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转换 经济开放与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王小鲁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新浪长安讲坛第51讲,长安讲坛总第182期,做客专家是论坛特邀专家、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他演讲的题目是,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以下为演讲实录:谢谢大家来听演讲。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今天一共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争取1个半小时以内讲完,然后给大家留出时间来自由讨论,或者是提问题,或者是发表评论都可以。
一、解决收入差距要靠制度变革(一)从国际视角看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收入分配的国际视角。
我们现在面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发达国家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遇到的老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收入差距过大,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很多的尖锐的社会矛盾,而且由于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也带来了比如说像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等等这样一些尖锐的问题。
由此也导致很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这种情况在20世纪的时候逐步改变,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是明显缩小了。
马克思在1867和1894年的《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出版的时候,提出一个论点,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劳动者的报酬被压低,收入两极分化,导致了绝对贫困化,从而导致了大众消费需求的不足。
他认为这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基本原因。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论断,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间,这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一个没有办法克服的矛盾。
他认为是无法解决的。
而且这种危机会越演越烈,关键是收入分配产生的问题。
而收入分配问题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生俱来的。
所以他认为,只有采取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解决这样一个社会矛盾。
但是,到了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来一个关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
他认为,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这一点和马克思的分析差不多。
但是他主要强调的是有效需求不足在于投资小于储蓄,因此,当投资等于储蓄的时候,整个社会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衡量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衡量作者:高瑞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2期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并形成了世界关注的中国模式。
在国民经济缓中求稳,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的新形势下,全国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宏观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改善。
但是,由于城乡分割、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虽然所有学者对改革后中国收入差距的迅速上升已达成共识,但对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存在广泛争议。
因此本文将选用合适指标测量城乡收入差距,并说明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指标衡量;泰尔指数李实(2018)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做出一些总结: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水平比大多数国家都高,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突出。
二,总体来看,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且整体收入分配不均中城乡收入差距的比重越来越大。
他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我国居民总收入差距的主体,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巨大并不断加剧,已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所有学者对改革后中国收入差距的迅速上升已达成共识,但对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存在广泛争议。
因此本文将选用合适指标测量城乡收入差距,并说明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趋势。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近年来,中国基尼系数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的,从2008年到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491下降到0.462。
但2016年,2017年我国居民基尼系数缓慢上升。
基尼系数的持续下降表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实施的稳增长、惠民生的各项政策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低收入阶层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得到了较多政策支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但从绝对数值来看,我国基尼系数仍处在比较高的水平。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基尼系数在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而我国基尼系数2003-2014年处于0.47-0.49阶段,2015年后处于0.46-0.47之间。
22991814
Ab ta t s r c :Ba e n t e d a e t i t n o c n mi p n n n u l tcs r c s d o h u l s rc i fe o o co e i g a d d a i i t u — r o s t r wic u e s t h,c m b n n u l t c n m y t e r n a u n r me tt e r b u o i i g d a i i e o o h o y a d v l e i c e n h o y a o t sc
i fu n e y t e p o e so c n mi p n n 、 n l e c d b h r c s f o o c o e i g e
Ke wo d : Du l tc tu t r ; Ec n mi Op nn I c me Difr n e y rs ai i s S r c u e oo c e ig n o fe e c ;
维普资讯
二元结构 、经济开放与 中国收入差距的变动趋 势
-. -
- ・一
元 结构 、 经济 开放 与 中 国
收 入 差 距 的 变 动趋 势
曾 国平 王 韧
(. 1 重庆 大学贸易与行政 学院;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
【 要】 基 于城 乡转换和 经济 开放 的 双重 约 束 ,结合 二 元 经济 和 国际 贸 易价值 摘
Tte d o a g n r n fCh n i g
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变动
分 配 学 说 在 李 嘉 图 的整 个 经 济 学 说 中 处 于 中 心 地 位 。 李 嘉 图 认 为. 治 经 济 学 这 门 科 学 , 然 由于 斯 密 等 人 的著 作 已 经 得 政 虽 到 了很 大 的 改 进 ,但 是 对 于 社 会 产 品 如 何 在 社 会 各 个 阶 级 之 间 的分 配 问 题 , 没 有 提 供令 人 满 意 的资 料 。他 认 为 , 于 社 却 关 会产 品 的 数 量 是没 有 规 律 能 被 制 订 的 ,而 关 于 社 会 产 品 的 分 配 比例 . 能 够 找 到 一个 相 当正 确 的规 律 。” 以, 嘉 陶 的 一 则 所 李 个重要思想就是. 应该 把 阐 明社 会 产 品 如 何 分 配 为 地 租 、 利润
维普资讯
经 济 与 法
中国城 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变动
江 苏省 南 京 大 学经 济 学院 李 嘉
一
…
… 一
一
…
…
… 一
一
~
…
一… 一……来自一……
~
~
…
…
…
…
…
~
…
…
…
“
} 摘要 : 通过对 q 国改革开放 后城 乡之间收入分配 变动差距的研究分析 , - 我们得到 以下结论 : 国城 乡收 我 入 差距 出现 新 的 上 升趋 势 , 速 度较 快 。针 对 这 些 问题 , 出 了需要 采取 一 些 必要 的 措 施 来 改善 收 入 分 配 恶 且 提
得 不均 程 度 大 幅 提 高 。
, 二 、 乡之问收人分配 城
从 地 域 空 问 性 方 面 ,由 于 长 期 经 由人 为 政 策 的操 控 , 造 成 城 乡 严 重 分 割 , 同处 于 一 个 国 家 中 的 人 民 . 制 分 隔 成 将 强 两 个 分 离 的社 会 群体 , 致 产 生 世 上 极 为 少 有 的 巨 大 城 乡发 导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原因与政策调整.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原因与政策调整摘要:城镇和农村居民是构成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扩大。
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影响社会公正与稳定,不利于经济发展。
准确了解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探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为现行对农政策的调整提供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公共产品对农政策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一)以货币收入来衡量的城乡收入差距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从表1来看,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 703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 476元。
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11倍,城乡收入差距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
1978年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 随后而至的农村经济改革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致使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在80年代前期出现了不断缩小的变化。
到1983年达到最低点1.82:1,随后城乡之间个人收入差距出现了10多年的不断扩大的过程,仅1990年城乡收入比较低为2.2:1,1994年最高为2.86:1。
表1、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其差距,1978-2002年年份农村名义人均收入城镇名义人均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85年为1)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85年为1) 农村实际人均收入城镇实际人均收入城乡名义人均收入比率城乡实际人均收入比率1978 134 343 ———————— 2.57 ——1979 160 387 ———————— 2.42 ——1980 191 478 ———————— 2.50 ——1981 223 492 ———————— 2.20 ——1982 270 527 ———————— 1.95 ——1983 310 564 ———————— 1.82 ——1984 355 651 ———————— 1.83 ——1985 398 739 1 1.00 398 739 1.86 1.861986 424 900 1.06 1.07 400 838 2.12 2.091987 463 1 002 1.13 1.16 410 861 2.16 2.101988 545 1 181 1.32 1.41 413 837 2.17 2.031989 602 1 376 1.58 1.63 381 842 2.29 2.211990 686 1 510 1.65 1.66 416 911 2.20 2.191991 709 1 701 1.69 1.74 420 978 2.40 2.331992 784 2 027 1.77 1.89 443 1 074 2.59 2.421993 922 2 577 2.01 2.19 459 1 175 2.80 2.561994 1 221 3 496 2.48 2.75 492 1 273 2.86 2.591995 1 578 4 283 2.91 3.21 542 1 335 2.71 2.461996 1 926 4 839 3.14 3.49 613 1 388 2.51 2.261997 2 090 5 160 3.22 3.60 649 1 435 2.47 2.211998 2 162 5 425 3.19 3.57 678 1 518 2.51 2.241999 2 210 5 854 3.14 3.53 704 1 658 2.65 2.362000 2 253 6 280 3.14 3.56 718 1 764 2.79 2.462001 2 366 6 860 3.17 3.58 746 1 916 2.90 2.572002 2 476 7 703 3.04 3.54 814 2 176 3.11 2.67资料来源:(1)1978年-2001年农村名义人均收入和城镇名义人均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2)2002年农村名义人均收入和城镇名义人均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的《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02-28)(3)城乡实际人均收入、城乡名义人居收入比率和实际收入比率是由作者计算的。
对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相互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3 0 1 1 但是 绝对 差距 进 一 步扩 大 , 6 8 .2 : , 为 4 6元 , 绝 对 差额增 长 了近 7 7倍 。地 区之 间 、 .8 行业 之 间 的
收入 差 距 也 呈 现 出迅 速 拉 大 的趋 势 。20 00年 与
17 相 比 , 9 8年 东部 与 中部 绝对 差距 提 高 了近 1 , 8倍 相对 差距 也 提 高 了 3 ; % 而东 部 与 西 部 绝对 差距 提 高了 2 2倍 , 对 差 距 拉 大 了 1 % 。基 尼 系数 是 反 相 5 映居 民之 间收人 差距 大小 ( 收人 不平 等 程 度 的高 或
居 民收 入 水 平 明 显地 提 高 , 是 收入 分 配差 距 却 呈 现 日益 扩 大 的 趋 势 。 正 确 认 识 两 者 的 关 系 不仅 具 有 理 论 价 值 , 但
而且具有实践 意义, 对政 策的正确制定有积极的指导作 用。本文采 用 17 2 0 9 8— 08年的年度数据进行 实证分析 , 得
随着 中国经济 的 迅速 发 展 、 民生产 总 值 的提 国
国居 民整体 收人差 距 的基 尼 系数 、 市 居 民 收人 差 城
距 的基尼 系数 和农村居 民收人 差距 的基 尼 系数都 在 逐年 扩大 。全 国基尼 系数 由 17 的 0 1 升 到 9 8年 . 8上
20 0 8年 的 0 4 5 由此 可见 , 国正处 于收入 差 距较 .8 , 我
升 , 了 20 年 , 然 相 对 差 距 有 所 下 降 , 到 04 虽 为
大, 收人 分配不平 等对 经 济 增 长有 正 面作用 还 是 负
面作 用或 者两者兼 有 , 目前没有 统一 的结 论 。因此 , 对我 国经 济增 长 与收人分 配关 系研究 具有理 论价 值 也有 现实意义 。
农村经济发展的城镇化趋势
农村经济发展的城镇化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城镇化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仅是农民向城市迁徙的结果,更是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城镇化趋势。
1. 城镇化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城镇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2. 就业机会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许多企业和工厂在乡村地区设立分厂,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这不仅为农村居民增加了收入来源,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3. 农村转型升级农村经济的城镇化趋势推动了农村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现代农业技术所替代,农村经济开始向农副产品加工、农业旅游等领域发展。
这种转型升级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4. 乡村资源优化利用城镇化趋势带动了农村资源的优化利用。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食品、水、能源等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
因此,乡村地区开始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业、水资源开发和清洁能源产业等,以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
5. 农村投资环境改善城镇化趋势改善了农村的投资环境。
随着城市资金的流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
农村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进入农村,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 农产品市场拓宽随着城镇化趋势,农产品市场也得以拓宽。
农村居民通过加工出口农产品,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同时,城市居民也能够购买到农村地区的优质农产品,提高了生活品质。
7. 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经济的城镇化趋势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现象增多。
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成为驱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8. 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化带来的多重机遇不仅改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收入分配政策的国际经验和案例(上)
收入分配政策的国际经验和案例(上)李实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二O一三年六月各位学员大家好,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讨论有关收入分配的一些问题。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国际经验和案例”。
今天主要讨论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作为一个背景,先讲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收入差距,到底我国的收入差距,在整个国际社会收入过程当中处在一种什么样的位置,看看我们收入差距和其它国家相比是大了还是小了。
第三从国外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主要看看其它一些国家,特别是OECD的一些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它们在调节收入分配当中有一些什么主要政策措施,及其相关的经验。
第四看一下国际收入分配政策的一些效果,对这些效果进行一个评估。
最后谈一下国际收入分配的政策及其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主要谈这五方面的问题。
下面先谈第一个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两大问题,第一是收入差距过大。
这包括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全国收入差距、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基本上都处在一个不断扩大的趋势当中。
第二收入分配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公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我们过大的城乡之间所谓收入差距,也表现为垄断部门的高收入,以及在整个分配过程当中的腐败收入和灰色收入。
在这样一个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不公平感在不断的上升。
我想这是我们当前收入分配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分析关于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我想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
第二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第三全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然后看看我们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如何变化的。
最后看一下行业之间,特别是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之间的一个工资差距的变动趋势。
1、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首先看一下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
我们知道收入差距有很多的衡量指标,其中有一个普遍使用的指标,就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收入差距的一个比较通用的指标。
经济开放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增 长  ̄2 0 年 的22%;与此 同 时 ,我 国的贫 富 差距 J 107 .8 却 在 扩 大 ,城 乡 收入 差 距 从 17 年 的25 倍 增 加 到 98 .7 2 0年 的33 倍 ,如 图 1 示 。 07 . 3 所
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却一直在恶化,尤其是城乡收入 差 距在 不 断扩 大 。经济 开放 反 映在 贸 易开 放和 外 资
将增加对熟练劳动的需求 ,因此该途径会扩大收入 差距L。因此 ,经济开放对我 国收入分配 的影响取 2 J 决于两种途径的相对大小 ,鉴于此,经济开放和收
入分 配之 间可 能存 在非 线性 关 系 。 由于 世界 银 行 指 出城 乡收 入差 距 能解 释 中 国收
首先根据S l r a ul n t p - m e o 定理, o eS s 经济开放将提高一
乡 收入 差距 的影 响 。本文 利用 我 国19  ̄2 0 年 间 9 5 05 2 个省 市 自治 区的面 板数据 进行 实证研 究 ,将经 济 9 开放 分 为贸 易开放 和 外资开 放后 ,发现 两 者和城 乡 A e guJ cmo l ̄ 强调 贸 易开放 引致 的技术进 步 对收入 分 J 配 的影 响 ,他 的模型 内生化 了技术 进步 ,经济 开放 的增 加将 产 生技 能偏 向型 的技 术进 步 , 因此 增加 对 熟练 劳动 的 需求 ,扩 大 了发达 国家 和发 展 中 国家 的
入分配的大半部分【,因此本文研究经济开放对城 3 J
【 收稿日期】 20 09—0 —2 4 0 【 者简 介】 余 官胜 ( 93 )男,经 济学 博士 ,温 州 大学 商学 院教 师 作 18 一
Jun l f E T S c l cecs dt n F b 0 V 1 No1 ora S C(oi i e io ) e. ,o.1 . oU aS n E i 21 0 1,
经济开放与中国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研究
产, 导致该要素价格的下降。其次,经济开放会带来
技术进步 ,技术 的发展增加对熟练劳动力 的需求 ,减 少对非熟练劳动力的需求 ,从 而 拉大 收入差距 。
二 、理论 模型 和数据 从 中国现 实情况 看 ,中 国的要素 禀赋 主要是 丰
/ P  ̄ " : / l n  ̄ P i j , t / z o ' , t 。 j \ 、
省外商 直 接投 资历 年流 人 总和来 表示 ,进 出 口 ( o p e n) 、进 口 ( ) 、出 口 ( )用 各省 的历 年 按 经 营单 位 所 在 地 的 贸易 额 表 示 ,并 根 据 同 期 的
惠条件 不 同 ,我 国不 同地 区城 乡之 间的居 民收入差 距 存 在 着 持 续 扩 大 趋 势 。 萨缪 尔 森 从 H 一 0理论 中
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以及 中国经济的发展 ,
我 国国际 贸易参 与度 的重要 性在 不断地 提升 。1 9 7 8
年我 国的进出 口贸易总额仅有 2 0 0 亿美元 , 但现在
我 国 已经成 为 仅 次 于美 国 和 日本 的第 三 贸易 大 国 , 1 9 9 3 年外 商 直接 投资超 过 2 7 5 亿美 元 ,成 为外商 直
经 济 论 坛
Au g .2 01 3
总第 5 1 7 期
第O 8 期
E c o n o mi c F o r u m
Gc a. 5 1 7 No . 0 8
经济开放与中国地区城乡收入差距
— —
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研究
文/ 阮 明烽 陈登科
【 摘
要】本文基于 劳动、资本 和全要素 生产率 ,利用2 0 0 1 ~ 2 0 1 1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 究经济开放对我 国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练习题
训练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A.空气B。
氧气C.压缩空气D。
用于销售的压缩空气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 )A.抽象劳动B.具体劳动C。
脑力劳动D。
体力劳动3。
关于商品二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照样有价值D。
没有价值的东西能成为商品4。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①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②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③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B.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D。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6。
某企业集团通过采取新技术,实现效益的超常规增长。
因为通过采用新技术能够( )A.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C。
使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B.劳动力商品理论C。
经济危机理论D。
劳动二重性学说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A。
价格波动 B.不等价交换C。
国家宏观调控 D.统一的市场9。
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①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②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③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④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不正当竞争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①②④ D。
②③④10.价格受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①商品交换都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②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③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④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A。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实证分析
1 9 9 2年 以来 ,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呈 现 阶段性 增长 。一是 1 9 9 3 — 1 9 9 5年高 速增 长 阶段 。在 这一 阶段 , 我 国 城 乡 居 民 收入 增长 很 快 , 年 环 比增 长 率均 在 2 3 %以上 , 其中 1 9 9 4年 城 乡居 民收入 增 长最 快 , 年 环 比增 长 率 分别 达 到 3 6 %、 3 5 %。整个 阶段 , 城镇 居 民收人 增速 超过 农村 居 民收入 增 速 。二是 1 9 9 7 — 2 0 0 1 年波 动缓慢 增
1 3 . 3 2 %、 1 2 . 3 0 %, 同期全国 G D P总量 、 人均 G D P 分别年均增长了 1 6 . 2 6 %、 1 5 . 3 9 %。 城 乡居 民收入保持了一定 的增长速度 , 但是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 一)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变动的 差异 性分 析
的社会 再生 产 图式建 立 了我 国城 乡收入 差距 影 响制 约有效 需 求 的理论模 型 .表 达 了在 我 国特殊 的二 元经 济
结构条件下 , 城乡收人差距影响有效需求的机制 。赵晓雷从收人差距扩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与分配理 论转变的关系 、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方面对 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 提出了治理收入差距扩大化 的
《 西部金  ̄) 2 0 1 3年第 2期
近二十年来我 国城乡居 民收入变动 的实证分析
闫章 秀
( 中国人 民银行西安分行 , 陕西西安
摘
7 1 0 0 7 5 )
要: 本文通过对 1 9 9 2 — 2 O l 1年 我 国 城 镇 居 民收 入 和 农 村 居 民收 入 变化 情 况 、 差异性 、 区域 性 及 相 关 性 效 应 进 行
2024年村镇经济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村镇经济市场前景分析1.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村镇经济市场也在逐渐崛起。
村镇经济市场是指位于乡村和小城镇的经济活动和交易场所。
本文将对村镇经济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
2. 村镇经济市场的优势村镇经济市场相比城市市场具有以下优势:•资源丰富: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资源,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和文化传统,这些资源可以成为村镇经济市场的竞争优势。
•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服务的需求逐渐增长,村镇经济市场有机会满足这些需求。
•成本优势:相比大城市的高房租和人力成本,村镇经济市场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提供更加经济实惠的商品和服务。
•环境优势:相对于城市的喧嚣和压力,村镇经济市场能够提供更加宁静和休闲的环境,吸引城市居民前往消费和体验。
3. 村镇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3.1 乡村旅游的兴起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乡村旅游成为村镇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家乐、观光农业等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村镇经济市场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增加市场销售额。
3.2 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的结合乡村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可以将这些文化元素结合创意产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美食等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文化体验的需求。
3.3 农产品的定制化和品质提升村镇地区的农产品在品质和口感上具有优势,可以通过定制化和品牌化的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同时,与城市的农产品相比,村镇农产品更加纯天然,符合现代人对健康和绿色食品的追求,具有市场竞争力。
3.4 创新科技与产业融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村镇经济市场也可以通过创新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新兴产业。
例如,结合农业和新能源技术发展太阳能农业、智能农业等项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村镇经济市场的挑战尽管村镇经济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资金问题:乡村地区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发展目标。
我国经济开放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分析
农 民 收入
农 业 蹬游
2 0 , 0 6I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经济开放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分析
◎周 虹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 高, 但同时却出现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 、 收入差距越 来越大的局面 , 而总体收入差距 中, 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 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本文将就我国经济开放对城 乡收 入差距影响作用的大小及方向进行分析。
一 、
方天彗
在整个改革期内 ,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 G P的增长速度 。在 8 年代和 9 年代早期外贸的年 D O O 均增长率均接近 1%。 5 我国于 20 年末加入 WT 01 O后 , 20 年外贸增长率达到了 2. 的历史新高。20 年 , 02 1% 8 03
在全球贸易仍处低迷的形势下 , 出口贸易增长达到了 进 自 18 年以来最高的发展速度 ,全年外贸进出 口总值 90 经济全 球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机制 52 1 71 %,出 口 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 , 贸易自由化将通过价格结构 高 达 81. 亿美 元 ,比上 年 同 比增长 3 . 33 7 同比增长 3. 居世界第三位。 4 %, 6 的变动、 竞争动力结构变动和政府职能的变动这三个方 4 8.亿美元 , 外商直接投资(D ) 了中国外向型趋势的另一 F I构成 面来影 响到整体的收入分配状况 : 个指标。在 2 世纪 8 年代早期之前 , o o 中国几乎没有外 是价格结构 的变动一方面可能直接影响居民的 93 国外直接投资仅仅占 G P的 D 收入分配, 另一方面将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居民的 国投资的流入。18 年 , . 这个数字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93 ,D 占 3 19 年 F I 收入分配 。贸易 自由化通过价格机制的引导 。 将使一国 o %, G P的比重达到 了高峰值 6 %。在这以后开始下降 。 D . 2 按照 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 部分原来就业 99 D 占 DP的比重为 4 %。03 . 20 年接近 5 在 1 %, 的劳动力将面临失业的危险 , 从而将面临收入降低的威 19 年 F I G 所有 的发展中国家中, 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 F 接受国。 DI 胁。 ( 经济开放对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影响 二) 二是贸易自由化不仅发生在不可替代的产品之 间, 经济开放度高 。使我国经济发展收获许多益处 , 如 而且发生在可相互替代甚至是同类产品之 间。 面对竞争 使全国整体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 , 这样 的加剧 , 企业往往采 取压低在职职工工资 、 用资本和技 通过国际贸易 , 术替代劳动 、 用熟练劳动代替非熟练劳动等措施 。 从而 提高 了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与外国交往和引进 F I各产业都可以从知识外溢性中受益 , D, 有利于克服生 使职工工资面临下降的压 力。 提高各产业 的技术效率 ; 通过与外国产品竞争 , 三是贸易 自由化减弱 了政府 试图通过对产业的保 产瓶颈 , 从而提 护和市场的干预影响收入分配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 , 使我国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并采取新的管理方法 , 高了生产效率 。 政府有可能通过增加对弱者 的转移支付 、对特殊行业 不可否认 ,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国农业无论是从利用 ( 如农业 ) 的补贴来影响收入分配。 农产品出 口, 还是管理方法上都因经济开放度 的 总之 , 不同劳动者卷入全球化的程度不同 , 会影响 外资 , 提高而获益 , 总体来讲 , 农民也从贸易 自由化中获益。 但 其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 只有可贸易品部 门的劳动者才 能从 自由贸易中获易 。 只有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人才能受 从收入分配上来讲 ,农村居 民与城镇居民获益是不同 或者说 , 从我国的经济实践来看 , 贸易 自由化加剧了 到海外资本流入的有利影响 , 而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人往 的 ,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 : 往受过 良好教育或是熟练劳动力。 第一 , 从产业利用外资角度来看。 从总体情况看 , 我 贸易 自由化的上述收入分配效应将直接有利于中 利用外资总量不足 。目 高收入群体的收入 增加 , 从而造成在收入层面上的“ 马 国农业利用外资项 目规模偏小 , 前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比例仅为全 国利用外资总量的 太效应”并最终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 3 夕资项 目区域和项 目产业分布不平衡。 %,} 、 农业领域中 二, 国经济开放对城 乡收入 分配影响 我 的外商 投资项 目大都 主要集 中在 我 国东 部地 区 。 占 ( ) 一 我国经济开放度不断增加
《发展经济学》重点作业参考答案
《发展经济学》 三、辨析题错误。
经挤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
反之,投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
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错误。
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是指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不仅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还包括产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变。
错误。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的推动作用要大于技术的推动作用。
错误。
资本来自于储蓄。
错误。
发展经济学中所说的物质资本(简称资本),其涵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并不相同。
错误。
人力资本主要指凝集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正确。
生育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生养孩子的数量取决于生养孩子的成本——收益分析。
教育妇女会导向较低的生育率,因为随着她们的教育带来更高的工资,把时间花费在生养孩子上面的机会成本在上升。
错误。
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模式宜采取资本节约型。
正确。
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资率。
这是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
正确。
资源是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自然状态的或未加工过的资源可被输人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物质,或者也可以直接进入消费过程给人们以舒适而产生价值。
“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信息、技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把以前投有价值的物质变成正确。
农业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向工业部门提供了储蓄资金。
资本主义展初期往往通过“原始积累”的方式将农业资金转移到工业部门中,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早期也通过工农业剪刀差来积累工业资金,所以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相当数量的资本积累来自于农业。
正确。
人口在地理上的分散居住,导致人口过快增长,进而又导致分散居住的人口生产和生活对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而且治理的成本较高,居民分散居住和生产获得能源方式的成本比较使树木和草等植被现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及原因研究述评
内容摘要:在中国不同居民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中,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是最大的。
学术界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的基本结论。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政府推行的城市偏向的制度和政策、城市偏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治权力的不平衡,以及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机会不平等等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学术界已经进行的这些研究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和原因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但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还不够。
应该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系统化的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变化和原因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当前中国各种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学者们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展开了多视角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和原因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以梳理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思路,明确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一)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率来衡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1.以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名义比率来衡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
李实等认为,在改革初期,由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比率高达2.37;1978~1983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率先展开,这一比率有所下降,到1983年达到最低点1.70,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不断缩小的;1984~1994年,这一比率开始了逐步上升的过程,到了1994年达到最高点2.60,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逐步扩大的;1995年,这一比率有所回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仍然略高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
收入分配差距变动趋势的理论研究比较
8 ・ 2
收入分配差距变动趋势的理论研究比较
溽 > 高
方之 间① 生产 率 的提高 使实 际工 资增 加 , 。 同时却 有减 少 劳 动 者 收入 在 总 资产 中所 占 比例 的倾 向。
依 照 这 一 观 点 , 于 生 产 率 的 提 高 是 经 济 发 展 的 由
一
加严 重 …。 合 马 克 思 的 思想 , 中可 以得 出收 综 从 入差 距 变动趋 势 在资本 主义社会 表 现为 :随着经 济 的 周期 波 动 , 复苏 和高 涨 阶段 不 断 扩 大 , 在 在
3 新 古 典 理 论 的 观 点 .
早 期新 古 典经 济学 家继 承 了古典 经济 学从 生 产要 素 角度 研究 分 配 规律 的传统 。 国经 济学 家 美
古 典 学 派 经 济 学 家 非 常 重 视 分 配 理 论 , 点 重 研 究 土 地 、 动 和 资 本 三 种 生 产 要 素 之 间 的 收 入 劳 分 配 。 当 ・斯 密 把 国 民 划 分 为 工 人 、 本 家 和 亚 资 地 主三 大 阶级 , 收入分 别是 工 资 、 润 和地 租 , 其 利 构 成 了 社 会 的 三 种 基 本 收 入 。他 认 为 “ 本 增 加 资 会使工资提 高 , 有降低利润的趋势 ” 并 。因 而 随 着 资 本 的 积 累 , 资 和 利 润 的分 配 份 额 差 距 会 缩 工
一
、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变 动 趋 势 的 理 论 研 究
表 现 为 限 制 或 者 加 剧 了 某 些 职 业 的 竞 争 以及 阻 碍
了劳动 和 资本 的 自由流动 。由此 可 以推 出垄 断 和
就 业 限 制 会 扩 大 收 人 差 距 。斯 密 还 认 为 在 城 乡 之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变化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变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农村经济发展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朝着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一、城乡融合的加速在过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资源的向城市倾斜,而农村陷入了资源匮乏和经济困难的状况。
然而,近年来,城乡融合的政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
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生产。
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所替代。
农村地区开始大规模引进先进的农业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村地区也逐步发展起农产品加工、畜牧养殖、渔业等多种农业产业,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这种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农村旅游的兴起农村旅游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农村地区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民俗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一些传统的农村村庄和民居也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并开发成为旅游景点。
农村旅游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
四、乡村振兴的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政府加大对乡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活条件。
同时,政府还通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农村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五、农业绿色发展的提倡农村经济发展不再只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民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和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率。
这种绿色发展的理念不仅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六、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城乡收入差距是如何扩大的-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
城乡收入差距是如何扩大的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经济学中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参数是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比率和城乡居民收入比率。
数据表明,不论采用哪一种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人均消费比率(农民消费为1)在2.5左右,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中一直呈上升趋势,现阶段这一比率为3.53,即大约3.5个农民的消费水平之和等于一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城乡收入比也是一样,即使采用最保守的计算,仅以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与农民的全部收入比较,这一比率目前也达到2.89,比改革前的1978年2.36高出1.5个点,如果将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外的住房补贴、医疗补贴、价格补贴[1]和实物收入计算进来;如果以是否务农而不是以农村户籍统计农户收入[2],如果再考虑农民必须支付而城市居民一般不用支付的生产资料费用[3],现阶段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将扩大为5~6。
这一比例不仅大大超过了国内外经济学界公认的1.5~2的差距水平[4],而且居世界所有国家的前列。
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以及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再思考。
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依据著名的库兹涅茨“倒U”假说,一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随着早期经济发展而恶化,达到最高点后,才会随着后期经济发展而改善。
根据库兹涅茨的估计,倒U曲线从上升到下降,大约要经历60~100年。
也有学者收集了17个转轨国家的资料,比较后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经济转轨国家的普遍特征。
[5]经济增长型倒U假说能否解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趋势?研究表明,尽管中国也表现出与其他国家同样由生产力决定的共同特征,但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单纯用经济增长是无法解释的。
其一,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经济结构也处于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阶段,且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完全符合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型倒U假说条件,但在中国1978年以前的长时期内,并没有表现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向。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1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城乡收入差距不是很大,均等化程度也比较高。
伴随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向发展,我们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
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67:1,之后经过短暂下降至1983年的1.78:l 。
而后则逐渐上升,到2014年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已经变成了2.75:1。
就全球范围来说,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大约在1.5:1上下,很少数的国家能够超过2:1。
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国家城乡收入差距超过了1.5:1的比例,考虑我国农民纯收入中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所以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比一般统计出来的比重大很多。
2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2.1城乡收入差距相对数据分析从改革开放初期到近几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走过了一个类似于“W ”型路径,如图1所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从整体来看是呈现逐渐扩大趋势的。
图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比值图2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变化趋势2.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分析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必然在消费水平上表现出来,因此考察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方面的差距,对于我们研究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消费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如图2所示)2.3基尼系数分析为了准确地反映收入分配的变化程度,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 )于1912年根据洛伦茨曲线给出的判断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即基尼系数,这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1]。
它的取值在0和1之间。
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
一般在发达国家,基尼指数在0.24-0.36之间。
而我国基尼系数由2004年的0.483提高到2007年的0.509,由收入分配比较公平阶段上升到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阶段。
2007年之后基尼系数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仍旧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说明我国收入差距依旧较大。
图3近十年中国基尼系数3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原因的定量分析截至2013年我国政府对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为7.03%,农业人口占比48.73%,这些数字表明中国仍有将近一半的人口留在农村,而中国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0.04%,这一结果对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非常不利,还会给人力资源带来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理论研究综述
在经典的库兹涅茨(Kuznets) “倒 U”假说中,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具 体变动趋势主要取决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 因为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城市化进程, 发展中国 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将经历一个 “先迅速扩大、 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再逐步缩小的过程” 。 这一假说得到了 Lewis(1954)两部门劳动力转移模型的论证,并经由 Fei and Ranis(1964) 发展成为严密的逻辑体系;1976 年,S.Robinson 所得出的经典结论又为这一假说提供了数 学推导依据。 当然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在 Todaro(1969)的城乡劳动转移模型中,农村劳动力供给 弹性无穷大的假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 结果是城乡预期收入的差异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社 会问题,并导致一国收入分配的持续恶化。而 Anand & Kanbur (1993)和王检贵(2000) 等人则分别从指标刻画的有效性以及模型定义域的限制方面对倒 U 假说的数理基础---“Robinson 经典结论”提出了质疑。 传统的争论都是建立在城乡劳动力转移对收入分配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之上, 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收入分配是否还会遵循原有轨迹则要给予进一步的讨论和说明。 经济开放对一国内部收入分配变动趋势的影响主要是在国际贸易领域加以研究, 其理论
3
文化环境等因素都会发生变化, 并对该国收入分配的总体变动趋势施加影响, 因此构建基于 动态视角的分析框架将具有另一方面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城乡转换与经济对外开放同样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基本特征, 而 同时期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也逐步成为一种显著现象。1978 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 配的基尼系数为 0.16,而 1990 年上升为 0.27,到 2002 年更是达到 0.319,提高了整整一倍; 同期的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则分别为 0.21、0.31 和 0.366,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城乡 之间,扣除消费价格指数差异的影响后,1985-1994 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人均收入之 比从 1.86: 1 上升到 2.59: 1, 虽然在 1994 到 1997 年间这一比例得到了短暂缩小, 但到 2000 年又重新增加到 2.77:1。1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而如何 探讨和评价构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动因,并预测其基本发展趋势对我国又将具有特殊的意义。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 本文以传统的两部门模型和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 构建了一 个包含城镇封闭部门和城镇开放部门、 农村封闭部门和农村开放部门的四部门双二元动态分 析框架, 力图揭示城乡转换和经济开放双重约束下一国收入分配的基本变动趋势, 并具体探 讨我国收入分配变动趋势的动态特征。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进行有关理论研究成 果的回顾和评述;第三部分进行四部门、双二元动态模型的数学推导;第四部分在动态框架 下进行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总体判断; 第五部分则对开放条件下决定我国收入分配 总体变动趋势的各相关因素给予进一步考察;最后是相关的结论。
[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提交论文]
[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
城乡转换、经济开放与收验研究
[作者]:王韧, (1981—) ,重庆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曾国平, (1955--) ,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 [通信地址]: 重庆大学 A 区贸易与行政学院(王韧收) [电话] : [E-mail]: [邮编]: 023-66187218 13983368410 1981wangren@ w_ren3@ 400030
It exist extensive controversy on the problem that if there is an inverted-U changing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dualistic structure switch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one the other hand, the result of this controversy can be affected heavily by the economic opening. To give an analysis on the actual changing trend under the dual restriction of simultaneous push in economic opening and dualistic structure switch,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dual-binary analytic framework which including urban opening sector, urban closing sector, rural opening sector and rural closing sector, and carry a dynamic mending based on the conception of horizontal transference and vertical flex. On the basis of these, this paper gives an experiential explanation of overall characteristic and basic trend in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changing since 1978. Conclusion of positive analysis supported the validity of this dynamic analytic framework, and the analytic outcome of this paper revealed that enormous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s the basic cause for the inverted-U changing trend in Chinese income gap, and controlling the income gap in urban sector and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 the two effective policy tools which can promote the benign changing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opening affects actual realizing formation of this process heavily, and if we want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our country’s income distribution as a who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pening ,we must push some reforms ,they are, promoting the reforming course of economic system in urban and rural sector actively, eliminating the averaging tendency in income distribution gradually, correcting two-sector overtaking policies stepwise and impelling the rationalization of price system among all ki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nhancing the fiscal expenditure efficiency much more, realizing the rationalization of relative parity of between products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expanding the extent of financial support on agriculture. Key Words: dualistic structure switch economic opening Income distribution trend of changing
[关键词]:城乡二元转换
经济开放
收入分配
变动趋势
一、引
言
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整体变动趋势历来受到理论界的关注, 而其中大多 数争论又都围绕 Kuznets(1955) “倒 U”假说展开,即集中于讨论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过 程中,一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否会经历一个“先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再逐步 缩小的过程” ;但这一讨论的继续深入显然不可能忽略经济开放因素的影响,因为在经济全 球化不断推进的条件下, 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越来越受到了经济不断开放所带来的要 素流和商品流的影响。 迄今为止, 经济开放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仍放在了国际贸易领 域加以讨论, 其争论焦点也主要集中于经济开放是否会带来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过程, 以及要 素价格均等化又会以何种方式影响一国内部的收入分配变动等理论问题上, 而对经济开放影 响二元条件下收入分配变动趋势的具体方式仍然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 因此探求城乡转换和 经济开放双重约束下收入分配变动趋势分析的统一性框架将具有重要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有对收入分配变动趋势的研究大多局限于静态或比较静态的视角, 即总力图去揭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变动趋势间的长期一致性关系 (或是力图对两者间的长 期一致性关系进行证伪) ,而对城乡转换和经济开放双重约束下一国收入分配变动趋势的动 态特征缺乏足够的重视; 考虑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经济结构、 制度特征、
2
城乡转换、经济开放与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