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专题讲座-古诗文鉴赏 精品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https://img.taocdn.com/s3/m/e2d14870bd64783e09122bc9.png)
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卷分析][备考指导]1.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在诗歌命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一般设两道题,赋分一直是11分;从考查角度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
另外,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出现比较鉴赏的题型,值得关注,备考中应作相应的训练。
2.复习备考应遵循诗歌阅读的规律,注重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第一,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
若想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首先须读懂字面意思,然后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的遭遇,展开想象,准确体会诗歌意境并理解情感主旨。
第二,梳理近年的高考真题,有针对性地分考点逐点突破。
3.据2017《考试说明》,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由原来的两道简答题变更为一道多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五年高考真题全解二年模拟 含解析 精品
![专题09 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五年高考真题全解二年模拟 含解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bdef241caaedd3383c4d379.png)
【考纲解读】《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考查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类: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考点。
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二.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艺术的特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既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主要的鉴赏方法。
说它是一个重要内容,是因为每年高考就这方面本身会直接设置试题,而且诗句综合鉴赏也要涉及语言鉴赏。
说它是一个重要方法,更是因为通过鉴赏语言能够帮助我们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形象和意境。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三、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文档资料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f8c8d23eff9aef8941e06e5.png)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完全讲义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鉴赏诗歌的形象。
(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是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真题共赏】1、(2018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试题)(4套)语文课件PPT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试题)(4套)语文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94d3bf011ca300a7c3907b.png)
-2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2.审清数量。有的题干问“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或“最突出 的表现手法”,那么只要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即可;有的题干问“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那么就要答几种表现手法。如上题题干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骂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 要分析”,就要答出几种表现手法。-11-命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 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 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 的意境。 解析: 这道题问“是怎样描写‘野泊’之景的”,需要从表达方 式中的写景手法考虑。“斗柄阑干洞庭野”属于静景,也是视 觉;“角声凄断岳阳城”属于动景,也是听觉。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参考答案: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 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做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 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 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 题目给出了赏析的角度——“叙事”的特色,因此要先找出 诗中的叙事成分,然后分析是如何叙事的。诗歌以北来人的口吻写 所见之景,抒心中之情。第一首诗主要写所见和所想,所见皆凄凉 残破之景,所想的都是国运民生。第二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将自身的孤单凄凉和“甲第”豪族的歌舞升平、钟鸣鼎食形成对 比,表达自己的老年惨景和思归之情。抓住叙事的视角、口吻、对 比手法、表露的情感分析即可。
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
![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5876b6bcc175527072208e3.png)
咏山泉
的方面写出山泉之清澈见
储光羲
底,“飞空作雨声”从
这两句山中从有声流与水色,的借角问度不描知写名了。山泉的情“态声。”山的泉方平面缓写流出淌山时泉, 凌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清澈见转来底深,涧水满面,映分照出天小光池云平色。;凌空而空下而时下,水水石石相相激激的,情作形风。另 雨之声恬淡。无山人泉见虽,然年无年名长,自却清有。映地照天外、,兴从风上作下雨文的看奇,观此。联这与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 一联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同 空作两雨句声与”前的面妙两处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时先抑为)最的后效果两。句前的两称句赞写作山 了
精品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该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 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 景;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
精品
三、从古诗语言特征入手读懂“诗家语” 实际上,考生读不懂诗歌,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的语
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
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
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
明白了该诗的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容易做“说说这首诗的构
思脉络”题目了。
精品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如果分阶梯、有侧重地把握这四个结构特点,不仅可 以把握诗的具体内容、层次,更可以把握全诗的内容主旨 及诗人的思想感情,为准确解题奠定基础。 (1)“起” 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 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 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 映衬。
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精讲
![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111ceec0e009581b6bd9eb83.png)
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精讲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精讲为方便大家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的考试辅导资料、考试考点等相关内容,第二教育资源网小编特为大家准备了“ 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精讲”,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同学有所帮助。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我们第二教育资源网!相关推荐: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精讲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精讲《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古诗全文如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前言】《月下独酌四首四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注释】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⑵间:一作“下”,一作“前”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已经不解饮:不会喝酒⑹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起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
【翻译】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3295b60b307e87101f6962b.png)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统计考试范围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E)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
B项,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
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
E项,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体弱多病。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这句诗可以拆分为“下笔”“春蚕食叶声”两部分,思考两者的联系可知,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声音,以此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
作者用“春蚕食叶声”来反衬考场的安静,运用了动中见静的方法。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精赏细析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精赏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9f7bff08a1284ac8504384.png)
四
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
读
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 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
意
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 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
象 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
例:
遣怀
杜牧
方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情感
歌古 鉴代 赏诗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树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诗歌题目
可知的信息
方
旅夜抒怀(杜甫)
表明时间、背景
法
一
琵琶行 (白居易)
表明诗歌体裁
读
6、揭示写作时间、地点、背景、事件、主旨等。
练习:
方 法
邯郸冬至夜思家
一
白居易
读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标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题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
一个重要节日。
思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素蝶诗》——
方 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别(咏物诗) 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三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 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
读
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
注
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 阑:酒尽。
推荐-2018年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部分) 精品
![推荐-2018年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部分)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a78f03efc4ffe473368ab30.png)
2018年高考诗歌赏析解析资料(部分)一、全国卷1诗歌赏析: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
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
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
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
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
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潘大临是属江西诗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
现在尚存的作品只有二十多首诗和那句脍炙人口的“满城风雨近重阳”。
当时人们对他的诗歌评价甚高,黄庭坚称他“早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书倦殻轩诗后》,后来陆游也说他“诗妙绝世”(《跋潘邠分老帖》。
从上面所举的两首诗来看,他的确是出手不凡,本诗在思想内容方面比较充实。
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
具有较深的情感内蕴虽说叹是地思引,情调比较低沉,但这是诗人无可奈何的处境中,所发出的不平之声。
只要看“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这样的诗句便可体会到。
诗人对于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的人物是多么景仰,他何尝不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他只能终老于江湖之上。
尽管诗人故作平淡之语。
本诗的三个特别地方。
一是意境阔大,笔力雄健;二,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句凝炼。
二、全国卷2:【赏析】宋代李弥逊《春日即事》,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详解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3214d9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0.png)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详解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详解全国卷1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解析: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
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
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
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
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
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
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
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ede2e083d049649a665864.png)
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
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
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 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 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 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 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7
专题三 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
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 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 “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 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 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 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 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 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6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 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考什么
一看考纲
二看考题
一、2018考纲古诗文鉴赏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形象: ⑴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 ⑵一些特定的文化意象的含义及情感意义 ⑶诗人的形象意义 语言:对精彩词、句的品味。 表达技巧:抒发情感的方式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 将去之地,表达对朋友的惜别和思念之情。
思考:送别类诗词的抒情方式主要有那些? 直抒胸臆:高适《别董大》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以哀景烘托哀情(融情于景) 以乐景反衬哀情 杜甫《绝句》
托物衬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以喻显情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若干类别(后面单讲)
古 代 诗 歌
古体诗(古风、乐府、歌、行、吟、引、曲 ) 近体诗 (格律诗 ) 绝句(五言、七言) (产生于唐) 律诗(五言、七言) 词( 曲、曲子、 曲子词、 小令 58字以内 ) 诗余、长短句、乐府 中调 59字至90 长调 91字以上 散曲 小令 (单只曲子) 曲 套数 (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 杂剧 戏曲 传奇
绝句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 杜甫 增其哀乐。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清 王夫之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二、咏史(怀古)类 (咏史怀古是手段,借古伤今是目的) 1、吟咏历史、评价人物是非,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士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3、以惜别为题,实则写景或抒情(表达远大的志向或 抱负、天涯漂泊之感、悠悠思古之情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红花碧叶相映成趣, 描绘出西湖美景六月天, 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 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前两句融情于景,渲染离 别时的凄苦孤寂。后两句以喻 显情,自比冰心玉壶,表达自 己高洁的品性、开朗胸怀和坚 强性格 。
体裁
律诗的格律特点:
1、全诗八句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 一、二、四、六、八句押韵 3、颔联、颈联分别对仗 4、一般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 5、结构上大致符合起、承、转、合的规律
下面是一首次序打乱的律诗,请排序:
①三山半落青天外,②晋代衣冠成古丘,③凤凰 台上凤凰游,④长安不见使人愁,⑤吴宫花草埋 幽径,⑥凤去台空江自流,⑦二水中分白鹭洲, ⑧总为浮云能蔽日, 答案:③⑥⑤②①⑦⑧④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四、古诗内容(题材)分类
1、送别类 2、咏史类 3、边塞类 4、咏物类 5、思乡(怀人)类 6、田园(山水)类
一、送别类 1、表达惜别之情或相思之意,叙写朋友之间的深 情厚谊。 思考:诗句是通过那些意象 和事物怎样抒发情感的?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烟花”写出似锦的繁花被迷茫的烟雾笼罩,烘托出离别 的伤感氛围。 “孤帆远影”写出目送故人离去的不舍之意。“唯见” 透出诗人的失落伤感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2、表达对友人的劝慰、勉励之情,兼及惜别之意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借景抒情,日暮昏、 黄云罩、被风吹、雪花乱,烘托 出悲凉之气。
前三句极写称霸之后的骄横 享乐,末一句写出眼前的荒凉, 今昔对比,世事变迁、盛衰无常 之慨跃然纸上,令人深思。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王维
“雨”烘托伤感氛围。
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留”谐音,表达 -------江淹《别赋》 不舍分别之情。 “酒”衬托出彼此真挚的 情意。 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 以物衬情。表达出对朋友的深 情厚谊。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历年来的考题考了什么 从选材看:唐宋诗词、元曲、 明清诗等,以抒情类居多。 从题型看:炼字、名句理解、 全诗整体分析. 从内容看:诗歌形象、诗歌 意境、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 术特色)、思想感情等。
三、古代诗歌分类
表达方式 诗 抒情诗 叙事诗 哲理诗
题材
各自表达了什么观点? 在惋惜之 余,又表明了 “败不 馁”“胜败乃 兵家常事”的
指出项羽 民心已失,众 叛亲离,其失 败实在是历史 的必然。
鲜明地提出了人 生的价值取向:人活 着就要有骨气,生建 功立业;死为国捐躯 。
2、今昔对比,表现朝代更替、世事变迁之感或物是人 非之痛。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思考:怎样对比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寓情于景,盛赞荆轲不畏 强暴的高风亮节。曲折反应自 己的压抑苦闷之情(不满武则 天)。
考题示例: (08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后两句直抒胸臆,一反凄 清缠绵之悲,表达出豁达豪放 之情和对朋友的祝福。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首联、颔联、颈联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渲 染分别的伤感氛围。 尾联直抒胸臆,以 长着的口吻嘱托不要把宝 贵的时间轻易消磨掉,要 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