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奥数-图形找规律课案
冀教版数学七上3.2.4探索规律 教案
第三章代数式3.2 代数式第4课时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验证所探索的规律.2. 通过从特殊事例中抽象概括一般规律的过程,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转化思想和归纳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代数式表示规律.难点:厘清数量关系,用运算验证规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如图,这是一个由1~120的连续整数排成的“数阵”.如果用方框围住9个数,那么这9个数的和随方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你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学生独立思考每行每列数字之间的规律.探究新知探究一:1.如果设方框左上角的数为a,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这9个数的和.思考:(1)方框内每行的三个数之和,和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怎样表示这九个数的和比较简单?2.方框内9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15有什么关系?3.如果方框下移一行,中间数变为21,此时9个数的和是多少?4.根据上述规律,你能直接写出中间数为m时这9个数的和吗?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答案:1.(1)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三倍;(2)三行数的和依次为3(a+1),3(a+7),3(a+13),故九个数的和为9(a+7).2.九个数的和为135,为15的9倍.教学反思3.21的9倍.4.这九个数的和为9m .探究二:图1是由点组成的n 行n 列的方阵,图2是由每条边上n 个点围成的空心方阵.图1 图2 1. 图1中方阵的总点数为多少? 2. 图2中方阵的总点数是多少?你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多媒体演示图2中总点数不同的计算方法. 答案:1. n 22.可以是22(2)n n --,4(n -1),2n +2(n −2),4n −4. 课堂练习1.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137132149162536,,,,,… ,第7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数是_____________. 2.观察下列等式:1×3=221-;2×4=231-; 3×5=241-;( )×( 6)=( )2−( );填写第4个等式,第n 个等式为 .3.如图,第一排有 1 个三角形;第二排有 3 个三角形;第三排有 5 个三角形;第四排有 个三角形;第n 排有 个三角形;4.如图,按下列格式用火柴棒搭建正方形.1个正方形用4根火柴棒;2个正方形用 火柴棒;3个正方形用___火柴棒;10个正方形用 火柴棒;n 个正方形用 火柴棒 . 参考答案1. 4364 n 2−(n−1)(n+1)2 2. 4 6 5 1 n (n +2)=(n +1)2 −1教学反思3. 7 (2n-1)教学反思4. 7根10根31根(3n+1)根课堂小结用代数式表示规律:1.用代数式表示数的变化规律;2.用代数式表示图形的变化规律.布置作业教材第108页习题A组第1,2,3题.板书设计第三章代数式3.2 代数式第4课时探索规律探究一:探究二:。
奥数 规律图形问题
柴棒拼出的一系列的图形中,第n个图形由n个正方形组成.(1)第2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______;(2)第3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______;(3)第4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______;(4)第n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是______.4.把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硬纸片如下图那样一层、二层、三层…叠起来.先找找规律,再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果叠4层、5层,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再找找周长与层数有什么规律.叠n层是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它的周长吗?请边填表,边思考.如图所示,一张纸片,小明第一次将其撕成四小片,手中共有4张纸片,以后每次都将其中一片撕成更小的四片.如此进行下去,当小明撕到第n次时,手中共有S张纸片.根据上述情况:(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S;(2)当小明撕到第几次时,他手中共有76张纸片?(3)小明说:“我撕了若干次后,手中的纸片有2012张”.小明说得对不对?若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若对的,请指出小明撕了多少次?6.某餐厅中,一张桌子可坐6人,有以下两种摆放方式:(1)当有n 张桌子时,两种摆放方式各能坐多少人?(2)一天中午餐厅要接待98位顾客共同就餐,但餐厅只有25张这样的餐桌,若你是这个餐厅的经理,你打算选择哪种方式来摆放餐桌为什么?7.每一个多边形都可分割(分割方法如图)成若干个三角形.根据这种方法八边形可以分割成( )个三角形.用此方法n 边形能割成( )个三角形.8.一列小球按如下图规律排列,第20个白球与第19个白球之间的黑球数目是( )个.9.如图是由火柴棒搭成的几何图案,则第10个图案中有______根火柴棒.10.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m的值是()。
11.观察一组等式:2×4=32-1,3×5=42-1,4×6=52-1,…那么,2008×2010=______2-1.由此我们可以猜想:______.[将你猜想到的规律用含n的字母表示出来].12.下图是由一些火柴棒搭成的图案:按照这种方式摆下去,摆第6个图案用多少根火柴棒:()A.24 B.25 C.26 D.27。
奥数看图找规律
2.看图找规律,接着画(从左往右画)。
3.看图找规律,接着画(从左往右画)。
4.仔细观察下图,其中1处是图形(),2处是图形()。
A:♠B:♡
C:♣D:♤
E:♥F:♧
5.根据前几幅图的规律,接着画。
看图找规律(பைடு நூலகம்)
一、找出下面图霍规律,请接着画出后面的图形。
1.请补画出括号内的两个图形。
()()
2.请观察并画出最后一个矩形里的图形。
3.请将矩形内第三行的图形排列顺序画出来。
4.观察下图猜一猜被手帕挡住的珠子中,有()颗是黑色,有()颗是白色。
5.找规律并画出后面的图。
看图找规律(二)
一、看图找规律。
初中数学图形规律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规律,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2. 运用图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图形规律的发现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各种图形道具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图形,如窗户、桌子、椅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存在。
2. 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线、面的关系,图形的对称性、稳定性等。
2.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具体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
3. 讲解图形的规律,如对称性、邻边关系、角度关系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形规律解决,如计算面积、周长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图形规律的运用方法。
2. 提问:你们认为图形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延伸:1.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图形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其他性质和规律,如渐变、旋转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让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图形探索规律教案
初中图形探索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发现并总结图形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变化和规律2. 图形的对称性3. 图形的旋转和翻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图形,如窗户、桌子、椅子等,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些图形的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有规律可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规律。
二、新课(20分钟)1. 图形的变化和规律a.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变化。
b.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些图形的变化规律吗?c.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翻转等,它们都会引起图形位置和形状的变化。
2. 图形的对称性a. 教师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如正方形、矩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对称性。
b.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些图形的对称性规律吗?c.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对称图形是指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或点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
3. 图形的旋转和翻转a. 教师出示一些旋转和翻转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变换规律。
b.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些图形的旋转和翻转规律吗?c.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形的旋转是指图形围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而翻转是指图形沿着某条直线翻转。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能总结一下图形的规律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形的规律包括变化规律、对称性规律和旋转翻转规律等,它们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和运用图形的规律。
2. 学生能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初中数学找寻规律教案人教版
教案:初中数学——找寻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找寻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图形排列规律2. 数列排列规律3. 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和数列,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和数列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2. 学生积极思考,尝试找出规律。
二、新课(20分钟)1. 图形排列规律a) 教师展示一些图形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b) 学生分享找规律的方法,如颜色、形状等。
c) 教师总结规律,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规律。
2. 数列排列规律a) 教师展示一些数列,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b) 学生分享找规律的方法,如数的大小、相邻数的差等。
c) 教师总结规律,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规律。
3. 应用题a) 教师展示一些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b)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c)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规律。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分享心得。
3. 教师展示一些拓展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规律的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 练习题解答:评价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解答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拓展题探索:评价学生在拓展题中的思考深度和创造能力。
教学资源:1. 图形和数列素材2. 练习题和拓展题3. 计算器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找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七年级奥数-图形找规律
七年级数学新题型能力训练题1、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2639=2×103+6×102+3×101+9×100,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
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
如二进制中101=1×22+0×21+1×20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24+0×23+1×22+1×21+1×20等于十进制中的数23,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 。
2、从1开始,将连续的奇数相加,和的情况有如下规律:1=1=12;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按此规律请你猜想从1开始,将前10个奇数(即当最后一个奇数是19时),它们的和是 。
3、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输入 (1)2345… 输出…21 52 103 174 265…那么,当输入数据是8时,输出的数据是( )A 、618 B 、638 C 、658 D 、6784、如下左图所示,摆第一个“小屋子”要5枚棋子,摆第二个要11枚棋子,摆第三个要17枚棋子,则摆第30个“小屋子”要 枚棋子.5、如下右图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n 个小房子用了 块石子.6、如下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1)(2)(3)第4题第一个“上”字第二个“上”字第三个“上”字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第四、第五个“上”字分别需用和枚棋子;(2)第n个“上”字需用枚棋子。
7、如图一串有黑有白,其排列有一定规律的珠子,被盒子遮住一部分,则这串珠子被盒子遮住的部分有_______颗.8、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猜想第6个图形有个点,第n个图形中有个点。
找规律奥数教案
找规律奥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奥数,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典型例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数图形的规律。
(2)通过介绍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体会规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规律逻辑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数列等等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例题的讲解,渗透找规律的思想
2.难点
让学生真正理解如何找规律
三、教学思路(可用思维导图说明)
1.玩游戏引入
2.生活中的规律
3.典例学习
4.小组实践学习
四、互动环节(即学生可参与进来课堂的)
小组汇报找规律题目本小组的解题方法
五、课程亮点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接触奥数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前黑板板书
2、学生准备
七、课堂流程(详写)
八、教师板书设计
九、课堂&学生预期成果(精神&物质)
(1)通过典型例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数图形的规律。
(2)通过介绍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体会规律美。
初中数学图形探索规律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探索图形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探索图形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探索图形规律的方法。
2. 应用图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如家具、建筑、自然界中的图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不同的图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二、探索图形规律的方法(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用线段围成一个正方形?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线段组合来围成正方形。
3.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围成正方形的条件:四条线段相等,且相邻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为90度。
4. 教师引导学生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火柴摆出一个正方形?三、应用图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用火柴摆出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火柴组合来摆出正方形。
3.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摆出正方形的规律:每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每增加一个正方形,需要额外增加3根火柴。
4. 教师引导学生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摆出一个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需要几根火柴?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探索图形规律的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运用图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探索图形规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奥数 小二教案 24 规律画图
第3讲找 规 律 画 图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图形的规律,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将在之前的基础上,继续来研究图形排列的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的规律,比如方位的变化,复合图形中的图形变化等,要让学生通过图形间的对比进行分析,有序得来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更快的解决问题.1.教学点将给老师提供本节课的挂图.【教学思路】开课的时候,通过设计怎样铺瓷砖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图形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在这道题中,第一排按1到6的顺序排列,从第二排起把第一个移动到最后,剩下的依次往前移.如下图所示,这样每一横行和每一竖行都没有重复.答案不唯一,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巧 砌 瓷 砖有六种不同图案的瓷砖,每种各6块.将它们砌在如下图那样的地面上,使每一横行和每一竖行都没有相同图案的瓷砖.你会怎样设计?第3讲找 规 律 画 图同学们,生活中很多的图形在排列的时候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就一定能找到其中的规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美妙的图形王国,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按规律填出空白图形.⑴答案: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⑵答案:⑶答案:⑷答案:【教学思路】⑴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每行每列都只有三角形、五边形、圆.所以第二行第三个图形应该是五边形,第三行第二个图形应该是圆形.⑵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图形从左到右的变化规律是:边数在一条条增加,图形中的直线条数也在一条条增加,而且直线的方向是:横—竖—横—竖这样变化的.因此第四幅图应是一个正六边形,里面有4条竖着的直线,⑶我们发现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形状相同,图形里面的阴影相反.根据这个规律第三个图形和第四个图形也应该如此,因此第四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形状相同,里面的阴影应该相反.⑷仔细观察发现,圆的变化是:一个比一个增多,所以第四个图里面应该画四个圆.三角形的变化是:方向是按顺时针转动的,上—右—下—左,所以第四个图里面的三角形方向应该向左.按照下面的规律,画一画.⑴⑵【教学思路】⑴第四个图中蓝色的三角应该往左和上各移动一个位置.⑵左边和右边的图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中间的图形.答案图下:⑴⑵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图形.答案:【教学思路】观察这个图我们发现,每组中的三个图形形状相同,只是图形里面的阴影不同,不过这三个图形中的阴影合起来正好是这个图形完整的阴影.这样根据所缺的阴影来判断,第三个图形的阴影应该是第一个图形阴影相对的那一块.1.你知道“?”处应该画什么吗?【教学思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可以组成第三个图形,因此“?”处应该是下图所示.?2.下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把空白处补充完整.答案:【教学思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排中的三个图中间部分的图案都相同,不同的是第一个外面部分没有,第二个外面部分是圆,第三个外面部分是正方形.根据这个规律空白处的图案应该是右上图.下面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据这一规律,画出所缺图形.【教学思路】通过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圆中的3个图形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只是它们的排列顺序,第一排的第一个在第二排中被移到了第三个,第一排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在第二排中被移到了第一个和第二个.根据这样移动的规律,第三排得的第三个就应该是第二排的第一个.所以在第3行的“?”处应填.下图中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仔细观察,并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教学思路】本图中,首先可以注意到每个图形都由大、小两部分组成,而且,大、小图形都是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组成,图中的任意两个图形均不相同.因此,我们不妨试着把大、小图形分开来考虑,再一次观察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大图形来说,每行每列的图形决不重复.因此,每行每列都只有一个大正方形,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大圆,对于小图形也是如此,这样,“?”处的图形分别应填下面的三个图形.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上所缺的图形.答案:【教学思路】如果单纯分析颜色,恐怕不好掌握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把图“转”起来就会很快发现它的规律.如第一行的第一幅图逆时针旋转90度就变成了第二幅图,再旋转90度就变成了第三幅图.同理,用此方法验证第三行的三幅图是成立的.所以第二行的第二幅图也应把第一幅图逆时针旋转90度,答案如右上图.【教学思路】用一条比桥面长的钢索系在炮车与大炮之间,让炮车拖着大炮过桥,这样二者就不会同时压在桥上,而且,可以顺利地过桥了。
初中数学规律探索教案
初中数学规律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总结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探索数字变化的规律2. 探索图形的规律3. 探索数的规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字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索数字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变化,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总结出一些基本的数字变化规律。
3. 探索图形的规律: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总结出一些基本的图形规律。
4. 探索数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数的排列,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总结出一些基本的数列规律。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发现的数学规律,并强调规律的重要性。
6.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数学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讨论,发现并总结数学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表述所发现的数学规律。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并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重练习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找规律图画教案
初中数学找规律图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规律图的概念,学会分析规律图的方法。
2. 培养观察、思考、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3. 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规律图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2.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发现和归纳规律图中的规律。
2.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各种规律图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规律图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规律图。
2. 展示一些规律图的示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规律。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规律图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发现和归纳规律。
2. 通过一些具体的规律图示例,让学生实践分析方法,并归纳出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填空、选择题等。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规律图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规律图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强调规律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规律图的实例,进行分析和归纳。
2. 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规律图,与同学分享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规律图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规律图的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奥数图形找规律教师版
图形找规律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⑴图形数量的变化;⑵图形形状的变化;⑶图形大小的变化;⑷图形颜色的变化;⑸图形位置的变化;⑹图形繁简的变化.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板块一数量规律【例 1】请找出下面哪个图形与其他图形不一样.【解析】这组图形的共同特征是,连接各边上一点,组成一个复合图形.所不同的是,第四个图形是一个六边形,而其它几个都是四边形,这样,只有(4)与其它不一样【例 2】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解析】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圆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三角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三角形△.(方法二)竖着看,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三角形按照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处应是三角形△.【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解析】 (方法一)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圆形的个数是按5、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方法二)竖着看,圆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圆形按照5、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 “?”处应是圆形.【例 3】 观察下面的图形,按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5)(4)(3)(2)(1)【解析】 本题中,几何图形的变化表现在数量关系上,图中黑三角形的个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从(2)起,每一个格比前面一个格多两个黑三角形,所以,第(4)个方框中应填七个黑三角形.【例 4】 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补上一幅,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系列。
探索数字与图形规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数字与图形规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规律,并能通过图形计算出数值;2.掌握常见的数字和图形规律,能够用规律解决问题;3.增强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参与思考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1.根据数字和图形之间的规律进行计算;2.练习发现数字和图形规律的能力;3.了解数字和图形规律的种类及应用场景。
三、教学难点1.针对复杂的数字和图形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2.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规律,能够应用到不同的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探究式学习法;3.合作式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与导入引入数字与图形规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体会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创设一个主要的问题,并开放式地让学生给出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2.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字和图形规律进行探讨。
在探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及其应用。
3.巩固与拓展让学生合作完成练习,以加强他们对不同的数字和图形规律的掌握,同时也让他们掌握更多应用数字和图形规律的场景。
4.课堂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回顾和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六、课堂评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正反馈方式进行评估,让学生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好地继续学习。
七、教学建议1.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2.让学生发现数字和图形规律;3.让学生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4.鼓励学生交流和探讨。
八、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处,并鼓励学生逐步改进,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提供系统性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全面学习,提高对数字和图形规律的认识。
初中数学看图形找规律教案
初中数学看图形找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图形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常见图形的性质和规律3. 图形变换与图形规律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如建筑物、家具、标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这些图形。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图形,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点、线、面、角等。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分析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如对称性、周期性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一些简单的图形规律,如正方形、矩形的性质。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图形,要求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2. 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图形规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图形规律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让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发现和总结图形规律,提高了数学思维水平。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图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初中图形找规律教案
初中图形找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分析各种图形的排列规律。
2.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排列的规律。
2.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或主题图)。
2. 各种图形的卡片或贴纸。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图形找规律。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给定的图形,尝试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图形的排列规律。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规律。
3.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图形排列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图形的排列规律,让学生根据规律画出相应的图形。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找出给定图形的排列规律,并完成练习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图形排列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图形排列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在练习题上的表现,评价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排列规律的实际应用。
南阳初中数学找规律教案
南阳初中数学找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数字规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质数数列等;2. 图形规律:对称图形、旋转图形、平移图形等;3. 数学公式规律:平方数、立方数、平方根、立方根等;4. 实际问题:数字推理、图形推理、应用题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字或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规律;2. 讲解:根据学生观察到的规律,进行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3.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进行解答;4. 拓展:给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 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现;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拓展任务:评估学生在拓展任务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教学资源:1. 数字和图形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 练习题和应用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3. 教学课件和教案:用于辅助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计划:1. 数字规律:2课时;2. 图形规律:2课时;3. 数学公式规律:1课时;4. 实际问题:1课时。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规律绘画教案
初中数学规律绘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观察和分析给定的图形,找出其变化规律。
2. 运用数学知识,绘制出符合给定规律的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系列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规律?2. 学生积极思考,尝试找出图形之间的规律。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规律绘画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动手绘制给定规律的图形。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其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找出案例中的规律。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练习巩固(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动手绘制练习题中的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给定图形的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绘制出符合给定规律的图形。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合作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
找规律教案初中
找规律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2.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找规律的题目。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和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如“日历中每个月的天数”、“人民币的面值”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二、自主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序列,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规律,并在笔记本上记录解题过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小组合作(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找规律的题目。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找出规律,并总结解题策略。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规律,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解答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如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解答找规律题目的正确率。
3. 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找规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指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同时,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找规律题目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初中图形规律教案
初中图形规律教案年级:初中学科:数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并总结图形的一些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图形的位置变化规律。
3. 图形的大小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图形知识,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 提问:你们认为图形有哪些基本特征?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讲解图形的位置变化规律,如平移、旋转等。
3. 讲解图形的大小变化规律,如缩放、翻转等。
三、动手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图形进行操作。
2. 要求学生通过拼接、折叠等方法,尝试发现图形的一些规律。
3.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规律(5分钟)1. 让学生汇报各自发现的图形规律。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图形的一些基本规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图形规律。
2. 提问:你们认为图形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拓展学习(15分钟)1. 讲解图形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建筑布局等。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图形规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三、实践作业(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图形规律,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
2. 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图形规律学习的感受。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图形规律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图形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图形规律的能力。
3. 学生对图形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知。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和操作,让学生掌握图形的一些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新题型能力训练题1、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2639=2×103+6×102+3×101+9×100,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
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
如二进制中101=1×22+0×21+1×20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24+0×23+1×22+1×21+1×20等于十进制中的数23,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 。
2、从1开始,将连续的奇数相加,和的情况有如下规律:1=1=12;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按此规律请你猜想从1开始,将前10个奇数(即当最后一个奇数是19时),它们的和是 。
3A 、618 B 、638 C 、658 D 、6784、如下左图所示,摆第一个“小屋子”要5枚棋子,摆第二个要11枚棋子,摆第三个要17枚棋子,则摆第30个“小屋子”要 枚棋子.5、如下右图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n 个小房子用了 块石子.6、如下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第一个“上”字 第二个“上”字 第三个“上”字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第四、第五个“上”字分别需用和 枚棋子;(2)第n 个“上”字需用 枚棋子。
7、如图一串有黑有白,其排列有一定规律的珠子,被盒子遮住一部分,则这串珠子被盒子遮住的部分有_______颗.8、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猜想第6个图形有 个点,第n 个图形中有 个点。
(1)(2)(3)第4题(1) (2) (3) (4)9、下面是按照一定规律画出的一列“树型”图:经观察可以发现:图(2)比图(1)多出2个“树枝”,图(3)比图(2)多出5个“树枝”,图(4)比图(3)多出10个“树枝”,照此规律,图(7)比图(6)多出个“树枝”。
10、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1)在④和⑤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相应的等式;(2)通过猜想写出与第n个点阵相对应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搭成如下的塔状图形,则第n次所搭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cm(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12、如图,都是由边长为1的正方体叠成的图形。
例如第(1)个图形的表面积为6个平方单位,第(2)个图形的表面积为18个平方单位,第(3)个图形的表面积是36个平方单位。
依此规律。
则第(5)个图形的表面积个平方单位.13、图(1)是一个水平摆放的小正方体木块,图(2)、(3)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木块叠放而成,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叠放下去,至第七个叠放的图形中,小正方体木块总数应是()A 25B 66C 91D 120…………①1=12;②1+3=22;③1+3+5=32;④;⑤;第3次······⑴ ⑵ ⑶14题14、如图是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体木块叠入而成的几何体,图⑴中有1个立方体,图⑵中有4个立方体,图⑶中有9个立方体,……按这样的规律叠放下去,第8个图中小立方体个数是 .15、图1是棱长为a 的小正方体,图2、图3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成.按照这样的n 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s(1)按照要求填表:(2)写出当n =10时,s= .16、如图用火柴摆去系列图案,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当每边摆10根时(即10 n )时,需要的火柴棒总数为 根;17、用火柴棒按如图的方式搭一行三角形,搭一个三角形需3支火柴棒,搭2个三角形需5支火柴棒,搭3个三角形需7支火柴棒,照这样的规律下去,搭n 个三角形需要S 支火柴棒,那么用n 的式子表示S 的式子是 _______ (n 为正整数).18、如图所示,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矩形地面,请观察下图:则第n 个图形中需用黑色瓷砖 ____ 块.(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图1 图2 图319、如图,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正方形瓷砖铺设正方形地面,观察图形并猜想填空: 当黑色瓷砖为20块时,白色瓷砖为 块;当白色瓷砖为n 2(n 为正整数)块时, 黑色瓷砖为 块.17题图20、观察下列由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摆成的图形,寻找规律:如图1中:共有1 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得见,0个看不见;如图2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得见,1个看不见;如图3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有19个看得见,8个看不见;……,则第6个图中,看不见的小立方体有 个。
21、下面的图形是由边长为l 的正方形按照某种规律排列而组成的.(1)观察图形,填写下表:(2)推测第n 个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____,周长为______________(都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2、观察下图,我们可以发现:图⑴中有1个正方形;图⑵中有5个正方形,图⑶中共有14个正方形,按照这种规律继续下去,图⑹中共有_______个正方形。
23、某正方形园地是由边长为1的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现要在园地上建一个花坛(阴影部分)使花坛面积是园地面积的一半,以下图中设计不合要求....的是( )24( )25、如图,在方格纸中有四个图形<1>、<2>、<3>、<4>,其中面积相等的图形是( ) A. <1>和<2> B. <2>和<3> C. <2>和<4> D. <1>和<4>26、某体育馆用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木块镶嵌地面,第1次铺2块,如图1;第2次把第1次铺的完全围起来,如图2;第3次把第2次铺的完全围起来,如图3;…依此方法,第n 次铺完后,用字母n 表示第n 次镶嵌所使用的木块块数为 . (n 为正整数)27、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下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⑴ 第4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⑵ 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28、分析如下图①,②,④中阴影部分的分布规律,按此规律在图③中画出其中的阴影部分.29、将一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图2,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30.如图(1),小强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2),再对折一次得图(3),然后用剪刀沿图(3)中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是( )(A ) (B ) (C ) (D )31、 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其中∠BAC= 度.32、如图,一张长方形纸沿AB 对折,以AB 中点O 为顶点将平角五等分,并沿五等分的折线折叠,再沿CD 剪开,使展开后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对角线所构成的图形).则∠OCD 等于( )A .108°B .144°C .126°D .129°33、如图,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得到的图形是( )_ 沿虚线剪开A B CD 图3图2图1A 图(2)A B C D34、某校教具制作车间有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塑料若干,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其中7块恰好拼成一个矩形(如图1),后来又用它们拼出了XYZ等字母模型(如图2、图3、图4),每个塑料板保持图1的标号不变,请你参与:(1)将图2中每块塑料板对应的标号填上去;(2)图3中,点画出了标号7的塑料板位置,请你适当画线,找出其他6块塑料板,并填上标号;(3)在图4中,找出7块塑料板,并填上标号。
图1 图2 图3 图435、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5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 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对折四次可以得到条折痕 .如果对折n次,可以得到 __________条折痕。
36、观察图形:图中是边长为1,2,3 …的正方形:当边长n=1时,正方形被分成2个大小相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当边长n=2时,正方形被分成8个大小相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当边长n=3时,正方形被分成18个大小相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以此类推:当边长为n时,正方形被分成大小相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1234567程前 你 祝 似 锦 37、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图中的“似”表示正方体的前面, “锦”表示右面, “程”表示下面.则“祝”、 “你”、 “前”分别表示正方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38、如图是一块长方形ABCD 的场地,长AB =102m ,宽AD =51m ,从A 、B 两处入口的中路宽都为1m ,两小路汇合处路宽为2m ,其余部分种植草坪,则草坪面积为( ) (A )5050m 2 (B )4900m 2 (C)5000m 2(D)4998m 239、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构思出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
举例:如图,右图中是符合要求的一个图形,你能构思出其它的图形吗?请在右框中画出与之不同的一个图形,并写出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A S C S 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