所谓“同胞”、“⼀奶同胞”。

同⽗不同母的是⼆服,同祖⽗的是三服,同曾祖⽗的是四服,同⾼祖⽗的是五服。

现代实⾏⼀夫⼀妻制,除⾮⽗亲离婚、丧偶后再婚再⽣育,⼀⼆服之间的区别通常消失,因此计算起来会令⼈困惑,错以为五服就是五代,实际上五服只四代。

从祖⽗开始向上,不再分别妻妾的⼦⼥。

另外,对于长辈及晚辈的称呼实际上也是有相应的说法的。

由⾃⼰开始,上⼀辈为⽗亲,⽗之⽗为祖,祖之⽗为曾祖,曾祖之⽗为⾼祖,⾼祖之⽗为天祖,天祖之⽗为烈祖,烈祖之⽗为太祖,太祖之⽗为远祖,远祖之⽗为⿐祖。

由⾃⼰往下,为⼦,⼦之⼦为孙,孙之⼦为曾孙,曾孙之⼦为⽞孙,⽞孙之⼦为来孙,来孙之⼦为晜孙,晜孙之⼦为礽孙,礽孙之⼦为云孙,云孙之⼦为⽿孙。

五服之亲是哪“五服”

五服之亲是哪“五服”

五服之亲是哪“五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亲情维系感情及社会关系的,通常讲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往往正是出了五服的,五服之内才是跟正苗红的一家人,五服具体指的是哪五服呢?
农村所说的“五服”,指的是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关系较远。

今人以为,这一说,最正确。

今天我们以男性为标准,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五服之内。

首先往上一辈一辈的来,首先是自己的父亲,接下来是祖父,在接下来是曾祖父、高祖父,像六世祖已经超出五服范围之外了。

接下来从自己下一辈算,最近的是儿子,接下来是孙子、曾孙、元孙,六世来孙已超出五服之外了。

长辈就从父亲辈开始,父亲辈的只有同父的叔叔,同爷爷的堂叔以及爷爷辈的族叔三个在五服之内。

爷爷辈的只有爷爷,爷爷的亲兄弟,以及爷爷的堂兄弟为五服族亲,在五服之内。

曾爷爷辈的就只有曾爷爷与他的亲兄弟了,高祖自然就一个人了。

子辈的也类似!
在古时,人们若是有亲人去世,就会进行服丧,根据亲疏关系的
不一样,在穿着的丧服上会有不同,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共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区别辈分,陕西北方多以孝圈点的颜色区别辈分,儿子没颜色,孙子红色,曾孙蓝色等等。

血缘关系中五服的计算方法:由于古代一夫一妻,有时有妾,因此,同父又同母的是一服,即所谓“同胞”、“一奶同胞”;同父不同母的是二服,同祖父的是三服,同曾祖父的是四服,同高祖父的是五服。

以后大家可以依据五服表找到自己的族亲,不再瞎认亲戚了!关注小编从此不迷路!。

五服制度名词解释

五服制度名词解释

五服制度名词解释五服制度简介五服制度是古代中国礼制中的一种重要制度,用来规范人们在悼念死者时的服饰和行为。

根据不同的亲属关系,人们需要穿戴不同的服饰和实施相应的悼念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尊敬。

五服制度的五种服饰1.孝服:指子女悼念父母时所穿的服饰。

通常是黑色衣物,如孝衣、孝巾等。

孝服以黑色为主要色调,象征沉痛悲伤之情。

–例子:在中国古代,孝子孝女在父母去世后,会穿上黑色的孝衣,悬挂白色孝巾,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2.丧服:指除子女悼念父母外其他近亲属悼念时所穿的服饰。

丧服分为三种,一等丧服、二等丧服和三等丧服。

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穿戴的服饰也有所不同。

–例子:一等丧服通常是深色的服装,如灰色衣物。

二等丧服则是中性色调的衣物,如白色、浅灰色。

三等丧服则是浅色的服饰,如淡粉色。

3.外戚服:指夫妻外戚之间相互悼念时所穿的服饰。

外戚服通常是紫色的衣物,象征尊贵和权威力量。

–例子:在古代,夫妻外戚之间在对方去世时,会穿上紫色的服饰,以示哀悼和对亲属的尊重。

4.臣服:指君臣之间相互悼念时所穿的服饰。

臣服通常是青色的衣物,寓意忠诚和奉献。

–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当君主去世时,臣子们会穿上青色的服饰,表示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哀悼。

5.友服:指朋友之间相互悼念时所穿的服饰。

友服一般是白色的衣物,象征纯洁和祥和。

–例子:在现代社会中,朋友之间在丧失亲人的情况下,可能会穿上白色的衣物,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友情的怀念。

结语五服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项重要礼制,通过规范悼念仪式和服饰的使用,人们可以向逝者表达哀思和尊重。

在现代,虽然五服制度的实施已不如古代那样严格,但其仍然影响着人们对悼念和哀悼的方式和态度。

五服制度名词解释

五服制度名词解释

五服制度名词解释五服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礼制,也是古代中国所倡导的一种伦理道德规范。

五服制度分为父服、君服、夫服、兄服和子服,主要规定了人们在不同身份和社会角色下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首先,父服是指子女对父亲的尊敬和依从。

在这个制度下,子女应该恭敬父亲,听从父亲的教诲和指引。

父亲是家庭的主导力量,子女应该尊重父亲的意见和决策,同时也要遵守父亲所制定的家规家训,以维护家庭的和谐和秩序。

其次,君服是指臣民对君王的忠诚和顺从。

在古代中国,君王被视为人民的天子,人民应该对君王表示敬意和服从。

臣民应该忠心耿耿地为君王效力,遵循君王的政策和指令,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做出贡献。

夫服是指妻子对丈夫的恭敬和依从。

在这个制度下,妻子应该听从丈夫的言行,并尊重丈夫的决策。

妻子应该保持贞洁,照顾好家庭的一切事物,为丈夫和子女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

兄服是指弟弟对哥哥的敬爱和服从。

兄弟是家庭中的关键成员,弟弟应该尊敬哥哥、从哥哥那里取得指导和保护。

哥哥应该关怀弟弟的成长和发展,为弟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行为标准。

最后,子服是指子女对长辈的尊敬和侍奉。

子女应该尊敬长辈,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无论是父母、祖父母还是其他长辈,子女都应该对他们服从和尊敬,尽心尽力去照顾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五服制度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这个制度体现了尊卑有序、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规范。

通过遵守五服制度,可以有效地调节家庭和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五服制度逐渐淡化,人们对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认知和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尽管五服制度在今天的社会中已经不再被普遍遵守,但它依然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社会风俗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较而言,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但我们仍可以从五服制度中汲取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和启示,以构建一个和谐、宽容、友爱的社会。

农村人常说的“五服”指的是什么?五服如何区分?看完您就懂了

农村人常说的“五服”指的是什么?五服如何区分?看完您就懂了

农村人常说的“五服”指的是什么?五服如何区分?看完您就懂了原创乡村黑嫂 2019-10-05 17:13:55以前的农村,一个村的闺女很少嫁一个村的小伙,现在不那么严了,但是现在一个村里同姓的结婚还是禁止的。

为什么会禁止呢?是因为一个村子并不大,同姓之间,向上追的话,多半会追到同一个祖宗。

五服在这里展现了约束力,不管是结婚还是丧葬,都是一种很重要的区分方式。

五服这个词,在农村出现得非常频繁,不管是老人聊天还是办什么事,五服,三服都会经常性的出现,时间久了我们就习以为常,但不少人却是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很多人知道这样可以区分自己人和外人,但很多人又不知道具体如何区分。

所有人知道这是指农村一个家族之内的关系,可这个关系图是怎么区分的?还有就是只有农村人这样说吗?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看电视时,会看到皇帝一怒之下要诛人九族,这里的这个九族,也就是五服。

那么这是怎么来的呢?又如何区分呢?其实,最初的区分和婚姻没有多大关系,是由丧葬发展而来,咱们在下面一一说明。

一、具体由来在古代时,其实分着“内五服”和“外五服”。

内指的是男性关系,并且只统计男性关系。

外五服则统计女性。

但多数时候,这个都以男性五服为准。

如果按照男性五服来算,这种关系分别是:老老爷、老爷、爷爷、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这样九代人之内称五服,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有的人称帝后,最多会向上追到自己高爷爷那辈,再向上就出了这张关系网。

下面则到玄孙辈,这样连自己在内,一共是九代男性,共称为五服。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一旦被诛九族,这将会是多大的一个杀伤面。

等于是把整个家族给杀绝了,因为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可以向外扩张出不少人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古代说某人被诛九族后为什么会死那么多人,并不是他家里人多,而是向外扩散的面太广,这样涉及到的人就多。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丧葬时的区分方法,但其实这样说并不准确,这样说是本末倒置的,其实准确来说,丧葬催生了这个概念。

人们常说的“出五服”,你知道是哪五服吗?

人们常说的“出五服”,你知道是哪五服吗?

⼈们常说的“出五服”,你知道是哪五服吗?⼤家都会有听家⾥的长辈们说,某⼈在“五服”内,谁谁谁“出五服”了,⼈们经常会以“五服”来衡量⾎缘的亲疏远近,那你知道吗?我们常说的“五服”,最早指的是“五个等级的孝服”。

我国封建社会是由⽗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宗为重。

其亲属范围包括⾃⾼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由⾼祖到⽞孙的九代⼈,⼈们常将其称之为本宗九族。

⽽古代的丧服制度规定,凡是在本宗九族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和旁系的亲属,有服亲属,死为服丧。

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服。

下⾯来说说五个等级的五服:⼀等孝服斩缞(cui),是⽤最粗的⽣⿇布⽽制成的,断处外漏,不缉边。

丧礼中:⼦与未嫁⼥为⽗母丧服,承孙为祖⽗母丧服,妻为夫丧服,服丧期限为三年。

⼆等孝服齐缞,是⽤粗⽣⿇的布来制成的,剪断出缉边。

丧礼中:为祖⽗母服丧期限为⼀年,为曾祖⽗母服丧期限为五个⽉,为⾼祖⽗母服丧期限为三个⽉。

三等孝服⼤功,是⽤熟⿇布来制成的,⽐“齐缞”要稍细。

丧礼中:为伯叔⽗母、及堂兄弟、未嫁堂姊妹,服丧期限为九个⽉。

四等孝服⼩功,是⽤较细的熟⿇布来制成的,为从祖⽗母、堂叔伯叔⽗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外祖⽗母、母舅、母姨,服丧期限为五个⽉。

五等孝服缌⿇,是⽤最细的熟⿇布来制做成的,为从曾祖⽗母、族叔伯⽗母、族兄弟姊妹、表兄弟、岳⽗母,丧服三个⽉。

这就是我国古代施⾏了两千多年的丧服制度,以最粗的⽣⿇布到最细的熟⿇布,来区分五个等级差别,也标志了宗族之间⾎缘关系的亲与疏、尊与卑的差异,也就是⼈们常说的“出五服”。

关于“五服”的婚姻规定:在我国宋代时,婚姻制度规定:禁⽌五服以内的亲属结婚,但对姑舅、两姨兄弟姐妹的结合并不禁⽌。

⽽到了现代,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亲属以及三代以内的旁系⾎亲禁⽌结婚,⽽直系亲属指的是⽗母⼦⼥之间,祖⽗母、外祖⽗母与孙⼦⼥、外孙⼦⼥之间。

为什么出了“五服”,才不是亲戚?那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

为什么出了“五服”,才不是亲戚?那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

为什么出了“五服”,才不是亲戚?那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往前几百年,大家都是一家人,这是一种常见于民间的说法,虽然大家现在的姓氏不同,居住地也不同,但都是从同一个祖先衍生下来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亲戚。

那么该如何判断两个人是不是亲戚呢?除了常规的检查遗传基因、验血和查族谱等方式外,还有一种判断方式,那就是“五服”,如果两人出了五服,即使姓氏相同,也不再是亲戚,而是普通朋友,那么五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五服在结婚的时候,国家要求三代血缘关系内不能结婚,这就是近亲不得结婚的来由,以前虽然没有检查血缘的方式,但对于近亲结婚也有自己的判断方式,那就是“五服”。

所谓“五服”,是指五种不同的丧葬麻衣,在我国举办葬礼的时候,到场的人都会穿着白色麻衣,但其实这种麻衣分为五个种类: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万万不能混淆。

和死者关系最为亲近的人,他们所穿着的麻衣叫做“斩衰”,这种麻衣的特点是没有任何的剪裁和修饰,看起来就像是一块白布直接撕扯开的,而且还有大量的线头裸露在外,在有的地区斩衰甚至都不是衣服的样子,而是直接一块白布批在身上,用绳子系起来。

这种麻衣所表达的意思是大家心情沉重,没有心思来准备麻衣,在葬礼上,穿着麻衣的一般是死者的直系亲属,例如配偶、子女、兄弟等。

第二种麻衣叫做“齐衰”,齐衰与斩衰的主要区别在于齐衰的衣服是经过修剪的,不会有裸露在外面的线头,整体也是标准的衣服版型,同时齐衰也是葬礼上最常见的麻衣,穿着者多位死者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亲属,姑姑、婶婶等二代亲属。

而“大功”、“小功”的穿着讲究就没有那么多了,不是死者亲属但和死者关系较为亲密的人,多选择这两种麻衣,例如死者生前的一些朋友,家人的朋友等,都会选择大功和小功。

整体来说,大功和小功的布料和剪裁会更加得体,因为这是主要面对外界的麻衣,穿着者很多。

至于最后一种“缌麻”,本质上与前四种麻衣又有所区别,“缌麻”已经不是一件完整的衣服,而是类似坎肩的一种衣物,很多前来吊丧的人都会选择缌麻穿着,因为这种麻衣可以直接套在现有的衣服外面,在葬礼上负责仪式的人,大部分也会选择缌麻。

五服制名词解释

五服制名词解释

五服制名词解释
五服制是指在中国古代社会,对于不同亲属死亡时的服丧期限及着装规定的制度。

根据古代儒家的伦理思想,五服制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的服丧期间和着装方式。

第一服为“孝服”,指儿子为父母哀悼之时的服丧期间和着装。

儿子一般要在父母去世后三年之内穿戴灰色衣服,加上特殊标志,以示哀悼。

第二服为“丁服”,指兄弟为兄弟哀悼的服丧期间和着装。

兄弟一般要在亲兄弟去世后三年之内穿戴黄色衣服,加上特殊标志。

第三服为“庶人服”,指其他亲属为亲戚哀悼的服丧期间和着装。

亲属一般要在去世后的一年之内穿戴黑色衣服,加上特殊标志。

第四服为“外戚服”,指妻子为丈夫哀悼的服丧期间和着装。

妻子一般要在丈夫去世后三年之内穿戴白色衣服,加上特殊标志。

第五服为“夫人服”,指妻子丧偶哀悼的服丧期间和着装。

妻子一般要在丈夫去世后三年之内穿戴纯白色衣服,加上特殊标志。

五服制在古代中国被视为一种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和对亲情的尊重的仪式。

它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体道德教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家族、
亲情和孝道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⑦ 在传 统 中 国 最 为 完 备 的 《 而确定其法律责任 。 唐 律 疏 议》 中, 这 一 原 则 得 到 了 更 ⑧ 唐 代、 宋 代、 明 代 都 曾 对 丧 服 制 加完善的贯彻 , 以后历代 法 律 都 沿 袭 这 一 传 统 。
① ② ③ ④
:B C l a u d e L e v i S t r a u s s, T h e E l e m e n t a r S t r u c t u r e s o K i n s h i o s t o n e a c o n P r e s s, - y f p,B 1 9 6 9, . 3 3 1 3 3 2. - p p — — 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再反思 》 ,《 吴飞 :《 从丧服制度看差序格局 — 开放时代 》2 0 1 1 年第 1期。 ,《 ,北京:商务印书馆, 沈文倬:《 汉简 〈 服传〉 考》 菿闇文存》( 上) 2 0 0 6年,第3 0 7页。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 丁凌华 :《 五服制度与传统法律 》 0 1 3年,第1 2 2—1 2 3 页 ; 林素 — —以 〈 , 台 北: 文 津 出 版 社, 英: 《 丧 服 制 度 的 文 化 意 义— 仪 礼 · 丧 服〉 为 讨 论 中 心》 〈 ,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仪礼 · 丧服 〉 考论 》 2 0 0 0 年 , 第4 8 4—4 9 8 页 ; 丁鼎 :《 2 0 0 1年,第1 8 4页。
《 、 ③ 法国葛兰言与列维 -斯特劳斯关于亲属制度的研 究 , 都 参 考 了 五 中国亲属制度 》
北京大学法治 研 究 中 心 丽 达 研 究 基 金 ” 提 供 支 持 。 感 谢 匿 名 评 审 专 家 的 修 本研究由 “ 改意见 。 ① ② ③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4 王国维 :《 殷周制度论 》 观堂集林 》 卷 1 0 2 0 0 4年,第4 5 1 8 0页。 , 陈 其 泰、 郭 伟 川、 吴承仕 :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者对于丧服应认识的几个根本观念》 , 北京 : 学苑出版社 ,1 周少川编 :《 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 》 9 9 8年,第3 2 2页。 , ,M :H H a n i F e n T h e C h i n e s e K i n s h i S s t e m, C a m b r i d e a s s.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g g y p y , ; : 《 》 , , : , 冯汉骥 中国亲属称谓指南 徐志诚译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P r e s s1 9 4 8 1 9 8 9 年,第1 7页。 ·1 6 2·
⑤ 在经学体系中也占有 更加细密的整合 , 是关于亲属 关 系 的 一 套 非 常 完 备 的 体 系 ;
重要的地位 。 所以曹叔彦说 :“ 天道至教 , 圣人至德 , 著在六经 , 其本在礼 , 礼有五
⑥ 随着汉代经学的展开 , 特别是在马融 、 郑玄 、 王肃系统地诠释了 ” 经 , 本在丧服 。
中国社会科学 2 0 1 4 年第 1 2期 ① 度做出较大 的 调 整 。 明 清 两 代 , 经 过 调 整 的 五 服 图 直 接 进 入 了 朝 廷 《 会 典》 中。
因此 , 对丧服制度和五服图 的 研 究 在 历 代 都 是 显 学 , 出 现 了 很 多 著 作 。 当 然 , 对 丧 服的经学研究和礼法设计只是 精 英 大 传 统 中 的 产 物 , 民 间 小 传 统 在 执 行 时 , 总 会 有 进一步的调整 。 比如 , 丧服制度中不仅有子 对 父 母 和 其 他 尊 亲 属 的 丧 服 , 而 且 有 父 母对子和其他卑亲属的丧服 , 但 在 民 间 实 际 的 丧 服 制 度 中 , 往 往 仅 有 对 尊 亲 属 的 丧
五服图与古代中国的亲属制度 ① 费孝通 的 “ ② 服图 。 差 序 格 局” 概 念 也 和 五 服 图 的 制 作 原 则 有 非 常 密 切 的 关 系。 ③ 近 些 年 来, 丁 凌 华、 丁 鼎、 林 素 沈文倬对武威汉简的 研 究 , 更 是 要 借 助 五 服 图 。 ④ 可 以 说, 五 服 图 也 是 现 代 学 者 了 英等对传统中国礼制的研 究 也 都 用 到 了 五 服 图 。
⑤ ⑥ ⑦ ⑧
关于丧服所体现的亲属制 度 与 《 尔 雅 · 释 亲》 中 亲 属 制 度 的 关 系,可 参 考 冯 汉 骥 的 详 细讨论 。( 参见冯汉骥 :《 中国亲属称谓指南 》) , 南林求恕斋刊本 ,1 ,第1页。 张锡恭 :《 丧服郑氏学 》 序” 9 2 3 年 , 曹元弼 “ 关于 “ 准五服以 制 罪 ” 的 详 细 讨 论 , 参 考 丁 凌 华 在 《 五服制 度 与 传 统 法 律》 ( 第1 9 0 页 ) 中的论述 。 , 北京 : 法律出版社 ,1 参见长孙无忌编 :《 唐律疏议 》 9 9 9年。 ·1 6 3·
五服图与古代中国的亲属制度

吴 飞
摘 要 : 丧服制度与传统中国的亲属制度有密切关系 , 五服图是理解丧服制度 的必备工具 。 要深入理解中国的亲属制度 , 就要深入研究丧服图的制度原理 。 作者 对比元代龚端礼记载的鸡笼图 、 宗枝图以及朱子学派的宗枝图 , 发现菱形宗枝图的 重心在右上部男性尊长部分 , 体现的亲属制度是以尊统亲 、 宗枝之间递减降杀的结 构 。 鸡笼图是对宗族血缘关系的直观概括 , 而宗枝图是对这种血缘关系更抽象的表 述 , 从丧服制度的计算方式中 , 可以深入思考中国亲属制度的特点 。 丧服制度对于 理解中国传统社会和法律的基本精神 , 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 丧服制度 宗枝图 五服图 亲等计算 ) 。 作者吴飞 , 人类学博士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 北京 1 0 0 8 7 1
一 、 问题的提出
从中国现代社会科学早期以来,一 些 国 内 外 学 者 逐 渐 认 识 到,丧 服 制 度 是 理 解传统中国社会和宗族制度的重要入手点,而 五 服 图 则 是 理 解 丧 服 制 度 的 基 本 工
① 吴承 具。王国维的 《 殷周制度 论》 对 宗 法、 丧 服、 宗 庙 的 研 究 仍 有 重 要 意 义; ② 在 海 外 的 中 国 研 究 中, 冯 汉 骥 在 美 国 期 间 所 写 的 仕曾讨论五服制度的文化 意 义 ;
பைடு நூலகம்
丧服制度后 , 它成为郡县时代 规 范 亲 属 和 社 会 关 系 的 一 套 新 制 度 。 比 如 废 除 繐 衰 , 取消诸侯绝服 、 降服等许多规定 , 修正不二 嫡 的 宗 法 原 则 。 自 魏 晋 以 降 的 历 代 法 律 以 “ 准五服以制罪 ” 为第一准则 , 即根据五 服 关 系 来 确 定 人 们 之 间 的 亲 等 关 系 , 进
解传统中国亲属制度 、 人际关系 、 民俗文化的必备工具 。 但现代学者对五服图和丧服制度的研究多仅限于使用,很少深入分析五服 图的制作原理。因为传统上所用的菱形 《 五服图》 看上去清晰简洁,一目 了 然, 人们既没有思考丧服制度能否以其他的图表画出来,也很少想过,以这样的方 式表述亲属关系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五服图中所反映的中国亲属制度的特点 究竟在哪里。本文从汉宣帝提出的一个问题开始,比较通用的菱形五服图、汉 代王章所画的鸡笼图以及朱子学派的宗枝图,从五服图的制图原则入手,以窥 丧服制度背后的亲属关系,并进而探讨中国宗法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的 独特原则。 丧服制度起源于西周宗法制度 , 对 《 尔雅 · 释 亲 》 中 相 对 粗 疏 的 亲 属 称 谓 作 了
二 、 五服图考
, ⑤ 从最中间 最常见的菱形 《 本宗九族五 服 图 》 ( 图 1, 下 文 称 为 “ 宗 枝 图 ”) 的己身开始 , 斩衰 、 齐衰 、 大 功 、 小 功 、 缌 麻 五 种 丧 服 层 层 外 推 , 左 右 上 下 四 部 分 两两对称 , 似乎构成了亲属关系 的 一 个 同 心 圆 结 构 , 从 中 很 容 易 看 出 费 孝 通 所 说 的 差序格局 。 在现存的资料中 , 最早的菱形宗 枝 图 出 现 在 黄 榦 《 仪 礼 经 传 通 解 续》 的 丧礼部分和杨复的 《 仪礼图 》 中 。 宋代以 降 , 特 别 是 明 清 , 官 方 和 民 间 都 广 泛 使 用 这一五服图 。 但这种五服图究竟起源于何时 , 却并不明确 。
, 上 海: 明代宗枝图参见 《 大明会典 》 卷 1 续修四 库 全 书 》 2 0, 影印明万历内府刻本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3年,第7 9 1册,第5 8—5 9页。 ② ,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论 文 ,1 陈封雄 : 《 一个村庄之死亡礼俗 》 9 4 0 年。 西 方 汉 学 家 ,C 关于 仪 式 多 样 性 的 研 究 , 参 见 D o n a l d S. S u t t o n, R i t u a l u l t u r a l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R a n d O r t h o r a x i n C h i n a e c o n s i d e r i n J a m e s L.W a t s o n s I d e a s, o d e r n C h i n a, "M p y g v o l . 3 3, n o . 1, 2 0 0 7, 2 1; M i c h a e l S z o n i, C l a i m s a b o u t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3 a k i n M - y p p. g : a n d O r t h o r a x i n L a t e I m e r i a l C h i n a R i t u a l s a n d C u l t s i n t h e F u z h o u R e i o n i n L i h t p y p g g o f W a t s o n s T h e o r i e s, M o d e r n C h i n a, v o l . 3 3, n o . 1, 2 0 0 7, 7 1. . 4 7 " - p p :《 》 , : , , —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1年 第3 3 0 3 4 8页。 ③ 瞿同祖 , 张 建 国 、 李 力 译 , 北 京 : 法 律 出 版 社 ,2 中 国 家 族 法 原 理》 0 0 3 年, 第 ④ 滋贺秀三 : 《 1 0 4—1 0 9页。 , 影印元杭州路儒学刻 龚端礼 : 《 五服图解 》 ⑤ 标准的宗枝图 , 这里采用龚端礼的画法 。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本 ,《 续修四库全书 》 0 0 3年,第9 5册,第1 1 2 页) ·1 6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