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整数领域问题解决的实践性研究

合集下载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数与运算”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数与运算”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数与运算”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备课的“碎片化”导致教学的“碎片化”,这样会使学生孤立地学习一个个知识点,同一领域、同一单元的知识学习所得互不相关,这种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没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故学生所学所得极易忘记,学习效率降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阐述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理念指导。

“教、学、评一致性”就是在课堂上同步推进教学、学习与评价活动,且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三者的一致性,将有效评价渗透到教学与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探究、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一致性始于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单元整体设计中综合分析课程、教材、学生等要素,确定合理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以学习目标为归宿,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将目标转变为合理的、与学生学习经验相对接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序列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我们基于柳州市小数中心研究成果“结构化教学单元纲要式备课”操作模型和“四环节超循环课堂增效模式”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以上图示来自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基于提质增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创新实践》理法结合,迁移联通,促进运算能力进阶发展——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单元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知识的最后一个板块,是学生在认识、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算法迁移和理解算理的,是小学阶段笔算乘法的总结。

众所周知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正确计算、理解算理、用合理和简洁的运算解决问题是运算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此基础上提出“理法结合,迁移联通,促进运算能力进阶发展”的研究主题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一、教学背景分析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给了学生日后科学学习的稳固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除了在理论知识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中,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教学设计采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理解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知识点。

二、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巩固学习成果。

具体教学目的如下: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整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负数的个数和相反数的概念。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包括整数的概念、整数的加减法、负数的概念和相反数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体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涉及到的具体知识点以及教学策略如下:1.整数的概念教学策略: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整数的应用场景,例如:温度、高度、存款、欠款等,并给出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含义。

2.整数的加减法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整数的加减法。

教师可以使用难度逐步增加的范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负数的概念和相反数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和相反数的含义,例如:温度低于零度、高速公路里程数下降等。

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负数的加减法和相反数的求法。

四、教学步骤及方法1.概念引入(10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整数的加法运算,并对简单的加法试题进行讲解,逐步掌握整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2.3 混合运算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混合运算,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整数的运算方法。

4.应用例题(10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分为两个方面。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苏教版作为小学数学教材的一种出版体系,以其理念新颖、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将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

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1. 注重生活联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生活为背景,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的问题多以生活中的情境为背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赋予问题更强的感染力和实践性。

2. 强调问题解决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突出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设计精心,题型多样,既有基础的计算题,也有启发性强的综合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3. 引导学生思考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数学的探究性和启发式教学。

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常常涉及实际情境,要求学生通过思考、推理和探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1. 理清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清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仔细读题,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确保自己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 寻找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从问题中寻找出现的规律,例如找出数列中的规律、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规律等,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

3. 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直接计算得到答案,有些问题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有些问题则需要进行图形判断和分析。

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情境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

4. 检查和验证在得出答案之后,学生需要对答案进行检查和验证。

检查答案是保证问题解决正确的重要一步,学生可以通过重新计算、类推检验等方法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小学数学的数论解决整数性质的方法

小学数学的数论解决整数性质的方法

小学数学的数论解决整数性质的方法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和整数间关系的一门数学分支。

在小学数学中,数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不仅具有严谨性和抽象性,还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数论解决整数性质的方法。

一、质数与合数质数是指大于1,并且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整数,例如2、3、5、7等。

合数指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整数。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1. 因数法:对于一个数n,如果能找到两个不相等的因数a和b,使得a*b=n,那么n就是合数;否则,n是质数。

这一方法可以通过列举所有可能的因数来判断。

2. 质因数法:质因数是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质数。

一个合数可以表示成多个质因数的乘积,例如24=2*2*2*3。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分解一个数,直到无法再分解为止,得到它的质因数。

如果一个数只有一个质因数,那么它就是质数。

二、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Greatest Common Divisor,简称GCD)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数。

最小公倍数(Least Common Multiple,简称LCM)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求解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 列举法:列举出两个数的所有因数,再找出这些因数中相同的最大值,即为最大公约数;相同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即为最小公倍数。

这一方法适用于两个数较小的情况。

2. 分解质因数法:将两个或多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并找出所有质因数的交集作为最大公约数的质因数。

将两个或多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并找出所有质因数的并集作为最小公倍数的质因数。

三、约数与倍数关系在小学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约数与倍数的关系。

一个数a是另一个数b的约数,则b是a的倍数。

例如,2是6的约数,6是2的倍数。

1. 判断约数:将一个数依次除以可能的约数,如果能够整除,则该数是其约数;否则,不是其约数。

谈小学数学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谈小学数学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谈小学数学课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新型教学活动中所倡导的一种科学学习模式,通过互相研究探讨,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尽快地掌握和获取科目知识,尤其是可以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同样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更应该推行实施研究性学习,以便学生从小尽快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将来正确地应用与实践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常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自主的研究与探索几乎是空白,学生学习的合作、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甚少;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高度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严重地受到压抑与制约。

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公式、法则是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发现性、探索性和思考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所得到的知识才能正真掌握。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提倡研究型学习。

研究性学习大致要经过五个环节:问题情境、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这些环节可构成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活动系统,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是开放性的,而环节与环节是紧密相连的,而且系统地提供自己研究、探索、充分展现、愉快合作、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那么实施研究性学习具体地要采取什么措施,笔者认为应该创设好问题情境,大胆推行独立研究和合作交流等几方面的工作。

创设问题情境有人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就意味着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是来自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所以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是首要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给思维定向,给质疑导航,也会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更会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次教学针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小学3、4年级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本教学主要涵盖小学数学整数、四则运算、分数等知识点,希望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本次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主要针对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涵盖整数、四则运算、分数等内容,教学目标如下:1. 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内容,例如整数、四则运算、分数等知识点。

2.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单元一:“整数运算”课程目标:了解并掌握整数的运算规律与运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算的能力。

授课内容:1. 数轴的使用:要引导学生理解数轴的相关概念,并掌握如何用数轴表示实数。

2. 整数的比较:教师将会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正整数,什么是负整数,并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大小的技巧来判断整数的大小。

3. 加法和减法的思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逐步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乘法和除法:教师将在课堂上逐步示范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并提高解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基本概念:教师将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定义,逐步理解如何进行分数的运算。

四、教学方法本次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践和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问题解决技巧。

教师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可落实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由表达,提高创新思维。

3. 积极与学生互动,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提高学生解题技巧。

谈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综合与实践” (解决问题)领域的复习

谈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综合与实践” (解决问题)领域的复习

谈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综合与实践”(解决问题)领域的复习小学生在“综合与实践”(解决问题)这部份知识中存在许多问题,也是师生感到最头痛的,有很多学生都掌握不好,学生之间接受这部份知识的差异很大;“解决问题”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它既是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难点。

下面就“综合与实践”(解决问题)的复习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一、明确“综合与实践”(解决问题)这部分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的思考方法,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会数学的信心。

“综合与实践”(解决问题)这部分的重难点与关键如下:重点是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掌握“综合与实践”(解决问题)这部分”的复习策略“综合与实践”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奥数的内容(如排列与组合、鸡兔同笼、植树问题、统筹问题……)还有一部分信息多、计算量大的生活问题(如租车问题、购物策略、粉刷墙壁……),也有形式新颖、内涵抽象的图形问题(如折叠、看图找关系……)。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不是“解决问题”课,也不是数学活动课,更不是传统奥数训练课。

面对这些内容新、综合性强、知识抽象的内容,我们老师普遍反映“难教”,当然复习就觉得更难了,不知从何入手。

如:有的老师把它当奥数题进行训练;有的老师把它当应用题来复习;还有的老师认为这部分知识考试所占比分少,一带而过。

【原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原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1、学生发展需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开发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要求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教学领域的格局,而是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每一个方面,成为各部分知识有机联系的融合剂,在教学中不再是孤立的教学过程,而是融合在各个领域中,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新课程标准要求需要《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方面明确地提出了――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

经过认真分析后我们发现:新课标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中的掌握与理解,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情况和数学学习能力,而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双基目标”的达成,忽视了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创新与生成,忽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不过硬,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游刃有余。

3、教与学现状的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化整为零”的编排造成了许多教师错误认为“应用题教学已经边缘化”,错误认为“解决问题”的教学并不重要。

教师对“解决问题”教学的漠视与不得要领,导致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日渐薄弱,具体表现为“学生看不懂文字表述的实际问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学生找不着思路”、学生两极分化情况严重,到中高年级部分学生已经不会解答应用题,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等等。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入门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重要阶段。

“数的认识”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数,掌握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认识数的概念数是人们用来计数、计量和表示数量的符号。

学生在小学阶段,首先要建立起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各种类型的数。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游戏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数,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数的概念。

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小球、小石子等实物进行计数,感受不同数量的大小,从而形成对数的概念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比较不同数的大小,培养他们的数量直观感和数量比较能力。

二、认识数的性质数的性质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的重要依据。

小学阶段,学生要逐渐认识和掌握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整数的比较大小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对比、归纳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性质的数,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可以将一些具体的数列示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找出规律,并总结奇偶性、质合数等数的性质,从而深化对数的性质的认识。

三、认识数的运算规律数的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数的概念和性质后,需要引导他们认识数的运算规律,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的运算规律,理解数的加减乘除关系。

可以通过物品分组、图形拆分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分配律等运算规律,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策略研究在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学学习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探索——以《认识除法(二)》为例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探索——以《认识除法(二)》为例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探索——以《认识除法(二)》为例本课时是XXX版教材中《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中的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在前面已经作了梳理,现直接呈现如下,本课时中的教学目标属于分课时教学目标。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设计指导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目标怎样表述,还没有找到适合借鉴的例子,这是本人的一种尝试表达方法,下面是设计案例,希望各位同仁积极的关注交流,共同探讨。

一、教学目标(一)总目标1.数学的眼光:数感、符号意识2.数学的思维: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推理意识3.数学的语言:模型意识(二)学段目标1.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3.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

4.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

(三)单元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

2.探索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乘除法。

3.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4.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字孩章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四)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除法的结构及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举例说明建构除法模型,树立模型意识。

3.理解除法与减法的关系,感受除法与乘法的联系,增强对除法意义的感悟。

二、学习过程(一)复习引新,说说你对除法的印象1.除法长什么样子。

2.除法与加法减法和乘法有联系吗?3.举例说说除法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1:一共有10串葡萄,每个小朋友分二串,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研究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肯定了解决问题策略培养的重要性,这已经成为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

但是,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疏漏,本文详细探讨了问题解决能力的价值以及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具体应用。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价值;应用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少涉及问题解决的相关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推进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备受重视,其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挖掘数学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问题解决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1问题解决能力的价值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假设、类比与验证,来得出正确结果的能力,是基于问题为起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学习过程,从而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让学生可以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几个突出的价值: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前提条件,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富有想象力,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客观要求。

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问题的解决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借助一系列具有实践性意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树立起学习信心。

③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解决问题,学生就需要依靠自己,虽然教师可以予以必备的指导,但是主角还是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进行二次创造,这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2.1重视基础概念教学:要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首先要重视数学基础概念的教学,这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领悟各个数学概念的精髓,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头脑中有系统的思路。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思考及实践探析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思考及实践探析

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小学生因年龄问题容易在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有很强烈的隔阂感,以及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

因此,针对此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需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

一、消除小学生对数学的隔阂感在进行常规的数学教学时,小学生由于对外界信息的自我认知有待强化,相比数字教学,更倾向于主题认知。

因此,极容易在学习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抵触情绪强烈等问题。

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借助主题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主题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

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观察汇报能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二、以主题替换法实行课堂教学因此,在进行日常教学时,教师可使用“主题替换法”进行教学。

例如:小学数学(以人教版为例)三年级(上)《时、分、秒》里,就将时间以主题的方式替换了数字,从而使小学生消除隔阂感,对数字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生活情景模式为切入点,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判断及自我学习。

可以让小学生拿出家里的闹钟,配合教材,在课堂上仔细观察时针、分针、秒针,对比与电子闹钟的区别,同时布置课堂趣味问题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一年有()季,每季有()个月,上半年有()个月,下半年有()个月?”在进行回答时,小学生进行主题替换思考,以日期替代数字,从而可以很轻松地解答出“一年有4季,每季有3个月,上半年有6个月,下半年有6个月”,在进行基础问答后,教师可循序渐进,加深问题难度。

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而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应用题的解决更是为了生活服务,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小学生加深对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应用的数学知识进行的理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发表时间:2020-12-31T15:40:50.68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26期作者:牟露薇[导读] 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

数学和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牟露薇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摘要;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

数学和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数学思想方法在人们平时生活中存在很多应用价值。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考问题时可以灵活的运用数学思维。

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不能只单一的为学生传授课本上的内容,同时还应该为学生讲解数学思想的方式,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主要针对将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数的运算”中的实践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数学思想引言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思想、转换思想,并且这两种思想都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内容。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既要指导学生熟练的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增强数学运用能力,并且又要指导学生全面的了解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在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合理运用转换思想有利于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可以强化学生数学解答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数学思想能够使小学生在思想方面感知数学,充分的感受数学具有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要在数学思想的前提下学习数学,将数学思想作为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时才会更加的轻松,从而熟练的掌握数学概念以及数学理念。

数学思想方法包含在学习方法当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以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使学生很难掌握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内容。

整数竖式运算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整数竖式运算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整数竖式运算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整数竖式运算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种运算方法,它通过竖直排列数字,逐位进行运算,从而求得正确的结果。

这种运算方法在数学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二、意义1. 培养计算能力:整数竖式运算是学生在初步学习加减乘除运算时的基础训练,通过这种方法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运算。

2. 提高逻辑思维:整数竖式运算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整数竖式运算中,学生需要根据运算规则和运算符号的含义,合理安排数字的位置,逐步进行运算,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整数竖式运算需要学生进行逐位运算,每一步都需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细节,追求精确。

4. 强化数学概念的理解:整数竖式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观察和分析竖式运算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数的位数和数位的概念,加深对数学运算规则的理解。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整数竖式运算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进行练习。

他们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6.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整数竖式运算作为一种有趣的运算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学生可以在竖式运算中找到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7. 丰富教学方法:整数竖式运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整数竖式运算的练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题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8.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整数竖式运算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运算方法,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整数竖式运算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2023年小学的全新数学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的全新数学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的全新数学课程标准目标本文旨在提出2023年小学全新数学课程标准,以满足学生在数学领域的研究需求,并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课程内容1. 数字和计算- 强调基本数字概念的理解,如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

-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并提供实际应用情境进行练。

2. 几何和测量- 研究基本几何形状和属性的识别,如直线、曲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和圆。

- 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测量,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算,以及时间和货币的概念。

3. 数据分析和概率- 引导学生收集和组织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如制作图表、图形和统计。

- 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可能性和事件发生的概率,并提供实际例子进行实践。

4. 代数思维- 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能力,如模式识别、数列和方程式的理解。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如代数式的简化和等式的解法。

教学方法1. 实践导向- 通过实际情境和问题解决来引导学生研究数学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2. 多元智能- 考虑学生的不同智能类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研究和交流,促进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3. 技术整合- 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和软件,如计算器、图形绘制软件和数学应用程序,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教师应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并合理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评估方法1. 综合评估-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课堂表现、小组项目、个人作业和考试,综合评估学生的数学研究情况。

- 强调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估,而非仅仅依赖于记忆和计算能力的考核。

2. 反馈机制- 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指导他们发现错误和改进方法,以促进他们的研究和成长。

- 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和评估能力。

结语通过制定2023年小学全新数学课程标准,我们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数学能力的研究环境。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对数的认识能力。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数的认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然后对“数的认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因素。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数的认识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方法、实践案例、影响因素、现状分析、内容分析、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概念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建构过程。

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急需研究出一种既能提高学生对数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将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深入探讨“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最终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为未来的数学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的这些问题将成为本研究的出发点和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中的“数的认识”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对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认识数学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数的认识”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对“数的认识”教学进行策略研究,有助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分析“数的认识”教学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

对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广大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随着,在“双减”政策逐渐深入,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双减”政策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显得极为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我们习惯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知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所以造成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

这种作业形式不但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于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外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性;作业;设计引言:那么怎样使得课外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与时代发展相吻合,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我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设计为专项作业——实践性作业。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的意义(一)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更加实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举出农贸市场买菜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们计算每一次所购买商品的金额,那么学生们就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这样就能够在无形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身边的数学,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出发,提升自己应用数学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到不同要求中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利率这节课之前,让学生去调查银行最新利率,学完“利率”后,我把课后作业设计成了表格,有简单的计算,也有思维拓展题,学生可以根据表格所提供的信息,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利于他们大脑思维的开发以及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能力的提升。

本文对“数的运算”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数的运算;渗透策略引言: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解题思路及技能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的运算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动手实践等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的运算的教学时要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1.数的运算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快速的解决问题。

但是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并不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在教学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在教学时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学会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及推理、类比等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向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各知识点进行互通利用,使知识最大化的得到利用,有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这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数张需要探究吗?
探究了3张,还要探究下去吗? 5张=3张+2张 7张=3张+2张+2张 ……
都是基于一般情况所作的划分,这几个环节(步骤) 是典型的,但又不是刻板的。 某一步:可嵌入另一步中,使问题解决过程得到简 缩;也可反复进行。
四、方法系统
2.常用方法
综合法 一般方法 分析法 图示法 常用方法 辅助方法 列表法 假设法 特殊方法 倒推法 枚举法 …… 示意图 →线段图 →矩形图 树状图 其他图 韦恩图 ……
前有铺垫(渗透) 中有突破(教学)
增加长
原长 原宽 原来面积 原宽 原长
怎样增加长方形面积? 怎样计算增加面积?
增加宽
原来面积 原宽
增加长、宽
原长 原来面积
3.常用方法的教学 (3)图示法
长方形操场, 原来长40米, 宽 20米。扩建后, 长增加10米,宽 增加8米。操场面积增加多少?
建议增加:长方形图(矩形图) 用面积表示两个量的积(适合表示乘除关系)
前有铺垫(渗透)
④ ③


6 6 22 286
3×2=6 3×20=60 10×2=20 10×20=200
3.常用方法的教学 (3)图示法
长方形操场, 原来长40米, 宽 20米。扩建后, 长增加10米,宽 增加8米。操场面积增加多少?
建议增加:长方形图(矩形图) 用面积表示两个量的积(适合表示乘除关系)
设水池180立方,则 (180-3×20)÷(3-2)=120(分)
二、存在问题
1.名词改了,实质呢?
应用题→实际问题 批判“水池进出水管同开” 引进“鸡兔同笼”“植树问题” 批评“烙饼问题”没有实际意义,建议取消 这是一个数学观问题(数学特点、数学应用…)
2.体系破了,建构呢?
应用跟随知识→跟不上;跟丢了 问题解决的内容结构? 问题解决的模型体系? 问题解决的方法系统?
四、方法系统
3.常用方法的教学 4 (1)综合法(由因导果) 2 最自然的思考方法:无师自通 学生很容易体会从条件入手思考的必要性 进一步体会: 梨树比桃树多35 5棵 棵 。 果园里有18棵桃树, 梨树和桃树共 梨树有多少棵? ? 条件决定算法
四、方法系统
3.常用方法的教学 (2)分析法(执果索因) 进一步:
3.常用方法的教学 (4)列表法
铅笔每支6元,橡皮每块4元。把48 元用完,可以怎样买? 铅笔(支) 0 1 2 3 4 6 8 9 橡皮(块) 12 6 3 0 总价(元) 48 48 48 48 48 48 48
四、方法系统
3.常用方法的教学 (4)列表法
※49人出游,可租两种车。大车载客10人,每辆租金1000元;小车载 客7人,每辆租金800元。怎样租车省钱? (请找出两种方案) 解:只租大车,49÷10=4……9,要4+1=5(辆) 1000×5=5000(元) 只租小车,49÷ 7=7(辆) 800×7=5600(元)
还剩798个没装÷42个装一罐
四、方法系统
3.常用方法的教学
分析法与综合法的编排建议:
自然引入 体会两种情况 综合灵活运用 条件决定算法 (看条件,想问题) 问题决定算法 (看问题,想条件) 条件、问题均可入手 不同思路,不同算法(两步 三步)
3.常用方法的教学 (3)图示法
建议增加:长方形图(矩形图) 用面积表示两个量的积(适合表示乘除关系)
四、方法系统
3.常用方法的教学 (5)假设法
假设某一量取一个值 假设某一种情况成立
前有铺垫(渗透) 中有突破(教学)
两积的和差
50×28-40×20
①某音乐厅原来每排40座,有20排。扩建后每排增加 1050 座, 扩建后增加到每排 增加8排。扩建后增加多少座位? 座,共 28排。 ②学校原计划买40只皮球,每只20元。实际多买10只,并 且每只涨价8元。实际比计划多花多少元? ③某厂原计划每天生产40台机器人,生产20天。实际每天多 生产10台,多生产8天。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台? ……
三、内容结构
三套现行教材应用题各册的分布: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苏教版 北师大版
分布波动大、欠合理,原因何在? 打破应用体系,应用跟随知识的弊端之一?
三、内容结构
1.整数概念的应用
2.整数运算的应用 3.计数原理的应用
跨 越 断 层 走 出 误 区
小学数学整数领域问题解决
的实践性研究
曹培英
一、相关概念 二、存在问题 三、内容结构 四、方法系统 五、教学策略
理论支撑
模型体系 应用意识
一、相关概念
1.整数领域
指:整数的基础知识与整数的四则运算
2.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
(实验稿) (2011版) “解决问题”动宾词组,涵义比较单一 “问题解决”翻译味浓,有悖汉语习惯 看作偏正词组“问题的解决” 看作省略成份的短语,如“问题及其解决”等 “问题”与“解决” 并列,内涵更为丰富; 与“四能”目标相一致。 教材: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常规化
数数(共几个)问题
6+3 6 +4 -2
主要有:
加法原理的应用 重叠原理的应用
2个小精灵,4个小朋友, 按要求合拍照片。 乘法原理的应用 对小精灵来说:2个4 抽屉原理的应用(拓展内容) 对小朋友来说:4个2
基础内容
四、方法系统
1.基本步骤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基本步骤:
审题 ↓ 分析 ↓ 解答 ↓ 检验
总页数
实际天数
12×3 3
四、方法系统
3.常用方法的教学 (4)列表法
实践表明: 学生大多不太喜欢列表 教师感觉列表作用不大 要不要填完? 能不能跳跃? 假设→比较→调整 鸡 8 7 6…3 兔 0 1 2…5 脚 16 18 20…26
4 3 2 3 4 5 20 22 24 26

四、方法系统
四、方法系统
3.常用方法的教学
分析与综合的灵活运用 小松鼠装松果,42个装一罐,已经装好273罐,还剩 798个没有装。一共可以装多少罐? 从条件入手想:42个装一罐 已经装好273罐 42×273 已经装了多少个 还剩798个没装 (42×273+798) 一共要装多少个 ÷42个装一罐 从问题入手想: 一共装多少罐? 已经装好273罐 还可以装几罐
“四则运算的应用”内容结构
运算本身: 一步运算 的应用 数量关系: 合与分 两步运算 的应用
三步运算 的应用
比差与比倍 归一与归总
两积的和差 学生特点: 顺向思维的应用→逆向思维的应用 熟悉情境的应用→典型情境的应用 →陌生情境的应用(新情境的应用)
三、内容结构
2.整数运算的应用
典型情境的应用: 行程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选学)
3.常用方法的教学 (3)图示法
长方形操场, 原来长40米, 宽 20米。扩建后, 长增加10米,宽 增加8米。操场面积增加多少?
建议增加:长方形图(矩形图) 用面积表示两个量的积(适合表示乘除关系)
前有铺垫(渗透) 中有突破(教学) 后有发展(灵活应用)
※小胖借来一本书,计划每天看12页,实际每天多看了4页。 结果比计划提前3天看完。计划多少天看完? 4 12 12×3÷4+3=12(天) 计划天数
阅读与理解
分析与解答 回顾与反思
都是基于一般情况所作的划分,这几个环节(步骤) 是典型的,但又不是刻板的。 某一步:可嵌入另一步中,使问题解决过程得到简 缩;也可反复进行。
四、方法系统
1.基本步骤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基本步骤:
审题 ↓ 分析 ↓ 解答 ↓ 检验
原来只要 探究3张
阅读与理解
分析与解答 回顾与反思
一个水池,单开进水管60分满,单开排水管90分完。 一个展馆,只进不出, 60分满,只出不进,90分完。 先开进水管20分,再两管齐开,多少分后满? 刚开馆只进,20分后有进有出,多少分后满?
1 1 1 1- 20 - 60 =120(分) 60 90
最值问题
12
8
三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男生有多少人? 问题决定算法 一共有多少人?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倍?
四、方法系统
3.常用方法的教学
连乘问题 的经典例题
先求3个方阵一行有几人 10×3
游儿童乐园
问题←条件
每人5元,每组6人,3组. 每行10人 每个方阵8行 3个方阵
8×3 10×8 先求每组几元: 5 × 6 问题→条件: 先求一个方阵有几人 先求3个方阵有几行 先求一共几人:6×3 一整列有几人 先求? 5 ×3
三、内容结构
1.整数概念的应用
几个→第几个 以万(亿)为单位→精确到万(亿)位 倍数、因数;素数、合数;最大(小)公因(倍)数 ……
36个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至少2人,至 少2组),可以怎样分? 蝉的生长周期,长的有13年、17年,都是素数。这 是为什么呢? 教材: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现象也应形成系列
两积的和差 学生特点: 顺向思维的应用→逆向思维的应用 条件1 熟悉情境的应用→典型情境的应用 条件2 中间问题 答案 →陌生情境的应用 条件3 条件不重复使用→有条件重复使用 条件1 中间问题 答案 条件 2 以两步运算的应用为例

三、内容结构
应用跟随运算与问题解决自成体系相结合
回归应用与知识的天然联系 凸显问题解决自身的内在结构 每个年级各有一个应用重点: 整数的应用 一年级:以加减应用为主 二年级:以乘除应用为主 三年级:以二步运算应用为主 四年级:以三步运算应用为主 小数的应用 五年级:以方程应用为主 分数(%)的应用 六年级:以比和比例应用为主
三、内容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