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西师大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_教案3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老师这里有一张照片,有没有兴趣看看?看不清,怎么办呢?能将它放大吗?课件出示照片,随意拖动鼠标。
(横拖、竖拖、按比例拖)提问:把放大前后的照片相比,你能发现什么?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
出示例4按2∶1画出下面各图放大后的图形。
(1)课件出示正方形。
①“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先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会说的看看书,然后老师补充。
说一说这里2:1中的“2”指什么?“1”呢?(“2”指现在图形的边长,“1”指原来图形的对应边长,这个比就是放大图形的边长与原来图形边长的比)如果要求把一个图形按3:1放大,这里的3:1表示什么?如果要求是按3:2放大,这里的3:2表示什么?如果要求的比是1:2呢?还是放大吗?②指名说说原来图形的边长,再说说放大后的边长。
③画一画。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完成。
展示学生作品。
评议。
(2)出示长方形。
①学生先说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②交流后补充:就是把长和宽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③说说原来的长和宽,再说说放大后的长和宽。
④学生尝试画图。
⑤交流展示。
(3)出示三角形。
①学生先说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理解。
②斜边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那怎么办?是不是只要把两条直角边都放大就行了?③学生试画。
展示。
④想一想,斜边是否也放大了2倍?怎么验证?教师小结:经过验证,我们发现把三角形放大只要把底和高按比放大,斜边也会随之放大。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教案(含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单元备课方案◆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单元章前图;②图形放大或缩小;③比例尺;④确定物体的位置;⑤综合实践绘制校园平面图位置等内容。
单元主题图单元主题图从整体上呈现了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的认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本单元一共安排了4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图形放大或缩小,在这一部分中教材一共安排了2道例题。
例1感受图形的放大或缩小,领会相似图形的特征;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能画出图形的相似图。
第二部分是比例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可以看作是比的应用。
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学习中,对按一定的比例画图形的相似图也有了了解,这些都是学习比例尺的基础。
在这一部分当中,教材一共安排了4道例题。
例1以在方格纸上画教室示意图的形式,一方面回顾按一定比例把图形缩小的画法,另一方面沟通按比例画图与比例尺之间的联系,为比例尺的出现作铺垫。
例2第(1)小题,让学生认识数字比例尺,理解数字比例尺的含义。
第(2)小题,让学生认识线段比例尺,理解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应用归纳出比例尺的定义。
例3是比例尺的应用。
第1小题是告诉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第2小题是告诉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通过这样的对比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对比例尺的整体认知结构;二是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比例尺的知识。
例4突出比例尺与其它知识的综合应用,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三部分是确定物体的位置,在这一部分中安排了5道例题,例1通过对相同距离不同方向和相同方向不同距离两种情况的探讨,强调要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位置。
例2是通过图上位置确定实际位置,要关注三个最重要的条件:方向(西北),距离,比例尺。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和数字比例尺比有一定的难度。
例3与例2相对,是知道实际位置确定图上位置。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_教案5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像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准备】方格纸、投影仪、火柴、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忆,揭示课题图形放大或缩小时,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没有变化?(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1.教学例2。
(1)投影仪出示例2: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2)学生动笔尝试画一画图1,教师巡视。
(3)学生板演,集体评议。
教师:说说你是怎样画的?(4)学生独立完成例2的图2.图3,相互评价。
(5)评讲反馈。
教师强调: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2倍。
2.小组讨论,明确画法。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里画图的步骤。
教师: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四人小组议一议。
(2)反馈讨论情况,明确画法。
①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②确定图形每条边应画多长。
③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
3.规范操作,强化画法。
课件演示:按以上步骤示范画出相似图形。
教师: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相似图形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再按要求将原图形各边放大或缩小规定的倍数。
4.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
5.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1.练习题。
强调:要突出相似,注意各边的关系。
2.练习题。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相对位置不变”的意义。
3.课外拓展:练习题。
用计算机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再将它放大或缩小。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板书: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画法关键放大或缩小的图形每条边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教案西师大版
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 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 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3 能根据物体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变换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5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不断克服和解决数学活动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图形的放大缩小,比例尺,物体位置的确定。
教学难点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安排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2课时)
比例尺(3课时)
确定物体的位置(2课时)
综合应用:绘制校园平面图(1课时)
第2课时
第三课时
学
也可以把我们的住房缩小后画在纸上,这是几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
) ,可是他只给看了一
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
第五课时
有西南、西北。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个地方吗?为什么?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置。
)、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的距离依次是1200米、300米、450米、600
按1:30000的比例尺画出路线(1)的示意图吗?
(2)、投影仪展示所制路线图,看图描诉路线图,集体评议。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本单元图形的变换和确怎位巻,是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的最后一段,它既是前而所学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确定物体位置等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比例尺、物体位巻的确定、综合运用等4部分组成。
各小节间的关系和特点: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在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唤起学习的需求并为学习比例尺奠泄现实基础。
比例尺的学习,是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为基础,-与现实生活情境相联系。
在学生感知比例在生活实际中的需要,唤起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操作活动,引岀比例和比例尺的相关概念以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方法,与以往教科书相比,不再只是单纯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练习,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代替了单纯的几何计算,从生活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物体位巻的确泄,是“图形的位置”知识在小学阶段的大融合,同时也有延伸和发展。
它涵盖了判泄方向、确左距离、比例尺计算、画坐标图、路线图等多项知识。
这些知识,体现了《标准》注重几何直观、弱化图形抽象:注重介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思维过程,削弱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几何证明的要求。
教学目标1、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左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3、能根据物体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左物体的位置:能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变换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5、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不断克服和解决数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相似图形、比例尺和物体位宜的确定。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西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总复习主要涵盖了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图形变化,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
我将带领学生回顾这些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部分是确定位置和可能性,我们将复习如何利用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变化的性质和特点,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可能性计算的原理。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变化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坐标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概率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图形变化的性质和特点;坐标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概率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我将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些图形模型和图片,以及坐标系板。
学具包括学生用的图形卡片、坐标纸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情境来引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的变化,如旋转、平移和对称,以及一些物体的位置变化。
通过这些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图形变化的性质和特点。
2. 复习图形变化: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性质和特点。
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模型的变化,并解释这些变化的名称和特点。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这些变化,加深他们的理解。
3. 复习确定位置:我会利用坐标系板来引导学生复习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某个点的坐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巩固他们对于坐标系的掌握。
4. 复习可能性: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复习概率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教案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案教学内容课本64、65页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火柴等。
前置预习要求1、观察例1图片,想一想各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2、动手操作:用火柴棍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3、动手操作: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图形:(1)把正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
想一想应该怎样放大?放大后的边长是多少?(2)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21,想一想长和宽都缩小21后,长是()格,宽是()格。
(3)把L 形的各边放大4倍,说说它的各边原来有()格,放大4倍后是()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课件展示: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然后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图片放大了和缩小了)3、举例: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4、揭示课题。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课件演示);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课件演示),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
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图片。
同桌互议: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教师点拨:(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同学们去过XX动物园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吧!课件演示:XX动物园,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6课时 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_西师大版()-学习文档
总复习第6课时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页,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的复习。
◆教学提示: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本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是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的最后一段,它既是前面所学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确定物体位置等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在整套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总复习中,教材单独作为一个板块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分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对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等变换,会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确定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按要求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千米,从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出祖国的概貌。
利用这张地图,我可以很快的告诉你两地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地图上量出乌鲁木齐到三亚的距离,我就可以告诉你乌鲁木齐到三亚的实际距离。
这要用到哪些知识?(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等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复习大家能加深对本版块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引出课题——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的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的整理与复习)【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熟悉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确定物体的位置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位置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翻转和平移的概念;2.能够通过图形变化来确定物体的位置;3.能够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图形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2.通过图形变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放上一些关于图形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变化,从而引出图形变化的概念。
2.讲解重点(25分钟)1.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通过图形变化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讲解时,可以辅助使用PPT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3.练习(25分钟)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然后让他们利用图形旋转、翻转和平移的操作方法,得到几何图形的相应位置;2.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物品的位置,然后让其他小组猜测这个物品的位置,并说明该位置是如何确定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在教学的最后十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如:你想要把房间里的某个家具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你会用什么方法确定这个家具的位置?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图形变化的试题,让学生回家自主完成。
四、教学方法1.阶段性小结方法;2.讨论小组合作方法;3.抛砖引玉方法。
五、教学资料1.PPT;2.茶杯、书本等可供演示的实物;3.图形变化练习题。
六、教学效果评估1.练习性测试;2.课堂表现;3.作业评分。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图形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但有部分学生对于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表达方法还有些模糊。
因此,老师认为在下次教学时,应该更注重这些操作方法的讲解及训练。
此外,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分工合作,定出明确的目标,明确负责人等细节,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5课时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课件
教材104页“练习二十四”第20题
3.下面是小林从自己家到奶奶家的线路图。小林到 奶奶家,每分走50m,要走多少时间?
图上距离: 1+2.8+1.4+m) 10000
66000cm=660m
所用时间: 660÷50=13.2(分) 答:要走13.2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谢谢!
答:从中任取 1 张,有4种可能,取出的扑克 牌是红色与黑色的可能性一样大。
取出♦和♣ 的可能性一样大。 取出每种花色的扑克牌的可能性一样大。
2.袋中有大小、质量相同的红色小球8个,黄色小 球2个。丽丽从袋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哪种颜 色小球的可能性大?
选择以“经常”“偶尔”“不可能”。 (1)( 经常 )摸出红色小球。 (2)( 偶尔 )摸出黄色小球。 (3)( 不可能 )摸出白色小球。
1 8
=5(cm)
缩小后的宽:
32×
1 8
=4(cm)
确定物体的位置
1.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是方向和距离, 缺一不可。 2.找准参照点是描述行走路线的关键。
基础练习
教材第100页“总复习”第15题
1.以街心花园为观测点,用直
尺进行测量,填下表。
北
1.8cm
南偏东30° 1.5cm
北偏西45° 1.5cm
可能性的描述 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
定事件用“可能”“偶尔”“经常”等词语来描述。
1.有 ♠、♥、♦、♣ 4 种花色的扑克牌各
1 张。从中任取 1 张,有几种可能?取出的扑
克牌是红色与黑色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取出 ♦和♣ 的可能 取出每种花色的扑克
【精品同步【教案】】第九单元第5课时 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精品同步教案】第九单元第5课时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变化和位置的确定。
2.能够根据提示将图形进行旋转、平移、翻折、对称等操作。
3.能够确定图形的位置,并能够描述其位置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四种图形变化操作方法的应用。
2.图形的位置关系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图形的变化操作与位置关系的整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图片或者绘图板展示几个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可能进行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2. 学生操作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根据提示进行图形的变化和位置的确定。
比如,教师可以给出以下操作提示:•将这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
•将这个图形向左平移2个单位。
•将这个图形沿y轴翻折。
•将这个图形关于x轴对称。
通过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练习进行图形的变化和位置的确定,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3. 教师总结教师可以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强化记忆,同时指出本课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和问题,并加以纠正。
4. 课后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题目或者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
比如,设置下面的题目:1.将这个图形向下平移3个单位。
2.将这个图形关于原点对称。
3.将这个图形逆时针旋转180度。
五、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图形的变化操作方法和位置的确定方法。
2.学生解决问题时运用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是否有效。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正确、规范程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6课时 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6课时: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能够了解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能够描述、比较和分类几何图形;2.能够通过旋转、翻转、平移等方式改变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3.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图形的位置;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图形位置和方向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改变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图形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图形位置和方向有关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换前后的图形(如旋转、翻转或平移)让学生猜测它们如何进行变换,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变化。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或板书的形式,对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进行详细地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3. 示例分析通过展示几个具体示例,逐步讲解如何通过旋转、翻转或平移改变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4. 实例练习让学生尝试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图形位置和方向有关的问题。
5. 巩固练习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一些巩固练习。
五、教学案例案例一小明手中拿着一张纸片,上面画了一个正方形。
他将这个正方形分别做了垂直对称和水平对称,问变换后的位置关系。
解析:做垂直对称和水平对称,正方形会分别对称到自身的上下和左右两部分。
因此,变换后的正方形与变换前的正方形位置重合。
案例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 2),点B坐标为(4, 3),请问线段AB的长度是多少?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线段AB的长度为√[(4-1)²+(3-2)²],即√10。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2.完成作业本上的习题。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掌握了如何通过旋转、翻转或平移改变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图形的位置。
在课后的作业练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第10课时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版2025版
2.在学校的西方150 m处是教师公寓。按 1:10000的比例尺,在下图中标出教师公寓的 位置。如果以教师公寓为参照点,学校在它 的什么方向?相距多远?
东 教师公寓 学校
学校在教师公寓的东方,相距150 m。
3.小颖从宿舍到图书馆。在( )里写出行进方向, 里写出建筑物名称。
路线不唯一。
医
办
食
4.7÷ 1000100000=470000000(cm)=4700(km) 答:乌鲁木齐到三亚的实际距离是 4700 km。
知识点3:确定物体的位置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是方向 和距离,缺一不可。
看图填空。
北
根据图上距
熊猫馆 30°老虎馆
离和比例尺 1.5 cm 计算出实际 动物园大门 距离。
九 总复习
第10课时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 掌握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等变换的方法。
2. 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变化和位置确定的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 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两圆的直径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画出
放大后的图形。
内圆直径是2 格,放大到原 来的2倍,是4 格;外圆直径 是4格,放大 到原来的2倍, 是8格。
知识点2:比例尺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在一张1∶100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出乌 鲁木齐到三亚的图上距离是4.7 cm。那么乌 鲁木齐到三亚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图
宿舍
(向南)
务
公
六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可能性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可能性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章《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探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探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点: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骰子、转盘、扑克牌等。
学具:每组一套骰子、转盘、扑克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红球和白球的袋子,让学生从中摸一个球,预测摸到红球或白球的可能性。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可能性大小。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是如何影响事件发生的?(2)学生通过举例、讨论,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3)教师讲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解答过程。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可能性2. 内容:(1)可能性的概念(2)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3)概率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并说明理由。
① 从一个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的袋子中,连续摸出2个红球。
② 抛掷一个骰子,出现偶数点。
① 有一个装有无色围棋子的袋子,从中摸出一个棋子,它是黑色的可能性是多少?② 小华和小明进行比赛,小华赢的可能性是多少?2. 答案:(1)① 可能性较小;② 可能性较大。
西师版-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课时--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和可能性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6课时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和可能性
教科书100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对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等变换,会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
距离,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确定的过程,发展
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以及可能性。
板书课题: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可能性的复习
师: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
1.进一步对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对图形进行放
大、缩小等变换会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根据方
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确定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抽
象概括能力。
3.能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
2.出示检测题。
(1)我们学习了有关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点?
(2)做课本第141页第1题。
(3)什么叫比例尺?
(4)做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地做题。
1.同桌对改。
老师出示检测题的完整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对全部做对的要给予表
扬。
2.
(1
限时5─10
(2)师: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
再请同学们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
(3)让学生更正错题。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复习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正
1.
2.
相关习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1.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能够画出图形的平移、旋转图形。
2.学生能够将指令转化为图形的平移、旋转动作。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观察实际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如手表的旋转,电扇的旋转等,理解旋转是围绕一个点进行的。
2. 教师用具体的指令示范,例如:“正方形向右平移3个单位”,学生应该能够在纸上画出移动后的图形。
再让学生相互交换图形并指导其它同学正确完成图形的平移、旋转。
2. 图形的对称1.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对称性,例如正对称、辅助对称等。
2.学生能够在纸上画出对称图形。
教学建议: 1. 学生能够观察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并理解对称性的概念。
例如:花瓶、书本等物体都具有对称性。
2. 指导学生如何画出对称图形。
例如:“假设这是一条对称轴,将这个点放置在对称轴上,然后按对称轴平移这个点到对称位置,得出对称图形。
”可能性1. 实验与事件1.学生能够了解实验的概念及实验具有的特征,能列举实验的例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2.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事件的概率。
教学建议: 1. 教师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实验。
2. 在学生已经掌握实验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后,老师要加强学生对事件概率的了解,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验现象计算出概率。
2. 概率的初步探究1.学生能够对简单的概率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例如从抽出的色球,分析抽到红色色球的概率。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概率的正确性。
教学建议: 1. 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事件可能性,既能够提高实验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例如:“抽五个球,求粉色球的概率是多少?” 2. 在实验中提供信息的方式可以通过拆分信息来实现,例如:“从共有7个盒子中任意拿一个,其中有4个是红色的,3个是白色的,请问如果随便拿一个,抽到红色的概率是多少?”。
【精品同步教案】第九单元第5课时 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精品同步教案】第九单元第5课时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本次课程是第九单元的总复习,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相关的知识,本次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目标1.复习之前学过的几何知识,加深对图形变化与位置的理解2.能够灵活运用图形变化的方法,确定图形的位置3.掌握平面图形的变换规律,提高几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准备1.课件2.实物模型3.黑板、粉笔、橡皮4.练习册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在之前学过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翻转、平移等变化方式,并了解了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图形变化的概念、方法及位置的表示方法。
二、知识点梳理1. 图形变化通过图形变化,我们可以探索图形的特征和规律,并加深对平面几何的理解。
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旋转、翻转、平移、错切等变化方式,并掌握图形变化的基本方法,如旋转的中心、翻转的轴、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等。
2. 图形位置图形的位置是在平面内的一点,由坐标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坐标系来表示图形的位置,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我们需要知道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及表示法。
3. 图形变化与位置关系在确定图形的位置时,我们需要通过变换后的图形来推断出原来图形的位置。
在图形变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原图形经过变换后的特征和规律,由此得出变换前的图形位置。
三、教学案例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案例。
1. 图形变化请同学们利用模型,尝试对一个正方形进行旋转、翻转和平移操作,并观察变换前后图形的形状和位置。
2. 图形位置请同学们在平面坐标系中标出一个点的坐标,然后尝试对该点进行平移、旋转、翻转操作,推测变换后该点的坐标。
3. 图形变化与位置请同学们画出一个图形,然后在图形上进行一些变化操作,并推测变换前的图形位置。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课程中,我们通过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巩固并加深了对图形变化和位置的理解,掌握了图形变换规律,并提高了几何思维的灵活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6课时 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6课时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_西师大版总复习第6课时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页,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的复习。
◆教学提示: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本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是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的最后一段,它既是前面所学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确定物体位置等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在整套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总复习中,教材单独作为一个板块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分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对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等变换,会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确定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按要求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怎样由照片的实际长度来求图上的长度呢?引导学生说出:照片的长和宽要缩小成原来的81,就是求原来长度的81是多少。
教师:请同学们算出图上的长和宽。
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全班集体订正;然后请学生按计算出来的长和宽画出这张长方形照片的平面图。
教师:这样就得到了两张照片,一张实际大小的照片和一张缩小以后的照片,(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比较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这两张照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0页“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的理解,会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等变化,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变化和位置确定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能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重点难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一、梳理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的知识
师:我们先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板书课题: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师:我们前面学过哪些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的知识?
引导学生用小组交流的方式积极回忆所学知识,然后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图形变化和位置确定
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图形位置的确定
师:我们按照上面梳理的内容一步一步地进行复习。
二、图形变化
1.复习比例尺。
师:我们在复习图形变化时经常要遇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我们在描述图形长度时一定要说清楚是图上距离还是实际距离。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师:不管是由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还是由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都要用到比例尺,还记得什么是比例尺吗?
学生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教师继续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出示教材第100页第13题。
师:题中有哪些要求?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要求:(1)在地图上量出乌鲁木齐到三亚的图上距离;(2)根据量出的图上距离和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乌鲁木齐到三亚的实际距离。
师:按题目的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这道题。
小组合作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汇报,重点汇报测量的过程和计算实际距离的过程。
思考:根据比例尺怎样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复习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出示教材第100页第14题。
师:要画出这张长方形照片的平面图,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可能回答要知道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这时教师进行追问:你说的长和宽是指照片的实际长和宽还是指画在图上的长和宽?
引导学生准确地回答:要知道画在图上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怎样由照片的实际长度来求图上的长度呢?
引导学生说出:照片的长和宽要缩小为原来的18
,就是求原来长度的18
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算出图上的长和宽。
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全班同学集体订正,然后请学生按计算出来的长和宽画出这张长方形照片的平面图。
师:这样就得到了两张照片,一张实际大小的照片和一张缩小以后的照片,(多媒体课件展示)比较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两张照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教师板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
师:你学会怎样进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了吗?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根据实际长度计算出图上长度,然后再按图上长度画出图形。
师:你能不能说出刚才我们把照片缩小时用到的比例尺?
引导学生分析“把照片的各边缩小为原来的18
”,就是指照片缩小后的各边长度和原来长度的比是1∶8,缩小后的各边长度是图上距离,照片原来各边的长度是实际距离,所以这张照片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8。
师:通过这样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生: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与比例尺是有联系的,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时都要用到比例尺。
师:这样综合起来分析,我们就能找到这两部分知识的联系了。
师: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完成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四第19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图形位置的确定
师:确定图形的位置要知道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图形的位置。
出示教材第100页第15题。
师: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生:(1)测量出图上的方向和距离;(2)计算出实际距离后填表。
师:小组合作完成这道题。
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测量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重点说一说怎样确定方向,怎样测图上的距离,怎样由图上的距离和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把学生填写的表格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看着这个表格,你能描述以街心花园为观测点看到学校、剧场、医院和体育馆所在的位置吗?
要求学生用比较准确地语言描述这些地方所在的位置,重点描述这些地方所在的方向和距离。
师:如果从学校到体育馆,应该怎样走?从学校到医院,又该怎样走?从学校到剧场呢?从图上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路线怎样走?
引导学生说出从剧场到学校、从剧场到医院、从剧场到体育馆的
路线问题,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或两人相互交流。
作业: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四第20题。
先让学生说说小林是怎样走的,独立完成问题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复习可能性
出示教材第100页可能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四第1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