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合集下载

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眉山市高中2023届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2021.0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共14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实行“通商惠工”政策;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商鞅在秦国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这一变化

A. 促进商人阶层形成

B. 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C. 阻碍各国经济交流

D. 适应君主专制需要

25.“田”部字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共有字29个,它们都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如,“畦、

畹”等字所体现的是赋税制度,“畸、畬、甸、畿”等字体现农田优劣,“畯、甿”等字体现先民对农业的崇拜与重视。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农业

A. 经验丰富

B. 技术先进

C. 经济繁荣

D. 文化发达

26. 唐初有诏令,男20、女15就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

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已进考第”。这些措施有利于

A.扩大官僚队伍B.增加赋税收入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的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A.唐朝时期

B.宋朝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2.清朝军机大臣的最基本职责是()

A.决定全国军国大事

B.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3.“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

A.清初内阁

B.理藩院

C.军机处

D.清初六部

4.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丞相的废除

B.皇权的加强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D.内阁的废除

5.“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皇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6.明朝时掌管地方行政权的是()

A.都指挥司

B.布政司

C.按察司

D.宣慰司

7.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在()

A.战国、清朝

B.秦朝、清朝

C.隋朝、明清

D.汉朝、清朝

8.清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学士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 单元测试 含答案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 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下列选项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征的是()

①战火连绵,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

②数百年分裂局面是由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

③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在冲突与交往中逐步走向交融

④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晋书·武帝纪》记载,咸宁三年(277)至太熙元年(290),西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首领向晋归降、献贡,晋皆封官加爵。右图为近代

出土的“晋归义羌王”金印及其印文,该金印为晋代

中央政府授予羌族首领的官印。这表明()

A. 考古发现拓宽人们认知视野

B. 魏晋时期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C. 出土文物和文字史料相印证

D. 华夏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3.司马迁笔下的“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到晋宋之际,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膏腴上地,亩直一金”。推动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B.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 世家大族把持经济特权

D. 北民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5.下表为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笔记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试卷含答案解析 (60)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试卷含答案解析 (60)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培优核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郊天(郊外祭拜天帝)礼是中国古代王朝膺承天命与彰显正统性的重要仪式。北魏道武帝开国之初即采用华夏郊天礼仪,传达出与东晋争衡的明显姿态。但此时期北魏郊天礼仍具有较为浓厚的北方游牧文化特征,与东汉儒学大师郑玄的礼说并不完全契合。太和十年(486年),孝文帝依托郑玄“郊丘为二”说改定郊祀制度,实现郊祀礼由官员主持到皇帝亲祀的转变,并废止郊天的鲜卑旧礼,最终确立华夏郊天礼的独尊地位。494年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先后废止“小岁贺”、“寒食飨”、“五月五日、七月七日飨”等拓跋鲜卑礼仪,诏令“革衣服之制”,鲜卑礼服正式退出国家礼仪。孝文帝通过行圆丘祭礼宣示天命在魏,与南朝争夺正统的态势臻于极盛。

——摘编自赵永磊《争膺天命:北魏华夏天神祭祀考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郊天礼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郊天礼改革的影响。【答案】(1)北魏入主中原,深受汉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国家分裂,与汉族政权争夺华夏正统;

(2)推动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华夏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为后世统一奠定基础;完全抛弃鲜卑礼仪,不利于保存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详解】

(1)问获取材料中“膺承天命与彰显正统性、与东晋争衡、与东汉

儒学大师郑玄的礼说并不完全契合”等信息,并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及所学时代背景即可答出。

(2)依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本题的主旨立意,可以从民族交融、民族文化认同、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对鲜卑民族性保存等角度来思考。

2020年天津葛沽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2020年天津葛沽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2020年天津葛沽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

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

③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④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8年建立起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由于高度集权,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处于徘徊局面。粉碎“四人帮”后,农村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急需来一个大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契约,迈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本题中①②④项符合所学知识,第③项“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所有制1956年后至今未变化(国有和集体所有)。故选B。

2. 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A.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B.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士大夫逐利成风,道德败坏

参考答案:

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士大夫阶层从“羞与(富商)为伍”到主动结交富商,甚至与富商通婚,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商人地位有所提高,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商业的政策、雇佣关系,也没有批评士大夫道德败坏,B、C、D三项均排除。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二章第一节速效提能演练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二章第一节速效提能演练

1.下列关于七七事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日本制定“国策基准”侵略方案,为了扩大在中国大陆的殖民统治,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②卢沟桥事变是日本武装侵华的开始③是日本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2.(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测试)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解析:选B。从“陕甘宁”“边区”等信息可以判断民歌所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情况。

3.(2011年临川中学期中考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4.(2011年菏泽模拟)《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

A.发表“八一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C.回击皖南事变,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

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答案:D

5.读下列两幅地图: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国民政府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得与失。

(2)根据示意图的信息,列举淞沪会战中不利于中国军队抗战的因素。

(3)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对中国各阶层抗日活动的影响怎样?

高一年级历史综合测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综合测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综合测试题

一、客观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60分)

1、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园地管理打字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3、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题名者。”有人说:“功成名就者。”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4、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5、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

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

A.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置三公,事归台阁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该材料反映

了西周分封制()。

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5.美籍华裔史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在这次“转型”中()。

①封建官僚制度逐渐代替世袭制②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③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得到巩固④王位世袭制逐渐趋于衰落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能力培养与测试(一)目录第一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目标】

【知识】

【学法指导】

【能力训练与测试】

第一节鸦片战争

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第一综合测试题第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目标】

【知识】

清朝政局变动

洋务运动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法指导】

【能力训练与测试】

★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二节洋务运动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辽宁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辽宁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辽宁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

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城邦公民的平等,故A项是正确的;材料中反映城邦对战士的死后的一种礼遇,没有体现出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不写明家世体现了要否定家族和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故C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古代希腊·公民

2. 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参考答案:

A

3.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学习必要的适应社会发展。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民主治政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题干时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解答即可。民主政治仍然维护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要适应工人技术化的要求,故选B;材料无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排除C;材料和人文主义无关,排除D。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各课知识归纳及同步测试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各课知识归纳及同步测试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1课时)

这3件珍贵而且饱含着中华民族百余年血泪的文物分别叫做牛首、虎首、猴首,出自于圆明园,2002年,它们

在嘉士德和苏富比两家拍卖行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公开露

面,无数华夏子孙为此震惊、愤慨、抗议;国家文物局也严

正申明,要求两家拍卖公司停止拍卖。但正义的呼声竟没有

得到回应,为防止国宝再次流失,保利集团到现场参与竞拍,

并以3317万港币竞拍成功。历经140年历史沧桑之后,这三

件文物终于重归故里。

思考与判断:百年的中国屈辱史是从何时开始的?从这段

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教训?

【知识归纳】

一.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

1.鸦片走私原因:清朝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英国需要开拓海外市场;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

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

二.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1.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经过: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2.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1942年8月,南京下关,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破门、福州、宁波、上海为商埠;协定关税

(2)《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3)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夏,广州北郊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2)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3)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三.鸦片再燃战火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高一历史测试试卷

高一历史测试试卷

高一历史测试试卷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说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开始发现“世界”,这个“世界”较恰当的含义应是( ) A .地域辽阔的世界 B .连成一体的世界 C .丰富多彩的世界 D .生机勃勃的世界

2.英国的国营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70年代末为16%,到80年代末下降到5%,政府将国企这个烫手的山芋,拱手出让,西欧其它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这说明( ) A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B .欧洲国家逐渐推行私有化 C .英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 D .欧洲国家正在走向联合

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的讲话:“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 .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 .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C .古希腊人对民主、自由的追求

D .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4.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贵族世袭 D .宗法观念

5.“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历史部分)

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历史部分)

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历史部分)

7.一位参观“世界文明珍宝展”的文物爱好者,想依次参观下列展品:“不祥的木乃伊”、达芬奇的作品、新西兰土著人头饰、印地安人象形文字石雕。他应该通过的展览厅顺序是:()①大洋州文明展厅②古拉美文明展厅③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展厅④古埃及文明展厅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③④②①

14.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文化。下列图片中反映佛教文化特色的建筑是:()

二、非选择题

25.古往今来,中国形成许多传统节日。右面两图描述了某一节日的部分场景,该节日是——。两图反映的节日活动分别是——————————。

26.1919年5月,北京学生发动了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纪念这次爱国运动的节日是()A 青年节 B 教师节 C 护士节 D 劳动节

27.近年来,城市青年喜欢过圣诞节,传统节日日趋冷清。为了了解青年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某校会拟在高一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他们将调查的节日类型分为传统节日、西方

节日两大类;将学生的感情态度分为喜欢、较喜欢、不喜欢三类。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在右框中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调查表。

28.节日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一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方式,其中确认、立挡、研究、保存、保护属于前者,宣传、弘扬与振兴属于后者。以下选项中属于动态保护方式的有()

①保存民间节日习俗②传承尚有活力的节日文化③复活失去火力的节日文化④记录失去活力的民间节日

A ①②③

B ③④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德国媒体曾评价说:这是一个转折点,此前中国已经有了经济体制,现在是决定对其进行大规模。……这不是市场经济的发令枪,而是有关计划经济体制的。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B.1992年中共十四大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

D.1997年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

A

【详解】的十一届三中开启了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为开端的,这次会议揭开了开放序幕,所以A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勾画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政大权,是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D.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参考答案:

C

【详解】由材料“柄归中朝”“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并结合所学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形成与以丞相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中朝的职责是协助汉武帝决策,并不是的决策机构,故A错误。中朝只是协助汉武帝决策的机构,并非执行机构,故BD错误。“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成为协助汉武帝决策的中枢机构。“中朝”的形成,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故C正确。

天津市和平区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和平区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和平区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人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推动两国成功实现社会转型

B.改变了两国原有的发展轨迹

C.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不利于改善民众生活

D.打击了海外贸易,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新航路开辟之后引起的价格革命,促使原先从事商品贸易的葡萄牙人走上了奢侈消费之路。而法国人却利用此次机会发展商业,改变了过于小农经济的模式。B正确;A与史实不符,错误;原始资本积累是殖民扩张时期,C错误;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市场形成,D错误。

2.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材料中“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出现“康乾盛世”

C.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D.传统宗族观念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

明清实行海禁政策,海禁是指严禁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和禁止中国人到海外经商的禁令,海禁政策的实施,使海外移民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故C项正确;国内统一和稳定不是导致材料现象主要原因,故A 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海禁政策导致对外贸易减少,与经济高度繁荣无关,故B项错误;宗法观念不是导致材料中移民减少的原因,故D项错误。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二章单元检测评估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第二章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蒋介石的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该讲话发表于()

A.华北事变之前

B.西安事变之前

C.七七事变之后

D.八一三事变之后

解析:选C。A、B两项时期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D项时已表示“抵抗暴力”,故选C。

2.(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一教学测试)“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朱德此副对联是为谁所作()

A.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

B.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

C.民众抗日同盟军将领吉鸿昌

D.新四军军长叶挺

解析:选B。注意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回”(回族)“母子”,据此不难得出是指马本斋母子。正确选项为B。

3.(2011年哈尔滨模拟)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答案:B

4.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两次统一战线有关内容的掌握和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两次统一战线,并没有制定政治纲领,所以A项是不正确的。两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形式也是不一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第二次则采取党外合作。尽管两次合作都反对帝国主义,但是对待封建主义地主阶级的方针却不一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是反帝性质的。两次统一战线都有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广泛参加,所以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二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清政府总理衙门的设立,是( )

A.洋务运动的需要

B.中外反动势力暂时“和好”的产物

C.清朝社会近代化的需要

D.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

2.导致1866年赫德向总理衙门递交《局外旁观论》对中国内政外交提出诸多“建议”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办理内政外交

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妥协

C.清政府中央政权性质已开始半殖民地化

D.外国侵略者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3.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开始丧失于( )

A.关税自主权丧失后

B.上海小刀会起义时

C.海关总税务司设置后

D.总理衙门设立时

4.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主要是指( )

A.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B.《马关条约》的内容更加苛刻

C.洋务派的愿望终成泡影

D.汉族官僚内部相互倾轧

5.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和第一个民用工业分别是( )

A.安庆军械所,上海机器织布局

B.江南制造总局,上海织布局

C.安庆军械所,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6.推荐蒲安臣出任中国使臣,出访欧美的做法反映了( )

A.中国闭关政策被打破

B.中国陷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C.外国列强干涉中国革命

D.列强利用洋务派控制中国外交

7.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8.与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建立海军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

A.为了镇压太平天国

B.为了应付边疆危机

C.筹划对法国战争

D.与日本争夺黄海

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主要是指( )

A.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B.与封建势力关系密切

C.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D.没有相应的政权保障

10.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

B.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

C.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

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

11.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别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必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这表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意是( )

A.限制民族资本

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C.保持民族资本

D.与外国资本争夺市场

12.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之所以早于资产阶级,最主要原因是( )

A.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传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滞后

D.传统的重农思想使人们对工业利润认识不足

13.清政府在得到马尾海战失败的消息后才对法国正式宣战,表明( )

A.中法战争前期清政府对战事解决抱有幻想

B.马尾之役触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清政府完全清醒并彻底改变指导方针

D.法国吞并中国的野心已不允许清政府妥协

14.马尾海战清军处于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李鸿章奉行“不可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

B.许多清军将领贪生怕死

C.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D.法军采取突然袭击

15.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主要是为了( )

A.加强台湾的统治

B.确保台湾的军事战略地位

C.巩固民族统一

D.防止外国控制台湾

16.1894年,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的直接原因是( )

A.日军侵占中国的属国朝鲜

B.日本拒绝从朝鲜撤军

C.日本入侵中国领土台湾

D.日本突袭中国运兵船

17.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18.“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 )

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

B.表面上收回,但仍处于日本控制之下

C.置于俄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D.为俄、德、法三国所瓜分

19.《中法新约》与《马关条约》的不同之处是( )

A.清政府承认列强控制邻国

B.中国被迫开埠通商

C.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

D.索取巨额赔款

20.帝国主义国家对租借地的统治方式是( )

A.扶植地方傀儡政权

B.以清朝官吏为统治代理人

C.由军队实行军事管制

D.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

21.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其中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美国提出这条规定的目的是( )

A.利用经济优势排斥欧洲列强

B.插足其他列强在华“势力范围”

C.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的特权

D.独享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22.清政府在19世纪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的目的是( )

A.要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B.要适应帝国主义提出的要求

C.要扩大税源,解决财政问题

D.民族资产阶级影响的扩大

23.促使清朝统治集团分化和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为争夺取最高统治权

D.康有为等人的宣传

24.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表明( )

A.强学会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

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

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

25.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

A.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B.提出了各方面的具体变法建议

C.主张产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D.明确提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

26.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27.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的统治腐朽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农民阶级反抗精神强烈

28.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后,相约对紫禁城不实行占领,说明其( )

A.企图缓和中外矛盾

B.仍然承认清政府

C.着力保护文化遗产

D.企图拉拢清政府

2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其共同点是( )

A.反映了民族矛盾的上升

B.与封建制度衰落有关

C.在洋务运动破产基础上兴起

D.与资本主义发展有关

30.清政府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的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化的标志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洋人控制了中国海关

C.总理衙门的设立

D.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