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养灵性,诗歌润人生
——头渡镇中心校创建诗教特色学校的工作方案
南川区头渡镇中心校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品质和写作能力,营造和谐与有品味的生命世界,我校将创建诗教特色学校和重庆市级诗教基地。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创建诗教基地学校为契机,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师生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提高师生诗词阅读技能和培养诗词艺术欣赏能力,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面向全体师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一年见成效,两年出特色,三年成基地;让师生在了解与领会优秀的诗词文化传统和成果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诗词素养,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学校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工作举措
1、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诗教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全体教师,认真做好创建规划和落实诗教特色学校、基地学校分段目标任务。
2、依靠区诗词学会和教科所建立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诗词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做好诗词教师的培训。教师组织、指导学校课外诗词活动,计入教师工作量。
3、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课程标准上诗词教育课,开发诗歌艺术地方教材,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诗歌教育。
4、因地制宜开展课外、校外诗歌艺术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师资、有制度。成立诗歌艺术活动小组或社团。学校定期举办诗歌艺术节。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艺术节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5、把创建工作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园展览、展示以及校园整体打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诗歌艺术环境。要加强宣传,充分展示学校诗歌特色活动。
6、处理好中小学生减负与诗词教育的关系,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压力,更不以开展诗歌教育为名乱收费。
—1—
7、接受镇党委政府、区文联、区诗词学会、区教科和区教委相关科室所对学校诗歌教育的督促、指导。
四、工作要求
1、落实“六进”。
(1)诗进书册。校刊中设专题刊载师生作品或名家诗评;出版诗词校本教材。
(2)诗进课堂。课前三分钟诵唱;课堂导学议练。
(3)诗进课间。课间诵读,将“三合一”大课间改为“四合一”大课间。
(4)诗进画墙。学校有专用诗墙,班级墙与过道墙有诗联的配画或书法作品,办公室有配诗的作品。
(5)诗进讲座。针对教师和学生开设写诗、读诗、品诗等的讲座。
(6)诗进活动。书写、竞赛、朗诵、呤唱、歌舞中出现,升旗后、六一节目中、专题展示呈现等。
2、强调“六诗”:诵诗、背诗、品诗、演诗、积诗、写诗。
3、坚持“六性”。
(1)全体性:面向全体师生。
(2)位序性:认清在教育及学校整体工作中的补充地位。
(3)长期性:意识到位,运作常态化与制度化,长期存在。
(4)传统性:注重民族文化认同,精神内涵传承。
(5)审美性:引导感受诗歌格式使用、语言表达、情感寄托、人性呈现。
(6)丰富性:诗歌兼顾年代跨跃、体式类别、乡土区域;以多形式、多平台、多渠道实现诗歌对人的引导、影响、陶冶。
五、步骤安排
1、按年度阶段推进
(1)2014年: 形成诗教工作领导机构,完成规划及筹备;初步实现“六进”;40%的学生、80%的教师能背规定数量的诗,70%的学生、90%的教师能诵规定数量的诗,15%的学生、50%的教师能品诗,10%的教师可写诗。
(2)2015年:实现“六进”;90%的学生、100%的教师能背能诵规定数量的诗,30%的学生、90%的教师能品诗;培养一定数量的师生写手,有一定数量的优秀诗作出现或发表;建立一支诗教科研队伍;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建成诗教特色学校。
(3)2016-2017年:全校师生能背能诵规定数量的诗,扩大师生诗词积累数量与范围;5%的师生优秀作品能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中发表;建成一支高质量的诗教
—2—
队伍和教科研队伍,有较成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学形成特色;学校诗教工作在全市有较高的影响力,建成市级诗教基地学校。
3、按学期阶段推进
(1)2014年春期:营造氛围,基础起步。以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筹建诗墙、编选诗教教材为重点。
(2)2014年秋期:教研深入,活动助推。以诗歌教育教学及研究为重点。
(3)2015年春期:活动抓实,特色初显。以开展颂诗、背诗、演诗等多种活动为重点。
(4)2015年秋期:持续完善,基地气象。以开发补充、总结提升为重点,具备诗教特色,初成诗教基地气象。
2014年5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