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
11
学习流派
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将战略 视为一个复杂的、进化的、渐进的和想象的过程, 注重分析战略在组织中实际上是怎样形成的。
12
学习学派认为环境是复杂并不可预测的,只有通过
组织学习,企业才能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战略决策者的职 责不是制定战略,不是预想深思熟虑的东西,而是管理组 织学习的过程。
另一方面,战略变革又穿插于一系列相对稳 定的战略状态之间,因而战略架构也需要变革。
代表作是:普拉迪普· 坎德瓦拉、亨利· 明茨 伯格和米勒合著:《“里卡洛斯”的悖论》
18
波特 ——竞争战略之父
《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
9
企业家流派
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预测的过程,一个构筑愿景 的过程;是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图景的洞察过程。
主要代表作有:富兰克· 奈特《企业家精神:处理不
确定性》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柯林斯和摩尔:《组织的缔造者》
10
认知流派
把战略形成看成一个心智过程。将认知心理学作 为理论基础,采用心理学的理论解释战略家的思想。
代表作:查理· 林德布罗姆《“蒙混过关”的科学》 詹姆斯· 布雷恩· 奎因:《应变战略:逻辑渐进主义》 彼德· 圣吉:《第五项修炼》
13
(完整版)解读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解读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明茨伯格(H. Mingt zberg )、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 )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 )等,将战略
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
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
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r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
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 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 P. Selznick ) 1957年岀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
弗雷德•钱德勒(A. Chandler ) 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
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岀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SchoOl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岀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
(完整版)古典战略管理十大流派分析及评价
•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
•计划学派(The Planning School)
•定位学派(The Positioning School)
•创业学派(The Entrepreneurial School)
•认识学派(The Cognitive School)
•学习学派(The Learning School)
•权力学派(The Power School)
•文化学派(The Cultural School)
•环境学派(The Environmental School)
•结构学派(The Configuration School)
(1)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195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
•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
•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
•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
•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
•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
•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
设计学派的观点
战略是对公司内部实力和外部机遇的匹配,是首席执行官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该学派建立了著名的SWOT模型,该模型考察了企业面临的威胁和机会以及企业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略的重要性。战略产生于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过程,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战略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战略应该是明确简单的,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
战略管理十大战略学派
10
9、环境学派
环境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环境服务组织的观念; 战略追随结构的观念; 开放系统的战略研究观点。
11
10、结构学派(综合学派)
结构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企业战略和结构发展的四个阶段: 资源积聚阶段 资源使用的合理化阶段 连续发展阶段 对扩张资源的使用合理化阶段 对组织行为的最恰当的描述是它的综合性; 战略制定过程是由一系列因素构成的集合形成过程。
12
领导者灵活的战略意识和直觉是战略成功的关键。
6
5、认识学派
认识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制定过程是战略者的认知过程; 战略实质上是人脑的直觉和概念; 环境的复杂性限制了战略者的认知能力; 战略的变化往往会被延误; 存在不同的战略风格。
7
6、学习学派
学习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领导者个人和领导团队都需要学习; 存在是学习的内容; 领导者的作用是组织战略学习过程。
8
7、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制定过程是集体行为过程; 战略采取观念的形式; 需要有规范的组织内部协调和控制; 鼓励维持现有的战略,反对进行战略变革。
9
8、权势学派
权势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采取正式形式,运用具体的使对手难堪的手段; 在微观权势方面一般不存在某一个起支配作用的个人; 在宏观权势方面采取积极的具有政治色彩的战略。
战略管理流派与代表作
战略管理流派与代表作
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
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Ansoff)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此外,在斯坦纳(Steiner)、艾考夫(Ackoff)等人的推动下,计划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了如经验曲线、增长-份额矩阵、市场份额与获利能力关系PIMS(Prof it impacton market share)(PIMS)等概念和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2013年10月24日 14:27 来源:企业管理网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
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
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解读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解读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Ansoff)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此外,在斯坦纳(Steiner)、艾考夫(Ackoff)等人的推动下,计划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了如经验曲线、增长-份额矩阵、市场份额与获利能力关系PIMS(Prof it impacto n market share)(PIMS)等概念和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管理理论。
(完整版)解读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解读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Ansoff)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此外,在斯坦纳(Steiner)、艾考夫(Ackoff)等人的推动下,计划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了如经验曲线、增长-份额矩阵、市场份额与获利能力关系PIMS(Prof it impacto n market share)(PIMS)等概念和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管理理论。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
明茨伯格、阿尔斯特朗和拉蒙珀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此外,在
第二讲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
(八)源自文库化学派
2、总体观点
战略制定过程是集体行为过程,建立在组织成 员共有的信仰与价值观之上。
战略采取观念的形式,以组织成员的意愿为基 础,由于存在共同价值观,组织内的协调与控 制是规范的。
(九)环境学派
主要观点
环境作为一种综合力量,是战略形成过程的中心角色。 组织必须适应环境,否则会被淘汰。 领导变成被动因素,负责了解环境并保证与之适应。 组织群集在原来的生态学意义的活动范围中,直至资
“环境复杂,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十分有限,因而决策制定就很 难非常理性。” ——赫伯特.西蒙
真正与战略形成有关的心理过程往往表现为直觉,隐 藏在人的潜意识中,因而战略既是理性分析的结果,
也往往是非理性思维的因素。
(六)学习学派
1、主要观点 (1)自然选择观点 企业所处环境不可预测,在环境变化中,企业应进行
(三)定位学派
1、起源
20世纪80年代 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2、主要观点
战略是一个分析过程。 战略是通过对产业态势的正式分析,并对企业所处行
业的研究,来确定出自己的定位。 3、研究成果: 五力模型;战略集团;价值链分析
(三)定位学派
4、贡献
明确战略制定的优先顺序,使企业可以在行业的范围 内系统考察面临的机会威胁,选择恰当战略。
十大战略学派
42
有所不为
菲利普莫里斯和七喜 IBM与WINTEL、SAP 亚马逊的电子、厨具、汽车 国美、沃尔玛的前向和灿坤的后向
43
44
45
46
核心竞争力
偷不去 买不来 拆不开 带不走 溜不掉 有形资源
技术,品牌,人脉(人力资源、政府)
47
品牌经济
Brand:烙印 百威与不知名啤酒 啤酒制造商的鉴别 维京的单一品牌策略与宝洁的多品牌策 略
6
战略研究历程
1960年代 战略规划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都在控制之下) 安索夫 钱德勒 经验曲线 成长-份额矩阵 三四率
7
1980年代 产业组织理论 通用战略波特 五力模型 成本领先 差异化 由外而内 1990年代 资源基础论 核心能力说 哈默尔 核心竞争力 由内而外 组织再造 二十一世纪 大规模定制 时基竞争 归核化 虚拟组织 竞合(战略联盟 ) 学习型组织
18
智猪博弈的应用
3、市场中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关系 进行研究开发,为新产品做广告,对大企 业是值得的,对小企业则得不偿失。 小企业把精力放在模仿上,或等待大企业 用许多广告打开市场后出售廉价产品。 4、公共产品的提供。 5、改革
19
存在两个纳什均衡的博弈:
此时不存在占优战略
厂商2
左下格和右上格为纳什均衡
—认清现状:符合实际、相互协同 —采取行动:上下同欲、积极投入 —确认结果:动态调整、灵活适用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
明茨伯格、阿尔斯特朗和拉蒙珀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此外,在
【推荐下载】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
[键入文字]
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
下面是一篇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战略管理学派:设计学派简介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Ansoff)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此外,在斯坦纳(Steiner)、艾考夫(Ackoff)等人的推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 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 和管理艺术。
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 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2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战略管理的一般过程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
认识学派提醒我们战略家在认识风格上存 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会对他们追求的战略产生 重要的影响,我们如果了解战略形成过程,最 好了解人的心理和大脑。但对战略管理研究的 贡献却是极为有限的。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6)学习学派(The Learning School)
(1950年代末期)
代表人物: 查理·林德布罗姆《“蒙混过关”的科学》(1959) ; 詹姆斯·布雷恩·奎因《应变战略:逻辑渐进主义》(1980) ; 彼得·圣杰《第五项修炼》(1990); 加里·哈默、C.K.普瑞哈拉德。
(1970年代中期)
代表人物: 波特《竞争战略》(1980)、
《竞争优势》(1985)。
定位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定位学派的观点:
战略是确定企业在市场上的位置; 战略过程是以分析和计算为基础的分析和选择过程; 战略分析人员的重要性; 确定企业所属一般战略组及特定战略。
定位学派
古典战略管理十大流派分析及评价
•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
•计划学派(The Planning School)
•定位学派(The Positioning School)
•创业学派(The Entrepreneurial School)
•认识学派(The Cognitive School)
•学习学派(The Learning School)
•权力学派(The Power School)
•文化学派(The Cultural School)
•环境学派(The Environmental School)
•结构学派(The Configuration School)
(1)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195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
•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
•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
•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
•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
•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
•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
设计学派的观点
战略是对公司内部实力和外部机遇的匹配,是首席执行官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该学派建立了著名的SWOT模型,该模型考察了企业面临的威胁和机会以及企业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略的重要性。战略产生于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过程,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战略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战略应该是明确简单的,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Ansoff)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此外,在斯坦纳(Steiner)、艾考夫(Ackoff)等人的推动下,计划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了如经验曲线、增长-份额矩阵、市场份额与获利能力关系PIMS (Prof it impacton market share)(PIMS)等概念和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管理理论。
三、定位学派(Positioning School)
波特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以及随后于1985年、1990年分别出版的《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不仅使他本人声名远播,赢得了定位学派掌门人和“竞争战略之父”的美誉,同时也正是由于波特的这“三部曲”,确立了定位学派在整个战略管理理论中的占优地位。定位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分析的过程,强调外部环境分析的重要性。波特指出,企业在考虑竞争战略时,必须将企业与所处的环境相联系;行业是企业经营的最直接的环境;行业的结构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范围,从而决定了企业的潜在利润水平。波特将战略分析的重点由企业转向行业,构造了产业结构分析的“五力竞争”模型,提出了诸如公司地位、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分析等极为有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四、企业家学派(Entrepreneur School)
企业家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预测的过程,一个构筑愿景的过程;是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图景的洞察过程。企业家学派认为,战略是企业家个人价值观念的体现,企业家通过发
挥自己个人的影响力和能力,决定战略的选择及行动;战略制定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寻找新的机遇。该学派不仅将战略形成过程集中在一个领导身上,而且强调领导人与生俱来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强调战略远见、个性化领导能力、前摄等概念。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作有:富兰克·奈特(Frank Hyneman Knight)的《企业家精神:处理不确定性》(1967年)、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以及柯林斯和摩尔(Colllins,Moore)撰写的《组织的缔造者》。
五、认知学派(Cognitive School)
认知学派把战略形成看成一个心智过程,其实是将认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采用心理学的理论解释战略家的思想。认知学派认为,如果想要了解战略的形成,最好同时了解人类的心理和大脑。该学派注重战略形成过程的特殊阶段,特别是战略初始概念形成阶段。认知学派有两个分支:一个分支倾向实证主义,将知识的处理和构建看成是试图勾画客观世界的结果;另一分支则认为,所有的认知活动都是主观的,战略其实是对世界的解释。认知学派的代表作有: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Simon)的《行政管理行为》(1945年)、《组织》(1958年)和《思想模型》(1979年)。
六、学习学派(Learning School)
学习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应急的过程,将战略视为一个复杂的、进化的、渐进的和想象的过程,注重分析战略在组织中实际上是怎样形成的。学习学派认为,环境是复杂并不可预测的,只有通过组织学习,企业才能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战略决策者的职责不是制定战略,不是预想深思熟虑的东西,而是管理组织学习的过程。因此,学习学派认为战略是一个学习及自然形成的过程,战略的基础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说明性的。学习学派还强调文化、政治等在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这些观点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了更全面的视野。学习学派的代表作主要有:查理·林德布罗姆的《“蒙混过关”的科学》(1959年)、詹姆斯·布雷恩·奎因的《应变战略:逻辑渐进主义》(1980年)和彼德·圣吉的《第五项修炼》(1990年)。
七、权力学派(Power School)
权力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协商的过程,强调在战略形成过程中,必须考虑权利即政治方面的因素。权力学派认为,企业内外存在着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利益团体,他们会利用各自的权力对企业战略施加影响。因此,战略制定过程是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利益团体运用权力、施加影响、不断谈判、相互控制和折衷妥协的过程。战略制定不仅要注意经济、行业及竞争因素,而且应当注意决策过程中的政治因素,注重均衡考量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同时,在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化解和排除来自组织内外部的个人或利益集团的牵制和干扰。权力学派的代表作主要有:麦克米兰(MacMillan)的《论战略形成:政治概念》(1978年)、普费弗和萨兰西克的《组织的外部控制》(1978年)。
八、文化学派(Culture School)
文化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一个集体思维和社会交互的过程,它把个体的集合连接到组织这个整合实体之中,着眼于共同利益,确立了组织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同等地位,有利于建立整体观念。该学派认为,文化是社会成员随着时间推移而创造的一种共享意向,它的形成不仅通过纯粹的社会活动,还有赖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使用的资源。该学派指出,企业文化及背后价值观念,对于战略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观念植根于集体意向之中,并在深藏着资源或潜能的组织模式中反映出来。文化学派赞成战略管理的连贯性,强调传统的传承性、变化的丰富性和舆论的复杂性。文化学派的代表作主要有:艾瑞克·莱恩曼的《长远规划的组织理论》(1973年)、罗伯特·沃特曼(RobertH.Waterman)与汤姆·彼得斯(TomPe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