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武术
中国功夫
1954年4月7日生于香港太平山,英文名 Jackie Chan,是华人社会具有影响力的著名演员 和导演,是大中华地区的影坛巨星,同时也是国际 功夫电影巨星,在大陆和香港等华人地区具有很高 声望与影响。但其私生活和一些公开场合的言谈举 止却不时引起争议。父亲陈道龙是一名中华民国的 退役军人,其妻子林凤娇原为台湾艺人,育有一子 房祖名。他以主演惊险动作电影为主,其中主演的 《警察故事》便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故事片 奖。其与周星驰和周润发并称“双周一成”,意为 香港电影票房的保证。
• 中国武术文化底蕴丰富,门类众多。按流行地区 分类,划分为南拳、太极拳;按山脉、庙宇分类, 可划分为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按形象分类, 可划分为蛇拳、猴拳、螳螂拳等;按技术内容分 类,划分为拳术类、器械类、气功类、摔跤类等。 拳术类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 拳、通臂拳等。器械类包括刀术、剑术、枪术、 棍术四大主要形式。气功类包括禅家、道家、儒 家、医家和拳家五大派别。摔跤起源于中国古代 的角力和相扑,现称为中国式摔跤。 •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著名的武术流 派是少林派、武当派和峨眉派。
•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 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 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 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 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 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 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 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 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 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 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 含胸 转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掷之 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 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 含胸 拔背 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 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 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 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 用。
“武”动武术操激情,弘传国粹万年青
“武”动武术操激情,弘传国粹万年青摘要: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扬名世界,也是中国的一大国粹,为了使中华武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中国新一代去传承。
而现代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升学率、兴趣班、特长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性格教育,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中华文化的传承。
经研究武术操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完善学生的品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关键词:武术操、身体素质、意志品质、武德精神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的国粹。
为了使中华武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中国新一代去传承。
因而,学校需要武术进入课堂,武术操是目前武术走进中小学的重要形式,特别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要在基础教育中大力推广武术操。
一.武术操的推广促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持久开展俗话说,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有25%的学生喜欢广播体操、62%的学生喜欢武术操,13%的学生随学校安排。
可见,学生对广播操已经失去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矛盾可能会更加明显。
当然,广播体操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形式,但由于久练无新意使学生产生了厌倦的情绪,经老师们反馈,每天的课间操时间,老师总得在学生的后面催赶,即使赶着鸭子上场,也是敷衍了事,要么动作绵软无力,要么操场成了聊天的天地。
因此改变这种现状成为学校当前很迫切的任务。
而武术操是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加入了武术套路的手、眼、身、步等基本动作,和体操节拍结合起来,集健身、文化、击技兴趣为一体的新兴运动形式。
从实施了自编武术操的学校中发现:学生们一改往日懒洋洋的作风,变得活力四射,连许多老师都积极参加。
瞧!“哈”声震天、并步抱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一声一式铿锵有力,一拳一掌激情四射,大课间真正成为了学生强身健体的多彩课堂。
可见武术操的推广为学校注入了生命力,是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化身。
二.武术操的推广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武术操秉承了传统武术的特点,挖掘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动作,其动作舒展大方、造型优美,能培养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中国四大国粹讲解
中国四大国粹讲解
1、中国的四大国粹分别指的是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医学和中国书法。
2、中国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京剧的场景布置注重写意,伴奏是以锣鼓和胡琴为主,是中国戏曲三鼎甲的“榜首”。
京剧是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后与许多其他戏剧融合形成的,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于民国年间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也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3、中国武术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是在商周时期,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不断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一项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在定义上是停止战斗的技巧,可以用来自保,也可以强身健体。
4、中国医学简称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中医的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在古代时中医学家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病例之后才在积累的经验之上逐步形成了中医的理论体系。
5、中国书法拥有更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最早的中国书法是商代的甲骨文。
书法的基本形式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名录
1. 太极拳
2. 南拳、北拳、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卦刀、形意刀、珠山剑、太极剑、峨眉剑、少林寺僧侣拳法、武当太极剑、拳、剑、气功等传统武术
3. 元阳剑、梅花剑、七星剑、八仙剑、九韶剑、送子剑、排山倒海剑、绿野仙踪剑、九节鞭等传统器械武术
4. 评剑、四合刀、双截棍、三节棍、火光闪闪棍、大梅花剑、单刀对、太乙剑、泉州少林金顶棍等地方特色武术
5. 大方剑、馍割剑、虎离子、金宇洪、玉带棍、筋络剑、云南八卦拳、神皇十二式、土家拳等民间武术
6. 古剑、白鹤拳、青龙剑、伞搏、水韵惊波、排箫、虎子拳等传统门派武术
7. 传统民间武术比赛及表演
8. 崂山剑、玄武门、水云剑、迎春花、龙虎正意拳、德阳太极拳等地方武术拳法
9. 繁峙刀、夺命三剑、唐岛腿、石锁、对练、跌打等传统散打、散手等门派拳法
10. 中华武士道等特色武术。
我国的四大国粹是什么?
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京剧、武术、书法和中医。
1.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唱、念、
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的体育运动形式,武术的主要特点
是注重力量、技巧、精神和气韵的统一,通过拳术、剑术、刀术、枪术等,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形态和气质,表达出作者的精神面貌。
3.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以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
技法表现文字之美为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4.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医学体系之一,以望、闻、
问、切为主要诊断手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国粹
中国国粹——武术说起中国的国粹,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诗歌、戏剧等不同形式的国粹。
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很少人会想起中国还有同四大发明一样闪耀着光辉的国粹——武术。
“武术”不仅是作为中国国粹的一个代名词,同时它也包含了中国武学的起源、发展、作用、精神等不同的内在形式。
下面就武术的一些细节来简单的阐述一下我们的国粹——中国武术。
一、中国武术的起源说起起源,毫无疑问的就与武术的历史联系起来了。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对于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
当时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
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
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在殷商时期,青铜业开始发展,并且当时的战争主要是以车战为主的,最后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钺、刀、剑等。
同时,也出现了这类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
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的形式。
如《礼记‧王制》记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意即较量武艺高低。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能是铁器在步骑兵作战中发挥作用,开始对武器做了一些改变,如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变长。
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
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
据《管子‧七法》记载,当时每年有“春秋角试”。
据《庄子‧人间世》和《荀子‧议兵》记载,当时比试武艺已非常讲究技巧,拳术打法有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
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
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画了当时一场比赛的盛况:台前有帷幕飘带,台上3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裤,腰部系带,足穿翘头鞋,2人在比赛,1人双手前伸作裁判。
失传百年中华武术传统武术《螳螂拳》完整拳谱
失传百年中华武术传统武术《螳螂拳》完整拳谱《螳螂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一门传统拳术,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螳螂捕食时的动作为基础,结合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理论和武术技巧,被誉为中国国粹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门武术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失传的境地。
本文将详细介绍《螳螂拳》的完整拳谱,让读者了解这门传统武术的起源、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螳螂是一种独特的昆虫,其捕食的方式鬼斧神工,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早在中国古代,有人观察螳螂的捕食方式,并将其技巧运用到武术中,形成了螳螂拳。
螳螂捕食时凭借敏捷的身手、灵活的脚法和精准的攻击,击败比它大的猎物。
拳谱中所记录的动作技巧,皆源自螳螂的捕食行为。
《螳螂拳》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人体的力量和技巧,以达到最高的战斗效果。
它的拳法主要分为四大类:进步、静步、横步和侧步。
进步是指以攻击为主,利用手部动作向前进攻,在进攻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静步是指以防守为主,保持身体的平稳,通过灵活的身法和准确的拳技,将对方的攻势化解。
横步是指以旋转为主,利用身体的旋转力量来增强拳法的威力。
侧步是指以躲避为主,通过迅速的侧移动作来躲避对方的攻击。
螳螂拳的拳谱共分为十二个招式,每个招式都有独特的特点和用法。
首先是“抱头捉鹅”,这个动作模拟螳螂抓住猎物的瞬间,通过双手的抓取和收缩,形成强大的攻击力量。
接下来是“横蹿进击”,这个动作以迅猛的进攻为主,通过身体的旋转和顺势力,将力量集中到拳头上,形成横向的强力打击。
然后是“反击点桥”,这个动作以对方的攻击为基础,利用身体的敏捷度和高速反应,将对方的攻势转化为自己的攻击。
除了以上三个招式,螳螂拳的拳谱还包括“虎头撞门”、“叩齿吐舌”、“拦雀尾”、“推山倒海”、“怀中抱月”、“挡苍龙”、“龙戏珠”、“跪地摇头”和“翻身撞”等动作。
每个动作都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应用场景,灵活运用这些动作可以有效地应对不同的战斗情境。
《螳螂拳》的完整拳谱需要通过刻苦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来掌握。
了解国粹武术幼儿教案及反思
了解国粹武术幼儿教案及反思标题:了解中国国粹——幼儿武术教案及反思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国粹武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探索并体验幼儿武术运动的乐趣。
3. 提供幼儿全面发展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自信心。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教案内容:一、前导活动:1. 指导讨论:与幼儿一起探讨武术是什么,是否了解中国的飞龙功夫、少林拳等。
2. 展示视频:观看一段国粹武术的表演视频,注重武术动作的优雅和技巧。
二、知识传授:1. 提供简短的解释:向幼儿介绍武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国粹武术的重要性。
2.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国粹武术的图片,让幼儿能够感知到中国武术的美。
3. 身体示范:演示一些基本武术动作,如站姿、拳法等,让幼儿模仿。
三、动手实践:1. 基本动作练习: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基本动作练习,如站直、握拳等。
注重姿势正确与否,鼓励他们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改善。
2. 武术小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穿越火圈、躲避面具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武术的特殊运动方式。
3. 组合动作表演: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段简短的动作序列并进行表演。
鼓励他们展示创造力和团队合作。
四、教学反思:1. 导师引导:根据幼儿的展示和参与过程,与幼儿讨论并引导他们回顾学习经验,提及他们最喜欢的动作和为什么。
2. 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武术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教案反思:在教案准备过程中,我努力确保教案内容既能激发幼儿对国粹武术的兴趣,又能满足其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求。
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模仿动作以及小组合作等活动,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性、自信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认可。
同时,我会尽量提供互动性强的活动,以便于幼儿能够与他人互动和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中国四大国粹有哪些
中国四大国粹有哪些中国的四大国粹是指:1.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为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2.中国医学(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
五十年来中医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中国京剧(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京剧《武则天》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4.中国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另一种说法是由孙中山先生总结了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国粹:中国京剧、中国国画、中国医学、中国烹饪。
其余国粹1.围棋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
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阔的落子空间,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其它棋类复杂深奥。
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
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控制力。
2.象棋象棋,又称中国象棋。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中国象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现将“中国象棋”项目名称更改为“象棋”。
此外,高材质的象棋也具有收藏价值,如:高档木材、玉石等为材料的象棋。
更有文人墨客为象棋谱写了诗篇,使象棋更具有一种文化色。
3.古琴琴,亦称古琴、玉琴、瑶琴、七弦琴等,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古琴是中国“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渊源贯穿“道儒释”,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
中国十大国粹
中国十大国粹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国家。
这几千年的历史流传下来的国粹很多,成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的十大国粹。
1. 京剧京剧是我国古的艺术形式。
虽然形成的时间只有200多年的时间。
但仍然能成为我国国粹的领军代表。
2. 书法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艺术,在中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从汉字演变至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代表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3. 武术武术是我国传统的国粹艺术流传,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累积出来的经验,在外国人看来,中国每个人都会武术。
4. 中医中医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医学,通过各种草药以及动植物的研究治疗疾病,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治病理论。
5. 汉服和丝绸汉服和丝绸都是属于我国传统的民族服饰,从皇帝到如今有几千年的历史。
穿着在身上有着雍容华贵的气质,是其他服饰无法比拟的。
6. 茶道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茶比较早的国家,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茶叶并且种植,所以茶叶也是我国传统的国粹。
7. 瓷器我国的瓷器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的文明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可以说瓷器也是我国的名片。
8. 围棋围棋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游戏,距今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南北朝时期围棋的整体样式就定了下来,属于一种规则性的游戏,富含人生哲学。
9. 剪纸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手工已,有1500年的历史,被称为我国艺术瑰宝,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古时候每到逢年过节都会用剪纸做窗花。
10. 刺绣刺绣在我国也是有着3000年的历史,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具备了非常高的技术。
也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主要流通的商品之一。
中国十大国粹综合简介
中国十大国粹综合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国粹便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的国粹包括文化、艺术、文学、传统手工艺等诸多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气质。
下面将为大家简要介绍中国的十大国粹。
第一、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独具特色,被誉为世界医学宝库。
第二、书法: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三、茶文化: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国粹之一。
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既有茶道、茶艺表演,也有茶文学、茶艺术等。
第四、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代表,有“华夏之音”之称。
京剧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赢得了世界的喜爱。
第五、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技巧。
中国画以“写意”、“工笔”为主要风格,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物的独特理解。
第六、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团圆。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走亲访友、贴春联、放鞭炮等。
第七、功夫:中国功夫是中国人的骄傲,代表中国武术之一。
功夫不仅是一种身体技能,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融入了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精髓。
第八、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汉服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展现了中国人对传统的珍视和传承。
第九、茶道:茶道是中国传统茶艺的代表,强调茶的烹饪、饮用和品尝的过程。
茶道是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活的品味。
第十、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用龙、狮形象表达人们对祥瑞之意。
舞龙舞狮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
中国的国粹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中国十大国粹武术介绍简短
中国十大国粹武术介绍简短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道德和审美观念。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十大国粹武术。
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为知名和广泛传播的一种拳术。
它以柔和缓慢的动作和呼吸配合为特点,既有锻炼身体的效果,又有调治身心的作用。
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追求阴阳调和的境界。
2. 武术武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拳术,它包括拳、剑、刀、枪等多种武器。
武术强调力量的运用和技巧的发挥,通过各种招式的组合,充分展示人体的力量和灵活性。
3. 南拳南拳流派繁多,包括南少林拳、闽南拳等。
南拳注重腿法和掌法的发力,以快速的攻击和迅猛的招式闻名。
4. 北拳北拳流派也较多,其中以形意拳、八卦掌等最为著名。
北拳注重腰腿的发力和身法的灵活变化,以攻击和防守相结合的技巧为特点。
5. 剑术剑术是中国武术中的瑰宝,包括太极剑、武当剑等。
剑术注重剑的运用和剑意的表达,以剑法的精准和剑意的深远著称。
6. 刀术刀术是中国武术中的重要分支,包括太极刀、形意刀等。
刀术注重刀的灵活运用和快速攻击,以刀法的狠辣和刀势的激烈为特点。
7. 棍术棍术是中国武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包括太极棍、八卦棍等。
棍术注重棍的运用和身法的配合,以灵活多变的棍法和狠厉的攻击为特点。
8. 腿法腿法是中国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踢腿、踢踏等。
腿法注重腿的力量和速度的发挥,以高抬腿、翻腿等动作为特点。
9. 散打散打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搏击技术,注重攻防和技巧的运用。
散打比赛以无武器、全接触的方式进行,是一种综合性的搏击运动。
10. 八极拳八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内家拳,注重腰腿的发力和身法的变化。
八极拳以八个方向的变化和八个劲力的运用为特点,具有很高的实战价值。
以上是中国十大国粹武术的简要介绍,每种武术都有其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力量。
这些武术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更是一门学问,通过练习武术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力和修身养性。
中国国粹有哪些
中国国粹有哪些
1、中国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2、中国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
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3、中国医学: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4、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5、中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第 1 页共1 页。
少林功夫:动静合一的中国国粹
后,单手开砖碎石完全不在话下。
所以人们常说:“不下苦力,难学功夫。
”少林文化禅武合一少林功夫依托的是深厚的少林文化,各种武术奇招只是少林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
史料记载,少林功夫最原始的功能是强身健体和护卫寺院。
隋唐时期,少林武僧开始下山参战。
明朝嘉靖年间,小山禅师带领僧兵与倭寇作战,少林功夫威名远扬。
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少林功夫备受冷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其文化价值才得到深度挖掘。
少林文化包括禅学、武学等多方面内容。
在少林寺,有“禅武同源,禅拳归一”之说。
禅是指禅修,修炼智慧。
禅为武之主,武为禅之用。
禅修时静若处子,习武时动若脱兔。
禅修的静与武学的动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禅武合一的最高境界,这是每个练习者的终极梦想。
禅与武分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脉络,其发生发展各有各的路径和过程,但由于少林寺这个特殊的禅武文化并存的载体,使禅与武出现了合流,出现了以禅武合一为特点的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达到了“禅武合一”的精神境界,是中国武术文化杰出的代表,七十二绝技令人痴迷多少年来,少林功夫自带神秘,让人如痴如醉。
说它神秘是因为荧幕、舞台、小说中展现的少林功夫超乎想象。
铁头功、铁砂掌等绝技威力惊人,吸引了很多人习学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起源于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万山之祖嵩山,历经一千多年风霜,如今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每年有大量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游览。
在少林寺景区,游客可以看到精彩的少林武术表演,少林拳、少林棍等绝技常常技惊四座。
据记载,少林武术套路有七百零八套,既有拳术和器械套路,又有七十二绝技、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套路,尤以七十二绝技闻名遐迩。
七十二绝技是少林寺千年来积累总结出来的武术绝技。
固在乎强健体魄、坚筋肉、却内邪、御凌侮,然而非空言所能致效者,必须认真从事练习,不荒不怠,而后能成。
练软硬内外功夫有三要:一要深沉镇重,二要确实精当,三要节欲爱名。
练功有五忌:一忌荒惰,二忌夸矜,三忌躁急,四忌躐等,五忌酒色。
中国国粹
书法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 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 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 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 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 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 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 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 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 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 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 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中国武术
• 武术特点
1. 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2. 内外合一,形神兼 备的民族风格 3. 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精神
武德 近代中国人每当谈及中国武术,往往十分重视它当中的哲学精神。大部分喜爱 中国武术的人,均重视“使用武术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或称武德。 经常有人引用“止戈为武”来解释中国武术的人文精神。根据《左传· 宣公二年》 所载:“夫文,止戈为武”,大意说中国的汉字“武”,由“止”和“戈”两 个字组成,由此解译“武”的真正价值,并不是为了杀伤破坏,而是为了后来 的和平云云。虽然“武”字的来源另有解释,比如有的人认为“止”通“趾” 即“手”之意,用“趾”拿起“戈”进行斗争才是武之本意。但不少人都喜欢 视“止戈为武”为解释中国武术精神的部分。 无论武术家、小说家、电影,均经常强调中国武术的价值:“功夫并不是用来 打架,而是用作强身健体”。而当武术家切磋技艺时,应该“点到即止”,不 应乱作杀伤。会武的人,“切忌心浮气躁”,必需“戒急用忍”,因为武术不 应用作主动伤人,而只应“在必要时作自卫用途”。至于国家面对危难时,便 “匹夫有责”,是会武术的人出手的时候。 我们可以总结中国武术对中国人的意义,在于: 提倡和平。 保持身体健康。 不主动侵犯他人,但亦不容让他人侵犯。 有能力 的人,应负社会责任。
中国十大国粹武术介绍简短
中国十大国粹武术介绍简短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敢的结晶。
下面介绍中国十大国粹武术。
1. 太极拳:太极拳起源于明朝末年,是一种以柔化刚、以静制动的内家拳术。
太极拳注重调和身心,通过舒展柔和的动作,以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
2. 剑术:剑术是中国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百兵之王”。
不同的剑术流派有着各自独特的技法和风格,如太极剑、峨眉剑等。
3. 北京功夫:北京功夫是北京地区的传统武术,以刚猛有力、迅猛奔放为特点。
它注重腰腿的力量发挥,以及对手的控制和攻击。
4. 南派拳:南派拳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武术,包括闽南少林拳、崆峒拳等多个流派。
南派拳注重身法灵活、技法独特,以快速、灵敏的攻击为特点。
5. 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是中国各地传统武术的总称,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个流派。
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
6. 民族武术:民族武术是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武术,如藏传武术、蒙古武术等。
这些武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承了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7. 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武术技法的总称,包括拳法、剑法、刀法等。
武术套路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通过不同的动作组合,展示武术的技击和美感。
8. 气功:气功是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也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以达到调和身心、增强体质的目的。
9. 散打:散打是中国的一种搏击运动,注重实战能力和技击技术。
散打运动员通过训练综合格斗技巧,提高自身的反应能力和战斗力。
10. 武术表演:武术表演是中国武术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精彩的动作和配乐,展示武术的魅力和美感。
武术表演常常在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中进行。
以上是中国十大国粹武术的简要介绍。
这些武术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无论是强身健体还是修身养性,中国武术都能带给我们许多益处。
让我们一起学习和传承中国武术,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众里寻他千百度--探寻中国武术的精髓
天下功夫体会42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京剧、武术、书法、中医,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受国外文化的冲击,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信心略显不足。
作为四大国粹的中国武术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和平年代近百年的停止武术擂台较技,武术的实战性似乎被淡忘,它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把武术主要用于强身健体,处于自由发展、缺乏实战的传武习练者在与现代搏击的几次碰撞中均以失败告终,让媒体和大众发出了对传武实战性质疑的声音:传武能否实战,它的优劣究竟在哪里?这些质疑成为了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
中国武术是中华千年传承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智慧与汗水,自古以来备受国人青睐,一直被视为保家卫国的利器,一度被冠以“国术”“国粹”“功夫”等称号。
然而,近代它的作用与价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技击为本的武术在和平年代转变为健身、表演、竞技比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淡忘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近期又有一些民间众里寻他千百度——探寻中国武术的精髓文/西安莲湖武术协会 李建炜国粹,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中国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天下功夫体会43私斗,以点带面地将武术的价值否定,武术的实战性又一次遭到质疑。
关于武术是优是劣的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从根本上讲,现代人的质疑是不了解现代搏击与传统武术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滋养,原本为搏击技术的范畴,逐渐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中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武术与中医紧密相连,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把人体各器官看成一个整体,每一部分息息相关,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西方的医学界和搏击界则认为人体的各器官功能各有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理论。
而西方的搏击界也是如此,要挥拳有力,就必须推杠铃、举哑铃,腿部的力量也可通过器械进行单独练习,从训练效果上确实见效快、立竿见影。
中国国粹
中国国粹:一、孙中山总结了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国粹:中国京剧、中国国画、中国医学、中国烹饪。
二、另中国四大国粹:武术、中医、京剧、书法⒈武术源于中国,中国武术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体育项目。
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被称为武艺、国术等,也有一些人称之为“功夫”。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先民们求生存、争发展的活动。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武术是军队用于克敌制胜的技术,是民众自卫防身的手段,也是人们用于锻炼身体和愉悦生活的方式。
近现代随着社会和文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武术运动已从整体上脱离了军事技术,形成一种攻防动作为基本元素,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逐步演变成,包括套路运动和散手运动两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⒉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
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
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称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在现今世界的医疗体系中,中医学被归类为替代医学中的一支。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國粹】武术汉字“武”是一个会意字。
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解释,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
如:《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
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甲骨文金文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综合来看,武术的“武”表示勇猛、猛烈、气势,“术”是指技艺、方法、动作。
武术包含套路和攻防两部分。
套路是武术的基本组成部分,看起来没什么技击作用,但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平衡、力量、耐力等,是基本功训练;攻防是指在防守的基础上抓住战机进行反击,搏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攻与防的转换,有攻有防,防中有攻,训练有素,灵活自如,这才叫武术。
中华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
那时的人们要同自然作斗争,防备野兽袭击和猎取野物,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在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后,又产生了一些徒手和使用器械的搏杀技能。
古人还要同部落之间斗争,抢夺资源和财富。
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
”蚩尤部落在东方,以野牛为族徽,崇尚武技,勇猛善斗,特别善于徒搏角抵——蚩尤戏。
蚩尤的角抵是一种徒手搏斗,包含踢、打、摔、抵、拿等多种方法,对后世对抗性项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久而久之,人们积累了击、刺、劈、砍等技能,并相互模仿、传授、练习,后来又发明了杀伤性的武器,这就是中华武术的萌芽阶段。
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带来兵器的改进,中华武术进入到了蓬勃发展阶段。
商周时期青铜器业的发展,出现了矛、戈、戟、钺、刀、剑等兵器,兵器出现催生器械使用方法训练和比赛,如《礼记·王制》所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意即较量武艺高低。
当时的夏王桀、殷王乙和纣王都是徒手生擒猛兽的高手。
《周易》面世,其太极说奠定了中国武术体系的理论基础。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诸侯各国兵刃相见,各国重视拳技、臂力,体魄方面的人才,每年都有“春秋角试”。
那时的比武已很讲究技巧﹐拳术打法有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
荀况向赵王献强国之策时要求仿效齐国:“齐人隆技击”。
而剑在吴越也十分兴盛。
到此,武术的体系基本形成,并在此后数百年间蓬勃发展,不断壮大。
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
比赛时较规范,有裁判、赛场﹐还有专门服装。
汉时流行“宴乐兴舞”,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
此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和套路,并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
《汉书·艺文志》收入了“兵技巧”类就有13家﹑凡199篇﹐都是论述“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官僚贵族沉溺于酒色和长生不老之术﹐人们视剑为神秘色彩的法器﹐甚至以木剑代之﹐习武冷落,武术停滞不前。
唐朝实行武举制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武举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如“猛殷之士”﹑“矫捷之士”﹑“技术之士”﹑“疾足之士”等。
裴民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以至于同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
宋代,民间武艺社团蓬勃兴起,如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有不少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人”,那时的街头巷尾,打场演武﹐十分热闹,有角抵﹑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枪﹑舞剑以及打弹﹑射弩等﹐还有“打套子”、“枪对牌”﹑“剑对牌”等。
但受宋理学家倡导“主静”的影响,武术的对抗性的攻防技术逐渐走向衰微。
到元代,民间私藏武器都会带来杀身之祸,无人习武,只有武艺世家在暗地里冒着生命危险传后。
明朝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出现了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如《纪效新书》﹑《武篇》﹑《耕馀剩技》等,拳种有长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种之多,洪武拳开始流行。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只得秘密结社传授武艺﹐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劈挂拳等著名的拳种多在此时形成。
同时,回族武术广泛传播,影响力很大。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
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2008年,武术作为为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共决出了7枚金牌,虽然这7块金牌不占用奥运会的金牌名额,也不计入最终的奖牌榜,但获奖运动员享受了奥运项目冠军的同等待遇。
武术不仅是一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而且是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光芒的文化遗产。
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受传统文化的文学、哲学、佛学等的影响十分深刻。
文学与武术,同根同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双碧,尤其是武侠文学更是以武术承载着流传千古的武侠形象而深得众人喜爱。
作为“成人童话”,武侠文学借博大精深、变幻无穷的武术和武侠豪爽浪漫的传奇色彩,作家们创作了一部部经典之作。
从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刺客列传》,到唐传奇,再到小说巨著《水浒传》、《七侠五义》和宫白羽的代表作《十二金钱镖》以及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作品,对众多武艺高强、义薄云天的侠客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绘。
他们身怀绝技,或杀富济贫,或打家劫舍,或扶弱携老,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不但坐而论剑,而且起而行侠”,他们既苦修内功,又除魔行善,体现了“无为”与“无不为”。
兵家对武术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其战略战术上。
兵家的有关培养作战勇气、抓住先机掌握对抗主动权、因敌而制胜等思想和方法,是建构武术技战术体系的基础。
“兵以正出而谲用之”,这是明代兵学家尹宾商的著名论断;“正合奇胜,奇正相生”,《孙子兵法·奇正虚实》对“奇”和“正”更有精辟的论述:“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
”武术学习兵家思想,在实战中讲求基本功和绝招的结合、攻和防的结合。
道家对武术的影响一是方法,二是养生观念。
一些拳种采纳了道家“反动与弱用”的方法论而成为其重要的战略战术。
道家的“复归于无极”,被作为传统武术的超级心理训练的原则。
一些武林高人,手中之剑有神无形,达到优雅的境界。
李小龙所创造的“截拳道”,其总原则是精简、直接、非传统,“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其最高宗旨和哲学核心基础,即反对任何固定的形式,强调“无形之形、无式之式”,抛弃套路这种传统武术特有的形式。
武术所尊崇的“以静制动,后发先至”的“静”,其实就是道家的“无”。
“以静制动”,就是“以无为制有为,以无法胜有法”;“后发先至”,是说无任何预设的自然动作,必然随机应变、先敌而发出,从而做到因敌而制胜。
佛家与武术的因缘,最典型的恐怕要算达摩与少林寺的故事了。
外境僧人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后留下许多故事,“达摩创拳”就是其中一例。
“达摩,天竺人。
……其所创十八罗汉手,即为后世少林拳之滥觞。
盖达摩在少林时,见僧徒类皆精神萎靡,筋肉衰弱,每一说法入坐,则徒众即有昏钝不振者。
因为立一强身之术,使徒众于晨光熹微之时,起而练习之,以为强精壮骨之用,固极合于生理之体操术也。
达摩师之言曰:‘灵魂欲其静而悟,躯壳则欲其健而通。
非静则无以证悟而成佛,非健则无以行血而走气。
故体须勤劳得中,使筋畅神怡,而后灵魂无拘滞瘁弱之苦。
’肉体精神之关系,达摩阐发甚明。
”达摩创拳一说虽早已被否定,但达摩所言拳法与修佛的内在联系,却不用置疑。
佛家认为:禅定即内功。
在练武时,如果不能禅定,如果不能排除杂念、心无旁骛,生理与心理就会发生某些变化甚至出现偏差,就会练偏,就会身心失调、走火入魔,从而导致禅病。
儒家对武术之影响的主要表现为以儒家的礼教来教育习武者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从而建构起传统武术的武德系统。
仁,是儒学的理论核心——“仁者爱人”。
习武,旨在健体防身,再高的武艺,也不是用来杀戮,迫不得已时,也是“苟能制侵陵,”不在多杀伤。
相传春秋时期的欧冶子用铁英、寒泉和亮石混合起来造的湛泸宝剑,全身漆黑,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它的锋利,还有它的宽厚和慈祥。
它就象老天爷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眼睛,注视着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
“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
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
”所以有人把它称作仁道之剑。
武道倡导的就是“仁道之剑”,而不是杀气腾腾和血光剑影。
有着几千年历史和沉淀着优秀的东方文化内涵的中华武术一直无缘奥运项目且几次檫肩而过,一些人在扼腕长叹,有说宣传推广不够影响武术走出国门,有说项目设置、竞赛形式、规则方法、打分标准等与奥运项目难以接轨,还有权威人士提出“两条腿走路”的看法:规范项目评分与体现民族文化特点相结合,提高竞技武术国际影响力和照顾广大武术传习者和爱好者相结合。
话说得很正确,但担心有因附炎趋势而削足适履之嫌。
还是回到这个“武”字,止戈为武,高悬仁道之剑,维护世界和平。
仗侠执义,扶贫济困,走自己的路,让人家打的士去吧!2011-7-26于城步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