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济南回族武术与摔跤发展历程略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搏击・ 武术科学
21年 1月 00 2
第7 卷 第 1 期 2
【 传统武术研究 】
近代 济南 回族武术与摔跤 发展历程略谈
徐 妍 ( 山东师范 大学研 究生 院 ,山东 济南 20 1 ) 504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 综述法, 从民俗文化的视角, 对济南回族武术与摔跤发展进行论述性研 究, 探讨回族武术、 摔跤 习俗在济南的初始和发展 , 并介绍近代济南成就卓著的回族武术 家, 为进一步弘扬 民族 传统 文化 , 动社会 主 义物质 文 明和 精神 文 明建 设服务 。 推
一
改革开放 以后的济南回族群众研练武术热潮一直保持并不
断 上 升 , 因为 有一 个 宽 广 而 坚 实 的群 众基 础 , 以 回族 武 术 群 正 所
体 的整体水平仍然呈上升趋势 ,这也表明 了回族对 自己传统文
化 的执 著 和珍 重 。 3 近 代 济 南 回 族 摔跤
摔跤 , 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 目之一。历史上最早称为觳抵 ,
以后又称角抵 、 手搏 、 相扑 、 角力 。 说起济南 , 了“ 除 泉城’ , 很多 外 江湖 中人更乐意称它为“ 跤城 ” 自上世纪 2 年代起 , 。 0 济南武术 名家多次全 国摔 跤大赛 中夺魁 , 自此形成了 以济南 、 北京 、 保定 、 天津 四地跤术家为主要对手 、 各有胜负的鼎立局 面, 四大跤城” “
1 济 南 回族 武 术 习俗 初 始
山东济南的回民拳械套路颇为浩 繁,其 中历史 悠久且传播
最 盛 者 数 “ 大 拳 架 ” 六 角 式 ( 称 六 家 式 )廿 四式 、 鹰架 、 八 , 也 、 黄 老
架拳 , 串拳 、 与 短打 、 埋伏 拳合称为“ 大拳架 ” 流传尤为普 遍 , 八 ,
社。
穆斯林认 为习武强身是“ 逊奈 ” 圣行 ) 因而 回族穆斯林有 ( , 喜爱武术的悠 久传统 。 回族族源很大一部分是十三世纪蒙古人西征 中征发到中国 来 的军士 , 他们参加 了蒙古人统一全 国的战争 , 并在战争结束后 在各 地 定 居 下 来 , 习 武 的 传统 也 保 留了 下来 , 回民 聚 居 的地 把 凡
由 此而 来 , 流传 至今 。
百多年的历史 , 它们都 坐落在济南西 关回族居住地( 今济南 回民 小区 内)南北两大清真寺 , 。 自古不仅是伊斯兰教礼拜之地 , 而且
回族是中华 民族五十六个 民族 中最 尚武的民族之一 ,在中 华武术发展史上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回族有句谚语 :喝 了清 “ 真寺 的水 , 大小都会踢趟腿 。” 如唐代 以来 , 回民定居的西 安 , 武 术 习俗 从 未 间 断过 , 无论 男 女 老 幼 , 武 成 为 一种 习俗 。南 方 回 练 民也多好 武和擅长武术 , 保持着 回回民族 的特色 。 河南 、 河北 、 山 东等地的回民更是酷爱武术 , 世世代代相传 。古城济南 , 也是最 早有 回族居住 的城市 ,济南 回族的主要聚居区如市中区杆石桥 回民小 区, 天桥区堤 口路 回民村 , 党家庄 回民村等 , 同北方许多 著名 的回族聚居点一样 , 这里 的回族也非常喜爱武术与摔跤 , 几 个世纪 以来 , 一代又一代济南 回族武术 、 摔跤界 的前辈们 , 向 在 兄弟 民族学习交流 的基础上 , 逐步形成了技术全面 、 具有本 民族 风格特点 的拳术 和摔跤 , 中国武坛上 自成一家 , 在 自为一 派 , 其 中英杰辈 出, 名扬 中外 , 他们为济南赢得 “ 跤城 ” 美名 , 为丰富 、 发 展 中华 武 术 、 术 贡 献 了 自己 的智 慧 和 力 量 。 跤
方大都有 尚武的习俗 。 另外 , 回族在清代中后期遭受封建统治者
的强制压迫 ,习武强身抵御欺侮的心理使 回族人 民更加重视 武 术的练习与传承 , 使得他们 养成 了强健 、 勇武 、 好锻炼 、 不畏 强 暴的民族性格 。 回族人 民始终把开展武术 活动 , 当做振奋 民族精 神 、 健身 、 自卫的手段 。从古至今 , 中国许 多清真寺还设立习武场 , 始建于 二九五年的济南清真南大寺 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现几经 修缮 1臻完善 , 山东第一清真寺之称 。 3 有 济南清真北大寺也有三
是 最 具 民族 特 色 的 老幼 成 熟 的拳 种 。
清朝咸 、 同年问 , 济南创授上述武艺者 , 最早是金永惠 , 后有
赛 鹤鸿 、 白致俊 , 再传 以王丹忱 、 王兆林 、 马金镖 、 左双 臣以及 临
清的马武 ( 号升平 ) 等最为全 面。 民国初年 , 王丹忱 、 王兆林 、 马金镖 、 左双 臣等创建了俊英体 育社 、 群英体育社 , 均以八大拳架为基本教 材。群英体育社存在 未久 , 因教师马金镖受聘赴南京中央大学任教而停办 。 新 中国成立以后 , 济南回族武术事业兴旺发展 。从 2 世 纪 0 5 0年代开始 , 一批 民族体育健儿先 后参加 了全 国 、 华东 和山东 首届武术 比赛 ,其中王新泉多次担任全国和山东省武术 比赛 裁 判长。 18 9 3年成立的济南少数民族 体育社 , 设武术 、 摔跤两科 , 培养出不少武术人才。济南 回民集居 区还专门成立 了女子武术
关键 词 : 民俗 回族 济 南 武 术 摔跤 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8 G5
前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4 54 (0 0 1— 0 3—0 10— 6 32 l)2 0 6 4
腿 为回族所独有 , “ 有 回回拳” “ 、 教门拳” 之称 。回族 的弹腿 、 查 拳、 劈挂拳 、 意六合 拳 、 心 八极拳 、 回回十八拐 等 , பைடு நூலகம்为 中国武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 回族武术有两大中心 ,一是鲁西冠县一 带, 一是省会济南 。前者以查拳著称于世 , 后者以八 大拳架独具 地方特色 。
21年 1月 00 2
第7 卷 第 1 期 2
【 传统武术研究 】
近代 济南 回族武术与摔跤 发展历程略谈
徐 妍 ( 山东师范 大学研 究生 院 ,山东 济南 20 1 ) 504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 综述法, 从民俗文化的视角, 对济南回族武术与摔跤发展进行论述性研 究, 探讨回族武术、 摔跤 习俗在济南的初始和发展 , 并介绍近代济南成就卓著的回族武术 家, 为进一步弘扬 民族 传统 文化 , 动社会 主 义物质 文 明和 精神 文 明建 设服务 。 推
一
改革开放 以后的济南回族群众研练武术热潮一直保持并不
断 上 升 , 因为 有一 个 宽 广 而 坚 实 的群 众基 础 , 以 回族 武 术 群 正 所
体 的整体水平仍然呈上升趋势 ,这也表明 了回族对 自己传统文
化 的执 著 和珍 重 。 3 近 代 济 南 回 族 摔跤
摔跤 , 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 目之一。历史上最早称为觳抵 ,
以后又称角抵 、 手搏 、 相扑 、 角力 。 说起济南 , 了“ 除 泉城’ , 很多 外 江湖 中人更乐意称它为“ 跤城 ” 自上世纪 2 年代起 , 。 0 济南武术 名家多次全 国摔 跤大赛 中夺魁 , 自此形成了 以济南 、 北京 、 保定 、 天津 四地跤术家为主要对手 、 各有胜负的鼎立局 面, 四大跤城” “
1 济 南 回族 武 术 习俗 初 始
山东济南的回民拳械套路颇为浩 繁,其 中历史 悠久且传播
最 盛 者 数 “ 大 拳 架 ” 六 角 式 ( 称 六 家 式 )廿 四式 、 鹰架 、 八 , 也 、 黄 老
架拳 , 串拳 、 与 短打 、 埋伏 拳合称为“ 大拳架 ” 流传尤为普 遍 , 八 ,
社。
穆斯林认 为习武强身是“ 逊奈 ” 圣行 ) 因而 回族穆斯林有 ( , 喜爱武术的悠 久传统 。 回族族源很大一部分是十三世纪蒙古人西征 中征发到中国 来 的军士 , 他们参加 了蒙古人统一全 国的战争 , 并在战争结束后 在各 地 定 居 下 来 , 习 武 的 传统 也 保 留了 下来 , 回民 聚 居 的地 把 凡
由 此而 来 , 流传 至今 。
百多年的历史 , 它们都 坐落在济南西 关回族居住地( 今济南 回民 小区 内)南北两大清真寺 , 。 自古不仅是伊斯兰教礼拜之地 , 而且
回族是中华 民族五十六个 民族 中最 尚武的民族之一 ,在中 华武术发展史上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回族有句谚语 :喝 了清 “ 真寺 的水 , 大小都会踢趟腿 。” 如唐代 以来 , 回民定居的西 安 , 武 术 习俗 从 未 间 断过 , 无论 男 女 老 幼 , 武 成 为 一种 习俗 。南 方 回 练 民也多好 武和擅长武术 , 保持着 回回民族 的特色 。 河南 、 河北 、 山 东等地的回民更是酷爱武术 , 世世代代相传 。古城济南 , 也是最 早有 回族居住 的城市 ,济南 回族的主要聚居区如市中区杆石桥 回民小 区, 天桥区堤 口路 回民村 , 党家庄 回民村等 , 同北方许多 著名 的回族聚居点一样 , 这里 的回族也非常喜爱武术与摔跤 , 几 个世纪 以来 , 一代又一代济南 回族武术 、 摔跤界 的前辈们 , 向 在 兄弟 民族学习交流 的基础上 , 逐步形成了技术全面 、 具有本 民族 风格特点 的拳术 和摔跤 , 中国武坛上 自成一家 , 在 自为一 派 , 其 中英杰辈 出, 名扬 中外 , 他们为济南赢得 “ 跤城 ” 美名 , 为丰富 、 发 展 中华 武 术 、 术 贡 献 了 自己 的智 慧 和 力 量 。 跤
方大都有 尚武的习俗 。 另外 , 回族在清代中后期遭受封建统治者
的强制压迫 ,习武强身抵御欺侮的心理使 回族人 民更加重视 武 术的练习与传承 , 使得他们 养成 了强健 、 勇武 、 好锻炼 、 不畏 强 暴的民族性格 。 回族人 民始终把开展武术 活动 , 当做振奋 民族精 神 、 健身 、 自卫的手段 。从古至今 , 中国许 多清真寺还设立习武场 , 始建于 二九五年的济南清真南大寺 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现几经 修缮 1臻完善 , 山东第一清真寺之称 。 3 有 济南清真北大寺也有三
是 最 具 民族 特 色 的 老幼 成 熟 的拳 种 。
清朝咸 、 同年问 , 济南创授上述武艺者 , 最早是金永惠 , 后有
赛 鹤鸿 、 白致俊 , 再传 以王丹忱 、 王兆林 、 马金镖 、 左双 臣以及 临
清的马武 ( 号升平 ) 等最为全 面。 民国初年 , 王丹忱 、 王兆林 、 马金镖 、 左双 臣等创建了俊英体 育社 、 群英体育社 , 均以八大拳架为基本教 材。群英体育社存在 未久 , 因教师马金镖受聘赴南京中央大学任教而停办 。 新 中国成立以后 , 济南回族武术事业兴旺发展 。从 2 世 纪 0 5 0年代开始 , 一批 民族体育健儿先 后参加 了全 国 、 华东 和山东 首届武术 比赛 ,其中王新泉多次担任全国和山东省武术 比赛 裁 判长。 18 9 3年成立的济南少数民族 体育社 , 设武术 、 摔跤两科 , 培养出不少武术人才。济南 回民集居 区还专门成立 了女子武术
关键 词 : 民俗 回族 济 南 武 术 摔跤 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8 G5
前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4 54 (0 0 1— 0 3—0 10— 6 32 l)2 0 6 4
腿 为回族所独有 , “ 有 回回拳” “ 、 教门拳” 之称 。回族 的弹腿 、 查 拳、 劈挂拳 、 意六合 拳 、 心 八极拳 、 回回十八拐 等 , பைடு நூலகம்为 中国武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 回族武术有两大中心 ,一是鲁西冠县一 带, 一是省会济南 。前者以查拳著称于世 , 后者以八 大拳架独具 地方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