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附导学案)
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第1课时人的消化系统教学目标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记住消化的概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消化的概念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合作教具试管、碘酒、馒头、消毒棉絮、温度计、清水、热水等教学内容教法,学法问题引入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份?2.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
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明确目标授课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回忆自己在进食时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口腔仅仅起到嚼咀食物的作用吗?下面我们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请一位同学吃馒头,但不能白吃,要求慢慢地嚼咀,细细地体味。
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
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回答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消化吸收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牙齿、舌、唾液腺牙齿嚼咀,舌搅拌,唾液腺分泌唾腺,能湿润食物。
学生活动口中有点甜。
学生思考,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并与唾液有关。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提醒:探究中的“提示”部分演示请××同学谈谈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并解释。
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变化?哪个试管内的淀粉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既然牙齿这么重要我们怎样进行保健?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
麦芽糖有甜味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
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消化呢?阅读教材P29-30消化的概念。
补充: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只有大分子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而水、无机盐、维生素则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1
2
唾液/清水
牙齿的咀嚼与舌头的搅拌
三、制定计划:完善计划:
试管
1
2
3
初订计划, 设计单一 变量对照 实验
唾液/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牙齿的咀嚼与 搅拌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舌头的搅拌 学习活动
搅拌
不搅拌
二
三、制定计划:实验准备
认真阅读教材,弄清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报告 C 部分
三、制定计划:完善创新方案
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 课件,班班通, 图片
教学环节
教学素材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展示馒头图片。 提问: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尝一尝
第一块快速吃完馒头块。
导入
提问:你吃出了什么味道?
认 真 思 考 视频导入, 展示视频
在口 腔
趣。
中的变
活动一:自学课本
化
(一)带领学生自学课本“馒 P27-28,注意课本的提
培养学生自
头 在口 腔 中 的 变 化”的实 示,理清课本实验设计 学 能 力 和 表 达 能
验,分析设计思路。
思路。
力。
活动二:课前小组
(二)让学生小组合作课前 讨论完成活动二的改
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让学生展示 进实验的问题,课堂派
总结学生
示
发言
小结:
1、根据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馒头变甜与
独立思
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展示图片 考 , 回 答 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评练习成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概念图、流程图等形式,梳理消化和吸收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消化和吸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设计一份符合自己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健康食谱,要求包含早餐、午餐和晚餐,并在食谱中注明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图片等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梳理消化和吸收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4.设计相关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选择一种食物,了解其消化和吸收过程,通过绘制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5.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人或朋友解答一个关于消化和吸收的疑问,并将解答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6.阅读一篇关于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文章,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业布置要求: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二节消化与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与吸收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节消化与吸收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二、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动手等能力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新课学习知识应用拓展知识课堂反思课堂小测验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和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文字“食物究竟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发生变化呢”作为导言。
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探究的愿望;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让学生表演小品(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口腔、胃、小肠、大肠、肝脏等器官),再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环节。
2.新课学习根据小品内容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则是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理解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板书设计: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口腔食道胃(吸收水,酒精)消化道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1、消化系统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肛门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肝(分泌胆汁)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肠腺(分泌肠液)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淀粉口腔唾液淀粉酶麦芽糖小肠酶葡萄糖蛋白质胃胃蛋白酶多肽酶小肠氨基酸脂肪酶小肠甘油、脂肪酸。
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课题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
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目标
认同小肠的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二、教学难点 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本节第一个学习任务是“食物的消化”,包括消化的概念、消化系统
的组成、食物消化的过程及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在编写过程中遵
图示,回答问 学习情境,引 题。师生共同 导学生积极主
【提问 1】 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总结:消化系 动学习知识。 统由消化道和
第3页共6页
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
口腔、咽、 不同的消化腺所分泌的是何种 器官,消化腺
消化液?
包括唾液腺
(唾液)、肝(胆
汁)、胰(胰液)、
第一课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 第二课时: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分组,4 人一组,并选出小组长。
二、教师准备 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报告、准备教学中使用的相关
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2页共6页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由本节 “想一想,议一议”设计的情
第1页共6页
具有一定的收集资料和资料分析的能力,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 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小肠适 于吸收功能的形态结构特点等知识不了解,对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的探究活动缺乏相应的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三、设计思路
(完整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完整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食物的消化过程,通过学生实验:了解口腔对淀粉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作用,通过分析与讨论:了解胃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通过演示实验:了解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最后,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第三部分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重点:(1)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2)小肠内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教学难点:(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2)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举出生活中可见的例子:有些人经常吃一些营养含量高的食物也吃不胖,有些人天天粗茶淡饭都胖,是什么原因?【教师活动】出示PPT,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能提出问题:1 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2 食物是通过哪些器官消化的?3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最终到了哪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活动】根据以掌握的知识自己试图找到答案,即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经过消化道消化后,最终进入血液,成为组成人体的一部分。
【教师活动】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板书】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二)探究过程I【教师活动】想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应该先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板书】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出示消化系统图示。
学生辨认各器官的名称及位置,通过预习说明各部分的生理功能。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与吸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与吸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及主要消化腺的组成、位置及功能;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4.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技能目标:1.观察小肠结构的活动,解释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2.养成实验的设计、实际操作及科学探索的能力;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注意口腔卫生、保护消化系统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常见消化系统病症,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A.小肠的结构与功能;B.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
三、教学方法1、探究学习法;2、观察法;3、归纳法。
四、课型与时间1、课程类型:新课。
2、授课时间:2课时。
五、教学活动设计:引那这条流水线从上到下会设有哪些我们将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
液的量可达到多少吗?大家可以大胆猜量筒、橡皮塞、滴管、小刀、脱脂棉、镊(请同学自由发言):问且小肠还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主学习六、板书设计7.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的概念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二、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分泌消化液)唾液胆汁胰液胃液肠液胆囊三、口腔内的消化: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切割和研磨;舌头的搅拌化学性消化: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教学反思:。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人体消化器官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常见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及暴饮暴食对消化器官的危害。
2.教师准备:“口腔的消化”和“观察小肠结构”实验的用具。
3.口腔及消化系统的模型或挂图。
4.动画视频: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
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生:消化吸收。
揭示课题:消化和吸收二、自主体验,探求新知1.消化系统的组成:师:演示制作的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的课件。
请说出下列结构的名称?(使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生:回答……师: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生:牙齿、舌、唾液腺。
师:回忆自己在进食时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生:牙齿咀嚼,舌搅拌,唾液腺分泌唾液能湿润食物。
师:口腔仅仅起到咀嚼食物的作用吗?下面我们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师:请一位同学吃馒头,但不能白吃,要求慢慢地咀嚼,细细地体味。
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
生:口中有点甜。
师: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思考,馒头变甜是否因为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师: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并且这个变化与唾液有关。
师:下面我们来制订计划,在制订之前先看一看提示。
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方案,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生:小组讨论并设计探究计划。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 鲁科版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曲线图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学会设置变量,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三、教学难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四、教学方法: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平台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五、课前准备:
1、预习卡片、“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2、探究“唾液的作用”有关的仪器和材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设计实施探究实验→汇报探究结果→讨论探究收获→设问练习→简结转新。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施金华教学目标:1.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
2.通过观察消化系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3.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功能作用。
教学难点:消化系统的运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1.不吃饭有没有力气参加体育活动?2.吃了饭却拉肚子,是否有力气进行活动?3.怎样才有力气?学生思考回答,从回答中感受:生命活动中的力气来自于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板书: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二、什么是消化?通过回顾上节内容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从中总结出消化的定义。
三、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①创设情景:一块饼干进入人体后的去向如何?学生回答,对消化道有个初步的理解。
②学生活动:观察课本P32图IV-2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思考饼干进入人体后正确的去向。
③师生互动:观察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深入认识消化道的各个器官④学生活动:归纳并记忆消化道的组成2.消化腺①质疑:是不是只由消化道就可以独立完成消化呢?(学生思考、回答)②学生活动:阅读书本P32图IV-2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认识各个消化腺,并识记各个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③师生互动:观察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深化学生对消化腺的认识④归纳消化腺的组成⑤学生活动:“看谁记得牢”——消化道、消化腺的组成以及各个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四、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提出问题:消化道起始于哪里?(空腔)这里有什么结构,各发挥着怎样的作用?2.师生一起通过实验设计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思考: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除了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其他的消化液中有酶吗?4.通过小故事“西瓜子一天历险记”让学生加深食物的消化过程。
学生回答,师生互动。
五、小结及巩固练习。
(完整版)《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教材分析作变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要不断地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进行各项生命活,本章教材就围绕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进行了阐述,并对膳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介绍。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突破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及学法指导首先复习上节课知识,由营养物质逐步过渡到如何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导入新课时,通过联想引入,这样导入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望.由消化系统的组成入手,渐进式了解消化道、消化腺及各自的生理功能,同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逢适应的的生物学观点.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然后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及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归纳形成统一认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书中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学生准备:收集动物的小肠.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复习问题结合教材进入概括习消化系统.出示模型和消化系统构成图,明晰几个问题:1.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2.指出自己的胃、小肠、肝脏的位置.3.找出最膨大和最长的消化器官各是谁?归纳: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过程识记:消化腺及功能消化道与消化腺的联系归纳重点分析讨论:胃阅读书中材料自学研读小肠归纳小肠的特点及作用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播放胆汁乳化视频讨论:胆汁对油起了什么作用?这种作用有何意义?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读书总结出三在营养素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什么?消化系统小总结过渡:食物进行消化,那么是在什么场所吸收的呢?观察书中或多媒体图片知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总结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进行实验并读书知小肠结构与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分组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结构?这些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小总结: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板书设计: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二.食物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三.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物营养成分的种类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经过上一学期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因为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本节课通过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结构和功能是互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反应热烈,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所以理解起一些化学反应有一定难度,所以学生真正完全掌握,还需一定的时间.本节课内容多,难度大,时间把握就比较难,这是本节课很大的不足.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并且自己也应细研教材,不断创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讲解详略得当.附:参考答案练一练:1.口腔 2.不是 3.胃 4.小肠 5.B课时反馈:1.D 2.C 3.D 4.C 5.C 6.消化道消化腺 7.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8.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2.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
3.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生理调节机制;
4.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参考课本、查阅资料、分享生活经验等。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悟。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消化和吸收知识点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练习题包括:
1.判断题:关于消化酶的作用机理和分泌部位;
2.选择题:关于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
3.填空题:关于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生理调节机制;
4.简答题:分析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消化和吸收知识。首先,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重点知识点,如消化酶的种类、作用机理、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消化酶的作用和特点。
-通过观察消化系统模型、实物标本及图片,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通过实验、动画和案例,让学生掌握消化酶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分泌部位,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持消化系统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
-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关注身体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模型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1)教学案 编号:
主备:XXX 审核:XXX (第4周星期三) 姓名:_____________ 班别:一( )班
一、【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课前小测】 (每空1分,共5分) 小测得分:( )
1、食物中含有 、脂肪、蛋白质、 、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蛋白质既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 。
其中 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一般作为备用能源物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
三、【新知预习】阅读P29-33页,并完成以下习题。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是由 和消化腺组成的;
2、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其中________是最膨大的部分, 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3、消化腺可分为:位于 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 和胰腺;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 和肠腺。
(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 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它们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四、【课堂练习】
1、一位同学吃西瓜,不小心将一粒
西瓜子咽了下去。
这粒西瓜子在他
的体内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吗?
(请同学们一起来描述一下)
8
①
2、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文30-31页)
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 3小块。
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牙齿的和舌的,可使食物从大变小,以便消化。
脂肪和蛋白质在口腔中不被消化,而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2)淀粉遇碘液变蓝是特性反应。
馒头的成分主要是淀粉,遇碘变蓝色,而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色。
由此可知,(1)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馒头被充分分解。
(2)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清水中没有唾液淀粉酶,不能分解淀粉。
(3)号试管的现象是:周围不变蓝、中间变_________,原因是馒头块分解不充分。
(3)思考:如果(1)号试管不是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而是放入0℃的水中5~10分后,取出滴加2滴碘液,摇匀。
此时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只有在一定的__________下才发挥作用。
3、[知识点拔]: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1)淀粉的消化: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在口腔中,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
淀粉和麦芽糖到达小肠后,进一步被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分解成葡萄糖。
口腔唾液淀粉酶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的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2)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里开始的。
在胃中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并在肠液和胰液中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分解成氨基酸。
蛋白质
多肽等 氨基酸
(3)脂肪的消化: 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肝脏分泌的胆汁虽然没有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使其变成微小的颗粒。
在肠液和胰液中的酶的作用中,最后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 + 脂肪酸
4、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 。
但胆汁在消化食物中脂肪时,起了 作用。
5、右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
(依次用A 、B 、C 、D 、E 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1)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答:
(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
始消化?答:淀粉: ,蛋白质: ,脂肪: 。
(3)D 中含有哪些消化液?
答: 。
胃中的消化蛋白酶 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的酶 肝脏分泌的胆汁 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的酶
五、【知识结构】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2、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其中胃是最膨大的部分,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3、消化腺可分为: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和肠腺。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器官。
(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它们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六、【巩固小测】:(每题1分,共7分)小测得分:()
1、下列消化腺中,位于消化道内的是:()
A.肠腺 B.唾液腺 C.肝脏 D.胰腺
2、既能消化糖类又能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胰液 C.胆汁 D.胃液
3、细嚼馒头有甜味,说明有少量的淀粉在口腔内被消化成了()
A.葡萄糖 B.麦芽糖 C.无机盐 D.氨基酸
4、“一杯牛奶壮一个民族”说明了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那么,牛奶中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下列哪种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 C.氨基酸 D.甘油和脂肪酸
5、取一支干净的试管,注入2ml浆糊和2ml唾液,振荡均匀后,放入37℃的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冷却。
滴入两滴碘液,试管内的浆糊()
A.变成蓝色 B.没变成蓝色 C.变成红色 D.变成绿色
6、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胆汁 B.唾液 C.胃液 D.肠液
7、肝炎患者一般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由此推断胆汁和下列哪种物质的消化有关()
A.淀粉 B.蛋白质 C.脂及 D.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