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诗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
鉴赏古诗词语言风格
鉴赏古诗词语言风格古有哪些语言特点呢?了解词的语言特点可以提高做题速度。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鉴赏古诗言风格,欢迎大家阅读!古诗词语言特点1、形象生动。
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特别好,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鲜艳、热烈、红得象火,给人以闹哄哄的感觉,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的热闹景象。
2、含蓄。
其特点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很含蓄,是对当时求仙学道的否定。
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灵药,成了仙子,进入月宫,长生不老。
但居住在碧海青天,孤身只影,非常寂寞。
虽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3、精炼。
其特点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诗二十八个字,描写了五组画面,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整幅画的中心是“人(断肠人)”。
4、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
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5、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正如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6、绚丽。
其特点是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杜牧《江南春》。
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李商隐的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7、明快。
简述古诗文的文本特点
简述古诗文的文本特点古诗文是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它们不仅在语言和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而且在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风貌。
下面就古诗文的文本特点进行简要概括。
一、语言特点:1、朴素、自然、质朴;2、富于象征性;3、含蓄,意犹未尽;4、少用冗长的句子,更多地运用简短的语言形式;5、运用韵律与语流来塑造意境和情感;6、寻求对音韵的和谐、对韵的工艺性的探索。
二、结构特点:1、形式多样化:古诗有绝句、律诗、七言诗、五言诗等等。
2、起承转合有序,结构清晰:古诗有明确的开篇、中间和结尾,故事情节清晰,承接自然,结构密切相关。
3、符号美学:古诗中经常使用图画符号,如对花鸟、山水的描绘,寄托着较为深厚的感情与思考。
三、意境特点:1、以抒情为主:古诗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与独特的情感思考方式。
2、崇尚自然、追求美、悲天悯人、励志向上。
3、经常采用对比描写、象征意象,从而导致人们通过诗歌赏析去感受更深层次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
4、人文主义:古诗中除了展现美好自然景色外,还反映了人类的情感、精神以及道德等方面的追求。
四、文化传承:1、古代文学的历史性,它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征。
2、诗歌表达人类社会文化情感,古文化贯穿其中,是古老文化的反映与传承。
3、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上述古诗文的文本特点来看,可以看出古诗文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形式多样、富有情感表达等多重特点,这些特点主导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优美的语言之美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优美的语言之美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闪烁着瑰丽光芒的珍珠,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吸引着无数读者。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以三个部分来探讨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典优美的语言之美。
第一部分:古代诗词的音韵之美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音韵美成为吟咏者和读者的心灵寄托。
通过押韵和对仗,古代诗人使诗词旋律动听,充满节奏感。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其中“草”和“枯荣”、“尽”和“吹”形成了对仗,使诗词的韵律感更加突出。
通过对仗和押韵,古代诗词不仅在韵律上让人陶醉,在情感上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二部分:古代诗词的意境之美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美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诗词通过形象的描绘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四句简短的诗句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寂静的景象,唤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情感。
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使人们对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第三部分:古代诗词的修辞之美修辞是古代诗词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古代诗人使诗词的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典型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其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使读者更容易记住和理解。
中国古代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打动了无数的读者,它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和修辞之美都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经典诗词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欣赏和传承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表达。
中国古代诗词的美丽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
总结:中国古代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
古诗词的语言魅力
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潜藏于中华大地之中,流传至今。
古诗词的语言魅力是令人为之倾倒的,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更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诗歌爱好者。
一、古诗词的语言韵律之美古诗词的语言韵律之美是其独特魅力之一。
它以平仄、押韵、句型等多个方面的语言要素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美感。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其“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就将平仄、押韵、句型等多个语言要素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婉转动听的旋律感和节奏感。
二、古诗词的语言意境之美古诗词的语言意境之美同样是独树一帜的。
它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具象的形象展现出来,让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审美神韵。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床前、明月等具体形象,表达了思乡之情,让人顿生感慨。
三、古诗词的语言哲理之美古诗词的语言哲理之美是其独具魅力的另一方面。
它以简练明了、深邃宏远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哲学理念。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宇宙无穷、物极必反的道理。
四、古诗词的语言情感之美古诗词的语言情感之美同样动人心魂。
它通过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语言方式,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透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了对爱情的眷恋和感伤。
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之美,其实还有很多方面。
它不仅体现在精致绝伦的语言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其中的深刻文化内涵和人类共同的思考。
正是由于这种语言魅力,让古诗词在传承中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赞誉。
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风格一、引言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表达情感、抒发心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演变和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探索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以言简意赅、清丽脱俗为特点。
古代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抽象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明月和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迷惘,展现出了古代诗歌的高度凝练和优美。
三、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语言更加直白、真实。
现代诗人善于运用现代主义手法,打破传统的结构和形式,以碎片化、象征性的语言展现出内心的困惑和矛盾。
例如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春暖花开”,简洁而富有韵味,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四、诗歌语言的魅力诗歌作为文学的精粹,其语言更显得格外重要。
诗歌语言的魅力在于其朴素而深远的意蕴,通过简短的诗句,表达出无限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语言能够触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使人在文字间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正是诗歌语言的魅力,让诗歌一直被人们传颂和传承,成为文化的瑰宝。
五、结语诗歌语言风格是诗歌的灵魂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都在其作品中展示出独特的语言魅力。
古代的清丽脱俗、现代的直白真实,都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让我们一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感悟诗歌中隐藏的深意和情感吧!。
古诗的语言特点
古诗的语言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炼传神,富有意境。
古诗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寥寥数语便能
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古人作诗作词,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故古诗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2.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古诗讲究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
有音乐感。
其音韵之美,主要表现在押韵、平仄和句式三个方面。
3.言简意赅,富含哲理。
古诗语言精炼,含义深刻,富含人生哲理。
古人通过独特的诗语表达,传递出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使人产生共鸣。
4.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诗中语言朴实无华,不刻意堆砌词藻,清
新自然的风格中又不失雅致。
5.豪放、雄浑:古诗中也有一些雄浑壮阔的诗句,表现出诗人的豪
放气概,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沉郁、凝重:古诗中也有一些凄婉、沉郁的诗句,表现出诗人的
沉重心情和深刻思考,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俊逸、婉约:古诗中也有一些俊逸、婉约的诗句,表现出诗人的
清秀逸致和柔美情思,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冲淡、含蓄:古诗中也有一些冲淡、含蓄的诗句,表现出诗人的
淡泊名利和内敛性格,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总的来说,古诗的语言特点多种多样,不同的诗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对古诗的语言特点产生影响。
但无论哪种特点,都需要通过不断地阅读、品味来深入理解。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特点独具特色,值得我们品味和传承。
诗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征
诗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征诗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征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
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诗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征,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的语言特点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深意。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3、清新明丽,含蓄清雅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5、绚丽飘逸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化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体现“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7、幽默讽刺此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8、雄浑骨力挺建,气壮山河,气吞宙宇,气度豁达,气概恢弘,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刚毅雄健。
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夕蓬勃的活力。
9、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其表现为: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阔达;气吞宇宙,力拔河山;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渺的无限的阔达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飘渺,极目无垠。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苏轼的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达雄壮的场面取胜。
古代诗歌语言有哪些特点呢
8、“自问世以来”和“问世近三百年来”是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造成句子歧 义:可以理解为《古文观止》问世已很久时间,只是“近三百年来”才广为流 传;也可以理解为《古文观止》从问世到如今将近三百年。 9、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 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10、要么说成“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要么说成 “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11、要么说成“那怎么能有好成绩”,要么说成“没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12、后分句将“……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先进水平”和“……使我国的教育 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杂糅在一起。 13、后分句要么说“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要么说“以党和人民的根 本利益为出发点。” 14、本句或说“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或说“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 15、本句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地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 人民”两种说法混杂在了一起。
小练:
1、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 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 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2、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 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 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3、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 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 地理国情数据库。
4.表意的含蓄委婉。诗歌表意善于运用“言在此,意在彼” 的表达技巧。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不明此道的 人只观表层语意,难以发掘诗意之幽微。钱钟书曾就此总结 说,那看不见的比那看得见的要丰富得多。例如: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两句,“寒声”不仅意为秋声清 冷,更指诗人内心的凄凉。“无雁影”不仅仅指没有大雁的 影子,更隐含着诗人盼家书(鸿雁传书)而不得的孤独愁苦之 情,表达诗人对家乡深切思念之情。诗歌语言的这种言有尽 而意无穷的特点,是我们鉴赏时应特别引起注意的,切莫 “鼠目寸光”,浅尝辄止。
唐代诗词的特点及风格分析
唐代诗词的特点及风格分析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唐诗更是卓越非凡,至今传颂不衰。
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禁为之倾倒。
下面我们就深入探讨唐代诗词的特点及风格分析。
一、唐代诗词的特点1、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唐代诗词以语言简练为主要特点,诗歌中的字字珠玑,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同时,艺术性和想象力也是唐代诗词的显著特征,每一句话都有其深层的含义和寓意。
例如,《静夜思》中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用简洁的语言令人产生强烈的感受。
2、婉转动人、意境优美唐代诗词以婉转动人作为其特点之一,充满弦外之音,谴词含蓄。
在诗歌表达上,意境优美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较多的个别词汇和形象化的表述,使唐代诗歌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登高》中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将自然风光和文学意境融合起来了,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3、多样化的题材、情感深刻唐代诗歌的题材和情感极为丰富,设计面广、丰富多彩。
作品中涉及到自然、人生、思念等各个方面,从而丰富了其艺术性。
例如,《长恨歌》中的故事情节就十分感人。
它依托杨贵妃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饱满的情感,使得读者在精神上也有所启迪。
二、唐代诗词的风格分析1、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融合在唐代诗歌中,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达到了最为崇高的境界,有着互补的作用。
儒家的诗歌风格以忠孝为主,与道家亦温亦婉且有点深沉的风格相辅相成,形成了儒道合一的高妙境界。
2、对现实的直观描绘与想象的豪放表达唐代诗歌的写实刻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的历史景象,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与此同时,唐代诗歌的想象性也很强,对未来的预测和对美好境界的憧憬,也充斥其中。
3、修辞艺术与意象美学的协调发展唐代诗歌对词汇、形式和结构都有着偏向和倾向。
修辞手法十分灵活,意象也极为丰富。
强烈的话语气氛和对美的追求,注定了唐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意象美学价值。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它的特点体现在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式、内容和表演形式上。
一、语言上的特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语言特点是以古典汉语为主,语言表达准确、精练,句式多变,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古诗词中的词语多是古典词汇,但也有一些现代词汇,诗词的表达技巧极其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把文字描绘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用“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句,表达了思乡之情,句句精炼,把月光、明月、故乡的意境深深勾勒出来,让人感受到思乡之情的深刻。
二、形式上的特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形式上有很多特点,比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绝、七绝等,其中以五言绝句最为常见,它的特点是每句五言,每两句以一个押韵结尾,押韵可以是双韵、联韵、复韵等,其中的押韵技巧极其精湛,有的古诗一句押韵,句句押韵,把诗的表达效果增强了不少。
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其中前两句和后两句均以双韵结尾,把萧瑟的雨夜气氛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寂寞凄凉的孤独之情。
三、内容上的特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内容上,多涉及山水、花鸟、古今故事、思乡、思念、爱情等,表达的情感极其丰富,把美好的情感传达给听众,让人感受到古典文化的浓郁气息。
例如,李商隐的《无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描写了春日红豆的情景,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句句简练,却把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爱情气息。
四、表演形式上的特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表演形式上,多以朗诵的形式来表演,朗诵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节,用不同的声调、不同的语调来表达,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来表达诗词的内涵,让听众感受到诗词中的情感。
例如,汪洋朗诵《清明》,他用深情的语调和抑扬顿挫的声调,把清明的情景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明的悲凉之中,感受到清明的萧瑟。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还意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读就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
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这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杜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诗词语言特点总结大全
诗词语言特点总结大全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诗词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以独特的形式和语言特点,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人生、爱情等各种情感和体验的思考与感悟。
下面将总结一些常见的诗词语言特点。
1. 精炼凝练诗词以言简意赅为其精华之处。
作者利用有限的字词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达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这种精炼凝练的特点为诗词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2. 借景抒怀诗词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抒发对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把山河的壮丽景色和壮怀激烈的情感融为一体。
3. 对偶工艺对偶是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句子结构和意义上的对称安排,增强诗词的韵律和韵味。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其中的“断人行”与“一雁声”、“白”与“明”等形成了对仗的关系。
4. 唤起联想诗词的语言常常通过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唤起读者的联想,使得作品产生更深远的意境效果。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通过描绘明月和把酒的场景,暗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幻的思考。
5. 音韵和谐诗词是一种音乐化的语言艺术,在构思和表达上非常注重音韵和谐的效果。
各类韵律、用字上的押韵或谐音,增加了诗词的朗朗上口和回味性。
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其中的“花红胜火”和“水绿如蓝”以及“好”和“江”、“曾谙”和“旧”等形成了韵律和谐的效果。
6. 深邃思辨诗词语言常常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思辨。
作者透过诗词表达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比如元稹的《遣怀》:“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通过这四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沧桑变迁的思考。
7. 寓情于景诗词中常常通过景物描写,寓情抒怀。
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它们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象。
本文将深入解析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带领读者领略其无尽的魅力。
一、韵律之美
中国古典诗歌注重音韵和谐,强调通过节奏和韵脚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
无论是唐诗的平仄对仗,还是宋词的婉约豪放,都体现出独特的韵律之美。
这种韵律不仅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更在无形中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二、意象之丰富
与西方诗歌不同,中国古典诗歌更注重意象的创造。
诗人通过具象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情感,使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比如,月亮常常代表思乡之情,梅花则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意象深入人心,使得古典诗歌更富有诗意和哲理。
三、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
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表达往往含蓄而内敛。
诗人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使得古典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四、修辞手法的多样性
中国古典诗歌中,修辞手法极为丰富多样。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在古典诗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
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在无形中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蕴。
总结: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从韵律之美到意象之丰富,从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
唐诗中的诗歌语言特色
唐诗中的诗歌语言特色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独特的诗歌语言特色使之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唐诗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象生动、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表达简练。
首先,唐诗以形象生动为特色。
唐诗家善于运用生动的词语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或人物的真实存在感。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壮丽的山河景色。
这种形象生动的特点使唐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其次,唐诗以意境深远为特色。
唐诗家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产生深远的思考。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通过对古代文人的崇拜和对自己的自省,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种意境深远的特点使唐诗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再次,唐诗以音韵优美为特色。
唐诗家注重音韵的运用,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优美的音乐性。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通过运用平仄和押韵,使诗歌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享受到了音乐的美妙。
最后,唐诗以表达简练为特色。
唐诗家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使诗歌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只用了八个字来表达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简洁而有力。
这种表达简练的特点使唐诗具有强烈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唐诗中的诗歌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形象生动、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表达简练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唐诗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也使之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可以从唐诗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美学价值。
唐诗的语言特色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诗词与歌谣
中国古代诗词与歌谣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诗词和歌谣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歌谣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是以五言、七言或其他固定的韵律和格式来写的。
它们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折射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古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或抒发政治抱负,与读者建立情感的共鸣。
另外,古代诗词也注重准确的用词和严谨的结构,在表达意义的同时保持一定的韵律和规律。
古代诗词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巅峰之作,它以七言古体诗为主,《唐诗三百首》是对唐代诗歌的经典总结。
这些诗歌以丰富的意象,含蓄的表达和深刻的思想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二、歌谣与民间传统歌谣是古代中国人民用歌唱的方式传递信息、宣扬价值观念和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
它不同于诗词,它更加通俗易懂,常以民间语言演唱。
歌谣常以口耳传承的方式流传,记录了人民的生活、战争、爱情和乡土之情。
歌谣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歌谣讴歌英雄事迹,有的歌谣寄托爱情之情,还有的歌谣讽刺社会现象。
在中国古代,歌谣起到了连接人民感情和民间文化的重要作用。
别具一格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使歌谣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承载了民间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三、古代诗词与歌谣的重要地位古代诗词和歌谣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自古以来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们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诗词和歌谣被广泛传诵,成为不朽的经典。
它们以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句感动了人们的心灵,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诗词和歌谣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通过诗词和歌谣,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了解到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这些语言风格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其魅力。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与象征是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语言风格之一。
通过将两个本来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
例如,《离骚》中的“维犹冯唐之耳,化被以执绋。
”这里,用“冯唐之耳”来比喻自己的耳朵被苦难所折磨,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相似之处,表达出作者思乡之情。
二、对仗与押韵古代诗歌中常常采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字数、语调等在结构上达到相对平衡,例如《长恨歌》中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即采用了平仄对仗的方式。
而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的尾韵相同或相近,例如《七绝·忆江南》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即采用了押韵的形式。
三、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突出并强化诗句的表达。
排比是指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结构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呼应。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临安羡鱼鸣濑湍,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羡鱼鸣濑湍”与“青青柳色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偶是指将相对或矛盾的两个词语或结构放在一起,产生对比和冲突,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例如《登高》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生气恃风雷”与“齐喑究可哀”形成了对偶关系,表达出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之情。
四、夸张与夸辞夸张与夸辞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绘进行夸大处理,形成夸张的效果,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地上霜”夸张了地面上的霜。
夸辞则是指对事物给予高度的褒扬和赞美,例如《将进酒》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黄昏后”中的“怒发冲冠”对诗中主人公的气势进行了夸张的描绘。
诗词的语言与形式
诗词的语言与形式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既是一种文学形式,又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它独特的语言和形式,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本文将探讨诗词的语言特点与形式要素,以及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诗词的语言特点1. 压缩性:诗词语言以言简意赅为主要特点。
在有限的篇幅内,诗人需要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所要传达的感情或意境。
这种压缩性的语言使得诗词更加深入人心,意境更加深远。
2. 象征性:诗词常常采用象征手法,通过隐喻、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种象征性的语言使得诗词具有丰富的意蕴,读者通过感知象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音乐性: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音乐感吸引人们。
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诗人创造出宛转悠扬的音韵美,使诗词读来如歌如吟,让人陶醉其中。
二、诗词的形式要素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典型的形式之一。
它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计二十个字。
这种形式简洁明了,能够集中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它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计二十八个字。
相对于五言绝句而言,七言绝句更有宽敞感,适合表达更为繁复的情感和意境。
3. 律诗:律诗是一种要求音乐性格律的诗歌形式。
它以平仄、押韵为主要特点,音乐性极强。
律诗有很多种类,如七言律诗、排律等。
律诗在表达感情和意境时,更加注重韵律和押韵的效果,使诗人的思想与音乐完美结合。
三、诗词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1. 表达情感:诗词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精炼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诗人可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诗词通过语言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增强情感共鸣。
2. 描绘景物: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和形式,能够生动地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通过精准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手法,诗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创造的美的世界。
3. 陶冶情操:诗词富有哲理性和文化内涵,能够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语言风格特点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语言风格特点语言的风格特点: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1、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
如《诗经?硕鼠》。
4、委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情、意境和审美的艺术形式,其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而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诗歌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如何理解和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便成为了诗歌鉴赏和创作的重要内容。
一、语言表现力诗歌正是通过语言力量所体现的意境、情感和审美价值,因此语言表现力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色之一。
语言的美感往往体现在诗歌的韵律、节奏、音韵、对仗和字义的运用上。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词语轻盈动听,流畅自然,自然回转让人回味无穷,表达了饮酒畅快的豪放心情。
二、语言音韵语言的音韵是指语音和音调,是诗歌语言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诗歌语言的运用在音韵上往往体现出稳健优美、悠扬和富有节奏感的特点。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两句汉字的韵脚交叉,听起来十分流畅和悦耳。
三、语言形象语言形象是指语言能够通过联想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让人们感同身受。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联想,诗歌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共鸣。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两句诗语像春日之景一般流畅,富有韵律感,给人以美妙的勾勒感。
四、语言感染力语言的感染力是指诗歌语言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感情和思考。
通过对诗句中情感和思想的真实和深入的描写,诗歌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联想,激发他们的共鸣和反思。
例如,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通过对具象事物的引申,唤起了读者对于人性、亲情和生命的反思和情感。
总之,诗歌的语言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和运用,包括语言表现力、音韵、形象和感染力等方面。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作优秀的诗歌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拍 节为 单位 构成 平仄 对 比 ;在 联 内 ,上 句和 下旬 之 间也必 须构 成平 仄 对 比 ;而 联 的下旬 与 下一联 的上 句又 必须 保持 平仄 一致 ,使 得联 与 联也 同样 构 成对 比。 以五言 诗为 例 ,基本 的平 仄 关系 应当如 此 : 平平仄 仄平 ,仄仄 平平 仄 。仄仄 平平 仄 ,平平 仄仄 平 。当然 ,在 具 体 的诗歌创 作 当 中还有着 关 于音 韵 的其他 变化 规则 ,诗歌 创 作未 必 要 刻板 遵循 既定 的平仄 律 。 不 过 ,正是这 样一 种对 比与 平衡 的协调 , “ 构成 了一 个 忽而 交错 忽而 重合 的音调 变 化的 整体 ,给 人 以极 为 丰 富的音 调美 感 ” ( 邵毅 平 ,2 0 0 8 )。 三、分析性语言 与想象空 间 中国古诗被 认 为是世 界上 最富 表现力 、最 具感 情色 彩 的诗歌 。 不仅是 因为 其凝 练美 和音 韵美 ,更 是 因为 其语法 特性 造就 了阅读 的 想 象 空间 。 汉语 言 与印欧 语系 的最大 不 同就在 于诃 性的变化 ,印欧语 系的 语言作为 一种综合 陛语言 ,其语 法结构 中词 的变化都 需要相应 的形态 变化 。而 汉语却是一 种极为分析 化的分析 『 生 语言 ,语 言 中的各个 要素 ( 一 ) 视觉 美 可 以被清 楚地 区分 出来 ,其变化 往往依据词 序和虚词 ,而不是通 过词 诗 歌 的格律 往往伴 随着 诗行 长度 的统 一或有 规律 的变 化 。例 如 根和词缀 的屈 折变化 ( 比如英语 ) ,更不能 通过粘着 方 特拉 体 ”还是 “ 莎 士 比亚体 ” ,都 追 日语 )。因此 ,汉语 言便具有 了一种有 限、孤立 ,甚 至是支离破 碎的 求 的是音 节上 的一 致性 。前者 每行 由 1 1 个 音节 构成 , 后 者为 1 0 个。 特点 。这种语 言特 陛对于 中国的古 诗创 作可 以说 是锦上添 花。 以短小 著 称 的 日本 俳句 由 1 7 个 字 音 组成 ,多为 “ 五 七 五 ”句 式 。 ( 一 ) 意 象叠 加 法语 诗歌 同样 讲 究诗 行 中音节 数 的一致 。这 些诗 歌诗 行长 度 的一致 中国诗人对 于 意象 的运用 并非 简单地 堆砌 ,而是巧 妙地 将各 种 往往 是在 听觉 上 实现 的 ,而在 视觉上 却受 到 语言 的 限制无法 实 现绝 意象 融为一 体 。要做 到这 一 点 ,汉语 的孤 立 、破 碎 无疑 帮 了大忙 。 对 的整 齐 。但是 ,中国的 古诗 却 能够依 靠 “ 一字 一音 一义 ” 的优势 汉 i 五 的孤 立 、 破碎 使得凝 练 的意象 可 以无需 语法联 系而 并置 在一 起 , 实 现诗 歌在 视觉 与 听觉上 的彻 底整 齐 。将 中国古 诗 的这种 独一 无二 在彼 此 的相互 作用 下产 生思 维 的 留白 ,留下想 象 的空 间 。 “ 枯藤 老 的整齐特 性置 于 世界诗歌 中 ,无 疑有一 种无 与伦 比的视 觉美 。 树 昏鸦 , 小 桥流 水人 家 , 古 道西 风瘦 马 , 夕 阳西 下 , 断 肠人在 天涯 。 ” ( 二 ) 凝练 美 这首 著名 的 《 天净 沙 ・ 秋思 》之 所 以流传 千古 ,使 阅者 宛若 身 临其 在 世 界诗歌 中,中 国古诗 向来 以其形 象性 与具体 性著 称 ,其核 境 、无不 怅然 若失 ,便 是拜 意象 叠加 所赐 。这 种类 似 电影 中 “ 蒙太 心 便是 “ 意象 ” 的选 用 。与西 方抒情 诗依 靠 大量 细节铺 陈的特 点不 奇 ”手法 的诗歌 创作 ,其 实是 最接近 诗歌 本质 的表 现形 式 。 同, 中国古诗对 于 意象 的运用 有着 一种凝 练简 洁之 美 。 以张继 的 《 枫 ( 二) 对 偶分 明 桥 夜泊 》为 例 : “ 月 落乌 啼霜 满天 ,江枫 渔 火对 愁 眠。姑 苏城 外寒 对偶 是 诗歌创 作 中一种 重要 的表现 手法 ,但 世界上 其他 语言 的 山寺 ,夜半 钟声 到客船 。”短短 二 十八字 , 竟 囊括 了 “ 月 落 ”、 “ 乌 诗歌 创作 往往 只能 做到 意义 上 的或 只能做 到音 节上 的对 偶 ,很难 达 啼 ”、 “ 霜满 天 ”、 “ 江”、 “ 枫 ”、 “ 渔火 ”、 “ 寒 山寺 ” 、 “ 夜 到形 式和 内容 的统 一 。 中国诗歌 则不 同 ,由于 汉语 言 的 “ 一 字一 音 半 钟 声” 等意象 ,用 无 限凝练 的语 言展 现 了诗人 的愁 绪 。正 是 由于 义 ”的特 性 , 使 得诗歌 的对 偶 能够做 到形 式和 内容上 的完 全成 对 。 汉语言 “ 一 字一 音一 义 ”的特 性 ,才使 得这 些充 满情 感色 彩 的意象 更 因为 汉语 言的分 析性 ,所 以在 诗歌 创作 时 既不需 要 刻意 考虑 词性 得 以准确 而凝 练地 呈现 ,也正 是 由于这 准确 而凝 练 的呈现 ,整首 诗 的变 化 ,也 可以依 照需 要尽 量 减少语 法性 的虚 词 。这样 一 来 ,即使 才 如此情 韵悠 远 。 是在 短小 的五 言诗 当 中, 也 能做 到每字 一对 。比如 李 白的这 句 : “ 六 色 黄金嫩 ,梨 花 白雪香 ” ,上 下旬之 间 不仅词 性相 对 ,词义 也 能相 = 平 仄之律与听觉之美 发 声 语 音 学 中提 到 ,音 素 在 发 声 或 使 用 时 有 变 体 ( p h o n e t i c 互 呼应 ,最重 要 的是 ,阅者 通 过如 此分 明的对 偶 ,仿佛 真有 一 种看 v a r i a t i o n )。在 英语 中,音素 存在 送气 音 ,也存 在声 调 的变化 。此 到杨 柳之嫩 ,闻见 梨花之 香 的感动 。 时 “ 音 素送 气 与否和 音调 变化 与否 没有 辨义 功 能 ,但 汉语 是 ‘ 声调 ( 三 ) 想象 空间 语言 ’ ( t o n i c l a n g u a g e ) ,声 调变 化 具有 辨 义功 能 ” ( 熊学 亮 , 汉 语言 的这种 孤立 、破 碎性 ,使其 诗歌 的 丰富度 、灵 活度 大大 2 0 1 0 )。汉 语 的语音 分 为平 、上 、去 、入 四声 , 同一 个字 的 不 同声 增 加 。中国诗 人 总喜欢 把诗 句 当 中的主语 和 人称省 略 ,甚 至喜 欢省 调 能够 产 生不 同的 意义 ,这就 是 声调 变化 所具有 的辨 义 功能 。不 仅 略 语法 性的 虚词 。 由此产 生 的效果 便是 令读者 将 自己置身 于诗 歌所 是 汉语 言 ,越 南语 等亚 洲语 言 ,乃至 非洲一 些地 区的语言 也 具有辨 呈 现的 场景 之下 ,从 而得 到共 鸣 。如此 一来 ,思 维 的留 白使得 诗人 义 功 能 。但是 ,当声 调语 言被 运 用到 诗歌 当 中的时候 ,中 国诗人 却 的 个人情 感 体验 自然 而然地 为 他人 所感 受 ,而他 人 又可 以经 由 自己 凭 借 汉语言 的多 种语 音特性 创造 出了错综复 杂 的 “ 平 仄 ”之律 。 的想象 而产生 与前 不 同的情感 体验 。 由于受到语 言其他条件 的限制 ,在越南语 等语 言的诗歌 中,平仄 以王维 的 《 鹿 柴 》为例 : 交替多是重复 的,并不像 中国古 诗的平仄律那般抑扬起 伏 、 上 下呼应。 空山不 见人 ,但 闻人语 响 。 汉语 言 中 ,平 声 即 “ 平”, “ 上 、去 、入 ” 三声 皆为 “ 仄” ��
【 中 图分类号 】I 2 0 7 【 文献 标识码 】A
中国诗歌 的抒 情传 统举 世闻名 ,长久 以来的 中国社 会传 统和 博 大精 深 的文化 内涵 是其 发展 的肥 沃土 壤 。值得 注意 的是 ,汉 语 的诸 多语 言特 性也 为 中国抒 情诗 传统 的形 成 出了一 份 力。 中国古 诗 由于 采用 汉语 言进 行创 作 ,产 生了无 与伦 比的视 觉美 、音韵 美 , 以及 不 可 多得 的想象 空 间。 字一音一义 在 汉语 中 ,每 一个 汉字都 能 代表具 有形 式和 内容 两个方 面 的一 个形 位 ,这就 意 味着汉 字 能够做 到一 个字 一个 语音 ,并且带 有一 个 或多 个概念意 义 ( c o n  ̄p t u N me a n i n g )。 而英 语等其他 语言则 不同 , 以英语 为例 , 英语 中一个字母 往往难 以构成有意 义 的一 个词 ( wo r d ) , 即无 法构成 形位 ( 除非 是个别像 … a ’这样 的词 )。这 就决 定 了英语 中的词 多数情 况 下必 须 由两个 或两 个 以上 的语音 构成 ,也就 是说 , 在英 语 中 ,发挥 与汉 字同等 效力 的词 往往 有 着多 于一个 的语 音 ,一 字一 音就无 法实现 ,更谈 不上 “ 一字一音 一义 ”这样 整齐的对 应了 。 汉 语言 的这 一特 性对古 诗创 作产 生 了深刻 的影 响 。
2 0 1 3 年第 1 2 期
S t u d y o n C h i n e s e
夕 { . 诸 丈
浅谈 中国古诗的语 言特征及其影响
曾 丽珠
( 福 建省 信 息职 业技 术 学 院,福 建 福 州 3 5 0 0 0 3 )
【 摘要 】 中国古诗 以其 意境 深远 的 抒情 闻名 于世 ,汉语 的语 言特 征在 其 中起 到 了重要 的作 用 ;一字 一音 一 义的特 性 ,汉语 声 调 变化 具有 的辨 义功 能 以及 分析 性语 言造就 的 想 象空间共 同影 响着 中国古诗 的发展 。 【 关键 词 】汉语 ;古诗 ;形 位 ;声调语 言 ;分析性 语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