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第一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导学案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1ba48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9.png)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消化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2. 掌握消化过程中各个器官的作用。
3. 熟悉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输和消化吸收的过程。
4. 理解消化吸收的生理机制。
导入:请同学们自思自答:你知道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这些器官有着怎样的作用?为什么我们要通过消化吸收来获取营养?学习过程: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的构成及功能1. 人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和胰腺,这些器官协同工作,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口腔进行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食道起输送食物的作用,胃主要进行食物的消化,小肠完成食物的主要吸收,大肠则完成水分和部分营养素的吸收。
2.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消化食物,吸收养分,排泄废物等。
第二部分:消化过程中各器官的功能1. 口腔:主要进行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在口腔中,食物被咀嚼并与唾液混合,在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
2. 胃:贮存和消化食物,分泌胃液帮助消化。
3. 小肠:主要进行食物的吸收。
小肠内壁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4.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部分营养素。
第三部分: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输和消化吸收1. 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形成食团,经过吞咽进入食道,通过食道运送至胃。
2. 在胃中,食物受胃液的作用,形成半流质状物质,称为胃蜡。
3. 胃蜡进入小肠后,由胰液和肝胆分泌的胆汁等进一步消化,消化吸收。
4. 经过小肠吸收后的残余物质进入大肠,进行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
第四部分:消化吸收的生理机制1. 消化吸收的过程是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完成的。
消化道内壁有许多微绒毛和细胞,吸收食物中的养分。
2. 消化吸收主要涉及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消化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消化过程中各器官的作用,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输和消化吸收过程,以及消化吸收的生理机制。
消化吸收是我们获取营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消化吸收的知识,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64a72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a.png)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消化与吸收是人体营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消化和吸收,我们才能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消化与吸收的机制和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奥秘。
二、知识概要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2. 消化过程的主要步骤: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3. 营养物质的吸收:在小肠中进行的吸收过程;4. 消化与吸收的调节:神经激素的作用以及调节消化酶分泌和蠕动的方式。
三、学习目标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消化过程的主要步骤;3. 理解营养物质在小肠中的吸收过程;4. 了解消化与吸收的调节机制。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1. 学习重点:消化与吸收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学习难点:了解消化酶和激素在调节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
五、学习过程1. 学习内容呈现首先,讲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介绍口腔、食道、胃、小肠等器官的作用。
然后,对消化过程的主要步骤进行详细解说,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的过程。
接着,介绍小肠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讲解肠壁上的微绒毛和细胞间的结构特点。
最后,讨论消化与吸收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激素的作用和消化酶的分泌调节方式。
2. 学习方法指导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消化与吸收的机制和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习任务(1)阅读《消化与吸收》相关知识,做好笔记准备课堂讨论;(2)结合实际生活,分析一种食物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3)设计一个小组讨论环节,让每个小组呈现关于消化与吸收的案例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4. 学习检测课堂结束前,进行一次消化与吸收知识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梳理学生的思维逻辑和知识结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六、课后拓展1.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消化与吸收的最新研究进展;2. 通过实验和模拟情景,深入了解消化与吸收的过程;3. 调查不同人群的消化与吸收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方案。
初中消化与吸收教案
![初中消化与吸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6774a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0.png)
初中消化与吸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消化系统组成的挂图,标有各个消化道名称的帽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导入,引出人每天需要获取食物里的营养物质,那么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化与吸收。
二、新课教学,探索新知1. 消化系统的组成(1)ppt展示消化道各个组织的名称及其联系组织学生看ppt上动态展示图,逐一将各个组织介绍出来,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出各个组织的联系(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口腔连接食道,食道连接胃,胃连接小肠,小肠连接大肠,最后由肛门排除食物残渣。
)(2)活动一: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说出各个器官在人体的位置由多媒体课件学习了消化吸收的各个组织之后,师生互动,分别找学生上台在自己身上大致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位置(胃在人体腹腔的左上方,肝脏位于人体腹腔的右上方,胰腺位于胃的后方,小肠在胃的下方。
)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ppt展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组织学生看ppt上动态展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食物从口腔进入,经过胃的消化作用,再到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作用,最后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2)活动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三、巩固知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1. 消化系统的组成有哪些器官?2.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是怎样的?3.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是什么?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1.2 《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1.2 《消化和吸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6a026381c758f5f71f674d.png)
2月11日-15日消化和吸收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构建消化系统模型,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2.分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分析讨论和演示实验等系列过程,借助已构建的消化系统模型,能够向同学们描述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重难点)3.通过构建营养物质的吸收模型,说出各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重点)4.通过分组实验,阐明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难点)二、学习过程(一)消化系统的组成观察图3.1-4 消化系统模式图,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各器官的彩纸,制作消化系统的模型,思考:1.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2.在各消化系统中,最膨大的是那一部分?最长的是那一部分?【交流展示】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边展示边讲解。
(二)食物的消化学习任务一: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将馒头放在口中,慢慢地咀嚼,细细的品尝,你会感觉有甜味。
馒头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淀粉,而淀粉本身是没有甜味的。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你组作出的假设是)3. 制定计划:(参照课本第9页)一号试管的设置:;二号试管的设置:;思考:(1)该实验有几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4.实施计划:试验完毕。
两只试管的现象分别是:一号试管:,二号试管:;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1)试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在37度温度的环境中保温?(2)1号和2号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拓展延伸】有的人吃饭细嚼慢咽,有的人吃饭狼吞虎咽,你认为哪种进食方式比较科学?为什么?学习任务二:1.分析与讨论:阅读课本11页材料思考:根据斯帕兰札尼的实验,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2.胃壁内有很多(),能够分泌大量的呈()性的()。
其中的()对()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相关链接:胃为什么不能消化自己?学习任务三在胃内形成的食糜分批次送入小肠。
观看视频,明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思考:①小肠内有哪些消化液?②小肠内有哪些消化终产物?利用桌上分别代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太空泥,结合消化系统组成彩纸模型,向同学们展示说明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初中七年级下生物3.1.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下生物3.1.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21668d0740be1e650e9aaa.png)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和功能。
2.通过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能够知道消化的概念和类型。
学习重点: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学习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理解化学消化的含义,认同科学探究的过程。
课堂导学: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复习前一节课所学食物的营养成分的内容,引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阅读课本P8-P9消化系统的组成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图3.1-4消化系统的示意图,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位置及作用。
2.尝试指出自己的胃、小肠和肝脏的位置。
3.列表比较五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名称、消化液流入的器官以及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的种类。
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消化道的起始部位是口腔,口腔里有牙齿和舌,还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口腔能不能消化食物呢?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9-P10内容,参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探究活动,依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2.为什么将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
3.两只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5.实验中将馒头细细切碎,是模拟口腔中的什么动作?
6.导入2毫升唾液或清水后,充分震荡,又是模拟口腔中的什么动作?
总结消化的概念回答问题:
1.描述消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消化的类型。
3.说说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为什么不科学?。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附导学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附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00228eba1aa8114531d952.png)
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第1课时人的消化系统教学目标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记住消化的概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消化的概念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合作教具试管、碘酒、馒头、消毒棉絮、温度计、清水、热水等教学内容教法,学法问题引入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份?2.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
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明确目标授课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回忆自己在进食时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口腔仅仅起到嚼咀食物的作用吗?下面我们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请一位同学吃馒头,但不能白吃,要求慢慢地嚼咀,细细地体味。
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
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回答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消化吸收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牙齿、舌、唾液腺牙齿嚼咀,舌搅拌,唾液腺分泌唾腺,能湿润食物。
学生活动口中有点甜。
学生思考,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并与唾液有关。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提醒:探究中的“提示”部分演示请××同学谈谈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并解释。
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变化?哪个试管内的淀粉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既然牙齿这么重要我们怎样进行保健?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
麦芽糖有甜味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
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消化呢?阅读教材P29-30消化的概念。
补充: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只有大分子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而水、无机盐、维生素则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初中生物教案消化与吸收
![初中生物教案消化与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eed2af4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9.png)
初中生物教案消化与吸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作用。
3. 理解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消化和吸收的。
4. 能够描述消化过程的主要步骤。
教学重点:1. 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作用。
2. 掌握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课件。
2. 模型或图片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
3. 实验材料(可选择食物模拟消化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模型或图片,介绍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功能。
2. 讲解每个器官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
三、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实验展示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2. 引导学生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是如何被分解和吸收的。
四、消化过程的主要步骤(10分钟)1. 讲解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混合唾液的作用。
2. 说明食物在胃里被胃液消化的过程。
3. 强调食物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胆汁分解并被吸收的步骤。
五、小结与复习(5分钟)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消化与吸收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如整理消化与吸收过程的知识点或完成相关习题。
以上是初中生物教案消化与吸收范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七年级生物《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2》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2》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f71b6b8e9951e79b8927a4.png)
学
习内容学习源自记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温馨提示: 1.实验工具:试管 3 个 ,试管架一个, 滴管 1 个,玻璃棒 1 个,清 水(37 ℃) ,唾液,馒头块(等重) 、碘液、温度计、量筒一个。 2.淀粉遇碘变蓝,淀粉分解后形成的物质不变蓝。 3.本实验需要 5~10 分钟。 4.如何设置对照试验保证一个实验变量。
课题 编制
第二节
审核 学
消化和吸收
总第 习 内
时间 3 课时
容
1.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一、消化系统 1. 消化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 2. 消 化 道 由 、 、 、 、 、 、 组成。 3. 口腔里有 、 和 。 唾液 腺能分泌 ,唾液中含有 ,能 消化淀粉。 4. 消化腺主要由 、 、 、 、 组成。 5. 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 , 其中不含消化酶, 但能 脂 肪。 6. 胃 壁 上 有 胃 腺 , 能 分 泌 ,其 中有 和 ,能初步消化蛋 白质。 7. 消 化 道 中 的 消化液最多,有肠腺分泌 的 ,胰腺分泌的 ,肝脏分泌 的 。 8. 淀粉的初 步 消化开 始于 ,蛋白质的 初步消化开始 于 , 脂肪的消化在 中进行。 9. 消化道中的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
馒头碎屑与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放入 37 ℃左右的 温 水 中 5—10 分 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馒头碎屑与 2毫升清水 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 2毫升唾液 不搅拌混 合。
猜想: 1.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 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 37℃左右的温水中?为什么要放 5—10 分钟? 3.你认为会出现什么 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4. 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
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消化和吸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0b05dec1c708a1284a4473.png)
消化和吸收导学案自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课前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并书写实验报告自学重点和难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3、理解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构建知网并展示(3min)二、自学自研(20min)学习任务一:小组讨论学习食物的消化,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消化?食物的消化靠什么系统完成?该系统由哪两大部分组成?2、消化道由哪些器官组成?消化道有什么作用?学习任务二:展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学习任务三:解读P29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1、请说出消化系统中有哪些消化腺?分别在人体的什么位置?这些消化腺能分泌哪些消化液?2、完成下表三类营养物质消化的部位最终产物淀粉蛋白质脂肪学习任务四:解读营养物质的吸收及曲线图(P31)1、比较小肠与大肠的结构,思考: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还是大肠,为什么?2、解答技能训练—解读曲线图中提出的问题。
三、展示交流(15min)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2.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
四、诊断评价(7min)1、米饭越嚼越甜,主要原因是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麦芽糖B、牙齿的咀嚼C、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D、淀粉有甜味2、小红的早餐是两根油条加一杯牛奶,这些食物在小红体内被消化后的主要产物是A、脂肪、水、蛋白质B、脂肪、淀粉、蛋白质C、葡萄糖、脂肪、氨基酸D、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氨基酸3、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e3474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b.png)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消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3. 了解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 掌握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输和吸收过程。
二、导学重点: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消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3.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输和吸收过程。
三、导学内容: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器官。
-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便人体吸收和利用。
2. 消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过程。
- 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咀嚼、搅拌等方式将食物切割成小块,增加食物表面积。
- 化学消化是指通过口腔中的唾液酶、胃液中的胃蛋白酶等酶类物质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
3.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主要进行机械消化和部分化学消化。
- 食道:将食物从口腔传送至胃。
- 胃:分泌胃液,进行化学消化。
- 小肠:主要进行化学消化和吸收。
- 大肠:吸收水分和储存粪便。
- 肝脏: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脂肪。
4.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输和吸收过程:- 食物在口腔经过咀嚼后,通过食道进入胃。
- 胃将食物分解成小块,并分泌胃液进行化学消化。
- 经过胃的消化后,食物进入小肠,通过小肠的蠕动将食物推送至肠壁。
- 小肠的绒毛上有大量的微绒毛,通过微绒毛的吸收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
- 未被吸收的残渣物质进入大肠,经过大肠吸收水分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四、导学方法:1. 利用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消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3.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 利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掌握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输和吸收过程。
五、导学反馈: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描述消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66997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d.png)
《消化与吸收》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消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消化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器官和消化液;3. 了解膳食营养的吸收过程;4. 掌握消化与吸收的相关知识,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消化系统概述一、消化系统的结构组成1. 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和胰腺等;2. 每个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1. 摄取食物:口腔通过咀嚼和吞咽,将食物送入食管;2. 分解食物:胃中的消化液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分解为小分子物质;3. 吸收养分:小肠通过肠壁对养分的吸收,将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4. 排除废物:大肠吸收水分并排除未消化的废物,维持水平衡。
第二部分:消化过程详解一、口腔消化1. 口腔中的唾液包含淀粉酶,可将淀粉质分解为麦芽糖;2. 嚼食通过机械作用和混合唾液,使食物变得更易消化。
二、胃部消化1.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2.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杀灭细菌和帮助蛋白质分解。
三、肠道消化1. 胰液中的胰酶可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2. 肠道壁上的绒毛能够吸收营养物质,将其输送至血液中。
第三部分:膳食营养的吸收一、蛋白质的吸收1. 在小肠中,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至血液中;2. 氨基酸是身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1. 糖类在小肠中分解为葡萄糖后被吸收;2. 葡萄糖是身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
三、脂肪的吸收1. 脂肪在小肠中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被吸收;2. 脂肪酸是细胞的构建材料,甘油可被转化为能量。
第四部分:消化与吸收的相关知识一、常见消化系统疾病1. 溃疡:胃部溃疡会引起胃痛和消化不良;2. 胰腺炎:胰腺炎会导致胃肠道疼痛和腹泻。
二、膳食调理1. 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2.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维持身体健康。
导学要点总结:1. 消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2. 消化过程中各器官和消化液的作用;3. 膳食营养的吸收过程;4.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和膳食调理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d6472f6294dd88d0d26bcf.png)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吸收的概念,了解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2、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知道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学习重点:1、消化道各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2、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学习内容: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的过程,叫吸收。
2、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其中消化道中基本上没有吸收能力的器官有、、,胃只能吸收的营养物质是、和。
大肠能吸收的营养物质是、、和。
小肠能吸收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3、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1)小肠长米。
(2)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行的,它的表面又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
是,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3)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构成。
小肠绒毛绒毛内有许多和。
学习疑问:1、在小肠绒毛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大部分脂肪成分由小肠绒毛内的吸收。
然后经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其他的营养物质均由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2、在消化道各结构中,只有消化而无吸收功能的是,只有吸收而无消化功能的是,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是和。
视野拓展:1、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是。
在此处完成的生理活动的是。
2、调查身边经常酗酒的人的身体状况,想一想,酒精进入人体后最先受到损伤的应是什么器官?达标检测:1.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A维生素B淀粉C水D含铁的无机盐2、下列物质中,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的是()A甘油B葡萄糖C纤维素D维生素3、一次饮食后,在血液中最先发现的营养成分应是()A麦芽糖B葡萄糖C维生素D D无机盐4、动物在饥饿状态下,组织细胞中首先含量降低的物质可能是()A蛋白质B氨基酸C脂肪D葡萄糖5、小肠绒毛的和其内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壁内,有由黏膜上皮凹陷形成。
6、在消化系统中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
最主要的吸收器官是。
7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3支试管放在_____的温水中,为什么?(2)当我们细嚼馒头时,会偿出一些甜味,这是由于淀粉在_______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__________的缘故。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2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导学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2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5ab41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d.png)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导学案A.咽B.食道C.胃D.肝脏2.人在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胃肠蠕动明显减弱B.体内食物残渣排出受阻C.所吃的食物未被充分消化D.体温过高,影响消化酶的活性3.人体内膨大的消化器官是( )A.胃B.小肠C.大肠D.食道4.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A.胃B.唾液腺C.胰腺D.肝脏【知识建构】教学反思课堂达标题1.把馒头放在口腔中咀嚼,细细品尝,能尝出甜味,这种甜味的物质是()。
A.葡萄糖B.唾液C.麦芽糖D.淀粉2.探究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要求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淀粉酶在高于或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3.下列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是()A.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肠液4.对于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可以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物质。
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5.将等量的唾液和清水分别加入盛有等量馒头碎屑的试管A和试管B内,搅拌均匀,再将两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取出试管并滴入碘液,发现试管A内物质不变蓝、试管B内物质变蓝。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唾液不能使淀粉发生变化B、清水可以将淀粉分解成其他物质C、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D、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成其他物质6.吃饭时,充分咀嚼的主要好处是()A、防止食物误入气管B、将食物彻底消化C、减轻胃肠负担D、增加食物营养7.某同学做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1)取3块大小相同的馒头块;(2)取唾液;(3)将馒头块按图示进行处理。
思考:3个馒头块大小要相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
右图三试管中,对照组是试管____;只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试管是____,只模拟唾液作用的是____。
(4)在温水中水浴10分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两篇表格(附导学案 同步芯)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两篇表格(附导学案 同步芯)](https://img.taocdn.com/s3/m/bef4ff078762caaedd33d4fb.png)
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结构挂图与阅读教材,从整体上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探究实验,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有一定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探究、实验教具与学具馒头等。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活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1.复习提问:(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2)人体内有没有这些成分?(3)人体内的这些营养成分是哪里来的?(4)食物中的这六种营养成分与人体内的这些成分一样吗?是不是我们吃了猪肉,人体就长了猪肉?2.食物中的这些成分知识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
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1.引入:人体是如何来完成消化和吸收作用的?(1)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个结构是什么?(2)口腔中有哪些结构?它们各自具有哪些功能?食物在口腔中是否只是变小了?有没有其他回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回答讨论、制定计划、明确分工阅读并交流变化?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P30,制定实验计划与实验步骤。
3.探究结果和结论。
4.演示胆汁的乳化作用。
5.介绍消化的概念,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概念,用笔作上记号。
6.作业:预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并布置角色扮演。
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先讲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然后再来介绍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并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第二节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消化1.探究活动2.消化概念课后小结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导学案课型新授学习目标理解掌握: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学会运用: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成年人的小肠一般()米,大肠一般长()2.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被消化成什么物质才能被吸收的?3.小肠内壁上有很多环形的皱襞,皱襞上边有很多绒毛状突起叫()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食物在消化道内都被分解成哪些简单的物质。
4-2-2 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备(0001)
![4-2-2 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备(0001)](https://img.taocdn.com/s3/m/fd71fa0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6.png)
4.2.2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认同消化系统的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课堂导学】
1. 消化概念:
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 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2. 消化方式: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这种消化方式称之为物理性消化;
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这种消化方式称之为化学性消化。
3.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1)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2)蛋白质 多 肽 ( 氨基酸) (3)脂肪 脂肪颗粒 (甘油+ 脂肪酸)
得出结论:小肠消化食物主要场所。
4. 技能训练:解读曲线图
下图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用A 、B 、C 、D 、E 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胰液、肠液
胃蛋白酶 胰液、肠液
胆汁 小肠
胰液、肠液 口腔 唾液淀粉酶 小肠
小肠 小肠 小肠。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消化和吸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c0a6b00b1c59eef9c7b4c4.png)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3.口腔是系统大开始部位,里面有、和导管的开口。和在口腔中不被消化,只有淀粉在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的作用。
4.消化系统是有和组成的,消化腺可以分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
5.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等物质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小肠的和特点,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是人体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运往全身。
( )3.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将主要影响以下哪种物质的消化?()
A、豆腐B、米饭C、肥肉D、瘦肉
( )4.某严重肠梗阻患者,由于组织坏死,切除了近4米的小肠,手术后其消化功能仍正常,这是因为
A、口腔和胃有消化功பைடு நூலகம்B、胰腺仍能分泌胰液
C、大肠也有吸收功能D、保留了十二指肠
( )5.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3.食物的吸收: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预习提纲:
1.食物中的、和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的作用而进行的。
2.口腔中有酶,胃液中有酶,肠液、胰液中有消化、和的酶。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没有,对脂肪有消化作用。
1.消化系统的组成: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导学案(01)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导学案(01)](https://img.taocdn.com/s3/m/8dccc66110a6f524ccbf85a5.png)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预习目标】1. 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2.描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说出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初步学会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学习重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学习过程】1. 预习导学(预习教材内容,完成以下有关问题):(1)消化系统由_____ 和______ 组成。
______ 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能分泌__________ ,胆汁中不含_____ ,但能帮助______ 的消化。
(2)营养物质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进行消化才会被人体吸收。
淀粉的消化是从 _____就开始的,它在________ 的作用下分解成______ ,最终在小肠内分解成为_______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_____ 开始的,最终在小肠内分解成为_______ ;脂肪的消化是从________ 才开始的,它先在的作用下形成微小颗粒,最终分解成为和脂肪酸。
可见,消化的主要场所是(3)口腔有消化没有吸收功能,只吸收少量水和酒精,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它的营养物质都由吸收。
可见,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构成,这些也是它适于吸收的特点。
2.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消化的概念(1)什么叫消化?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2)什么是化学性消化和物理性消化?探究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我们如何检测食物中的淀粉成分?(2)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过程中,要检测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也可以根据上述检测原理呢?(3)探究实验要设计对照,你觉得“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变量是什么?(4)如何收集唾液?(5)结合人体口腔的温度,想想“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需要的温度是多少?为什么?如何控制温度?(6)讨论如何完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过程,分析实验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生物第一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习过程:
引言: 当我们慢慢地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儿,这是什麽原因呢?是不是馒头里含有那种甜甜的糖?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1、人体所需要的六类营养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需求的最多的三类营养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__________________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__________________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组成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
供能量。
__________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________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5、请你说出下列疾病与缺少哪些营养物质有关:
夜盲症_____________ 佝偻病_____________ 脚气病_____________
坏血病_____________ 贫血_____________ 骨质疏松症_____________
人体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约占人体体重的_____________,在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7. _____________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8.饮食中长期缺_____________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典型例题讲解:
1.血液中没有() A.氨基酸 B.脂肪酸 C.麦芽糖 D.维生素
【分析】而麦芽糖则不能被吸收,必需再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所以血液中没有麦芽糖。
2.小明患了急性肠胃炎,腹泻严重,这时进行治疗的方案有以下几种,请选择()
A.口服葡萄糖B.口服生理盐水C.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D.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分析】由于小明患了急性肠胃炎,所以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但由于胃肠功能失调,所以不能口服,应该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来补充体内的水和无机盐。
3.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
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唾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D,肠液、胰液、唾液【分析】植物油的成分是脂肪,该题实际上是考查脂肪的消化。
乳化脂肪的消化液是胆汁,只起乳化作用(物理变化,将大分子脂肪变为脂肪微粒),胰液中有胰脂肪酶,肠液中有肠脂肪酶。
4.三个试管内有相同量的鲜牛肉,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分别加入不同的消化液,消化最快的一组是()
A.胃液、肠液B,胰液、胃液C,胰液、肠液D,唾液、胰液
【分析】鲜牛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蛋白质的消化,唾液内无蛋白酶,胃液内有胃蛋白酶,但要注意胃液呈酸性,只有胰液和肠液的生存环境相同,而且,胰液中有胰蛋白酶,肠液中有肠肽酶,能将蛋白质完全消化成氨基酸。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
A.牙齿咀嚼的缘故B.舌搅拌的缘故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 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唾B.胃液 C胆汁 D.肠液
4.在消化道中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来自()①唾液腺②胃腺③肝脏④肠腺⑤胰腺
A.①②③ B.②④⑤ C. ③④⑤D.①③⑤
5.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①蛋白质②淀粉③脂类④无机盐⑤纤维素A.①②③B.①③⑤ C. ③②①D.②①③
6.下列物质中既可预防夜盲症,又可预防佝偻病的是()
A胡萝卜 B玉米 C鱼肝油 D牛肉
二、判断题
1.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
()
2.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
3.小肠是食物最主要的消化场所,大肠是营养物质最主要的吸收场所()
三、填空题
1.肝脏有病的人怕吃油腻食物,这主要是因为分泌不足。
2.能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种有机物的消化液是
3.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4.牙齿的咀嚼能将大块食物磨碎成小块,这样有利于消化的主要道理是。
5.下图表示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④、⑥所示器官属于消化系统的。
(2)人每天吃进的食物主要在图中标号所示结构内被消化和吸收,然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3)标号⑥所示器官除能分泌消化液消化食
物外,还能分泌来调节血糖的浓度。
(4)标号④所示器官分泌的
消化液称为,它消化脂肪的方式属于。
(5)人
在进食时,若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会增加图中标号所示器官的消化负担,
容易使人患肠胃病。
6、下图是人体消化道某部位的结构图,请依图回答:
(1)你能说出这是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吗?
(2)在这个部位中有几种消化液?各是什么?
(3)皱襞与绒毛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