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案例与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师华秀毓“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有少数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针对这一现象展开教学,很好地把握住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 1 时= 60 分,1 分=60 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秒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 培养时间观念。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

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

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拨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测试中,只有个别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带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0XX年9月第一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设计优秀8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设计优秀8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设计优秀8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要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板书:心愿谁会读这个词语?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的心愿是什么呢?生自由回答,同学们现在已经春暖花开了,郊外的景色一定很美,在这个多彩的季节里你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郊游)有个班的小朋友也要去郊游了,我们去看看吧?今天一起和我们去的还有月亮姐姐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图1、图上画了什么?出示图2、图上有画了什么?2、聪明的同学一定发现这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月亮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遍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一定要读准字音,不掉字,不加字。

3、老师看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如果老师把词语单独抽出来考考大家怎么样?出示词语:窗帘背包装着照顾生病太累医生悄悄(轻声)离开点心孩子们太阳公公商量商量玩玩吧窗户生自由读、师教读、生齐读、男女赛读、抢读(以各种形式读词语)。

抽读——评议3、看着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表现一下,但是老师读的时候呢?请同学们认真听。

(师范读)三、深入朗读,感悟亲情。

(一)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一天,月亮姐姐在空中散步,她来到一个小女孩家的窗户前,看到了什么呢?(1)男生读1——2自然段。

想月亮姐姐来到第一个小女孩的家,她有什么心愿?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2)什么是自言自语?谁来表演一下?练习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2、思考:月亮为什么要跟太阳商量,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3、情景再现:月亮找到太阳公公会说些什么呢?太阳公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表演)(二)角色表演,理解体验。

1、可是,当月亮来到另一家窗前时,又改变了主意,想让明天下雨,为什么呢?女生读3——8段。

三年级上册第三章案例分析

三年级上册第三章案例分析

三年级上册第三章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三章案例分析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入,案例分析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以三年级上册第三章为例,对案例分析的实施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案例背景三年级上册第三章主要讲述了有关动物的知识,包括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等。

在这一章节,教师往往会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用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态习性。

案例一:小鸟筑巢在学习鸟类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案例——小鸟筑巢。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小鸟要筑巢?它们如何筑巢?筑巢的材料有哪些?小鸟筑巢的方式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并且可以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回答问题。

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小鸟筑巢的方式和动物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案例二:兔子的快跑在学习兔子这一动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兔子的快跑案例分析。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兔子快速奔跑的视频,然后进行讨论:为什么兔子的奔跑速度很快?兔子是如何奔跑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发现,兔子快速奔跑的原因通常是为了逃避天敌或追赶猎物。

同时,学生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兔子奔跑时如何利用后肢的力量,并有机会锻炼动作协调性。

案例三:蚂蚁的分工合作在学习昆虫时,教师可以选取蚂蚁这一案例,进行分工合作的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蚂蚁筑巢或觅食等活动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蚂蚁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它们分工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发现,蚂蚁具有清晰明确的分工合作,每只蚂蚁都有自己的任务,协同工作完成共同的目标。

这样的案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的意义案例分析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案例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对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5篇范文][修改版]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5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了乘法口诀的基础后出现的。

例1是以六只小兔身边的萝卜引出谁是谁的几倍的关系,根据3个2根,5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一般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习方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苹果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水果,我们都见过也都了解它,今天,我要考你一些关于苹果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知道吗,3个2也可以说做2的3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苹果是我们所喜欢的食物,小兔子喜欢什么?(白菜,萝卜),回答的真好,这一天小兔子就去寻找他所喜欢的萝卜了,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看看。

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案例反思

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听听,秋的声音》教学案例反思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听听,秋的声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教材,这是一首现代诗,略读课文。

作者抓住秋天里特有的大自然的声响,用精练优美、富有韵味的语言,巧妙的赞美了秋天,会使每个读者体会到秋天的独特风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情朗读诗歌,从而想象秋天的美好景象,感受作者喜爱秋天的感情。

同时,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简单的习作练习。

教学片段:师:让我们把这首诗歌美美地读一遍,边读边想象,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1:我听到了黄叶“刷刷”向和大树告别的声音。

生2:我听到了蟋蟀“蠷蠷”和阳台告别的声音。

生3:我听到了大雁暖暖的叮咛。

师:你们真棒,能听到这么多的声音!那么,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声音以及他们的心情表现出来吗?(生感情朗读,教师适时指导)师:听着咱们同学的朗读,老师都感觉走近了秋天,走进了音乐厅,现在,就让我闭上眼睛仔细去听听,去想想,除了这些声音,秋天还有哪些声音呢?(生展开想象,同桌之间交流)生1:我还听到了青蛙“呱呱”的叫声,仿佛告诉我们,它要开始冬眠了。

生2:我听到了松鼠“吱吱”的叫声,好象要和松树告别了。

生3:我听到了熊“咚咚”走路的声音,它在到处寻找过冬的巢穴。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好,可见,你们是留心观察生活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像作者一样,把你听到的秋天的声音用你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到纸上,成为咱们班级的小诗人。

人教版(PEP)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 Hello PartA Let,s talk教学案例(后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PEP)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 Hello PartA Let,s talk教学案例(后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 PartA Let’s talk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PEP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 A Let's talk, Let's play, Let's sing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听懂,会说Hello. Hi. Goodbye. Bye-bye. I'm...2.能力目标:通过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景,让学生在模仿、学习、表演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与真实运用的目的。

3.学习策略1)以活动为途径,渗透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

让2)学生能把所学的内容主动联系实践,在生活中使用英语。

3)通过小组竞争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通过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4.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由于三年级是小学英语的始开年级,所以在开学的第一次课也就是上节课老师与学生讨论了学习英语的意义,激发了学生想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同时让学生初步接触了一些最基本的英语课堂组织用语,如Stand up. Sit down. Follow me 等。

本节课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受英语课的学习,教师需要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Hello/Hi. I'm...2. 教学难点:元音字母I在单词I、Bye、White 中的发音。

五、教具准备1. 将教师用书后所附的本套教材主要人物的图片复印或剪下,涂色后制成头饰。

2. 为Let's play中的击鼓传花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3. 本课人物的幻灯片、《迪士尼神奇英语》光碟、录音机、本课录音磁带、奖品贴画。

四、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Unit 1 HelloHello./Hi . Goodbye./Bye-Bye. I’m ...七、教学反思虽然有的孩子在校外已经提前接受了英语教育,但对三年级的大多数孩子来说,本节课是他们的第一堂正式英语课,如何打好初学这一炮,让他们一开始就喜欢上英语,我努力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反思第一单元:我眼中的世界
教学目标:
-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课文:《天空里的阳光》、《稻穗儿》
2. 讲解和研究活动:天空里的阳光、稻穗儿、我眼中的世界
3. 练和巩固:朗读课文,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4. 扩展活动:观察周围环境,写下自己眼中的世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天空里的阳光》
1. 激发学生对天空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天空中的变化。

2. 朗读课文《天空里的阳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3. 提示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4. 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眼中的天空,表达观点和感受。

第二课《稻穗儿》
1. 引导学生观察稻田和稻穗,了解稻穗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听读课文《稻穗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3.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进行感悟和表达。

4. 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描述稻穗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活动的开展,我能够确保学生对世界的多样性有所了解,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课文选择了《天空里的阳光》和《稻穗儿》两篇相对简单的文章,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拓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பைடு நூலகம்拓展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问题总结:在问题解答后,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学习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狼摇尾巴的行为特点,了解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关系。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狼和鸡的外貌特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接着,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狼和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角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然后,我会讲述一个与狼和鸡有关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关注本节课文的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会注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2.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词,我会逐一讲解,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
3.情景模拟: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鸡,通过情景模拟,深入体验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课文讲解:在讲解课文时,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问题解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出示主题图)今天,明明邀请我们去它加美丽的牧场参观,通过他的介绍,你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明明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二、探索方法1、谈话:估算一下,明明家1天大约可以挤奶多少千克?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引导评析:你觉得他的估算方法时候合理?1、计算验证:我们估算得对不对呢?请你用竖式计算进行验证(提醒学生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比较交流: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4、阅读课本并讨论:书上运用了哪些估算策略?对吗?谁估算的结果更接近正确的计算结果?2、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乘积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三、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2谈话:每组3道题,上下两题可以口算,中间一题要列竖式计算,然后把这3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在班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2、想想做做3独立估算,完成连线。

同桌交流估算方法。

集体交流,指出: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它们相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喝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

3、出示:58×42 31×62 68×39每人选择其中一题进行估算,再计算结果。

小组讨论:怎样估算结果更准确些?为什么?归纳: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一些。

4、想想做做4独立估算,并列式计算。

交流: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估算方法。

5、想想做做5问: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讨论交流:你认为他可能买哪种篮球?你是怎样想的?小结: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6.5用估算解决问题整体教学)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6.5用估算解决问题整体教学)优秀教学案例
4.鼓励性评价:教师采用鼓励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估算活动中,教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注重教学拓展,设计有趣的估算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2.自主探究:学生根据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3.问题解决: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提升估算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购物场景为例,展示一份购物清单,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快速估算总价。
2.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估算学习的兴趣。
3.引出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快速估算购物清单的总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用估算解决问题”。
(二)讲授新知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6.5用估算解决问题整体教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第五节“用估算解决问题”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
五、教学拓展
1.估算游戏:设计有趣的估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估算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诀》教学目标: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口诀,能够熟练地口算运算结果。

2.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的基本口诀。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用问题导入,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数学的实际运用情景,引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2.学习:教师呈现加法的口诀:“加法是从左到右边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含义。

3.操练:教师提出一系列的口算题目,让学生根据口诀抢答,并逐渐增加题目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学习:教师呈现减法的口诀:“减法是个位从右边借,借一个十位也少一个。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含义。

5.操练:教师提出一系列的口算题目,让学生根据口诀抢答,并逐渐增加题目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6.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口诀,并帮助学生记忆。

7.练习: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口诀完成相应的口算题目。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案例中,通过使用口算口诀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抢答,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

优点:1.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导入,使学生对数学口算产生兴趣。

2.操作环节:通过大量的操练,提高了学生的口算水平和自信心。

3.归纳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口算口诀,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

不足:1.老师过度依赖师生互动的方式,课堂上的互动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巩固。

2.活动设计上缺乏多元化的形式,缺少游戏、竞赛等活动,使教学内容单一,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厌烦。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案例,我认为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1.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在启发学生兴趣方面,可以更多地运用生活实例和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加减法口诀》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字抢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的口诀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2.提问引导: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以及它们的共同特征。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详细讲解它们的特征,如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包括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识别和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分享各自的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教师还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复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学案

引言
本文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
册教学案例。

本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案例
以下是一些教学案例的示例:
案例一:公共道德
小明在学校的教室里发现了一只弱小的小鸟。

他注意到鸟儿可
能受伤了,并且无法飞走。

小明应该怎么做?请让学生们讨论小明
可能采取的行动,并一起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案例二:个人责任
小红在家里发现了一块摔碎的花瓶。

她知道自己是唯一在房间
里的人,但她并不承认自己是摔碎花瓶的人。

请让学生们思考小红
的行为是否正确,并讨论她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案例三:公平与正义
小杰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

他负责分配运动器材给同学们使用。

一天,他发现有几个同学总是排在最前面去选择器材,并且留下的
器材数量总是比其他同学少。

请让学生们思考小杰面临的公平与正
义问题,并一起找出解决方案。

总结
通过以上的教学案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概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原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
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和法治意识,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
的公民。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案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案例

标题: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探究与实践序一、介绍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教材中的教学案例,分析其设计原则、实践意义,以及教学效果。

二、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1. 渗透生活: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引领思考:教学案例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跳跃和逻辑的推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践应用:教学案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案例的实践意义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案例的实施效果评价1. 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案例,学生能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案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跳跃和逻辑的推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导,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实践应用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语通过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的深度、广度地探究与实践,我们发现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实践意义和实施效果都非常突出。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充分利用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灵活的思维跳跃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教学案例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小兔子和胡萝卜》。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运用已学字词,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1.学生能理解并背诵课文。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用已学字词描述课文。

教学准备:1.课本《小兔子和胡萝卜》2.课件及多媒体设备3.图片、卡片等教具4.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模型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小兔子和胡萝卜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问:“你们知道小兔子喜欢吃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胡萝卜”。

3.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兔子喜欢吃胡萝卜?”引导学生思考。

Step 2: 学习新课文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并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教师语音语调模拟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情感。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给予学生解释。

4.教师解释课文的大意,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 感受课文1.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小兔子看到了什么?”等问题。

2.学生组内交流回答问题,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Step 4: 讨论与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内容,并问:“小兔子最喜欢吃什么?”2.学生用已学字词简单描述小兔子和胡萝卜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Step 5: 后续活动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和朗读课文,并描述小兔子和胡萝卜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身边的事物与小兔子和胡萝卜的联系,鼓励提问。

反思:1.教学目标达到情况: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能够用已学字词描述课文内容,热爱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

2.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布置作业与辅导指导,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发现。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言及写下自己的思考。

部分学生能够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背景介绍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把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案例描述
1、片段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并解说:同学们,秋天到了,树林真美!形状各异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你会把树叶的边线描下来吗?
生:能!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树叶和纸,请同学们用铅笔把树叶轮廓描下来。

学生在认真地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生1:我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来描的。

生2:我从叶子的尖开始描,一直描到树尖,刚好是一圈。

师:说得好,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把叶子拿下来,看看它的轮廓。

师:像这样的一圈,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叶子的周长。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王国里的——周长。

2、片段二:操作体验,感悟“周长”
师:周长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找到,例如:数学书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保证刚好摸一圈呢?
生:从哪里又回到那里。

师:对!下面我们开始找周长活动,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有周长,找出来以后摸一摸并和同伴说一说你找到的周长在哪里?
小组活动后汇报
生1:桌面有周长。

(面向全班摸了桌面的一周)
生2:我找了铅笔盒,这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3:黑板也有周长。

师:请你出来指一指好吗?
生3:演示一次。

师:真不错,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4:硬币也有周长。

师: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周长。

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长方形,摸一摸它们的周长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直的,圆形的周长是弯的。

生2:长方形的周长直的,圆形的周长是滑的。

师:物品有周长,图形也有周长,那么什么叫周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1:长方形的一圈就是它的周长。

生2:图形几条边合起来就是它周长。

生3:沿着物品边缘绕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4:图形边缘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的表述都很接近,怎样表说才更准确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图形哪些有周长?
师:图2、图4为什么没有周长?
生:因为它有缺口。

师:没有缺口的,数学上叫做封闭。

什么叫周长,该怎么说才完整?
生:封闭图形一圈的长度就是周长。

全班一起归纳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片段三:合作交流,量、算周长
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形,请叫出它的名字。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生1:用尺子量。

师:真会思考,你想到测量工具。

怎样量请你来示范一下。

生1:选了长方形,边演示边说: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生2:(急切地):其实不用每条边都量,只要量出两条边就行了。

师:量哪两条边?为什么?
生2:量长和宽,因为长方形的长是相等的,宽也是相等的。

师:量完怎么办?
生2:长×2+宽×2。

师:太精彩了,你根据图形的特征想出这么好的方法。

其实量、算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大家一起合作,一定会找出更好更多的方法,想亲自尝试一下吗?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图形,2人合作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运用手中的测量工具,量、算出它的周长。

(注意不够整厘米的按整厘米计算)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生1:我们选了三角形,先量长的边是16厘米,另外两条分别是12厘米、10厘米,一共是38厘米。

生3:我们选了正方形,边长是8厘米,加起来是32厘米。

师:除了用加法,还可以怎样算?
生:还可以用8×4。

师:其他图形呢?
生4:我们选了五星形,先量出一条边是5厘米,然后用5×10=50厘米。

师:太厉害了,你们根据五星形的特征,灵活地量、算出它的周长。

生5:我们选了圆形,用软尺把它围一圈,大约是50厘米。

师:真了不起,硬的不行用软的。

生6:(急切地)还有方法,先在圆形上作记号,然后在直尺上滚动一圈。

师:你想得很周到,先作记号再滚动,真是好方法。

师:除了圆形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运用“滚”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课和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周长》这一课,体现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应着力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

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
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课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树叶、各种平面图形、测量工具)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周长的含义》时我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如:学生摸周长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线是直的,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

因为有了找、摸的体验,便能清晰地概括出周长的含义。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

3、彰显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探讨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堂上富有个性的评价,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而得出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但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升华,而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评价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激励着学生。

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均处于理想的状态下,如果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话,那么这可视为一节成功的课。

而这些都得益于我校对课题管理的实效性研究,在科学规范的课题管理制度下,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安磊
20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